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说课稿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主备人:秦晓梦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学会预防违法犯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四.教法启发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例举法五.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创设诗意情境情景感悟:有事大家谈。
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
”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谁料过了一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
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视的目光,此时这位妇女脸已变得绯红,车一到站便仓皇下车。
镜头二: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偷袭,大肆实施抢劫,一时民愤极大。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多行不义必自毙,马某终因触犯刑法被判处无期徒刑。
(阅读两则情景故事,小组讨论后回答)李某和马某行为的性质及后果。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中年妇女的行为触犯了道德准则,而马某则触犯了法律,那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鼓励学生举列发生在身边的触犯道德准则的行为或触犯法律的行为(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刚才我们说马某触犯了法律,究竟什么是法律呢?大家阅读课本58页第一自然段后思考:法律与道德、纪律等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法律的特征。
案例:中学生张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跟社会上坏孩子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
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设计】七年级思想品德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能力】运用法律知识对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杜绝不良行为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框架结构杜绝不良行为 1.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远离犯罪 2.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2.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学生明确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了解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只是完成了知识目标,而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去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又要让学生自觉地预防,掌握一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3.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关于什么是法律,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比较抽象,有些法律术语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对于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活动过程:课前播放一组学生快乐、自由地学习、活动的照片。
教师有感情的导入。
播放视频:高墙内的忏悔通过一段亲人探视狱中未成年人的视频,与课前的学生生活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开始对本课问题的探讨。
播放视频:成长警示(一):迷途少年——唐军发(通过唐军发的违法犯罪经历,分析得出,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
)在天涯论坛上有这样一个帖子让我感到很痛心。
下面我们来关注这则帖子,《在东莞一二审被判死刑的我弟弟唐军发,还会有活路吗?》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2、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1、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拒绝诱惑,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自主感悟:师:同学们,这首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的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
二、开拓探究,明理导行环节一:以案说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师: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多媒体出示: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分子的图片,让生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生: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师总结:法律是有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行为规范。
学生讨论回答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师总结:法律同道德和纪律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种类和危害,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明确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2)帮助学生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2)如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1、不良行为的种类(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2、不良行为的危害(1)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身体受伤、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
旷课、夜不归宿等行为会影响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3)损害人际关系。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行为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孤立无援。
(4)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演变的。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1)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说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各位评委,您们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单元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二个项目,《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七大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项目《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在承接第一个项目“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知识,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以致用是关键,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是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再加上刚刚学习法律知识,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又存在哪些密切的联系方面,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中学生求知欲和模仿力强,对自己的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可能滑向严重不良行为乃至犯罪,影响自身的发展。
另外,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2、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1、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拒绝诱惑,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自主感悟:师:同学们,这首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的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
二、开拓探究,明理导行环节一:以案说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师: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多媒体出示: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分子的图片,让生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生: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师总结:法律是有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行为规范。
学生讨论回答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师总结:法律同道德和纪律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杜绝不良行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教材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本课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进而增强自控力,自觉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德,严重的还触及法律,涉及到了道德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为学习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奠定基础。
因此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通过案例和图片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特别是黄、赌、毒的危害.运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制订自我管理公约,形成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严以律己,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加强自身修养,筑起内心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教学难点: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做到防微杜渐二、说学情分析学生专业分析:我授课的对象是2013级春化工机械班学生.该班34名学生全部为男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工厂工作,不良行为会对他们的事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学生现状分析:该班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较差,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部分同学已染上抽烟喝酒等恶习,还有部分将赌博视为游戏,经常参与其中。
三、说教法、学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推动教学进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以及课本调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
什么是未成年人?2。
了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鲁教版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懂得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自觉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情趣有雅俗之分,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不良诱惑的危害以及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生活是美好的,又是复杂的,由于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容易受不良的诱惑。
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沉迷网络的有之,吸烟、喝酒的有之,打架斗殴的有之。
前不久媒体报道,有学生群殴一名学生,还把打入的过程录了下来,这是什么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中学生如不能拒绝不良诱惑,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预防违法犯罪就越显重要。
二、学生分析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校学生犯罪占相当的比例。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令人震惊: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道德意志薄弱,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身心发展尚未定型,易受外部不良诱惑。
他们的社会阅历浅,是非观念模糊,易冲动,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往往感情用事,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另外,部分青少年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畸形的价值观,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观念导致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又导致违法犯罪,绝大多部分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前,就沾染了许多恶习,如:弄虚作假、撒谎骗人;厌恶劳动、追求享受、盲目攀比;以大欺小、勒索钱财;沉迷网络;纪律散慢、厌学等。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在青少年教育中尤为重要。
要让学生认识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害而无一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 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找出划分的依据。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触犯 的法 律 一般 违法 犯罪 社会 危害 程度 受到的 处罚
民事制裁 行政制裁
相同点
联系★
案例回首
板块三【以法导行】
1、案例引申《魏某的故事》。 说一说:魏某有哪些不良行为? 谈一谈: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呢?
