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手册
麦康凯说明书

麦康凯培养基使用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麦康凯培养基英文名称:MacConkey Agar Medium【包装规格】Φ90㎜和Φ70㎜,5块/包。
【预期用途】本产品用于革兰氏阴性肠道菌的分离、培养。
【检验原理】培养基(Medium)是指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培养基按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等,按原料来源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按形态分为液体培养基、流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等。
本产品是以人工的方法配制而成的,针对不同种类的肠道微生物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不同,利用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等方法对肠道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主要组成成份】麦康凯培养基由蛋白胨、琼脂粉、乳糖、胆盐和玫瑰红酸等培养基原料经配制、高压灭菌,定量灌入一次性塑料培养基内而成。
【贮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期3个月,用前复温。
【样本要求】标本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标本可以直接使用,固体标本需用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取溶液使用。
根据浓度需要决定是否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稀释。
【检验方法】用接种环或棉签以无菌方法取标本直接画线接种于培养基中,或无菌吸取0.1ml适当浓度的标本溶液用玻璃涂布棒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中,置35~37℃温箱中培养。
【检验结果的解释】大肠埃希氏菌生长良好,呈红色菌落;肺炎克利伯菌生长良好,呈红色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被抑制或生长较差呈白色菌落。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正确的标本采集及良好的细菌划线分离技术是检出细菌的基础,所检出细菌要经镜检、生化鉴定来确认。
【注意事项】1.该培养基仅用于体外诊断。
2.使用前必须检查培养基,若培养基有污染迹象或超过有效期不得使用。
3.采集的标本必须尽快接种培养,以保证结果准确。
4.所用标本及其培养废弃物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的物质,应按传染病实验室操作规范处理。
细胞培养手册

细胞培养手册1.培养基配制(如200 mL):①胎牛血清10%(20 mL)②双抗1%(青霉素-链霉素,2 mL)③加入DMEM 至200 mL。
2.细胞复苏:①将冻存于-80℃或液氮中的细胞取出,放在37℃的温水中来回摇晃,使处于冰状的细胞解冻。
②将培养基、PBS提前预热至37℃,可增大细胞复苏成功率。
③将解冻的细胞(含培养基)移至15 mL的离心管中,1000 rpm离心10 min。
④倒掉上清液,向离心管中加入1-3 mL的完全培养基,用移液枪将细胞轻轻吹打,使得细胞均匀地悬浮在培养基中。
⑤将吹散的细胞加到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再将培养皿(或培养瓶)轻轻摇晃,使细胞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中。
⑥将接种有细胞的培养皿(或培养瓶)放入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细胞传代①将培养瓶(皿)中的培养液倒出至废液盒中。
②向培养瓶(皿)中加入2 mL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让贴壁的细胞分散开来。
③加入胰蛋白酶消化2 min后,向培养瓶(皿)中加入4 mL培养基,同时轻轻吹打培养瓶(皿)壁,将贴壁生长的细胞吹散开。
④将胰蛋白酶消化过的细胞移至15 mL离心管中,1000 rpm离心10 min。
⑤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倒掉,向离心管中加入4-6 mL的培养基,轻轻地将细胞吹打开,使细胞均匀地悬浮在培养基中。
再将分散好的细胞加入到培养瓶(皿),每个培养皿中加入2 mL细胞悬浮液。
⑥将接种有细胞的培养皿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细胞冻存将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的细胞1000 rpm离心10 min,去掉上清液,再向离心管中加入1-1.5 mL冻存液(冻存液配制:70%DMEM-1050μL、20%FBS-300μL、10%DMSO-150μL),先放在4℃存放1 h,再放在-20℃存放1 h,然后再放在-80℃下过夜,最后放在液氮中长期储存。
4.细胞计算。
自诱导培养基(lac启动子)说明书

