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总结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气压力量,是气体分子碰撞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初二学生需要了解的大气压强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气压力量。
在地球上,大气层的压强是由重力对大气分子的作用而导致的。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高空的大气分子数较少,碰撞力量较小。
二、大气压力的计算大气压力可以通过功和面积的比值来计算,即公式P = F/A。
其中P 代表大气压力,F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量,A代表作用力垂直于物体上的面积。
大气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1Pa等于1N/m²。
三、大气压力的测量常用的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是气压计。
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毛细管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强,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毛细管气压计则通过吸引水银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强。
四、大气压力的影响因素1.纬度和海拔:随着纬度的增加和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会减小。
2.温度:在同一高度下,温度升高会导致大气压力减小。
3.天气系统:不同的天气系统会对大气压力产生影响,如气旋和高压系统。
五、应用领域1.气象预报:大气压力是气象学中重要的观测参数之一,通过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2.海拔测量:利用大气压力的变化可以测量海拔高度,如气压高度计。
3.飞行和航海:在飞行和航海中,大气压力的变化可以影响飞机和船只的性能和导航。
综上所述,初二学生需要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力的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
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
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
314帕·米3/摩尔·K。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
0814大气压·升/摩尔·K。
R为常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把p=101325Pa,T=273。
15K,n=1mol,V=22。
4L代进去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p v=mRT/M……②和pM=ρRT……③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
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几点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高压锅)如何学好物理1上课专心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
做好笔记为辅,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气压强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也可以理解为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的撞击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关大气压强的重要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产生1.大气压强是由于地球上存在大气层,大气层由气体分子组成,并且被地球的引力所束缚,形成一层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
2.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受到重力作用,向地球表面靠拢,造成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大气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
2.典型的大气压强数值:在地球海平面上,典型的大气压强约为1013.25帕斯卡(约等于1标准大气压)。
三、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1.海拔高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层的气体压强逐渐减小,因为高海拔处离地球的质心更远,所受重力相对较小。
2.温度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对于冷气体,热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较大,因此压强相对较小。
3.湿度变化:湿度的增加能够使气体内的水蒸气质量分数增大,相对而言分子间的平均间距也会增大,从而降低气体的密度和压强。
四、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1.水银柱法:利用水银在大气作用下上升的高度来测定大气压强。
水银柱法的原理是大气压强与柱上高度成正比。
2.空气压力计:利用弹性变形的气体体积与气体压强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变形后的体积或压强的变化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五、大气压强的应用1.大气压强在气象预报中起到重要作用,天气系统的变化与大气压强的变化密切相关。
2.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需要对大气压强进行测量,以确保飞机在空气的支持下能够顺利起飞和降落。
3.物理学中,大气压强常用于描述气体在容器内的状态,以及气压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影响。
总结:大气压强是由于地球上存在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体受到引力作用,形成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大气压强受海拔高度、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水银柱法和空气压力计等方法进行测量。
大气压强在气象学、航空领域和物理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大气压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概念,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大气压强呢?本文将为你总结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让你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大气压强的定义
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气体分子碰撞所引起的压力。
二、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
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其中P表示大气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三、大气压强的单位
大气压强的单位有多种,包括帕斯卡(Pa)、毫米汞柱(mmHg)和标准大气压(atm)等。
其中,常用的单位是帕斯卡和毫米汞柱。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原因
大气压强的变化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引起的地球表面重力场的非均匀性;二是大气密度的不均匀性。
五、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气压计、拔河式气压计、水银柱式气压计等。
六、大气压强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压强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高空低压会使人氧气摄入不足、心脏负担加重,引起高原反应等。
七、大气压强的应用
大气压强在生产、科学研究、地理探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在飞机、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大气压强的
因素。
以上是本文对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
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大气压强的变化,为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影响压强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压强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为压力和受力面积;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为物体密度和液体高度;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为大气压力和受力面积。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计算公式
固体:p=F/S液体:p=ρgh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固体压强特点
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2、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
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3、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除了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外,还对“限制”它流动的侧壁产生压强。
固体则只对其支承面产生压强,方向总是与支承面垂直。
2、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可见,液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
4、密闭容器内的液体能把它受到的压强按原来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笔记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笔记
以下是一份可能有用的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笔记:
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压强是指空气压强的大小,它存在于地球表面上,使得气体分子能够保持在地面上。
2. 大气压强的原理:大气压强是由地球的引力和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
当空气分子落在地面上时,它们会受到地球的引力,并被吸引到地面上。
3. 大气压强的数值:在海平面上,大气压强约为 101325 帕斯卡 (Pa),这个数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强。
4.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会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空气分子的数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从而导致大气压强减小。
5. 潜水服和太空服:潜水服和太空服都需要考虑大气压强的影响。
潜水服需要增加内部平均压强,以对抗外部大气压强,而太空服则需要减少内部平均压强,以对抗内部大气压强。
6. 胸腔容积扩大:当胸腔容积扩大时,体内的大气压强会减小。
这是因为肺中的气体被吸入肺部,使胸腔容积扩大,从而使得大气压强减小。
7. 气压计:气压计是一种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
它通常由一根细玻璃管和一种液体组成。
当玻璃管中的液体上升或下降时,可以表明大气压强的变化。
8. 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应用,例如呼
吸器、潜水艇、气压式手表等。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归纳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大气压强的概念及表达方式大气压强是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垂直压力的大小。
一般使用单位帕斯卡(Pa)来表示,常见的表达方式还包括标准大气压(1 atm=101325 Pa)和毫米水银柱(1 mmHg=133.32 Pa)。
二、大气压强的产生大气压强是由地球引力作用下大气分子的重力造成的。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因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向下运动,压迫在下方的物体表面,从而产生压强。
三、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大气气体的密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小,分子的碰撞频率减少,所以压强也随之降低。
四、大气压强的测量常见的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是气压计。
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水银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使用水银柱高度来表示大气压强,而无水银气压计则使用其他液体或气体进行测量。
五、大气压强的应用1. 气象学:大气压强是气象学中常用的一个指标,通过观测大气压强的变化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
2. 载物工程: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大气压强的变化会对飞行器的性能和飞行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大气压强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3. 水下探测:大气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量水下的压强来计算深度,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探和潜水活动等领域。
六、大气压强的实验1. 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将气压计的封闭一端打开,让其与大气接触,观察气压计中的液体柱高度,即可得到相应的大气压强。
2. 使用水平水管测量大气压强:在水平水管的两端接上垂直水管,使水平水管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观察水平水管中水的高度差,即可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归纳到这里。
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
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 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 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
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
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R=8。
314帕米3/摩尔K。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
0814大气压升/摩尔K。
R 为常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
把p=101325Pa, T=273。
15K, n=1mol, V=22。
4L 代进去
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
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
因为n=m/M、p =m/v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RT/M••••.②和pM=p RT••…
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
若mA=mB则MA=MB。
在相同T 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在相同T V时:
---- 精选公文范文
----------------------- 精选公文范文-----------------------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