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设计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水库竣工验收设计工作报告

水库竣工验收设计工作报告

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是一座以防洪和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7km2,总库容796万m3。

该水库建成于1977年7月,水库自投入运用以来,在防洪、灌溉方面发挥了明显效益。

由于该库初建时施工质量差,加之三十多年的运行,部分工程老化失修,存在着下游坝坡不稳、上游干砌石破损坍塌、排水棱体沉陷及反滤层混杂不能有效排水、溢洪道左岸山体不稳、放水洞钢筋混凝土闸门老化失修、管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经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定为“三类坝”。

水库一旦失事,下游乡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将遭受较大损失。

实施除险加固后,不仅可以使水库防洪、灌溉效益更好地发挥,而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

该工程的主要内容为:1大坝:1)局部翻修大坝上游干砌石护坡;2)翻修大坝下游排水棱体;3)加设观测设施和设备;4)坝顶泥结碎石路面铺设及照明设施安装。

2溢洪道:1)摘除溢洪道左岸潜在滑坡体;2)局部维修右岸导流墙;3)加固兼做消力坎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箱涵;4)消力池后加做跌水与下游行洪河道衔接。

5)消力池碎石清除。

3:放水洞更换进口闸门2工程规划设计要点2.1设计标准设计洪水重现期50年,校核重现期500年。

(1)特征水位死水位:63.84m;汛限水位:72.35m;正常蓄水位:72.35m;设计水位:75.824m;校核水位:77.569m。

(2)地震裂度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丰润区地震基本裂度为Ⅷ度,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2.2设计基本资料(1)水文气象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降雨稀少,夏季受渤海气团和太平洋高压影响,炎热多雨,降雨量集中。

流域最高气温39.83℃,极端低气温-25.6℃,多年平均气温10.8℃,全年平均风速2.7m/s,多年平均降水量675mm。

瑶湖水库设计工作报告

瑶湖水库设计工作报告

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保安工程设计工作报告一、工程概况瑶湖水库位于龙湾区瑶溪镇瑶溪村,为小(Ⅱ)型水库。

水库集雨面积0.7km2,水库正常库容13.17万m3,总库容15.27万m3。

该水库主要功能为旅游休闲及供水。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1.1m,坝顶高程51.25m(假设高程,下同),坝顶长38m,坝顶宽5.6m,迎水坡坡比1:2.3,背水坡坡比1:1.7~1:2.0。

迎、背水坡均采用干砌块石护坡。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侧堰式溢洪道,进口堰顶高程49.75m,长21.34m,下游为自然陡坡。

放空管为DN200钢管,位于大坝左侧,放水由钢管出口闸阀控制。

水库建于70年代末,1995年由瑶溪山庄出资对大坝进行加高加固。

瑶湖水库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1、大坝左右坝头防浪墙存在二处缺口。

2、大坝左坝肩山体较破碎、风化严重,下游坝坡从坝中至左侧坝肩约7.2m长范围内于44.8m高程以下出现多处渗漏点。

浸润线逸出点较高,出逸坡降较大。

3、坝内涵管已运行多年,设备已老化,出口闸阀出现少量漏水。

4、水库没有管理房及观测设施。

水库经安全技术认定评定为三类坝。

为加强水库保安工程建设管理,并配合浙江省千库保安工程专项规划编制,贯彻落实全省千库保安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所受龙湾区瑶溪镇人民政府委托,进行《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

设计人员通过现场查勘、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按照《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评价报告》中的有关建议,进行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初步设计,于2005年10月编制完成《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于2005年10月25日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二、工程设计要点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加固措施包括坝顶防浪墙缺口加固、坝体、坝肩渗漏处理、涵管废弃封堵、无动力真空虹吸引水装置、雨水情况及坝体原型观测设施。

1、坝顶防浪墙缺口加固方案大坝左右坝头防浪墙存在二处缺口,宽3.5m和6.3m,加固方案采用将左坝头防浪墙顺左侧道路岸边向库内延伸22m,末端出口建2m宽旱闸;将右坝头防浪墙延伸顺右侧道路岸边向库内延伸34m至溢洪道进口堰处。

2023年水库工作报告

2023年水库工作报告

2023年水库工作报告2023年水库工作报告1按照水电站水库蓄水林木清理技术规范和要求,我局就水电站水库蓄水林木清理工作做如下报告:一、概况省水电站是干流水电规划“三库22级”的第11级电站。

