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约财产纠纷案列分析

合集下载

婚姻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

婚姻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财产分割和抚养权问题引发的纠纷。

原告张某某与被告李某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取名李明。

由于双方性格差异和家庭观念的不同,夫妻关系逐渐恶化。

2023年,张某某以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并抚养儿子李明。

二、争议焦点1.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2. 儿子抚养权归属3. 抚养费用的承担三、案件事实1. 夫妻共同财产:张某某和李某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了位于某市的房产一套,价值约300万元;一辆汽车,价值约20万元;存款共计50万元。

此外,双方还有共同投资的股票和基金,价值约40万元。

2. 儿子抚养权:李明目前由张某某抚养,李某某因工作原因在外地,每月回家一次。

3. 抚养费用:张某某主张李某某应当承担儿子的抚养费用,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

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子女由一方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五、案例分析1.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法律规定归各自所有的外,归夫妻共同所有。

本案中,房产、汽车、存款和股票基金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应进行分割。

2. 儿子抚养权归属: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子女由一方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

婚约财产纠纷调解案例范文

婚约财产纠纷调解案例范文

婚约财产纠纷调解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小张(男)和小李(女)经人介绍相识,相处一段时间后,按照当地习俗订婚。

订婚时,小张给了小李家彩礼8.8万元,还赠送了价值不菲的金银首饰,包括金项链、金手镯和金耳环等。

小张家还承担了订婚宴的所有费用。

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两人因为一些生活琐事频繁争吵,感情逐渐破裂。

最终,双方决定解除婚约,但对于彩礼和首饰的返还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于是来到了社区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

二、调解过程。

# (一)初次见面:剑拔弩张。

调解那天,小张和他的父母一脸气愤地坐在调解室的一边,小张的妈妈一上来就说:“我们家为了这个婚事,花了那么多钱,现在说不结就不结了,这不是坑人嘛!彩礼和首饰必须全退!”小李和她的家人也不甘示弱,小李红着眼圈说:“这婚没结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我们姑娘的名声也受到了损害,那些彩礼钱和首饰,有一部分都已经花在筹备婚礼的东西上了,不可能全退!”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调解室里的气氛紧张得像要爆炸一样。

# (二)深入了解:各有苦衷。

看到这种情况,调解员老王赶忙让双方先冷静下来,然后开始分别了解情况。

小张这边呢,他说自己在外面打工辛辛苦苦挣的钱,彩礼几乎是他的全部积蓄,现在婚没结成,自己是人财两空,以后再找对象都困难了。

而且,他觉得是小李在筹备婚礼期间太任性,老是为了一些小事发脾气,才导致感情破裂的。

小李那边则哭诉着说,自从订婚后,她也为这个婚事付出了很多。

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专心准备结婚的事情,还花了不少自己的钱去购置一些婚礼用品。

而且,她觉得小张在吵架的时候说话很难听,对她不够尊重,这才让她对这段婚姻失去了信心。

至于彩礼钱,一部分确实用在了共同的婚礼筹备上,像订婚纱、选喜糖这些,还有一部分首饰,她觉得是小张送给她的礼物,不应该退还。

# (三)寻找突破:情理并重。

了解了双方的情况后,老王心里有了底。

他开始从情理两方面入手进行调解。

老王先对小李说:“姑娘啊,我知道你也受了委屈,但是按照咱们这儿的习俗,男方给彩礼是为了结婚,如果婚结不成,彩礼确实是应该退还的。

婚姻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婚姻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财产分配问题引发的纠纷。

原告李某(女)与被告张某(男)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张某长期在外地工作,李某则全职照顾家庭。

2018年,张某因工作原因被调回本地,家庭生活逐渐稳定。

然而,随着张某工作收入的增加,夫妻双方在财产分配上产生了分歧,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2021年,李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案件事实1. 财产情况:- 共同财产:包括房屋一套(位于本市,价值300万元)、汽车一辆(价值20万元)、存款50万元。

