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温病中的“温”一词指的是:A. 热性疾病B. 寒性疾病C. 发热病D. 日常的温度变化答案:A. 热性疾病2. 温病学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英国答案:A. 中国3. 温病学是研究什么类型疾病的学科?A. 传染病B. 心脏病C. 神经病D. 肿瘤病答案:A. 传染病4. 温病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A. 手术B. 药物治疗C. 心理治疗D. 物理疗法答案:B. 药物治疗5. 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A. 病毒感染B. 细菌感染C. 寄生虫感染D. 蚊虫叮咬答案:A. 病毒感染二、简答题1. 什么是温病学?温病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疫病、传染病和热性疾病的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
它包括了温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 温病与传染病有何关系?温病是传染病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传染病都被称为温病。
温病主要指由病毒引起的热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
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三、解答题1. 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咳嗽、身体酸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后的汗出不畅,皮肤干燥,舌苔黄或白腻等症状。
2. 温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温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清热解毒药、解表药等。
中医针灸和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3. 温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预防温病的主要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的保持、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出入人多拥挤的场所也是预防温病的有效方法。
总结:温病学是中医学中研究疫病、传染病和热性疾病的学科,它包括了温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按摩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的保持和避免接触感染源。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形成阶段”是指(B、明清时期7.医学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是()E、《温疫论》8.《外感温热篇》作者是()A、叶天士9.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的医家是D、王安道10.温病的病名最早见于(B、《黄帝内经》1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D、王孟英12.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D、吴又可13.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温病条辨》14.最早认识到温病是伏邪温病的书是()C、《黄帝内经》15.《湿热病篇》的作者是()C、薛生白1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战国至晋唐17.在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成长阶段”是指()B、宋到金元18.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理论是在()D、清代(二)B1型题(在共用备选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19.《温热经纬》的作者是(B、王孟英20.《三时伏气外感篇》的作者是(D、叶天士21.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是指(C、明至清22.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战国至晋唐23.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B、刘河间2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D、王安道25.余师愚的著作为(B、《疫疹一得》26.戴天章的著作为(A、《伤寒温疫条辨》27.创立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标志温病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家是C、叶天士D、吴鞠通28.刘河间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D、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四)X型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29.刘河间对“热病”的贡献有()A、提出“六气皆从火化”B、认为“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C、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E、创制了防风通圣散30.温病学中温疫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有()B、吴又可C、戴天章D、余师愚E、杨栗山31.《温热经纬》收集了下面哪些医家的温病条文()A、叶天士B、陈平伯C、余师愚E、薛生白(一)A型题7.“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C、《温疫论》8.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9.“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1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春温11.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D、伏暑12.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13.“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温病学中的“温邪”是指: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热邪答案:D2.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畏寒答案:D3.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是温病的主要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利水渗湿答案:B4.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肝炎C. 肾炎D. 心肌炎答案:C5.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预防措施?A. 避免接触传染源B.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C. 定期接种疫苗D. 长期服用抗生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因素可能诱发温病?A. 气候炎热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过度劳累答案:ABCD2.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症状属于温病的初期表现?A. 轻微发热B. 咽喉不适C. 头痛乏力D. 咳嗽咳痰答案:ABC3.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A. 黄连B. 板蓝根C. 金银花D. 黄芪答案:ABC4.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检查有助于诊断温病?A. 血常规B. 尿常规C. 咽拭子培养D. 肝功能检查答案:AC5.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温病的康复?A. 保持充足的休息B. 合理饮食C. 适当运动D. 避免情绪波动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温病学中,温邪侵袭人体后,首先侵犯的是肺卫。