上接长河坝梯级电站,下游为电站。

工程场址位于省自治州县镇上游约2~6.5km河段,坝址上距县城约100km,下距县和县分别为31km和30km,距成都340km。

库坝区有省道s211公路相通,并在瓦斯河口与国道g318线相接,对外交通十分方便。

二、林木清理范围水电站水库蓄水林木清理范围为水位线1445-1476m之间淹没的范围。

三、清理对象林木清理对象为水电站水库蓄水1445-1476m水位线之间淹没区范围内园地、林地中的各类林木、零星树木及散放的农作物秸秆。

四、林地清理1、清理方法(1)需清理的各类林木,应尽可能齐地砍伐并清理外运;(2)林木砍伐残余的枝桠、枯木、灌木丛、柴草以及农作物秸秆等易漂浮物应及时运出库外、就地烧毁或采取防漂措施;(3)林木清理过程中,应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注意防火安全;2、清理技术要求技术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

(1)、灌木林、零星林木应齐地砍伐,伐桩高度不得超过0.3米;(2)、林木砍伐后,伐倒的树木,残余的枝桠、枯木、灌木丛必须清理出库区。

(3)、林木清理残留量不应大于清理量的千分之一。

3、清理工程量水电站水库蓄水库底林木清理主要涉及林地574.9亩,园地183.38亩、零星树木819株。

4、清理的费用水库林木清理费用,有林地按90元/亩,园地按75元/亩,零星树木按4元/株计算,林木清理费用共计7.12万元。

五、施工主要方法为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水电站水库蓄水林木清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由于清理地块分布在两岸,属高山峡谷地带,两岸山体坡度较大,一般在28-50度之间。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9月1、综合说明1。

0。

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

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

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1.0。

1.2 工程任务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

3 兴建缘由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工程设计工作报告(丁家咀水库坝身处理)

工程设计工作报告(丁家咀水库坝身处理)

单位工程验收资料之三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太湖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丁家咀水库(含金家湖水库)坝身处理单位工程验收工程设计工作报告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二〇〇四年十月工程名称:丁家咀水库(含金家湖水库)坝身处理工程批准:审查:校核:编写:项目负责人:1目录1 工程概况 (4)1.1水库工程现状及加固的理由 (4)1.1.2 水库工程现状 (4)1.1.2 除险加大加固缘由 (5)1.2水库枢纽建筑物的布置 (6)1.3主要建筑物加固内容 (7)1.4工程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 (8)2 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10)2.1设计基本资料 (10)2.1.1水文气象 (10)2.1.2 工程地质 (10)2.2设计标准 (11)2.2.1 工程等级和主要建筑物级别 (11)2.2.2 设计规程规范 (12)2.2.3 主要设计参数 (13)2.3工程设计 (14)2.3.1 总体布置 (14)2.3.2 工程设计 (14)3 重大设计变更 (18)3.1设计变更的原则 (18)3.2设计变更的项目 (18)23.3、设计变更的理由 (18)4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19)4.1设计文件的内部质量管理 (19)4.2设计文件的对外管理 (19)5 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20)6 经验与建议 (21)7结论 (22)8附件 (23)8.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23)8.2重大设计变更与原设计对比 (23)8.3工程设计大事记 (24)3丁家咀水库(含金家湖水库)坝身处理单位工程工程设计工作报告1 工程概况1.1 水库工程现状及加固的理由1.1.2 水库工程现状丁家咀水库(含金家湖水库)坝身处理工程系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太湖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西北部25公里处的太湖港水库。

太湖港水距荆州古城最近处仅8公里,南至汉宜高速公路荆州段,西至荆江大堤万城段。

太湖港水库为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引水总干渠及溢洪道出水渠按4级进行除险加固设计。