- 个人财产:张某个人名下有股票账户,内有资金100万元,为婚前个人财产。

2. 争议焦点:- 原告李某认为,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张某的收入主要用于家庭生活,因此要求对共同财产进行平均分割。

- 被告张某则认为,股票账户为婚前个人财产,不应纳入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三、法律分析1. 财产分割原则:-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9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 同时,《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遵循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的原则。

2. 股票账户的性质:- 被告张某所持有的股票账户,虽然是在婚前形成,但其投资收益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

根据《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投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

- 因此,被告张某持有的股票账户内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3. 财产分割比例:- 由于被告张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家庭负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且在财产形成过程中付出了较多的劳动,因此,在财产分割时,应适当考虑被告张某的贡献。

- 结合本案实际情况,法院可酌情对共同财产进行平均分割,并适当照顾被告张某的权益。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张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家庭负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且在财产形成过程中付出了较多的劳动。

婚约财产纠纷案例

婚约财产纠纷案例

婚约财产纠纷案例
某年某月某日,小明与小红结婚,并签订了一份婚前财产协议,明确规定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财产归各自所有。

然而,婚后不久,小红发现小明有别的婚外情,并决定提出离婚。

离婚过程中,小红发现小明在外面购买了一辆名车,并将名车的购买款项从共同账户上划走。

小红认为,根据婚前财产协议,名车应归小明所有,但购买款项应归双方共有。

因此,小红对小明将购买款项划走提出财产纠纷诉讼。

法院审理此案,认为婚姻是平等合法的一种关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共同财产应根据财产归属规则进行分割。

婚前财产协议虽然是一种规定个人财产归属的协议,但只限于对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财产进行约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共同财产,双方应共同享有。

因此,名车的购买款项是属于双方共同财产的一部分,小明不能单方面将购买款项划走。

法院最终判决,小红有权要求小明归还购买款项,并将名车的所有权归小明所有。

此案例中,婚姻关系中的财产纠纷主要围绕婚前财产协议的解释和共同财产的归属而展开。

对于婚前财产协议的合法有效性,
法院认为双方在签订协议时应具备法定的智力、行为能力,并且不存在双方欺诈、胁迫等情况。

同时,协议内容应合乎法律规定。

此案例启示我们,在婚前应慎重制定婚前财产协议,协商一致并明确财产归属,以避免日后的争议和纠纷。

另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共同财产,双方应共同享有,不能单方面侵占。

总而言之,婚姻是一个家庭的起点,对于婚姻财产的处理应合法公正,保障双方权益。

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应以互信、与商量为基础,共同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例分析(3篇)

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婚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他们在婚恋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法律问题。

本案例以一起大学生婚前财产约定争议为切入点,分析婚前财产约定的法律效力及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学,两人相识于校园,相恋两年后决定步入婚姻殿堂。

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双方因婚前财产问题产生分歧。

小王家条件较好,拥有房产和存款,而小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为了明确婚后财产归属,双方决定签订一份婚前财产协议。

协议约定:小王婚前房产和存款归小王个人所有,婚后小李每月支付小王生活费。

然而,在婚后不久,小李发现小王在婚前隐瞒了部分债务,且在婚后仍有借贷行为。

小李认为小王婚前财产协议无效,要求分割小王婚前财产,并要求小王偿还债务。

三、案例分析1. 婚前财产协议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本案中,小王和小李签订的婚前财产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属于有效协议。

双方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婚前债务的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婚前个人债务的处理存在争议。

本案中,小王在婚前隐瞒了部分债务,并在婚后仍有借贷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婚前个人债务在婚后仍属于个人债务。

因此,小李无权要求分割小王婚前财产,但可以要求小王偿还其个人债务。

3. 生活费支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的,另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

