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7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教材

谐波问题 整改措施:在牵引变电所增加滤波器 (单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存在 增加投资的问题。 限制:谐波电流问题一直是铁路部门 和电力部门之间争论的焦点问题。
负序电流问题 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为单相负荷,导致 从电力系统三相去用的电能不平衡,从而向 电力系统注入负序电流。 负序电流的危害:降低用户电能的利用 率,引起用户旋转电机转子表面温升过高。 整改措施:牵引供电系统采用换相方式 接入电力系统,采用新型供电方式。 限制:电力部门一直在对牵引供电系统 注入电力系统的负序电流进行限制。
2 牵引网 通常,将接触网、钢轨、回流线构成的线路称为牵引网。接触网 和钢轨是牵引网的主体。 接触网(图3-54)是架设在电气
化铁路上空,向电力机车供电的一种
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质量和工作 状态直接影响电气化铁路的运输能力。 接触网根据其接触悬挂类型,可 以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 两类。
• 供电能力:满足在不同牵引工况下电能的输 送。关键点:牵引供电臂末端电压水平。 • 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在确保供电的前提下, 为设备的检修、运行方式的调整等提供灵活 的操作方式。改变运行方式的动作迅速。 • 完备的确保一次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 谐波问题 • 负序电流问题 • 功率因数问题 • 机车过分相问题 • 接地问题 • 继电保护问题 • 弓网关系问题 • 绝缘配合问题 • 电磁兼容问题
功率因数问题 列车从牵引供电系统取用的电能会随着 列车牵引定数、路况(限坡、弯道)、运行 图、司机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改变 列车取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导致功率 因素发生变化。 电力部门要求大工业用户的功率因数达 到0.9以上,高出部分奖励、低于该数值将罚 款。 整改措施:加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困难 在于负荷波动导致功率因数大范围波动,难 以达到理想的补偿效果。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第一部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1.2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宝成线(1975年) 第一条全线一次电气化完成铁路---阳安线(1978年)
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石太线(1982年) 第一条采用AT供电方式的电气化铁路---京秦线 (1985年)
第一部分: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1.5 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BT供电方式示意图 ● 防干扰效果好; ● 牵引网阻抗偏大(以链形悬挂牵引网为例,牵引网单位等效阻抗会增大约50%): ● 电力机车过BT时,易产生电弧; ● 增加了接触网的维修工作量和事故率,可靠性较低。
第一部分: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1.6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TRNF)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第二部分:牵引变压器接线 第三部分:电气化铁路负荷特性 第四部分:变电所主接线及平面布置 第五部分:保护配置及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六部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第一部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1.1 电气化铁路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79年世界上第一次采用电力牵引列车
第二部分:牵引变压器接线
2.3 V结线牵引变压器
A
BC
A
C
A
B
BC
A1
X1 A2
X2
a
b
c
单相V/v结线
a1
x1 a2
x2
三相V/v结线
特点: ● 接线简单、可靠性高、工程 投资低; ● 安装容量小、电能损耗小、运营费用低; ● 变压器容量利用率为100%; ● 能为变电所提供三相电源; ● 对电力系统的负序影响较小,负序功率等于牵引负荷功率的50%;
电气化铁路原理

电气化铁路原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装置,又称为牵引供电系统,其系统本身没有发电设备,而是从电力系统取得电能。
目前我国一般由110kV以上的高压电力系统向牵引变电所供电。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有直接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AT供电方式、同轴电缆和直供加回流线供电方式四种,京沪、沪杭、浙赣都是采用的直供加回流线方式。
一、直接供电方式直接供电方式(T—R供电)是指牵引变电所通过接触网直接向电力机车供电,及回流经钢轨及大地直接返回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式。
这种供电方式的电路构成及结构简单,设备少,施工及运营维修都较方便,因此造价也低。
但由于接触网在空中产生的强大磁场得不到平衡,对邻近的广播、通信干扰较大,所以一般不采用。
我国现在多采用加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二、BT供电方式所谓BT供电方式就是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加装吸流变压器(约3~4km安装一台)和回流线的供电方式。
