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简答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简答题

三、简答:1、说明郁达夫的散文特色早期:(1920年—1933年)。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写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首先,强烈地表现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

他在散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

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中期:(1933年—1938年) 。

这个时期,是他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

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年—1945年)。

1938年春,他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郁达夫早期散文创作的风格2、简述艾青诗歌特色和思想内容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呐喊》B.《彷徨》C.《故事新编》D.《朝花夕拾》答案:A解析: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呐喊》。

2.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称为“山药蛋派”?A.赵树理B.茅盾C.巴金D.老舍答案:A解析:赵树理的作品被称为“山药蛋派”。

3.以下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金锁记》B.《倾城之恋》C.《封锁》D.《色,戒》答案:B解析:张爱玲的代表作是《倾城之恋》。

4.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称为“新感觉派”?A.施蛰存B.丁玲C.萧红D.张爱玲答案:A解析:施蛰存的作品被称为“新感觉派”。

5.以下哪部作品是钱钟书的代表作?A.《围城》B.《平凡的世界》C.《穆斯林的葬礼》D.《白鹿原》答案:A解析:钱钟书的代表作是《围城》。

二、简答题1.请简述鲁迅的《呐喊》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愤怒批判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展现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文学史上,《呐喊》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先河,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请简述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作品通过祥子的遭遇,反映了旧社会的残酷和对底层人民的压迫,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在中国文学史上,《骆驼祥子》被誉为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请简述张爱玲的《金锁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女主角曹七巧的悲剧命运。

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锁记》被认为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展现了她独特的文学才华。

中国现当代文学 简答题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 简答题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答题·笔记1.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

【答案】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2.概述左联的主要成就。

【答案】左联的主要成就包括: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

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

(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

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

(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

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答案】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5.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答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他的“自叙传”。

中 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

中 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沈从文2、《雷雨》的作者是()A 老舍B 曹禺C 巴金D 茅盾3、以下哪部作品是莫言的代表作?()A 《红高粱家族》B 《平凡的世界》C 《活着》D 《蛙》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句诗出自()A 北岛的《回答》B 顾城的《一代人》C 舒婷的《致橡树》D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5、以下哪位作家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A 赵树理B 孙犁C 刘绍棠D 周立波6、《围城》的主人公是()A 方鸿渐B 孙柔嘉C 唐晓芙D 苏文纨7、以下哪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A 《受戒》B 《妻妾成群》C 《许三观卖血记》D 《黄金时代》8、以下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刘心武B 蒋子龙C 韩少功D 张洁9、“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是谁提出的?()A 钱谷融B 朱光潜C 宗白华D 李泽厚10、以下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 《金锁记》B 《倾城之恋》C 《半生缘》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_____的《沉沦》。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_____。

3、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_____等。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了“_____”和“文学革命”的口号。

5、艾青的代表作是_____。

6、赵树理的小说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特色。

7、“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

8、王蒙的代表作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____等。

9、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_____等。

10、贾平凹的代表作有《废都》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现代文学史简答题D.doc

现代文学史简答题D.doc

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

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9.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

10.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

1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12.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

13.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14.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15.简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16.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17.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18.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

19.《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0.简析《祝福》的思想内涵。

21.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22.简析《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23.简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24.简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25.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26.简析鲁迅《秋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27.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春末闲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28.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特点。

29.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30.简析鲁迅回忆性散文《忆韦素园君》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主要特色。

31.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32.结合《凤凰涅槃》中“凤歌”、“凰歌”两节内容,比较凤和凰性格的异同。

33.《凤凰涅槃》是如何体现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的?34.简析《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35.简析《炉中煤》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6.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

1.老舍《骆驼祥子》有何北京地域文化特点?(2013.4)①地理人文环境、民族风俗等方面②采用了经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③人物和叙事的语言多采用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

2.简析《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013.4)①带有封建精神特征的资本家形象②表现出专横、自私、阴险、虚伪的性格特点③也表现了在一定程度上的温情,写出他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简述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013.4)①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②注重发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的民族精神③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④表达了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4.简析柳青《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

(2013.4)①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具有自私、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②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的品质③性格具有二重性,内心充满矛盾。

1.简述“十七年文学”中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收获。

(2013.7)①小说以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再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斗的历史进程。

反映了军事战争、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等各种斗争形式。

②歌颂了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光辉业绩,表现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和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崇高品质。

2.简述新时期“朦胧诗”的艺术特点。

(2013.7)①主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如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表现技巧。