(对)2. 温病学中,温病的病程一般较短,病情较轻。
(错)3. 温病学中,温病的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错)4. 温病学中,温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对)5. 温病学中,温病的并发症较少见。
(错)四、简答题1. 简述温病学中温病的发病机制。
答:温病学认为,温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外感温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
温邪首先侵犯肺卫,然后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2. 简述温病学中温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温病题库与参考答案

温病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潮热便秘,胸腹胀满,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脉右寸实大,苔黄腻。
其病机为:A、肺热腑实B、痰热结胸C、热灼胸膈D、邪热壅肺E、肺燥肠闭正确答案:A2、春温气热兼表证应选用:A、玉女煎加减B、凉膈散C、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D、银翘散加减E、寒解汤正确答案:E3、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论》C、《景岳全书》D、《伤暑全书》E、《温病条辨》正确答案:E4、凡温病出现白㾦,即说明是由:A、湿邪为病B、温毒为病C、湿热为病D、温邪为病E、湿浊为病正确答案:C5、温病出现大便秘结时,忌用苦寒攻下。
是因为:A、津枯肠燥B、下后邪气复聚C、平素体虚D、里实而阴伤E、郁热积滞正确答案:A6、具有清心开窍作用的方剂是:A、大定风珠B、至宝丹C、羚角钩藤汤D、参附龙牡汤E、菖蒲郁金汤正确答案:B7、一青年因发热十天,于九月十六日入院。
初起寒热身痛,胸闷心烦,近一周来,患者午后恶寒,继则发热,夜晚尤甚(体温40℃左右),至翌晨汗出热减,伴有胸腹灼热,胸闷心烦,渴不多饮,舌红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其诊断和辨证为:A、伏屠病(暑湿困阻中焦)B、湿温病(邪阻中焦,湿热并重)C、湿温病(邪遏卫气,湿重热轻)D、暑温病(暑湿弥漫三焦)E、伏暑病(邪郁少阳)正确答案:E8、温病的概念中不包括:A、预后B、病机特点.C、证候特点D、病因E、属性正确答案:A9、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者,其治法是:A、宣表化湿B、温化寒湿C、辛温解表D、和解表里E、通阳利水正确答案:A10、大头瘟初起,毒犯肺卫,治宜:A、清热解毒,滋养胃阴B、清热解毒,行瘀止痛C、解毒消肿,攻下泄热D、清热透表,宣肺泄热E、透表清暑,渗湿泄热正确答案:D11、宣气化湿解表,苦渗通利和里的方剂是:A、藿香正气散B、雷氏清凉涤暑法C、新加香薷饮D、枳桔栀豉汤E、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正确答案:D12、《温热论》中指出:湿温病大便硬。
《温病学》试卷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1)(一) A型题(共30题)1、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D )A.刘河间 B .吴鞠通C.叶天士D.喻嘉言E.王孟英2、温病战汗多发生于(B )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温病后期3、身热心烦,小溲色黄,口渴自汗,气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干燥,脉虚无力。
治宜( A )A.王氏清暑益气汤B.东垣清暑益气汤C.生脉散D.白虎加人参汤E.竹叶石膏汤4、低热,干咳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干红少苔,脉细。
治宜(A )A.沙参麦冬汤B.清燥救肺汤C.竹叶石膏汤D.生脉散E.清络饮5、发热,面赤,汗多口渴,烦躁气粗,身重脘痞,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 D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 .枳实导滞汤C.王氏连朴饮D.白虎加苍术汤E.桂苓甘露饮6、温病中心营热极的舌象为( A )A.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型B.舌焦紫起刺C.舌绛而干D.舌尖红赤起刺E.舌淡红而干7、白苔如碱状是哪种征象( E )A.邪热迅速化燥入胃B.胃气衰败C.湿热秽浊D.湿遏热伏E.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8、舌绛不鲜,干枯而萎的舌象为( D )A.邪热入营,营阴耗伤B.热入心包C.热毒乘心D.肾阴耗竭E.胃阴衰败9、湿温病后期湿胜阳微,转化为寒湿之证的舌象(C)A.舌黑干燥,甚至焦枯B.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C.黑苔滑湿而舌淡不红D.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E.遍舌黑润,舌紫红10、温病中的“分消走泄”法属于( C )A.泄卫透表法B.通下法C.和解表里法D.清解气热法 E.祛湿清热法11、温病出现口噤不开,目睛上视,其治法是( E )A.清心开窍B.豁痰开窍C.芳香开窍D.祛风通窍E.以上都不是12、在清营泄热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本法适用于热入营分邪未动血的营分证B.邪在气分而未入营者,不宜早用C.邪初入营者,仍用清气泄热,透邪外出D.兼神昏痉厥者,宜配合开窍、熄风法E.热邪已耗血动血者,不宜再用本法13、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苔腻,脉濡数。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温病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传染病的学科B. 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学科C. 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学科D. 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科答案:A2. 温病学中“温邪”指的是什么?A. 寒邪B. 湿邪C. 热邪D. 风邪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腹泻答案:D4.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清热解毒B. 温阳散寒C. 补气养血D. 活血化瘀答案:A5.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的“营”指的是什么?A. 卫分B. 气分C. 血分D. 津液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温病学认为,温邪侵犯人体后,首先侵犯的是________。
答案:卫分2. 温病学中,温邪侵犯人体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进一步侵犯到________。
答案:气分3. 温病学的治疗原则中,对于邪在卫分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答案:解表4. 温病学中,温邪侵犯人体后,若邪气深入到血分,可出现________等症状。