瑶镇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瑶镇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秃尾河发源于神木县西部风沙滩地中的湖泊海子,瑶镇水库坝 址位于神木县瑶镇乡境内秃尾河干流上游瑶镇乡附近。干流在沟岔 村以上分为两支,左支称宫泊沟,源自北部的宫泊海子, 长23.4km, 流域面积323 km2;右支称圪丑沟,源自大海子,长19.5km, 流域面积410 km2。沟岔村至瑶镇水库区间流域面积37 km2,水
依据陕水计发[2001]105号文发的“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和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农经[2001]493号文转发的 “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的批复”的精神,开展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
1.2水文
秃尾河流域位于东经109°40′~110°30′,北纬38°10′~39°05′之间,属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长度100km,流域 宽度40km为羽状水系,河流长度133 .9km(包括宫泊沟长度23km),河流高差512.3m比降3.83%0,总流域面积3373km2。100 km2以上支流右岸6条,左岸3条。
1.3地质
瑶镇水库所控制的流域位于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大面积覆盖 风积粉细砂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表面经多年人工改造,长有草本科 为主的植物。沙丘多为连续带状分布,相对高差10~20m,呈半 移动状态。地面高程1170~1190m,秃尾河低于两岸沙丘40余 米,切割基岩最大深度约20m。 地层岩性较单一,基岩局部出露, 其余都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区域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有史 以来未发生过较大地震,无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地下水主要埋藏 于各类成因松散土、砂层中,埋深不等,在河谷为数米,两岸沙丘 一带达20余米,大气降水补给,有统一水质,水量较丰,排泄于 河流。
瑶镇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1.1绪言
瑶镇水库位于榆林市神木县瑶镇乡境内秃尾河干流上游瑶镇 村附近,枢纽距榆神二级公路约17 km,距神木县城约50 km, 神木至尔林兔公路从坝肩通过,交通比较方便。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某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评估报告

工程号:南岸区内子口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评估报告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1)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 (2)(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4)(一)水源涵养林 (4)(二)人工湿地 (4)(三)生态浮床 (5)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一)投资估算内容 (5)(二)投资估算额 (6)六工程效益 (6)七、其他 (7)(一)编制依据 (7)(二)项目组织管理 (7)八、结论与建议 (8)(一)评估结论 (8)(二)建议 (9)附表1 项目投资估算评估对照表 (9)一、项目概况内子口水库位于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工程所在河流属长江水系小溪河支流。

地理位置是东经106°45′12″,北纬29°34′00″。

内子口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场镇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山丘水库。

工程于1958年1月动工修建,于1963年6月完工。

工程建好后又于1964年3月至12月进行整治,并于1973年9月至1978年12月对工程进行扩建。

水库总库容149.15万m3,死库容3.07万m3,兴利库容122.93万m3。

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现有坝高15.18m,坝顶高程329.68m,设计洪水位328.98m,正常高水位328.39m,死水位316.59m,坝顶宽5.50m,坝顶长115m,坝底宽96.80m。

内子口水库属于多年调节水库,以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17.76m3/s;以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洪峰流量为27.26m3/s。

水库集雨面积仅0.75km2,借用(引水)集雨面积2.46km2,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21km2。

该水库防洪保护人口5000人,保护耕地1.5000万亩。

其涉及年供水量20.0万m3,实际年供水量8.0万m3,解决银湖村、麻柳湾村、庙冲子村等1.5万人及2000头牲畜饮用水。

高岸水库竣工设计报告

高岸水库竣工设计报告

1 工程概况1.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高岸水库位于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东河村,座落于青弋江支流喇叭河上游,距上游映月潭水库4.0km。

水库工程于1982年开工兴建,1989年达到设计规模并交付使用,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防洪、灌溉的小(2)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km2,总库容78万m31.1.1 工程现状高岸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流堰、放水底涵与发电引水隧洞组成。

(1)大坝大坝为浆砌石拱坝,坝顶高程233.2m,防浪墙顶高程234.4m,坝顶轴线长度约80m,最大坝高26.2m,坝底宽6.4m、顶宽2.0m,坝顶最大中心角θ=122o,最大中心线半径R=43.1m。

坝体上游采用浆砌条石坝面,下游为浆砌条石坝面, 水泥砂浆勾缝,坝中间采用浆砌块石填腹石,上游面在条石后布置一道顶厚40cm、底厚90cm的砼防渗墙。

(2)溢流堰溢洪道位于大坝的中间,为坝顶溢流,实用堰形式,为开敞式自由溢流,堰面采用奥菲采洛夫曲线。

堰顶高程227.0m,堰顶宽度为30m,鼻坎挑射角为15度,反弧半径3m,挑流鼻坎顶高程为266.0m,坝后下游为天然河道。

(3)放水底涵大坝中部设两个放水底孔,采用φ500mm钢管,进口中心线底高程208.5m,设坝内廊道闸阀控制室,用于灌溉及水库冲沙。

(4)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引水隧洞位于大坝右侧,为压力洞,进口底高程216m,长562m,断面尺寸为1.9×1.9m,马蹄形。