这种供电方式由于在接触网同高度的外侧增设了一条回流线,回流线上的电流与接触网上的电流方向相反,这样大大减轻了接触网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干扰。
BT供电的电路是由牵引变电所、接触悬挂、回流线、轨道以及吸上线等组成。
由图可知,牵引变电所作为电源向接触网供电;电力机车(EL)运行于接触网与轨道之间;吸流变压器的原边串接在接触网中,副边串接在回流线中。
吸流变压器是变比为1:1的特殊变压器。
它使流过原、副边线圈的电流相等,即接触网上的电流和回流线上的电流相等。
因此可以说是吸流变压器把经钢轨、大地回路返回变电所的电流吸引到回流线上,经回流线返回牵引变电所。
这样,回流线上的电流与接触网上的电流大小基本相等,方向却相反,故能抵消接触网产生的电磁场,从而起到防干扰作用。
以上是从理论上分析的理想情况,但实际上由于吸流变压器线圈中总需要励磁电流,所以经回流线的电流总小于接触网上的电流,因此不能完全抵消接触网对通信线路的电磁感应影响。
另外,当机车位于吸流变压器附近时回流还是从轨道中流过一段距离,至吸上线处才流向回流线,则该段回流线上的电流会小于接触网上的电流,这种情况称为“半段效应”。
电气化铁道概述PPT课件

第一节 电气化铁道概述
项目一 电气化铁道组成及受电弓基本参数 项目二 供电方式 项目三 接触网组成 项目四 接触悬挂的类型
1 2024/1/6
第一节 电气化铁道概述
项目一 电气化铁道组成及受电弓基本参数
1.火车的发明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 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在盛况 空前的通车典礼上,由机车、煤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组成 的载重量约90吨的“旅行”号列车,由设计者斯蒂芬森亲自驾驶, 上午9点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下午3点47分到达斯托克顿,共运 行了31.8公里。
应用范围: 在我国很
少采用。
15 2024/1/6
3.越区供电 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 负的供电臂,经分区亭开关设备与相邻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 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用范围:
越区供电增大了该变电所主变压器的负荷,对电器设备安
全和供电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只能在较短时间内实行越区供
17 2024/1/6
二、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牵引供电系统可能对临近线路的影响 静电感应电压影响 处于电场内的架空通讯线路将产生静电感应电位 电磁感应影响 观音坝实验:接触网与架空线相距100m,平行长度18.3m, 接触网短路电流 I k=1140A,实测纵电动势787~824V 杂音干扰 谐波成分在通信中产生感应电压,形成通信中的杂音。
器,其中心抽头与钢轨联结。
23 2024/1/6
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具有良好的防干扰性能 ,但是 也存在半段效应。
图中,AT1 AT2间可以有效消除干扰,但是,AT2和 机车间的干扰不能消除。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牵引的铁路。
2、轨道爬行最严重的地段在建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围内。
3、控制机车车辆停车位置,保证邻线行车安全的标志为警冲标。
4、机务段一般设在或所在地编组站和区段站。
5、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主要包括电网和变电所。
6、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为大秦铁路。
7、进站信号机应设于距进站道岔尖端不少于50米的地点。
8、桥梁的组成包括桥面、桥跨结构和桥墩三大部分。
9、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10、直线和曲线是构成铁路线路平面的组成元素。
11>机车车辆限界最大半宽为170Omm ,最大高度为605Omnl。
12、路堤和路堑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形式。
13、涵洞由洞身、基础、端墙和翼墙组成的。
14、钢轨的作用是承受车身压力和引导车轮运动方向。
15、越行站设在—复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业务。
16、股道编号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和铁路网的起点、终点牵引区段(机车交路)的起点或终点。
17、区段站多设在中等城市18、常见的区段站的布置图型有横列式、纵列式及横纵列式三类。
19、一定时期内,旅客发送人数与旅客平均运程的乘积称为旅客周转量。
20、两相邻车站之间的区域叫做站间区间,相邻两线路所间或线路所与车站之间的区域叫所间区间。
21、运输业的产品为位移,计量单位为人?公里、吨?公里。
22、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24、辙义号数也称道义号数,我国规定以辙义角的余弦值表示辙义号数。
26、铁道限界主要有机车车轴限界和建筑物接近的界限。
27、线路坡道的坡度用线路中心路与水平夹角的正切值表示。
28、警冲标应设在两线路中心线间距为4M的中间。
29、列车运行图上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斜线表示列车运行线。
3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停车装置、—机车信号—以及列车速度监督和控制等。
(完整版)电气化铁道概论

高速铁路是指由新一代列车提供的时速在200~350km甚 至更高的铁路快速运营服务。
1983年开通第一条现
1964年开始,新 代化高速铁路,高速
干线总长度达
列车TGV运行速度为
1835公里,高速 300~350km/h,
