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腹泻痢疾新 (2)精品PPT课件
霍乱幻灯资料精美医学课件

疑似诊断标准
• 符合两项之一者: • 有典型病症,病原学检查未确定; • 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发生泻吐病症
广州发现两例霍乱
海南出现霍乱疫情〔2021-11-03〕
(2007-06-20) 根据广州市卫生 局报告,6月16日、17日广州荔 湾区发现2例霍乱确诊病例。
据调查,两名患者同在荔湾区 某一家庭从事保姆工作,患者发 病前曾一起进食花蟹、河虾等食 物,食源性感染可能性大。
海南省卫生厅介绍,海南省的儋州、 临高等市县,近期爆发了霍乱疫情 。从10月3日至11月2日,全省共确 诊霍乱病人51例,已治愈出院29例 ,康复11例,现患病人11例,无死 亡病例。
霍乱的流行历史
➢ 霍乱自1817年迄今曾有过7次大流行;
➢ 前六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有关〔仅印度死者就超过 3800万〕
➢ 目前的第七次大流行以埃尔托霍乱弧菌为主1961年始 于南亚,1971年涉及非洲,1991年殃及美洲。现在霍 乱在许多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 2021年,56个国家就总共通报了190130个病例,其中 包括5143例死亡。真实的疾病估计为每年300万至500 万例病例,以及10万至12万例死亡。
舟状腹
“洗衣工手〞
皮肤干皱、湿冷无弹性
脱水虚脱期
2、循环衰竭
——血压下降 ——意识障碍
脱水虚脱期
•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增快,意识障碍 • 肌肉痉挛:低钠引起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 • 低血钾: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鼓肠,心
律失常 • 循环衰竭:低血容量性休克
脱水虚脱期
恢复及反响期
• 病症逐渐消失 • 反响性低热:循环改善后肠毒素吸收增加
感染性腹泻
• 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均称为感染 性腹泻,这是广义上的感染性腹泻;
2024年霍乱培训课件(版)

霍乱培训课件(附件版)霍乱培训课件一、引言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
霍乱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因其高传染性和潜在的严重后果,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课件旨在提供关于霍乱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信息,以提高公众和医务工作者对霍乱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病原学霍乱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弧菌科。
霍乱弧菌分为多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是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体。
霍乱弧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摄入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而感染。
三、流行病学霍乱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霍乱疫情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尤其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地区。
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尤其在缺乏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地区。
霍乱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社会经济状况、卫生设施等。
四、临床表现霍乱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腹泻、呕吐和脱水。
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和电解质紊乱。
典型病例的腹泻呈米泔水样,伴有剧烈的腹痛和里急后重感。
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可导致心动过速、低血压、皮肤干燥、口渴等表现。
五、诊断霍乱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涂片镜检、粪便培养、血清学检测等。
粪便涂片镜检可检测到霍乱弧菌的存在,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病原体。
血清学检测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
六、治疗霍乱的治疗主要包括补液和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
补液和电解质平衡是治疗霍乱的关键,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来实现。
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和减少腹泻量,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氨苄西林等。
并发症的处理包括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七、预防1.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
2.改善环境卫生设施,提供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减少污染源。
3.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全球及我国霍乱疫情现状
全球疫情现状
目前,全球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感染霍乱,其中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非洲和亚洲是霍乱的高发地区。
我国疫情现状
我国历史上曾多次爆发霍乱,但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防控措施的加强, 霍乱发病率已显著降低。然而,仍需保持警惕,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
易感人群与高危因素
泻吐期
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大便呈米泔水样或 洗肉水样,量多,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 感,呕吐一般发生在腹泻后。
脱水期
反应期(恢复期)
由于剧烈的呕吐与腹泻,体内水和电解质大 量丧失,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脱水纠正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消失,逐渐恢 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01
02
03
粪便常规检查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采取 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
中医药在霍乱治疗中应用前景
中医药辅助治疗
在霍乱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可发挥辅助治疗作用。通过辨证施 治,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形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