关于婚约财产纠纷的典型案例

关于婚约财产纠纷的典型案例

关于婚约财产纠纷的典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一个关于婚约财产纠纷的典型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对年轻人,小李和小张,他们爱得那叫一个火热呀,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按照习俗,小李家给了小张一大笔彩礼,那可真是不少钱呢!可谁能想到,后来这两人的感情出了问题,闹掰了!这下好了,矛盾就来了,那笔彩礼怎么办呢?这就好比你买了个特别贵的东西,结果发现不合适,你说这钱能就这么算了?
小李家就觉得,这钱给出去了,现在婚也没结成,得要回来呀!小张那边呢,就不乐意了,觉得自己也付出了感情呀,凭啥要退钱。

这两人就这么争起来了,你说这事儿闹得!难道付出的感情就可以用钱来衡量吗?
就好比你种了一棵树,花费了好多心血浇水施肥,结果树没长成,你能说你的付出就白费了吗?这不就跟他们的感情一样嘛!然后呢,双方就闹上了法庭。

法庭上那场面,可真是够紧张的。

双方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有理。

小李说:“这彩礼是为了结婚给的,现在婚结不成了,当然得退!”小张反驳道:“那我的青春损失谁来赔?”听听,这多激烈呀!你说这事儿能那么容易解决?
在这过程中呀,双方的家人也都掺和进来了,又是一通争吵。

哎呀呀,这场景真让人头疼!这事儿到最后到底怎么解决的呢?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一番考量和判断。

法院也得考虑呀,综合各种因素,看这彩礼到底该怎么处理。

其实呀,这种婚约财产纠纷的案例还真不少。

这就提醒我们,在处理感情和钱财的问题时,一定要慎重呀!别到时候弄得不可收拾,那就麻烦了。

我觉得呀,在谈婚论嫁的时候,真的要好好想想清楚,感情可不是儿戏,钱财也不是小事。

一旦出了问题,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麻烦和纠纷,那可真是伤神又伤财呀!大家对此可得长点心呀!。

典型婚嫁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典型婚嫁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甲(女)与被告乙(男)于2010年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双方于2011年10月1日登记结婚。

婚前,甲乙双方在婚前财产约定书中约定:甲乙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实行共同财产制。

婚后,甲乙双方共同购买了位于本市的一套房产,价值200万元,登记在甲的名下。

婚后,甲乙双方因性格不合,经常发生争吵,导致感情破裂。

2022年,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解除与乙的婚姻关系,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争议焦点1. 婚前财产约定是否有效?2. 婚后购买的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3. 如何进行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三、案例分析(一)婚前财产约定是否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在婚前财产约定书中约定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符合法律规定,因此该婚前财产约定有效。

(二)婚后购买的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婚后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且未约定归各自所有,因此该房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三)如何进行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1. 房产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本法的规定处理。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婚前财产约定中未对房产分割作出约定,因此应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考虑财产的具体情况,合理分割。

婚姻财产法律案例分析(3篇)

婚姻财产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女)与李某(男)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由于双方性格不合,婚后生活矛盾不断,最终在2022年,张某提出与李某离婚。

双方对财产分割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婚前财产的归属问题;2. 婚后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3. 婚后债务的承担问题。

三、案件分析(一)婚前财产的归属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在本案中,张某和李某婚前各自拥有房产一套,一套位于市中心,一套位于郊区。

婚前财产的归属问题成为争议焦点。

根据法律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仍归个人所有,因此市中心房产归张某所有,郊区房产归李某所有。

(二)婚后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在本案中,张某和李某婚后共同购买了一套房产,该房产位于市中心,市值较高。

婚后共同财产的分割成为争议焦点。

根据法律规定,婚后共同财产应当平均分割。

因此,市中心房产应当由张某和李某各占50%的份额。

(三)婚后债务的承担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在本案中,张某和李某婚后共同举债购置了一辆汽车,该汽车市值较高。

婚后债务的承担问题成为争议焦点。

根据法律规定,婚后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因此,购置汽车的债务应由张某和李某共同承担。

