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讲解与写作指导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讲解与写作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讲解与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一、写作要求(1)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2)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怎样选材可以写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或发生的事。
如,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三、技巧点拨1.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
写人要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
2.采取什么“段式”结构。
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
常见的段式有“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时间推进式”“地点转换”等;3.内容写具体。
做到言之有物。
三、写作构思我们以“端午节包粽子”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端午节包粽子是过节的重头戏。
(略)中间:具体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
(详)结尾:写过节的感想。
(略)四、如何表达构思出提纲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为习作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如《粽叶飘香》;②用上本单元所学的写法,如“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③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哟!节日习俗1、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俗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2、元宵节,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3、清明节,扫墓、踏青。
4、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5、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也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
6、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习作例文家乡的中秋节等啊等,夜以继日地盼,终于迎来了这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古人十分崇拜月亮,因此产生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一系列民间神话。
月亮的圆缺也预示着亲友的聚散。
传说月神是一只蟾蜍,肚子很大,也有许多子孙,预示着子孙满堂。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领略节日的习俗。
2.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节日的气氛。
2. 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一个传统节日进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4. 分享展示: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5.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结构: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传统节日,再分别介绍各个节日。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并写一篇短文。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体验节日的氛围,拍照留念,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展示个人才能,锻炼口才和动手能力,提高参与意识。
2.了解传统节日,在写作中,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展示活动成果。
4.联系生活,选取生活中真实、具体的事例,进行写作。
5.在写作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6.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美好回忆。
今天的课堂内容,需要大家先展示传统节日相关的作品,比如制作月饼、书写春联等等。
展示成果结束后,再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自己家里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明确要求选择一件发生在节日里的趣事,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在此过程中领会到传统节日带来的独特的感悟,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写作指导1.选择适当的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2.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过节日时的快乐心情。
3.选择一件发生在节日里的趣事,并记录下来。
要求语言流畅、故事生动具体。
4.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四、范文评析中秋节今晚的月儿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
因为,今天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我坐在阳台上,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味着这香喷喷的月饼,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也爬上星空。
奶奶告诉我,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吃月饼,眼睛会变得更明亮。
我看着月亮,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我又拿起一块桂花馅儿的月饼,轻咬月饼,眼前仿佛出现满园桂树,就连月亮上那若有若无的花纹,在我眼中都成了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在这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团聚,这就足够了。
我看了看爸爸妈妈和蔼可亲的脸,又想起了许多不能团聚的家庭,幸福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
月饼象征着团圆,那么就愿我家永远团团圆圆!奶白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的思绪牵到了外面。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场景,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节日场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感受相结合,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等。
2. 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传统节日的庆祝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视频里展示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吗?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老师:大家好,我想先播放一段视频,希望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氛围。
(播放传统节日庆祝视频)老师:好了,视频看完了,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刚才的视频展示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呢?学生1:老师,我觉得可能是春节,因为我看到了很多鞭炮和红色的灯笼。
老师:很好,学生1观察得很仔细,这确实是春节的庆祝场景。
那么,除了春节,你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传统节日呢?学生2:老师,我还知道端午节,那时候我们会吃粽子,还会划龙舟。
学生3:我知道中秋节,那时候我们会吃月饼,还会赏月。
老师:非常好,两位同学提到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是我们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而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赏月来庆祝团圆。
