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规划开发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蓬勃发展。
然而,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与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
它与传统旅游相比,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本地文化和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的特点体现在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
三、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有效提高就业率;其次,生态旅游能够保护自然资源,通过可持续的方式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还能促进各地当地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四、生态旅游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生态旅游政策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在制定生态旅游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特点,保护自然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并给予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优惠。
五、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旅游景区应制定详细的规划,确保游客人数的合理控制,避免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同时,科学管理和开发景区资源,严格限制过度商业开发和过度开采行为。
六、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对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景区建设外,还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
此外,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好的游客服务。
七、生态旅游宣传与推广生态旅游的推广需要借助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渠道。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方案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增加,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景观,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二、湿地资源评估1、生态资源对湿地内的动植物种类、栖息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调查。
了解珍稀物种的分布和生存状况,评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
2、景观资源分析湿地的地貌、水体、植被等景观元素,确定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点和景观区域,如湖泊、河流、沼泽、草地等。
3、文化资源挖掘湿地周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如传统的渔业文化、农耕文化等,为旅游开发增添文化内涵。
三、市场分析1、目标市场定位根据湿地的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确定主要的目标市场。
可以包括本地居民、周边城市游客、生态旅游爱好者、学生群体等。
2、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游客对湿地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期望,包括旅游项目、服务设施、旅游体验等方面的需求。
3、市场竞争分析研究周边地区同类旅游产品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找出本湿地生态旅游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四、开发原则1、生态保护优先将生态保护作为开发的首要原则,确保旅游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限制旅游活动的范围和强度。
2、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期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旅游开发为当地社区带来收益,促进居民对湿地保护的支持和参与。
3、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为出发点,设计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社区参与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社区居民从旅游发展中受益,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旅游项目设计1、生态观光设置观光路线,让游客欣赏湿地的自然风光,如湖泊、河流、沼泽、湿地植被等。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以自然环境为主要吸引因素,旨在提供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自然风光、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生态旅游的规划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对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规划生态旅游目的地时,必须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选择生态旅游目的地时,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自然景观、文化背景、交通条件和旅游基础设施等。
在设计旅游路线时,应根据环境特点和旅游资源的分布,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旅游景点,同时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
此外,对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管理,也需要符合环保要求和指导方案。
在制定管理措施时,应明确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和保护目标,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建立服务、监管和执法机构,以保障游客和自然资源的安全。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近年来,生态旅游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地方忽略了环境保护,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环境恶化,使生态旅游失去了吸引力;另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到旅游的时序和游客需求,使旅游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以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确保旅客的安全和舒适。
例如,为旅游区提供良好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使游客能够轻松愉悦地完成旅游行程,提高旅游的满意度。
2.增强旅游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制定旅游管理法规,明确旅游区域的负责部门和职责,并配备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使游客的体验更加完美。
3.保护生态环境。
在旅游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在旅游区内禁止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有害行为,保持旅游区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美丽。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旅游景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生态旅游旨在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如何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生态评估、资源保护策略、旅游开发规划、可持续发展路径、社区参与机制、教育与培训、监管与执法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探讨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的途径。
一、景区生态评估生态评估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通过对景区内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过程中,需关注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景观美学价值等方面,同时结合游客需求、社区发展等因素,为景区规划提供综合指导。
二、资源保护策略资源保护是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制定具体的资源保护策略。
首先,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其次,加强对景区内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促进生态修复。
此外,还应对景区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确保景区的生态平衡。
三、旅游开发规划旅游开发规划是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景区的生态特色,以生态旅游为核心,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同时,注重游客体验,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此外,还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可接待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绿色产业链。
此外,还需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参与是实现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持续生态旅游规划开发方案

可持续生态旅游规划开发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种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旅游形式,可持续生态旅游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推动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方案至关重要。
