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题签

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

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

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

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

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

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

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

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

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

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

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

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

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

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

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

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

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3,试析阿Q性格?

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

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

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

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

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

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55,分析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或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56,分析评价《呐喊》《徬徨》的艺术特色?

57,为什么说《呐喊》《徬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或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58,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59,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60,试论《故事新编》在思想内涵和创作方法上的特色?61,简析鲁迅杂文的内容?

62,简述鲁迅杂文主要的思想内

容?

63,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64,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

点?

65,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66,结合具体作品,论析鲁迅杂文

的艺术魅力?

67,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68,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69,简析孔乙已的悲剧命运?

70,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71,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72,结合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论

析鲁迅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深

刻性?

73,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

的典型意义?

74,《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

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75,简析《祝福》在叙述方式上的

特色?

76,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7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

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

现作品的思想蕴含、揭示了人物

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78,简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

要原因?

79,简析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

的现实意义?

80,简析《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81,简析鲁迅《忆韦素园君》的思

想蕴涵?

82,简析鲁迅《拿来主义》思想主

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

特点?

83,简析《春末闲谈》融知识性、

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84.简析《秋夜》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特色?

85,具体论述鲁迅《秋夜》中枣树

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性意

蕴?

86,结合《秋夜》,论鲁迅散文诗

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

色?

第三章郭沫若

87,简述郭沫若积极浪漫主义的文

艺观?

88,简析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

创作特色?

89,简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

基本思想?

90,郭沫若早期历史剧?

91,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

神?

92,结合《屈原》等作品论析郭沫

若历史剧作的基本风格?

93,简析《女神》的时代精神?

94,简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95,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

96,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新诗

发展史上的地位?

97,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女神》

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开创性贡献?

98,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

形象?

99,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意义?

100,简析历史剧《屈原》中“雷

电颂”的蕴涵?

101,简析《残春》独特的艺术手

法?

102,结合作品论析《凤凰涅磬》

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

术特色,并并阐述它在新诗发展史

上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103,简析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

说”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缺失?

104,简析“乡土文学”产生的原

因特点?

105,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

特色?

106,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

107,简析新月派对中国新诗的贡

献?

108,简述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

109,分析“五四”文学的基本

特色?

110,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

和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的地位?

111,简述胡适《尝试集》对现代

新诗的独特贡献?

112,胡适《尝试集》的不足?

113,简析周作人对“美文”的贡

献?

114,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

艺术特色与风格?

115,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

思想内容与成就。

116,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基本

风格?

11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潘先生

这个小市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118,简析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

的艺术特点?

119,分析倪焕之形象及其意义、

120,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

和艺术?

121,简析叶绍钧《倪焕之》

的思想意义?

122,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

特色和风格?

123.简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主义

倾向?

124,简析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

雨》的思想和艺术?

125,结合作品论述《春桃》对主

人公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其人生遭

际所蕴涵的思想内容?

126,简析冰心“问题小说”创作

的发展过程?

127,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冰心小

说创作的不同发展阶段?

128,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

哲学”的内容?

129,结合《寄小》读者(通讯七)

论析冰心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

130,结合《繁星》《春水》中的诗

境,论析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主题

和艺术风格?

131,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

色?

132,简述庐隐《海滨故人》的思

想和风格?

133,试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

容?

134.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

格?

135,试析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

上》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蕴涵?

136,试析《沉沦》的思想意义及

作品在体式方面的特点?

137,结合《沉沦》等篇,论析郁

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138,评价郁达夫小说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地位?

139,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

内容?

140,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

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141,结合《死水》论析闻一多新

诗格律化的追求、

142,简析徐志摩诗前期诗集的思

想?

143,结合《再别康桥》,分析徐志

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144,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

色?

145,简析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

的思想内容?

146,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桃园》

主人公阿毛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及其凄然哀婉的悲剧命运?

147,简析李金发诗的艺术特色和

缺失?

148,《为奴隶的母亲》的创作思想

主题?

149,简析殷夫诗作的风格特色?

第五章茅盾

150,简析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

151,结合《蚀》三部曲论述茅盾

早期创作的特定思想情绪和艺术

表现手法?

152,结合《蚀》《子夜》等作品,

论析茅盾整个小说创作的现实

主义风格?

153,简述《虹》的思想内容?

154,简析《虹》中梅女士形象?

155,简析《腐蚀》的主题及其艺

术成就?

156,分析《幻灭》中静女士形象?

157,简析《动摇》中的方罗兰形

象?

158,分析评价《蚀》的艺术贡献?

159,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

想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160,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

161,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或

思想成就)?

162,分析《子夜》的艺术成就?

163,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64,分析评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165,简析《林家铺子》《春蚕》等

小说对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

和阶级斗争的反映及其艺术成

就?

166,老通宝形象分析?

第六章老舍

167,简析《二马》在国民性方面

的探讨?

168,简析《二马》的艺术?

169,简述《猫城记》在思想倾向

上的复杂性?

170,简述《离婚》的思想性与艺

术性?

171,简述《月牙儿》在思想性

及艺术性上的成就?

172,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

色?

173,分析评价老舍描写城市底层

人民生活的作品成就及贡献?

174,结合作品,论析祥子形象的

悲剧命运及其根源?

175,试析造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

原因?

176,分析《骆驼祥子》的思想?

177,祥子形象分析?

178,结合作品,具体论析祥子形

象的典型意义?

179,简析虎妞形象的复杂性?

180,分析《骆驼祥子》在语言表

达、心理和场景描写等方面的的艺

术特色?

181,简述《四世同堂》的思想主

题?

182,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

容?

183,祁瑞宣的性格分析?

184,分析《四世同堂》的艺术成

就?

185,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

反思色彩?

第七章巴金

186,简述巴金长篇小说创作中的

两大题材?

187,简析巴金小说《灭亡》的思

想内容和主人公杜大心形象?

188,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

探索青年革命道路作品的思想艺

术特点?

189,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

内容?

190,分析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

191,以《家》为例,论析巴金早

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

格?

192,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

193,分析《家》中梅、鸣凤、瑞

珏等悲剧形象的思想艺术力量?

194,分析《家》对年轻一代民主

主义的觉醒及其封建斗争的赞

颂?

195,简析高老太爷形象?

196,分析觉新形象?

197,论析《家》中觉慧、觉民、

觉新三弟兄的不同性格与不同命

运?

198,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家》

中以高家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必

然走向崩溃的趋势?

199,分析《寒夜》思想?

200,简析《寒夜》中汪文宣性格?

201,分析评价《寒夜》中曾树生

性格及其意义?

202,以《寒夜》为例,论巴金后

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第八章沈成文

203,简析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204,结合《边城》等作品,论析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

205,结合《边城》,论沈从文小说

创作的审美追求?

206,分析“边城世界”的特点和

意义?

207,分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208,分析《边城》中老船夫的形

象?

209,简析《边城》艺术风格?

210,述《边城》的抒情特色与牧

歌风格?

211,简析沈从文《长河》思想特

色?

212,简析《长河》中夭夭的性格?

213,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

想?

214,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

形态?

215,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艺术

特色?

216.老舍与沈从文讽刺风格的比

较?

217,分析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

记》、《湘西》的思想特色?

218,简析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

记》、《湘西》的艺术风格?

第九章曹禺

219,简析《原野》的思想主题及

其表现手法?

220简析曹禺改编《家》的艺术特

点?

221,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

222,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

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

意义?

223,简析侍萍形象?

224,简述《日出》的思想主题?

225,简析《日出》的结构特点?

226,简析愫方形象及其美学价

值?

227,分析《北京人》的主题?

228,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

色?

229,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

突?

230,结合《日出》和《雷雨》,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

色?(或话剧创作的基本风

格?)

231,结合《日出》的具体特点,

论析曹禺剧作在艺术上体

现出来的新的探索?

232,分析《雷雨》中周朴园形

象?和典型意义?

233,分析蘩漪形象?和典型意

义?

234,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及形

象意义?(形象基本内涵和

典型意义?)

235,比较《雷雨》和《日出》的

结构艺术?

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236,简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

的特点?

237,简析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

的特点?

238,简析卞之琳诗作的特点?

239,简析蒋光慈《少年漂泊者》

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240,分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

作的成就,意义和缺点?

241,简析中篇小说《二月》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42,简析《二月》中萧涧秋形

象?

243,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

莎菲形象及其艺术特点?

244,结合《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作品,论析丁玲前期小说创

作的基本特点?

245,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在

日记体形式的运用上的特

点?

246,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

247,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新农民张裕民、和仁及老

农民侯忠全形象?(人物塑

造上的特色)

24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同

类题材作品相比较,在思想性和艺

术性方面有哪些特点?

249,简析张天翼讽刺暴露性小说

的思想艺术特色?

250,简析《包氏父子》的思想内

容。

251,试析《华威先生》是如何运

用讽刺笔调和速写手法来

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

252,简析沙汀小说的创作特

色?

253,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在其

香居茶馆里》人物的塑造和

艺术结构上的独特之处?

254,简析《在其香居的茶馆里》

方治国、邢么吵吵的性格特

征?

255,结合《名优之死》等作品,

论析田汉剧作的风格特色

256,简析《获虎之夜》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

257,简析田汉《南归》的抒情特

色?

258,简析艾芜小说《南行记》《南

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

259,简析艾芜《山峡中》在取材

及景物描写方面的特

点?

260,简析《丽人行》的思想与艺

术?

261,简析林语堂“闲谈体”散文

的特点?

262,简析何其芳《画梦录》的思

想和艺术?

263,简析萧红《呼兰河传》的思

想与艺术特色?

264,简析戴望舒早期诗篇的艺

术特点?

265,结合《雨巷》一诗,论析戴

望舒诗歌是如何接受法国

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

诗歌传统的双重影响,并积

极推进中国“现代派“诗

歌发展的?

266,结合《雨巷》等作品,论析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风格特

色?

267,简析臧克家诗作的艺术特

点?

268,简析《啼笑因缘》的思想和

艺术特点?

269,简述《五奎桥》的思想内

容?

270,简析林语堂《祝土匪》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71,简析林语堂《祝土匪》一文

中“祝土匪”这一题目的含

义?

第十一章1937年-1949年的文学

创作(一)

272,简述“孤岛”文学创作?

273,简析“九叶”诗派的思想及

成就?

274,分析艾青长诗《向太阳》的

主题?

275,分析艾青诗歌的独特风

格?

276,评价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

史上的地位?

277,简析田间《给战斗者》的思

想与形式?和艺术特色?

278,试析《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一诗的艺术特色,并指出它

体现了田间诗歌创作的哪

些基本风格?

279,简析穆旦诗中的“自我”?

280,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

内容及艺术成就?

281,简析《心防》的主题及刘浩

如形象?

282,简析《法西斯细菌》的思想

内容及俞实夫形象?

283,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284,结合《包身工》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论析夏衍对中国现

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贡

献?

285,简析陈白尘《岁寒图》的思

想主题?

286,分析《升官图》的思想及艺

术成就?

287,简析李健吾剧作中的“善恶

共存者”形象?

288,简析路翎中篇《饥饿的郭素

娥》的思想艺术?

289,简析路翎中篇《财主底儿女

们》的思想主题及艺术成

就?

290,简析《围城》中方鸿渐形

象?

291,简析《围城》的思想和讽刺

艺术?

292,结合《围城》论析钱钟书小

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293,简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

色?

294,简析徐讦小说的艺术特

点?

295,简析《北极风情画》和《塔

里的女人》的构思特点?

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

作(二)

296,简析解放区文艺的特征、时

代意义和积极作用?

297,简评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

创作的成就和特点?

298,分析赵树理小说思想特色?

299,分析赵树理在人物塑造上的

成就?

300,简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

就?

301,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

群众化特色?

302,简析孙犁小说中的劳动妇女

形象?

303,结合《荷花淀》论析孙犁小

说创作的思想意义和的艺术风

格?

304,结合《荷花为《荷花淀》,论

析孙犁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

305,分析《暴风骤雨》中赵玉林、

郭全海、老孙头形象?

306,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暴风

骤雨》的思想意义?

30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暴风

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的风格特点有何不同?

308,简析喜儿形象?

309,简析杨白劳形象?

310,分析《白毛女》的主题?311,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

312,分析《王贵与李香香》的主题思想?

313,简析《王贵与李香香》中王贵的形象?

314,简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民族风格?

315,简析《漳河水》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

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简答题:

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答:主要内容: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发表于《新青年》1917年1月号。文章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是: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故,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而其中心主张,则是“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提倡“今日作诗作文,宜采用俗语俗字。”对文学内容也相当重视。如把“言之有物”放在第一条,并阐述“物”为“情感”与“思想”,强调“情感”为“文学之灵魂”,“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提出“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提出要摆脱对古文的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我自己的诗。”推崇《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这些,都表现出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历史作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胡适适应历史要求,在吸收融会前人主张的基础上,经自己思考研究,在新的改革高度上系统推出。特别是他的“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对封建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比之晚清白话文运动主要着眼于把白话作为群众宣传的语言工具,以及在古诗文的框架内添加一些俗字俗语,是大为进步。胡适不仅在理论主张上对文学革命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从事白话文文学创作。他的新诗《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文诗集,对新诗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答:主要内容: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1917年2月号,是紧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后起草起文学革命大旗的重要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州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怀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历史意义:《文学革命论》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和开工几个方面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文章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观念,要求“赤裸裸的抒怀写世”;批判旧文学内容上不及社会、人生,形体上陈陈相因,特别是批判了拟古主义,形式主义的明前反七子及桐城派,要求建设写实文学、社会文学。文章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批判虽有偏颇之处,但总体而言,是尖锐揭露了旧文学的弊端的。文章还从政治革命、偷道德革命角度论述了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必然性。态度坚决鲜明,强调“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对推进文学革命发生有重大影响。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文学革命的主将和先锋。

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答: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介绍外国文学。

成就: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文学革命提高了小说,戏剧的地位,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特别是以白话代替文言,使白话文学立于正宗地位。在理论上破旧立新,在创作上显示了实绩。

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对旧文学的革命,是文学观念、文学思

想内容、文学语言形式的大解放

大革命。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

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

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

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文学

革命批判旧传统的革命精神,面

向世界文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

识,冲破了旧框框的自由创造

精神,对新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

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

答:内容:周作人1918年发表

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

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

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

“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

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

学,是“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

人间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

学。”“人的文学”从理论上反对

违反人性的那种表现礼法制度

和兽性遗留的旧文学,把它作为

“非人的文学”加以排斥,要求

新文学在思想内容上从礼法制

度和兽性遗留中解放出来,表现

人性。

意义(或影响):周作人的

“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

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

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

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鲁迅也

肯定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要求

是“人性的解放。”

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

张?

答: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

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

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

人生的问题。文学研究会强调文

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

代,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猛烈抨

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

派文学。

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答: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

浪漫主义。他们尊自我,重主观,

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内心自

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

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

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学无目的

论,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

的重大使命。

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

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答: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徬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

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

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

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

的基础。第二,现代最早、成员

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

义。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

名社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

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

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

翻译、介绍。

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

主要的文学思潮?

答: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

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

神》《沉沦》在这时期出版。第二,

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

湖畔社、南国社等,其主导倾向都

是浪漫主义。第三,欧美重要的浪

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

期被大量翻译、介绍。第四,浪漫

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

人的追求与理想。

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

几次论争?

答: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和李大钊关于实验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的争论;1919-1922年,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鲁

迅、郭沫若等认为这会诱导青年倒

退,从而加以批评;1924年,现

代评论派和鲁迅等人就学生运动

的论争。

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

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

答:第一次发生在1919年,复古

派人物林纾攻击新文化运动,李大

钊、鲁迅、蔡元培对其进行了批驳。

第二次发生在1922年,学衡派以

“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标榜,

反对言文合一,遭到鲁迅、茅盾等

人的驳斥。第三次发生1925年,

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维护封建性

教育,提倡读经,压迫学生运动,

鲁迅、成仿吾等批判了这一复古思

潮。

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及其深远的意义?

答:历史必然性:作为新文化运动

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革命,是适应

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

革命的要求,适应中国文学半月刊

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辛亥革命推

翻清朝帝国的统治后,袁世凯窃取

国家政权,进行复辟帝制活动,其

后又发生张勋复辟的闹剧。此期,

帝制余孽、封建遗老活跃异常,尊

孔复古声浪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相当程度

的发展,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

资产阶级的力量都有较大增长。同

时曾取得极其光辉灿烂成就的封

建文学也逐渐走向其尽头。在这样

历史背影下,以《新青年》编者陈

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深受西方近代

思潮影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积极

分子,起而奔走呼号,发起和倡导

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作为运动

的重要部分随之兴起。

深远意义:在思想上,它是中

国历史上空前的一场文化大革命

的组成部分。有力地冲击和扫荡了

封建思想,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

放,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有

极重要的影响。在政治上,文学革

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

舆论准备,同时它又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封建思

想、封建文字的坚决彻底,对中国

革命的思想、干部的准备起了很大

作用。在文学本身上,它宣告了漫

长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宣告了

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这是划时代

的伟大转变。在世界意义上,它是

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

命文学潮流的组成部分。它使中国

文学从禁锢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

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

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对世界

文学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

献。

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

及意义?

答: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

海文学界地上党领导于1935年底

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

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

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

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

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

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

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

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

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

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

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

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

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

战线奠定了基础。

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答: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

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

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

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

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

体观。

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答: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20世纪

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又因《礼

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拜六派。”

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

具。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

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魄》。由

于迎合市民趣味,此派小说一度繁

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对其进行

了不遣余力的批评。

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

点?

答:抗战爆发后,抗战文学运动轰

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由于社会生活

的变化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

用,它在不同阶段,地区有不同特

点,但始终不脱其宣传、战斗性的

基本特点:

一,抗战初期,由于国共代

表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和国民党文禁有所放松,作

家抗日情绪高涨,抗日文学运动开

展得蓬蓬勃勃。街头剧、街头诗、

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轻骑兵”

式小型作品的涌现是这一时期文

学运动的重要特点。这些作品短

小、通俗、活泼、富有战斗性,迅

速有效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时代

气氛和社会要求,直到了很大的宣

传作用。

二,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

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在国统区

文学运动呈现停滞沉寂状态。创作

在宣传和表现抗战同时,也对国民

党黑暗的专制统治进行揭露和批

判。艺术表现上则由抗战初期的小

型、粗话走向大型、精雕细刻。这

一时期,涌现了大量多幕剧、长篇

小说、叙事诗、抒情诗,其中多幕

剧、长篇小说的创作无论在宣传方

面,还是在文学艺术本身上都达到

了巅峰,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

除国统区外,1937年11月上海沦

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

租界,坚持抗日文学运动。出版发

表了大量进步文艺刊物、作品孤岛

戏剧运动特别活跃,业余剧团遍布

各学校各行业,成立戏剧交谊社公

开演出,于伶的反映沦陷区及上海

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南

明史剧,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激

励了观众的抗战情绪,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总之,抗战文学运动继承了五四文

学运动的战斗传统,积极宣传抗

战,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与罪

恶,表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在反

压迫、争民主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

战斗作用,这正是抗战文学运动的

最基本的特点。

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答:抗战文学思潮有两个特点:一

是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要求

文学走到群众中去,二现实主义是

抗战文学的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

现代派文学仍存在。

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

特点?

答: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

点是:现实主义占主流地位。在理

论上,文学革命倡导者们在文章中

的基本倾向是主张为人生的写实

文学。陈独秀提出建设“写实文

学”、“社会文学”的主张;胡适认

为“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

成真正文学”,着力于介绍和宣传

易卜生的以现实主义思想;周作人

提倡为人生的以真实为主的现实

主义文学,提出“普遍”、“真挚”

的原则;李大钊要求新文学是“为

社会写实的文学”等等。在文学创

作上,鲁迅的小说体现了战斗的清

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以现实主义

为主的创作方法。为新文学开拓了

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道路。浪

漫主义也是“五四”新文学初期创

的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

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这

时期,在诗歌理论上,他强调“诗

的主要成分总要算是‘自我表现’,

诗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创作上,

诗集《女神》的大部分诗篇集中

地发表于这时期,表现出鲜明的浪

漫主义特色,在诗坛上产生了重大

影响。

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

义?