自诱导培养基(lac启动子)说明书产品及特点本产品是本产品是在pET专用生长培养基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它利用E.coli自身对培养基中不同碳源的调控利用机制,实现外源蛋白在细菌达到饱和生长期后的自动诱发。
本产品具有下列特点:1.本产品自动诱导表达,不需要添加任何IPTG或相关诱导物,节约成本。
2.免去了密切监控菌液密度的过程,尤其适合大规模筛选。
3.极大将细菌的生长密度OD600从2左右提高20以上。
4.极大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可占细菌总蛋白的45%。
5.与各种细胞培养容器(如培养瓶、培养罐、深孔管、发酵罐等)兼容。
6.本产品即开即用,非常方便。
7.适用于T7RNA聚合酶基因由lac启动子控制的任何表达系统,如pET系列。
8.不适用于lacZ或lacY突变的宿主菌。
规格及成分成份200mL塑料瓶包装成份A200mL成份B 1.25mL使用手册1份运输及保存常温运输及保存,有效期两年。
自备试剂蒸馏水使用方法一:培养基的配制1.配制自诱导培养基:将1.25mL溶液B全部加入到200mL的溶液A中即得自诱导培养基。
注意: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否则自诱导培养基非常容易长细菌。
2.贴好标签待用。
如果长期时间不用,可以冻存在-20℃。
二:培养基的使用1.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入细菌,如BL21(DE3),涂于自备的、含有1%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需要加入适当浓度的抗菌素),37℃培养过夜。
2.挑取单个细菌接种到自备的、含适当浓度抗菌素的液体LB培养基中,37℃培养直到菌液浑浊但不饱和(一般需要6-8小时)。
3.将所得菌液按千分之一的体积比例加入自诱导培养基中(如果自诱导培养基体积是100mL,则加入100uL菌液),同时加入适当的抗菌素。
注意:在自诱导培养基中,如果使用卡拉霉素,其终浓度比一般的培养基高,需要100ug/mL。
由于本方法所得菌液密度大,故需要大量氧气,因此培养基的体积不能超过三角瓶的五分之一。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技术手册

(1)无血清培养基,为一般意义上无血清培养基,用各类可替代血清功能的生物材料配制细胞培养基,如牛血清白蛋白(BSA)、转铁蛋白、胰岛素等生物大分子物质,以及从血清中提取的去除蛋白质的混合脂类以及水解蛋白等。其特点是培养基中的蛋白含量较高,添加物质的化学成分不明确,其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来源蛋白。
5 CHO细胞无血清无动物组分培养基(SAF-CHO-G-004)
其实个性化培养基并不新鲜,在国外生物制药企业普遍采用个性化培养基,世界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如Amgen、Genetech)往往和培养基企业合作,通过细胞培养基的客户定制方式,研制最适合自身细胞特点的个性化细胞培养基应用于生产实践,用于提高细胞产率和生产效率。另有数据显示,国际上的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个性化、定制培养基占其培养基业务的90%以上,目录培养基不足10%。
ATCC提供的CHO/dhfr-细胞照片
2 CHO细胞表达系统的优势与特点
由于哺乳动物细胞结构、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在原核生物中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所需的元件也不同于在原核生物细胞中的表达所需的元件。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包括基因的转录、mRNA翻译及翻译后蛋白质的加工等过程,如蛋白质的糖基化、磷酸化、寡聚体的形成以及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等比较复杂,要表达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如膜蛋白、抗体和具有特异性催化功能的酶需要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
其它
无水葡萄糖、HEPES、丙酮酸钠、亚油酸、硫辛酸、胰岛素、亚硒酸钠、植物蛋白等
血琼脂平板说明书

血琼脂基础培养基使用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血琼脂基础培养基英文名称:Blood Agar Base Medium【包装规格】Φ90㎜和Φ70㎜,5块/包。
【预期用途】本产品用于营养需求较高的细菌培养和保存菌种用。
【检验原理】培养基(Medium)是指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培养基按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等,按原料来源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按形态分为液体培养基、流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等。
本产品是以人工的方法配制而成的,除基础培养基外另外还添加了脱纤维羊血,以增加营养性能,适应有些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
【主要组成成份】血琼脂基础培养基由脱纤维羊血、蛋白胨、氯化钠、牛肉浸粉、琼脂粉和玫瑰红酸原料经配制、高压灭菌,至45℃加入动物血定量灌入一次性塑料培养基内而成。