答案:斑疹、出血5. 温病学认为,温邪侵犯人体后,邪气在体内的传变过程是________、气、血。
答案: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
答案: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是指根据温邪在体内侵犯的层次,将疾病分为四个阶段: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
卫分是温邪初犯体表,表现为发热、头痛等症状;气分是温邪进一步侵犯到脏腑,表现为高热、口渴等症状;营分是温邪侵犯到营血,表现为神昏、谵语等症状;血分是温邪深入血分,表现为出血、斑疹等症状。
2. 阐述温病学中“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温病学中的“清热解毒”治疗原则是指在温病治疗中,针对温邪引起的热毒症状,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临床应用时,根据病情轻重和邪气所在的层次,选择相应的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黄连等,以达到清除体内热毒、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的目的。
《温病学》复习精彩试题(19套,附问题详解)

合用标准文案温病学模拟试卷〔一〕第一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37 小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 1 分,共 37 分〕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觉春季季节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辈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确立了基础的医家是〔〕A .朱肱B .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差异是〔〕A .发热B .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以下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 .初起多热象不甚B .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 .卫分B .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 .阳明腑实证B .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 .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以下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 .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沉迷,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常有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 .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 .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疲备少气,肢体颤抖,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 .阳明腑实B .阳明腑实兼阴液损失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 D .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以下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那么〔〕A .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引起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12.创始秋燥病名的医家是〔〕A .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A .寒B.次寒C.热D.火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选项是〔〕A .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目击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15.以下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 .身痛有汗B.寒甚热微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选项是〔〕A .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A .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18.以下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 .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 .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以下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 .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开初犯〔〕A .肺卫B.卫气C.阳明D.肺22.差异营分证与血分证的根本要点是〔〕A .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 .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病症属于温病的范畴?A. 中风B. 肺炎C. 胃溃疡D. 白血病答案:B. 肺炎2. 温病学最早起源于以下哪个古代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希腊答案:A. 中国3. 温病学的核心理论是基于以下哪种观念?A. 阴阳学说B. 生命力学说C. 细菌理论D. 遗传学说答案:A. 阴阳学说4. 温病学中的“温”指的是什么?A. 高温天气引起的病症B. 内部产生的热量导致的病症C. 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病症D. 营养不良引发的病症答案:B. 内部产生的热量导致的病症5. 以下哪个病症不属于温病的常见病?A. 伤风感冒B. 中暑C. 心肌梗塞D. 急性胃炎答案:C. 心肌梗塞二、简答题1. 温病学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答案:温病学主要研究温病的致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等。
2. 温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案:温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以及食物或水源污染传播等。
3. 温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温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以及食疗调理等。
4. 温病学中的“温邪”具体是指什么?答案:温病学中的“温邪”指的是一种致病因素,它是通过外界环境、感染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
5. 中医温病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中医温病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相互借鉴,通过发展和研究温病学,可以为现代医学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三、论述题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研究和治疗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它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理论,旨在探索温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温病学中,温邪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根据温病学的理论,温邪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包括呼吸道感染、食物或水源污染、接触传播等。
