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合集下载

形容11月的诗句

形容11月的诗句

形容11月的诗句
1、《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3、《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4、《天净沙·冬》元代: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翻译: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

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

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5、《夜雪》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赏析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者简介]刘长卿(约公元709—780年)字文房,河间(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县)人。

唐代诗人。

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

上元东游吴越。

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

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

作品集为《刘随州诗集》。

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自诩为“五言长城”。

其流传于世的诗中,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最为有名。

[注释]宿——过夜,夜里睡觉。

芙蓉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山下有芙蓉湖。

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

暮——傍晚,天色将要暗的时候。

苍山——山名。

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

白屋——这里是指茅草屋,很简陋的房屋。

柴门——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

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

犬吠——狗叫。

吠,狗叫。

[译文]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十首绝美冬天诗词

十首绝美冬天诗词

十首绝美冬天诗词以下是十首绝美的冬天的诗词:1.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 《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 《冬夕》唐·岑参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8. 《寒风行》唐·李白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空城守节士,薄暮无归期。

玉关去此远,遥遥万里馀。

长为异乡客,每恨归去迟。

寄书家中意,千万早来归。

9. 《子夜冬歌》唐·崔国辅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10. 《南秦雪》唐·元稹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注释及简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注释及简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者背景】
刘长卿(726-790),唐代诗人。

字文房,祖籍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小生长在洛阳。

自视为洛阳人。

他的诗工秀委婉,格调清淡,很有韵味自称五言长城。

【注词释义】
苍:青色。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草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

柴门:篱笆门。

闻:听。

吠:狗叫。

【古诗今译】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

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

【名句赏析】——风雪夜归人。

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

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

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

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

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汇报人:日期:•诗的背景•诗的内容解析•诗中的情感表达目录•诗的影响与价值•诗的创作手法与技巧•诗的阅读与欣赏方法诗的背景01诗人刘长卿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刘长卿的生卒年月不详,主要活动在唐代中期,约在公元760年左右去世。

他出生在江苏苏州,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诗人简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刘长卿的一首描绘山区冬夜景色的诗。

诗中描绘了飘雪的夜晚,诗人在芙蓉山主人家的旅宿。

整首诗以雪夜为背景,以芙蓉山为主线,以山主人招待诗人的情节为重点,表现了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创作背景诗的内容解析02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描绘了诗人雨雪投宿芙蓉山主人家所见的萧索景象,流露出诗人对仕途坎坷、孤独漂泊的不满和无奈。

通过描述自己在风雪之夜投宿芙蓉山主人家,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间冷暖的关注和同情。

主题思想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风雪之夜的凄凉景象,用“逢雪”点出时令,用“宿芙蓉山主人”交代投宿的地点,既表达了诗人对风雪的感受,又点明了题目。

诗人通过描写山林荒寒、白雪皑皑的景象,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山间的生活细节和人物形象,将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艺术特色名句赏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人通过描述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夜晚的寂静和荒凉。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山民的感激和对山林荒寒的感受。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诗人通过描写野哭、夷歌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乡村带来的悲痛和不安。

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情感表达03思乡之情描述旅途中的孤独、无助和思乡之情。

通过描绘飘雪的寒夜、荒凉的山林和遥远的路途,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表达了旅人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

这种思乡之情,是对于家庭、亲人和故土的深深怀念,是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

逢雪古诗译文及注释

逢雪古诗译文及注释

逢雪古诗译文及注释。

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01诗词译文太阳已经落山,远处暮霭笼罩的青山影影绰绰迷蒙而遥远。

我在风雪交加的寒冷中一路艰辛跋涉,眼看天色已晚,只好投宿在芙蓉山下这户人家了。

只见主人家的茅草屋十分简陋,在冰封的寒冬中显得更加贫穷。

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然听到从柴门外传来不止的犬吠声,大概是主人披风戴雪深夜归来了吧!02诗词注释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地名。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 1—8、夜归:夜晚归来03专家解读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到偏远的地方,途中遭遇风雪,被迫投宿山林人家时所做。