1.1.2 存在问题(1)大坝左右坝肩清基不彻底,有渗水带,渗漏严重。

(2)大坝砌筑质量一般,坝体出现局部渗漏及射流现象,左右岸下坝踏步及坝后人行检修桥损坏。

(3)溢流堰面层砼老化、碳化严重,砼开裂剥落,下泄洪水直冲下游河道,危及坝脚安全。

(4)放水底涵进口淤积严重,闸阀锈蚀损坏,不能正常使用。

(5)发电引水隧洞进口闸门及启闭机锈蚀严重,不能正常运行。

(6)缺少必要的观测设施。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规定,高岸水库大坝属三类坝,需立即进行除险加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设计变更 ..........................................................................16 4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17 5 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18 6 设计对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19 附件 ......................................................................................20
主体工程竣工 验收材料之
**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设计工作报告
**市水利电力规划设计院 ****年**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基本情况及设计经过....................................................1 1.2 水文 ........................................................................................2 1.3 工程地质 ................................................................................4 1.4 主要工程特性 ........................................................................7
4
成一近东西向大型复式背斜构造,轴部有花岗岩体产出。 以北北东向断裂和北东一北东东向断裂较为重要,延伸一般为十
至数十公里。岩浆活动强烈,为江南台隆内岩浆岩最为发育、活动最 为频繁的地区。火山岩主要为中、上元古界中的海相变质及少量陆相 变质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一沉积岩。侵入岩主要有普宁期巨大的九岭 富斜花岗杂岩体及燕山早、中期的上坪花岗岩带。其次尚有少许印支 期花岗岩体及喜马拉雅期基性岩瘤或脉。
实测降雨资料推理公式法计算,经比较选用查手册推理公式法计算成
3
果,其洪峰流量成果为:校核洪水(P=0.33%)Qm=115.89m3/s;设计 洪水(P=3.3%)Qm=70.82m3/s;消能防冲设计洪水(P=5%)Qm=61.36m3/s; 施工导流设计洪水(P=20%)Qm=3.66m3/s。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及设计经过
**水库位于**县**镇**村,座落**二级支流**水上游,距**县城 60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64km2,正常蓄水位680.41m(黄海高 程,下同),设计洪水位标准为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位681.66m,校 核洪水标准为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位682.12m ,水库总库容198.28 ×104 m3。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设计年发电量270万kwh,是一座以 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重点小(一)型水库。 水库于1966年初进行勘察、设计,同年2月开始组织民工上阵清理基础, 开挖截水槽,浇筑坝下砼涵管。1967年8月正式施工,经过连续三年施 工于1969年完工,坝后分四级发电,装机四台,总容量650千瓦,主要 建筑物有:大坝、坝下涵管、溢洪道、坝后电站、引水渠道等。
670
9.83
51.2
672
10.84
71.9
674
11.45
94.2
676
12.06
117.7
678
12.67
142.4
680
13.28
168.4
682
14.80
196.5
684
16.00
227.3
686
17.50
260.8
688
19.52
297.8
690
21.04
338.4
本次设计采用了查《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推理公式法法、
附件一 设计机构设置情况.....................................................20 附件二 工程设计大事记.........................................................21 附件三 设计图纸目录.............................................................22
水库大坝完工后,69 年冬开始第三级电站建设,装机一台,容量 200 千瓦,71 年正式运行发电。86 年扩建第二级电站,当年底建成投 产运行送电,装机一台,容量 200 千瓦。2000 年至 2002 年相继建设了 **的一级站和零级站,装机二台,容量为 250 千瓦,现四个站总装机 容量 650 千瓦,同时并网运行。
