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雨和小雨小学音乐
一年级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通过演唱、表演感受歌曲《大雨和小雨》轻快、活泼的情绪,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清晰准确以及富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并加以模仿3. 为歌曲《大雨和小雨》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歌曲《大雨和小雨》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
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教师: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声音,它们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清脆悠扬,有的震耳欲聋。
请大家听听这些都是哪些自然现象的声音?欣赏雷雨声、流水声,请学生回答。
教师:有许多歌曲就是受了好听声音的启发创作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一)初步感受1. 初次聆听《大雨和小雨》,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聆听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
2.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师范唱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学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教师评价并完整说出歌词。
全体学生复述歌词。
(二)学习歌词1. 《大雨和小雨》歌曲学习。
2. 节奏朗读法教歌词。
例: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分句跟读。
学生完整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朗读。
学生带有力度变化读歌词。
教学要求:带学生分句朗读之后再完整读,注意纠正学生不认识的字的正确读法。
在读歌词时可以渗透“大雨”和“小雨”力度变化,带学生有力度对比地读歌词。
一年级音乐教案《大雨和小雨》

一年级音乐教案《大雨和小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节奏变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大雨和小雨》,能够跟着音乐节奏演唱。
难点:理解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节奏变化,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大雨和小雨》歌曲及相关图片。
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如拍手鼓、小铃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放松身心,准备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2.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雨和小雨的场景,让学生想象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和节奏。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唱《大雨和小雨》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4.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总结大雨和小雨的节奏变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大雨和小雨》,让家人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进行打击乐器的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3.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雨和小雨,尝试自己创作相关节奏,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对歌曲《大雨和小雨》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节奏感知和音乐表现力。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家庭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成果。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鼓励他们的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歌曲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大雨和小雨》;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天气变化,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变化莫测的天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小学生对神奇的天空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渴望了解浩瀚天空的有关常识;各种有趣的气象常识和标识深受他们的喜爱。
本单元就从艺术生活的关联出发,引导他们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天气变化,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教材的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通过用力度对比的声音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声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雨声的美妙动听,从而唤起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本次课是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是在学唱方面,学生刚开始认字,在识字能力上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的朗诵歌词,达到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1 、学生积极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 、运用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式自主创造几种声音;3 、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声音,通过模仿积累对声音的敏感度,能用人声、乐器声模仿生活中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大雨和小雨,感受歌曲的强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一)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改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
(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生:想……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
(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
《大雨和小雨》音乐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音乐教学反思文档《大雨和小雨》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声音》。
具体章节为《大雨和小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含义。
2.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音高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大雨和小雨》的演唱和欣赏。
难点: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频、视频,相关自然现象的图片等。
2. 乐器:钢琴、吉他等。
3. 乐谱:歌曲《大雨和小雨》的乐谱。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自然的声音》。
2. 歌曲学习:先让学生听歌曲《大雨和小雨》,感受其节奏和音高,然后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
3. 歌曲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大雨和小雨》,如童声、成人版等,感受音乐的魅力。
4. 音乐知识讲解:讲解节奏、音高等基本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如雨、风、雷等,用音乐表达出来,其他学生猜猜是哪种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雨和小雨》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大雨和小雨》2. 音乐元素:节奏、音高3. 自然现象与音乐的关系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让家人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请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用音乐表达出来,下周上课分享。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歌曲《大雨和小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和欣赏都比较熟练,但在音乐知识的掌握上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中不断提高音乐素养。
唱歌 大雨和小雨-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大雨和小雨-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歌曲《大雨和小雨》;2.通过学习本歌曲,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4.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己,放声歌唱。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准确的歌曲节奏和发音;2.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3.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准备1.《大雨和小雨》教材;2.音响设备;3.教师准备好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1. 学习节奏1.教师先通过口语发声指导学生练习音高、低、快、慢等基本要素;2.同步讲解歌曲的节奏,并批量教给学生;3.请学生跟着歌曲,练习唱出正确的节奏。
2. 学习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并与学生一起听;2.请学生开始跟唱歌曲的歌词,并用正确的节奏唱出;3.教师可以使用手语等方法辅助学生记忆;4.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完全熟悉为止。