②注重象征、暗示、联想、变形等手法的运用,在美学特征上更加朦胧。

③表现了对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

3.简述张爱玲小说的特色。

(2013.7)①将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智慧和深刻的现代生存体验结合起来。

②华美、富丽、苍凉、雅致而通俗的传统笔法又常常反馈出现代小说技巧的高超③小说语言既纤细、精致,又潇洒、空灵,传达出作品的情调与氛围。

1.巴金小说《憩园》在表现反封建主题方面有何特点?(2014.4)①以一座被称为“憩园”的公馆为背景,写杨、姚两富贵人家共同的悲剧命运②旧主人杨老三败尽家产,而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使他不屑自食其力,最终酿成人生悲剧;新主人姚家父子依靠封建家族制度的遗产过着腐朽、没落的生活,走向破落。

现代文学史 简答题

现代文学史  简答题

简答题:1.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在《狂人日记》中是通过“狂人”这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来实现的。

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塑造这一形象用了现实主义方法。

在《狂人日记》里,作家对狂人病态心理的描摹,准确入微地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

但是,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

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的疯话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作品巧妙地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的象征性描画,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人对深刻丰富的“象外之意”产生联想。

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的。

2.简析《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与《野草》大致相同,写作时间也有所重叠衔接。

鲁迅当时的心情是“想在纷扰中寻找一点闲静来”,以回顾和反思以往的生活。

这一组散文以深情、平易、清新、舒展的笔调,记叙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抒发了对亲朋和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相、清末民初的时代剪影;寄托了对现实的思考。

鲁迅的童年与青年时代,是风云变幻的年代,《朝花夕拾》虽然没有直接去描写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却是以个人遭遇抒写时代风云。

虽然是一些生活片段,但经过作者对往事的回味、咀嚼和总结,连缀起来,却构成了一幅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生活的风俗画。

3.简析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

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鲁迅前期杂文的特色,民主与科学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分封建的精神是贯穿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对陈陈相因的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的作者是谁?A. 茅盾B. 老舍C. 巴金D. 鲁迅答案:D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A. 《狂人日记》B. 《边城》C. 《阿Q正传》D. 《呐喊》答案:B3. “新感觉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位?A. 郁达夫B. 郭沫若C. 徐志摩D. 张爱玲答案:D4. 《围城》一书的作者是谁?A. 钱钟书B. 张恨水C. 茅盾D. 老舍答案:A5. 以下哪位作家以其“乡土文学”著称?A. 沈从文B. 张恨水C. 丁玲D. 萧红答案:A二、填空题1.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________》,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

答案:《呐喊》2.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中国________时期社会的各种矛盾。

答案:三十年代3.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都市生活的深刻描绘而著称,其代表作之一《金锁记》描绘了上海滩上的爱恨情仇。

答案:上海滩4. 老舍的《茶馆》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话剧,它通过一个________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沧桑变化。

答案:茶馆5.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了中国________社会风貌。

答案:农村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它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这场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同时,它也鼓励了文学创作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形式。

2. 请介绍鲁迅的文学创作特点。

答:鲁迅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现实批判性。

他的作品经常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如《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

鲁迅的语言犀利、形象生动,善于运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 P25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

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答:(1)白话代替文言。

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

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

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

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

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 P25-26答:(1)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3)思想启蒙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答:(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

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

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

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2)1918——五四运动爆发,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期”。

在1917年,文学革命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反响并不强烈。

1918年3月,为了增强其反响,《新青年》发表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

(3)五四运动——1927年,是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纯粹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发展的转折时期。

7、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八事) P26答: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8、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的“三大主义” P26答: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9、胡适的《尝试集》及其艺术成就 P80答:它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

(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

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

(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

——“胡适之体”10、文学革命的实绩 P28答:(1)白话文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所办报刊都采用白话文。

1920年1月当时教育部颁布命令,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统一用白话文。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以胡适和周作人为代表)(4)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小说—鲁迅为代表。

诗歌—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等。

11、文学革命的意义 P28答:(1)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传统文学思想加以否定,代之以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

(2)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3)在语言形式上,屏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和手法,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12、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P27答:周作人《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倡“灵肉一致”的人道主义文学主张。

他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规定了新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3、新文学社团及其流派 P34-35答:(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

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2)创造社 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

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种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

(3)新月社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

1923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

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

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

(4)其他文学社团。

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学社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贡献。

其中有①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等。

②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③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

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14、鲁迅生平简介及作品概述答:(1)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

三十八岁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为笔名。

(2)关于鲁迅的作品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故事新编》。

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16部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事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

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15、鲁迅思想的特点答: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

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

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

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1、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

在新文学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仁义道德吃人”。

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2、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

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

鲁迅率先发现了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

《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

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

《过客》就是鲁迅人生哲学——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

16、《呐喊》与《彷徨》的美学创作风格答:它们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与眼光1、题材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本着“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2、眼光鲁迅在观察和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包括农民和知识者)的精神的痛苦。

(二)“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的先锋”1、试验性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 独立创造建立起来。

2、多样性日记体、手记体、传记体、倒叙体、对话体等。

3、语言风格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17、《狂人日记》 P63-64答:一、《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体现彻底反封建总体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