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

合集下载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是指地下不同深度处的岩石层,也可以看作是地表上的地貌的地
层内部组成的色彩、结构、细节的综合体。

地层是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
层反映了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地表时空变化的直接材料。

1、地层的定义:地层是地壳的物理构造单位,是由具有一定持续时
间和一定厚度,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变化的地质岩体组成的地质体。

2、地层的特点:
(1)地层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信息,地层是地质研究的基本依
据和研究内容,它是地球演化的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2)地层的主要特点是地质时空特征的明显变化,它包括岩石类型、年龄、成因、构造特征等,这些特征反映了地壳演化的历史。

(3)地层里还包括了地质过程,反映了地质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
地质事件,如火山喷发、山火、吐灰、地应力作用、构造活动等。

(4)地层也可以用来解释地质变迁,反映地质期间地壳形态、构造
变化以及物质移动方式等。

(5)地层是地质研究的基本依据,地层的特征反映了地壳演化的历史,也是地表时空变化的直接材料。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地质学研究中,地层(Stratum)是指地壳的垂直交错的一层或多层的岩石组合,也即地壳的剖面。

地层是由历史构造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它具有层序学特征,表示地壳的构造变化。

在地质学调查中,一般将地层分为单层地层和多层地层,单层地层通常指一个岩石层,多层地层通常指由多个岩石层组成的地层单元,如火山岩及其夹层、粉砂岩及其夹层等。

地层单位指的是地层中基本的单元,如岩石层、岩溶洞、流纹层、岩砾层、沉积物层等。

地层中的各个单元之间是相互连续的,在调查中,一般将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地层单元。

在地质调查中,为了准确描述地层,一般采用层序学表示方法。

层序学表示方法是一种基于地层结构的科学表示法,它系统地描述了地层的结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

层序学表示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并将每个地层单元按照其厚度、物质组成、构造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类排列,形成一个地层序列。

地层序列是一种表示地层构造结构的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

地层序列的表示方法一般采用简笔素描法,即将每层地层用线条、矩形、圆形等图示表示出来。

地层简笔素描的表示方法可以更加容易地把握地层的结构特征,易于理解。

虽然层序学表示方法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地层的构造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地层简笔素描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地层的表面情况,无法深入分析地层的内部结构;其次,由于地层结构复杂,层序学表示方法往往难以充分反映地层的复杂性。

因此,层序学表示方法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如地质剖面,地层测绘,地质调查,地质采样分析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总之,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层序学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并且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地层的定义

地层的定义

地层的定义地层是地球表面的一层岩石或土壤的特定序列,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信息。

地层可以根据岩石类型、化石特征和地质事件来分类和确定。

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过去的环境、生物演化和地质变化,为研究地质历史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地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组成部分。

在地质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岩石类型划分地层。

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积累而成的,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岩石变质作用的产物,如片麻岩和页岩。

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性质可以反映出地球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和地质作用。

除了岩石类型,地层还可以根据化石特征进行划分。

化石是地质记录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和生物演化过程。

化石是古生物在地层中的遗存,它们可以是动物的骨骼、植物的化石、微生物的遗迹或痕迹化石。

根据不同的化石群落和地质年代,地质学家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时代和期间,如寒武纪、奥陶纪和白垩纪。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生态环境和地球历史的演变。

地层的划分还可以基于地质事件和构造特征。

地质事件是指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要地质过程,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大规模的沉积作用。

这些地质事件在地层中留下了明显的标志,如断层、岩浆侵入和沉积体系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地质事件,可以确定地层的边界和地质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构造特征是指地层中的地质结构,如褶皱、断裂和岩浆岩体。

这些构造特征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运动过程。

地层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和对岩石、化石和地质事件的研究,可以重建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变化。

地层的研究也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和分析,确定矿床形成的时代和地质作用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地层是指地壳中一定层次的岩石或沉积物层序,是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也是认识地球演化历史的基础。

地层定义是指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地壳层次的岩石或沉积物层序。

根据地质学原理,地壳中的地层可以按照其所含的岩石类型、岩性、化石组合等进行分类和划分。

地层的划分是依据岩石的地质年代顺序和地质层序关系的。

地层的特点:1.地层具有垂直的时空分布:地层可以从地表向下延伸成为一层一层的岩石堆积,地层的上、下界面称为地层面,地层面具有相对的平行性。

2.地层具有演化的时间顺序:地层的堆积是按照地质时代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的,从上到下逐层叠置,上面的地层代表较年轻的时期,下面的地层则代表更久远的时期。

3.地层具有特定的岩石组合和化石组合:同一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使得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对岩石和化石组合的研究来确定地层的类型和年代。

4.地层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地震作用、台地隆起、水域变迁等地质过程可以导致地层的堆积和改变,因此地层是地球演化历史的记录。

通过研究地层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包括化石在内的各种遗迹,可以推断出古地理环境、生物进化、地壳演化等重要信息。

5.地层可以进行地层对比和地层地图绘制:不同地区的地层可以通过比较各自的岩石组合和化石组合来建立相对年代对比关系,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地层地图来研究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地质层序关系。

