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阅读附答案
滕王阁序课内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

滕王阁序课内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滕王阁序课内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1 )三江而带(2 )五湖,控(3 )蛮荆而引(4 )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5 );人杰地灵,徐孺下(6 )陈蕃之榻。
雄州雾(7意义:______用法:_____)列,俊采星(8意义:_______用法:______)驰。
台隍枕(9 )夷夏之交,宾主尽(10 )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11 ),棨(qǐ)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12 ),襜(chān)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13 ),路出名区,童子何知(14句式: ),躬(15 )逢胜饯(16 )。
时维(17 )九月,序属(18 )三秋。
潦水(19 )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20 )骖騑(21 )于上路(22 ),访风景于崇阿(23 )(句式: )。
临(24 )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25 )凫渚(26 ),穷(27 )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28 )冈峦之体势。
披(29 )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30 )视,川泽纡其骇(31 )瞩。
闾(lǘ )阎(32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33 )弥津(34 ),青雀黄龙之轴(zhú)。
云销(35 )雨霁(36 ),彩(37 )彻区(38 )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39 )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40 );雁阵惊寒,声断(41 )衡阳之浦。
翻译: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
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
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
(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孺子(竟然)使太守陈蕃放下榻。
【诗词阅读及答案】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阅读附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阅读附答案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万里西风,吹起我上时、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跌,楚江涛作。
何处蔚然木末回去,有时野鸟沙边落下。
将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解:【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公职,后遭到权臣反击被弹劾,调任福建安抚并使,此词应属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并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西风”三句颇存有气势,写下了词人驻跸滕王高阁时的胃口。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蔚然木末回去”,既写下词人矗立之长,又隐含前途难料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就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以下诗句中,“雨”所贯穿的意境与其他三句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后)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b.水光潋滟晴方不好,山色空蒙雨亦雷。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高,割断雁叫做西风。
(蒋捷《虞美人》)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8.恳请自由选择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后)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5分)。
“览胜”就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存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
以非常有限之身直面无穷时空,能够见到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
王勃尼里滕王阁,见到“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顿觉遥襟甫益、逸兴遄飞;杜甫尼里白帝城外高台,见到“,不见踪影长江滚滚去”。
古代诗歌姜夔《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潍坊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姜夔仙姥来时,正一望。
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
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①绍熙年间,宋金议和,换得苟安,词人泛舟巢湖。
想起司水之神仙姥,有感而作。
②孙权曾在巢湖与曹操对峙,后凭春水上涨才逼退曹军。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旌旗猎猎,云雾翻滚,群龙驾车,诸娣族拥,侧面着笔,烘托出仙姥的气势不凡B.下片写仙姥神威,稳固淮右,保障江南。
派遣六丁、雷神镇守东关,寄寓了词人的理想。
C.借孙权和曹操的典故,意在讽刺所谓英雄好汉面对一篙春水也无能为力,只能退军作罢。
D.本词上下片分别以“望”和“看”字领起,且变换角度,突出了诗人的激动、钦慕之情。
I6.本词"篇终出人意表”,请从意境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解答】(1)C.“意在讽刺所谓英雄好汉面对一篙春水也无能为力”错。
意在用曹操面对一篙春水也只好退兵来反衬巢湖仙姥,以歌颂其才能之神奇;另一方面也是借历史事迹表现词人对现实的愤慨。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满江红宋.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
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
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同时,还对自己这样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被朝廷调来调去的之行感到失意和无奈。
2:这首诗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对江上和岸上的景物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有机的结合,采用了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指点江山、怀古论今,感叹人物命运人事多乖,抒发胸中的郁闷与不平。
阅读练习二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
(1分)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
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王勃《滕王阁诗》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王勃《滕王阁诗》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说明]江:赣江。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槛:栏杆。
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首联上句写空间,兴味盎然,下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两两对比。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C.此诗开篇辗转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D.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
主要的缘由,是它们都环围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14.请赏析“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
(6分)答案:13.C〔C“辗转委婉”改成“直截了当”〕14.〔6分〕“槛外长江空自流”写出了长江不停地无情流淌,时间冷漠地永恒消逝〔2分〕,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2分〕。
“空”把哀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2分〕。
吴潜《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译文】《满江红豫章滕王阁》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②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③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④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吧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⑤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老大愁难著。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①豫章;即今江西南昌市。
滕王阁:唐初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位于南昌城西江门上,飞阁层台,下瞰赣江,其临观之美,为江南第一(参见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历代文人多有题记赋咏,以初唐王勃《滕王阁序》最为著名。
②“万里”句:暗用王勃的故事。
传说王勃往南昌途中,水神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
③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
④“近帘钩”句:化用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
⑤休休莫莫:语本唐司空图《题休休亭》诗:“休、休、休,莫、莫、莫。
”【译文】万里西风助神力,吹我登上滕王阁。
凭栏骋目江天外,正西山云涌,赣江涛声作。
是哪里的帆船正驶向绿树掩映的岸边?更有不知名的野鸟在沙洲时起时落。
靠近西窗,傍晚的江雨随风掩至,这景象犹如当年王勃描写的一样真确。
秋风渐渐变得凄厉,更令人增添离群索居的情绪:秋空是如此寥远高旷,又引人生发飘泊天涯的感伤。
可叹十年来风雨流年,心事茫茫,不堪回望。
人生易老,岁月无多;乾坤虽大,忧愁难以容纳。
黄昏时刻。
城头角声呜咽,令登楼客子愁更烈。
【赏析】此词乃淳佑七年(1247)吴潜遭台臣攻击被罢免朝中要职改任福建安抚使,道经南昌,登览滕王阁所作。
上片写临观所见美景,尽管写得清畅而生动,却掩不住那丝惆怅悲凉的意绪。
下片则转写对景难排的愁情,由眼前到“十年”再到对人生、国事的俯仰感怀,层层深入,痛切郁勃,感人肺腑。
此词之所以流传至今,仍堪讽咏,并不在其写景的精妙,而主要是因为它真实地抒写了一个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抚事感时的忧愤,其抒情的沉郁动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可谓超出于前人的同类作品。
古代诗歌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元幹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幹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
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
肠欲断,愁难著。
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19.本词上阙“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一句“桡”指,“停桡”紧扣词题“”二字来写。
(2分)20.结合下阙,从虚实角度,简析词人如何铺张抒情的。
(6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材料一: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论语》)材料二:“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21.材料二中“执其两端”的“两端”并非指两个极端,而是指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和的意见。
(2分)22.从中庸思想来看,材料一中孔子所恶之人与子贡所恶之人,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四)古诗文默写。
(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1)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______________,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
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
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
上饶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

上饶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阅读附答案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 “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
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
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
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不见长江滚滚来”。
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答案:
15.【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C选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16.【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A选项,初春时节,经过小雨的润泽,春草一片朦胧,表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B选项,通过对雨后初晴的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的西湖美景的喜爱,对雨也是赞美和喜爱之情;C选项,写了春雨过后,山花烂漫,同样表现作者对春雨带来的春花的喜爱之情;D选项,作者通过孤独一人漂泊在外,伴着雨声,看到离群的孤雁,不禁心生悲凉,表现一种孤独漂泊的心绪,与前三句不同。
17.【参考答案】“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的,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
【思路点拨】结合上下文分析诗歌情感,“岁月无多人易老”表现时光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悲慨,“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表现壮志难酬的愁绪。
18.【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②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阕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思路点拨】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19.【参考答案】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无边落木萧萧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