近百年西方建筑思潮与流派的演化与发展

合集下载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这些古代文明的建筑风格对后来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兴盛和衰落。

本文将探讨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中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 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比例和典雅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的古希腊建筑包括神庙和剧场。

古希腊建筑以合理的对称性和简洁的线条为特点,采用石柱和三角形前庭的形式。

这种风格运用在城邦的建筑中,展示了古希腊对美的追求和民主价值观。

2. 古罗马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风格在古希腊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并吸收了其他地中海文明的元素。

古罗马建筑具有宏伟和实用的特点,如斗兽场和浴场。

它采用拱门、穹顶和圆顶等工程技术,结合了宏伟的比例和丰富的装饰。

古罗马建筑的遗产仍然在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例如罗马的斗兽场和巴黎的凯旋门。

3.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兴起于12世纪,以其高大的尖顶、拱形和飞扶壁而闻名。

哥特式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如教堂和大教堂。

它表达了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和荣耀,同时展示了独特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

4.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这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对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的复兴,并加入了当时的科学和艺术元素。

它具有对称性和比例的重要性,以及经典的柱式和拱门设计。

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包括佛罗伦萨的圣十字圣殿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5.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盛行于欧洲。

它以其壮丽、奢华和装饰繁复而闻名。

巴洛克建筑注重动态和戏剧化的效果,运用曲线、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这种风格在教堂、宫殿和庭院等建筑中尤为常见。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梵蒂冈。

6.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主导风格。

建筑规划知识:从上世纪至今主要的建筑设计思潮、流派

建筑规划知识:从上世纪至今主要的建筑设计思潮、流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建筑潮流一直持续到四十年代。

到了二十年代,保守派建筑师已渐渐分化,革新派渐渐兴旺起来。

较重要的派别有:1)表现派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表现派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手法去替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孟德尔松(德):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2)未来派当很多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表现不满的时候,未来派却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宣言工厂、机器、火车、飞机等的威力,赞美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着意表现动作和速度。

桑.伊利亚(意)“因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像大型造船厂一样,既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的和大型机器一样。

”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

3)风格派与构成派风格派和构成派在旨趣和做法上没有什么重要区别,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最具代表性的风格派建筑是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地方的一所住宅。

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等本来是美术和艺术文学方面的派别,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解决当代建筑发展所涉及的许多根本性问题。

2.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提出了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向保守思想猛烈开火。

现代建筑包括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以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和以赖特为代表的美国的有机建筑。

1)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为代表的现代建筑习惯上被人们称为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或者现代主义。

他们设计的共同特点是:a、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b、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C、把建筑的经济性提高到重要的高度。

D、主张创造新建筑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形式。

E、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F、废气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得合理性和逻辑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近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学派以及相应的风格演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建筑学派指的是一群具有相似设计理念、观点和流派的建筑师,他们通过其作品对建筑风格和设计方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几个著名的建筑学派及其风格演变。

第一部分:巴洛克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巴洛克建筑学派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在欧洲广泛传播。

巴洛克建筑追求动感和戏剧性,以细节丰富、曲线优美的特点而著称。

典型的巴洛克建筑作品包括巴黎巴黎圣母院和意大利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洛克建筑逐渐演变为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强调装饰和精细的细节,并注重对称和轻盈感。

经典的洛可可建筑作品有法国凡尔赛宫和德国邓肯多夫花园宫殿。

第二部分: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崛起。

这一学派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以简洁、功能性和机械化为特点。

德国包豪斯学派和荷兰德斯滕学派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包豪斯学派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

而德斯滕学派则更加关注建筑的社会功能和环境影响。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子流派,如国际风格、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国际风格追求简约和纯粹,抛弃了地域性和历史因素。

而结构主义注重建筑的构造和技术性。

后现代主义则尝试打破传统建筑的规范,追求异质性和非线性。

第三部分:当代建筑学派与风格演变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学派的概念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风格的碰撞和融合。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各种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得以结合,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作品。

例如,后现代建筑注重装饰与细节,同时也引入了新材料和先进技术。

另外,生态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为理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总结: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学派和风格演变自古代至今,不断推动着建筑设计的发展。

从巴洛克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再到当代建筑,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和理念。