一旦温邪侵入人体,它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气血运行异常,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20.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伤人急速,经犯阳胆
B.暑胜酷烈,伤气耗津
C.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D.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E.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20.湿热病邪致病是: A
A.起病徐慢,化热转化较慢
B.直中心包,易闭窍动风
C.伤人急速,经犯阳明
D.首先犯肺,伤外伤上
E.攻窜流走,毐瘀互结
21.湿热病邪致病后常见为: D
A.一表即解
B.一清而愈
C.较快消退
D.病程较长难于速祛
E.传变较快,变化迅速
22.最早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家是: D
A.吴又可
B.王孟英
C.吴鞠通
D.叶天士
E.薛生白
23.最早记载”三焦”概念的古典医家是: B
A.(温病条辨)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外台秘耍)
E.(伤寒杂病论)
24.温病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
A.发热,征恶风寒,口征渴
B.发热不恶寒,口渴
C.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
D.寒热往来,呕恶不食,舌红
E.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干红
25.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 C
A.气分
B.卫分
C.气营
D.营分
E.血分
26.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D
A.身热躁扰
B.昏狂谵语
C.斑疹隐隐
D.吐血衄血
E.舌质红降
27.下列哪一种热型不属气分证发热? C
A.壮热不己
B.身热不扬
C.灼热夜甚
D.日哺潮热
E.寒热起伏
28.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头痛,舌红苔黄,尿赤,脉滑数,属于: B
A.卫分证
B.气分同病
C.气分证
D.卫苔同病
E.气营两燔
29.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C
A.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B.壮热心烦
C.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D.身热烦
渴,咳喘,舌红苔黄 E.身热心烦,懊侬不安苔薄黄
30.在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中,与血分证有一定关系的三焦脏腑是: B
A.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
B.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
C.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
D.手阳明大肠和足少阳胆
A.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
31.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揭示的是: C
A.病变部位和脏腑
B.病变性质和轻重
C.变病层次和范围
A.病变虚实和盛衰 E.病变表里与定位
32.三焦辨证主要揭示的是: B
A.变病层次和范围
B.病变部位和脏腑
C.病变表里与虚实
D.病变邪正和盛衰
E.病变性质和轻重
33.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 C
A.阳明腑实证
B.胃阴大伤
C.肾阴耗竭
D.阳阳腑空兼阴亏
E.阳明腑实兼气阴两亏
34.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B
A.胃火冲激
B.肾阴枯涸
C.肾火上炎
D.胃热津伤
E.肺胃阴伤
35.温病热在营血,中挟痰湿秽浊之气,其舌苔为: D
A.舌紫晦而干
B.舌红降苔苔腻 C舌紫绛白苔满布
D.绛舌上罩粒粘腻苔垢
E.以上都不是
36.舌绛光亮如镜见于: B
A.心火炽盛
B.胃阴衰亡
C.热入心包
D.肾阴耗竭
E.营阴耗伤
37.胃气哀败的舌象为: D
A.舌绛光亮如镜
B.舌绛不鲜,干枯而萎
C.白砂苔
D.白霉苔
E.灰腻苔
38.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大伤的舌像是: D
A.苔色老黄焦躁起刺
B.苔黄干燥
C.苔灰干燥
D.白砂苔
E.苔白如碱状
39.白霉苔的病机是: D
A.胃热灼津
B.阳明腑实
C.胃阴衰亡
D.胃气衰败
E.肾阴耗竭
40.温病战汗的表现多为: D
A.壮热,烦渴,脉洪大伴大汗出
B.气短神疲,舌红无津伴大汗淋漓
C.肢厥面白,脉微舌淡伴冷气淋漓
D.全身战粟,继之热甚并见全身大汗
E.时有汗出,汗出热咸,继而复热
41.斑疹色黑而隐隐,四旁色赤表示: D
A.热毒轻浅,气血充盈
B.血热炽盛,气血受劫
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E.元气哀败,热毒锢结
42.下列哪一项不是温病中的厥脱? C
A.热厥
B.寒厥
C.蛔厥
D.阴厥
E.阳脱
43下列哪项不是风温诊断要点?(D)
A 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
B发病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C继则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症状
D病变中易见斑疹,痉厥,虚风内动症。
后期多致肺胃阴伤
44下列哪项不是风温诊断要点?(D)
A 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
B发病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C继则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症状
D病变中易见斑疹,痉厥,虚风内动症。
后期多致肺胃阴伤
45身热,汗出,烦渴,胸闷痛,舌红苔黄,痰黄,脉滑数,治宜:(C )
A小陷胸汤加枳实 B白虎汤加瓜蒌皮
C麻杏石甘汤 D桑菊饮加石膏
E银翘散加桔梗
46症见身热,汗出,烦渴,咳嗽微喘,胸闷痛,痰粘不爽,舌红苔黄,脉数,宜选用何法治疗?(D)
A宣肺化痰止咳 B清热化痰
C清热止咳 D清热宣肺
E降逆平喘
47宣白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D)
A 薄荷,大黄,芒硝,甘草
B大黄,芒硝,杏仁,竹叶
C麻黄,杏仁,大黄,芒硝
D石膏,大黄,杏仁,瓜蒌
E麻黄,石膏,大黄,甘草
48风温,肺热移肠的大便性状是(C)
A纯利恶臭稀水,肛门灼热 B便溏
C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D下利粘垢不爽
E泻泄稀便
49身热下利,肛门灼热,苔黄脉数,治宜选用(B)
A黄芩汤 B葛根芩连汤
C枳实导滞汤 D调胃承气汤
E以上都不是
50下列哪一项不属“热炽阳明证”的范围?(D)
A 壮热 B汗出 C渴饮 D舌红少苔 E脉洪大
51下列哪一项不是春温的特点?(D)
A.发病急骤
B变化较快
C病情较重
D初起以肺卫证候为主
E多发于春季
52下列春温辨治方法哪项不妥?(B)
A初起兼有表邪者,治宜清解里热,佐以疏表透邪
B若初起热在气分,治以辛寒清气
C若热在营分,则予清营解毒,迫热外出
D若热盛动血,迫血妄行,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E一旦邪陷正衰,导致亡阳虚脱,急当扶正固脱
53身热头痛恶寒无汗,口苦心烦,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