大家还知道其他的传统节日吗?学生4:老师,我还知道清明节,那时候我们会扫墓,纪念我们的祖先。
老师:非常棒,学生4提到了清明节,这个节日我们会扫墓,缅怀先人,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尊重。
看来大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接下来可以进一步交流和分享关于这些节日的知识和故事。
(二)新课讲解1. 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和分类。
2. 逐一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时间、来历和习俗;
2.学习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民间故事、谚语等;
3.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活动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节日的文化价值,分析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3.提升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背后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5.增进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节日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的教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指导+习作范文活动指导“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就以这个主题开始开展实践活动。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
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一、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审题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选材可以写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或发生的事。
如,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运用发散思维勾画出自己的习作导图吧。
3.思维导图4.构思我们以“端午节包粽子”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端午节包粽子是过节的重头戏。
(略)中间:具体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
(详)结尾:写过节的感想。
(略)5.表达构思出提纲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为习作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如《粽叶飘香》;②用上本单元所学的写法,如“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③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哟!二、展示活动成果。
1.活动准备(1)组内分工整理收集的资料;(2)讨论并确定每个人展示的内容;(3)每个人做好展示的内容准备;(4)确定一个活动小组内展示的先后顺序。
2.活动指导(1)展示内容(2)展示形式可以做一做、可以讲一讲、可以唱一唱……3.活动评价哪个小组展示得最好?好在哪儿?从今天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总结: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特别要肯定优点;对今后学习的期望,侧重过程的评价;对所有学生学习成果的收集保存。
活动一:写作范文+评语范文一:家乡的元宵节我家在美丽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在前几天,我的奶奶和邻居就开始忙碌了,打扫卫生,布置厅堂……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里摆上了供品,然后毕恭毕敬地等侯着。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传统节日的习俗。
2. 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内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3)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5)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6) 重阳节:登高、赏菊、敬老等。
七、作业设计1. 课下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习俗,整理成一篇短文。
2. 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用图画或手抄报的形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讲解与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一、写作要求(1)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2)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怎样选材可以写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或发生的事。
如,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三、技巧点拨1.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
写人要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
2.采取什么“段式”结构。
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
常见的段式有“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时间推进式”“地点转换”等;3.内容写具体。
做到言之有物。
三、写作构思我们以“端午节包粽子”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端午节包粽子是过节的重头戏。
(略)中间:具体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
(详)结尾:写过节的感想。
(略)四、如何表达构思出提纲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为习作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如《粽叶飘香》;②用上本单元所学的写法,如“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③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哟!节日习俗1、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俗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2、元宵节,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3、清明节,扫墓、踏青。
4、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5、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也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
6、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习作例文家乡的中秋节等啊等,夜以继日地盼,终于迎来了这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古人十分崇拜月亮,因此产生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一系列民间神话。
月亮的圆缺也预示着亲友的聚散。
传说月神是一只蟾蜍,肚子很大,也有许多子孙,预示着子孙满堂。
并且蟾蜍的习性是冬眠,古人以为是它死了,在春天又会活过来,还有长命百岁的含义。
中秋节的晚上,晚餐过后,迎来了中秋节的重要习俗——吃月饼。
爷爷说他小时候过中秋,全家要一起祭月、烧香,祈求月神保佑全家平安。
我高兴地说:“我可以直接吃月饼了!”全家人都笑了。
月饼是圆的,象征着团圆。
我咬了一口,嗯,松软的外皮香香的,夹着厚厚的豆沙,甜味浓浓的,透心甜。
再咬,哇,黄澄澄的两个大蛋黄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咬一下,甜丝丝的,又有一股咸蛋味,好吃极了。
我张大了嘴巴,把月饼吞下去,真是美味极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接下来最有名的就是赏月了。
我大步流星地走向阳台,只见圆圆的明月高悬夜空,很亮,就像“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白花花的,散发着幽幽的亮光,白云浮在月亮身旁,散着一圈彩色的光环。
