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记忆、思维与想象
幼儿心理学题库(第四章))

幼⼉⼼理学题库(第四章))第四章幼⼉记忆与想象⼀、选择题: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2、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3、幼⼉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综合想象4、关于幼⼉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A.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机械记忆5、从记忆发⽣的顺序来看,,幼⼉最晚出现的是:------------------------------()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6、某幼⼉替⼩鸟画上⾐物、饰物,这说明:--------------------------------()A、⽆意想象占主导地位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C、幼⼉以再造想象为主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会⽣造⼀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把太阳画成绿⾊;C、有的幼⼉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把⾳阶想象成“⾛楼梯”,从⽽来理解⾳阶。
8、幼⼉园⼩朋友听⽼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浮现出乌龟和兔⼦赛跑的⽣动形象。
这种⼼理活动属于:---------------------------------------------------()A、⽆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9、看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幼⼉⼀会⼉把它想象成⼭峰,⼀会⼉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的这种想象属于:-------------------------------------------------()A、⽆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10、“触景⽣情”属于:----------------------------------------------------()A、⽆意识记B、有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11、3岁前的⼉童记忆⼀般不能永久保持。
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

消费者的想象
想象的含义
想象的种类
想象与消费实践的关系
1
2
3
想象的含义
本义: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消费活动中:消费者对商品非常挑剔、
高要求的心理现象即消费者在原有感 知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就 是消费者的想象。
想象的种类
• 按是否具有目的性划分
无意想象:消费者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 种消费对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消费者按照自己某种需要和意向有目的的想象
简单来说:过去经验的人脑中 的反应。
记忆的心理过程
识 记
保 持
或再 忆 回认
消费者的遗忘
• 含义: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
,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 类型: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 • 影响因素:学习态度、识记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材 料在序列中的位置
• 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
合、抽 象、概括等内部加工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用抽象的概念和判断、推理的方
式解决问题
• 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划分
常规思维:(习惯性思维)常规方法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重要指导
思维特性与购买行为
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要经过紧张的思维活动
1.思维的独立性(独立做出购买决断) 2.思维灵活性(依据市场变化变通的做购买决定) 3.思维敏捷性(当机立断,迅速做出购买决定) 4.思维的创造性(在购买活动中不因循守旧) 思维和语言有密切联系
记忆的分类 • 按记忆的内容划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情感记忆、运动记忆四种类型。
• 按记忆保持的时间划分:瞬时记忆(感觉
第四章__形象思维

第二节
想象思维
3.想象思维的分类
想象思维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性想象、创 造性想象和幻想。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不受意识主体支配的想象。思维主体没有特定的目的性, 可以让思维的翅膀任意飞翔,达到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如做梦、走 神等。 无意想象也称为消极想象。无意想象虽然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有时候 也会产生积极的结果,使日思夜想未能解决的问题突然在梦中得到解 决。
第二节
想象思维
[案例] 凡尔纳的幻想
18世纪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 凡尔纳(1828~1905)一生中运用憧憬性 想象写出了104部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书中写的霓虹灯、直升飞机 、导弹、雷达、电视台等,当时虽都不存在,但在20世纪都已实现。 更使人难以臵信的是,凡尔纳曾预言: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将建造火箭 发射基地,发射飞向月球的火箭。一个世纪以后,美国果然在佛罗里 达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第二节
想象思维
又一次,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是什么。
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 导。
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
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 的问题。 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位尖子学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 “是英文字母O。”这位差生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 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 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
第三节 联想思维
1. 联想的涵义
所谓联想思维,就是根据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概念或现象,想到与之 相关的事物、概念或想象的思维活动。
第4章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

补充阅读材料
从问题解决的思维角度看,思维有以下特性: (1)思维定势 —— 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于
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2)功能固着 —— 当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通
常用途之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功能 固着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惰性。 (3)功能变通 —— 指人能灵活机智地使用已有 的工具或材料,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的情 境中去,使他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使问题迎 刃而解。
(2)有效运用米勒博士的7±2。
(3)把信息编成组块(Chunk)