答: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

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

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

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

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

现实广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

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

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

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

新的人物。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

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

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

正宗地位。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

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

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

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

化迈进。

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

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

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本时期

的两大文学主潮。现代主义文学

思潮也占有一席之地,新文学呈现

文学思潮多元化态势。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占主潮地

位。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彷徨》在这时期出版,这是新

文学的现部奠基之作,以现实主

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对

当时文坛发生了重大影响。鲁迅发

表的文学论文《论睁了眼看》,是

一篇批判反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

檄文。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

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文学思

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创作了

许多现实主义小说,由文学研究会

倡导和创作的反映社会问题的“问

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

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第三,

语丝社、未名社等新文学社团,基

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

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

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的文学主潮。

第一,当时另一个最大的新文学社

团创造社在本时期是活动高峰期。

主要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等,发表了一批主要是宣传浪漫主

义文学思想的文学论文。郭沫若的

《女神》,等都在这一时期发表。

发表了一大批浪漫主义文学小说

和诗歌。第二,当时最重要的诗歌

流派之一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

创作的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浅草

社、沉钟社、弥洒社等主导倾向也

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在这时

可说是极一时之盛。第三,欧美重

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也有大量翻译、介绍。第四,浪

漫主义文学适应了当时环境下一

大批青年要求。

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

的文学思潮特点?

答: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

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

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

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

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

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

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

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

的左倾错误。1930提左联成立,

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

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

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

1936年由于发生两个口号论争,

左翼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

抗日救亡运动和思潮转化。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

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

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

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

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

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等文

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有不

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

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

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

文学思潮。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

学发生思想论争。

以上是就文艺与革命、与政

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

文学思潮。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

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的新文

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基本上是现实主义

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

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提倡革命文

学,其主要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

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

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的诗人穆

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要人物。

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

要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成分

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

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北方

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

于现实主义,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

年作为文学主潮的现实主义文学。

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

成果的时期。

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

标志?

答:(1)本时期小说的巨大进展首

先表现在优秀长篇的涌现上,像叶

绍钧的《倪焕之》,茅盾的《蚀》

《子夜》,巴金《家》等;(2)其

次表现在反映现实的程度上有了

显著的提高;(3)再次表现在题材

的广阔多样性;(4)创作潮流分明

的日趋明显与小说流派的连续涌

现,也是本时期引人瞩目的一个现

象。就创作潮流而言大体上有如下

两个不同流脉:一是努力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理论观察、剖析中社

会、揭示阶级的对立与抗争;一是

则从文化的、道德的层而入视,探

究社会与人生。就小说流派而言,

而此时期主要有社会剖析派、京

派、现代派三者。

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

答:两个特点:(1)现实主义几乎

成为解放区惟一的文学思潮。浪漫

主义作为因素附于现实主义,现代

主义没有丝毫地位,就面容而言,

解放区文学真实地再现了工农群

众从奴隶成为主人的历史变化,塑

造了工农兵人物形象。许多作家描

写了工农兵在社会斗争中的觉醒

成长过程,既描写他们的优秀品

格,也不回避他们身上旧社会遗留

的某些缺点,细微描写他们抛弃旧

思想树立新思想的心理矛盾斗争,

显示出深刻扎实的现实主义特色;

有的作家赋予新人以理想色彩,使

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特点,但人物心

理都紧扣社会重大斗争,没有离开

社会斗争的个人内心感受的描写。

手法是写实的手法。象征、暗示等

现代主义手法几乎不见于解放区

文学。(2)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到

工农兵文学思潮,解放区文学就是

工农兵文学。毛泽东的《讲话》,

在理论上对工农兵文学作了充分

叙述。在文学创作上,题材是工农

兵的生活和斗争,人物以工农兵及

其干部为作品的主人公;形式多为

工农兵所便于接受的民间形式和

中国文学的传统手法和形式;语言

是群众语言的提炼。工农兵文学以

新的题材和主题,新的人物,富有

民族色彩的形式和大众化的语言,

显示了新的面貌。不足的是,解放

区文学就文学思潮、艺术方法和手

法而言,显得单一,缺乏丰富多样

性;忽视了工农兵以外的广大题材

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

点?

答:斗争性和群众性是解放区文学

运动的重要特点。解放区是共产党

领导的工农大众翻身作主人的社

会,它号召与鼓励作家与工农兵群

众结合,并密切关注现实斗争,以

文艺反映现实,激励人民抗战救

亡。

从抗战爆发前后到延安文

艺座谈会召开这一阶段,以延安为

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

地先后建立起文艺界线统一战线

组织和各种文艺团体,如边区文

协、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出版了《文

艺突击》《大众文艺》等大量刊物,

宣传抗日。作家们也采取多种形

式到抗战现实中走到群众中去,一

面进行宣传慰问,帮助部队和地方

建立文艺团体,开展文艺活动;一

面了解体验敌后军民生活和斗争。

进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出现了不

少优秀的报告文学、文艺通讯等,

对民族革命战争协助很大。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工

作者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对为人

民服务、为人民的主体工农兵服务

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和比较统一

的认识,对文艺与政治的辩证统一

关系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因而这一

时期的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斗争性、

群众性更强,更体现了文学的社会

价值、政治价值,此期的新秧歌运

动热火朝天,而作家下乡比新秧歌

运动更具深远意义,创作出一批具

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具有民族

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中篇

小说,报告文学、抒情诗等在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

用。

总之,解放区文学运动继

承并发展了苏区文学运动与现实

斗争密切结合与群众性的特点,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产生重大影

响,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新文学的发

展。

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

内容及意义?

答:基本内容:创造社、太阳社在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时,由

于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革命任务

等问题认识不清楚,把五四新文学

当成资产阶级文学予以否定,且夸

大文学的作用,鼓吹口号文学,又

有唯我独尊的宗派情绪,因而,他

们对鲁迅、叶圣陶等有成就的作家

批判否定,尤其是集中攻击鲁迅,

称他是“封建余孽”“双重反革命”

等,从而发生了鲁迅、茅盾等与他

们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鲁迅在论

争中写了《文艺与革命》等文,批

判了创造社、太阳社在革命思想、

文艺思想上的错误,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肯定文艺的宣传作用,强调注意文艺本身的特征,认为革命文学应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茅盾在论争中提出革命文学题材应广阔并正确对待,应注意描写技巧,批评了标语口号倾向。论争期间,鲁迅等人还翻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

意义:这一场左翼文学内部的思想论争,扩大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倡导者们即创造社、太阳社的某些理论错误,促使双方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思想,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

答: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

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

答:主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味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是,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是,无产阶级的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答: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演。他从作家和社会斗争实际,作家和革命、作家和大众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指出作家如果不和实际斗争接触,如果对革命抱着罗曼蒂克,则无论怎样激烈和“左”一触到革命实际,便即刻撞碎。这些肺腑之言对当时不少深信自己无产阶级化了,但基本上还是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左翼作家是最切实的诤言。此外,鲁迅还分别阐述了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且注重实力战线应扩大,应造出大群新战士,在战线上的人也还要更坚韧,联合战线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而目的都在工农大众、战线中就统一了等四个重要课题。

重要性:这篇讲演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包含着他对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作家思想动向的思考分析,对左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斗争策略思想和文化方向等而言是纲领性的指导文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深远的指导作用。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答:左联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需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左联时期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和1931年至1932年的两次讨论,着重于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文、向群众学习问题。1934年的讨论,讨论了旧形式的采用,以及由反击汪恋祖的“复兴文言”复古主张而提出的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瞿秋白发表《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鲁迅发表《文艺的大众化》《门外文谈》等文,就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对旧文艺的批判继续革新创造、作家和群众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意见,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文艺大众运动为文学走向大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促进大众文学的发展。

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答: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

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

主义文学”的战争。鲁迅等人揭露

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

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

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

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

的关系问题。

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答:1928年至1930年,左联与新

月派展开了文艺思想论战。1928

年,《新月》创刊号上刊出《新月

态度》,提出“健康”与“尊严”

原则,把当时文坛列为功利派,攻

击派,偏激派,主义派等13各派

别予以否定。后来,梁实秋发表《文

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

吗?》等文,提出文学是表现最基

本的人性的艺术,是没有阶级性

的,攻击无产阶级文学把阶级束缚

在文学上。左联对新月派简单机械

的观点进行了批驳。鲁迅在《“硬

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

指出“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

‘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

会里,即便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

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

然。”鲁迅明确宣告,无产者文学

是为了以自己的力解放本阶级并

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这次论

战,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

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

大的论争,关系到文学的指导思

想,发展方向。论战显示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威力。

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

的斗争?

答:1930年至1931年,左联对“民

族主义文学”展开斗争。“民族主

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由潘公展等

国民党文人、官员组成。1930年6

月,他们出版《前锋周报》,发表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竭力

鼓吹“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

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新

文艺的危机。”以后,又出版《前

锋月刊》,发表大量文章,以实质

上是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

合的民族意识否定阶级意识,假借

民族主义抹煞阶级斗争。鲁迅的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全命

运》、茅盾的《民族主义文艺的现

形》等文分析揭露了他们的文学本

质和错误可笑的理论。鲁迅、瞿秋

白还对他们的代表作《陇海线上》

《黄人之血》《国门之线》作了剖

析,指出其“屠夫文学”“杀人放

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此次

斗争不久就以为文坛不齿的“民族

主义文学”的偃旗息鼓而结束了。

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

种人”的论争?

答: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

由人”“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

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

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

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

《阿狗文艺论》,批判揭露了民族

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

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堕落到一种

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

《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

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

发表《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等文

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

锋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

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

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现实》

等文,与胡秋苏二人展开论争。他

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

政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

时,也检讨了左联在理论上的机械

论错误和在策略上的左倾宗派主

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

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答:左联成立初期,由于左倾思潮

的影响,轻视创作,甚至批评创作

为“作品万能观念”“作品主义”;

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

动的政策,缺乏生活气息、艺术粗

糙等偏向还没有得到清算,所以成

功作品很少。1931年11月左联执

委会通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新

任务》,其中由鲁迅、茅盾、丁玲

等起草的“创作问题-题材、方法、

及形式”一节提出创作问题在革命

文学进入新时期时占据了重要地

位,而且必须正确理解,批评了忽

视作品的错误倾向;在题材方面,

指出需注意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

的题材,并作了分类举例,以纠正

初期革命文学对易题材的狭隘理

解;对创作倾向,提出要和“观念

论,机械论,主观论,浪漫主义,

粉饰主义,假的客观主义,标语口

号主义的方法及文学批评斗争。”

1932年,左联重版阳翰笙的《地

泉》,对《地泉》及初期革命文学

创作中的错误倾向进行批判,因此

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左联中后期,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产生了不少

优秀之作,构成新文学第二个十年

繁荣局面的重要方面。

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

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

答:成就或贡献:第一,左联的成

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

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

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

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

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

“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

效的斗争。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

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

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

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

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

向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

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

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

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

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

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

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

了一批新生力量。

历史局限:受当时党内左倾教条主

义统治影响等原因,左联也存在一

些重要缺点和错误。在政治上,不

适当地强调“反左倾”“反资产阶

级”,不注意利用公开的、佥的斗

争方式,以致暴露革命力量,造成

不必要的损失;在理论上,存在教

条主义倾向。在组织上则有关门主

义、宗派主义倾向,没以尽可能团

结争取更多的进步作家、中间作家

共同战斗。在创作中,不少作品缺

少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有些作

品还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

主流及缺失?

答:革命文学思潮,就其主流而言,

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革命文

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

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突出表

现在两个观点上。一是文学和革命

的关系。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

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齿轮和螺

丝钉”,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

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

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

左翼作家强调了“齿轮和螺丝钉”

的一面,甚至不适当地引申、夸大,

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革

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对左翼

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

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但却不应

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

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也在不断拣

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帮助他们

前进。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在于未能

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新的表现方

法、新的语言和形式,拣选后逐渐

加进去,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

众的鉴赏水平。因此,革命文学思

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

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

“左”的错误思潮,直至左联后期,

也还比较严重。

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

义?

答:1940年前后,进步文学界进

行了民族形式讨论。1939年和

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

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

民主主义论》,提出中国文化应有

自己的民族形式的问题。在延安,

从1939年开始开展了民族形式问

题的学习和讨论。在国统区,抗战

初期就已发生过“旧瓶新装酒”是

否适应的讨论。1940年的讨论发

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向林冰发表

《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等

文,强调民间形式是大众自己的作

风和气派,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

泉,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

另一种观点以葛一虹为代表,他发

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向林冰的错

误观点,肯定新文艺在民族形式上

所作的努力和成就,但否定一切旧

形式,否认新文艺形式上存在缺

点。许多作家则在批评向林冰时,

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新文艺的

民族形式。这次讨论,是左联时期

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在新的现实之

下的继续和发展,对新文艺向民

族化大众方向发展,起了重要影

响。

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答:1943年,毛泽东发表了《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

在当时和以后,成为党对文艺工作

的指导思想,党的文艺政策依据。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

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

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

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还论述

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提出“向

工农普及”“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等原则,并强调指出“在目前条件

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讲话》还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

应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

的第一标准。《讲话》是对“五四”

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

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

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

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

导意义。

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

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

答:特点: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强调

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

距离,或强调文学脱离政治的自

由。

这一时期的“京派”“自由人”

“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在文学

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有其一

致性因而其同汇成时期股不小的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有些流派与左

翼文坛发生思想论争。“京派”是

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

要成员有周作人、沈从文等其

人,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

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独立品格,

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

文学趣味”的所体现的文学和体现

以“和谐”“节制”与“恰当”为

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论语派”

是本时期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

是林语堂,提倡幽默、闲话、性灵,

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

有讽刺,后期提出“健康”与“尊

严“的原则。(后面答32题内容)

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答:在于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

所办的《语丝》是新文学史上第一

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语丝的

文体融会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

记的笔法,自铸新体,于“任意而

谈,无所顾忌”同时又不失其含蓄

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在文明批

评和社会批评上可谓一时重镇。

第二章鲁迅

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

象征意义?

答: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全篇以“狂人”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以他流动的意识内容为描绘对象,

逐层深入地揭露了封建道德的残

酷性和虚伪性。把猛烈的炮火对准

了传统的封建道德,揭露了这种道

德是一种“吃人”的道德。几千年

的封建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全文又以现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

法写成。狂人意识流动分三个层

次:一是感到赵贵翁和路人都是

“吃人”的人,都要吃他;二是知

道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

他;三是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

人。以此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思想内

涵:(1)封建道德在社会上的广泛

影响,造成了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

的普遍冷酷;(2)封建道德在家庭

关系中的贯彻,即封建的家庭制

度,使家庭关系也带上了反人性的

“吃人”性质;(3)在传统封建

道德的无形侵染下,在封建社会中

成长起来的人都有可能沾染上一

些“吃人”的国;思想,都有可能

在无意中吃过人,害过人。在人物

塑造上,《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形象也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他是

个“迫害狂”患者,他病态的心理

恰恰昭示了在“吃人”的社会,

已经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荒谬

性。内心活动极为丰富,却难以转

化为外部行动。象征了自觉对封建

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反抗的首

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

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答:《狂人日记》的思想是:通过

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

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

族制度的弊害。”(1)揭露了礼教

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

和家庭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

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

“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

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2)揭露

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都信

奉“吃人”的道理,但都有意无意

地“吃过人”。(3)通过狂人形象,

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

判精神,发出“从来如此,便对

么?”的反传统的喊叫。表现对未

来社会的理想,上述分析都可看出

《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

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

特色。

《狂人日记》艺术形式上的主

要特点:(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

的结合。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

“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

境都具有真实性;但作者同时运用

了象征、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

环境以象征意义,使作品思想丰富

深邃而含蓄蕴籍。(2)运用日记体

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而且是变

态心理的描写,语言是简练、峭拔

的白话。意义:《狂人日记》虽只

是一短篇小说,但意义重大,它是

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

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

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

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在

思想上,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

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

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

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

运用,变态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

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新奇独特

的狂人形象,都是前无古人,具有

现代意味的。当时有评论家认为

《狂人日记》使中国文学由中世纪

进入现代,这种富有历史感的评价

概括了《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意义。

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

征是什么?

答:阿Q是旧中国受压迫和剥削

最深重的贫苦农民,但作为奴隶,

阿Q在长期的屈辱生活中,不能

正视自己被压迫、受奴役的奴隶地

位,总是用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来

掩盖实际生活中的惨重的失败,以

求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与陶醉,这

便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其主要

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即

采取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

消除耻辱,取得安慰。(2)爱面子、

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

缺点,最自尊自大,又最能自轻自

贱。(3)欺善怕恶、欺弱怕强。(4)

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

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

木、健忘和糊涂基本贯穿了阿Q

的一生。

43,试析阿Q性格?

答: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

典型。他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

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

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

法,即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不敢

正视现实、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

胜利中等。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

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惨命运,不

能真正地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

抗行动来。阿Q主观、狭隘、保

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

游手好闲这徒的狡猾。阿Q的

悲剧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

题?

答:《阿Q正传》通过阿Q的悲惨

命运,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

国农村的现实面貌,揭示和批判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尖

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

问题:农民问题。小说表明只有通

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

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

觉醒,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中

国的民主革命才会有光明的前

景。小说特别透过阿Q身上的“精

神胜利法”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

揭露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揭示了

病态社会不幸人们的“病态苦”,

以此“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

就?

答: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宝库中的

经典作品。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描写的高

度典型化。作品将阿Q放在未庄

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Q

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

到了合适的土壤。阿Q主义在当

时虽有极大的普遍性,它表现在作

为流浪雇农的阿Q身上时却又有

其特殊性。这说明,鲁迅笔下的阿

Q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极

其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而不

是抽象观念的化身。(2)精彩的细

节描写。关于阿Q的肖像画即是

突出的例证之一。又如赵府点灯的

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

大爷的吝啬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一

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

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活画了地主

阶级卑污的灵魂。(3)强烈的批判

与讽刺特色。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

分的议论,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

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

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

判、讽刺色彩,显示了鲁迅作为一

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4)此外,

《阿Q正传》中的语言准确、鲜

明、生动、精炼、饱含幽默感,且

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卓越

的语言艺术。

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

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

结?

答:(1)从小说反映的时代和环境

来看,《阿Q正传》是以辛亥革命

前后的江南农村为背景的,未庄是

辛亥革命的浪潮所波及的地方。

(2)从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对辛亥

革命的认识来看,阿Q原来对革

命毫无认识,甚至认为“造反便是

与他为难”。(3)从这场革命的结

果来看,革命的果实被封建地主阶

级篡夺了。(4)这些都说明:辛亥

革命没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没

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性以牺牲农民

的利益向封建势力妥协而告终。

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

象的典型意义?

答:(1)《阿Q正传》通过阿Q的

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

觉悟,并由此反映了如不真正打碎

了农民的精神枷锁,中国的民主革

命很难有光明的前景。阿Q是一

个贫困的流氓无产者的典型,他无

家无业,没有社会地位,任人污辱

和欺凌,但他却于无忧无虑,乐观

自得,这恰恰表达了在阿Q身上

有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即“精神胜

利法”。这种性格的主要特征是:

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只求得在精

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

最能自轻自贱,死要面子,讳疾忌

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但精

神胜利法却不是阿Q的最根本特

征,他的根本特征是缺乏起码的自

我意识和个性意识,他的所有的思

想观念都不是从他自身的生活体

验和自然欲求中升华出来的,代表

他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的利益的思

想观念,而是在消极地适应外界环

境,封建社会现实关系的过程中建

立起来的,是被动地接受现存的、

社会上流行和固有的价值观念和

价值标准。(2)阿Q性格是某种

民族病态的集中表现。它深刻的

阶级根源出自中国封建统治阶级,

其历史来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

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历

史紧密相联,而农民小生产者的

保守落后,不觉悟等弱点,又使阿

Q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

利法。(3)阿Q生活的社会时代

虽然已经过去,但阿Q性格所

包含的内容并未绝迹。阿Q的精

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

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

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所

以,阿Q是“现代的人们国人的

灵魂”。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

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

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

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

意义?

