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古诗讲解(20200924183006)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一、古诗词部分《观沧海》(曹操)1. 诗歌内容-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接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画面,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展现了岛上生机盎然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写出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的气势。

后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出来,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2.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对沧海景色的描写中,通过描绘壮阔的大海,展现自己的壮志豪情。

-虚实结合:前六句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想象,虚景与实景相互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 诗歌内容-诗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时节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哀愁的氛围。

“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龙标”指代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千古名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伴随友人一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2.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了对友人被贬的忧伤之情。

-想象奇特:把明月想象成可以寄托情感、陪伴友人的使者,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次北固山下》(王湾)1. 诗歌内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出旅途奔波,“客路”表明自己是羁旅他乡之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这两句意境开阔,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上已显露出新春的气息,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新旧交替的感慨。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言艺术的精髓之一。

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中,学生将有机会欣赏和研究众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以下是一份古诗词赏读文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花影
花影下,人影千,映水共清烟。

行舟可怜失,无鸟独遗留。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影下的美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优美。

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行舟的离去,留下一片静谧的景象。


绿色的草地,唤醒大地。

它们柔美而坚韧,随风摇曳,似乎在与天地间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人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力量。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戍鼓声为引子,再现了快要离开家乡的边塞士兵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的美景,带出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述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对追求卓越的向往。

通过不断攀登,诗人希望能够超越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的一些赏析。

通过细致地品味和感受这些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美和智慧。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初一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讲解

初一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讲解

初一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讲解初一上学期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上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讲解:1. 《静夜思》 - 李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洒在地面上,如同霜一般,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早晨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表达了春天的宁静与生机,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描绘了夜晚风雨过后,花朵凋零的景象。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远目标的决心。

4. 《望岳》 - 杜甫- 这是一首描写泰山的诗,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想要站在泰山之巅,俯瞰天下的愿望。

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6. 《出师表》 - 诸葛亮-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文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北伐的决心,语言真挚感人。

7. 《滕王阁序》 - 王勃- 这是一篇描绘滕王阁的文言文,作者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著名的描绘景色的句子。

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通过不断的诵读和思考,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的精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解析

【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我)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水花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大海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主旨]这首乐府诗借景抒情,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豪迈乐观的进去精神以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写法总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夸张、想象互文[重点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①交代了“观沧海”的位置、地点及观察的对象;②也暗示了诗人登山时的勃勃英姿③总领全诗的作用。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一句来看,诗人采用什么写景方法?有何妙处?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是动态,表现海水荡漾。

山岛竦峙”是静态,写出山岛耸立。

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以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了互文、夸张、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既是眼前实景,又加入了诗人奇特想象,更加映衬出大海惊人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以及统天下,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5.沈德潜点评曹诗“时露霸气”结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分析。

①运用了互文、夸张、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既是眼前实景,又加入了诗人奇特想象,更加映衬出大海惊人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以及统天下,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知识,包括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

以下是几首初中七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同时“举头”与“低头”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而“夜来风雨声”则暗示了春天的多变,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

3. 《望岳》- 作者:杜甫- 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析: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

诗人通过提问“岱宗夫如何?”引出对泰山的描绘,用“造化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壮丽,而“阴阳割昏晓”则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抱负。

4.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雪景图。

诗人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现雪后江边的寂静与空旷,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超脱的向往。

5.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分别描绘了日落和黄河的景象,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精解人教版七年级古诗词

精解人教版七年级古诗词

精解人教版七年级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研究古诗词,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对人教版七年级古诗词进行精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诗词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的古诗词主要选自唐代和宋代的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自然景物、人物描写和感慨人生等。

这些古诗词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1.《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这首诗是王之涣写给朋友的一首赠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见的壮丽景色。

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高楼之上,俯瞰着山河美景。

2.《静夜思》
作者:李白
这首诗是李白在一次夜晚思乡时写下的。

诗中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怀念家乡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的末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遐想。

3.《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杨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杨万里夜晚泊船时,看到牛渚山的景色,引发了他对古代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联想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4.《望洞庭湖赋》
作者:刘禹锡
这篇赋描绘了刘禹锡在洞庭湖畔的壮丽景色,以及他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

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
通过精解人教版七年级古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
含义和情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

希望读者通过研究古诗词,能够培
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解析
1. 诗词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本文对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进行解析,首先介绍了每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通过了解背景和作者,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诗词的主题和意义
接下来,本文对每首诗词的主题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读者可以深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而领悟其中的哲理和美学价值。