欧美建筑发展历程

欧美建筑发展历程

欧美建筑发展历程1.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欧美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建筑以帕台农神庙为代表,注重对称美、比例美和几何美。

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建造了许多大规模的建筑物,如斗兽场和罗马浴场。

2. 中世纪:中世纪欧洲的建筑主要由宗教建筑占据,如教堂和修道院。

哥特式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其特点是高大、尖顶的拱形天花板和大型彩绘玻璃窗。

3.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建筑风格受到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影响,追求对称和比例。

建筑师如布鲁内莱斯基和米开朗基罗改革了建筑风格,引入了新的元素,如柱子、穹顶和扶壁。

4. 巴洛克时期:巴洛克建筑追求奢华和夸张,以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为特点。

代表建筑物包括凡尔赛宫和彼得罗保罗大教堂。

5. 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建筑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主流风格,以古希腊和罗马建筑为灵感,回归简洁、对称和比例美。

巴黎的凯旋门和美国的白宫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6. 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摒弃了繁复的装饰。

著名的建筑师如勒·柯布西耶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7. 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自由和创新,拒绝受限于传统规范。

代表作包括中国的鸟巢和巴西的布拉斯米博物馆。

8. 当代建筑:当代建筑趋向多样化,兼容不同的风格和技术。

建筑师多尼斯·哈德伍德和扎哈·哈迪德是当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总体而言,欧美建筑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古典建筑,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多个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美学追求。

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

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

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主要以古典主义为主,它们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同时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建筑风格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建筑大多是威严庄重的,尤其是宫殿、剧场和浴场等公共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古罗马竞技场,它结合了功能、美学和工程技术。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陷入了中世纪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被统称为“罗曼式风格”。

这种风格以宗教建筑为主,它们有着厚重、沉稳的外墙和拱门,以及浮雕和雕塑等装饰。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建筑再度兴起。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成为了西方建筑的灵感之源。

它们的特点是对称、几何形状和比例的精确运用,以及希腊柱式和罗马拱门的再现。

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就是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殿。

随着时代的变迁,巴洛克风格在17世纪兴起,它强调对称、壮观和富丽堂皇的装饰。

这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宗教、政府和贵族的建筑中,如巴黎的凡尔赛宫和圣彼得堡的冬宫。

18世纪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盛行时期。

这种风格汲取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精髓,强调对称、简洁和纯净的线条。

代表作品包括英国议会大厦和巴黎的卢浮宫。

19世纪是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

这一时期的建筑师开始回归功能主义,建筑应该以功能为先,而不是纯粹的装饰。

代表作品包括美国芝加哥的肯尼迪格大厦和德国柏林的巴哈姆斯大厦。

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建筑师们开始探索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同时追求更简洁、更几何和更实用的建筑形式。

例如,德国建筑师葛罗皮乌斯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强调建筑的外形应该与其功能相匹配。

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巴黎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

到了21世纪,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表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当代技术的影响。

例如,英国的伦敦碎片大厦和美国的迪士尼音乐厅都融合了现代和未来主义的元素。

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发展史

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发展史

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开展史圣马可广场西方古代建筑的范围,是指从古希腊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建筑。

主要以石块砌垒。

近现代建筑以19世纪浪漫主义古典复兴主义建筑到美国沙利文摩天高楼群的建筑,以条形筐架砖石承重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

循着历史足迹,让我们回忆西方建筑留下的脚步。

以下按照顺序分别介绍:古希腊建筑(雅典卫城)-----罗马式建筑(斗兽场)----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罗曼建筑(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巴洛克建筑(圣卡罗教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卢浮宫)-------洛可可建筑(内装饰凡尔赛宫)----浪漫主义建筑(伦敦一会大厦)------古典复兴建筑(美国国会大厦)----沙利文建筑(摩天大楼)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建筑艺术,那么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那么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表达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标准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清楚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毅雄健之美。

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那么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那么更为华美,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从比例与标准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

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

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学完艺术鉴赏这门选修课后,给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尽管我是一名艺术系的学生,经常接触到关于艺术的知识,而且在课堂上领略到很多的艺术领域的事情,但是去深刻的谈论关于艺术的东西,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得继续学习。