答:基本特征:在他身上束缚着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那便是精神胜利法:(1)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点是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因此,所谓精神胜利法,实质上乃是一种奴隶主义和失败主义的表现。比如阿Q虽然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解脱被人揪住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的难堪的局面,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斤掩盖他实际上处处是一个失败者。尤为令人吃惊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发展到极致,竟由“怒目面视”变成了“你还不配”,以且骄人。

(2)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他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也觉得“大失体统”,他很自尊,可偏偏头上有几个疽疤,因而讳说“疽”以及一切近于这个的间,后来推广,“光”也讳,“亮”也讳。既自尊自大在,而又最能自轻自贱,这两种对立的东西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着。(3)怕强欺弱,欺善怕恶。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斗争,比如赵太爷打了他耳光,他不敢抗议,换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向弱小者去报复,他的调戏小尼姑,与王胡的打架,都是他欺弱怕强的典型表现。(4)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涂和麻木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状态。还患有一种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惊人的健忘症。他经常这样想:在生活中受了侮辱,以“你算什么东西”等“妙”法战胜怒敌之后,便愉快地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番。以上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

社会意义:阿Q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鲁迅对它的解剖意在批判整个社会。小说的谴责对象广泛涉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几十年来,阿Q精神已经成为一切自欺欺人、因循守旧的腐朽思想的专用名词,人们常常用它来讽刺和批评群众中的落后沦落者,今天,阿Q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个形象至今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能鞭策我们进一步向旧思想的残余影响进行坚决的斗争。

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

答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特色方面,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份,这些议论都具有批判与讽刺的特色,是穿刺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语言艺术: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分,教养和突现人物独特的精神面貌,作品使用了不少古语,如“谁料博雅如此公”等等,小说的语言饱含着幽默感,并且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是小说使用了不少口语,语言的准确、鲜明,行动,精炼等特色,也同样是十分突出的。

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答:《呐喊》中的《药》通过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被作成人血馒头吃,反映出群众的愚味麻木和革命者的寂寞、孤独,揭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群众觉悟的重要性。而《阿Q 正传》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则有着更深刻的描写。辛亥革命没有依靠作为民主革命主义基础的农民群众,没有强大的宣传和启蒙运动,必然是妥协的、不彻底的。小说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

答:反封建是《呐喊》的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和《呐喊》不同的是《徬徨》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答: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第一,多数作品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掠夺、虐杀的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主义用钢刀和软刀制造的一毓人生悲剧。悲剧的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Q、闰土、孔乙已、魏连殳、吕纬甫、子君、祥林嫂等。他们各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被扭曲、被虐待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残忍和冷酷。如孔乙已深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下层穷困潦倒而迂腐不悟,结果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死去,而人们只以他为笑料却毫无同情,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第二,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几千年来被人们当作行为准则的封建思想道德,鲁迅揭露其本质是“吃人”

这是多么深刻的批判。小说着重揭

露了封建思想道德对人民群众毒

害之深广。《药》的悲剧是双重的,

华小栓吃人人血馒头,竟是用反革

命志士夏瑜的鲜血做成的,作为人

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反把他

的血当药吃,这更表现出群众的愚

昧麻木,爱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

深。阿Q、祥林嫂等的悲剧是封

建统治者以封建思想道德压迫造

成的。如爱姑和祥林嫂惨死的悲

剧。小说既揭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

人们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

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

醒“不幸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

道德的枷锁,为改变自己境遇而斗

争。这是小说反封建深刻性之所

在,也表现了小说启蒙主义的思想

特色。

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

七斤等农民形象?

答: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

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

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但他们有

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

却愚昧麻木不觉悟。闰土是一个典

型的旧中国农民,他勤劳质朴、坚

韧,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

活泼、机灵、能干,是“我”心目

中的“西瓜地上的争项圈的小英

雄”。二十多年后,由于“多子,

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

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他只是

默默地承受、挣扎,他的希望和精

神寄托,是神佛之类的偶像。七斤

是另一类农民形象,他是村上的

“出场人物”,系于撑航船进城,

很知道些时事;但他所知道的时

事,却是某地雷公劈死了蜈蚣精,

某地闺女生了夜叉之类,其愚昧无

知可见。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囚进城

而被革命党人剪去辫子。七斤为自

己没有辫子而发悉得不知如何是

好。七斤嫂对赵七爷低声下气陪笑

脸;村人们看热闹,相信赵七爷的

话,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

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

的农民典型。他是赤农的雇农,被

地主压迫,剥削到了活不下去的地

步;但是他不正视现实,常以

自欺自慰的种种精神胜利方法自

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

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

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

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

剥削,生活极其悲惨,但是农民精

神上愚昧麻木,受封建思想毒害很

深,没有为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

斗的思想和行动。这一重大矛盾的

擦去揭示提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

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

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司

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

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小说把阿Q

放在辛亥革命中加以考察,启示了

在民主革命中启发广大农民觉悟

的重要性;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没

有觉悟广大农民的参加,是不会成

功的,不彻底的。这是阿Q等农

民形象提出的农民问题及其重要

意义。

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

子君等妇女形象。)

答:《徬徨》中的几部以女性命运

为中心的小说,体现了鲁迅对妇女

解放道路的探索。《祝福》展现了

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惨酷。

祥林嫂被婆婆卖到深山里;后来又

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她第二

次到鲁镇的遭遇极其悲惨,封建礼

教认为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何况她

死了两个丈夫,更是不祥之物。她

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作

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

周密、强大深固。封建观念大网络

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的一切挣扎

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

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

离婚回娘家的不公正待遇。祥林嫂

和爱姑的悲剧,都深刻地表现了封

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

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

性及其长期性、艰巨性。《伤逝》

中的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

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

的知识女性。但子君奉行的个性解

放思想,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

源。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

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

很难实现的。

55,分析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

象?(或分析《彷徨》中涓生、魏

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

答:《徬徨》中的《伤逝》、《在酒

楼上》、《孤独者》、《幸福的家庭》

等篇都是写新知识分子的。涓生、

子君、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

都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了民主主

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进步思

潮。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

醒的分子,踔厉风发,开风气之先。

作品这一方面描写社会黑暗势

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

描写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股强

大的社会思潮和习惯传统,觉醒者

几乎是和整个社会相矛盾而成为

孤独者、异类;另一方面,这些觉

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

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常常

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沉颓废、

改变初衷。作品表明,个性解放,

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新路。

56,分析评价《呐喊》《徬徨》的

艺术特色?

答:(1)人物塑造。这是鲁迅小说

最杰出的艺术成就。《呐喊》《徬徨》

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

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

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

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

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阿Q、

祥林嫂等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

著名的艺术典型,阿Q具有世界

影响,这些艺术典型具有深广的社

会历史内涵,又生动活泼,非常修

改化,内心世界挖掘很深。(2)艺

术上多姿多彩。创作方法以现实主

义为主,在冷静的叙事中隐寓着浓

烈的感情,善于创造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性格,细节真实传神,鲁迅的

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现实主

义的道路。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

主义成分。在客观写实中常带有诗

意和抒情,(3)很注意典型环境的

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

浙东地主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

成为中国现代郇早的乡土文学。

(4)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

多。变中国小说重故事情节的纵剖

面顺序结构为横断面结构,常截取

生活的一个或几个场景,片断连缀

而成,这是小说结构形式的重大革

新。(5)独特的语文风格。语言上

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

生动、峭拔的特点。

57,为什么说《呐喊》《徬徨》是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

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或分

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地位)

答:《呐喊》《徬徨》在中国现代史

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中

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

传统。这表现在,第一,它如实地

描绘,毫无讳饰地表现了社会的一

切丑恶、罪恶和病根。作品对封建

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

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第二,作品

中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

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

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作品凝聚着作

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

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

的执着探求,表现出与人民大众及

其解放事业血肉相连的重要特点。

第三,《呐喊》《徬徨》从革命的角

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束

缚,改革国民劣根性。第四,作者

广泛吸取,博采众长,根据艺术的

需要,大胆创新,从而丰富了中国

小说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形式服从

于性格刻画和主题表现。因此,

《呐

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

开端。

58,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

的基本特点?

答: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是自

觉对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行

反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但由

于传统封建思想势力的强大,他们

的理想终于被毁灭,鲁迅在塑造这

类人物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人物

心理的刻画和人物的内心独白,细

腻地刻画他们内心的痛苦经历。

59,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答:(1)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

也有浪漫主义。(2)古今交融的艺

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

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

(3)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

用与发展。

60,试论《故事新编》在思想内涵

和创作方法上的特色?

答:《故事新编》取材于古代神话

传说和历史故事,但实质是以历史

讽喻现实中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

小说,它的思想内涵在于:(1)热

情歌颂勇于献身于民众正义事业

的古代英雄。《非攻》赞扬了墨子

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理水》

歌颂了大禹为民治水造主的献身

精神。鲁迅也是把这些古代英雄作

为“中国的脊梁”来歌颂的,对这

些古人的称颂意在激励中国人民

的创造精神,鼓舞人民的斗争意

志。(2)批判和讽刺了老庄等人的

复古倒退、清净无为,无是非等错

误思想。《出关》批判了老子的“无

为而无不为”的无为主义哲学以及

所谓“与世无争”的超现实的态度;

《起死》批判了庄子的“无生死观”

与“无是非观”等错误思想。对这

些古人的错误意识的批判,是从反

面呼唤人民积极人世,投身现实主

义大潮。(3)寓古于今的现实批判

精神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故事

新编》既有历史根据,又是有的放

矢的现实批判。如对《理水》中文

化山上的那些“学者”的描写就是

讽刺当时一些国民党御用文人

和文化官僚的。这种借古讽今的批

判笔法在30年代中期发挥了重要

的战斗作用。

创作方法特色:首先历史题材与现

实题材相交融,把大量现实题材自

然而巧妙地揉进历史题材中;其次

运用批判与讽刺相结合形成的一

种漫画的笔调。作者常用漫画式的

笔触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夸张和渲

染,使作品充满幽默讽刺意味;再

次人物形象多用速写式笔法,没有

精雕细刻,线条粗犷,但性格鲜明

突出,内涵丰富饱满,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总之,《故事新编》

为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伴创作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

61,简析鲁迅杂文的内容?

答: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1)

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

判。(2)对封建性反对政权及其政

策的猛烈抨击。(3)对帝国主义侵

略的揭露、斗争。(4)对文化、文

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5)对

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性的弱点的

暴露、针砭。(6)歌颂新生力量,

歌颂革命斗争。

62,简述鲁迅杂文主要的思想内

容?

答:鲁迅杂文是特定的社会思想和

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现代中国

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

它对封建道德文化、复辟思潮和迷

信落后的思想意识进行了猛烈的

抨击和批判,对封建军阀和中外反

动统治的罪行,给予大量的揭露和

愤怒的声讨;提倡反传统,反妥协,

反虚伪的“韧”性的战斗右倾错误,

解剖批判了社会消极落后的思想

意识和国民劣根性。

63,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答: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

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

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1)批判性。对封建旧文明旧道

德的批判,是鲁迅杂文的一个主要

内容,如批判封建父权主义、夫权

主义,封建等级观念等。后期杂文

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批判半

殖民地都市畸形文明等方面内容。

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也是鲁迅

杂文的重要内容。社会批评的内容

更为广泛。批判封建文明和半殖民

地文明,使人们的思想从中解放出

来,才能出现新人新思想新道德,

民族才能得到新生。这种批判,具

有战斗的现实意义。(2)深刻性。

由于鲁迅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有深刻了解,对社会各个方面有深

刻研究,因此,他的杂文无论是对

封建主义的批判,或是对国民性的

剖析,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

极其深刻,富有辩证哲理。鲁迅杂

文并非没有一点偏激之处,但

总体来说,深刻辩证,发前人所未

发,常见真理之闪光。

64,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

点?

答:鲁迅后期杂文(1927-1936)

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发展。(1)政治

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后期杂

文对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和迫害、

屠杀革命作家的罪行进行了坚韧

的斗争。(2)后期杂文对旧中国社

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

广泛而深入的批评。(3)对革命文

学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4)鲁迅

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把历史批

判和现实批判紧密结合,把对封建

思想道德的批判和对封建性反动

政治的批判紧密结合。

65,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答: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1)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善

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

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

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

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

结合起来,和谐统一。(2)抒情性

和讽刺性。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

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

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和,加以精

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3)

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4)语

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66,结合具体作品,论析鲁迅杂文

的艺术魅力?

答:鲁迅杂文是特定的社会思想和

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几乎写出了

整整一个时代的风貌,是现实中国

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

既是史诗,又理政论,充满了鲜明

的爱憎情感,具有丰富的理论涵

量。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第一,

鲁迅杂文体现了政治性和形象性

的统一。既立论准确,分析透辟,

论证严密。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同时又显示了言论的形象化,以对

比、暗示、借喻等手法,使深奥抽

象的思想观点变得具体可感,深切

明了,生动形象。如脖子上挂着铃

铛作为知识阶级的标志的走上屠

宰场的山羊,折中公充调和平息之

状可掬的叭儿狗等,这类形象具有

广泛而深刻的典型性,是鲁迅杂文

的重要贡献。第二,鲁迅杂文把

战斗性和抒情性融为一体。既有尖

锐犀利的笔锋,又有舒缓深长的情

致。往往把思想观点渗透在汪洋恣

肆的感情波澜之中,既鼓舞人以战

斗激情,又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艺术

享受。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

忘却的纪念》等类抒情散文,情文

并茂,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

弦。第三,鲁迅杂文还具有浓厚的

幽默讽刺特色。常用反语、影射、

排比、夸张等手法,“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鲁迅杂文造语精密,

词汇丰富,文体多样,风格灵活多

变。以含蓄幽默和辛辣讽刺组合,

显示了其文章风格的总特征。这在

作为鲁迅杂文中最主要部分的如

《“友邦惊诧”论》这一类短评、

杂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记

录,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

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67,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答:《野草》的艺术特色:(1)多

数篇什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

造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内

心感受。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

是象征性形象。(2)艺术构思奇特。

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

(3)

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

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68,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答《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融叙

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炽烈深

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

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

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杂以对丑

恶现实的嘲谑讽刺,文笔朴实优

美。

69,简析孔乙已的悲剧命运?

答:孔乙已是个封建思想、封建伦

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百无一能,

穷愁潦倒,受害而不觉悟,意识不

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不合理

性;孔2已在最潦倒时还摆着读书

人的架子,不肯脱下能代表他的

身分的长袍,不肯和“短衣帮”平

起平坐地喝酒,终于因此而被丁举

人打折了腿,从此消失了他卑微的

身影,孔乙已的悲剧命运是封建思

想、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物。

70,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答:《药》的构思十分精当,作者

精心地设计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是

华老栓为了医治儿子小栓的痨病,

买了人血馒头药吃,是本篇的明

线。一条是夏瑜为解救民众的疾苦

进行革命斗争;最后遭到封建统治

者杀害的故事。为本篇暗线;作者

采用双线结构把两个故事中的主

人公命运联结在一起,将两个故事

凝为一个,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寂

寞,悲凉情调,引人沉思,作者又

设计了人血馒头作为两个主人公

命运的联结物,使明暗两条线融合

到一起。

71,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答:《祝福》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

女压迫的深重残酷。祥林嫂被婆婆

卖到深山坳里,丈夫死后被大伯收

去房子赶出贺家。她第二次到鲁镇

的遭遇极为悲惨,封建礼教认为寡

妇再嫁丧风败俗,祥林嫂精神上受

到歧视,压迫;柳妈又告诉她死后

要被阎王锯成两半给两个男人,使

她极端痛苦,灵魂得不到一点安

宁。捐门槛赎罪后,四婶一声“你

放着吧,祥林嫂”给予她精神上最

后的致命一击。她在鲁镇的祝福之

夜,倒毙街头;作品深刻揭示了封

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

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

神,从阳间到阴间,这封建网络决

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祥林嫂

的悲剧,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

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了人

们反封建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艰巨

性。

72,结合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论

析鲁迅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深

刻性?

答:鲁迅的《祝福》写的是旧中国

贫苦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地控诉了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这“四条极大的绳索”的野蛮性和

残酷性,有力地表明了“全部封建

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已迫使被压迫

人民濒临绝境。祥林嫂是一个勤

劳、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她曾

被迫与比自己小10岁的男人结

婚,丈夫死后又被迫再嫁。再度丧

夫以后,便为社会所不容了。她第

二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当佣工,希望

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取起码的生

活待遇,也就是“暂时做了奴隶”

的生活。可是吃人的封建势力却不

允许她这一低微的要求得到满足,

而对不公平的命运,尽管她一次又

一次地挣扎,结果却一次又一次地

失败,终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

穷愁潦倒,悲惨地死去。

鲁迅对封建宗法的制度残酷性

的揭露,没有仅仅停留在它造成

被压迫者物质生活的极度贫困和

肉体的种种痛苦上,而是深入内

里,抨击了它在精神上对人们的严

重摧残。《祝福》更因着重从妇女

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夫权的残酷性

而震撼人心。小说中的鲁四老爷及

其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固然是杀害

祥林嫂的罪魁祸首,而周围的被压

迫群众对待祥林嫂亡夫失子的巨

大悲痛,竟也抱以冷漠和嘲笑的态

度,祥林嫂只得屡屡反复地咀嚼自

己的痛苦没有同情和安慰,没有支

持和寄托,苦难深重而孤立无援,

致命她精神恍惚,麻木迟钝,不仅

如此,她还怀着恐惧走向死亡,等

待着她的是阴间的锯刑。在她的心

目中,死亡不是悲惨生活的结束,

而是另一种更大的恐怖的开始。这

是鲁迅深刻地观察了中国封建社

会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们的命运而

加以典型化的一个完整的悲剧形

象。总之,以《祝福》为代表

的鲁迅的小说,以生动的艺术形象

显示出反封建斗争的艰巨性和思

想革命的重要性。

73,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

的典型意义?

答:鲁四老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

表人物,作品着重揭露了他的顽固

保守,冷酷自私而又极端虚伪的思

想性格。他是儒家的忠实信徒,

仇视任何社会变革;在经济上残酷

地剥削祥林嫂,妪使她干着牛马

活;他用封建伦理道德宰割祥林

嫂,使她在精神上受到惨重的戕

害。在榨干了祥林嫂的最后一滴

血汗之后,就将她一脚踢开,使其

沦为乞丐惨死街头;鲁四老爷是直

接残害祥林嫂致死的刽子手,他们

之间的关系体现着贫苦农民和地

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对立关

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74,《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艺术技巧圆熟,选取鲁四老爷家三次祝福的场景作了细致的描绘,这样的艺术构思具有一种强烈的对照效果,特别是用“祝福”作为小说的题目,尤其强化了这种对照的作用,有力地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残酷性和虚伪性;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祥林嫂不同时期的形象特征,从最能表现她精神状态的眼睛着墨,鲜明地揭示了她的性格和命运。

75,简析《祝福》在叙述方式上的特色?

