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讲义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陈明忠(水利部水资源司,100053,北京)摘 要:通过论述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 情.详细梳理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工作.提 的技术路线图。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原则R 胡 ecti on related to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 on con struct ionwith gen eral requireme nt of kee ping a scie ntificoutlook . It is argued that impiementation ofthe moststri ngen twaterresourcesma nageme ntsystem isthekeya nd main conten tsa nd tasksorfwaterecologicalcivilizatio n con structi on are reviewed in line with basic n ati onal and waterconditions. Highlightmentis placed 01' top —layerdesig n na d tech ni calroute ofimpi eme ntati on ste p by ste pKeywords : 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moststri ngen twaterresourcesma nageme ntsystem ; basic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rlv+X171 .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1123(2013)15 — 0001 — 05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 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 新时代。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现状研究

一、引言海洋在国家战略中越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海洋强国战略的全局,同时对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福祉。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大建设之一以来,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民间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都十分关注。
国家先后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沿海各省份积极响应。
早在2011年1月,国务院就以国函〔2011〕1号文件的形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省以此为契机,确立了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上海把“海・城市”做为自己的城市形象,广东以“魅力海洋,蓝色广东”为理念,相近做法还有河北的“弄潮渤海,希望河北”、辽宁的“辽海之韵”、福建的“潮涌海西,蓝色福建”、江苏的“蓝色家园,美好江苏”等,所有这些战略与目标都以蓝色为理念,体现出人海互动的和谐关系。
[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它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3]近年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热点,相关成果大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现状研究朱雄,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摘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
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二是海洋生态文明行为;三是海洋生态制度文明。
这其中,意识决定行动,行动须有规范,规范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主要体现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高度;国民的海洋生态安全意识觉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价值日益显现;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专家提出开挖运河连通黄海渤海治理污染引发争论

专家提出开挖运河连通黄海渤海治理污染引发争论胶州湾、莱州湾污染严重,海洋生物日渐减少。
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治污构想:开挖人工运河,北连渤海湾,南接胶州湾,在渤海和黄海之间实现海水流动。
如此一来,山东半岛将被“拦腰切开”变成胶东岛。
这一设想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引发很大争议。
起因渤海污染严重“十年后将成死海”“中国海洋检测专家已经发出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到了临界点,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遏止污染,十年后,渤海将变成死海。
那时,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需要二百年!”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这样阐述开挖人工运河的理由。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内海,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3%左右,但是,每年通过各类排污口直接排入渤海的污水高达40亿吨,占全国直接排海污水总量的40%。
渤海近40%的面积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其中,渤海三湾(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中污染最厉害的莱州湾,近年来“荒漠化”日益严重,生态灾害触目惊心:海岸系统日趋不稳定,岸段侵蚀严重,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加剧,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局部地区已无生物踪影。
胶州湾也同样存在污染严重、水交换不畅的问题。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潮间带底栖生物由120多种减少到20多种。
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环境污染造成海水养殖业病害肆虐,近岸海区赤潮频发,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有关资料显示,近二十年,渤海因海水污染造成的海洋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构想耗资千亿开挖“中国苏伊士运河”王诗成设想的运河名称是“胶莱人工海河”,有两套方案可以把两大海湾水体连通,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
方案一:两湾直线开通,形成长110多公里的人工海河。
方案二:沿胶莱河走向进行拓宽拓深,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130公里的人工海河。
无论选哪套方案,胶东半岛都会与内陆分开,变成胶东岛。
王诗成介绍,在这两个方案中,方案一距离短,海水交换阻力小,占用土地多。
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生态文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海洋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一种文明形态。
海洋生态文明旨在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并推动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和开发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河口、海岸带和海湾开发等。
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给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之一,其中包括无数种类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珊瑚、海洋植物等。
这些生物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人类活动给这些生物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性捕捞行为,建立海洋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体系,保护珍稀物种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除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海洋生态文明还需要加强对海洋污染的防治。
海洋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化学品等。
这些污染物无偿进入海洋中,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海洋污染,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限制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提高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的技术水平,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还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
海洋资源是人类的重要财富,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物、海产品等。
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能源、矿产和食物的需求,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梦视域下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梦视域下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张晓臣
【期刊名称】《中国水运(上半月)》
【年(卷),期】2017(038)009
【摘要】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的关系出发,阐明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以实现中国梦之对策:多层次宣传引导,构建和谐海洋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正确伦理观;实施科技兴海,强化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海洋经济效益.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张晓臣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8.7