【贮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期3个月,用前复温。
【样本要求】标本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标本可以直接使用,固体标本需用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取溶液使用。
根据浓度需要决定是否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稀释。
【检验方法】用接种环或棉签以无菌方法取标本直接画线接种于培养基中,或无菌吸取0.1ml适当浓度的标本溶液用玻璃涂布棒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中,置35~37℃温箱中培养。
【检验结果的解释】大肠埃希氏菌菌落白色,有时带黄白色,不同菌株的溶血作用变化很大,其中有致病力的菌株产生β-溶血环;葡萄球菌圆形,橙色至白色,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溶血环,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无溶血作用;链球菌菌落圆形突起,透明或半透明,其中草绿色链球菌产生α-溶血环,化脓性链球菌产生β-溶血环,不溶血性链球菌没有溶血作用;脑膜炎奈瑟氏菌菌落圆形,凸起,透明,带兰灰色,不溶血;肺炎球菌菌落圆形,扁平,透明或半透明,在菌落周围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产气荚膜梭菌菌落灰白色,圆形,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
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规格、型号和包装】
见下表:
组成 型号 规格 包装 血琼脂、一次性塑料培养皿 P0901 9cm 20个/盒
血琼脂、一次性塑料培养皿 P0701 7cm 20个/盒
特殊型号,按客户要求规定。
【预期用途】
本品供普通细菌培养和保存菌种用。
【检验原理】
动物血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营养物质,在45-55℃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液可以保存血液中某些不耐热的生长因子,促使细菌生长繁殖。
【主要组成成份】
每1000mL琼脂含:
酪蛋白胰酶消化物 10.0g
心胰酶消化物 3.0g
玉米淀粉 1.0g
琼脂 13.0g~15.0g
肉胃酶消化物 5.0g
酵母浸出粉 5.0g 氯化钠 5.0g
蒸馏水 1000mL
羊血或马血 50mL~70mL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8℃保存,切勿冻藏。
在储存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60天。
【样本要求】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处理。
【检验方法】
1. 将培养基复温至常温25℃;
2. 将标本划线接种于培养基琼脂面上;
3. 置培养箱,37℃温箱培养18小时至48小时;
4. 观察菌落形态。
【检验结果的解释】
普通细菌培养后,菌落形态典型。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本产品仅适用于普通细菌培养和保存菌种。
【产品性能指标】
培养基接种质控菌株,生长情况应符合下表要求:。
API 50 CHE培养基(Ref 50400)

必备实验室设备 : - 温箱(37°C) - 冰箱 - 本生灯 - 记号笔
培养基成份
API 50 CHE 培养基 10 ml
试剂
一套包括(10 次测定) : - 10 API 50 CHE 培养基的安瓿 - 1 份说明书
附加产品(不包括一套中) : - API 50 CH 试验条(ref. 50 300) - API 20 E 试验条(ref. 20 100) - API 20 E 试剂(ref. 20 120) - 悬液培养基,5ml (ref. 20 150) - 无菌蒸馏水,1ml - McFarland 标准(ref. 70 900)或 光密度计: DENSIMAT (ref. 99234)或
试验条的成份
试验条 20-29 管 / 底物
20 α-甲基-D-甘露糖甙 21 α-甲基-D-葡萄糖甙 22 N-乙酰-葡糖胺 23 苦杏仁甙 24 熊 果 甙 25 七 叶 灵 26 柳醇 27 纤维二糖 28 麦 芽 糖 29 乳糖
试验条 30-39 管 / 底物
30 蜜二糖 31 蔗糖 32 海藻糖 33 菊糖 34 松叁糖 35 棉子糖 36 淀粉 37 肝糖 38 木糖醇 39 龙胆二糖
试验条接种 用已接种的 API 50 CHE 培养基接种,只加管(不加 杯),并用矿物油覆盖所有测定管。 在好氧条件下在 37°C 培养 48 小时。 接种 API 20 E 试验条(见 API 20 E 说明书)
读试验条 (见 API 50 CH 和 API 20 E 说明书) 培养 24 和 48 小时后,读结果。 对 API 50 CH 试验条: - 产酸阳性结果,由于酚红指示剂而致培养基颜色变 黄色。 - 七叶灵阳性结果(第 25 号管),颜色由红变黑。 记录结果于报告单。 对 API 20 E 试验条: - 在最后观察结果前,加入试剂。 - 参照 API 20 E 说明书读测定结果。