3. 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在解析过程中,本文还重点探讨了每首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对诗词的形式、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品味诗词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4. 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最后,本文提供了一些阅读和欣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文的解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教版七年级经典古诗词的背景、主题、意义、艺术特点和阅读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 村子
,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 初九 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作品导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的进取精神,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 心未老,仍为
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理想奋斗。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的感情在此
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 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
作品导读:
这首诗构思巧妙,不写郊游全 过程,只写归途中的一时一 事,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特 别令人惊叹的是,词中意境的 新奇感、描述的婉曲性及语言 的通俗化
《如梦令》追忆了一次夏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就最后迷路、误 闯荷花丛中的景象,反映了作者无忧无虑的美满生活,书法对生活 的热爱自然的情感。
注意课后第三题 观沧海 ?曹操
作品导读:
赏析点评
远在扬州、行止不 定的诗人只好把一 片深情托付给千里 明月,向老友遥致 思念之忧了。 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贬尨标尉的消息后寄诗 给他,以表慰藉之情。
课文注释:
深刻忧虑,也有对 当时现实的愤慨不 平赏,析有点恳评切的思 念,也有热诚的关 怀。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 问询和回答,抒发 诗人羁旅 (j ī l ǚ 长久寄居他乡 ) 他乡 对友人思念的深
课文注释: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赏析点 评 莺是春的歌手, 都争着飞到向阳 的树上去唱歌; 燕是春的信使, 已开始衔泥筑 巢,给人带来生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 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 人的 断桥白沙堤。
的圈子里以后, 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
作品导读:
本诗通过深邃的意境,寄寓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
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 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
中是没有的。
赏析点评
课文注释:
观书有感 朱熹
现状表达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课文注释:
赏析点评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句话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 比喻,
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 个具
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
钱塘湖春行 ?( 唐) 白居易 描写早春鸟儿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点明主旨,揭示主题,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统领全诗: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这首乐府诗通过描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 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蕴含新旧交替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强烈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作品导读:
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 胜境。
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的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
绪。文章内容委婉含蓄,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令人回味。
课文注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 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 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课文注释:
赏析点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雾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颇见工夫。如 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 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 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 如话,
作品导读:
《观书有感》借景喻物,借方塘清澈见底是由于源头活水的实例 说明博览群书能使人豁然开朗,领悟到一种新境界。
赏析点评
课文注释: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 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 回到旧巢来了。
涌向高潮
作品导读:
结构缜密,感情起伏。开头四句以喻说理,指出衰老和死亡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

赏析点
规律。而“老骥” 境界。
课文注释:
以下四句,显现出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 这是一首田 园 ,描写农家 恬静闲适的生
活情景,也写
老朋友的情
谊。诗由
到“望”又到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作品导读:
《钱塘湖春行》全诗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钱塘湖的春日美景,并将自然美给予作者的 愉快感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
课文注释:
赏析点
天净沙 秋思
诗人选择了
马致远
“枯藤”“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树”“昏鸦”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 三个各自独立
词的上片写对酒听歌时的情 景,却只 以一支曲、一杯酒来表现,明 净、清新而 不香艳,异乎时俗风尚,使人 耳目 一新。
作品导读:
《浣溪沙》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真实的抒发了个人的 生活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爱情和生命的珍视。
赏析点评
课文注释 :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 的意象,把他
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 在一起,着力
地方。
渲染,突出了
作品导读:
它们的“枯” “老”和
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思想之 “昏”烘托出
早晨 , 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语言古朴,意象深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诗人却无
海上(一轮)红日升起来了, ( 而) 夜将尽未尽,江上的新春已来,(而)旧年还未法抑制涌动的

思乡之情。全
去给家乡想写的书信怎样才能送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书信)到洛阳 篇笼罩着一层
作品导读:
《次北固山下》写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至北固山下时,看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 触 发了心中的情思,,想起了远别的家乡,抒发了思乡之情。全诗的景物新颖文字 简练精 美,实景实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情。
一个完整萧瑟
课文注释: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赏析点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以拟人、比喻
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够
驰骋千里。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手法,形象突 出“暮年”、
“壮心不已”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 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 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 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 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 本质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天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塘。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宁静的夜里 , 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歌女不知道亡国 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 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
作品导读:
《泊秦淮》通过对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歌舞平升的描写, 反映了当时官僚贵族一纸醉金迷的生活填补腐败而空虚的
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 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 艺术勉力。

赏析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