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话题导入】“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的根本规X。

为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学校决定开展以“诚信做人〞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设计】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活动的气氛,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2.[感受故事]阅读下面的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

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

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便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

〞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

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

〞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3.[思考画意]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4.[写座右铭]请你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要求紧扣主题,能起到激励、警醒的作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5.[精彩发言]你作为班级的推荐选手参加学校演讲,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作为演讲的完毕语。

(不少于60字)【素材储藏】1.[诚信名言](1)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宋代程颐)(2)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宋代司马光)(3)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

(西汉X向)(4)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清代王永彬)(5)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西汉X安)(6)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战国谷梁赤)(7)上不信,如此无以使下;下不信,如此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唐代吴兢)2.[诚信故事]英王查尔斯二世的幽默故事英王查尔斯二世巡视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时,问学院院长能否把查尔斯一世的画像给他。

“作为报答,我会答应你的任何请求。

〞查尔斯二世说。

“那么陛下就拿去吧。

新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________ 山形________ 溪流________(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本段作者运用了()的写作方法。

A. 排比与拟人B. 排比与比喻【答案】(1)柔嫩;柔美;缓慢(2)锦缎;霞光;彩(3)B【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语段,本题可以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这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2)先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本题可以根据“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句话解答。

(3)解答本题根据修辞手法和句式的特点解答。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做题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写作方法。

做题时仔细阅读语段,根据句子的特点进行解答。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②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

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③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

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

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

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

④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

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

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⑤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

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

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⑥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________ 辛劳——________(2)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3)文段中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和谐;辛苦(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

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感情或行动上一致;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

辛劳—辛苦劳作。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和谐、辛苦(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

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

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

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门生第一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

”哲学家摇摇头。

另外一个门生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

”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名。

第三个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门生,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门生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归去当前,依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满腹经纶:______。

②饱学之士:______。

(2)四个弟子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请你在文中读读相关的句子,并分别用5个以内的字来概括。

(3)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理解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2. 成语积累。

(4分)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就借千里马来比喻人才。

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

3. 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4分)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飘香四野。

4. 名句积累。

(4分)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咏春的诗篇,请写出两组咏春的名句。

5. 一个故事说黄鲁直、苏东坡、秦少游、佛印四人游寺,只见寺壁上题有杜甫“林花著雨胭脂□”的诗句,诗句末字已剥落,四才子忙着动脑动手添字补诗,苏添“润”字,黄补“老”字,秦说“嫩”字,佛言“落”字,争执不下,最后找来《杜工部集》一查,原来是个“湿”字,请你谈谈“湿”字妙在何处?(5分)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 (14分)落花枝头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

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

【10篇】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苍蝇与宇宙飞船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

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科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别具匠心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3-6年级)》2016年第2期)(1)解释词语。

声名狼藉:________别具匠心:________(2).画线的句子中,“鼻子”一词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这和文章前面一句________相呼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苍蝇是非常脏的动物,所以它一无是处。

B. 苍蝇是依靠嗅觉神经细胞闻到气味的。

C. 科学家仿制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的探头是金属。

(4)你还知道哪些模仿生物的发明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答案】(1)形容一个人的名誉坏到极点。

;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2)这里说的鼻子并不是真正的鼻子;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3)B(4)科学家模仿鱼鳔的原理,发明了潜水艇。

毕节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毕节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毕节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些诗词脍炙人口,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信誉之花
尚书华
城市不大,不足百万人口。

小区亦小,只有十几栋楼房。

罕见的是在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

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这就有点新鲜了。

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

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

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

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

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

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

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

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

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

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

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

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

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

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

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

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

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

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让人更看好更放心的还不止这些。

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
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

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突突突,开走了。

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

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

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

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

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

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

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

大叔大妈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

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坊变得门庭若市。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

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

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

豆腐坊火了。

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

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

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

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

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

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

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

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

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

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

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

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

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

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

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

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

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

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
纹。

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02日)5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每天早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

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C.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D.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品质。

57.小区中的热心人和卖豆腐的夫妻的两次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8.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要分析。

【答案】
56.C
57.①第一次对话的内容是关于豆腐涨价的问题,从女摊主的回答上可以看出夫妻俩不涨价是为了让自己的豆腐更有知名度,说明他们具有商业头脑;②第二次对话的内容是不愿扩大豆腐坊,要保证豆腐的质量,突出他们讲诚信,重信誉的品质;③两次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有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

58.①文章的标题“信誉之花”是卖豆腐的夫妻优秀品质的象征,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②全文围绕诚信卖豆腐展开,“信誉之花”是文章的线索;③“信誉”是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信誉之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信誉之花”开满大地的期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