3. 团体训练1.将学生分组,进行团体训练;2.请学生在团队内进行歌唱,并协调唱出合适的音调和节奏;3.督促学生在团体中相互配合,用他们的音乐技巧展示出团体的精神。
4. 创意表现1.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性地表现本歌曲;2.让学生通过姿势和肢体表现,进一步诠释歌曲的意义;3.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己,在精神上从这个活动中受益。
教学总结唱歌是一项重要的学科,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促进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勇敢表现自己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和发音,并通过团体协作,为学生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性地表现本歌曲,将活动推向高潮。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2大雨和小雨人教新课标

1.2大雨和小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感受二四拍的律动,初步体验声音的强弱。
②了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及强弱。
2、能力目标:①用科学方法演唱歌曲。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协调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②学唱本首歌曲,让学生体验大自然有趣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对声音世界探索的欲望。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声音、聆听、游戏、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等音乐活动,感受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科学发声,在演唱中控制声音的强弱。
3、教学准备PPT、钢琴、塑料瓶(沙子、水)、成套打击乐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4.1.2学时重点4.1.3学时难点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师生问好1 2 3 4︱5 0︱5 4 3 2 ︱1 0︱(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你好。
活动2【导入】课前导入(一)音乐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师:同学们,快看!一辆绿色的火车朝我们缓缓驶来,你们想不想坐?那我们乘着它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吧!快,数一数,这里总共有几节火车厢呢?师讲解:在音乐的世界中,一个火车厢就是一个小节,而车厢与车厢连接的地方,音乐中用一个小竖线代替,我们把这个小竖线称为小节线。
嘟嘟——火车到站了,我们看到了一根细线和一根粗线组成了终止线,它告诉了我们,我们的音乐结束了!这些记号在以后的每首歌曲中都会出现,非常重要呢!提问巩固(二)节奏游戏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火车厢,瞧瞧里面藏着什么宝贝呢?哇,这么多苹果,有的盘子里只放了一个完整的苹果,有的盘子里放着一个被切成两半的苹果,还有一个盘子里放着两个苹果的,这么多苹果你们想不想吃?老师悄悄地告诉你们,它有个神奇的魔法,一个盘子里一个苹果的魔咒解除方法是我们的小手一拍再打开,嘴里同时念一句咒语“大”,就能吃了它;而一个盘子里有一个被切成两半的苹果,手拍一下,念两个大;一个盘子里放着两个苹果的,手拍两下,念一个大,大家要不要试一试?(三)二四拍律动感,练习强弱1.导入师: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知道每一个小节里有几个盘子?火车里的第一个盘子里的音符都是列车长哦,所以当我们唱到他们的时候都要大声点哦,那后面那个盘子里的音符就要小点声哦。
小学音乐_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通过演唱、表演感受歌曲《大雨和小雨》轻快、活泼的情绪,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清晰准确以及富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并加以模仿3. 为歌曲《大雨和小雨》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歌曲《大雨和小雨》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
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声音,它们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清脆悠扬,有的震耳欲聋。
请大家听听这些都是哪些自然现象的声音?欣赏雷雨声、流水声,请学生回答。
教师:有许多歌曲就是受了好听声音的启发创作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一)初步感受1. 初次聆听《大雨和小雨》,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聆听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
2.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师范唱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学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教师评价并完整说出歌词。
全体学生复述歌词。
(二)学习歌词1. 《大雨和小雨》歌曲学习。
2. 节奏朗读法教歌词。
例: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分句跟读。
学生完整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朗读。
学生带有力度变化读歌词。
教学要求:带学生分句朗读之后再完整读,注意纠正学生不认识的字的正确读法。
在读歌词时可以渗透“大雨”和“小雨”力度变化,带学生有力度对比地读歌词。
读歌词时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动作边表演边读,增加趣味性。
(三)分句教唱再次聆听《大雨和小雨》。
唱歌 大雨和小雨-鲁教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大雨和小雨-鲁教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雨和小雨对植物的影响;2.学会唱歌《大雨和小雨》;3.发扬合作意识,共同完成唱歌表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唱歌《大雨和小雨》;2.教学难点:理解“大雨”和“小雨”对花草树木的不同影响。
三、教学内容1.热身活动:师生一起做晨练操,放松身心;2.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大雨和小雨对植物的影响引出学习歌曲的话题;3.歌曲学唱:依次教唱《大雨和小雨》歌曲的每个部分,让学生跟着唱;4.合作表演:分配角色,编排唱歌表演节目。
四、教学方法1.演讲加互动:通过演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些需要配合互动的时候加强学生的参与感;2.演唱加教唱:教唱时让学生跟随老师唱,再进行全部唱和分部分唱的练习;3.合作表演:学生分组合作,在音乐会上展示自己的表演。
五、教学手段1.图片:放映与大雨和小雨有关的图片;2.音频:播放歌曲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与练习;3.视频:放映表演合集或先进学校的表演视频。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晨练活动,放松身心,做好准备。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和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展开话题,问:“天气变化了,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花草树木的变化呢?”学生有回答:“变得特别茂盛,看上去非常健康。
”接着,教师再问道:“你们知道夏天为什么又热又闷吗?因为夏天大雨比较少,有些小的雨水也不够滋润。
那么小雨和大雨对花草树木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雨水对花草树木影响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小雨不够滋润,所以花草树木就不生长得很好。
” “大雨水分充足,就像天上的滋润剂,会让花草树木长得茂盛。
”3. 歌曲学唱1.教师放唱《大雨和小雨》的录音,并让学生听一遍;2.接着,教师教唱一遍歌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跟随着唱;3.学唱完第一部分后,教师让学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唱第二部分,让学生跟着唱;4.最后,教师让学生跟着唱整首歌曲,并加强练习每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使学生逐步建立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媒体运用
录音机,磁带,钢琴
教学时间
8月27日:1.9 1.8 1.68月28日: 1.7
8月30日:1.10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新课导入出示目标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辩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森林中的声音:流水小鸟大象
乡村中的声音:小鸭小鸡小狗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这节课以“猜谜语”导入课题,通过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描述,如鸟声,跺脚声,雷声,风声进行一一列举。然后根据创造的声音连在一起再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个别同学除语句不通外,其他同学都能够完整的表达故事的内容,突显出学生的可爱,活泼,单纯的性格。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二、新授歌曲指导自学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和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老师范唱或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通过跟教师的学唱,同学们都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内容,表现力极强。整堂课都在和谐,喜悦的情绪下进行,是一堂比较成功的音乐课。
反思:应该把学生说出得自然界的声音一一列举在黑板上。
授课人
王颖
原设计者
王颖学科Biblioteka 音乐执教班级一年级
课题
大雨和小雨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8月25日
教材
分析
本歌曲是对声音的联想,能够是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
目标
1.能够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创造出几种声音
教学
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当堂训练互相练习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四.跟踪检测课堂小结
1.分小组进行演唱比赛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来作出强弱的对比
3.每小组找出代表进行演唱
板书
设计
大雨和小雨
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