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_地球的结构cx

合集下载

地理课了解地球的结构

地理课了解地球的结构

地理课了解地球的结构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作为学习者,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结构,因为
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并更好地保护
我们的家园。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三个主要结构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1.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

它由岩石构成,包括海底壳和陆地壳。

海底壳远离陆地,主要由基岩构成,而陆地壳
则由更轻的花岗岩组成。

地壳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提
供了我们生活必须的土地和海洋。

2.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平均厚度为2,885千米。

地幔是地球最大的一
块结构层,占据了地球半径的84%。

地幔由流体态岩石构成,包括固
态岩石和岩浆。

地幔的温度非常高,可达到3,800℃。

3. 地核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的一层,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它分为两个部分:
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

内核半径约有1,220千米,温度高达5,500℃。

外核环绕着内核,并且是地球恒定的磁场产生的原因。

总之,地球的三个主要结构层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的环境。

了解
地球的结构对于科学家研究地球的历史、大气、生态系统、矿物、自
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学习者,我们也应该了解地球的结构,以更好地生活在我们共同的家园上。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共28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共28张PPT)
内核(固)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海妈妈有许多可爱的小水滴宝宝。
有一天,他们想去旅行,妈妈答应了。小水滴 请太阳公公帮助他们。他们变成了水汽,向空中飞 去。小水滴飞到云妈妈的怀里,云妈妈带着小水滴 到处旅行。 一阵风吹来,小水滴变成了雨,离开了 云妈妈。变成雨的小水滴,落到了生物圈里。他们 沿途见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生物。 他们边看边玩,就来到了北冰洋,那里 实在太冷了,差点变成了冰。所以 他们只好再请太阳公公把他们送 回家。最终,他们又回到了大海 妈妈温暖的怀抱。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2:37:1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①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1)填出地球内部圈层C、E、G、H的名称: C 地壳 ;E 地幔 ;G 外核 ;H 内核 。
(2)填出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 D 莫霍界面 ;F 古登堡界面 。
3、读下图,回答问题:
(3)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横 波,判断的 依据是 波速较慢 。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
31
小结
内 地壳 地 部 地幔
莫霍界面 岩 石
球 的
圈 层 地核
古登堡界面圈 生


层 外 大气圈

结部
构 圈 水圈

.
32
基础提升
1、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C (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下部
2、下列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
A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叫岩石圈
软流层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 状态,它们相对地壳 流动,可能是地球磁 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
.
20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两个界 深度
特征

(km)
地壳 大陆地壳 岩 石 圈
大洋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上地幔 软流层
平均17 17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古登堡界面 2900
内核
6370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 硅、铝)
.
27
海洋水


大气水
冰川水

地表水
河流水


陆地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地下水
.
28
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
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 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 的十万分之七。
.
29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
30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生存环 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 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 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2021/3/12
13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气 物
地球的外部圈层
活动: 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外部圈层 概念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 气体层
水圈 生物圈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2021/3/12
组成
主要成分 是 氮和氧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生物水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为 什么?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因为横 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不连续面:地震波速度
(一)地震波与界面 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地 震 波 与 界 面
活横33动波千:与米横纵处波波,两与有纵个两波波次在的地大速球的度内变都部化的明,波第显速一增分次大别在,有第地什二么下次 变在化地?下根2据9波00速千的米变处化,,横地球波内消部失可,纵以分波为的哪速几度层迅? 速减小.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其他
是地球生命 生 存的基础条件 水圈里的 陆地
水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生物圈、大气 圈、水圈和岩 石圈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
15
对比分析
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__大__气_圈___,连续 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水__圈____,他的界线不像其他
圈层那么分明.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_生__物_圈____.
地壳的厚度
平均17千米
高山 高原
60-70千米
海洋 6千米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 越低,地壳越薄。
地 壳 物 质 组 成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记忆地壳中八大元素的名称。

地球结构精选课件PPT

地球结构精选课件PPT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2021/3/2
12
•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 (S)横波,B (p)纵波。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
了C 莫霍面 不连续面。
•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A 完全消失

B 突然减小 。从而发现了D 古登堡面 不连续面。
• (4)C面以上为 地壳 ,C面和D面之间为 地幔 ,D面以下为 地核 。
•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2021/3/2 E为液态.F为固态
13
3地壳: 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氧.硅.铝.铁 2)结构:
硅铝层(上层):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大洋缺失 硅镁层(下层):密度较大,分部连续 3)厚度:
2021/3/2
15
5地核: 1)成分:铁.镍 2)结构: 外核:液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固态
2021/3/2
16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遥感技术
其他
2021/3/2
19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021/3/2
20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 念
•大气 圈
•水 圈
包裹地球的 气体层
由各种水体 组成的外部 圈层