四、法院判决1. 市中心房产归张某所有,郊区房产归李某所有;2. 市中心房产市值的一半归张某所有,另一半归李某所有;3. 购置汽车的债务由张某和李某共同偿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约财产纠纷案列分析
婚约财产纠纷案列分析
【问题提示】
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为订立婚约而由男方给付女方一定数目的现金彩礼作为聘礼的传统旧习俗,但双方在订立婚约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组成家庭,或者仅举行了婚礼而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短期同居生活后闹矛盾的,双方往往会为彩礼返还问题酿成纠纷。

【要点提示】
按农村风俗举行了婚礼且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彩礼返还问题。

【案例索引】
河南省宜阳县人民法院(20xx)宜韩民初字第52号民事判决书;
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XX)洛民终字第215号民事判决书。

【案情】
原告杜某某,男,汉族,农民。

委托代理人杜某,男,汉族,农民,系原告之父,特别授权代理。

委托代理人乔某,河南金晖律师事务所律师,一般代理。

被告李某某,女,汉族,农民。

被告李某,男,汉族,住址同上,农民,系被告李某某之父。

委托代理人李某,女,汉族,农民,系被告李某某之母,特别授权代理。

原告杜某某诉称:原告和被告李某某经人介绍相识订婚,订婚后二被
告经媒人手接受原告方彩礼38000元。

由于被告虚报年龄,从而导致原告与被告李某某于20xx年举行了婚礼。

之前,原告要求办理结婚证,遭被告及家人拒绝。

同居后原告发现被告是为了骗取钱财,经常无事生非,利用各种借口外出,自20xx年底至今,被告离开原告家,原告多次说和,均遭被告拒绝,无奈才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二被告返还彩礼38000元以及由被告负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李某某、李某共同辩称:被告李某某与原告于20xx年9月经人介绍订婚,我们前后共接受原告彩礼20XX0元。

当时李某某年龄小,经不住原告多次说合,便同意于20xx年3月举行了婚礼。

可同居后,原告好吃懒做,吃喝嫖赌的恶习显现,动不动就殴打李某某。

原告及其父不但拿走我家现金,还编造谎言,殴打我家人,并抢走我家的手扶拖拉机等物,件件事实均证明不能再与原告成亲戚了。

我们恳切法院判决原告父杜某返还我家手扶拖拉机等财产。

经一、二审法院审理查明:原告杜某某与被告李某某于20xx年9月经人介绍相识并订婚,订婚后按农村习俗被告李某某经媒人手先后接受原告方礼金28450元,其中包括:看地方1900元、进门3000元、进门时给孩子礼钱750元、20xx年春节前接受现金3000元、手机款1000元、缝纫机款300元、送好3000元、行大礼10000元、做生意款5000元、压礼款500元。

为结婚原告另支付婚纱照款800元、下车礼1001元、鞋一双款260元、化妆品70元、被告李某某及其母用药款110元。

原告杜某某与被告李某某于20xx年3月按农村风俗举行了结婚仪式,并开始同居生活,因李某某未到法定婚龄,双方至今未办理结婚手续。

同居后,原告与被告李某某一同到洛阳打工,为生活琐事常吵嘴生气。

20xx年底被告李某某回娘家居住,
至今不愿与原告共同生活,原告及其家人亲友据此于20xx年正月七日,到二被告家中拉走其手扶拖拉机等财产,酿成纠纷。

上述事实,有原、被告的陈述及被告向本院提交的接受彩礼清单相互印证,可以认定。

【判决】
一审法院认为:原告杜某某按农村习俗给付被告李某某彩礼后,双方虽依约举行了婚礼,但因被告李某某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原告请求被告李某某返还彩礼的理由正当,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但考虑到双方已举行婚礼并实际共同生活1年有余,彩礼应由被告李某某适当予以返还。

原告要求被告李大汉承担返还彩礼责任的理由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原告要求的其它花费,属赠与性质,其要求返还的理由不足,本院不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