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案-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学案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走进课标解读考向】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必备知识重点突破】1.文化的民族性的地位、作用、核心和体现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措施3.文化交流的意义、原则和要求4.文化交融的原因和意义5.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措施【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易错剖析盲点清零】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 )2.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 )3.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4.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 )5.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6.吸收外来文化,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7.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研究真题探究规律】1.(2022·全国·高考真题)2022年2月举办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誉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近3000名中外运动健儿闪耀赛场,18000多名赛会志愿者默默奉献,2项世界纪录和17项冬奥会纪录被刷新,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是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这表明()①体育运动以彰显文化自信为根本价值追求②人民是体育运动的价值创造者和价值享受者③体育运动具有塑造人生、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④体育运动是消弭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江苏·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当年,东来西往的僧侣、商人和军队在这里歇息、补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
这里既有早期印度风格的佛教洞窟,也有带有古希腊爱奥尼柱的建筑绘画。
在很多壁画中可以看到鲜卑、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各民族的形象,以及西域传来的各种乐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4第二十五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二十五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标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核心考点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文化具有民族性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形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表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提醒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2.文化具有多样性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形成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意义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世界的)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对待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纠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世界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纠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要消除文化差异。
纠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4.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纠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考向一文化具有民族性典例1(2021·湖南高考)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8章第3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案)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_____________。
(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_。
2.保持开放的心态:(1)原因:_________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2)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_________。
②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_________。
③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_________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原因:(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_______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_______,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应当坚持“_________”,坚持_________,为我所用,坚守_________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答案】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1)文化复古主义(2)全盘西化论2.(1)文化发展(2)①有益经验②积极成果③文化事业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2)中国具体国情(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化2.(1)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中华文化(2)必由之路议题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习近平主席曾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探究:(1)收集相关资料,批判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2)与同学交流探讨,为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归纳】1.正确认识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1)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关系的理解。
2. 掌握如何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主题研究: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化领域(如饮食文化、艺术文化等),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该领域中外来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其在本国文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成功的跨文化融合案例(如某城市引入外国建筑风格),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讨其对于未来文化发展的启示。
3. 观点阐述:学生需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外来文化展示或展览,如国际文化艺术展等,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直接体验。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每一步任务,并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案例分析和观点阐述需结合个人思考,避免抄袭和粘贴。
3. 实践活动需积极参与,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总结。
4. 作业需按时提交,并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格式排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观点的独特性和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观点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下次上课前提交修改后的作业。
3. 教师将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掌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方法,还能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直接体验,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复习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6.课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体验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7.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分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课堂辩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针对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组织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外来文化的情感,使学生形成全球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学会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3.鼓励学生发挥创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你认为哪些外来文化对我国产生了积极影响?请举例说明。
2.如何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时,避免盲目崇拜或排斥?
3.你身边有哪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请分享经验。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分析和讨论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使学生能够:1.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2. 掌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意义和方法;3. 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新课:学生需提前预习《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程内容,了解外来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收集资料:学生需收集至少三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案例,包括其文化特色、发展历程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所收集的案例中哪些是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并探讨其借鉴价值和应用领域。
4. 编写报告:小组将讨论成果编写成简短报告,需包含所选案例的介绍、文化特色分析、有益成果的提取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运用。
5. 课堂分享: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并由其他组别进行提问和讨论,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参与资料的收集与讨论,确保每个小组的资料来源广泛且具有代表性。
2. 报告编写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分析深入,着重体现对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理解与思考。
3. 课堂分享时,要能够准确表达本组观点,并能回答其他组别提出的问题。
4. 鼓励创新思考,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报告的编写质量及课堂分享的表现进行评价。
2. 组内成员互评,对每位组员的贡献和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和互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探讨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我会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们认为外来文化对我国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如何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我国文化的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包容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进行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此外,我将进行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我将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探讨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包容精神;
4.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拓宽国际视野。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探讨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我将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包容精神。同时,我将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必修四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归纳总结 比较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民族性
表 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 现 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区 别
原 因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
的独特标识
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
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
①文化民族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民族性凸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 即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民族文化越丰富、越 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越明显 联系 ②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民族性: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可以做到相互借 鉴、取长补短,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PART 04
高频考点——核心突破
知识预览
8.1文化的民 族性与多样性
侧重民族文化 独具特色
文化具有民族性
文化基本特征
侧重世界文化 丰富多彩
文化具有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 2、民族文化的产生 3、民族文化的作用 4、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5、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2、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1、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
联 2、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系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核心突破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关系
内涵 不同
区 侧重 别 不同
实质 不同 意义 不同
联系
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文化民族性的表现与意义、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与意义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3.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4.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5.文化交流互鉴的具体要求【自主预习】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__________。
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_______、维持______、激发民族_______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_________。
3.表现:(1)核心和灵魂:________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________、生产方式、________,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_________。
2.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________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_______繁荣的必然要求。
3.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______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______,既要______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___________,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________。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________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______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要求(1)坚持求同存异、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_______,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________,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融______文化的发展。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_________。
2.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______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推进人类_________,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文化复古主义:__________外来文化。
全盘西化论:___________西方文化。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________的心态。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_______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______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________、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
(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原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________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______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_______相结合,同中华优秀_______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立足________,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易混易错点辨析】1.发展文化必须要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2.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文化。
3.世界各民族文化有优劣之分。
4.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5.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6.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文化交流的障碍7.文化交流就是文化渗透。
8.文化交流就是指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9.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10.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会导致文化的趋同。
11.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
1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以中华文化改造外来文化。
13.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构建知识框架】【当堂检测】1.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来中国观光,同时又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
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是跨境旅游的两个主要目的。
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 )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的差异性③世界文化的趋同性④不同文化的排他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A.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3.“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无高低优劣之分”“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这启示我们()①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④所有文化都是优秀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嫦娥飞天奔月,玉兔信步虹湾,国人千年圆梦。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文化()A.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B.为进行科技探索的方向指导和思想保证C.对科技探索活动起着积极的决定作用D.为科技探索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5.东西方的饮食和餐具都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这种差异我们可以知道( )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特征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融合④印度文化之间要做到相互借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9年11月18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交流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在安徽蚌埠举行。
围绕“文化融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从文化技艺、非遗、经济、电影、时尚等角度深入研讨。
文化融通表明()①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文化发展需要消除差异④文化融通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
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日趋同一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9.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许多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和乡愁记忆,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有利于( )①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②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保护区域文化,展现文化的民族性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历史文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你怎么看?阅读漫画,我们对这一“PK”的立场是( )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外来文化②中外文化交流应不分主次、相互借鉴③在交流中应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金砖国家文化节旨在加强思想交流和文化对话,推动文化交流深入群众、走进社区。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交流属于文化现象②文化交流属于文化活动③思想交流从属于文化交流④文化就是文化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2.截至2017年12月初,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已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 113个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平台。
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可化解文化差异③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大④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
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
该网站( )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
从中可以看出(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中国与拉丁美洲各国同为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开展中拉文明对话研讨 ( )①有利于加强中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③能够促进中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拉文化之间的差异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6.(2017·全国Ⅱ)某社区有汉、回、白、彝、傣等二十多个民族居住。
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同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
在泼水节大家到民族团结广场相互泼水祈福,在火把节组织篝火晚会一起载歌载舞,在开斋节一起吃馓子、油香……该社区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 )①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②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③实现了多民族地区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④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
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大势下,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积极吸取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