答:是以“我”这样一个人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的,《祝福》中单是祥林嫂的故事,也有“我”的感受在里面。“我”作为一个回故乡过年的外地游子,能够对祥林嫂的际遇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和评价,也正是鲁迅想要通过小说表达的内容;这样的叙述方法在于寓客观性强的同时,也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便于作者议论和表达看法,也有助于作品主题的传达。

76,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答:《伤逝》是鲁迅惟一的爱情题材小说,它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在于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道路的探求。涓生的性格比较清醒地认识现实,去掉幻想,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站稳脚跟,不失去“现在”,才可能有“未来”。

7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现作品的思想蕴含、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答:《伤逝》作为鲁迅惟一的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1)作品在叙述的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悲哀心碎的恋情。就便于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在,便于充分地抒情。比如:作品对热恋中的涓生在会馆里期待着子君到来时的迷惘、忧虑、急切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涓生心不在焉地翻着随手抓过来的书,耳朵却聚精会神地听着大门外一切往来的脚步声,憎恶着那些不像子君或太象子君的脚步声。当涓生得知子君死的消息时,他的悔恨达到了顶点,鲁迅用第一人称如实地写下了他的悲愤:“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所示她宽容,或者使她快乐等。(2)作品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过程中也时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氛非常强烈。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打击后的惶恐,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都或隐或显,或浓或淡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构成了小说的双重的独特效果:一是客观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使作品表述的故事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作品突出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染力。议论与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把故事演绎得近近远远,既真实又有些朦胧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如用山鸡和阿随的命运来响应子君的感情的变化,又有高度概括性的抒情性话语。如涓生所说的:“我要在孽风在和毒焰中拥抱子君”。给人留下了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78,简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答: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时期年轻知识分子勇敢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代表,但他们的爱情最终归于失败,主要原因有:一是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五四”时期虽然出现的新思想新文化,但封建思想意识并不是即刻就能被一扫而尽的;二是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要求不可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完成,从子君的角度来说,女性在追求婚恋幸福过程中首先应该获得人格上和经济地位上的独立,爱情才能有所附倚,否则只能是一种空幻的愿望。

79,简析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答:《铸剑》成功地塑造了眉间尺、宴子敖两个复仇者形象。少年眉间尺性格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优柔的性情到毅然割下自己的头颅为父报仇。宴子敖则纯然是复仇精神的化身,他冷峻似铁,为自己、为一切被残害者挺身而出。通过这两个形象表现了对暴虐黑暗势力的反抗复仇思想。小说写于1926年北洋军阀制造的“三、一八”血腥惨案之后,写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80,简析《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答:鲁迅的《铸剑》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杰作,小说以复仇为主题,而描写的却是幻想世界,采用神话的手法,用在现实中荒诞离奇的故事,表达作者观念中的特定内涵,特别是金鼎沸水中头的歌舞和三头搏斗。这种用非现实性描写意志的浪漫主义幻想与想象,不仅增强

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同

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

象。

81,简析鲁迅《忆韦素园君》的思

想蕴涵?

答: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

者通过记叙与韦素园相识、交往的

若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

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与友

爱,并肯定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

名社”的努力与功绩,通过对韦素

园人格的认同和赞美,鲁迅也嘲

讽、批评了社会上其他一些做事轻

浮、虚张声势的人。

82,简析鲁迅《拿来主义》思想主

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

特点?

答:思想主题:文章在总结和批判

近百年来统治阶级实行的“闭关主

义”和“送去主义”两种错误反动

的统治的对外政策的同时,揭露了

帝国主义把“鸦片”等东西向我们

“送来”的侵略实质,鞭挞了国民

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投降主义。针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两种

错误的政策,作者提出了“拿来主

义”的主张,论述“拿来主义”者

应具备的主观条件,提醒人们在

“拿来”的同时要勇于改造,文章

提出观点,对我们国家及其个人的

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论证上,《拿来主义》采取正反

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文章

前部分总结和批判了近百年来统

治阶级实行的“闭关主义”和“送

去主久”两种错误反动的的对外政

策,后半部分论述对待外国文化、

外国事物应采取“拿来主义”,在

和恐惧害怕、虚无主义、全盘接受

等几种错误态度的对比中,形象地

阐明拿来主义是如何运用脑髓,挑

选一切事物。

83,简析《春末闲谈》融知识性、

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答:《春末闲谈》是一篇就理性文

章,本文暴露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

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以

自然界中的细腰蜂作比,详细地介

绍了细腰蜂捕捉、麻痹青虫的方法

后,分析其异同,很有趣味性,作

者还引用了中国历史上常常改朝

换代,俄国沙皇专制统治最终被推

翻等事例,说明统治者的各种麻痹

术,都不能奏效,语言幽默风趣,

好用反语,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

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

84.简析《秋夜》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特色?

答:思想内涵:《秋夜》是

散文集《野草》的一篇,它正是作

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文章

表达了作者无论路途多么艰难迷

惘,无论跋涉多么困顿,都毫不懈

怠,决不屈服的坚强决心;同时也

流露出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

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

的赞美。

艺术特色:作品通过秋夜室内外景

物的描写,用象征的手法,寄寓了

作者在现实斗争中强烈的爱憎感

情,作品里的天灾、星星、繁霜、

月亮,以及夜游的恶鸟,都是丑恶

而狡猾的反动势力的象征。

85,具体论述鲁迅《秋夜》中枣树

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性意

蕴?

答:全篇以秋夜为统一背景,艺术

地表现了两个意蕴深远的象征世

界:秋夜里枣树与代表黑暗的种种

势力搏斗而获胜利以及青虫扑火

而致牺牲,两种象征的艺术世界各

具不同的意义。枣树是作者心灵的

对应物,寄寓着精神界之战士的品

格。开篇以诗的复唱吟咏枣树,突

出了枣树在即将展现出的象征世

界的主体地位,敌视枣树的夜的天

空,要使秋夜成为一个生命荒芜的

冷酷世界,在这世界里满是蜷伏着

的怯弱的生命,惟有枣树是敢于与

夜的天空相搏的孤独的战士。与弱

小的小粉红花相比,枣树处处表现

出精神界之战士的理想品格。他不

畏惧造物主的权威,不作小粉花的

“秋后要有春”的梦,不懈地与夜

的天空搏击,直至“更眨眼的天

空”,枣树的锲而不舍的战斗,使

为繁霜封锁着的秋夜,无生命脉息

的地狱终将要换个样子了。

象征性意蕴:《秋夜》运用象征手

法,传达出作者对黑暗暴虐的统治

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摧残

的弱小者的同情。尤其是枣树的形

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

克敌战而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

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

歌,也是鲁迅自己人格、精神和战

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86,结合《秋夜》,论鲁迅散文诗

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

色?

答:思想内涵:《野草》这部散文

诗集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

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

探索,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前进中矛

盾、彷徨和苦闷的战士的坚实步

伐。《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

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

了作者面对困惑,坚持探索前进的

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

束缚,寻找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

情。《秋夜》是散文集《野草》的

第一篇,在创作它时,鲁迅正在北

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

势力进行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

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

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

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

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文章表达了

作者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困顿都毫

不懈怠,决不屈服的坚强决心,同

时也流露出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

小者的同情。文中特别刻画了枣树

的形象。它饱经风霜,坚忍不拔,

以直而长的枝干直刺天空,不受任

凭蠱惑,一意要制天空的死命。它

的这种顽强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

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歌颂,

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

豪情的诗意写照。这种战士的坚韧

和执著,是《秋夜》的主旋律,也

是《野草》散文集的主旋律。

艺术特色:情感内涵主要是通过诗

的意象和气质特征表现出来的,第

一,它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

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蕴。

《秋夜》

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

小青虫等象征性形象。这些象征性

的形象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寄

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

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理解。第

二,构思新颖奇特,多写梦境和

幻觉,并把梦幻和现实自然联系起

来。《秋夜》中写秋夜后院和室中

的所见、所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

力看似现实生活中的后院,但又具

有比现实的后院更深更广的内涵。

第三,《野草》中的语言富有诗的

意韵味和诗的节奏。篇章短小精

炼,意象浓缩,语言凝重。文章的

语言具有诗一样的跳跃性和音乐

感。使读者具有极大的思考空间和

回味余地。

第三章郭沫若

87,简述郭沫若积极浪漫主义的文

艺观?

答:在文艺思想方面,郭沫若同时

受到西方的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的影响,而以前者为主,形成了积

极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其主要特征

是尊崇自我,偏重主观;强调创作

要有天才、灵感、内心激情等。这

种强调自我表现的主情主义文学

见解,正是他本时期个性主义思想

的体现。

88,简析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

创作特色?

答: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

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

逆精神。它们为正直的主人公报国

无门而浩叹,而不平,又常常流露

出对畸形社会的憎恶,对拜金主义

等世态的鄙薄。这些小说体现着他

的主情主义的创作特色。他的小说

大都充满了浪漫的情调,邈远的意

趣,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激情

奇特地凝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开

阔、独特的格调。他笔下自然的种

种景色,人物的种种情愫,也往往

被上一层诗的色彩,富于抒情性。

89,简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

基本思想?

答: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几部历史剧

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

的历史生活画面。而贯穿在其中

的,则是善与恶、忠与奸、美与丑

的形态各异的斗争,充满了磅礴的

正气,充满了历史的悲剧精神。

《棠

棣之花》、《南冠草》《屈原》的共

同点是:(1)宣扬“舍身报国”的

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

人。《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旧中国

时义士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

《南冠草》一剧中少年诗人夏完淳

在明王朝最后灭之际,起兵抗清复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兵败被俘,

坚贞不屈,最后慷慨就义,表现了

高度的民族气节,是一个舍身报国

的少年民族英雄形象。()2宣扬

“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是郭

沫若历史剧的另一思想特色。《高

渐离》则歌颂了主人公为了反抗黑

暗暴政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勇

气慨,从而宣扬了“除掉暴君”的

革命思想。郭沫若抗战时期的这些

历史剧,都有借喻暗射之意,富有

现实战斗意义。

90,郭沫若早期历史剧?

答:1923年作《卓文君》和《王

昭君》,《聂》合集为《三个叛逆的

女性》问世,自1942年1月至翌

年4月的一年多内又连续创作出

《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

胆》《南冠草》五部大型历史剧,

成为他创作生涯中又一个重要的

收获期。

91,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

神?

答: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充

满历史的与时代的悲剧精神,其悲

剧精神表现在:(1)爱国、正义、

进步力量面对强大的卖国、邪恶、

反动力量所进行的对比悬殊的抗

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痛苦甚

至毁灭。善于发掘历史的悲剧精

神,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

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

的磨难与痛苦来创造浓郁的悲剧

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和与道

义的美。其主人公又都是与争取社

会进步的斗争紧密联系着,他们的

失败或毁灭,虽也使人悲苦,但绝

不意味着消沉,而是激发人们的正

气,如:屈原面对的是昏庸的楚怀

王、阴险狠毒的南后及上官大夫靳

尚等贵州官僚集团;高渐离面对的

是暴君秦始皇。他们在斗争中显示

的人格美、道义美,他们矢志不渝,

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人们

去进行新的斗争,这些历史剧充满

着悲壮的情绪,呈现出一种肃穆的

崇高美。(2)严峻的两难处境。如

聂萎在扬北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

矛盾。使剧情更显面悲壮。两难处

境更复杂的是《孔雀胆》中主人公

阿盖公主在“父命”与“夫有爱”

之间的冲突。两难处境使正义与邪

恶的冲突更具复杂性,人物性格挖

掘更深,悲剧情景更浓烈。阿盖公

主成为郭沫若历史剧创造的最感

人的妇女形象。他深刻挖掘了历史

的悲剧精神,由于这种悲剧精神与

抗战时期的现实有相似之处,所以

也表现了时代的悲剧精神。。

92,结合《屈原》等作品论析郭沫

若历史剧作的基本风格?

答: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整个现代文

学史剧创作的里程碑,他的五幕史

剧《屈原》又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以《屈原》为代表的郭沫若的历史

剧创作,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

格:

(1)在史剧的选材和剪裁方面,

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到深刻而富

有创造性的见解。他特别注重选取

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历史题材,

能动地发掘和创造历史,并以一种

整体的全局性的眼光迸行创造。

《屈原》所取材的战国时代合纵抗

秦的历史故事与40年代初期中国

当时抗日战争的特定形势有着极

为相似,相通的精神内涵。而主人

公屈原的性格和气质也是当时中

华民族迫切需要弘扬光大的。郭沫

若历史剧既有作者独立人格和独

特感受的创造力,又有鲜明的现实

启发性和强烈的时代战斗性。

(2)在历史人物的重要方面,郭

沫若力行写人物在其时代的合理

发展原则,这决定了他在历史人物

塑造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在

《屈原》中剧情的发展已不重要,

而作家自身主观感情的起伏变化

和屈原等人物性格的“合理”发展

才是最重要的。他把屈原等剧中

人放在重大的矛盾冲突中层现其

思想性格的基本点,最大限度摆脱

了史实的束缚,成为活在作家头脑

中的人,活在现实中的人,具有了

更加崇高伟大和深沉悲壮的艺术

感染力。

(3)郭沫若历史剧始终洋溢着浓

烈的抒情色彩并贯穿着一沉郁的

悲剧气氛。善于在史剧中自然地穿

插大量抒情诗和民歌,大量运用富

有韵味的长篇独白。如《屈原》中

充满了音乐节奏和诗歌激情的《橘

颂》和《雷电颂》,不仅渲染了悲

剧氛围,而且其本身已溶化为整个

剧本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93,简析《女神》的时代精神?

答:“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弃

旧立新的狂飚突进的精神,是民族

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郭沫若的

《女神》是“五四”狂飚突进精神

的典型体现。它燃烧着对一切旧秩

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

无情诅咒,海啸般地呼喊着创造与

光明,民主与进步,因而激动了、

鼓舞了整整一代人。具体表现在三

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重

要特点: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

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

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

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融

为一体了,因此《女神》中的“自

我”不仅是诗人自己,而且是包含

上述内涵的“大我”。如《天狗》

中的天狗形象。二是个性解放要求

既表现为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

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

物,实现新“我”的精神,《天狗》

中的“我是一切底光”便是对自我

价值肯定的夸张的诗意表现,这种

冲破切罗网、毁灭一切旧物的强悍

形象,正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

要求的诗意的极度夸张。(2)反抗、

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这是和上

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

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

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

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匪

徒颂》歌颂了种各种革命的“匪

徒”,包括列宁,与反抗叛逆精神

密切联系着的是创造精神。反叛旧

的是为了创造新的。(3)爱国情思

的抒发。这和上述两种内容有密切

联系。对旧中国的憎恶和反抗,对

理想中的新生祖国的热爱,为新生

祖国献身,是爱国情思的主要内

容。《凤凰涅磐》《天狗》等诗表达

的就是这种爱国情思。《女神》这

互有联系的几方面的思想、精神、

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

神。

94,简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

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1)浪漫主

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

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

的市场信息,诗中的凤凰、天狗都

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强烈的反

抗、叛逆精神,是向往、追求光明

的理想主义精神,这使《女神》成

为一部具有充分浪漫主义精神的

作品(2)《女神》采用了内在情感

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

式。浪漫主义以胸臆为主要表达方

式。《女神》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如

火山喷发式的宣泄,《天狗》等诗

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3)

在想象方式上则具有想落天外的

奇特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

改变性的极度夸张。如从民间把日

蚀、月蚀说成是天狗吃日、吞月,

想象为天狗把一切星球、全宇宙都

吞了,进而想象为“我吸我的血”

“我食我的肉”,确是想象奇特,

但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却能

最充分地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

示相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破坏

精神。(4)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则充

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

色彩,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

主义的格调。(5)在语言方面,也

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有一个用语

特点,即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在一些希世之珍自然的语句中,染

上了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赋予了

自然以新鲜活泼的生命。上述五

点,构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

色,是积极浪漫主义,也是革命浪

漫主义。

95,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

答:《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

下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的主导思

想,在文学上,他要求张扬自我,

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体

位,代表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发出

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

《天狗》中“天狗”这种冲决一切

罗网、破坏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

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

的极度夸张。(2)反抗、叛逆与创

造精神的歌唱。《女神》诞生之时

的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整

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黑暗

的现实,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

的精神。《凤凰涅盤》传达出一个

古老民族觉醒之时深刻的悲愤。诗

人在《产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歌唱

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

断的努力”的创造精神。对20世

纪科学文明和大自然的神奇力

量进行了歌唱。(3)爱国情思的抒

发。《女神》时代的郭沫若,身居

异国,感于祖国的贫弱落后,列强

的虎视眈眈,常常怀着忧国的情

思。这种爱国的情思就如千尺飞流

奔涌在他的大部分诗作中。《炉中

煤》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

己比作狂烧的煤块,感情真挚而强

烈。

96,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新诗

发展史上的地位?

答: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

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

史上的地位。

首先在于《女神》的精神,是

“五四”时期勃发的民主精神、创

造精神的典型体现。它把“五四”

激起的社会改革的热情烧得更旺。

《女神》的叛逆的歌声,有如疾雷

破山,对当时停滞、死寂的旧中国

实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它的理想的

光芒,又有如电光耀眼,启示人们

去缔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

的崭新社会。

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

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第一个高

峰,开拓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

派。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

《女神》浓烈的感情,优美的艺术

形象,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色彩,

磅礴的气势,激昂的音调,对当时

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

影响。

在诗歌形式上,《女神》为诗

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在诗

的形式上,作者反对并冲决一切旧

形式的桎梏,主张形式应“绝端的

自由,绝端的自主。”诗人决定让

内在的感情波澜自由支配诗行。诗

行可以长到十几字,也可短到二三

字;有数百行长诗,也不短到三行

的《鸣蝉》。诗人觅到了与内在感

情和谐统一的全新形式,创立了多

样的自由的诗形,从而为新诗发展

提供了艺术艺术体现的多种可能

性。《女神》以博大魁伟的思想内

涵和全新的诗歌形式,在中国绵延

几千年的诗歌史上掀起了一场大

革命。

97,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女神》

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开创性贡献?

答: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对中国

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

献。它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质真正

的展示了新诗革命的新面貌。弘扬

了“五四”时代精神和人的觉醒意

识,并创立了崭新的自由体诗歌形

式,从而成为诗坛一块划时代的界

碑。(1)《女神》开创了新诗积极

浪漫主义先河郭沫若受命于时代

以异军突起之势兀立,用《女神》

奏起了最强音。诗集中如《凤凰涅

磬》《女神之再生》对“美的中国

‘的瑰丽设想和对旧世界的诅咒。

同时《女神》的浪漫主义又是和现

实主义相通的,它的浪漫主义精髓

吻合于云蒸霞蔚,电闪雷鸣的”五

四“精神。这些对于郭沫若之前的

新诗人是无法媲美的。(2)《女神》

确定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的新

形式,它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

放”;实现了诗人要求“绝对自由”

的艺术主张。《女神》中的诗篇完

全不受诗歌形式的约束,有的讲坛

长达数百行。如《凤凰涅磬》有的

诗则短短三两句,如《鸣蝉》。《女

神》注重诗的形式必须完全适于思

想情感的流泄抒发,创造了不拘一

格、灵活多样的自由体诗形式,这

一创举在整个现代新诗史上产生

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总之,

《女

神》瓣出版结束了一种旧的诗歌的

时代,开辟了一种新的诗歌的时

代。无愧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奠

基石。

98,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

形象?

答:《屈原》在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决战中全力塑造了屈原的崇高形象。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卓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古代的一个人文主义者。面对秦国的步步进逼,他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联齐抗秦”的外交路线和政治主张,面斥秦使张仪的阴谋。受到陷害后的屈原从申述、规劝转而抗争,处处表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而把个人的安危、进退、荣辱完全置于度外。被关进东皇太一庙后,屈原也不向淫威和死亡屈服。在“雷电颂”中,他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把一切黑暗的势力摧毁。这时的屈原已融聚了作者的理想而成为光明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其性格发展到了顶点。最后屈原为卫士所救,潜到汉北,以图再起。这种处理显然寄托着作者希望正义的力量不被杀绝而能因风而生的愿望。郭沫若塑造的屈原形象,是反抗强权、捍卫民族利益的志士形象,在当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99,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意义?答:《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当时历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屈原》以历史记载的诗人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的悲剧生涯为基本史料,描写了屈原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的“联齐抗秦”的正确主张与以南后为代表的楚国统治集团的投降主义主张之间的尖锐斗争。通过屈原的悲剧,作品表现了反对分裂投降,主张团结御侮,诅咒黑暗,歌颂光明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主题,唱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争取斗解放的心声,有力地鞭挞了蒋介石反动统治和卖国行径。100,简析历史剧《屈原》中“雷电颂”的蕴涵?