列车客运量为世 最高试验速度为
界之最。
515.3km/h
日本
法国
1985年开始研究 ICE高速列车, 1991年投入运营, 有高速铁路700 多公里,高速列 车最高运行速度 达330km/h
目录
Ⅰ、电气化铁路概述 Ⅱ、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原理 Ⅲ、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 Ⅳ、电气化铁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Ⅴ、对电力系统供电方案的建议 Ⅵ、接触网关键技术
Ⅰ、电气化铁路概述
一、电气化铁路发展历史
1825年英国人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创了人类轨 道交通新纪元。我国于1881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 各庄煤矿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工程师主持的我国第一条自 主设计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通车,拉开了我国铁路发展 的序幕。
世界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 (东京-新大阪)于1964年10月建成通车,最高时速 210km/h,开创了高速铁路的先河。随着1983年9月,法国 东南高速线(巴黎-里昂)建成通车,掀起了世界高速铁 路建设的高潮。随后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 高速铁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建成高速铁路约6050km。
“十一五”铁路规划
将建成新线19,8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800公里,既有 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15,000公里。
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5,000公里,其中复线 里程42,750公里,电气化里程42,750公里。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简介精选

牵引电流的回流导线; 支撑与导向; 信号专业轨道电路
• 回流线
指连接轨道和牵引变电所的导线
• 其他设施
负馈线(回流线),吸上线 ,BT ,AT ,正馈线 ,保护线,地线 , 供电线
牵引供电系统的其他设施
• 分区所(Section Post, SP)
设于两变电所之间 , 把电气化铁道牵引网分成不同供电区段, 设有开关设备 ,根据运行需要可以连接同一供电臂的上 、下行接触 网 , 或连接不同的供电臂以实现越区供电。
第一章 绪论——牵引供电系统简介
1.1 电气化铁道与牵引供电系统 1.2 电力系统向电气化铁道的供电 1.3 牵引变电所向牵引网的供电 1.4 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 1.5 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及主要问题
1. 1 电气化铁道与牵引供电系统
• 电气化铁道(Electric Railways)
使用外部输入的电力能源(electric power )来驱动列 车行驶的铁道运输方式。
拓扑结构三相不对称; 变压器接线特殊。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技术问题
• 电压水平 • 无功功率 • 负序电流 • 谐波 • 通信干扰
电气化铁道的供电要求 • 安全可靠供电 • 保证供电质量 • 降低投资和运营费用 • 提高电磁兼容水平
(3)对AT牵引网 ,往往同ATP合建 ,增强对供电臂供电的灵活性
• AT所(AT Post, ATP)
AT供电系统 , 除变电所 、分区所和开闭所外 ,在牵引网上放置 自耦变压器的场所。
1.2 电力系统向电气化铁道的供电
• 电气化铁道属一级负荷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 • 牵引变电所一般设置两台变压器 ,要求有两回独立电源
• 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流线等设施构成的输电网络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简介

(1)注意与电传动内燃机车的区别; (2)电能具有不能大量储存的特点。
电气化铁道包括:电力机车(含电动车组) 沿线的供电设施
• 牵引供电系统(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s) 向电力机车提供电能的沿线供电设施从电能的传输、
分配角度构成牵引供电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包括:牵引变电所 牵引网 专用高压供电线路
• 其他设施
负馈线(回流线),吸上线,BT,AT,正馈线,保护线,地线, 供电线
牵引供电系统的其他设施
• 分区所(Section Post, SP)
设于两变电所之间,把电气化铁道牵引网分成不同供电区段, 设有开关设备,根据运行需要可以连接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接触 网,或连接不同的供电臂以实现越区供电。
T R
结构简单,投资少,维护费用低; 一部分电流从大地回流,对邻近通信线干扰大。
(2)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BT方式)
吸流变压器 Booster Transformer
F T
Us
I
R
• 防干扰效果好; • 牵引网阻抗偏大; • 电力机车过BT时,易产生电弧; • 由于是串联系统,可靠性较低。
(3)带负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F T
Us
I
R
• 防干扰效果不如BT供电方式; • 牵引网阻抗界于直接供电方式和BT供电方式之间; •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4)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AT方式)
自耦变压器 Auto-transformer