【相关文献】
1.中国梦视域下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论"中国梦"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3.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发展阶段、推动力及理念建构
4.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5.海洋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建设美丽海洋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绿色中国绿色论坛GREEN FORU关于建设美丽海洋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向晓梅(广东代表团)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党在我国经济建设新时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我国海洋管辖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为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300多个。
因此,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
但是长期以来粗放分散的海洋经济开发模式导致海洋开发秩序混乱,岸线资源浪费严重,海洋生态过度透支,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新时期,必须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海陆统筹,三生共融,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国沿海建成全球最发达、最优美的滨海岸线之一,成为实践科学发展的核心展示区。
海陆统筹,集中集约用海是推动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但按人均和单位面积算,又是海洋资源贫国。
我国人均海洋面积只有0.0029平方公里,为世界沿海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我国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位列世界第94位。
我国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为0.3,不到世界沿海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日本为11,越南为2.19。
紧张的海洋资源状况要求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海洋开发新模式。
目前我国海洋区域发展分化严重,资源过度利用与闲置并存;项目指挥开发,盲目无序,海洋产业布局重构现象严重;功能分区不清晰,海洋生态恶化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止。
半岛蓝色经济带的思考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思考(下)王诗成更新时间:2009年6月25日16:29 点击次数:132其次,山东半岛具备了打造蓝色经济区的良好基础。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从海上山东、海洋强省到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促进了全省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目前,我省海洋产业已发展到渔业、油气、盐业、造船、运输、旅游、化工、药物、海水利用、电力等20余个产业,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均位居全国首位。
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省GDP的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2位(第1位广东5825亿元)。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384.09亿元,第二产业2629.06亿元,第三产业2332.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26.2和18.2%。
三次产业比例7.2:49.2:43.6。
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位,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基础设施位居前列。
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蓝色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
山东半岛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起步早,工作扎实。
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运用科技支撑,促进海洋经济优化升级;科学适度用海,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发展特色产业,整合港口、造船等资源,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整治与修复海岸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第三,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省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2009年4月28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召开的九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胡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是我省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充分发挥我省海洋优势,深入研究相关产业规划、区域布局、政策措施等,大力实施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植海洋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探究

海 洋 开 发 与 管 理
志 在关 于海 洋 工作 的批 示 中指 出 : “ 海 洋 事业 在
管理 法 》 实 施 1 0余 年 来 ,依 法 审 批 建 设 用 海
强海洋 生态 文 明建设 关键 技 术 研 究 ,着 重 阐述 了沿海 产 业 结构 优 化 的海 洋 生态 环 境 效 应评
价 技术 、污染 物 入 海排 污 口设置 和入 海 排放 管 控技 术 、重 要 海 洋 生态 区域 选 划 与保 护技 术 、 海 洋 生态 文 明意 识评 估技 术 研 究 ,为 海洋 生态 文 明建 设 提供 技术 支持 和决 策服 务 。 关 键 词 :海洋 生态 文 明 ;建 设 ;关键 技术
2 0 1 3年
第 1 O期
海 洋 开 发 与 管理
海 洋 生态 文 明建 设 关 键 技 术 探 究
厉 丞 炬 , 张朝 晖 ,王 保 栋 ,王 宗 灵 , 陈力 群
( 1 .国家 海 洋 局 第 一 海 洋 研 究 所 海 洋 生态 研 究 中 心 青岛 2 6 6 0 6 1 ;2 .国 家 海 洋 局 海 洋 环 境 保 护 司 北京 1 0 0 8 6 0 )
然选 择 ,是 全 面 推 进 国家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 重 要
“ 面对系 统
退 化 的严 峻 形 势 ,必 须 树 立 尊 重 自然 、顺 应 自 然 、保 护 自然 的生 态 文 明 理 念 ,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放 在 突 出 地 位 ,融 入 经 济 建 设 、政 治 建 设 、
摘
要 :加 强海 洋 生 态 文 明建 设 ,是 国家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关 键 领 域 和 重 要 组成 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为加强海洋资源节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人类消极地回归自然,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必须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发展至今,已经深深意识到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由内而外地体现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中。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藏丰富,但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数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
目前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美国、英国以及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海洋如何定位,已显得十分关键。
这就要求在发展海洋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周密策划,统筹兼顾海洋环保工作。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海洋生态优先的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长效机制,真正掀起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热潮。
二、山东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适应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首先,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从山东海洋环保工作的实际出发的必然要求。
2007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省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0 410平方千米,比2006年增加590平方千米。
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大幅度增加,分别比上年增加2 750平方千米和1 730平方千米。
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口海域和莱州湾,黄河口和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和生境改变等。
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六六六、滴滴涕和砷的污染。
局部海域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较高,主要污染物为总汞、铅、砷、石油烃、滴滴涕和粪大肠菌群。
与2006年相比,超标程度有加重的现象。
93.4%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其邻近海域环境污染较重。
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大,盐渍化程度高。
综合分析,我省海洋环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由于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排污和海上溢油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全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比较突出,过度开发造成湿地资源锐减。