1. 项目概述可持续生态旅游规划开发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序的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方案对旅游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建议,同时结合管理措施,以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 规划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通过开展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旅游开发不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
(2)提高区域经济收益: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旅游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3)提升游客体验:通过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推动旅游业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评估与保护自然环境资源(1)对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特点等。
(2)制定可持续保护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湿地和森林资源、实施生态修复、加强环境监测等。
(3)建立旅游区域保护区,划定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确保核心生态区域和生态红线的保护。
4. 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1)对旅游区域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确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重点。
(2)开展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计划,包括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修复历史遗迹、开设博物馆等。
(3)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旅游服务水平。
5. 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1)提升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确保旅游区域的交通便利性,包括修建道路、航线、铁路等,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
基于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规划案例分享

基于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规划案例分享引言:旅游业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的旅游模式往往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给地方社区和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基于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规划提供借鉴和启示。
1. 案例一:新西兰的弗朗茨·约瑟夫冰川新西兰的弗朗茨·约瑟夫冰川是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游客数量的激增,冰川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冰川和周边生态系统,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实行预约制度,并建立了严格的游客行为准则。
此外,还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限制开发和建设活动。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冰川和周边生态系统,同时也提升了游客体验。
2. 案例二:加利福尼亚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遗产,公园管理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实行交通管制,建立徒步和骑行道路网络,并推广可持续旅游理念。
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公园的生态环境,还提供了更好的游客体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3. 案例三:中国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湖南省的一处自然保护区,以其壮丽的石峰景观而闻名。
为了保护这片独特的生态环境,公园管理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设立游客交通管制措施,建立徒步和观光车道,并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公园的生态系统,提升了游客体验,并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
结论:以上案例表明,基于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规划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提升游客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实行交通管制、建立徒步和观光车道等措施,旅游目的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策划方案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想象中的生态旅游景区,仿佛就在眼前,我可以感受到那里的清新空气,听到鸟儿的歌唱,看到树木的摇曳。
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方案的细节。
一、生态旅游景区规划1.规划理念我们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一个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景区。
2.规划目标(1)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保护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满意度。
3.规划布局(1)核心景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打造高品质的旅游产品。
(2)辅助景区: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展示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
(3)服务设施:完善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二、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策划1.生态保护(1)加强景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对重点保护区域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
(2)建立生态监测系统,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3)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2.旅游产品开发(1)自然景观:利用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开发徒步、摄影、探险等旅游产品。
(2)文化底蕴:挖掘景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体验项目。
(3)休闲度假:建设休闲度假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度假体验。
3.服务设施提升(1)交通:优化景区的交通网络,提高可达性。
(2)餐饮:发展特色餐饮,满足游客的口腹之欲。
(3)住宿:建设高品质的住宿设施,提升游客的住宿体验。
三、实施方案1.成立景区规划与保护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工作。
2.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3.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推进景区的开发与保护。
4.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定期对景区的规划与保护开发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四、后期运营与管理1.建立景区运营与管理机制,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营。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生态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旅游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其规划与资源保护开发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应该遵循生态学原则,确保景区的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资源调查与评价在规划生态旅游景区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资源调查与评价。
这包括对景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资源等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其价值、特色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资源的全面了解,可以为后续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规划目标与定位根据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结果,确定景区的规划目标和定位。
这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符合景区实际的规划目标,如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胜地、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等。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景区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根据景区的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将景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自然保护区、生态体验区、服务区等,并对每个区域进行详细规划,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尽可能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游客的需求,提供便利、舒适的环境。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途径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护好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旅游资源的产权和使用权,规范生态旅游开发行为。
同时,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升钟湖旅游规划与开发学生:×××××××学号:×××××××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指导老师:××××××××××××二O一二年五月摘要生态旅游作为解决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对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缺乏认识和理解,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资源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