T
Us
R
F
• 防干扰效果与BT方式相当 • 牵引网阻抗小,输送容量大,供电臂长(可达40~50km) • 结构复杂,投资大,维护费用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斯科特结线变压器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不对称度,等于:
(
)。
三. 简答题
1.请简述说明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同步发电机的影响。 单相牵引负荷,引起发电机的不对称运行。当最大一相电流 达到额定值时,较小的两相电流却小于额定值。因此,限制 了发电机的出力。 当负序电流流过发电机定子绕组时,产生负序旋转磁场。它 相对于转子的旋转速度为同步转速的两倍,在转子表面感应 产生涡流。这些附加电流和涡流形成附加损耗,引起转子温 增高。 由负序旋转磁场与转子激磁磁势以及由正序旋转磁场与定子 负序磁势所产生的两倍工频的交变电磁力矩,同时作用在转 子转轴和定子机座上,引起两倍工频的附加振动。
12.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在双线区段,采用 上、下行线路接触网在供电臂末端( 并联 )供电。
13.导线允许载流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不超过导线( 最高 )允许工作温度时所传输的电流。
14.导线允许载流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不超过导线最高允 许工作( 温度 )时所传输的电流。
一.判断题
1.对称分量中的正序分量的特点为: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为 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相序相同。 (√) 2. 对称分量中的正序分量的特点为: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 为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相序相反。 (×) 3.对称分量中的负序分量的特点为: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为 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相序相同。 (×) 4. 对称分量中的负序分量的特点为: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 为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相序相反。 (√) 5.对称分量中的零序分量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 6.对称分量中的零序分量三个相量大小不等,相位相同。 (×)
失。 24.增设加强导线。即可以减少电压损失,又可以减少( 电能 )损
失。 25.在双线区段,采用上、下行线路接触网在供电臂( 末端 )并联
供电,可减少牵引网电能损失。 26.在双线区段,采用上、下行线路接触网在供电臂末端( 并联 )
供电,可减少牵引网电能损失。 27.在双线区段,采用上、下行线路接触网在供电臂末端并联供
(×)
二.填空题
1.在每台变压器的铭牌上都标有( 空载 )损耗与短路损耗。
2.在每台变压器的铭牌上都标有空载损耗与( 短路 )损耗。
3. 单相结线牵引变电所,当一台牵引变压器运行时其全年空载电能
损失为:(
)
4. 单相结线牵引变电所,当一台牵引变压器运行时其全年负载电能
损失为:
(
)
5. 单相结线牵引变电所,当两台牵引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其全年负
3.对称分量中的零序分量的特点为:( A
)
A.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B.三个相量大小不等,相位相同。
C.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相反。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 单相工频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三个方
面:( B )
A.1.在电力系统中引起零序电流;2.电力机车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
进入电力系统;3.牵引负荷的功率因数较低。
2.对称分量中的负序分量的特点为:( C
)
A.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为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
式的相序相同。
B.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为18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
式的相序相同。
C.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为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
式的相序相反。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 在电力系统中引起负序电流;2.电力机车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进
入电力系统;3.牵引负荷的功率因数较低。
C. 在电力系统中引起负序电流;2.电力机车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进
入电力系统;3.牵引负荷的功率因数较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四. 简答题
1.请说明单相工频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几个
31. 按经济截面选择接触悬挂: 实际设计中增大导线截面,以( 减 少 )电能损失,以便一次投资增量能在回收期内通过减少电能损失费用 而得到补偿。
32. 按经济截面选择接触悬挂: 实际设计中增大导线截面,以减少 电能损失,以便一次投资增量能在回收期内通过减少电能损失费用而得 到( 补偿 )。