关于建筑,我觉的它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建筑不仅包含了建筑技术,材料的使用,但它本身的设计就各个方面的包含了艺术,它的轮廓,建筑的各种形式,颜色的使用等等,都是艺术的体现。

在我自己看来,建筑中尤其是现代建筑的美学思想越来越强,无论建筑的内部设计还是外观设计都包含很强的美学思想。

在这里一起探索探索关于西方建筑的发展脉络。

在西方各种语言中,“建筑”一词都源于古希腊语。

古希腊人把建筑师称为是“创始者”。

在他们心目中,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以建筑为本——建筑是艺术和美学之源。

建筑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宗教信仰,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因素不断赋予建筑新的内容和形式,从原始的洞穴,巢穴到今天的城市综合体便是这一过程的缩影。

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与拓展。

建筑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物质空间环境,而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的,因此建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它时刻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建筑。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埃及式=敬畏的时代,那时代的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早期基督教式=虔诚与爱的时代,哥特式=渴慕的时代,文艺复兴=雅致的时代,各种复兴式=回忆的时代。

”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西方文明,了解西方历史,它的建筑艺术是不可不知的。

西方古典文化的光辉无疑是由具有天才智慧的古希腊人和勇敢于实践的古罗马人所创造出来的。

在建筑领域,他们创造了一种以石头为材料,以梁柱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

建筑风格流派

建筑风格流派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6-10[作者简介]陈设,女(1971-),南京中山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建筑还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

建筑具有极为宽泛的含义与内容,正如郑光复先生所小结的那样,建筑是集生活场的型化、人控中介的环境、经济的手段、产物与产业、人生的科技系统、非艺术而胜艺术众多特质为一身的综合体。

正因为如此,尤其是现代职业的专化倾向使得建筑专业知识形成的一个核心域,那就是与建筑自身相关的科学、科技,其边界条件是以严格的法规形式得以确立。

在这个核心域中真的信念具有先在的合法性,也不易为非专业人士、大众所了解,可以免受攻击。

而建筑的艺术性特点,相比建筑功能、技术、经济等其他重要因素,更为显像、直观、刺激,更容易被大众所津津乐道、所评论。

正如我们的国家大剧院,它如何建造、功能如何复杂、技术如何先进、造价是如此的昂贵、政府的决策是如何制定,很少有人完全了解,甚至真正去听过歌剧的人也不多,但大多数人会谈论这个“蛋”或“坟头”形的建筑是否协调、美观,是现代派或未来派的建筑。

建筑思潮是指具体存在于一定时代、地域、社会的建筑思想潮流。

它以一定的精神为核心,表征着社会的一种审美追求。

它以具体的历史过程性的特点与特定精神相区分,因为它有特定的历史主题和意识形态性,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阈限,甚至某种具体的独特的建筑形式。

建筑流派则是在某种建筑思潮中的特定精神、原则作为统一的基础,并落实到具体的建筑趣味、建筑活动和建筑表现中,从而形成了鲜明一致的风格特色。

建筑风格构成了建筑思潮或流派的统一性的基本标志,即大众对建筑思潮或流派的认识,更多也是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统一风格来鉴别。

同时,建筑风格在建筑思潮和建筑流派中被进一步推入历史过程之中,得到了突出的强调。

从建筑风格的深广历史内容来看,建筑风格与历史的联系总是表现为建筑风格本身存在于一定具体的历史形态中,也就是说它或反映为某种建筑思潮,或反映为某种建筑流派。

而在这种建筑思潮或流派背后深刻隐匿着特定的精神和法则。

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甚至为数不少的建筑大师,并不在意自己的建筑创作属于什么流派,甚至非常反感自己被贴着某某主义的标签。

