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

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
通过分析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探讨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地位,并详细探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
提出相应的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的策略。
研究发现,当前高校英语教育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主要原因包括教材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教学中融入更多中国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
本研究对高校英语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文化地位,失语现象,原因分析,应对策略,总结发现,未来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文化失语"是指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价值观念受到忽视甚至排斥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外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更加重视西方文化,而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了解程度却相对较低。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也影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研究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建设性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必要深入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及其影响,找出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高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讨该现象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中国文化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地位进行深入剖析,我们旨在揭示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自身文化的忽略或忽视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可能对学生文化认同、语言习得和教育效果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引起人们对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视,为实现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英语教育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概述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失语现象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loss in English teach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This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where students lack a deep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cultural nuances and context behind the language they are learning. Instead, the focus is often solely on acquiring language skills and grammar rules, neglecting the rich cultural aspects that are embedded within the language.2. 正文2.1 分析造成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The cultural language loss phenomen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Firstly, the focus 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n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often neglects the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 language is used. Students may be proficient in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but lack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nuancesand references, leading to miscommunica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2.2 探讨应对策略一:加强文化教育加强文化教育是解决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策略之一。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分析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沉淀下来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被忽视或边缘化,导致学生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甚至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和偏见。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失语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更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际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探讨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失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未来研究展望也将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文化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还在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有望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失语问题,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是指将文化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探讨文化、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视角下,英语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而是将语言学习融入到文化传承和生态平衡的框架中。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倡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习惯和价值观念。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和交际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还强调环境对语言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变化、资源利用和文化保护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将英语教学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相结合。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不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重视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和全球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前 , 我国 的高职院校主要是选择三个类型 的英语教 材 : 第
文化 ” 。对该问题 , 国内外学者们提 出了一些相关 的文化教学模
式, 主要有 : S c h u ma n n 的文化适应模式 、 B y r a m 的I C C ( 跨 文化 交 际) 文化教学模 式和我 英语 教学专家 高一虹 的“ 生产性 双语学
是 由于对这些词汇 的英文表达 以前很少接触 ,所以只有说 面包 和牛奶 了” 。在 英 语 课 堂 中的 一 些 情 景 对 话 中 , 往 往 不 能 自由 用 英 文 表 达 自己 的思 想 ,学 生 也体 现 出母 语 文 化 的英 文 表 达 能力 有限 , 这 限制 了学 生 跨 文 化 交 际 能力 的提 高 。
存在 的问题 , 问题产生的原 因。进 而结合 高职学生的特点 , 在 高职英语课文化教 学 中, 尝试有利 于提 高学生“ 目的语 ” 文化和“ 母 语” 文