1.4地球的结构

1.4地球的结构

莫霍面 软流层
17千米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 硅、铝、铁)。 ②厚度不均,洋壳平均厚度6km; 陆壳平均厚度33km。 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 硅镁层)
2900 古登堡面 千米
6370千米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 很大(铁、镍),可能是地 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3、地幔的物质成分是什么。
主要是硅酸盐类,随着深度的增大,铁、镁含量逐渐增加,可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
4、地核可分为哪几部分,有何不同。
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质为液态或熔融态,内核物质
一般认为是固态。
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有何不同。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 部各圈层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并无明显界限。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 层部分。
活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忽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 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 可能是什么?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地球各外部圈层的比较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生陆 部分 ) 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在这里,纵波波速
2900千米处 忽然下降,横波完 全消失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1)定义: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2)地壳的组成物质: 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
(3)分层: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上层: 硅铝层
1、大气圈:(1)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离地面2000-3000千米的高空——星际空间。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概论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概论
2. 什么是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 3. 比较两种地震波的特点。
地震波
分类
纵波 (P) 横波 (S)
特点
传播 传播 速度 介质
共同点
较快
固、液、 气体
较慢 固体
地震波分类及其特点差异
纵波
横波
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的人们感受到:
A、只有上下颠簸 B、只有左右摇晃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的大气密度小
C.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 生物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
(1)写出图中字母 表示的地球内部层 次的名称:
A____地_壳_______ B1和B2 上_层__地__幔__ D_下__层__地_幔______ E__外_核_________ F内__核_________
2、当太平洋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一艘 轮船正好从该地经过。此时,船上乘客感 受到:
A、只有上下颠簸 B、只有左右摇晃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唐山地震的回忆
1976年7月28日凌晨3:42分,正在熟睡的我被突如其
来的巨大震动惊醒,一时间“邦邦邦”的噪音四起,大地
在颤动,我的第一反应是地震了。
问题:1. 对比各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状态;
圈层名称
组成物质
状态
地壳
90多种化 硅铝层 固 学元素 硅镁层 (岩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铁、镁 硅酸盐

地 外核
铁、镍

核 内核
为主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问题:2. 说明岩石圈的范围。
问题:3. 找到软流层的位置;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 固态水 按性质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发生在 岩石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 要发生在 水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 生物 圈传播。
2.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
①海洋水 ②陆地水 ③大气水 ④生物水
一般地说,在底层,温度越低,
密度、气压越高。
.
水圈
水地 球 上 的
海洋水
大气水
冰川水
陆地水
地表水 河流水 地下水 湖沼水
生物水
.
水圈特点: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 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成为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 与其它圈层存在着频繁的物质迁移. 与能量转换。
.
二、地球外部圈层
.
地球的外部圈层
思考图中岩石圈位置、土壤圈位置?
大 生
气 物 圈