的对策
遇到的情景
知道同学在网吧浏览不健 康的内容 有同学递烟给你 好朋友被人欺负,让你帮 忙出气 看到有人贩卖摇头丸 同学邀请你购买“校园彩 票”
采取的对策
板书设计
1分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求知欲和模仿力强,对自己的周围世界充满 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 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 制力不强,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某些不良行 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可能滑向严重 不良行为乃至犯罪,影响自身的发展。另外,近几年 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出低龄化、 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 危害。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违法犯罪教育是非常 重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板块二【以案说法】
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的魏某结识了一群社会上的游手好 闲的“朋友”,开始学会吸烟,喝酒。由于经受不住 朋友们的盛情,他还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钱花的越 来越多,父母给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便开 始小偷小摸。多次“拿”超市的饮料。文具,卖给一 些小同学。为此,魏某被公安机关拘留。小偷小摸仍 不能满足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撬门破锁盗 窃钱财。他先后7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 和价值2000元得财务。一次,他行窃过程中,被人当 场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 魏某有期徒刑。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 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 :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 :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 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人生AB剧 放学回家的路上,方昊和冯刚路过一网吧,看到 网吧打出3折优惠招牌,方昊禁不住对冯刚:“走, 进去玩玩, 今天我请客”。冯刚会· · · · · · 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试表演出来
3、感悟魏某----反思自己 “扫雷”监督卡 我身上的不良行为: 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 我的改正计划: 我的改正措施: 我准备请 做我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敬请您能真心帮助我,监督我,对我的不 良行为诚意的提醒,严肃的批评。 我的签名: 监督人签名: 2010年3月24日
合作探究
板块一【认识法律】
30分钟
材料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5条规定: 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 先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二十三条 第(一)条规定:偷窃、骗取、 抢夺少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 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教师或学生补充其他规范和法律案件
4分钟
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
2分钟
由学生描述苹果的溃烂过程:有一个烂 点,逐渐增多,直到全烂。学生感悟苹 果溃烂的原因。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 :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 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 :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 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 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寄语魏某 请你向魏某表达心声,鼓励他早 日走出高墙,远离罪恶,重新沐 浴明媚的春光。
板块四【教师寄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你还知道哪些体现遵纪守法 防微杜渐的警示语?
环节四、收获园地 2分钟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知道了 。 我以后将 。
环节五、实践作业 拟定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们远离 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要求: 1、注意格式。 2、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 严重影响,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 3、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 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 什么?
课堂检测
5分钟
判断 1、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之 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2、创建绿色网吧就能杜绝青少年因上网而引发 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不定项 青少年要预防违法犯罪,使自己健康成长,就 应该() A加强道德修养 B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C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D 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鲁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单元第15课(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项目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15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二个项 目。是在承接第一个项目“面对生活中的不 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法律 知识,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 法犯罪,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防 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再加上刚刚学习法律知 识,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又存在哪 此密切的联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学理念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主动参与情境体验, 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 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直 观感知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 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反思,进行创 造性学习。
六、说教学设计
一、新闻发布 二、情境导入 三、合作探究 四、收获园地 五、实践作业 六、课堂检测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