答:“雷电颂”出现在《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也是最精彩之处。屈原呼唤的那咆哮的风,轰隆的雷、刺破长空的剑,是象征着正义者反抗强暴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屈原那博大胸怀与悲剧精神的升华,同时,屈原那吞吐天地的悲愤之情与暴风雨的坚毅性格,也是从“雷电颂”里形象地再现出来。

101,简析《残春》独特的艺术手法?

答:《残春》是郭沫若实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整个作品完全以梦幻,以精神分析作为“全篇的中心点”和“全篇的结穴处”,小说的着力点并不注重情节的演进,而是注重心理的描写,着重潜在意识的一种流动,人物内心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道德的冲突,原始的人性,纯真的情致都在无形的梦境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它最早成功运用精神分析的手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基本格局,打破了读者传统的阅读心理和批评心理。102,结合作品论析《凤凰涅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并并阐述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答:时代精神:《凤凰涅磬》强烈地体现出“五四”时代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它是否定旧世界,歌颂新生的光彩夺目的诗篇,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充满了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和对现实反抗的强烈精神。诗中写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出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现实的世界已变得陈旧腐朽,凤凰也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壮美”。为了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而焚。(2)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了热烈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同时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诗中凤凰毫不怜惜旧生命的死亡,焚烧了旧我,获得了新生,整个宇宙也获得了新的生命,一切都变变得“新鲜”“明朗”。诗人通过凤凰的再生,来抒发他对社会的改造的勇气和决心,是他对新生的强烈渴望在诗作中的自然坦露。(3)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在诗作中有这样诗句:“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千千万要冲出陈旧腐朽的牢笼,要求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中国青年。

浪漫主义特色:(1)诗篇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势,抒写了凤凰自焚追求新生的全过程,基调高昂而悲壮,想象丰富,瑰丽,新奇的想象伴随着大胆的夸张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2)《凤凰涅磬》中充满英雄主义基调和传奇色彩。诗篇借古代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英雄抒发现世的理想,把宇宙的新生、世界的新生、中国的新生和诗人自我的新生融为一体,通过凤凰的新生一体多能地表现出来。(3),在诗歌形式上,诗人主张“绝对自由”。《凤凰涅磬》正是他诗歌主张的体现。诗歌长达二百多行,采用诗剧的形式,全诗富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舞蹈性,完全适于思想感情的流泻,不拘一格,随心所欲,这种自由体诗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及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103,简析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

说”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缺失?

答:“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

(1)周作人在理论上的阐释;(2)

冰心、叶绍钧、庐隐、许地山、王

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实

践;(3)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

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

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4)间接

受到易卜生的“问题剧”和“提出

问题的文学”的俄罗斯传统的影

响。“问题小说”的特点:广泛涉

及婚姻恋爱、教育、就业、家族、

儿童等问题,其中最受作家关注

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一问题的思

索与探究,表现了作家们关心社

会、注目现实、探究人生的创作热

忱和社会功利意识,使“五四”文

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

精神。“问题小说”的缺失:社会

功利的倾斜使“问题小说”不免带

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

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这些

作品的审美价值。

104,简析“乡土文学”产生的原

因特点?

答:“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

迅的《故乡》,一些文学研究会的

年轻作家和语丝社、未名社作家接

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改造国民

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

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

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

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

朴野之气一新创作界的面目,又由

于挟带着各种乡情民俗的记实和

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乡

土文学”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

的成就,大多数小说注重人物与环

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

动,开始显示了较为突出的创作个

性和艺术风格。“乡土文学”形成

了“五四”时期时期最早的小说流

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

长远的影响。

105,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

特色?

答:从总体上看,文学研究会的创

作,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针砭社会痼弊,执着于人生意义的

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

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

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

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

认识价值。他们创作的基本倾向则

是趋于客观写实不、强调对外在世

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

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

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使写实主义形

成了一道壮阔的洪峰,同时又呈现

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

如冰心的明丽晶莹、朱自清的精美

秀雅,周作的的冲淡自然等,文学

研究会以其开阔兼容的风貌在20

年代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106,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

答:创造社的作品大都以自我为中

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瑰烈的

感情投影,或感伤或豪放,都充溢

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叛逆意识,

憧憬着光明的理想。个性主义的张

扬是这些作家最突出的精神印记,

“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肯定

自我价值的风气,狂飚突进的时代

精神,感伤苦闷的心理波澜,构成

了这一派作家创作群体的多种侧

面。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体式,更

新了传统的小说作法,以不同于写

实派的途径尽可能容纳了现实生

活的广阔的内容,以较高的美学价

值在“五四”时代激起了强烈反响。

107,简析新月派对中国新诗的贡

献?

答:1926年春,以《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以徐志摩、闻一

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形成。他

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

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主

张“理性节制感情”,反对滥情主

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

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

的探索。1927-1928年间,又办

新月书店、《新月》月刊,追求“本

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

严”。更广泛地借鉴欧美格律诗体。

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努力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坛的“无治状

态”,丰富了新诗的格式,巩固了

白话诗的地位,为新诗的成熟作出

了贡献。

108,简述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

答: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

现于20年代中期,他们打破了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者白描景物、直

抒胸臆的老套,将笔触导向内心,

以多种艺术手法,间接表现了诗人

细微的体验与复杂的心态,为新诗

坛开了一个新生面。象征派诗人的

共同艺术特色是:象征、比喻、想

象、通感的大量运用,奇特的观念

联络,跳跃、空白语词组合,重视

暗示、追求诗意的朦胧之美。象征

派诗人的这些艺术技巧,增殖了诗

歌的内涵,也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

验,由此而产生了特殊的抒情效果

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109,分析“五四”文学的基本

特色?

答:“五四”时期社团蜂起,流派

纷呈,相互竞争,彼此砥砺,使中

国现代文学在第一个十年就形成

了初步繁盛、多元并存的局面,独

具一番“五四”气象,这主要表现

在以下述几个方面:一是“五四”

文学的开创性质。在自由诗、格律

诗、象征派诗、小说、杂感、美文、

戏以及作品评论诸方面都产生了

某种体式或开一代风气的奠基之

作。二是“五四”文学的启蒙色彩。

文学革命中,思想的启蒙与文学的

启蒙交织在一起,“五四”文学染

上了浓厚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的

色彩,构成了新文学现代意识的觉

醒。二是“五四”文学的精神,对

人生哲学的热衷在“五四”时期是

一个普遍的现象,以文学为改造国

民性、勾画民族灵魂、改造社会人

生、有益人伦教化的器具,成了一

种时尚。这就赋予“五四”文学以

突出的理性批判精神。四是“五四”

文学的感伤格调。感伤的浪漫情调

感染了几乎所有的“五四”作家,

使他们的创作抹上了或浓或淡的

印痕,记录着新文学家艰难而不无

寂寞的求索轨迹。五是“五四”文

学的开放意识。“五四”的第一代

作家们以开阔的襟怀收纳新潮,全

方位地借鉴“他山之石”,从欧美

到日本,从印度到苏俄,举凡写实

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既有

理论上的引进、也有创作上的学

步,乃至独创性艺术个性的追求,

使中国新文学一起步就纳入了20

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之中。

110,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

和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的地位?

答: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

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

思想:从总的倾向上来看,《尝试

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

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

学革命基本一致的。其中既有反对

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之作,也

有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

及对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

美之作。

《尝试集》的形式艺术:(1)明

白清楚,讲求“可懂性”。《尝试集》

的多数作品体现了胡适“作诗如作

文”“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话怎

么说就怎么说”的主张。(2)平实、

冲淡的意境。(3)托物寄兴。如《胡

蝶》《老鸦》《鸽子》等诗,借形单

影只的蝴蝶、桀骜不驯的老鸦与如

意翻飞的鸽子抒写新文学拓荒者

执着的追求和时感欢跃、时感孤寂

的情怀。(4)在诗形和用韵上,不

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

《尝试集》以其“诗体大解放”

和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在新诗

史上占了一个光荣的位置。

111,简述胡适《尝试集》对现代

新诗的独特贡献?

答:《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打破了旧诗

格律的束缚,语言形式上有了较大

的革新,不仅全用白话,而且句不

限长短,声不拘平仄,章节比较自

然,诗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

性解放”的“五四”精神。贡献更

大程度上在于它对旧体诗语言形

式的革新,在文学革命初期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从“敢为天下先”的

意义上说,对新诗发展功不可没。

112,胡适《尝试集》的不足?

答: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

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缺

乏想象力,浅入浅出,较少余香与

回味;重理轻情,阐理有余而抒

情不足;有些诗平铺直叙,节奏感

不强,几近分行的散文,胡适的“尝

试”有勇,而创造无力,他的才情

似不近诗,这就使他的新诗创作与

他的诗论倡导不相平衡。

113,简析周作人对“美文”的贡

献?

答: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

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周作人在外国文学,主要是英国兰

姆、吉辛等随笔好手的启示下,于

1921年5月发表《美文》,倡导多

写这种“记述的”“艺术性”的美

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

地”。王统照、胡适、傅斯年等曾

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

达夫和周和人自己等进行了创作

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

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而作为

“美文”首倡者的周作人,在散文

小品创作上的成就,也确立了他作

为现代中国的最大散文家之一的

声名。

114,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

艺术特色与风格?

答:真正代表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

因而影响更大、艺术成就就更高

的,还是那些以“平和冲淡”见称

于世的美文小品,这些小品显示了

散文大家周作人的精湛艺术造诣:

(1)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

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中外

古今,伟人平民,宇宙昆虫,故乡

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无所不谈,体

现了自由随意的创作态度和广见

博识。不作感情与笔墨的夸张,不

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如《乌

篷船》中,以书信的形式,介绍故

乡风物,态度亲切随便,透露出深

厚真挚的故土之恋,表达了对生

活和艺术的情趣,地平淡中见真

率,(2)恬淡从容,直率亲切;(3)

简素质朴,庄谐并出,诙诡、幽默

的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智慧与机巧,体味到周作人笔下

一股时隐时显,时浓时淡的苦涩

味,这正是直率自然的作家自我心

境的流露。

115,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

思想内容与成就。

答: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

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

说的基调。与此同时,叶绍钧对作

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

严峻的解剖与审视。1925年以后

叶绍钧在“五卅”惨案的冲击下,

更多地看到了教员知识分子身上

现出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在中国

现代作家中,像叶绍钧这样多方面

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了教育界

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

可与匹敌。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

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116,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基本

风格?

答:他的小说创作以冷静客观和朴

素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较

为广阔的生活画面,特别是对城镇

小市民的灰色生活和教育界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及其

矛盾心理,进行了深入细腻的描写

和揭示。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底层劳

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和他们无法摆

脱苦难命运,无力反抗现实的痛苦

心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

民的觉醒和抗争。小说的描写细

致入微,语言纯净洗炼,确切而富

于表现力,这些都构成了叶绍钧小

说的基本风格:朴实无华,真切自

然。

11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潘先生

这个小市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叶绍钧小说善于塑造城镇小市

民的形象并深入刻画他们充满矛

盾的内心世界。潘先生正是一个典

型代表。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

的小市民。作者把他放在一个特

定的时代环境里来实现其性格特

征。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潘先生

是距上海不远的乡里的一个小学

校长,为躲避军阀战争一家人逃到

上海,又担心教育局长说他临阵逃

脱而又只身返回乡镇,战争停止,

潘先生竟被推举为凯旋军阀写歌

功颂德的字幅,故事从便在这幅讽

刺画中收场。作品以讽刺的笔调,

通过潘先生的反向行动和心理的

细致描写,充分地展示了他自私、

卑怯、苟安、麻木的性格。(1)

稍微危险就惊慌得无所适从,稍得

安宁又得意而忘乎所以,是潘先生

性格的第一种表现。导致潘先生思

想波动的核心是利已主义。(2)既

想投机钻营,又要苟且偷安,往往

犹豫不决。左顾右盼,是他性格第

二种表现。(3)胆小卑怯,被战争

吓得六神无主,又貌似临危不惧,

高谈坚决抗战的大道理,是他性格

的又一方面。

118,简析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

的艺术特点?

答:首先,在艺术结构上不追求曲

折离奇的情节,而以质朴的描写,

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事,因此

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其次,不仅客观地描写潘先生这类

小市民的生活面貌,更注重挖掘其

矛盾,卑琐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

象立体化;第三,作品善于运用富

有特征的动作和典型细节来突出

人物性格,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的

幽默感,第四,作品的语言纯净洗

炼准确严谨百富于表现力和感染

力。

119,分析倪焕之形象及其意义、

答:在小学教员倪焕之身上,叶绍

钧比较完整地写出了知识分子从

辛亥革命到小说问世前一年的大

革命失败期间的追求与遭遇。倪焕

之抱着“教育救国”的宗旨,满腔

热情地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尽管这

种教育本身带有相当浓厚的改良

主义色彩,但还是为社会恶势力所

不容,一切希望“悬于教育”、企

图以教育改造社会的努力碰壁了。

他从潜心于教育改革到最后在王

乐山的影响下投身到社会革命的

洪流中去,正是当时一部分小资产

阶级分子寻求真理之路的真实写

照。倪焕之的性格由于被置放在一

个相当广阔和较为长久的时空环

境中,发展有层次,侧面也较丰富,

前后对比鲜明。

120,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

和艺术?

答:《倪焕之》是叶绍钧惟一的长

篇小说,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

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

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

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

思想: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他

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满腔热

情地献身于改良教育的事业。他有

一套改革教育的理想、主张,兴致

勃勃地实验这一套教育主张,这种

改良式的教育曾受到社会恶势

力的阻挠,但它最终的失败,却是

因为理想化教育出来的学生,进入

社会后很快被那个社会所同化。他

从农村到了上海,参加了”五卅”

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忧愤而

病死。倪焕之道路,说明教育救国,

个人奋斗道路不能改造社会,必须

走向集体主义、群众运动的道

路。这是作品重要的思想成就,倪

焕之的思想道路,对中国知识分子

而言,是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的。

艺术:《倪焕之》在艺术上充

分地体现了叶绍钧的现实主义创

作特色:真实自然,精密细致,富

有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江南农村、小镇的风光习俗,以工

笔细描,如夏丐所评:一切都逼

真,一切都活跃有生气。”

121,简析叶绍钧《倪焕之》

的思想意义?

答:长篇小说《倪焕之》是

叶绍钧小说创作最重要的代表作。

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较有

分量、反映“五四”以后的时代形

势及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影

响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小学教师倪

焕之从信奉教育救国到投身社会

革命的生活经罗为线索。真实地再

现了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

一时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原

貌。反映了这些历史历史事件对

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命运

产生的巨大影响。倪焕之的生活道

路相当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富有革

命理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

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从改良主义走

向社会革命的思想历程。高度概括

了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

这一历史时期那些追求真理,探索

前进的知识分子的共同人生道路。

整个作品以阔大的艺术视野和宽

广的历史背景,以浓郁了时代气息

和强烈的战斗精神以及鲜明的人

物形象,成为新文学长篇小说创作

中占有独特一席的重要作品。

122,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

特色和风格?

答:叶绍钧的小说,最充分地体现

了文学研究会所倡导的现实主义

主张和艺术特色,又具有自己的鲜

明风格。(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

为突出。小说多以教育界生活为题

材,以教员为主要描写对象,如实

描写,真切细致,长于心理描写和

典型细节的刻画,把变通人的生活

描写午逼真生动,个性鲜明。他冷

静地观察世事,对笔下的人物爱憎

分明,但从不在作品中表露、抒发

主观感情和议论,显示出客观内敛

的风度和冷隽含蓄的特色,这也正

是现实主义的主要特色。以《潘先

生在难中》为例,作者对潘先生的

自私、庸俗、没有是非没有原则的

小市民劣根性是持批判、否定的态

度的,但作者在文中却不动声

色,只是细腻地描写他在难中的心

理,行为,写他说学校有大门,后

门而向红十字会要了两面旗子,

但一面旗子却挂在自家门口,写他

书写歌颂军阀的横幅等,在这客观

描写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观意向。

(2)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

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

色。《饭》《潘先生在难中》等小市

民知识分子人物为保住自己饭碗、

保住自己利益而对上司的怯弱卑

顺、自私自利、背弃诺言,作者都

予以讽刺,但也同情他们的境遇,

深知他们的甘苦,因此,既有讽刺,

又有同情,但这种同情、讽刺、寓

于客观描写之中,保持着客观写实

的基本风格。(3)结构多变,精于

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如《多

收了三五斗》选取了丰收后的卖粮

这一场面,以“露胸朋友”群像为

主角,是一幅动乱农村的灰色剪

影,颇有散文风,深刻反映了丰收

成灾的畸形社会。(4)文字整伤、

严谨、平实、纯正,没有“五四”

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合乎语法规

范,和客观写实的风格显得和谐统

一。

123.简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主义

倾向?

答:(1)许地山小说最引人注目的

特点就是异域色彩,一切都呈现着

馥郁清新的南国风情与异域色彩。

(2)小说中的宗教氛围:法轮学

校、乞食、礼拜、涅磐等还有敏明、

加陵以情死为超度,沿洁以宗教精

神对待生活中的不幸等,又使许地

山小说流露出某种宗教的气息。

(3)在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

条“爱情”的线索。如《命命鸟》

中的加陵与敏明、《缀网劳蛛》中

的长孙可望与淌洁,这些男女主人

公离合悲欢,清妙幽婉的爱情故

事,都相当曲折离奇。异域色彩、

宗教氛围、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构

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

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

124,简析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

雨》的思想和艺术?

答:《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一的

一部散文集,主旨即“生本不乐”。

感伤的格调、忧郁的情绪、迷离的

构思、精减的语言,使《空山灵雨》

颇具晶莹神秘之美。(1)对人生哲

理的玄想,是《空山灵雨》的基本

内容;(2)平民主义的礼赞,是《空

山灵雨》最为积极的因素;(3)夫

妇情感的抒写,是《空山灵雨》中

饶富情趣的组成部分,以至有人将

它称作“妻子文学”;(4)“空”与

“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

在艺术上的独特造旨。

125,结合作品论述《春桃》对主

人公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其人生遭

际所蕴涵的思想内容?

答:《春桃》是许地山后期创作的

现实主义力作,较早期作品相

比,明显增强了现实主义因素,

而削弱了以往作品中较多的宗教

思想的迷茫。主人公春桃和许地山

笔下的许多女性形象一样,具有典

型东方女性的性格和美德:勤劳善

良,忍辱负重。并且也与许地山作

品中许多女主人公同样遭受命运

的巨大打击:新婚之夜春桃与丈夫

离散,此后一直在战乱贫困中挣

扎,好容易与另一个同病相怜的人

建立家庭,先的丈夫又突然出现,

并已成为残废,沦为乞丐。作品的可贵之处是它虽然描写于春桃和以往作者笔下女性所经历的悲惨遭遇,但它却在春桃身上展示取往女性所不具有的性格和境界。春桃面对命运如此惨重的打击,不再是那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或总是一味地谴责自己,她不愿再受命运的摆弄,而是决然地把命运之绳紧紧握在自己手中,要用自己的力量与不公的命运抗争。在春桃身上表现出了更加美好善良的品德,更加宽广无私的胸怀,是对以往女性形象及其命运的突破和升华。春桃形象及其命运体现了许地山对现实人生更准确的理解与把握,也体现子他对人生命运问题的思考有了根本性的进展。

126,简析冰心“问题小说”创作的发展过程?

答: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三阶段:(1)1919-1920年,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2)1921年发表的《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3)冰心1931年发表了《分》,划出了她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作家显然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爱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阶级观念。127,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冰心小说创作的不同发展阶段?