水圈



读图思考,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圈层组成?各圈层之间关系如何?
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2000—3000千米
大气圈
思考:大气密度分 布和气压分布有什 么特征?
答:密度、气压值由底层向高层递减;
海上钻探景观:穿越.海水、泥沙、多层岩石。
.
.
READING阅读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形成
地震波。地震波有两种:纵波和横波。纵波能 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 中传播。纵波的速度高于横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这种变化推测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什么?
横波、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
固态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慢 液态
地壳 地幔
外核(液)
内核(固)
地球内部结构: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将地球内 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 上层地幔 下层地幔 外核 内核 地幔 地核
(一)地壳
1、概念: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的固体外壳。 2、地壳的物质组成
5.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
花岗岩与玄武岩 有何异同?
沉积岩成因 外力——风、流水、冰川、海浪 裸露岩石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见图)
沉积岩的形成(见图)
1
2
3
沉积岩的特点 读图分析:
层理性 4
有化石 图1到图4 说明了什么? 图中可以看出沉积岩有何特性? 固结成岩
沉积物
沉积岩
特点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3、地壳内部结构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二)地幔
概念: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合称岩石圈。
(三)地核
地核:地球的核心。 组成物质可能是高 温高压状态下的铁 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 状态,它们相对地壳 流动,可 能是地球 磁场产生的主要原 因。 内核:呈固态
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软流层 地壳
80 400 900
33
下地幔 2900
地幔
莫霍界面
外核
5150
地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划分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 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圈层名称
深度 不连续面 (km)
17千米
特征
地壳
1.由岩石组成固体外壳 平均厚度 (化学元素:氧、硅、铝) 2.厚度不均,大洋地壳薄, 大陆地壳厚 3.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 不连续,下层:硅镁层)
矿石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二)岩石 1、概念: 2、常见的岩石: 3、按成因分类: 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侵入岩 喷出岩
岩浆岩成因
地面
喷出地表的喷出型 岩浆岩:玄武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岩浆岩
冷却、凝固 高压
岩浆
花岗岩:我国的黄山、 华山、衡山等都是花 岗岩分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 的五大连池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波的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做地震波。
2、地震波的分类
3.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纵波和横波 的波速分别有什么变化?
化合物,是化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条痕
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矿物 形状 名称 颜色 条痕 光泽 硬度
石英 六方柱锥形
晶体
无,或 各种颜 色 白,肉 红色 白,黑 无,白
白、浅色
无色
玻璃
7
长石 柱状厚板状 晶体 云母 片状 方解 菱面体晶体
3.下列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运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地壳的物质是岩石,很稳定坚固,不变化 B.在地壳物质循环运动中,既有内力作用,也有 外力作用 C.地壳隆起处的岩石都使岩浆岩 D.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是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 与 地球外部的物质和能量无关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二)岩石 1、概念: 2、常见的岩石: 花岗岩、大理岩等
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集合而成
花 岗 岩 的 矿 物 组 成 常见的造岩矿物: 石英 长石 云母 方解石等二三十种
岩石的组成图示
地质作用
化学元素
结合
矿物
有规律聚集
岩石
含 矿 有 产
岩石圈
有 富 用 集
矿产
含有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1、地质循环: 定义: 能量来源: 产生影响 2、岩石的相互转化: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重熔再生
岩浆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1.下列四种物质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项是( ) A.地壳→ 化学元素 →岩石 →矿物 B.地壳 → 矿物 → 化学元素 → 岩石 C.化学元素 → 矿物 → 岩石 → 地壳 D.矿物 → 化学元素 → 岩石→ 地壳 2.花岗岩与玄武岩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花岗岩是岩浆慢慢冷却形成的,玄武岩是岩浆 快速冷却形成的 B.花岗岩属喷出岩,玄武岩属侵入岩 C.花岗岩比重较玄武岩小 D.花岗岩较玄武岩中矿物晶体结构明显,且岩石 中气孔多
沉积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 化成碎屑,再经搬运、沉积和压紧 固结而成。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 化石
石灰岩 页 岩 砂 岩 砾 岩
石灰岩是重要 的建材和化工 原料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温度、压力变化下导致 片麻岩、大理 大理岩是优良 原先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 岩、石英岩、 的建材;石英 形成的岩石 板岩 岩作工业用材

无色
无色 白 白 白
玻璃
玻璃 玻璃
油脂,珍 珠
6
2—3 3 6 7
滑石 块、粉末
石膏 板、块、纤维 白、灰
珍珠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
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矿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常见的矿物: 金属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非金属矿: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条痕 矿产定义: 有用矿物在地壳或在地表富集起来, 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D

9、岩石圈是指:( D )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 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
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
矿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常见的矿物: 金属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非金属矿: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莫霍界面
33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地 外核 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2900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 大,主要由铁和镍等物 质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课堂练习: 1.(D)古登堡界面介于 和 两个圈层 之间 ①地壳 ②岩石圈 ③地幔 ④地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
6、横波在到达地核时完全消失,这是因 为:( B ) A、组成地核的物质为固态 B、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 C、内核的物质接近气体 D、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7、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B A、 6 千米 B、17 千米 C、 33千米 D、56千米 )
8、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 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常含有化石
沉积岩岩层
变质岩成因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石灰岩
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
举例
页岩
三大类岩石比较
分类 岩 浆 岩 侵入 岩 形成过程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 部,冷却凝固而成 典型岩石 花岗岩 作用举例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材
喷出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壳上 玄武岩、安山 玄武岩可制作 岩、流纹岩 工业研磨材料 岩 部,冷却凝固而成
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 接近于液体的是( C ) A、下地幔 B、内核 C、外核 D、地壳
提升训练: 4.( B)当地震发生时,在大海航行的船只上,
人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左右摇晃
5.( D)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
A地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