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必修3导学案1、2文化与经济、政治

必修3导学案1、2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学目标: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重点:文化与政治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三、教学难点: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学习成果五、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发展并思考:我国为何要争取奥运会的举办权?从开幕式中你受到什么启示?六、基础梳理: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一定的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社会的发展。
3、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世界范围内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6、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和强大的。
七、合作探究:1.、探究一: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在美国的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文化与经济是怎样的关系?2、探究二: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就随之发展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是不是亦步亦趋?)3、探究三:为什么不同的国家、民族有其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轨迹?4、探究四:《阿凡达》出现“一票难求”的罕见景象,不到一周,中国票房已突破两亿元人民币,《阿凡达》成为内地最快破亿元票房纪录的电影。
1.2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高一级政治学科导学案主编人:王丹审稿人:高一政治备课组编写日期:2014-5-6使用人:使用日期:第一课文化与生活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文化现象的方法,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参与,高效学习,感受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竞争意识。
【学习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立足基础】一、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__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__。
(提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①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______________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____________社会的发展。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____________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____________越来越重要。
②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____________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_______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2《文化与经济》导学案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政治 1.2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使用说明、方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的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在预习的同时熟记基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导学案,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课堂准备展示、点评。
二、【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分析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预学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2)(3)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①②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2)(3)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2)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地位:2、发展中国家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性:3、措施:【知识补充】(理解区别即可)1、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指精神性力量,如国家的凝聚力、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认同程度等。
而知道如何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起来,便是“巧实力”。
导学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探究一】:阅读P9材料,对材料中的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探究二】:谁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吗?请举例说明。
【探究三】:经济决定文化,但当前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人的思想却空虚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重新泛滥,这是为什么?【探究四】:阅读P12的材料,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探究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固学区:及时练习当堂掌握1、(2007年高考文科基础能力测试题,)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说明()A.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高中政治 第1单元 1.2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新人教

第2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2)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展示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状况的数据调查,提高自己的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比较的能力、实践参与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2)增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预习检测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①。
2.文化影响的双重作用: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②。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⑤的重要因素。
2.提高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选择题1.2014年福建省将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安排75.37亿元支持教育事业综合发展。
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
A.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D.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逐渐增强,但也有人仍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问题。
这说明( )。
A.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趋势加强3.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的演出,改变以往“登山观景、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增加了全新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再次推动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li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第一课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把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所决定。
探究1、情景一和情景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情景一: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
1910年,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
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改革开放30年综合国力的充分体现。
没有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中国无法举办如此规模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被称为“史上最贵的世博会”,直接投资为286亿元,如果加上配套建设投资,财政支出可达3000亿-4000亿元。
情景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在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统筹协调,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做好各项工作。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1)一定的文化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探究2、情景一和情景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情景一: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
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增量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
情景二、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
“和谐世界,从邻开始”。
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12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1.1.2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学习重难点】1、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自主预习】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__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________,又___________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____________。
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交融)(2)文化与经济____________。
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____________。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____;世界范围内反对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的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__________、不竭的___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
1.2《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1.2《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文化现象的方法,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比较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情参与,高效学习,感受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竞争意识。
【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与综合国力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又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的。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社会的发展。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政治、文化的,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
2、文化具有其自身的和,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认为“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是错误的。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
(1)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发展、培养各种、提高,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快速发展,更加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
(1)人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2)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推行强权政治,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的重要。
(课本P22页)3、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增强全民族,提高国家,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竭的和强大的。
(四) 经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与收获?疑惑点疑惑内容1、材料一: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总投资1.65亿美元。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2、考点展示(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与综合国力。
3、核心素养素养感悟(1)政治认同:通过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2)公共参与: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增强文化竞争意识。
(3)科学精神:辩证地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
二、自主阅读教材P4-9,做好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表现: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2.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性3.我国的应对措施三、自主学习效果检测1、判断:(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意味着文化可以与经济、政治相互替代。
()(4)文化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 )(1)以肯德基、星巴克、麦当劳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是大工业时代的经典产物。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生活中没有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客观需求,中国的饮食文化因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
这表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B.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国家博物馆设计开发了3 000多种具有国家博物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价值累计29亿元,国家博物馆馆属企业累计收入2.5亿元。
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3)据专家预测,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在2023年前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两倍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第九课第一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框,了解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内容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 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想一想: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什么?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
(3)文化对经济、政治有什么影响?
2.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
②
(2)相互交融:见下一目题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综合国力
我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的竞争力?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第9页,思考并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么?
2.业余有的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
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么?
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10-11页相关内容,思考一下: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如何相互交融的?
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11页的相关内容,结合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理解文化在综合
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想一想,我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的竞争力?
四、当堂检测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
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
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 )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 )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3.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
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的发展。
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B.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目标,不仅需要用经济的复兴来建设物质文明,用政治的进步来建设政治文明,同时也需
要用文化的发展来建设精神文明。
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持、动力
和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据此回答
4~5题。
4.上述论断集中阐述了( )
A.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5.“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主要强调了( ) A.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
6.“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7.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
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练习与提高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回答1-4题。
1. 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 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这是因为()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3. 下列关于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政治是经济的基础,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先进的文化能促进政治的发展,所以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治
D.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
4.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下列表述能体现
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
延伸,这说明( )。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6. 2008年4月,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隆重举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风筝节”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潍坊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1)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经济决定文化,但当前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人的思想却空虚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重新泛滥,这是为什么?
(3)文化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可以认为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答案
1-6 DACDCD
7、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
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
从这种意义上说。
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
1-5 DDABD
6.(1)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了,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定也会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物质条件好了,人的精神文明也好了的观点是片面的。
(3)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