化 双 向 交 流能 力 的 文 化教 学 策略 和 方 法 。 f 关 键 词] 高职 英 语教 学 ; “ 中 国文 化 失语 ” ; 文化 教 学 策略 “ 中国 文 化 失 语 ” 这一 概 念 最 早 是 在 2 0 0 0 年 由南 京 大 学从 丛 教授提 出, 主要描述为“ 中国学生不能较正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
习” 文化教学模 式 。目前 , 国内针对高职层面“ 中国文化失语” 的 的原汁原昧 , 语言地道 , 英语文化也多有涉及 , 如有关 名字的 , 体 研究还很薄弱 , 尚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 。 本文将针对 高职英语 教 育 , 音乐的等 , 涉 及西方社会文 化的众多方 面 , 但是 有关 中国本
类为国外 引入版教材为依托 , 编写的教材如新 动力英语 , 畅通 英语 、 新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 ( 视 听说 ) 等等 ; 第二类为国 内高职院校教师编 写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也应该注重文化的传递。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使用英语时常常出现文化失语的现象,即在表达中无法准确、得体地传达出所表述文化的内涵。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会影响他们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缺乏文化意识学生缺乏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与之相关的词汇、习惯、风俗等缺乏敏感度,导致在英语表达中无法准确地传达出相关文化内涵。
2. 老师教学方式单一一些老师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忽视了文化的传递,导致学生在表达时只能机械地套用语法句式,而忽略了文化的适当融入。
3. 文化冲突由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表达时容易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难以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西方文化的内涵。
以上三点是造成文化失语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在英语表达时的文化意识和准确性。
二、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地应对文化失语现象,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采取以下应对策略: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传递,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包括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内容,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对外国文化的认知和敏感度。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外国文化,以直观地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英语角、国际学生交流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外国文化,提高他们在英语交流中的文化适应能力。
4. 结合文化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真实生活中的文化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识别和运用能力。
5. 多角度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外国文化,包括文化发展历史、当代社会状况、传统习俗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外国文化。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英语教育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失语现象在英语教学中逐渐凸显。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指的是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观,也无法理解和接受英语母语背景下的文化信息。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效果,也给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如何有效地应对文化失语现象,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影响和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引起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传递文化信息,为其打好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1.2 问题描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体系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化失语的困扰。
文化失语即指在语言交流中由于缺乏对文化背景的理解而导致误解或沟通不畅的现象。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文化失语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英语背景及文化内涵的理解不足,无法正确理解他者言辞中的文化内涵,造成交流障碍。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和素养。
如何有效应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文化失语现象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教师水平不足是导致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高校英语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但在文化背景和文化交流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欠缺。
他们往往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了英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规范和表达习惯,导致学生学习英语时缺乏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分析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接着,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现状和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根源。
随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失语症现象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总结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风险,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效应对失语症现象带来的种种挑战,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解决措施、风险、建议、展望、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地位、表现、风险、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学习。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却逐渐显现出来。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认识不足,甚至产生文化自卑感。
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通过研究这一现象,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henomenon of Chinese cultural aphasia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high vocational and specialized English education. Chinese cultural aphasia refers to the inability or difficulty for individuals to express or comprehe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concepts, values, and symbols in English language settings.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失语症现象,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

艺术教育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聂宇婧/文在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
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中国文化的讲解和应用,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教学中的文化导向、教师的认知与教学方法、教材与授课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中国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增加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应占据更大比重。