大师们会站在时代的前面,制定出一些“清规戒律”形成某些流派的准则,但准则是为后来者制定的。

一些建筑师们往往发现自己正努力追寻某某流派的近百年西方建筑思潮与流派的演化与发展陈设1,陶韬2(1南京中山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2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6)[摘要]文章从建筑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建筑思潮及建筑流派的演化规律,并以现代主义思潮为主线,对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末的主要建筑思潮及建筑流派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的建筑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建筑;建筑思潮;建筑流派;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TU-0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270(2011)05-0028-03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Trend of Thought and School in Recent 100YearsCHEN She 1TAO Tao 2(1.Nanjing Zhongshan Landscape Design Co.,Ltd,Nanjing Jiangsu 210014China;2.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Center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al trends and architectural school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ar -chitecture.As the main line to evolution law of modernist trend,19th century to the 20th century's main ar -chitectural trends and architectural schools are exploring on the comb.On this basi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entury development trends are also prospected.Key words: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trends ;architectural schools ;modernism纯粹性时,大师们已经跳出圈外,宣称和其决裂,并根据自己的顿悟与需要,投向“新的主义”的怀抱。

而建筑理论学家、建筑评论家、建筑史学家对于建筑思潮与流派极为关注。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建筑思潮与流派的形成、发展与演化,构成了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历史的核心内容。

他们大多认为,可能没有哪个学科像建筑这样,综合人类的科学技术与艺术方面的能力,与人类的生存诸方面的能力息息相关。

也可能没有哪个学科像建筑这样,与自身的历史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建筑历史知识对于建筑学的人来说,并不是修养而已,技能与学问都要从中获取。

从以前的学习工作经历可以感受到,整个建筑历史最生动而有趣味的就是建筑思潮与流派的演化发展史。

按照世界史的划分,自1640年至1917年是属于近代史范畴,自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属于现代史的范畴。

郑光复先生在《建筑的革命》一书中提出,建筑已经历了至少3次革命,又进入了最切身的第4次。

从时间上来看,第1次建筑的革命在从原始社会转入奴隶制之际,第2次是在转入封建时代的嬗变,第3次在转入工业时代的巨变,第4次在从工业转入后工业的时代。

在转入工业时代之后,近代的末期至20世纪末100多年的时间段,是建筑思潮与流派最丰富、变化最快、最深刻的阶段,这100多年的思潮与流派演变的内容之多之广,超过了在此之前有人类以来的建筑思潮与流派演变的全部内容。

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思潮与流派的发展相比上阶段趋于平静。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建筑思潮的发展经历了“探新运动”、“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若干思潮。

对于思潮的分类,在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中并未完全统一,由于其矛盾性、复杂性的存在可能亦不可能统一。

思潮之间不仅有历时性的关联,其中不少还具有共时性的特征。

同一建筑思潮之下的具体流派就更为繁多与复杂了,确实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种局面。

在这复杂的关联中,“现代主义”思潮应当是核心主线,既是建筑发展的集大成者,又是后期思潮评判和讨论的对象。

探新运动思潮。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探新运动思潮主要表现为: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严厉批判折衷主义,不管材料和结构的变化,不管各类建筑的性质与功能,抄袭历史样式,形式与内容脱离。

但是,他们在批判了折衷主义以后,并未能全部解决建筑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只不过是分别在净化造型、注重功能与经济、强调建筑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迈开了新的一步。

尽管如此,试图使建筑适应时代的各种新建筑运动仍然对当时的建筑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欧洲真正在创新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在美国主要有芝加哥学派与草原住宅学派。

现代主义思潮。

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运动之初有很多人和流派,包括各种造型艺术家在内,对新建筑的形式问题感到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重要的有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但在20年代后逐渐消散。

而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3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①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②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③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④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⑤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晚期现代主义思潮。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大量“国际式”建筑所引起的“千篇一律”的美学疲劳,建筑师们开始在现代主义基础上,采用实用主义的方法,使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变为创造“崭新”形态的依据和出发点,于是出现了晚期现代主义。

晚期现代主义思潮与现代主义思潮均强调自身革命性。

因而割断历史传统,不重视人文感情、文脉因素,偏重立足科技、建筑物质方面,又十分重视设计的独特性和建筑美学的抽象性。

晚期现代主义思潮偏离正统精神,使形式与功能失去了必然的因果关系,其重形式夸张的程度超出理性主义的逻辑推理常规。

主要流派包括: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典雅主义”倾向(又称“新古典主义”);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思潮希望通过游戏般的使用建筑形式语言,组合各种历史符号,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和道德标注相抗衡。

这样建筑却也形成了一种建筑空间,并可保留与相临建筑的一种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