“今天的月亮真圆啊!”奶奶喜笑颜开,爸爸将酒一饮而尽,呵呵,想在苏轼大醉后,望月诗兴大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仔细看看,月亮上有一些灰色,犹如桂树上那婆娑的影子:吴刚辛勤地砍着桂树,美貌如花的嫦娥坐在月宫里,玉兔在捣长生不老药呢!远处闪烁的白星与月光融为一体,发出白色的光芒。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也是一个团圆节,除非万不得已,人们都会回家和家人幸福地团聚一起,共赏中秋美景,共品美味的中秋美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也祝大家中秋团圆,都能够幸福地团聚在亲人的身旁,相聚在故乡!粽子飘香的端午节清晨,一阵浓郁的糯米夹杂着粽叶的香味儿把我从梦中唤醒,啊,今天是端午节!我再也在床上待不住了,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
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馋得我直咽口水。
我赶忙坐下来,顾不得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馅,我再也受不了种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完鲜肉粽,我感觉还没解到馋,又剥开了一个我最爱吃的白粽,轻轻沾上一点糖,然后大口咬进嘴里,哇!那甜蜜的感觉直浸肺腑,真是绝世精品呀!真难忘这个粽子飘香的端午节,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节啊!快乐元宵节今天,是元宵佳节。
到了晚上,我们照例要去看一年一度的烟花和灯展。
路上有些人在放烟花,我们看了一会儿。
所以迟到了,但烟花不会等我们的。
我们到时烟花已经开始燃放了。
我们挑了一个好地方,开始看。
烟花是从文化宫上放的。
这些美丽的烟花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彩色的火球飞腾着,连续不断,交映在天空的烟花中绽放。
这些烟花简直像在春天里互相争芳斗艳的鲜花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夜空的滴滴金雨与地上开放的朵朵银花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有的四射的烟火,组成孔雀开屏的样子。
有的烟花是圆的,密布在天空中,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元宵节上不仅是灯的世界,也是人的海洋。
无数灯与人聚在一起,构成了景色奇异的灯和人潮。
这些灯别具一格、珠光宝气、晶莹发亮。
我看到了有个灯展画面是一个老奶奶和壮牛组成,牛跳舞时左摇摇右摆摆,耳朵上下摆动很牛。
而老奶奶舞姿生风比牛更牛。
就这样,我们在灯海中尽情欣赏。
今年元宵节真快乐。
春节放鞭炮今年的二月十日是春节,习俗可丰富了,有放鞭炮,吃汤圆、贴春联……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放烟花。
春节的烟花可美了!夜晚中绽放开一朵朵“小花”,这些“小花”可美了,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
有的烟花有一条条“线”,“线”的末尾还有一颗颗“小珠子”,有的像流星从天边划过,它又像一条条舞动的金蛇。
还有的像美丽的菊花。
最好看的是红、黄、绿紫这四颜色全部集中在一起的烟花。
看上去好像天空是个大玉盘,这些“五彩珠”撒落在大玉盘里。
爸爸点燃了自己买来的烟花,“砰!”震耳欲聋的响声震得我耳朵都聋了,我往天上一看,“哇!”我们的烟花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它又像是“烟花之王”,在“烟花居民”中大显神威。
天上绽开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把天空装扮得格外美丽。
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不少的传说。
最著名的就是纪念中国历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到了端午节那一天,我们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
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
粽子里面的馅也有很多种,有豆沙、霉干菜肉、芹菜肉、还有红枣的,味道非常好。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先把外面的绳子解开,再把粽叶剥掉,啊!真香,我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可惜我的肚子已经装不下了。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
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啊!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节。
中秋节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按照往年的惯例,我们和表姐、弟一家吃完饭都会聚在一起赏月。
据说今年是圆十五,月亮会又大又圆,而下一个这样的圆月十五就要等到2021年了。
所以我不能错过今晚的月亮。
到了晚上,妈妈和奶奶在阳台上摆满了我们爱吃的水果、月饼等赏月的食品。
不用我们的呼唤,月亮就早早的高挂在空中,远远望去月亮光芒四射,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
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大地,像给大地披上一层透明的银装,夜色迷人极了。
随着时间的转移,月亮的周围布满了云海,云烟缕缕另有一番景色。
这时对面大厦的楼顶升起了一盏又大又亮的孔明灯,它从圆圆的月亮飘过为月亮增添了光芒,我静静的看着月亮,仿佛看到了美丽而孤独的嫦娥和玉兔。
夜深了,我喜欢这皎洁而宁静的夜晚,更喜欢中秋节的天伦之乐。
快乐的除夕新年在人们的期盼中飘然而至,空气里似乎也弥漫着过年的气息。
人们脸上喜气洋洋的。
一大早,爷爷在门口两边贴上了一对春联,奶奶给门口的那棵冬青树挂上了一只只红红的小灯笼,就像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柿子。
家家户户也都贴上了春联和挂起了灯笼。
傍晚,奶奶煮好了香喷喷的年夜饭,大家围着桌子,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开心极了。
最让我开心的是奶奶给了我两佰元压岁钱。
晚上,村里成了鞭炮的乐园,烟花的世界,天空被烟花点亮了。
有的像满天的星星,有的像彩色的菊花,有的像从天而降的流星,更多的是像孔雀开屏,把天空打扮的五彩缤纷、美丽无比。
烟花时断时续,就像五颜六色的雷电。
地上,爆竹声一声接一声。
除夕的夜晚,和飞舞烟花告别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端午节,粽叶飘香“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这是南方流传的儿歌。
说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时学包粽子的情形。
那时我八岁,非常顽皮。
端午节时见奶奶聚精会神地包粽子,手也痒了起来,盯住粽子不放。
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想包粽子?不够本,你妈还不会呢,”说罢哈哈大笑。
我不服气,抢来工具,肉馅,糯米。
开始包人生“第一个粽子”。
我先拿三张整齐的粽叶,然后把它们裹成一个漏斗型,接着往“漏斗”里放米,放一半时再把肉馅放进去然后再放米,接着就开始包粽子。
怎么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后经奶奶的指导,终于把它裹起来了。
最后再用红线饶几圈一扎,就这样我的人生第一个粽子诞生了。
奶奶吃惊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说:“凡凡还包得不错呢,不过以后遇到困难别着急,要有耐心!”然后奶奶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烧。
我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没等到粽子凉下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来。
哇!味道太好了,现在想来嘉兴的粽子也没我包的味道好!想想今年的端午节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坚强活下来的儿童们。
我想到时候请奶奶多包点给他们邮寄过去。
也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最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这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想到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的景象,那甭提有多好了!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到来了,为此我兴奋了一整天!我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晚上。
我们一家手牵着手,向小区对面的花园走去。
今天的夜空很晴朗,月亮像一个玉盘一样挂在夜空中,整个城市都被月亮的淡淡的光线笼罩了,一切仿佛都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
我们在花园里找了一条长椅坐下,抬头仰望着漆黑的夜空,星星都躲进了云层里,只剩下一轮皎洁的明月在夜空中“站岗”,星星大概也去庆祝中秋节了吧!这月亮也真是孤独啊!它使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人,他们在这一天里,是否在思念自己的亲人?那就多抽点时间与亲人聚一聚吧!闻着淡淡的桂花香,吃着月饼,看着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欣赏着美景,四周静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