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适当增加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占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交流中正确且流利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1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指的是在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过度强调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象,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目标语言及其文化的输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导致许多中国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目标语言表达能力,仍然难以正确、自然地使用目标语言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过程中阐述、解释中国文化。
近年来,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诸多专家的重视。
从丛(2000)率先提出,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大英语国家的文化量,却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作为交际主体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入[2]。
郭敏(2014)认为,英语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既能应用英语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能应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后者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明显缺失[3]。
周岐晖、陈刚(2015)通过调查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发现,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缺失,高校英语教学几乎变成了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而非交际双方文化的交互过程[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 职英语教学 巾巾国文化失i t 象研 夯 j ̄ ,
辽 宁金 融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 学院 吕 岩
“ 失语 症”ah s ) 词源 自希腊语 ant p aa( ek , ( ai - p a (o 和 h nio p a)意思是 ) ts “ 不能 说话” 原 意指 由于 大脑损伤使 患者 无法用语 言表达 自己思想的 , 现象。为 了帮助病人恢 复健康 , 人们展开深入研究 , 图了解 人类的语 试
“ 中国文化失语 ” 现象 ( hn s utr A h s ) C ieeC l e p ai 这一概 念最早是 由 u a 南京大 学从丛教 授提 出的 , 他在 2 0 年 1 月《 明 日报》 00 O 光 中发 表的《 中 国文化 失语 : 国英语教学 的缺陷》 我 一文 中指出 : 由于社会语 言学 、 “ 文
言生理 机能 。现在 “ 失语症 ” 已经突破 了医学界 限 , 产生 了更 多的引 申 含义 。可用来描述 生活 中形形 色色的语言及 理论 “ 遗失 ” 现象 , : 中 如 “ 国文论 失语现 象 ” “ 、 失语现象 ” 。本 文所指 的中 国文化 “ 等 失语 ” 是高 职英语学 习者在跨文 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对 中国文化相 关内容进行表 达的现象 。 高职英语 教育 中文 化教学 的重要性 已得 到认 同, 大外语教 师在 广 传授语言知识 的同时 , 大对语言文化的导入 , 也加 然而这种导入 主要 体 现在 目的语 文化的学 习上 , 为 目的语文化 的学 习对于促 进学生学 习 认 语言、 接纳 目的语都有极 大的作用 , 具有积极 的意义 , 而过度地强调 进 对 目的语文化 的学 习 , 却完全 忽视 了母语及母 语文化对 外语教学 的 但 影 响 , 学生无法用英语准确地 表达中国文化 , 导致 出现“ 中国文化失语 ” 现象 ,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 了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 不仅 而且不 能将 中华 民族 优秀的文化传播 给世界 , 响世 界对中国的 了解 , 影 进而不 能进行成功 的跨文化交 际。 1 高职英语教学 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
化语言 学 、 语用学 与跨文化交 流等学科 的兴起与发展 , 外语教 学 ‘ 不仅 仅是语 言教学 , 而且应该包括 文化教学 ’ 这一理念 , 已逐步成为 我国外 语界 的共 识 。加 大外语教学 的文化含量 , 已成为我 国外语教学 特别是 英语教学改革 的一个 重要方面 , 这是非常值得欢 迎与肯 定的 。然而 , 纵 观我 国多层次英 语教学 , 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 种共通的片面性 , 即仅仅加 强 了对 英语世界 的物质文化 、 制度习俗文 化和各层 面精神文 化 内容 的介绍 , 而对于作 为交际 主体 一方的文化 背景—— 中国文化之 英语表 达 , 基本上 仍处于忽视 状态 。文 章中又指 出 :在与西方 人交往 ” “ 过程 中 , 多青年 学者 , 许 英语 水平相 当高 , 却始终显 示不 出来 自古文化 大 国的学 者应有 的深厚文化 素养 和独立 的文化人格 。 进而提 出了“ ” 中 国文化失语 ” 这一概 念 , : 即 中国学生缺乏足够 的中国文化知识 , 对表示 中 国文化 的英语 词汇或表达 法不熟悉 , 进而在跨文 化交际 中无 法用英 语 恰当地表达本 民族 文化 , 最终导致跨文化交 际失败 , 至造成外国人 甚 对中国文化的误解。 吴利琴也这样描述 : 多年轻人知道“ “ 许 圣诞节 ” 的来历 , 喜欢“ 情人 节” 的浪漫 , 熟悉 “ 活节” 复 的典故 , 知道莎士 比亚 的“ 悲喜剧 ” 有的甚至 , 还通晓“ 潘多拉” 的盒 子 , 但不知道“ 明节” 清 的神圣肃穆 ,端 午节’ “ 的来 龙去脉和“ 七夕节 ” 的爱情故 事 , 对孔子 、 孟子 、唐诗 三百首 》 《 以及《 古文 观 止》 了解 就更少 了。对母语文 化缺乏重视 , 不知道 自己的根之所 在 ,
多来 自国外的报刊杂志 , 多选取介绍西方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文章 , 语言 中处处 洋溢着英 美文化的气 息。这些对学生 掌握纯正外语 , 了解 西方
文化无 疑是大有 裨益的 。但母语 文化相关 内容 的输入 明显 匮乏 , 特别 是 表达 中 国文化 的英语 词 汇和 文章 , 在众 多大 学英语课 本 中难得 一 见 。也很少有这 方面的资料 可供 查阅 , 造成 了学生不能从英语 教材中 学 习到 中国文 化的有效 英语 表达。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用英语表达 母语 文化时 , 表达 能力明显不 足 , 甚至是错误频 出 , 学生用英语表 达中 国文化的水平 明显都低于表达英美文化的水平。 2 3教师方面 虽然 教师对文化教 学有 比较统 一的认识 , 但在 用英语表达传 统文 化 问题 上存在认识 上的分歧 ; 文化教学缺乏系统性 ; 教师教学方 法 比 较 单一 , 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 手段的能力薄弱 , 无法利用动画 、 声音 、 视频等 刺激立 体输 出教学 内容 , 致使 教学效果不 良, 生英语学习兴趣低 下 ; 学 教师文 献检索能力差 , 无法为学 生从纷繁庞杂 的中国文化 中查 找和辨 析 出正确 的英 语表 述 , 足学生需 求 ; 师 自身 中国文化 知识 比较 缺 满 教 乏, 同时对此缺乏清 醒的认识 , 绍西方文化时极 力赞 美西方 现代文 在介 明 , 低悠久灿烂 的中国文化 。这些 不仅与大学英 语的教学要求格格 贬 不入 , 甚至是背道 而驰。教师 的素质高低对 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 交际 中用英语准确表达 中华文化的能力有着直接而明显 的影响。 24 -学生方面
设计 教学模式时处理 结构 、 安排操 作程序 、 选择 策略方法的依据 , 对其 它 因素 起具体制约作 用 , 也是教 学评 价的标准和 尺度。传统 的教学模 式在教学 目标的制定 上显示 出固定 化和封闭性 。近年 来 , 确定职校英 语课 堂教学 目标时形 成了一种 固定模式 , 即将课 堂教学 目标分解 为英
学生是英语 学习 的主要 人群 , 他们 思想活跃 , 于接受新鲜事物 , 善 但 同时 又缺少必要 的鉴别能力 , 于用英语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兴趣不 对 大 , 纯式的英语教 育淹没 了母语 及母语文化 的教 育。身处母语环境 单 下 的中国学生 怠慢了母语 的学 习, 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 , 了崇 对 成
22 材 选 用 方 面 -教
我国 的英语 教学课堂语 言输入 主要依 赖于教材 , 英语 学习和英语 教 材有着不可 分割的关系 。纵观现有 的面向高职高专 的英语 教材 , 如 高等教育 出版社 出版 的《 实用 英语》 和外语 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的《 新视
野 英语教程》 , 等 这些教材 都顾及 了英语 的原汁原味 , 课文所选 内容大
语 知识 的单方 面的传 授 、 英语 能力培养 以及英语 相关的思想教育 三个 方面 。这 种固定化 因素对课堂教学 目标的制定产生 了负面影响 , 阻碍 了中国文化的导人 。课 程安排不甚 合理 , 测试 内容不包 括学生用英语
表达 中国文化的能力 , 以及大纲 没有 明确地提 出要 培养 学生用英语表 达 中国文化能力都是造成大学英语 教学忽视母语文化 的原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