他用极其凝炼的笔法,描画出一幅以旅人暮夜投宿,辛苦的主人在风雪中深夜归来为素材的寒山夜归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写诗人投宿山林时的所见所感,点明时间和地点。

用“寒”“白”“贫”互相映衬,渲染出贫寒、清白的气氛,反映诗人独特的感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出犬吠人归的场面。

刘长卿在这首诗中,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

使感情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音律上圆美流转;寓意上启人深思。

因此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成为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一首名诗,特别是“风雪夜归人”这一句,深受一些剧作大家的喜爱,他们借用诗句为剧名,也更增加了这首诗在当代的知名度。

04知识拓展诗人刘长卿是唐代玄宗天宝年间的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他的诗作,善于捕捉世间万物的细微之处,仿佛是一位岁月作画人,常常用轻描淡写的笔墨,缓缓勾勒出一幅空灵氤氲意境幽远的诗中画。

这首《逢雪宿芙— 2—蓉山主人》,就是刘长卿诗作中广为流传的五言诗代表作品。

冬天的古诗(精选95首)

冬天的古诗(精选95首)

冬天的古诗(精选95首)冬天的古诗(精选95首)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天的古诗(精选95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天的古诗篇11、《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冬至夜怀湘灵》唐·白居易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8、《子夜冬歌》唐·崔国辅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9、《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冬夕》唐·岑参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11、《初冬夜饮》唐·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12、《冬夜送人》唐·贾岛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13、《穷冬曲江闲步》唐·裴夷直雪尽南坡雁北飞,草根春意胜春晖。

曲江永日无人到,独绕寒池又独归。

14、《冬郊行望》唐·王勃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15、《初冬偶作》唐·皮日休豹皮茵下百余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16、《冬柳》唐·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

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

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

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

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

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

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

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

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

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材分析】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
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以此看来,这首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也可以这样理解本诗:因为“日暮苍山远”而不得不借宿于山中人家,半夜却为柴门犬吠惊醒,原来主人风雪夜归。

诗人于此油然而生同病相怜之情,这个夜归人不是跟自己一样都在为生活而奔波么,如此的风雪之夜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四处奔波!“风雪夜归人”,不只是芙蓉山主人,不只是诗人刘长卿,也不只是求宦之人,而是天下苍生。

如此,“风雪夜归人”便具有了写实和象征的双重意味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对比图片:孩子们,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发现?通过第一幅江雪图导入课题。

2、请学生读题目,注意节奏。

(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宿”,请生说记字方法,学写生字。

二、初读诗
1、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两遍,注意停顿。

2.学生自读。

3、哪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名朗读,正音。

4、男女生赛读
5、全班齐读
三、解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评议、交流,说一说古诗的含义。

(组员先说,组长补充、评价)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要求:在交流后,告诉大家你弄懂古诗的方法。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日暮:太阳下山了。

“暮”下面是“日”字旁与时间有关。

(2)学习生字“贫”,生说记字方法,老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

“白屋”是什么意思?通过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柴门”是什么?通过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这户人家的贫穷。

闻:听见
(2)归:回来
讨论“夜归人:是指谁?
4、学生说一说正手古诗的意思。

5、为什么主人这么晚才回家?再次深入理解这户人家的贫穷。

四、悟诗情
(一)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1.芙蓉山主人家境如何?你从哪里读出了这样的感受?(对古诗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2、主人的心境如何?
(1)学生通过介绍诗人的简历,从而理解诗人的心情。

(板书:孤苦、同情)
3、老师介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4、带着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读。

五、拓展
《别董大》《枫桥夜泊》
六、作业
1 . 背诵《冯雪宿芙蓉山主人》
2、收集刘长卿所做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板书设计】
日暮苍山天寒白屋
风雪夜归图
柴门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