第十五讲习题
第十四讲习题
一.判断题
1. 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限制供电臂的长度。 (√) 2. 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增设加强导线。 (√) 3. 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牵引网应采用直接供 电方式。( √ ) 4. 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对牵引网结构布置、 材质、导线及截面进行优选,以降低牵引网阻抗。 (√) 5. 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在双线区段,采用 上、下行线路接触网在供电臂末端并联供电。 (√) 6. 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在双线区段,采用 上、下行线路接触网在供电臂末端分开供电。 (×) 7.导线允许载流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不超过导线最高允许工 作温度时所传输的电流。 (√) 8. 导线允许载流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超过导线最高允许工 作温度时所传输的电流。 (×) 9.简单悬挂接触网允许载流量即等于所采用的接触线允许载流量。 (√) 10.简单悬挂接触网允许载流量不等于所采用的接触线允许载流量。 (×) 11.单链形悬挂接触网允许载流量等于承力索、接触线与加强导线载 流量之和。( √ ) 12.单链形悬挂接触网允许载流量小于承力索、接触线与加强导线载 流量之和。( × ) 13.当考虑接触线的磨耗时,接触悬挂的允许载流量尚需减小。 (√) 14.当考虑接触线的磨耗时,接触悬挂的允许载流量有所增加。
l(两供电臂电流相等)时,等于50%。
(×)
二.填空题
1.单相负荷的正序电流的有功功率为:(
)。
2.单相负荷的负序电流的有功功率为:( 零
)。
3.单相负荷的正序电流和负序电流序视在功率( 相等 )。
4.( 单相 )负荷的正序电流和负序电流序视在功率相等。
5.单相负荷在三相系统电路中产生的电能损失为:正序电流和负序电
方面? 1.在电力系统中引起负序电流; 2.整流型电力机车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进入电力系统;
3.牵引负荷的功率因数较低。
第十六讲习题
一.判断题
1.单相负荷的正序电流的有功功率为 (√)
2.单相负荷的正序电流的有功功率为零。 (×)
3.单相负荷的负序电流的有功功率为 (√) 4.单相负荷的负序电流的有功功率为零 (×) 5.单相负荷的正序电流和负序电流序视在功率相等。 (√) 6.单相负荷的正序电流和负序电流序视在功率不等。 (×) 7.单相负荷在三相系统电路中产生的电能损失为:正序电流和负序电 流电能损失相等。
载电能损失为:
(
)
6. 单相结线牵引变电所,当两台牵引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其全年空 载电能损失为:
( )
7.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对牵引网结构布置、 材质、导线及截面进行优选,以( 降低 )牵引网阻抗。
8.减少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措施之一是: 对牵引网结构布置、 材质、导线及截面进行( 优选 ),以降低牵引网阻抗。
电,可( 减少 )牵引网电能损失。 28.作为快捷估算,单链形悬挂中,流过钢绞线承力索的电流大约
为( 接触线 )电流的 15%。 29.作为快捷估算,单链形悬挂中,流过钢绞线( 承力索 )的电流
大约为接触线电流的 15%。 30. 按经济截面选择接触悬挂: 实际设计中( 增大 )导线截面,以
减少电能损失,以便一次投资增量能在回收期内通过减少电能损失费用 而得到补偿。
流电能损失( 相等 )。
6.单相负荷在三相系统电路中产生的电能损失为:正序电流和负序电
流( 电能 )损失相等。
7.单相结线牵引变压器电流不对称系数等于( 100% )。
8.单相和三相V,V结线、三相YN,d11结线牵引变压不对称度( 相同
)。
10.单相和三相V,V结线、三相YN,d11结线牵引变压不对称度相同,
2.请简述说明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中感应电动机的影响。 当负序电流流入电力系统时,将造成感应电动机定子绕组三 相电压不对称而使正序分量减小,必将引起转子电流增加, 造成各相电流不平衡,从而降低运行效率,使电动机过热。 负序电流还将在电动机中产生负序旋转磁场,对转子产生制 动力矩而引起制动作用,使电动机出力下降。电压不对称度 越大,该制动力矩越大。
等于:
(
)。
11.当n=0(两供电臂中一臂有电流,另一臂无电流)时,各种牵引 变压器的不对称度相同,等于( 100% )。
12.当n=0(两供电臂中一臂有电流,另一臂无电流)时,各种牵引 变压器的不对称度( 相同 )。
13.斯科特结线变压器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不对称度,当n= l(两供电臂电流相等)时,等于( 零 )。
载流量之( 和 )。 19.当考虑接触线的磨耗时,接触悬挂的允许载流量尚需( 减小
)。 20.当考虑接触线的磨耗时,接触悬挂的允许( 载流量 )尚需减
小。 21.当电气化铁路有较大的( 迂回 )区段时,应设置捷接线。 22.当电气化铁路有较大的迂回区段时,应设置( 捷接线 )。 23.增设加强导线。即可以减少( 电压 )损失,又可以减少电能损
二.填空题
1.对称分量中的正序分量的特点为:三个相量大小( 相等 ),相位差 各为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相序相同。
2.对称分量中的正序分量的特点为: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为 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相序( 相同 )。
3. 对称分量中的负序分量的特点为:三个相量大小相等,相位差各 为120o, 其相序与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相序( 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