(4)适度重复可以加深消费者对广告或商品的 印象。
3
3
补充阅读资料—— 提高记忆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那些无意义联系的材料, 人为地赋予某种逻辑意义或联系结构,也能提 高记忆的效果,这些方法有:
定位记忆法:将记忆项目与熟悉的地点位 置相匹配,使地点位置作为恢复各个项目的线 索。
他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认为,如果人在 主观上对材料加以组织并进行再编码,那 么记忆中的信息容量可以扩大,为此,他 提出了“组块”(Chunk)的概念。组块 是指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单 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是信息材料的 意义单元。
4.1.5 记忆在营销中的作用
(1)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 的材料容易记忆。工商企业在做广告或给商品命 名时,应尽量避免生、冷的词汇,少用专用名词 和费解的字句。
(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 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3)压抑说——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 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4.1.4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四种类型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感记忆 (4)运动记忆
0203 思维与想象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的范畴。
(二)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
• ①特定客体阶段,也称概念前阶段。在这一阶段 中,对儿童来说,词所代表的只是某个具体的事物 • ②具体特征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明显的外部 特征来理解概念,并以此来认识概念所指的某类 事物 • ③功用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功用来区分事物 并理解有关的概念 • ④逻辑定义阶段。即以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本质特征来理解概念的阶段。
(三)概念掌握 1、概念掌握的实质
概念掌握又称概念获得,指个体借助词语的帮助,把 前人已形成的概念,通过个体头脑的思维活动,转变 为个体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 实质: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区分出概念的有关 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过 程,是通过概念同化的方式,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 经验。 概念掌握是主动的、带有年龄特征的复杂的发展过 程,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逐步臻于完善和精确化, 从泛化到分化,再到整合的过程。
难题解答
• 回答一道难题:A由B转化而来,B在沸水中生成C,C 在空气中氧化成D,D有臭鸡蛋的气味。请问ABCD分别 是什么 ? • 这道题曾经难倒过许多的硕士博士学者教授,据说包 括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 。 • 据说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是大街上修鞋的王二 。 • 知道得越多就绕离事物的本源越远;我们的知识越丰 富,就越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我们的眼光越高 远,就越容易被眼前的石头绊倒;我们在人生的路上 走得越远,就越容易忘记人生本来的目的和意义。
两种答案:
2、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 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 决。 X=B-A-2C
100=127-21-2×3 99=163-14-2×25 5=43-18-2×10 21=42-9-2×6 31=59-20-2×4 20=49-23-2×3 18=39-15-2×3
最新四章思维与想象ppt课件

特点 (四)思维的逻辑性发展的特点
(一)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 (二)定势的影响 (三)功能固着的影响 (四)情绪与动机 (五)人际关系
第四节创造与想象
一、创造
• 创造: 是指提供了新颖的、首创性的、有社 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 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 因素,两种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第一节 思维概述
2、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 密切的联系。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 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是思维的 工具、载体 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 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 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
第二节概念的获得
第四节创造与想象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Guilford,1967,1968
– 流畅性:在规定时间内给出的问题解决 方案的多少。
– 灵活性或变通性: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 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
– 独特性或独创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 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第四节创造与想象
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概念的内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质。 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总和。即概念的量。
二、概念获得的途径:
概念的形成:是指通过同一类事物的大量例证,经过比 较,独立发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 而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的同化:指学习者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通过对新 概念的定义的理解,从而获得新概念的方式。
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内容变得简要,细节减少,有的相 似内容混淆;
加入以往的经验使内容更翔实;
根据想象进行夸大。
(三)再现: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记 忆好坏是通过再现来体现的。包括再认和 回忆。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 能认识。
回忆: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 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努力的注意。
(三) 有意后注意:这是在有意注意
之后出现的一种注意。
• 三 注意的基本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指一个人在
单位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注意
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性
(三)注意的分配: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
活动的特性。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 标的方向不同分:
可以划分为求同思 维和求异思维,也称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求同思维(聚合思维)
——集中思维、辐合思维、合聚思维
指把问题能提供的多种信息聚合起 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 案。
