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学试题库

1 、心理学2 、注意3 、思维4 、情绪情感5 、气质二、选择(每题2 分,共20 分)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B 社会实践C 遗传因素D 个性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B间接性C 深刻性D 独立性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B 变通性C 独特性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B 性格C 能力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B 饱和度C 明度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B 无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D 第二信号系统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B 美感C 道德感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B 心境C 应激D 理智感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B 胆汁质C黏液质D 抑郁质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B 选择性C 恒常性D 整体性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2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2005 年7 月试卷类型:B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1 、心理学2 、个性3 、记忆4 、情绪情感5 、性格二、选择(每题2 分,共20 分):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B 适应C联觉D 对比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B 饱和度C明度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B 激情C 紧张D 心境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B 有意回忆C 再认D 追忆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心理学》题目答案

[0398]《心理学》题目答案1、由于反复操作而形成的,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思想准备定势知觉准备策略2、布洛卡中枢受到严重损伤后会出现()。
表达性失语症失读症接受性失语症失写症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锥体细胞双极细胞Array杆体细胞水平细胞4、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
再造想象Array创造想象幻想无意想象5、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是()。
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再造思维创造思维6、个体在意外事件或危急情景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愤怒心境Array应激激情7、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无条件反射Array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8、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动摇Array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9、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
运动知觉时间知觉似动知觉方位知觉10、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中枢。
视觉性言语言语运动书写性言语Array言语听觉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
笛卡尔华生Array弗洛伊德罗杰斯12、人的听觉主要受( D )的控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13、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理智感美感激情Array道德感14、()是一种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气质Array能力兴趣15、记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和遗忘识记、再认和回忆识记、保持和联想Array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6、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需要动机态度认识17、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这属于()。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8、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中枢。
视觉性言语言语运动书写性言语Array言语听觉19、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
(完整版)心理学题库第三章思维

思维-题库一、名词解释1.思维、2、间接思维、3、概括性、4、想象、5、直接思维、6、灵感、7、定势、8、分析、9、综合、10、比较、11、抽象、12、创造想象、13、幻想、14、理想、15、创造思维、16、再造想象二、填空1.思维是()对客观现实()反映。
2.思维的心智操作主要包括(),(),()和()。
3.以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4.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5.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思维可以把分为()和()。
6.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和()。
7.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
8.根据目的性划分,想象可以分为()和()。
9.根据想象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可以分为()和()。
10.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解决中的思维活动可分成(),(),()和()。
11.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和()。
12.创造思维的基本阶段(),(),()和()。
1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和()。
14.语言是思维的(),没有脱离()的思维,也没有脱离()的语言。
15.梦是()想象。
16.思维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17.每一种概念都有其()和()。
()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
三、判断与改正1.思维的概括反映是指反映一切事物的各种属性。
()2.默不作声,低头沉思说明思维与语言没有直接联系。
()3.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因此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没有什么联系。
()4.知识经验都是有用的,故日常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5.思维从解决问题开始,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思维。
()6.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
()7.想象表象是超越现实表象,因此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8.幻想是空想,因而只有消极意义。
()四、判断题1.灵感是创造的源泉。
心理学记忆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记忆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中记忆的定义是什么?A. 感觉的持续B. 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C. 情绪的表达D. 思维的逻辑答案:B2. 根据记忆的保持时间,记忆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B. 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C. 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D. 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A. 编码B. 存储C. 遗忘D. 提取答案:C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什么?A. 记忆随时间的递减B. 记忆随时间的递增C. 记忆与情绪的关系D. 记忆与注意力的关系答案:A5.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B. 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C. 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D.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答案:D二、填空题6. 记忆的编码过程是将_________信息转化为神经活动的过程。
答案:外部或内部7. 短期记忆的容量限制通常被认为是_________个信息单元。
答案:7±28. 长期记忆的存储依赖于_________的稳定性。
答案:突触9. 显性记忆通常与_________有关,而隐性记忆与_________有关。
答案:意识;无意识10. 程序性记忆通常与技能学习有关,如骑自行车,而陈述性记忆与_________有关。
答案:事实和事件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什么是前瞻性记忆,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前瞻性记忆是指个体对未来某个时间点需要执行的任务的记忆。
例如,计划在下班后去超市购物。
12. 请解释什么是记忆的干扰理论,并简述其两种主要类型。
答案:记忆的干扰理论认为,记忆的遗忘可能是由于新旧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主要有两种类型:前向干扰和后向干扰。
前向干扰是指新信息对旧信息的干扰,而后向干扰是指旧信息对新信息的干扰。
四、论述题13. 论述记忆的遗忘曲线,并说明其对学习的意义。
答案:遗忘曲线是由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描述了记忆随时间递减的现象。
心理学基础试题(选择练习题)