答: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9-则年。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如《斯人独憔悴》写参加深重运动的两兄弟与顽固守旧的父亲之间的矛盾。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传达了当时一班不被家庭所拘束的青年的苦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来自于投身于“五四”深重运动的青年冰心的真切感受,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显示了冰心从家庭窗口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此时冰心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不幸和凄楚,如《三儿》等。

第二阶段:以1921年发表的《超人》为发端,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只有问题,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开出了她对种种社会问题的药方-爱的哲学。《超人》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爱的哲学”把亲子之爱推及万物之爱。

第三阶段:从美国学成归来后沉默数年的冰心在1931年发表了《分》宣告了她的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作品显然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的“爱的哲学”与早就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越略具童话色彩的《分》透露了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阶级观念。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的独特旋律。128,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答:冰心的“爱”的哲学,其内容包括母爱、童爱、爱自然以及爱祖国。三者以母爱为中心而有内在联系。“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内容。

冰心文学创作中的“爱”的哲学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加强作品诗情的作用。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是书信体儿童文学作品,以对儿童的满怀爱心,报告和记叙了她赴美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爱”是她散文集的主要内容;这切的爱,母爱占着中心。她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深情,回忆着儿时、童年,咀嚼、品味着母爱的深沉博大,这是一种柔情似水的爱、赤子之心的爱,又是一种庄严一片虔诚的宗教式的爱。“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着发展变化,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冰心爱的歌唱,既传达出令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崇高情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感情的渴求。

缺憾在于她未免把自己从家庭中得来的东西过于普遍化、绝对化了,一旦冰心把母爱当作支撑宇宙的擎天柱石,躲避时代风雨的心灵港湾和诊治痼疾的药方的时候,冰心自己就被悬在了“天上人间的中段”“爱的哲学”也就显示了它的缺陷。

129,结合《寄小》读者(通讯七)论析冰心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答:《寄小读者》(通讯七)这篇记述旅美轮船上三日生活的散文。在抒发她离别祖国,远离亲人的感伤情怀同时,也对童真、母爱和自然给予了热情的赞颂,是一篇自“爱”心产生的散文。充分地表现了她的“爱的哲学”,与冰心的文学理想相适应,她的作品呈现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冰心的作品展出了纯洁真挚的感情,并善于融情致于景物之中。使情景相生并存,水乳交融。在缔约国绚丽的景物的描绘中,为

作品抹上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在

《寄小读者》(通讯七)中映入我

们眼帘的的是凄恻缠绵的送行场

面。在海上三日生活,作者对海景

的描绘令人流连忘返,美景与感情

的描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深深

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充分揭示了冰

心细腻委婉,清新俊秀的文笔。她

的描写抒情富有新意,正是她精细

观察事物的结果,。语言清隽秀

丽,典型精练而又通俗流畅,兼

收了白话文与文言文的长处,笔

调轻俏灵巧,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

有的妩媚多姿的风采。

130,结合《繁星》《春水》中的诗

境,论析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主题

和艺术风格?

答: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

冰心早期创作的三个基本主题。

《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抒写

的正是冰心的这种关于“爱的哲

学”的诗篇。在诗人的似水柔情般

的诗句中,展现了对父母之爱,对

兄弟朋友的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

儿女牟爱,对同情者的浓浓的爱。

诗人怀念那“故乡的海波”也思念

幼时的明月照耀下的园中,偎依

在母亲的怀里,天真地数星星。做

着甜美的梦。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

梦境,一个幻想中的世界这些小诗

感情相当柔弱,但词句清丽,韵

律天然,而且注意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相映相生创造出一种恬静和

美的意境。注重以短小的诗形自由

诗抒写内心瞬间的感触,追求诗意

的真纯和意境的清新隽永,将自己

的真情,不着痕迹地融化在美丽的

意境描绘之中,具有耐人寻味的神

韵。

131,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

色?

答:朱自清的“美文”数量不多,

而精品不少,其一代散文大师的地

位,正是由这些“美文”所共同表

现的艺术成就奠定的。第一,真挚

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

炙人口的最重要原因。在他那些以

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温

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

尤为动人。如《背影》《儿女》等

篇,这些文章以诚实的写作态度,

以看似平淡的文字和简单朴素的

形式表达了人间真情,平淡中寓腴

厚,朴素中见风华,建立了一种纯

真朴实的风格。第二,情景交融的

意境刻画。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

画,画中有诗。《荷塘月色》中,

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他

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具,成了一幅

意境优美的工笔画。第三,缜密精

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

不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

出奇制胜便是如此。第四,清幽细

密的语言艺术。如《桨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

出礼堂感官上的绘画美。爱用叠

词,造成了朱自清散文的节奏感与

韵律美。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

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

散文有力地证明了白话可以写出

与文言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

132,简述庐隐《海滨故人》的思

想和风格?

答:《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

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

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宣

泄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

求人生意义的自我价值的心理,流

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1)自叙传的

写法。露莎的经历几乎就是作者庐

隐前半生的写照,在其他几位女同

学身上也可以看到庐隐学生时代

友好的影子。(2)对女性恋爱这一

问题的困扰,智与情的交战使她们

的内心充满矛盾。(3)感伤、哀怨、

悲观的抒情。《海滨故人》以女性

特有的细腻笔触显示了突出的抒

情才能,女主人公们对昔日良辰美

景的伤逝之感,对无法把握的命运

遭际的哀怨之情,使作品充溢着悲

观的色调。

133,试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

容?

答:(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

“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

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

怨。《沉沦》和《南迁》中的主人

公,心中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

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孤凄悲凉,强

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

的爱情,甚至表现出来某种变态的

心理。(2)郁达夫的小说还鲜明地

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

怀。在《银灰色的死》《沉沦》等

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

到的屈辱,使他迸发出真挚的热爱

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提

出了愤懑的控诉。(3)颓废的气息,

色与欲的描写、烟花柳巷等。在郁

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在消

沉、厌世的外表下,跳动着作者热

爱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现实的欲求

上进的心。

134.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

格?

答:就艺术风格来看,郁达夫小说

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1)自

我的写真。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

叙传”的色彩。郁达夫小说的抒情

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

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

文学形象。郁达夫的这种“自我写

真”小说别具真切感人的艺术魅力

和丰富深广的艺术蕴含。(2)感伤

的抒情。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

的情节,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

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

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

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

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3)结构的

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的结构不是

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

轴,依人物的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

成篇。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

-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

在他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得以确

立。(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

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要杰出

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

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

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

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

事、抒情、写景。

135,试析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

上》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蕴涵?

答:《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

小说创作中的一篇具有独特风格

的作品。它在显示郁达夫小说的基

本特色及发展变化等方面都有着

特殊的意义,而这些都与作品的抒

情主人公的思想蕴涵有密切的关

联:(1)郁达夫小说创作始终遵循

一个基本原则,即作家的创作都是

其“自叙体传”。因此,《春风沉醉

的晚上》也不例外,在很大程度上

投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反映

了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多重悲哀。

(2)《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

小说主观浪漫主义抒情向现实主

义转变途中的重要作品。因此,

“我”虽然与作者的自身的人生经

历,主观情感多有重合,但这个

“我”毕竟多一份冷静与清醒,

作品透过“我”的感受对人生与社

会有了比较透彻的体认和一种严

肃的批判的眼光。(3)更重要的是

“我”与烟厂女工陈二妹的情感交

融,不再是郁达夫许多作品中常见

的那种上男女之情,而是上升为一

种纯真的关爱与体贴。作品可贵之

外在于它既写出了底层知识分子

与劳动者之间的心心相印,又写出

他们之间的存在的实际差异。

136,试析《沉沦》的思想意义及

作品在体式方面的特点?

答:思想意义:《沉沦》主人公本

是一个热爱自由,富有反抗精神而

又多愁善感的时代青年。由于对社

会现实的不满,他来到日本留学,

却受到更多的歧视和凌辱,严重的

忧郁,压抑和伤感使他心理变形,

变态以至绝望,最后以投海自沉来

表现自己的一腔悲愤。作品对主人

公时代忧郁症和变态性格的悲剧

命运同强烈的反帝爱国情思和特

定的“五四”时代精神。

在体式上是具有独创性的。虽然没

有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但实

际上它的“自叙”传色彩仍为鲜明

浓厚,作品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情

感特征都最大限度地带入了作者

自身的影子,在大胆无遗的自我暴

露显示了特有的文学价值。这种

“自叙性”的体式以其坦诚,真挚,

纯洁的风格成为郁达夫的特有的

叙述方式。

137,结合《沉沦》等篇,论析郁

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答:(1)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

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

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

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从初期

的《沉沦》到《春风沉醉的晚上》

不论是作品中的“他有”还是“我”

甚至古代的黄仲则没有一个没有

作家本人的身影或精神气质。(2)

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

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

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把主人公变即

是自我的感情脉搏和心灵历程艺

术地呈献在读者。(3)以人物情绪

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

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

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

进情节的发展。如《沉沦》中以主

人公“我”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

伤情调来贯穿前后,形成作品结构

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4)如泣如

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

秀丽的文风。

138,评价郁达夫小说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地位?

答: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郁达夫对

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的实验,呼应

了20年代时的一个侧面-浪漫而

感伤的时代氛围,吟唱出终弘扬个

性、崇尚感情,表现自我的文学咏

叹调开创了与鲁迅为代表的写实

主义风格不同的小说创作路向。

(1)开创和引领了中国现代小说

的浪漫主义流派。表现自我、崇尚

感情、弘扬个性,都是浪漫主义文

学的特点。这种浪漫主观的抒情小

说,由郁达夫开创而影响了一大批

青年作家,在五四时期,与鲁迅所

开创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双峰并

峙,造成了五四文学灿烂多元的格

局,响呼应了五四时期的一个侧

面――浪漫而感伤的时代氛围,并

影响取后的一代代作家,使这种浪

漫抒情小说绵绵不绝,时现异彩。

(2)郁达夫小说的性描写,是对

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的大胆开

拓。他在小说领域严肃而深入地探

讨作为人的自然本性的性冲动、性

心理及变态性心理等从而丰富了

文学表现领域,并具有首先伦理和

心理学的意义。郁达夫小说在中国

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

地位。

139,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

内容?

答:贯穿《红烛》与《死水》的诗

魂,是闻一多浓烈、真挚的爱国主

义情思。(1)歌颂祖国、思恋祖国。

闻一多的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

念国之情。在《孤雁》一诗中,他

以流落失群的孤雁自比,从内心

深处发出“不如归去”的慨叹。(2)

反帝反种族歧视。留学美国的闻一

多目击帝国主义的腐败、丑恶,感

受着民族歧视的心理压力,他在一

些诗篇中抨击了“金元帝国”的罪

恶,护卫民族尊严,抒写华工的劳

碌和遭受凌辱的境遇,喊出对民族

压迫的沉痛抗议。(3)对军阀统治

下的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

国新生的信念。在他的诗中,真实

地描绘了军阀混战造成的生灵涂

炭的凄惨景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在

死亡线上啼饥号寒的悲苦生活,鲜

明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和人

道主义的情怀。

140,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

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答:闻一多诗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

脚的和谐统一。一行诗中的音节、

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死水》

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

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

二十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九个

音节),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

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在

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

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

韵律感很强。(2)绘画美主要是指

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

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他的

诗注重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令

人目迷五色。(3)建筑美主要是指

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

要匀称,行与行之间也要均齐,虽

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

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

之感。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闻

一多的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

探索中别具一格。

141,结合《死水》论析闻一多新

诗格律化的追求、

答:《死水》集的最大成就是新诗

音的形式的创制。闻一多以这一诗

集作品的实践,展示白话语言声情

的魅力。在这部诗集中借鉴西方格

律诗的体格,对照中国古典诗词的

平仄、用韵,发掘现代口语本身的

音乐性,创制出各种情调的新格律

诗。以《死水》为代表的一类诗,

在用韵上基本遵循古诗隔句相押,

平仄相间的样式,如《死水》沉郁

顿挫。全面实践了闻一多对新格律

诗的追求,显示了他创作的风格,

诗节匀称,诗句均齐,韵律工整而

富于节奏感,时常将绘画美的色彩

和诗的感情色彩融为一体,于精密

的构思里显示出诗的神韵,在鲜明

的对比中形成凝重的感情力量。

142,简析徐志摩诗前期诗集的思

想?

答:徐志摩前期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较积

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

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

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

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

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

较健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这

几方面:(1)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

想。如《婴儿》中新生的婴儿是徐

志摩理想中的新的国家、新的政

治、新的人生。表现出他对这一理

想的追求和自信,但由于这一理

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矛盾,作为中

国资产阶级开山的诗人,他的内心

常流露出悲凉、幻灭之感。(2)反

映社会现实生活。这大体有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

实的暴露、诅咒,如《太平景象》

《大帅》等;另一方面是对下层人

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如《先生!先

生》《叫化活该》等,这两个方面

紧紧联系表现于同一诗篇中。(3)

描写爱情体验。这是徐志摩最有特

色的诗篇。如《这是一个怯懦的世

界》乖表现了他对纯真的爱情的热

烈追求和赞唱。(4)歌咏大自然。

如《康桥再会吧》,总的来说,徐

志摩的前期诗篇,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五四时代精神,但由于他的理

想、思想和旧中国社会现实的矛

盾,有一些诗篇也表现出消极的复

杂的思想倾向。

143,结合《再别康桥》,分析徐志

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答: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

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性。他

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

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1)构思精巧,

意象新颖。在《雪花的快乐》中,

诗人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

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

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2)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在他大量

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

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

手法,来增加诗的韵律感。如,《再

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

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

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

韵律感。(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徐志摩的诗虽以四行一节较多,但

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

韵脚各有变化,不大拘泥;讲诗的

形式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

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4)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

诗富于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

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如荡漾在波里的金柳的艳影,随水

流起伏的青荷,“被揉碎在浮藻间”

的晚霞等织成了色彩的画面,使

《再别康桥》呈现出温柔纤丽的情

韵。

144,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

色?

答:冯文炳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独具

特色:(1)具有隐逸和舒闲之美,

平淡朴讷。《浣衣母》

《竹林的故事》

《桥》等作品,充满恬淡清逸的抒

情色彩,洋溢着田园牧歌的静雅气

氛。(2)意境冲淡而诗情浓郁,是、

废名小说审美世界的基本特征。他

把握了东方艺术诗意美的精魂,与

传统艺术声息相通,自觉把小说当

成诗、当成唐人绝句来写,追求独

特的意境、独特的神韵。(3)在结

构上,废名小说大多属于散文化的

小说结构,不重情节而重情绪、意

境的渲染,简练啃、跳脱,颇具古

典诗词含蓄而富有跳跃性的特点,

加之行文省净,或用意象叠加的技

巧,时有艰涩之处,耐人咀嚼回味。

145,简析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

的思想内容?

答《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

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十四行体

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十四行集》

的艺术视野相当开阔,思想认识更

为深刻,诗人更加更加关注国家、

民族、人民的命运和人类、宇宙的

根本问题。“从历史上不朽的精神

到无名的小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

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

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

的遭遇,”凡是生命发生深切的每

件事物,诗人都写成诗并获得了极

大的成功。

146,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桃园》

主人公阿毛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及其凄然哀婉的悲剧命运?

答:《桃园》主人公阿毛小姑娘是

废名笔下的一系列清纯少女形象

中的一个。阿毛生活在一个充满矛

盾的世界里:结亲去世了,父亲虽

然对自己不错,但他以前为什么老

是和母亲打架呢?满园的桃多么

美,那么多的桃子多喜人,可阿

毛偏偏落得个病病泱泱的身体,

成天多愁善感,迎风落泪,心中的

忧愁太多了,就连父亲也并不是真

正理解阿毛。作品以阿毛清纯、善

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大自然,在

她眼中生出无限爱和美憧憬,阿

毛想吃一个桃子的心愿都没有实

现,这似乎是一个暗示:阿毛阿毛

的理想不切合眼下的现实的,阿毛

对理想的憧憬只能化为一种美好

的泡影-所以,阿毛父亲最后好不

容易换回来送给阿毛的玻璃桃子,

在回家的路上却给摔碎了。

147,简析李金发诗的艺术特色和

缺失?

答:李金发的诗大量采用法国象征

主义诗人的艺术技巧,以意象营构

为中心,以象征、暗示为基本手法,

以奇特的观念联络,跳跃、空白的

词语组合,曲折有致地加以表达。

李金发的诗在艺术上存在有较严

重的缺陷。由于李金发本人对于

民族母语的隔膜,喜欢在诗中大量

夹带“兮”“之”一类的文言叹词

助词,显得半文不白,加之他对

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尚缺乏有机

的融会,颇有“食洋不化”的弊端,

不少诗篇晦涩费解而为人诟病。

148,《为奴隶的母亲》的创作思想

主题?

答:《为奴隶的母亲》创作于1930

年,是柔古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

了一个善良的农村妇女为生活所

迫,被丈夫“典”给一个秀才地主

做生儿育女“工具”的悲惨故事。

小说刻画一个名为母亲实为奴隶

的悲剧形象。这一悲剧揭露了旧中

国农村阶级压迫的残酷,封建统治

的虚伪,同时也写出了母亲在精神

上,人格上所受到的坞践踏,表达

了作者对于穷苦农民的深切的同

情,作品具有强烈的控诉意义。这

部小说是左翼文学中一部出色的

现实主义作品。

149,简析殷夫诗作的风格特色?

答:从形式上看,它短促、跳跃,

从内容上看,它多激愤的诅咒。但

他写的更多的是那些被后人称为

“红色鼓动诗”的政治抒情诗。这

些诗直接取材于革命者的斗争生

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帝国

主义在中国的血腥统治。诗刚健豪

迈,直接继承了郭沫若、蒋光慈开

创的时期早期革命诗歌的传统,

拓宽了刚健、雄浑,清新的诗风。

第六章茅盾

150,简析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

答:茅盾在“五四”时期,写了一

大批文学论文,阐述和完善“为人

生的艺术”观念。他主张文学要“表

现人生指导人生”,文学应反映时

代和社会,必须从高兴时的游戏和

失意时的消遣中解脱出来。茅盾还

认识到文学应反映“民众”的痛苦

和期望,揭露社会黑暗,同性“被

损害与被侮辱者”的结论。他认为

新文学不仅要以人道主义精神揭

示出社会和人生的病苦,还须指出

未来的希望,来激励人心,唤醒民

众而他们力量。

151,结合《蚀》三部曲论述茅盾

早期创作的特定思想情绪和艺术

表现手法?