2.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辐射思维
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 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 (一)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不同: 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1、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也称操作 思维、实践思维,指 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 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 动作中思考。
• 成人有时也要运用表象(即人 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 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但这 种动作思维要比幼儿的动作思 维水平高。
有意想象
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 可分为:
消费心理学教案消费记忆、想象与思维教案

情感等,都能以经验地形式在大脑中保存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得以重现。
(二)记忆地类型1.根据记忆地内容分为四种类型(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地时间长短分为三个类型(1)瞬时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也称为操作记忆)。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通过充分地,并通过一定深度地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地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虽各有自己地对信息加工地特点,但从时间衔接来看是连续地,关系也是很密切地,它们地相互关系可用图3-1来表示。
“闪光灯记忆”图3-1 三种记忆地相互关系三、记忆在营销中地作用(一)品牌命名设计在为品牌命名时要坚持简短,醒目,易记地原则。
简短地命名具有短小精悍地效果,能发挥很好地识别功能。
悦耳,朗朗上口地名字,在容易被记住地同时,还可以发挥其传播功能,做到“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例如“可口可乐”“美地”“联想”“苹果”等都是典型地范例。
(二)广告宣传策略1.精练地广告内容有助于消费者地记忆。
2.直观与形象地信息传递有助于消费者地识别,理解与参与。
3.适度重复播放有助于消费者保持记忆。
4.用广告创造品牌效应使消费者不断再认与回忆。
四,遗忘地产生与规律1.产生遗忘地原因遗忘地原因,既有心理方面地,也有生理方面地,如因疾病,疲劳等因素造成地遗忘。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假说,即痕迹衰退说,干扰说与压抑说。
2.遗忘地规律记忆是有规律地,同样,遗忘也是有规律地。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发现了遗忘曲线,如图3-2所示。
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地规律,它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消费者思维地过程思维地过程是复杂地,一般来说,思维可以分为分析,比较,评价等几个过程。
(1)分析过程,是指消费者在掌握了消费对象一定量地信息基础上将消费对象进行分析地过程。
(2)比较过程,是指消费者在通过初步分析,确定购买地目标范围后,还会在几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他 以自己为被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 用节省法计算出保持和遗忘的数量,总结了遗 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 约的规律: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 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 慢。就是说,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 方面结合起来。
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认识上把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 以对比,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区别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 析为基础的,只有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 或特征,才能对这些部分、属性或特征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 要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异的关系,因此,比较也离不开综合。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景记忆: 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 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 以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所保持的不是 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反映事物本质或规律性的语词概念、符号 信息。
情绪记忆: 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 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到商店买电视机,总要先了解一下各种品牌的电 视机的性能、结构、价格等特点,这就是分析。通过 对不同品牌的电视机的特点的一一对比后,还要结合 在一起比较,这就是综合。通过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 比较活动,才能最后决定买什么品牌的电视机。
分类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在确认事物的主 要特征、次要特征,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 上,把事物归入相当的属、种、类之中,揭 示出事物之间的丛属关系,使知识系统化。
艾宾浩斯之后,许多人用无意义材料和有意义材料对 遗忘的进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采用不同的测量 方式,遗忘曲线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总趋势还是和艾 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一致,这表明了人类遗忘过程的基 本趋势。
(一)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产 生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 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 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所引起的遗忘, 因此又叫动机性遗忘。
形象思维
定义: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 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 维过渡。 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 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 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
45平方——珠宝设计师的专属空间
抽象思维
定义: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 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 可以是5张桌子或5把椅子。
(三)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
常规性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 思维方式。
例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定理、公式解决教师讲过的例题相同类型 的题目,就是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 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知觉特点的影响