预防保健作用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调理脾胃、增强免 疫力等方法,提高人群对霍乱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与急性胃肠炎鉴别
急性胃肠炎多有不洁饮食史,表现为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 状。
预后评估
治愈标准
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3 次阴性。
死亡原因
主要死于循环衰竭和急性 肾衰竭。
预防措施
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改善 环境卫生条件,提高个人 卫生水平等是预防霍乱的 关键措施。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腹泻—霍乱PPT

伴随着丰厚的资本和日不落帝国的荣誉一起漂 流而归的,还有屠杀了 13 万英国人的恶魔--它 就是霍乱。
这个恶魔不仅残害着生命,更是挑战着社会与 政治的秩序:19 世纪的欧洲各国政府担心法国 一样的革命,而饥荒、经济衰退和工人政治运 动(如宪章运动)也如火如荼地上演着,霍乱 更是给这个不安的时代又蒙上了层黑纱。
霍乱
死于饮水
霍乱传播途径—病从口入
• 它们藏在居民们饮水的水杯里,划过人们 的喉咙,躲过胃酸的溶解后,抵达小肠上 段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处,在小肠的碱 性环境下大量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 (CT),引发接下来的噩梦。
• 在极短的潜伏期后,夜幕降临,梦魇睁开 了眼睛,开始一步步榨干可怜的饮水人。
霍乱的症状
•
• 这条英国的母亲河在夏日骄阳的炙烤下,就像个煮沸了的大型化粪池,在 1858 年 7 月的一天,泰晤士河爆发出恶臭,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大恶臭」(Great Stink)事件。
•
• 伦敦新闻画报评论,「我们能殖民地球尽头的土地,我们能征服印度,我们能付清债 务,我们向世界宣扬我们的名姓、荣誉和无尽的财富。然而我们没办法把泰晤士河弄 干净。」
频繁的腹泻所流失的不仅仅是水,还有以水为溶剂的 钠钾盐。低钠可引起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肌肉呈强直 状态;低血钾的结果更加绝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 失,鼓胀,甚至心律失常。
短短十几小时,或许这个可怜人的梦魇就伴随着死亡 离开了,但更多人的灾难还远没有结束 当时的英国贫民窟没有垃圾桶、没有下水道、没有自来 水。病人的排泄物被直接倒入河道中,这些恶魔又回到 了它们熟悉的泰晤士河里,狙击着下一个喝水的人。
•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到:阴渠, 就是城市的良心,一切都在那儿集中、对质。 • 一个城市发达与否,不是看最高的建筑是否修到了云端,而是地下最污秽下水道是否
2024版年度霍乱专题教育培训ppt课件

吸浅促、不规则或出现暂停,神志不清或昏迷,须与脱水性休克鉴别。
6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024/2/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在 特殊情况下,如无典型临床症状,但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证据,也可诊断 为霍乱。
鉴别诊断
霍乱应与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病毒性胃肠炎、大肠杆菌性肠炎等鉴别。 这些疾病虽然也有腹泻症状,但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也有明显区 别。通过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感谢观看
2024/2/3
33
霍乱专题教育培训ppt课件
2024/2/3
1
目录
2024/2/3
• 霍乱概述 • 霍乱疫情防控策略 •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技术 • 临床治疗与护理要点 •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霍乱概述
2024/2/3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 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 危害严重为特征。
配备生物安全柜等防护设备。
2024/2/3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 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遵 守实验室操作规程。
废弃物处理要求
实验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严 格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污染和环 境污染。
实验室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 应急预案,加强实验人员培训和 考核,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
31
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洁食品,特别是海鲜类食品要煮 熟煮透。
2024年度霍乱讲义PPT课件

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管型等 异常指标,辅助判断肾功能状况。
粪便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是否存在霍乱 弧菌,以及细菌数量、形态等特征。
2024/3/24
19
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应用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判断感染情况及病程 发展。
2024的抗体与样本中霍乱弧菌结合,从而在荧光显 微镜下观察并计数。
现发热等反应。
组织器官损伤机制
肠黏膜损伤
霍乱毒素刺激肠黏膜上皮 细胞,导致细胞坏死、脱 落和炎症浸润。
2024/3/24
免疫功能异常
霍乱毒素可抑制机体免疫 功能,使患者对病原体的 抵抗力下降。
肝肾功能损害
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 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 ,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15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危害
改善卫生环境
提供医疗服务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消除垃圾堆积、 污水横流等卫生死角。
确保社区内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为可能出 现的霍乱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2024/3/24
30
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对策略
健康监测
建立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饮食安全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避免食 品污染引发疫情。
20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介绍
PCR技术
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霍乱弧菌基因片段,实现快速、灵敏的检测。
基因测序
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定霍乱弧菌的种型和毒力基因型别。
2024/3/24
21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
2024/3/24
试纸法