本文在以家乡—南充市南部县升钟湖的发展与规划为例,重点对旅游地本身的开发设计进行了规划,并归纳出生态旅游规划模式,以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升钟湖,规划,开发ABSTRACTEcological tourism as the solution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 ways and mean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developing quickly, But because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connotations of lack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ny resources damage,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phenomenon. In this paper, NanBuXian rise in home nanchong citySheng ZhongHu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tself to the design planning, and summarized the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mode, in order to promote ecological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s,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Ecological tourism,Sheng ZhongHu,Planning,development目录1.前言 (1)2.升钟湖景区的兴起 (2)3.升钟湖景区的发展 (2)4.升钟湖景区的发展特色 (3)4.1著名的“全国钓鱼城” (3)4.2独特的农家乐文化 (3)4.3独特的文学氛围 (3)4.4常年制的赛事活动 (4)5.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5.1产业间整合不够 (4)5.2区域合作不强 (4)5.3保护与开发失衡 (5)5.4客源市场缺乏 (5)6.景区规划与开发 (5)6.1调查与评估 (5)6.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5)6.3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6)7.参考文献 (6)8.致谢词 (6)1.前言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兴起了保护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
人们在厌恶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的同时,更趋向于走向大自然、溶入自然,把旅游、学习、教育、休养寄寓于自然之中,于是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生态旅游应时而生。
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明确指出生态旅游是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界旅游的发展方向。
2.升钟湖景区的兴起生态旅游(ecological tourism):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随着生态旅游之风在全球范围内的风行,升钟湖也渐渐共沐生态旅游的春风。
升钟湖旅游景区地处剑脉山脉余脉,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将帅故里游、三国寻踪游、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的重要节点。
景区横跨南部、阆中、剑阁三县(市),幅员面积436.9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235.9平方公里。
升钟湖旅游景区于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川北人民十年九旱和饮水困难,国务院批准将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河拦腰截断,形成了8.4万亩水面,13.39亿立方米库容的高峡平湖,又叫升钟水库,控灌下游10多个县、市(区)纵横5500平方公里的208万亩耕地。
水库建成后形成的宽阔水面和众多岛屿,为开发湖泊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自然环境、水体及水产资源。
升钟湖景区最初是作为扶贫项目规划开发的,却不料一经建设成为了:“四川名胜景区”—“全国钓鱼城市”。
3.升钟湖景区的发展“高远景定位,高规划设计,高标准管理”——南部县用“三高”标准打造升钟湖。
从“旅游扶贫开发”,到打造“全国钓鱼城”,再到举办“国际钓鱼赛”,一路走来,“升钟湖”已成为品牌、商机的集聚地。
第一届升钟湖钓鱼节的举办,使升钟湖旅游景区的旅游人数较前一年增加咯25万人次。
四川省作家协会决定在南部县设立文学创作基地,南部县成为省作协在全省设立的第三个文学创作基地。
“一年一变化”已成为升钟湖建设的真实写照。
如今走进升钟湖核心景区,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美人鱼码头等一批项目相继立项建成,游客或拍照留念,或沿湖抛竿垂钓。
“升钟湖景点一年一变化,游玩项目越来越多。
”一位多次前来升钟湖风景区游玩的游客发出这样的惊叹。
升钟湖景区是“休闲的天堂、垂钓的乐园、体验的圣地”。
以常年制赛事活动、体验训练项目、户外拓展及狩猎活动、鱼文化及民俗文化展示、各种地方文化展演、水上观光旅游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从2009年9月至今,“全国钓鱼竞赛训练基地”、“全国钓鱼城市”等品牌先后落户南部,南部县借助升钟湖这一平台,连续举办三届钓鱼大赛,生态旅游的势头正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呈现勃勃生机。
4.景区发展特色4.1 著名的“全国钓鱼城四川省南部县鱼类资源丰富,钓鱼文化悠久,拥有“一江两河三库”优质水资源,特别是西南最大人工湖——升钟湖,是我省最大的渔业产区之一。
近年来,南部县依托升钟湖丰富的鱼类资源和优美、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围绕“休闲天堂、垂钓乐园、体验胜地”的形象定位,全面推进以钓鱼为主题的升钟湖旅游开发。
已建成了6个标准竞技鱼池和15公里环湖野钓钓场,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中国升钟湖钓鱼旅游文化节”,承办了“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2010全国钓鱼锦标赛总决赛”、“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精英赛”、“2011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四川南部站)预选赛”等7大国际国内顶级钓鱼赛事,向来自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钓鱼高手展示了本土钓鱼运动的独特魅力,助推了全国钓鱼事业的蓬勃发展,获得了国际国内钓鱼运动员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10年6月南部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钓鱼城市”称号。
4.2 独特的农家乐文化升钟湖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同时促进了当地农家乐的快速发展。
当地居民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展农家乐、水上休闲垂钓等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活动,旅游者亦可亲自泛舟湖上、钓鱼烹饪、品尝全鱼宴。
4.3 独特的文学氛围2011年9月,四川升钟湖文学笔会在南部县升钟湖景区举行。
百余位作家登上游船游览升钟湖。
如诗如画的升钟湖倒映着两岸的青山与蓝天白云。
荡舟升钟湖,海螺广场、生态停车场犹如变幻的水墨画,荡漾在作家们的视野里,作家们对升钟湖美景赞不绝口。
“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富有诗情画意,设立创作基地就是对这块灵秀之地的认可。
”张新泉表示,将以升钟湖景区为主题,创作出读者喜爱的诗歌。
当他了解到这里举办国际钓鱼精英赛的情况后,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里相当牛,这既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南部人匠心独运的杰作。
”4.4 常年制的赛事活动随着升钟湖生态旅游的兴起、钓鱼节的盛行,各项体育赛事也陆续开始在升钟湖举行。
国家体育总局特将升钟湖钓鱼赛事、升钟湖钓鱼旅游文化节列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全国三大休闲体育文化节之一”。
这些与垂钓、休闲、体验游一起,共同促进升钟湖生态旅游的发展。
5.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1 产业间整合不够产业间的整合,不仅包括旅游业同与其直接相关的交通、通讯、商贸等服务业规划的整合,而更强调提高旅游业与地方传统一、二产业的关联度。
虽然建立产业链已是旅游界的共识,旅游业的发展因其乘数效应也会对传统产业起关联带动作用,但在旅游规划中还往往是就旅游谈旅游,对与旅游业直接相关产业的内在联系关注较多,而对于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提高当地居民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措施探讨较少,缺少旅游业与当地社会经济融合的组织规划。
5.2区域合作不强发展旅游要树立大区域思想,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以旅游资源特色而不是行政区划为背景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这既可以避免旅游业中“遍地开花”的低水平发展现象发生,还可以保持资源完整性,避免同类竞争导致的游客分流甚至是两败俱伤。
虽然要突破行政区域进行具有资源特色的规划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区域协调加强优势互补已成旅游规划发展的一个方向。
升钟湖的旅游发展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所以发展滞后、鼓励无援。
5.3保护与开发失衡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很容易在保护与开发的关节点上失衡。
保护多了,影响旅游业的运转,不利于提高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多了,生态环境容易失衡,旅游资源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必须寻找它们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
由于此关系的处理不当,当地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咯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5.4 客源市场缺乏客源,是景区规划的价值所在,没有客源,也无所谓规划,规划就再也没有意义。
升钟湖景区所处的位置较偏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所以在客源市场的开拓上急需大下功夫。
6.景区规划与发展6.1 调查与评估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必须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价等前期工作,没有调查、评价,就谈不上规划。
旅游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气候、交通区位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大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