人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人干细胞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基Stemmera TM人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基(SFM)是在无血清和饲养层情况下,用于培养人的干细胞能支持干细胞的生长,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规格: 500ml产品描述:Stemmera TM人ESCs/iPSCs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基(hStemSFM)是一种成分明确的即用型培养基,特殊的配方,在完全无血清和无饲养层环境下能用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和胚胎干细胞(hESC)的重编程、增殖和维持。
产品成分:两种成分混合后是一种即用型完全培养基存储和运输:Stemmera TM hStemSFM中的两种成分是分开运输的,基本培养基在室温下运输然而SFM添加物是在干冰环境下运输。
在收到产品后基本培养基需存储在2-8°C环境中而SFM 需要存储在-20°C,避免多次冻融。
完全培养基储存在2-8°C的黑暗环境中能使用长达1个月。
完全培养基分成等份的供每日使用,避免反复预热,避光保存最佳。
产品使用:该产品是仅用于体外使用和研究使用。
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诊断或治疗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aerosol barrier枪头,每次用完更换新的枪头。
2.要用新的,干净的手套和穿实验服。
3.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可在网站下载。
4.用70%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清洁工作空间。
培养条件:培养基:Stemmera TM hStemSFM。
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和人胚胎干细胞(hESCs)。
培养类型:单细胞传代和贴壁培养。
温度范围:37°C。
孵育器的环境:在含5% CO2或5% O2的潮湿环境中,确保适当的气体交换,减少与外界接触。
建议培养容器:基质胶包被的板子、皿或烧瓶(Corning,货号:356231,稀释比1:100),根据容器的大小,调整细胞数量。
操作手册:•完全SFM培养基的制备:添加3.5ml冷冻SFM添加物(货号 ST02001-S1)到500ml 基础培养基中(货号st02001-bm 500ml),搅拌均匀,0.22µM滤膜过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手册MEDIA HANDBOOK(2005)一、培养基的历史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包括: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
顾名思义,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如活体组织、活体细胞或者活体器官等)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发育的方法。
广义组织培养与体外培养同义。
体外培养已经历了约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初期进程比较缓慢,没有引起很多学者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体外培养技术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使这项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现在体外培养已成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培养指从生物机体取出部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直接从机体取出单个细胞,也可把体外培养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细胞能继续存活与增殖。
培养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发展与完善细胞培养技术围绕防止污染、改进培养方法、设计新型培养容器、设计不同的培养液等几个方面进行。
1885年Roux温生理盐水培育鸡胚组织;1903年Jolly,1906年Beebe等发明了盖片悬滴培养;1907年Harrison培养蛙胚神经成功,开始创建盖片凹玻璃悬滴培养法;1910、1912年Carrel采用无菌操作、更新培养基、传代,完善了悬滴培养法;1924年Maximow采用双盖片悬滴培养法;1923年Carral设计创立了卡氏瓶培养法,用此法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培养液,既有利于组织不断生长,又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营养液培养不同的细胞,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组织培养研究。
Earle等加以改进,使大量细胞能直接生长于玻璃瓶壁上,培养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细胞株。
至此大多数研究人员都采用培养瓶培养细胞。
组织培养从二十世纪40年代起迅速发展,在培养容器、培养基和培养技术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革新。