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 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原型启发:启发是通过观察其它事物的发展、变化,找出解决问 题的途径,它可以使人的认识发生飞跃。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 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 问题时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 妨碍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特殊类型的定势
(2)抵制遗忘的方法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 活动有助于记忆 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耳朵听一则材料,3天以后,可以记住 10%的内容 ; 眼睛看一则材料,3天以后,可以记住 20%的内容; 耳、眼并用,视听一则材料,3天以后, 可以记住65%; 眼、耳、手并用,则可以记住80%。
概括是在认识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 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 角形,意思是无论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 何,只要它具有“由三条线段组成”和“封闭图形” 这两个特征,就是三角形。
五、解决问题的思维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二)根据输入信息、编码、加工方式的不同和 储存时间长短分类
1、感觉记忆 (视觉编码)
亦称瞬时记忆,指外界刺激对感觉器官 的刺激停止以后,刺激物的映像仍然持续 极短时间才消失的记忆。
1、感觉记忆
特点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 按刺激原有的物理特征编码的。感觉记忆的 容量较大,在瞬间能储存较多的信息。但保 持时间短,视觉形象记忆约保持1/4秒, 声像记忆大约持续2-4秒。 作用 感觉登记
感知觉:红卫兵、毛泽东、喊口号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出这是文革时期的照片
二、思维的形式
(一)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指概念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指概念包含的范围。 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通过思维活动将人类形成的概念转化为个 体头脑中概念的过程。 概念掌握的途径:在日常交际和积累经验中掌握概念,叫日常概 念;通过教学活动,在理解概念内涵条件下掌握的概念,叫科学 概念。
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工程师研制出一种新仪器,都是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高级的思维过程,它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 结合。
四 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和分类 3、抽象和概括
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 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例如,把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将中枢神经分为 脑和脊髓,将脑分为大脑、小脑、脑干、间脑……;神经系 统的各个部分又分别担负不同的功能……。通过这种分析, 人们就很清楚地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
例如生物学的分类,就是以“种”为单 位,由低到高的类别层次为“种”、“属”、 “科”、“目”、“纲”、“门”。在分类 上所属层次越多。
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认识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 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人们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 这个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 质的属性。
形象思维: 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动作思维
定义:依靠动作进行的思维。 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 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 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 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 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 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聋哑人靠手势和摆弄对象的动 作进行交往也属于动作思维。
(三)再认和回忆
再认和回忆是对储存的信息提取过程
再认 是对已经识记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回忆 指头脑中重新浮现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形成的概念,是由 一定的外在条件引起的根据记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可 以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从回忆的过程是否有中介物引起 联想,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
概括为交通工具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 人坏人都概括为“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
判断照片是什么时候照的?
思维的间接性的表现
第四章 记忆、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记忆 第二节:思维 第三节:想象与创造
学习目标
1、说出记忆的概念与分类 2、解释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3、根据记忆的规律说明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4、描述思维的概念与分类 5、描述在解决问题中思维过程的主要阶段
第一节 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过程
2、影响识记的因素
(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2)理解对识记的影响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 (4)复习的影响
(二)保持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一个环节,是把感知的 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 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储存在脑中的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储存。
(三)遗忘
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 错误的再认和回忆。遗忘分为两种:一种是永 久性遗忘,即不重新学习,永远不能再认和回 忆;另一种是暂时性遗忘,即一时不能再认和 回忆,但在适当条件下记忆还可恢复。(舌尖 现象)
干扰效应表现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 所发生的干扰作用称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 发生的干扰作用称倒摄抑制。
压抑说
在考试时,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试题的答 案,但因为紧张,一时就是想不起来,事后正 确的答案不加思索便油然而生。
2、短时记忆(听觉编码)
概念 :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只有1分钟左右的记 忆。容量有限:7±2组块 (chunk)。 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加工过 程。复述分为机械复述和精心复述。
3、长时记忆(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