采用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制备的试纸, 在现场对患者样本进行快速检测。
2024版霍乱培训PPT课件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提倡饭 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 食品等健康行为。
11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霍乱防治知识宣传 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霍乱的认识和 自我防护能力。
加强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平 台,广泛宣传霍乱防治知识和政策措施,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4/1/26
识别疑似病例
根据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快速识别疑似霍乱病例。
报告疫情
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实施隔离
将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19
患者转运和隔离观察要求
患者转运
使用专用车辆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安 全。
隔离观察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 老年人、孕妇及免疫力低 下者更易感染。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多数为1~2天。典型病例可分为泻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泻吐 期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剧烈腹泻和喷射状呕吐,米泔水样便,量多,无里急后重;脱水期 由于剧烈泻吐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出现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
竭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轻型患者症状较轻,中型患者症状明 显,重型患者则出现严重脱水、休克等并发症。
2024/1/26
6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024/1/26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具体 标准包括:有流行病学史;出现无痛性剧烈腹泻和喷射状呕吐 等典型症状;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血清抗体检测阳 性等。
2024版年度《霍乱》ppt课件大纲

《霍乱》ppt课件大纲•疾病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预防措施与控制手段•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跨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在抗击霍乱中应用目录CONTENTS01疾病概述霍乱定义与特点定义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能引起大范围乃至世界性的大流行为特征,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特点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两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均相似,但后者传染力更强,已成为当前世界流行株。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定植于小肠并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导致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
危险因素卫生条件差、饮食不洁、饮用生水或未煮熟的海鲜等是霍乱发病的危险因素。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其中轻型和隐性感染者在传播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但受胃酸及免疫能力等个体因素影响,感染后并非人人都发病。
霍乱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传播,污染的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的作用尤为突出。
霍乱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但在我国仍有明显的季节性,7~10月为高发期。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霍乱的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
大多数病例起病急骤,典型症状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等。
分型根据脱水程度、血压、脉搏等临床表现,将霍乱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型。
轻型仅有短期腹泻,无典型米泔样便,无明显脱水表现;中型有典型症状体和征,脱水明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型患者极度软弱或神志不清,严重脱水及肌肉痉挛,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明显,甚至测不到,尿量极少或无尿。
02诊断方法与标准临床表现诊断典型症状剧烈腹泻、呕吐,迅速出现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等。
病程分期潜伏期、泻吐期、脱水期、恢复期或反应期。
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
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采集粪便或呕吐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霍乱弧菌即可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生与病理
病理生理 ➢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病理解剖 ➢ 主要为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皮肤 干燥,心、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缩小。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s)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3天(数小时-7天)多为突然起病,仅 少数有前驱期症状(疲乏、头昏、腹胀等) 疾病特点 无症状者多见 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霍乱弧菌症状较重 埃尔托型弧菌所致相对较轻
临床表现
典型霍乱临床分三期:
泻吐期:先泻后吐,一般无发热 腹泻 无腹痛,无里急重,无早期发热(O139除外) 稀便→水样→米泔水样(脱落上皮细胞+ 无胆汁粪便),无粪臭。次数每日10余次
呕吐 在腹泻后,喷射状,次数不多,少有恶心。
临床表现
●脱水虚脱期: ✓脱水: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差,血压下降,尿
❖ For 2008 alone, a total of 190 130 cases were notified from 56 countries, including 5143 deaths.
❖ The true burden of the disease is estimated to be 3-5 million cases and 100 000–120 000 deaths annually.