在培养容器方面, 由简单的用试管、旋转管培养,发展到多种培养瓶培养,近年来,塑料瓶、皿、多孔培养板的使用已日趋普遍。
在培养基方面,从50年代初,Parke、Eagle等设计出合成培养基后,从纯天然培养基到合成培养基、从鸡胚浸出液发展到动物血清(促细胞生长物),直至60年代设计出无血清培养基。
首先反映在设计不同种类的缓冲盐溶液,以用来培养不同的细胞和洗涤细胞。
Earle在1948年设计了含有碳酸氢钠等盐类的Earle氏盐溶液,Hank’s在1949年设计了Hank’s氏盐溶液。
在培养技术方法方面,革新进展更为迅猛,Earle、Dulbecco等于1943年创建单层细胞培养法,首建长期传代的L-细胞系。
1948年Sanford创建单细胞分离培养法,获L-细胞纯系。
1951年Gey首建人肿瘤细胞——Hela细胞系。
1961年Hayflick首建人二倍体细胞系25种,开辟了应用新方向。
从50年代末开始,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进入了一个繁盛的阶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
诱变建立遗传缺陷细胞株、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发展细胞大量培养技术、利用重组技术构建工程细胞株,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生产手段。
在连续灌注培养工艺方面,美国Ohashi,Ryo等人2001年报道采用2L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灌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以Becton Dickenson Cell Mab+10%胎牛血清+1%聚醚F-68为培养基,最高活细胞密度超过1×107cells/ml;2001年瑞士Heine, Holger等人用带超声细胞分离器(UCS)的连续灌注搅拌罐生物反应器培养鼠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稳态培养时活细胞密度超过2×107cells/ml;2004年德国Thomas等人在1L搅拌罐生物反应器中培养rCHO细胞生产人MUC-1糖蛋白,采取葡萄糖浓度限制的高产率灌注工艺减少有害代谢物,代谢转向TCA循环增加,活细胞密度保持在(1~2)×107cells/ml。
在流加悬浮培养工艺方面,美国麻省理工Xie Liangzhi等人2000年报道在2L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培养杂交瘤细胞,通过营养控制降低氨和乳酸的比生成速率,补充培养基包括营养成分、胎牛血清和痕量金属,最大活细胞密度达到1.7×107cells/mL。
二、细胞培养目的与用途1.科学研究(1)药物研究开发,如新药筛选,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单克隆抗体制备等。
(2)基础研究,如药物作用机理、基因功能、疾病发生机理等研究。
2.生物制药(1)疫苗生产:如病毒性疫苗(肝炎病毒疫苗、艾滋病疫苗等),多肽疫苗(肿瘤疫苗)等。
(2)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如EPO等。
(3)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生产。
(4)细胞工程药物生产:生物细胞内的一些生物活性多肽,生物活性物质等。
(5)利用细胞法体外测定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并预测其在体内的药效和替代体内法检测其成品的生物活性。
三、细胞培养基的定义人工模拟细胞体内生长的营养环境,维持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它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物质基础。
包括:1.天然培养基指来自动物体液或利用组织分离提取的一些培养基,如动物血浆、胚胎浸出液、血清和人血清,水解乳蛋白等。
2.合成培养基人工设计、配制的培养基,如MEM、199、DMEM、RPMI1640等。
四、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平台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以其研究的深入和进展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专家预言:蛋白治疗药物如糖蛋白、抗体和多肽药物仅仅只是刚刚开始进入市场,预计在下一个10年或20年会有更为快速的发展。
届时,蛋白治疗药物的迅速增长和市场需求将远远超过全世界的生产能力。
动物细胞规模化生产重组蛋白和抗体的工艺选择可考虑使用当前较成熟的工业化支持技术平台,以缩短产品工艺研发的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当前已获FDA 批准的生物技术产品以及公开发表的生产工艺中,占有主流优势的是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设计是流加或灌注培养。
其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所面临的挑战是获得最大生产力的同时注重维持产品的质量;去除所有培养环境中外源因子的污染;更为精确有效的工艺控制手段;规模化培养中氧气的限定与溶解CO2浓度累积的控制等。