本次勘察通过对库内水和地表水的取样分析认为库内水对砼有分 解类溶出型中等腐蚀、分解类一般酸性强腐蚀。对金属构件具有弱腐 蚀性。地表水对砼有分解类溶出型中等腐蚀、分解类一般酸性中等腐 蚀。对金属构件具有弱腐蚀性.
1.3.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大坝为斜墙坝,由于库区土料匮乏,施工时土料难以控制, 斜墙填土均一性较差。斜墙填土现场注水渗透系数在 10-5cm/s 量级, 室内渗透系数在 10-5~10-7 cm/s 量级,属弱透水,可满足防渗要求。斜 墙填土压密度为 0.83,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2)过渡层填土压密度为 0.86 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4-4’渗透
曲线有两个峰值,第一峰值出现于五月上旬为春汛,第二峰值出现于 6
月下旬为夏汛。
本次安全鉴定根据万分之一航前后的水库流域特征参数结果如表 1.2.1 所示。
表 1.2.1
**水库流域特征参数复核表
水库流域特征参数 控制流域面积 F(km2)
原设计 4.74
主河道长度 L(km)
主河道比降 J
表 1.2.2
**水库水位~面积、库容关系表
复核后 4.64 3.0 0.067
水位 Z(m)
面积 A(万 m2)
库容 V(万 m3)
656
0
0
658
0.50
0.5
660
0.90
1.9
662
1.70
4.5
664
3.70
9.9
666
5.80
19.4
668
8.10
33.3
**水库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 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6~17℃,多年平均为 239~266 天,多 年平均蒸发量为 1342mm,多年平均湿度为 75~80%,多为东北风,
2
年平均风速为 2.9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2m/s。
经统计分析,雨季始于 3 月中、下旬,终于 7 月中旬,降水变化
本次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开始于二○○五年五月。受**县水电局委 托,****设计院于****年7月完成提交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报告,我院根据省水利厅及市水利局批复文件及业主要求于****年三 月完成了施工图设计。
1.2 水文
**水库位于**县**镇境内,接**山脉支流,系**支流**水水系, 地理位置为东经114°42ˊ24″,北纬28°42ˊ07″,坝址以上控制流 域面4.64km2,主河道长3.0km,河道的平均比降为0.067,整个流域范 围内山清水秀,植被良好,人类活动影响小,水土流失影响不明显。
1
末端没有消能设施,行洪时,洪水过泄槽后在末端向右并沿长约 60m 的山垅下泄到发电尾水渠。
坝下涵道位于大坝右侧坝体内,设置于花岗岩基础上,涵管长 89m,内径 0.6m 砼圆管,采用坝后闸阀放水发电、灌溉,涵管砼浇筑 的施工是由当时公社调民工承建,内外均采用木模现浇砼,管身用单 层 16mm 钢筋作主筋,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靠人工搅拌,扦插 密实浇筑,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1.3 工程地质
我院地勘公司受**县水利电力局委托,承担了**水库加固除险工 程地质勘察工作,
1.3.1地质概况 工程区位于***地台-**台隆-**一**山台拱西段之**山区,西邻** 山,东至***一带,以深、大断裂与波阳凹陷分界。区内植被发育。 水库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rQ):大坝填筑土石,按成分可分为粘 性土和块石。其中粘性土分为防渗土料的砂质粘土和过渡层的混合土 料。混合土料为砂壤土和砂质粘土,局部夹块石。 第四纪更新统残坡积层(Qel+dl):主要分布在库区及坝肩上下游, 主要成分为含砾粉质粘土、砾质壤土及碎石,其颗粒成分和厚度随地 形变化而不同,一般厚度不超过 2 米。 燕山期花岗岩、混合岩(γ):为库盆和坝基的基岩,分布于整个 库区,隶属九岭富斜花岗岩,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斜长花岗岩,显 晶质结构,其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黑白云母等。风化程度一般由 矿物成分决定。该层分布厚度大,本次勘探钻孔最大揭露厚度 12.3 米。 工程区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九岭一高台山台 拱西段之九岭山区,西邻湘东之莲云山,东至永修一南昌一带,以深、 大断裂与波阳凹陷分界。 区内褶皱基底广泛裸露,沉积盖层极不发育,基底褶皱强烈,构
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基本情况如下。 水库大坝为斜墙土石坝。坝顶高程 683.02~683.43m,最大坝高 31 m,顶宽 3m,坝顶长 94m。内坡 1:1.7~1:2.5,外坡 1:1.5、1:1、 1:1,1:1.18 各级变坡设有马道。一级马道高程 678.01m,宽 0.7m。 二级马道高程 673.4m,宽 1.94m,三级马道高程 668.15m,宽 1.35m。 内坡为块石护坡,护坡到坝顶。外坡为干砌块石堆石体到坝顶。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整个溢洪道由进口段、折线型实用堰、渐 变段、陡坡组成。溢洪道进口段为一折线型实用堰,堰顶宽 2m,堰顶 长 14m,堰顶高程 680.41m。堰顶通过八字墙收窄接宽 6m、长 6m、深 0.3m 的消力池,再接长 50m,坡比为 1:20 坡度的渐变段,其后是陡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