二是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良好。
近两年来,海水增养殖模式趋于科学、合理,养殖密度大幅下降,水体交换能力增强,加之循环养殖模式得到大力推广,有效制止了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且由于增殖规模不断扩大,贝类等海洋生物的自净能力等因素对维护海洋环境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主要河口及邻近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
黄河、漳卫新河、小清河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生境遭到破坏,局部海域海洋生物濒于灭绝。
四是气候变化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受气候变化影响,降水减少,入海径流量降低,造成近岸海域盐度升高,海洋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趋于不利。
对此必须正确应对,确保全省海洋生态良好。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依法行政的要求。
《海洋环境保护法》、《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已出台多年了。
这些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都对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强化生态保护措施,尽快形成生态补偿机制。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海洋生态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加强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海洋环境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的支撑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社会上,科教界大力呼吁依法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一方面要求治理陆域污染源,特别是对沿岸工业源、生活源要依法治理查处;另一方面要求依法坚决查处海上溢油、海上开发等造成的污染事故。
依法治理海洋污染,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再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海洋环保规划的重大战略行动。
目前,《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即将经省政府同意印发。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是国家或沿海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所做出的安排。
它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促标;在中观上确保完成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标;在微观上确保污水处理设施、企业关停并转迁和企业污水排放达标。
节能减排和海水水质达标的约束性指标,是“利剑”,要让这把“利剑”成为衡量海洋环保工作成效的标尺。
把总量减排、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标、企业达标和生态省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到每项减排工程上,实现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的年度目标。
加强入海排污口检查。
要对山东省境内的沿海县、市、区,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海洋排污的企事业单位和主要河流检查。
通过开展检查活动比较全面地掌握入海排污口的基本信息情况,主要掌握我省陆源入海排污口数量、排放入海的污水量、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陆源污染物排海对近岸海洋生态损害的状况与程度,特别是对海洋功能区的影响情况;掌握我省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综合质量状况,建立各类入海排污口及其污染源档案、信息数据库,从而科学分析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正确判断海洋环境形势,科学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
根据检查情况,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督监测,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
要下决心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改造一批技术落后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
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省沿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
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全省海洋污染面积进一步减少,海水达标率达95%以上。
三要转变管理方式。
把海洋环保优先真正落实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上,着力于提升海洋环境管理与监察水平。
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强化污染排放总量管理,从控制新建项目污染增量上实现减排。
各类海洋石油、海上航运和港口企业都要防止溢油、漏油、超标排放,严格控制海洋倾废行为。
海上养殖活动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控制密度,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所有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三同时”的要求,配套建设运行环保设施。
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和建设项目“第一审批”。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不批,污染总量不削减的不批,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危及环境安全的不批。
要进一步加大海洋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活动,重点是查处违法向海洋排污和倾倒废弃物活动,确保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达到突破性下降的目标,海洋环保工作彻底实现由积极预防污染为主到主动治理污染的新转变。
提高海洋事故和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
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和赤潮防治工作。
各级政府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对海上溢油的重点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机制。
要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完善监督监测手段,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对海上污染事故和赤潮灾害要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处理。
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防止事故蔓延,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
要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切实查处污染事故隐患,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切实维护好沿海群众和国家的利益。
五个方面的工作即一是放眼世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的沿海国家,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50%。
我国沿海是国内发达地区,其服务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还不到20%。
可以说,在我国发展服务业的潜力十分巨大。
要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必须把大力发展服务业放在调整产业结构的首要位置加以推动。
要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入手,尤其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服务业节能降耗。
围绕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群。
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在沿海地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追求卓越,全面发展。
倡导海洋生态文明,要富有超越的思想和风范,勇立时代潮头,敢于破旧立新。
要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
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
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将海洋环保工作提上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要结合国家渤海综合治理方略和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把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落实到海洋和社会经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制度设计、项目决策和法规规范制定等关键环节。
要鼓励优先发展海洋环保技术,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要大力发展海洋潮汐能、海洋风能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海水净化新技术产业,形成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坚强基础和前沿阵地,推动海洋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最终实现海洋生态文明,达到全面健康发展。
三是立足创新,强化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倡导海洋生态文明离不开创新。
要加快建立能够反映海洋资源稀缺程度和海洋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使用。
要加快出台扶持发展海洋监测、预报、鉴定技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海洋监测、预报、鉴定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鼓励发展的政策和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结合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