答:《蚀》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观察到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革命队伍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代的矛盾以及作者自己的重重矛盾。《蚀》三部曲描写了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幻灭到动摇从追求到又归于幻灭的过程。一方面以他们的生活道路和失败命运为中心来展开关于时代和社会的描写,另一方面对他们的个人主义的苦闷牢骚和颓废倾向没有进行足够的批判,再者作品反映的政治局势和革命前途也暗淡无光,这些都是作者当时痛苦消沉思想情绪的自然流露。作为茅盾的第一部作品。《蚀》的主要矛盾在于使人们从中认识到那个矛盾时代,部分青年是怎样忍受精神的折磨,经历着怎样曲折痛苦的历程。

艺术表现手法:时期创作显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1)茅盾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人物,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例如《蚀》第二部《动摇》中的方罗兰的迟疑不定,不能果断走上革命道路的性格,正是部分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迷茫,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的真实再现。(2)在作品结构上,茅盾虽然没有直接把错综复杂的风云展示出来,却通过作品中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使读者窥视到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蜕变。作者自觉地贴近生活,迅速地反映时代变化,使得早期创作富于历史感和时代感。

152,结合《蚀》《子夜》等作品,论析茅盾整个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答:(1)人物形象的典型化。茅盾作品中人物都是按各自阶级典型的共性和个人的性格,及特有的方式活动者着。例如《蚀》三部曲中的方罗兰始终动摇于左右之间,找不到奋斗目标的困惑。

《子夜》中吴荪甫的挣扎、失败。(2)描写手法的多样化。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茅盾主要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善于捕捉人们一刹那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巧妙运用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突出。如《子夜》里使吴少姐姐梦断魂游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那朵枯萎的玫瑰,这两个细节多次出现,对进一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起了强化作用。(3)语言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结构的宏大严谨。作者的作品,都是亲身经历了纷纭复杂的社会实践后,有感而发的。

153,简述《虹》的思想内容?答:作品把知识青年寻求新的生活道路放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递进描写,深刻地描摹了一代知识分子从“五四”到“五卅”时期如何冲破囚禁,走上与人民大众携手战斗的艰难心灵历程。154,简析《虹》中梅女士形象?答:《虹》的主人公梅女士是受了“五四”新思潮熏陶的新女性,她是封建礼教与旧世界的反叛者,她的“往前冲”和“走自己所选择道路”的性格是“五四”新女性强烈个性的表现。正是带着这种“征服环境,征服命运”的思想,她敢于冲破旧礼教的规范,但是等待她的社会人生却是险恶严峻的。梅女士在冲破铁屋子后,遇到了更为艰辛的心灵搏战。梅女士虽然有苦闷、彷徨和失望的心灵历程,但作者并没有让她的性格发展停滞在原地,而是写了她的进一步觉醒,向着新的斗争生活道路前进。那种昂奋的革命斗志的焕发,标志着革命知识分子艰难历程的新起点。作者试图把梅女士的形象从旧有的思想框架中拔出来,重新铸造出一个逐渐摆脱了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而走向与人民大众相结合道路的塑像。

155,简析《腐蚀》的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答:《腐蚀》旨在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的特务统治的黑暗,作品以1940-1941年的重庆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赵惠明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心灵历程,抨击了国民党特务组织推行内战、破坏抗日的丑恶与径,同时讴歌了小昭、K和萍以及以《新华日报》为代表的进步正义力量。小说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形式(日记体)与内容(心理分析)的有机融合,使这部小说成为茅盾40年代创作的高峰。

156,分析《幻灭》中静女士形象?答:静女士是一位抱养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从小就在母爱的卵翼下和恬静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因此她把“革命“看做是一件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事情,然而每每一接触现实的社会生活,就给这个毫无思想准备的女性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幻灭”。“幻想”破灭

成了她无可摆脱的思想弊病。从外省到上海,她经历了多次“革命”

的幻灭悲哀,一方面讨厌宗法式农

村的死一般的寂静;另一方面,又

厌恶大上海的都市喧嚣和拜金主

义,她试图以读书来作为一种逃

遁。她决定用恋爱来刺激自己的感

情,然而发现自己的恋人抱素竞是

一个军阀暗探并且已有妻室的骗

子,她开始再次逃遁。受革命浪潮

的鼓舞,她奔向革命的中心汉口,

然而她做任何工作都会感到无聊、

疲乏,认为这都“不是她理想中的

热烈的新生活”。最后,她又一次

躲进了爱情的避风港,过上了“有

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有生以来第一

次愉快的生活,”然而她的爱人强

连长接到革命命令要开赴前线,静

女士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幻灭”

之中。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

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

想境界,革命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思

想的考验和肉体的磨炼,而非罗曼

谛克似的理想的胜利呈现。

157,简析《动摇》中的方罗兰形

象?

答: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

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身为国

民政府管辖下的县党部委员兼商

民部长,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

他表现得如此软弱与动摇,以致让

土豪劣绅胡国光有可趁之机,因

此,对反革命势力打击不力、阶级

立场不分明、宽大中和的儒家思

想,就构成了方罗兰“动摇”妥协

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性格内

核。方罗兰“动摇于左右之间,也

动摇于成功或者失败之间”。他在

寻待爱情上也充分显示了其“动

摇”的本性。一面是他温柔娴慧具

有传统美德的结发之妻陆梅丽的

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浪漫风流具

有时代特征的新女性孙舞阳的性

感诱感。作为一个从“五四”时代

走过来的青年,方罗兰是属于那种

既保留着传统偷伦理道德,同时双

渴望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的知识

分子,在这两者的选择之间,他记

永远处于矛盾和动摇之中。他的恋

爱生活也深刻地揭示出许多小资

产阶级革命者性格特征的本质方

面。

158,分析评价《蚀》的艺术贡献?

答:《蚀》是一个“狼狂乱的混合

物”。《蚀》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

视角(本意是客观的,本能是主观

的),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再现与

表现相融合的形式技巧。作者老老

实实地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的形象,并相当逼真地反映

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动荡,革

命运动的起伏,具有鲜明的写实主

义的创作特征。但是,作者在表现

人物心理世界的现实时,部分采用

了现代派的手法,尤其是采用了局

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多重性

的表现手法,使得《蚀》的心理描

写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局

限,从而更深刻、更为逼真地表现

出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多种根源。

茅盾在创作《蚀》时自觉不自觉地

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者常常以

象征主义手法赋予物体、自然景物

等以特定的内涵。《蚀》是在作者

极端苦闷的境况下写就的,那种逼

真地客观表现人物形象的主旨和

那种不可抑制的奔突情感的倾泻,

形成了这部小说主题指向不确定

性。然而,亦正是这种两者相交融

的创作方法,才奠定了这部小说恒

久的艺术生命力。《蚀》的政治和

历史的意义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

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征

途中心灵历程的“活化石”;而作

为其文学的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

一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

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范例。

159,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

想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答:思想内容:《蚀》由三个系列

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以北伐革命时期及革命失败后一

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

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表现“现代

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

时期:(1)革命前夕的高昂兴奋和

革命既到面前的幻灭(2)革命斗

争激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

不甘寂寞尚想作最后之追求。”这

是《蚀》的总主题。

主要人物形象:(1)《幻灭》中主

人公静女士形象:静女士是一位抱

有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

级女性。她从小就在母爱的卵翼下

和恬静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因此她

把“革命“看做是一件充满着诗情

画意的事情,然而每每一接触现实

的社会生活,就给这个毫无思想准

备的女性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幻

灭”。“幻想”破灭成了她无可摆脱

的思想弊病。从外省到上海,她经

历了多次“革命”的幻灭悲哀,一

方面讨厌宗法式农村的死一般的

寂静;另一方面,又厌恶大上海的

都市喧嚣和拜金主义,她试图以读

书来作为一种逃遁。她决定用恋爱

来刺激自己的感情,然而发现自己

的恋人抱素竞是一个军阀暗探并

且已有妻室的骗子,她开始再次逃

遁。受革命浪潮的鼓舞,她奔向革

命的中心汉口,然而她做任何工作

都会感到无聊、疲乏,认为这都“不

是她理想中的热烈的新生活”。最

后,她又一次躲进了爱情的避风

港,过上了“有生以来第一次,也

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愉快的生活,”

然而她的爱人强连长接到革命命

令要开赴前线,静女士又一次陷入

了深深的“幻灭”之中。从静女士

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

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革命给予

他们更多的是思想的考验和肉体

的磨炼,而非罗曼谛克似的理想的

胜利呈现。

(2)《动摇》中的方罗兰形象:

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

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身为国民

政府管辖下的县党部委员兼商民

部长,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

表现得如此软弱与动摇,以致让土

豪劣绅胡国光有可趁之机,因此,

对反革命势力打击不力、阶级立场

不分明、宽大中和的儒家思想,就

构成了方罗兰“动摇”妥协的小资

产阶级“革命家”的性格内核。方

罗兰“动摇于左右之间,也动摇于

成功或者失败之间”。他在寻待爱

情上也充分显示了其“动摇”的本

性。一面是他温柔娴慧具有传统美

德的结发之妻陆梅丽的纯情包围;

另一方面是浪漫风流具有时代特

征的新女性孙舞阳的性感诱感。作

为一个从“五四”时代走过来的青

年,方罗兰是属于那种既保留着传

统偷伦理道德,同时双渴望呼吸时

代的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这两

者的选择之间,他永远处于矛盾和

动摇之中。他的恋爱生活也深刻地

揭示出许多小资产阶级革命者性

格特征的本质方面。

(3)《追求》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

后,一群从北伐革命中退下来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他们不甘于寂

寞,思作后之追求,张曼青寄希望

于教育事业,王仲昭搞报纸改革,

他们也多有爱情追求,怀疑主义,

失败主义者史循追求死亡,章秋柳

以追求感官享乐来报复黑暗社会,

最后想以改造史循为自己追求的

目标,但他们的追求最后都以失败

告终。

160,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

答:作品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

会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的广阔

画卷,展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

史。作品表现了民族和社会的矛盾

以及各阶级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

的社会关系,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

阶级和统治阶级几重压迫下的必

然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

的本质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向。

161,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或

思想成就)?

答:有三个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

运和实业救国道路破产的深刻描

绘。《子夜》描写了以吴荪甫为代

表的一群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上

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有规模的

职工近万人的丝厂,想发展中国民

族工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但帝

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

的压迫,对民族工业施以各种苛捐

杂税,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再

加上国民党南北军阀大战,农村经

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

慌。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

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表现

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

运。(2)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

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府的压迫下

为求出路而加剧压榨工人长人被

迫奋起反抗的时代特征的深刻表

现。吴荪甫等采取减工资、加工时

等手段加剧压榨工人,使得工人无

法生活下去,被迫进行罢工斗

争。作品也描写了当时党内左倾盲

动路线对工人运动造成的损失。

(3)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

性质的深刻揭示。《子夜》展示了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

广阔画卷,描绘了各种复杂的社会

和阶级矛盾。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

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子夜》艺

术地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

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是更加殖民

地化了,回击了托派的谬论,这是

《子夜》的重要思想成就。

162,分析《子夜》的艺术成就?

答:(1)宏大严谨的结构特征。纷

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

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

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

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

便成为作品首要的艺术特征。作品

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国徽

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从几条线索错

落有致的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

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

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2)《子夜》在心

理描写上占了很大比重,尤其是对

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

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色彩。这种心

理分析的艺术效果并不仅仅驻足

天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应用上,

而是明显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

法,这种象征主义的手法或隐或现

地从作品的开头贯穿至小说终结。

(3)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音

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

非常和谐地交相辉映。《子夜》第

七章在描写吴荪甫内外交困的心

境时,作者始终以自然景象的描

写:灰色的云块、闪电、雷鸣等不

同层次的音响效果和不同基调的

色彩构成了吴荪甫内心世界情绪

起伏的流程。

163,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主要有两点:第一,成功地塑

造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形象。第二,这是一部规模

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

全方位描写的都市文学作品。在

“五四”文学革命后的新文学第一

个十年中,以描写小资产阶级生活

和农村生活的作品居多,几乎还没

有描写现代化都市生活的作品。在

《子夜》的同时代,有了都市文学

作品,但都是描写都市生活的一

面,而《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

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

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

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都市各

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

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现代

都市文学作品中,《子夜》以其深

刻的思想、成功的艺术形象、广阔

的社会生活画面,占据首屈一指的

地位。

164,分析评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答:(1)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

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形象。他游历过欧美,学会了一套

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有着18世

纪法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和气魄,他

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

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在中

国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

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

果敢、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

为了实现他的宏大的计划,在与赵

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

西资产阶级的性格。然而,在强大

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的公

司连连失败,节节溃退乃至遭受灭

顶之灾。在深重的一击之下,那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的

性格本质就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动

摇、悲观、虚弱、颓废,乃至企图

自杀,等等,充分地揭示出人物内

心的恐惧,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致使弱点。(2)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吴荪甫既有被

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

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

的是残酷的手段。《子夜》以吴荪

甫与工人的矛盾冲突为另一个线

索,充分地显示出吴荪甫既残酷反

动又外强中干的阶级特征。同样,

在对待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态度上

也充分地暴露了他的反动本性。在

家庭之中,他采用的则是独断专横

的封建家长的作风。(3)吴荪甫的

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

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

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

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

极端恐惧与仇视。这种两重性使他

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

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结局。

(4)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

主观因素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客观

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

局。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艺术地表

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而是更加地殖民地化了的深刻

思想内涵。同时,吴荪甫的形象还

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倒向国民党

反动统治一面的暗淡前途,以及所

谓“实业救国”的破产。

165,简析《林家铺子》《春蚕》等

小说对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

和阶级斗争的反映及其艺术成

就?

答:《林家铺子》虽然描写的是江

南的一个小镇,但实际上它是当时

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

“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

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

民党反动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

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以及穷苦

贫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

命运之根源。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

一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

纠葛为副线,两者交织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情节发展有张有弛,有徐

有疾,有主有次,而在纷繁复杂中

又显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春

蚕》通过描写30年代淞沪战役前

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

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

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

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展示了中

国商业资本家和官僚阶级由于转

稼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

盾。《春蚕》是一幅具有浓郁的江

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作品

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

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蕴。作

者还用极为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养

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

托人物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

166,老通宝形象分析?

答:老通宝是受封建意识毒害很深

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俭朴,

忠厚老实,具有中国农民那种对生

活十分执着的韧性和忍受精神。虽

然他搞不清是什么力量把他们一

家推到水深火热的深渊,但是他仍

然对前途抱有希望。这种希望支撑

着他在整个养蚕过程中焕发出一

个农民虔诚的热情。一直到彻底破

产他仍然不能理解“世界变了,越

变越坏”的原因。他只能凭着直觉

去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把

家庭的衰败归结于封建迷信的因

果报应之类。老通宝的悲剧就在于

时代变了,而他的思想一点未变,

他因循守旧,仍处在一个僵化封闭

的封建意识的王国里。他的悲剧是

中国老一代农民固有的历史惰性。

第九章老舍

167,简析《二马》在国民性方面

的探讨?

答:《二马》在剖析国民性方面有

独到之处。写作《二马》时,老舍

正身居英国,中西方异质文化的撞

击使他陷入沉思,对中国“国民劣

根性”有了更深切的把握。他精心

设置了马氏父子(中国人)和房东

温都太太母女(英国人)之间的交

往与感情纠葛。在对比中更深切入

中西方文化冲撞的本质,显示了在

世界潮流的冲击下,经历了漫长历

史积淀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必然

更新的趋势。在新旧交替、中西对

比的整体思维和广阔视野中,既透

视了民族心态的各个层面,又触及

了东西方不同种族之间要求心灵

沟通的愿望和这种愿望与现实之

间的矛盾,并企望在中西方的交流

中以现代精神对传统素质进行调

整,重朔国人的灵魂。这种对国民

性审视的新角度,是对鲁迅以来新

文学创作解剖国民性主题的拓展。

168,简析《二马》的艺术?

答:(1)《二马》对人物的心理分

析相当细腻、准确。老马、小马都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对比方法的

巧妙运用,则更突出了人物各自不

同的个性:这里既有中英两个民族

文化心理的对比,也有新旧两个人

的对比。(2)全书的结构安排也比

较精细、严谨。(3)作品的背景较

多地置于英国伦敦,与主要人物老

马那种封闭的、保守的心态形成一

种不谐调的喜剧的效果,也充分表

现了老舍对幽默的更深理解与更

智慧的构思。(4)《二马》的语言

摒除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二作中常有的文白夹杂现象,显得

纯净而富于表现力。《二马》以它

深广的文化意蕴,相当成熟的艺术

表现技巧,在新文学史上显示了它

的独特价值。

169,简述《猫城记》在思想倾向

上的复杂性?

答:《猫城记》写一个漂流到“火

星”猫国里的机师在猫国都城的所

见所闻,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

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为一个行

将没落的社会(旧中国)写照。(1)

作品借猎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

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

漓尽致、痛心疾首的剖析,并间接

地抨击了国民党内政外交的腐败、

无能;(2)同时,在作品的后半部

分,对国内当时复杂的政治情况,

特别是对革命政党领导的人民革

命斗争相当隔膜,缺乏正确的认识

和态度。(3)此外,在对民族前途

的瞻望上,又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

色彩,这反映了作者不断寻求真理

过程的曲折和内心的矛盾痛苦。

(4)但应当说,作品的基本倾向

则是表达了对统治中国的国民党

政权的无情抨击与对殖民地半封

建的旧中国国民性的严厉批判,应

予以肯定。

170,简述《离婚》的思想性与艺

术性?

答:《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几

个科员家庭风波的描写,批判了整

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格形成市民

性格的文化系统。小说主人公之一

张大哥身上,就集中了北平市民社

会的的凡庸空气,他的生活主旨就

是反对别人离婚,为此他整天忙忙

碌碌。作品在暴露官场腐败、社会

黑暗的同时,以更为娴熟的艺术技

巧、悲喜交融的艺术形式和去掉了

油滑的幽默笔触,对于因循守旧、

敷衍、妥协的生存哲学,给予了挪

揄嘲讽彻底否定,蕴含着深刻的社

会历史内容。至《离婚》出,老舍

小说创作核心思想-批判市民性

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生活环

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得以全

面而系统地确立。含蓄而机智,在

幽默中“发出智慧与真理的火花”,

适度有节制,使《离婚》的幽默艺

术趋于成熟。无论就思想性与艺术

性来看,《离婚》都标志着老舍创

作个一个新的高度。

173,简述《月牙儿》在思想性

及艺术性上的成就?

答:《月牙儿》展示了母女现代相

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对非

人世界的血泪控诉。《月牙儿》结

构精致玲珑,描写精到入微。贯穿

全作的“月牙儿”犹如一首乐曲的

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

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

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

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

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

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魅力

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

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的动力。

174,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

色?

答:(1)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

批判。老舍继承了从鲁迅开始的关

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

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特色。在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三部最早的长篇中,老舍借着对老

张、赵子曰、马则仁等人物的描绘,

就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

精神弱点,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

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

的马则仁,不仅个性都颇为鲜明,

而且由于被放置在中华民族的文

化传统中加以表现,而显现出一定

程度的复杂性。《离婚》直面现实,

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苍白空虚与

官府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严加抨击。这是老舍对市民性格及造成这类性格的思想文化传统反思的硕大结晶,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立体、全方位的、多系列的《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更新的信念。总之,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坚持不懈地反思民族传统,以文化批判意识著称的杰出作家。(2)以北京市民社会和底层人民为描写中心。老舍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以北京市民和北京底层人民为描写对象,尤其是对北京底层人民的描写,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名著《骆驼祥子》写人力车夫,《月牙儿》写暗娼等,都以深厚的同情,写出了他们无边的苦难和悲剧的命运,灵魂的挣扎和复灭,是对旧社会的真实暴露和血泪控拆。(3)浓烈的“京味儿”。以北平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文化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就是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了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的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层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与情愫。

(3)老舍所受的平民社会高层市井气息、皇城帝都文化氛围的熏陶,,他从母亲那里得来的遗传与英国作家狄更斯等人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为他的文化批判找到了一种最为适宜、含蓄丰富、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感。老舍把幽默看成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命的润滑剂。他的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视不同对象有所倚重。如果说时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夸张有失节制,还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老舍的幽默风格趋于形成。《离婚》则标志着老舍的幽默开始趋向成熟。从此以后,老舍笔下的幽默就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

173,分析评价老舍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成就及贡献?答:老舍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是老舍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写人力车夫;《月牙儿》写暗娼等。因为老舍出生于北京贫民家庭,在北京大杂院中长大,因而对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极为稔熟,因此他写此类人物和题材比其他作家多,而且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第一,老舍深刻描写了底层人民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底层人民性格上的原因。祥子买车三起三落并非偶然,而祥子的卑微的社会地位谁都可以欺侮他掠夺他,这就注定了祥子的悲剧命运绝非偶然。第二,老舍塑造了城市底层人民的成功的艺术形象,如祥子、小福子《月牙儿》中的“我”等这些人物鲜明有个性,富有内涵,命运坎坷感人,他们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

174,结合作品,论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其根源?