选择练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 ..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心脏.血液.肝脏. 脑.心理产生的源泉是( );. 感觉器官.客观现实.主观经验.神经系统二、多选. ..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即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们是( ).注意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自我调控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三个子系统,即( ).情绪情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与动机.自我调控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单选.学生看图片时,教师宜轻声讲解而不宜大声讲解这符合什么规律( )。
.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下面关于感觉阈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是一种感觉能力.跟感受性成正比.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机体的状况而不同.一生不变的.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说明知觉具有( )。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 恒常性.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知觉为直的这属于知觉的( )。
. 选择性.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感知觉是( )。
.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心理活动的基础.不属于认识过程第四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2. 3461.人们对丁香花形状、色彩、气味等的记忆属于( )。
.情绪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2.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3.想起某次历险活动,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往往历历在目,这一记忆是()。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4.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 )。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即转入( )。
.感知形象记忆.瞬时记忆.长时记忆.情绪记忆.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规律是( )。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衡发展.没有规律.短时记忆的数量是( )。
.5±2个组块.7±2个组块.9±2个组块.视觉后像是一种( )记忆。
.瞬时.短时.长时.运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心理学选择题

心理学选择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
1,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③ )。
①感觉②知觉③思维2.大脑皮层四个叶中对于心理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是( ① )。
①额叶②顶叶③枕叶3.条件反射受(②)控制。
①皮下中枢②皮层③皮层和皮下中枢共同4.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① )。
①脑②客观现实③实践活动5."谈虎色变"属于( ② )。
①无条件反射②条件反射③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6.一切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① )①反映②反应③反射④反馈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 ④ )①是脑的机能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③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④具有主观能动性8、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想象力,这是运用( ④ )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问卷法④产品分析法9、请给以下⑴—⑺题的心理现象进行选择属于什么反射:⑴“异物入气管引起打喷嚏”属于(①)⑵“谈虎色变”属于(③)⑶“望梅止渴”属于(②)⑷“谈梅生津”属于(③)⑸“把香喷喷的炒肉丝放进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①)⑹“进了食堂餐厅,看见案台上放着炒肉丝,闻到了喷喷的香味,口中分泌了唾液”属于(②)⑺“画饼充饥腹更饥”属于(③)①无条件反射②具体信号类条件反射③抽象信号类的条件反射④既是条件反射又是无条件反射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一、选择1.有的学生在课上从不主动举手要求回答教师的提问,但始终注视着教师,这种注意属( ② )状态。
①真正的注意②表面上的不注意③表面上的注意④真正的不注意2.( ② )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转移④注意的分配3.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 ④ )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
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转移④注意的分配4.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 ③ )的特性。
①对比②暗适应③明适应④疲劳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
心理学想象考试题答案