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美国获得成功批准的不同的治疗剂和诊断剂产品共31种,其中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的就有21种。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受到普遍信任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并逐步形成商业化操作水平。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集中在细胞系、细胞培养基和细胞生物反应容器三个方面,构成生物制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其中细胞是病毒、蛋白的表达载体,细胞质量直接影响蛋白的表达量或病毒的滴度,故筛选、驯化优质细胞是关键。
而只有好的细胞培养基才可能筛选、驯化出优质的细胞。
细胞生物反应容器也在不断发展,以转瓶、反应器为主要细胞生产设备,配合高密度培养、微载体培养、悬浮培养技术,均需要相适应的细胞培养基以充分发挥作用,获得高表达、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清大天一公司致力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开发和服务,跟随生物技术的发展,针对各种生物制品特点不断开发针对性培养基新产品,建立多种细胞体系的疫苗、抗体药物生产细胞培养技术平台,以提高相应细胞培养水平和生物制品表达水平,促进生物制药发展。
细胞培养技术对生物制品成本的影响1.表达量提高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大幅度提高生物制品表达量,降低生物制品的单位制造成本;同时,由于产量提高并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也带来生物制品的单位固定成本的降低。
因此提高表达量可以有效降低生物制品的单位成本,既降低变动成本,也降低固定成本,使得制品利润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2.培养液成本降低在很多使用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为牛血清支付的成本远远高于培养液中的细胞培养基等其它成分,因此通过采用低血清细胞培养基,降低牛血清用量,可以降低细胞培养液总成本。
3.纯化成本低,制品安全性提高牛血清的使用量不仅增加了细胞培养液的成本,更严重的是带来动物来源成分、杂蛋白,以及不安全因素,这些成分越多,纯化的成本越高、生物制品原液损失越大,生物制品的成本越大。
因此采用低血清、无血清培养细胞可以有效降低纯化成本何损失,提高生物制品成品率和利润率。
4.综合成本降低综上所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制品产业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生产中,应该系统、全面的研究细胞培养技术对生物制品成本的综合影响,不断追求最佳的细胞培养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物制品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细胞生存条件1.基本营养物质(1)糖六碳糖主要能源、维持渗透压,含葡萄糖1-5%。
(2)氨基酸维持生存需12种氨基酸(精、胱、亮、异亮、赖、蛋、苯丙、苏、色、组、酪、缬)。
谷氨酰胺需量最大,缺乏时细胞生长不良。
单细胞培养或细胞量少时,所需氨基酸的种类和量增多,细胞主要利用左旋氨基酸异构体。
(3)维生素细胞大部分需水溶性B族维生素,Vitc不可少,1-10mg/100ml可促进正常细胞生长繁殖。
2.促生长因子、激素类物质3.其它物质基本元素、微量元素、促细胞贴附物质(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laminin、IV型胶原、氨基多糖类)4.水主要成分和生存环境,要求高纯度水。
5.温度哺乳动物及人源细胞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对低温耐受力比高温强。
39℃以上受损→死亡;不低于0℃时(0℃-34℃),细胞能生存,但代谢降低、分裂延缓。
6.气体环境和pH需O2、CO2,通氧量过大对细胞有毒害。
CO2主要与维持pH有关,细胞培养最佳pH为7.2—7.4,通过缓冲系统和调节CO2含量,维持正常pH。
开放培养要求5%CO2环境、HEPES(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10—50mmol/ml 可防止pH变化。
含Earle’s缓冲系统的培养基适合于5%CO2的培养条件,Hanks’缓冲系统的培养基仅含有0.35g/L NaHCO3,不能用于5%CO2的环境,若放入CO2培养箱,溶液将迅速变酸,使用时应注意。
7.湿度和光开放培养相对湿度控制在95%。
细胞培养需避光,紫外线或可见光可造成核黄素、酪氨酸、色氨酸等产生有毒的光产物,抑制细胞生长,降低其贴壁能力。
8.影响细胞生长的其它因素接触橡胶用品、收集细胞时离心速度过大、细胞接种浓度过低等。
六、细胞培养基的基本要求1.营养成分氨基酸、单糖、维生素、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
2.促生长因子及激素3.渗透压4.pH5.无毒、无污染七、细胞培养基组成及作用1.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胞对氨基酸的要求各异,但有几种氨基酸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培养液提供,这几种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