答: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的身上具有劳动者的许多优秀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韧性的精神。他年轻、健壮,自信和要强,他不愿听众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而是坚持认为“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他是以自己劳动求得一种独立的生活。这是一个善良的小私有者合情合理的心理状态。为了这一点,他不顾一次又一次的沉重的打击,直至希望彻底破灭。然而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里,祥子的这点起码的微小的希望得不到实现,因而祥子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在祥子身上,还有许多美好的精神与。他做事认真负责,守信用,讲义气,同情并帮助备受摧残凌辱的小福子,这些都表明祥子作为劳动人民所具有的美好心灵。然而他的悲剧除来自旧社会,也来自他本身的性格弱点。祥子的最大特点是他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成为导致他命运悲剧主观上的契机。既然他所承受的是来自于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个人奋斗是难以成功的。不切实际的。等待着他的只有失败和悲剧。小说在同情祥子悲惨结局的同时,对他个人主义、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批判。祥子的典型意义一方面在于从悲剧中让人们看到时代、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也在于从他的悲剧中让人看到个人奋斗的渺茫与错误,缺乏组织领导的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得解放的道路。175,试析造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

原因?

答:从客观方面说,造成祥子悲剧

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把人

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

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

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

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

一切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似

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

委屈,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

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

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社会把

祥子由“人”变成了“鬼”-个人

主义的末路鬼。

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祥子

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毫

无共通之处,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它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

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了的性

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

缠不啻是一种灾难。在造成祥子悲

剧命运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

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显示了作

者对于城市底层社会生活中特有

的粗鄙丑恶场景的有丰富的知识,

对于下层市民内心的痛苦有细致

的体察。

造成祥子悲剧主观原因也有两点:

一是祥子思想上的局限与性格心

理上的弱点。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

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

人奋斗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

素中最根本的一点。祥子没有能看

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

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摆脱

贫困的求生之路。祥子的悲剧恰恰

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执着的自以为

只要拼命苦干,就可能改变自身的

命运,长时期中他一直“执迷不

悟”。很显然,祥子的悲剧是对个

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

二是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特

点,比如估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

遂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

上他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

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

也是他走向深渊的原因之一。他曾

经全力反抗命运却最终屈从于命

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

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

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身亡而小福

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

灭,他的道德支柱彻底崩溃,终于

放纵自我,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

列。

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

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

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灭亡过程,

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

剧力量。

176,分析《骆驼祥子》的思想?

答:《骆驼祥子》的思想,主要由

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祥子的悲剧体

现的。具体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

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坞压榨和摧

残,控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

恶。祥子是从乡下来北京的人力车

夫,他年青健壮,勤劳朴实,坚韧

顽强,体面要强,善良正直。他的

生活理想是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做

一个自由的独立劳动者,要一个清

白能干的穷人家女孩子为妻建立

家庭。为此他艰苦奋斗,整整三年

积钱买了一辆人力车。但没几天连

车一起被军阀抓了,车丢了,人好

不容易逃了回来,他决定重新开

始。又积攒了第二辆车的钱,却被

特务孙侦探敲诈了去。他不得以和

虎妞结婚,和虎妞的婚姻对他的精

神是个沉重的打击。祥子的悲剧不

仅在于他无法得到想要的,还在于

他无法拒绝他所不想要的。一场大

病几乎用光了虎妞的私蓄。虎妞死

了他堕落了,自暴自弃,无恶不作。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

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是

旧社会把祥子从人变成鬼,这是旧

社会个体劳动者带有普遍性的悲

剧命运,期间多少血泪,这是祥子

悲剧的社会根源形象的典型意义,

也是小说的主要思想。

第二:小说的另一重要思想,也即

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

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

变境遇的正确道路。祥子走的是个

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

主义。祥子悲剧说明个人奋斗力量

单薄,根本无法与旧社会旧势力抗

衡,而只能是受压榨受欺凌。祥子

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变为损人

利己,诈骗甚至告密卖人命,这

和体面要强的祥子性格上似乎判

若两人,其实有内在联系的,根子

都是个人主义。小说还通过车夫

老马的形象,说明祥子的个人奋斗

道路是走不通的。以上是对祥子形

象及其典型意义的分析,祥子的思

想性格、命运遭遇及其典型意义构

成作品的主要思想。

177,祥子形象分析?

答:祥子的经历与近代中国因农村

破产而成批涌入城市的赤贫农民

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在祥子的

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

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

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神向上-

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

曲展开的:小说开头,祥子初到北

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

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

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命运

相同的穷人。他坚韧、顽强,风里

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地自苦,追

求自己的生活目标,用孤苦的挣扎

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在小说的展开

部分,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

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

娶妻两方面。然而命运的安排却是

他追求的(车)不可得,他躲避的

(妻)被强加。这不能不说是祥子

的失败。尽管如此,祥子作了一定

程度的挣扎、反抗。祥子的形象仍

然是使人同情,甚至令人起敬的,

作者抱的也是悲悯的态度。

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

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

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

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的时候,祥子

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的一击,他

绝望了,跌倒了,再也没能站起来。

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

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

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

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祥子的自甘

堕落有仅在于外在的社会压迫,还

在于内心的自渎心理。这正是老舍

作为大手笔的过人之处,唯其如

此,祥子的命运悲剧才能更有警世

的力量。

178,结合作品,具体论析祥子形

象的典型意义?

答:《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

是旧社会被剥削、被压迫的城市个

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作者着力塑

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意

义在于:一方面可以让读者从祥子

的悲剧看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

酷压迫,以及黑暗势力是怎样从精

神到伦理道德对一个善良的个体

劳动者的摧残。小说在描写祥子被

毁灭的悲惨经历时,自始自以终把

笔锋指向万恶的旧社会,深刻地揭

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首先是社会动乱,军阀混战,政治

腐败,其次是残酷的阶级剥削和阶

级压迫。祥子的错是黑暗腐朽的

旧社会制度对他迫害腐蚀的结

果,把他由人变成鬼。另一方面,

小说在揭露旧社会罪恶的原因同

时,也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另一个原

因,这就是他受到了个体劳动者私

有观念的束缚和限制。他狭隘自

私,目光短浅,坚信有车就有一切

因而大大防碍他对现实的认识,使

他不能正确总结生活经验,从而找

到一条光明大路。失败是必然的。

悲剧的结局是注定的。在剥削阶级

统治的社会里,劳动人民想用个人

奋斗的方式得到做人的权利,是根

本行不通的,缺乏组织领导的个人

奋斗不是劳动者摆脱贫困求得解

放的道路。

179,简析虎妞形象的复杂性?

答: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的身

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

祥子的妻子。她的性格是在她与刘

四和祥子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

的。因此也显得颇为复杂。剥削者

的女儿和被剥削者的妻子,这似乎

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

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

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

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

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

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

中颇有积怨,直到闹翻。她对爱情

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

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因之也

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

象和牺牲品。在她与祥子的婚姻问

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

车夫的老婆,但也不能说没有一丝

感情。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

成了虎妞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

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

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

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

外在原因之一。

180,分析《骆驼祥子》在语言表

达、心理和场景描写等方面的的艺

术特色?

答:(1)从结构上看,《骆驼祥子》

是以祥子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

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

节,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落

笔谨严,布局妥贴,使祥子的性格

在广阔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

得以充分展开。以祥子的“三起

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

“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线交织,

单纯中略带有错综。既通过祥子与

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

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

貌,真实地、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

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

意义。(2)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

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

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

化。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

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

语所留下的空白,尤其是祥子对车

的感情,就主要是通过在不同情况

下祥子对于车的“态度”生动地反

映出来的。她有通过别人的眼睛观

察祥子见出他的心理的,也有借助

于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

理的,手法多样,真切生动,充分

地表现老舍对北平洋车夫的深入

透彻的洞察与理解。虎妞的心理描

写也很逼真,她对于刘四、又拉又

抗,她对于祥子又骗又哄,玩够了

心计,写得极为细腻、准确,使这

个人物栩栩如生个性十分鲜明。

(3)鲜明突出的“京味儿”,《骆

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对骆驼祥子

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

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

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

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民俗的交

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

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

叙述,都使小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

色彩。(4)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

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

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平的自然景

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了

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

洁朴实、自然明快。老舍善于有选

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

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段“挺脱”

“硬棒”等都取自北平人的唇舌,

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

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

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文言语

汇,也不采用欧化文法,长短句

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增加了语

言的音乐感。《骆驼祥子》的语言

造诣,充分地表现了老舍是一位致

力于民族文化与大众化的语言艺

术大师。

181,简述《四世同堂》的思想主

题?

答:《四世同堂》选取了北平西城

一条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

故都这座“亡城”的缩影,以旧商

人祁天佑一家四代的境遇为中心,

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与错综的

故事情节。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北平人在异族

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

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

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

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

态进行了清醒透剔的反首,提供了

映现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

面镜子。正因为《四世同堂》这部

恨史、不仅恨敌人的凶残,恨民族

败类的无耻,而且也恨“国民性”、

恨国民的惶惑与偷生,这就使作品

的爱国主义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

音调与难得的深度,在貌似滞缓蹒

跚的生活里折射出时代之光。

老舍在作品中,也以饱满的热情和

信念,反映了北平下层人民缓慢而

艰难的觉醒过程,赞扬了他们以多

种方式表现出的反抗意识和反抗

行为。

182,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

容?

答:(1)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

磨凌迟的痛史。亡国奴的生活是惨

痛的,物质极度匮乏,人民陷于饥

饿之中,生命没有保障。(2)是憎

恨侵略者、憎恨民族败类,也恨惶

惑与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小说描

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

一批汉奸形象。(3)颂扬了爱国主

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抗争

的壮史。如作品描写了爱国诗人钱

默吟,他具有清静淡泊,安于贫贱,

不求名利的道德风貌。他深明大

义,重视民族气节。作品热烈歌颂

了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甘沦为

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183,祁瑞宣的性格分析?

答:祁瑞宣作为“四世同堂”的祁

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

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

辈所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就

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

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

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

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

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

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

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

不能一,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

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

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瑞

宣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过程,是

体现在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

逐渐清除的过程,是他不断摆脱传

统文化影响的过程。在他的身上寄

托着老舍对苦难民族在战争的血

与火中自救新生的希望。因此,瑞

宣是一个不同于也是长房长孙的

觉新的典型形象,成为老舍市民形

象系列中有独特新意的创造,其丰

富的思想内涵,堪与祥子并论。

184,分析《四世同堂》的艺术成

就?

答:《四世同堂》不但在思想认识

意义上有重大的价值,在艺术创造

上也取得了巨大进展。(1)这部作

品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

从珍珠港事件爆发到日本侵略者

缴械投降,它都有或直接或间接的

反映,从空间范围来讲,它的笔触

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

城郊及至日伪机关、大使馆等简直

就是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

景图。这种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

场景,突破了老舍过去长篇小说多

写一两个主要人物,只用一条主线

的格局,在广度、深度、力量和气

势上都富有史诗的气魄。(2)在人

物关系的设置上,它以小羊圈胡同

中的祁家四代人为中中心,呈辐射

型、网络状展开,间以多重矛盾,

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

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

族利益者的矛盾,还有同一市民阶

层中的其他矛盾,纷繁错杂、头绪

繁多,但结构严谨、匀称、完整,

修剪得恰到好处,脉络清楚,叙

事写情极有层次,充分地显示了作

为长篇小说大家的老舍雄健的笔

力。

185,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

反思色彩?

答:《四世同堂》有着比较浓厚的

文化反思色彩。作为小说中心的祁

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

象征,祁老者引为自豪的“四世同

堂”下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

构。老舍抓住了维系这个堡垒的内

在文化纽结,把置于小羊圈胡同的

具体环境和广阔深邃的民族抗战

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现,对体

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体进

行了沉痛的反思。小说以明确的批

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

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

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

性的剖析。企望在战火中焚毁国民

性的劣根性,显示了改造与重塑

“国民性“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

说,作者选择小羊圈胡同就成了北

京近代思想文化变迁的缩影。《四

世同堂》对于独具韵味的多层次的

北平文化的描写与议论,使作品给

人相当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第十章巴金

186,简述巴金长篇小说创作中的

两大题材?

答: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

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的地位,其中

又是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

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

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

《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

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

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

有《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

等。

187,简析巴金小说《灭亡》的思

想内容和主人公杜大心形象?

答:《灭亡》通过一个年轻的无政

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

述了自己从参加革命运动以来的

心灵的历程。它真切地反映出某些

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

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杜大心是

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

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但

他忍受着极大的生理痛苦,为反抗

专制制度而拼命工作。肺结核病使

他看不到个人的前途,过于强大的

黑暗环境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

途。虽然他也被人爱过,但个人

的爱情远远抵不过他面对人类苦

难时产生的绝望,他终于自愿地走

上灭亡的道路,以平分线死来获取

人类的永恒的安宁。当一个工友被

敌人杀头以后,他企图暗杀军阀来

平息内心的痛苦,最后白白牺牲了

自己。

188,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

探索青年革命道路作品的思想艺

术特点?

答:巴金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

革命道路的系列创作,在艺术风格

上基本是《灭亡》的延续。这些作

品中凝聚了作家青年时代的生活

斗争经历以及社会运动失败以后

的激愤情绪,表达了他面对社会现

实,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渴望战

斗却找不到正确道路的悲愤心理。

《新生》着重刻画了李冷的成长道

路,曲折地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

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爱情

三部曲》着重地描写了一群不满现

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与斗争

生活。在这部系列小说中,作家

有意模仿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创

作方法,力图在人物的恋爱过程中

把握他们的真实性格,暗示出他们

对人生、革命以及信仰的态度。到

抗战爆发,巴金又写作了《抗战三

部曲》的《火》的前两部,写一群

知识青年在抗日救亡中的活动,从

创作风格上看,以前作品中寄托的

悲愤、绝望的情绪已经渐渐地转为

明朗,反映出作家思想风格的变

化。

189,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

内容?

答:《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

以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地主家庭

为背景,写了黑暗王国里的子民

们,把一个个善良、懦弱的青年

男女推上绝路。他们用荒淫无耻的

寄生生活,挥霍祖上遗留下来的产

业,最终也挖空了家庭的根基,使

这个大家族在风雨飘摇中自行崩

溃。

190,分析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

答: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创作风

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缓

慢的演变之中。没有固定的模

式,没有明显的界线,一切都在流

动着、发展着,而《灭亡》和《寒

夜》,正是他风格演变的两极标志。

巴金在早期(1929-1941)的创作,

数量众多,内容庞杂,风格多变,

主观色彩浓厚。到了后期(1942

-1949),巴金创作的数量减少,

热情有所收敛,创作风格由多样性

趋向统一,创作感情由浮躁转向沉

静,开始描写日常生活的琐事,并

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表现

与实现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中追求至善至美。(2)这种创作风

格演变的第一个标志,是“家庭”

这个概念的涵义在巴金小说里发

生了变化。在他早期作品中,“家

庭”是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形

化,与青年所走的革命道路处于完

全对立状态。到了《还魂草》以后,

家庭不再作为革命的对立物出现

了,相反,它成了强权的对立物,

成为作家所珍惜的伦理组织。《憩

园》中的杨家小孩不再是高觉慧式

的家庭叛逆,而是家庭伦理关系的

热心拥护者。(3)与题材的变化相

适应的是,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

情逐渐向塑造平凡小人物转化,其

转折点是《还魂草》。“英雄”是巴

金早期浪漫小说中代表作者理想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360docs.net/doc/4f12102620.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全国2009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 本试题答案由华夏自考社区会员提供,不保证答案的完全准确,如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请联系我们纠正,不胜感激! 联系邮箱:hyywxbwh@https://www.360docs.net/doc/4f12102620.html,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A、浪漫主义 B、自然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 A、黑幕小说 B、言情小说 C、影射小说 D、讽刺小说 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A、创造社 B、新潮社 C、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 是() A、沈从文 B、梁实秋 C、朱光潜 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A、茅盾 B、周作人 C、鲁迅 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 B、藤野先生 C、作者“我” D、长妈妈 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 B、结构严谨 C、现实主义 D、主情主义 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 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 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 A、反对种族歧视 B、反帝反封建 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 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 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 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 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 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A、《志摩的诗》、《云游》 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A、《尝试集》 B、《红烛》 C、《微雨》 D、《昨日之歌》 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 A、静女士 B、方罗兰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 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 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2010-04-15 21:59:10) 转载 分类:自学考试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自考 答案 历年真题 教育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陈子褒 2.“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新文学的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的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作者是( D ) A.鲁迅 B.郁达夫 C.郭沫若 D.茅盾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1930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42年 4.论语派是( A ) A.散文流派 B.诗歌流派 C.小说流派 D.研究《论语》的学派 5.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 A.学衡派 B.战国策派 C.“自由人” D.“第三种人” 6.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 A.《热风》 B.《南腔北调集》 C.《坟》 D.《华盖集》 7.鲁迅的《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B ) A.6篇 B.8篇 C.11篇 D.15篇 8.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 A ) A.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B.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 C.他对“人的文学”的倡导 D.他对“平民文学”的倡导 9.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的是( B ) A.郭沫若的《女神》 B.郭沫若的《恢复》 C.蒋光慈的《哀中国》 D.殷夫的《孩儿塔》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 (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及答案打印3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 作者:佚名试题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06-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 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 ) 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 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 ) 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 ) 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 ) 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 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 )记;沉思问题:女模特“爱”与“美”化身,不为人理解,到城外去沉思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 ) 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 ) 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6-10章)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 D.杂文集 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 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 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 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 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说这话的是()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冯乃超 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 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 B.真善美结合 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 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 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创造社 D.新青年社 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A.唯美主义 B.象征主义 C.积极浪漫主义 D.未来主义 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 A.小说集 B.报告文学 C.诗集 D.散文集 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诗歌 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 A.《一栏之隔》 B.《一叶》 C.《沉船》 D.《山雨》 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 A.《太平景象》、《人变兽》 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 C.《人变兽》、《叫化活该》 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 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徐志摩 C.冯文炳 D.冯至 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 A.《雷雨前》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

1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 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 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2、象征是其精义。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 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 -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 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 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 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 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 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 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 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 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 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 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 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 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 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 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 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 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 安定与惬意。提示:冰心、宗 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 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 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 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 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 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 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 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 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 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 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 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 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 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 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与建筑美。 30、如何理解戴望舒对李金 发的超越? 提示:作为现代派诗人,戴望 舒也深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影响,但他对于李金发的作品 有清醒的认识:“从中国那时 所有的象征派诗人身上是无 论如何也看不出这一派诗风 底优秀来的。因而他自己为诗 便力矫此弊。”如果说李金 发的诗歌书写的更多的是在 西方世界所获得的经验,与民 族生活“隔”着一层,且语言 上文白夹杂,以至于风格上过 于晦涩、朦胧;那么,戴望舒 从象征主义诗歌那里获起象 征、暗示等手法的同时,非常 重视民族审美经验,使自己的 诗歌在口语化、散文化过程中 做到了自由而精致、自然而富 有象征意蕴,从而超越了李金 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 创造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 现代主义诗歌。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 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 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 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 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 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 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 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 问题。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 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 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 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 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 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 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 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 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 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 见分歧的伏笔。多面性、鲜明 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 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 特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歌会以创造 “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 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 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 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 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 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 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 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 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 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 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 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 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 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 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 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 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 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 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 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 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 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 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 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 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 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 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 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 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 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 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 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 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 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 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 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 的独特意义。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 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 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 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 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 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 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 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 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 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 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 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 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 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 式;(2)结合作品分析“感 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 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 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 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 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 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 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 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 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 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 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 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 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 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 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 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 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 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 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 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 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 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 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 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 夕内心“去”与“不去”两 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 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 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 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 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6、如何理解沈从文的城 乡叙述对照体。 提示:(1)沈从文的乡土 情结与都市异化体验:含蓄 和谐的乡土理想与尖锐犀 利的都市讽喻;(2)结合 乡土小说系列阐述其湘西 生命理想的内涵:《边城》、 《萧萧》、《三三》、《柏 子》等,揭示自然人性的文 学创造;(3)结合都市讽 刺小说系列,如《绅士的太 太》、《八骏图》、《都市 一妇人》、《厨子》等,分 析其都市批判的精神内涵; 4)评述沈从文城乡叙述二 元对立的深刻原因及其利 弊。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 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 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