心理学想象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过程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A. 认知、情感、行为B. 感知、记忆、思维C. 感觉、知觉、想象D.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答案:A2.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中,哪一部分代表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注意力B. 记忆C. 情绪D. 社会行为答案:D4. 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巴甫洛夫B. 斯金纳C. 弗洛伊德D. 荣格答案:A5. 心理学研究中,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A. 观察法B. 访谈法C. 智力测验D. 实验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包括以下哪些?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工业心理学D. 教育心理学E. 临床心理学答案:ABCDE7.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的记忆?A. 注意力B. 情绪状态C. 环境因素D. 个体差异E. 记忆策略答案:ABCDE8.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些属于基本需求?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E. 生理需求答案:ABE9.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A. 单盲实验B. 双盲实验C. 随机对照试验D. 交叉设计E. 纵向研究答案:ABCDE10.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社会支持E. 放松训练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收集数据;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来测试假设;调查法是通过问卷或访谈来收集数据;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个个体进行深入研究;心理测量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质。
《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试题三、选择题1、一切心理现象,从其产生的发生来说都是(C)。
A反映B反应C反射D反馈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人的心理(C)。
A是脑的机能B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具有主观能动性D在实践中发生发展3、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想象力,这是运用(D)来研究儿童心理。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4、“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这是(B)引起的。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差异C刺激物的新异性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5、学生做数学作业时一会儿看课本,一会儿思考,一会儿计算,这是注意(C)的表现。
A起伏B分散C稳定D分配6、眼看手抄写,耳听脑思考,这属于注意的(A)。
A分配B稳定C转移D范围7、“一目十行”形容一个人注意(A)。
A范围大B分配好C转移快D稳定性高8、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C)。
A适应现象B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C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D抑制作用9、教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知觉(A)规律的运用。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0、穿竖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苗条些,穿横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肥胖些,这是(B)的缘故。
A平衡觉作用B错觉作用C空间想象作用D对比作用11、在人的各种感觉中占重要地位的是(A)。
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12、古书《列子》中写韩娥唱歌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一种(B)。
A联想B记忆表象C幻想D追忆13、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头脑中出现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象,这是(A、C)。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14、儿童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人物的故事,这是想象的(B)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15、学生从“习作例文”发展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C)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1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1.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编码B.提取C.保持D.加工3.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4.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5.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述性记忆6.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A.述性记忆B.长久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7.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是()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8.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9.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A.长时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声像记忆10.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11.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时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12.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A.图像记忆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境编码1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C.2~60D.70~8014.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组块A.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15.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1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1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1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A.单一抑制B.双重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9.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
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2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21.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22.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A.表象B.想象C.后象D.印象2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有意想象D.幻想24.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25.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思维B.表象C.注意D.联想26.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A.记忆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27.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A.感知B.记忆C.想象D.表象2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29.一种最基本的言语方式,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是()A.口头言语B.对话言语C.交际言语D.独白言语30.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A.独白言语B.书面言语C.部言语D.对话言语31.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A.书面言语B.独白言语C.对话言语D.部言语32.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A.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33.()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A.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34.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A.感知B.记忆C.思维D.表象35.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36.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37.思维的过程不包括()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38.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39.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40.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41.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4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B.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43.“好职工”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业绩好”、“热爱集体、关心同事”等等。
“好职工”这个概念是一个()A.合取概念B.析取概念C.关系概念D.自然概念44.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
这样的思维是()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45.幼儿计算应用题“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他的思维种类属于()A.直觉行动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发散思维46.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A.常规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47.从目标发出,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种类是()A.发散思维B.创造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48.“机智”是指思维的()A.灵活性B.敏捷性C.深刻性D.广阔性49.不但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A.批判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活性50.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这是思维的()A.广阔性B.深刻性C.批判性D.敏捷性51.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的表现。
A.深刻性B.批判性C.广阔性D.灵活性52.“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A.广阔性B.批判性C.深刻性D.灵活性53.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机立断,不徘徊犹豫,是指思维的()A.批判性B.广阔性C.深刻性D.敏捷性5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品质。
A.敏捷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活性二、多项选择题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景编码E.图像记忆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说明()A.遗忘的原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B.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C.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压抑D.遗忘的原因是由于提取失败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3.遗忘的规律()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均衡性D.没有规律4.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A.直观性B.概括性C.整体性D.可操作性E.理解性5.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属于()的产物。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E.幻想6.对话语言属于()A.部语言B.外部语言C.口头语言D.独白语言7.思维按其容分为()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常规思维D.动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