5-10%
>10%
————————————————————————————
流行特征:我国以夏秋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9月, 霍乱有分布在沿江沿海为主的地理特点
流行病学
霍乱流行的历史和现在
● 自1817年以来,霍乱曾发生了七次大流行 ● 1961年以来的第7次世界大流行是以埃尔托生
物型霍乱弧菌感染为主 ● 1992年在印度, 孟加拉等地发生的霍乱暴发流
行,是非O1群霍乱弧菌(O139霍乱弧菌)所致 ● 自此以后的霍乱流行也多为O139霍乱弧菌引起
霍乱 Cholera
长沙市第一医院 感染病科 易长庚 主任医师
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甲类(2个)传染病之一。
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临床特征:起病急,剧烈腹泻、呕吐以及 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循环衰 竭等。
病原学 (Etiology)
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发病机制
弧菌→口→胃→小肠(定位),细菌繁殖 产生霍乱肠毒素(CT)
亚单位 B 神经节苷脂 A
激活腺苷环化酶(AC) ATP cAMP
刺激肠粘膜隐窝细胞分泌NaCl 抑制肠粘膜对Na+的吸收
肠液过度分泌,同时抑制肠重吸收 肠液超过肠管吸收能力 分泌性腹泻
病生与病理
病原学
✓毒素:三种毒素
I型毒素:为内毒素,是制作菌苗引起疫苗免疫 的主要成分;
II型毒素:为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在古典型、 埃尔托型和O139型均产生,是致病人剧烈吐泻的 原因;有抗原性,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III型毒素:耐热,易透析,在发病作用上意义不 大。
病原学
✓抵抗力
➢ 对干燥、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煮沸1~2min可杀死 ➢江河海、井水中可存活1~3w ➢鱼虾、贝壳生物中存活1~2w ➢正常胃酸中存活4min
病原学
形态 G-弧菌,呈弧形或逗点状;末端鞭
毛一根(长达菌体5倍),穿梭运动(悬滴), 鱼群状排列。有共同鞭毛抗原,菌体抗原不 同。
霍乱弧菌弯曲,菌体一端有一条鞭毛
粪便直接涂片染色:呈鱼群状排列
病原学
✓培养特性: ❖O1群与O139群普通培养基中生长,碱
性蛋白胨水中生长更好。 ❖O139血清型在无NaCl或3%NaCl琼脂
量减少;舟状腹,极度乏力,神志不清,烦 躁不安。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增快 ✓肌肉痉挛:低钠所致 ✓低血钾:肌无力,严重者心律失常 ✓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
●恢复及反应期: 症状逐渐消失,体温、脉搏、 血压恢复正常; 1/3病人可有反应性低热, 可能是肠毒素吸收所致。
临床分型
————————————————————————————
中生长,在8%NaCl琼脂培养基中不 生长。
霍乱弧菌 ( 碱性蛋白胨培养后革兰染色 )
病原学
✓分类 根据抗原特异性、致病性分:
➢ O1群:主要致病菌;分为:古典生物型;埃尔托生 物型(仍是引起较大范围流行的主要生物菌型) ➢ 非O1群:O139血清型, 是目前霍乱散发发病和 局部小流行的主要菌型 ➢非O1、非O139 型霍乱: 引起较轻的腹泻,但也可 引起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个别可引起伤口感染
流行病学
全球霍乱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 The number of cholera cases reported to WHO continues to rise.
❖ From 2004 to 2008, cases increased by 24%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4.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
传 染 源:病人和带菌者,尤其轻型和隐性感染者 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水源或食物,次为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 水源性传播途径为最主要传播途径(范围 广,速度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多,患病的少;轻型 的多,重型的少。患霍乱后可获一定程度 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次感染
临床表现
轻型
中型
重型
————————————————————————————
便次
<10次
10-20次
>20次
意识
正常
淡漠
烦躁
皮肤
正常
无
有
严重
脉搏
正常
细速
弱而快
血压
正常
70~90mmHg <70mmHg或测不到
24hr尿量
稍少
<500ml
<200ml或无尿
脱水程度
<5%
(体重%)
流行病学
2008年以来我国霍乱的疫情报告
● 2008年全年报告霍乱病例数168例,无死亡病例
● 2009年全年报告霍乱病例数85例,无死亡病例
● 2010年全年报告霍乱病例数157例,无死亡病例, 有疫情 报告的时间为5-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9月(70例)和 8月(63例)
● 2011年到7月份止共报告霍乱病例数17例, 无死亡病例, 从5月份以来均有病例报告,分别是5,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