总结起来,地层是地壳中一定层次的岩石或沉积物的分布,具有垂直的时空分布,演化的时间顺序,特定的岩石组合和化石组合,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可以进行对比和地图绘制。

地层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单位,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历史、研究自然灾害、矿产资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的概念

地层的概念

地层的概念地层概念地层是指地壳中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层的堆积状况。

地层是地球表面上形成并可见的地球材料的层状分布,是对地壳内在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记录。

通过研究地层,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

相关内容地层研究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与地壳内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层堆积状况的学科。

通过分析和描述地层的组成、性质、时代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可以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进行重建,揭示地球内部及地壳变化的规律。

地层学是石油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基础。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化石及其生态环境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出现的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分类和分布等研究,可以推断不同时期的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为研究地层的年代和沉积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和地球表层各种元素和化学物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学科。

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的元素、同位素及有机质等化学特征,可以揭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地层作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揭示地球历史演化和地壳内部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地层中的岩石、土层及其中的生物化石和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层的堆积时代、沉积环境和地球材料的性质,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地层的划分和分类地层的划分是根据地质过程中的相变、沉积和变质等特征进行的。

常用的地层划分方法包括岩性地层和时代地层两种。

•岩性地层是根据不同岩石类型和岩性特征进行划分的。

常见的岩性地层包括砂岩层、泥岩层、石灰岩层等。

岩性地层的划分可以说明地质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有重要作用。

•时代地层是按地壳中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层进行划分的。

时代地层的划分是根据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序列和地层剖面等综合研究给地层标定年代的过程。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沉积层在垂向上的堆叠是由于下沉作用或压实作用,或者由于 两者的联合作用所造成。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2. 穿时普遍性原理 “穿时”——指在持续地海侵或海退的情况下,地质时代 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质体及其界线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 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这种穿时的现象是由沉积环境随时 间的迁移和侧向堆积作用所造成的。
穿时普遍性原理可概括为:全部侧向上可以识别和追索的 非火山成因的陆表海沉积物的岩石地层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在分析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不采用穿时普遍性原 理作指导,而只采用叠覆原理,必然歪曲事物的真相,颠
倒地层和古地理的解释,也无法搞清岩层的真正侧向关系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表1-3-1 塔里木石炭系地层划分方案对比表
种生物共生在一起组成一个生物群体(组合)。生物 群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期的自 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和时代的变化。
化石组合法可以避免因个别标准化石在特殊沉积 环境中,由于穿时现象造成地层对比的错误。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3、种系演化法
生物地层法的局限性:化石鉴定的分歧 地质环境地复杂多变:相变与古生物
δ ( ‰)=(R样品-R标准)/R标准 ×103
R样品为上述三个比值之一, R标准 为国际标准对比样品。 氧同位素,选SMOW和PDB;硫同位素,选CDT;碳同位素,
PDB
SMOW、CDT和PDB分别是标准平均洋水氧、亚利桑那某峡
谷某一陨石铁中的硫、南卡罗莱纳州晚白垩Peedee组中箭石
化石的碳和氧。
绝大部分的沉积层或厚的沉积物楔形体是由沉积 物通过侧向加积或进积型式在倾斜面上堆积而成的。 该原理认为:

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1.地层的概念
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的一套岩层,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一套地层可以由一种岩层组成,也可以由几种岩层所组成。

地层是地壳发展历史的物质记录,也是我们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了解矿产形成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油气矿产资源勘探的基础资料。

2.地层叠覆律
地层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沉积下来的沉积物。

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来的,形成了老者在下,新者在上,下伏地层比上覆地层老的自然顺序。

这一规律称为“地层叠覆律”或“地层层序律”。

地层叠覆律说明地层除了具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涵义,它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地层的基础。

在未经过强烈地壳运动而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层一直保持着上新下老的正常顺序。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
❖ 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的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 的化石不同
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 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 在应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其精度
(2)生物学方法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 石的综合。
2.地层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按两地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
建立其对比关系的方法。
❖ 岩层在侧向连续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岩石学特征相当 的地层是可以对比的。
❖ 绝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标志层方法
❖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分布广泛接触关系类型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类型的差异是地壳运动
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往往会引起自然 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生物界的重要变 革。 1)、整合接触(Conformity) 连续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无明显的截然 变化(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缺失地层 现象)。
岩性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厚度几米乃致数百米,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晰;是野外地质 调查和填图中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组
建组条件:
❖ 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 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
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
(1)岩石学方法
标志层通常用于地层对比
标志层有两种类型:
❖ 穿时性的标志层,如地层中的砂岩夹层、煤层、蒸发岩 层等;
❖ 等时性的标志层,如火山灰层、小行星撞击事件层及风 暴岩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
老屋基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迭系、三迭系和第四系;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二迭系下统(P1)
茅口组(P1m):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富含蜒类等化石,分布于井田西部。

二、二迭系上统(P2)
1、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致辞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上部为灰紫,褐紫色玄武质凝灰岩,厚7米左右;顶部在局部地段夹有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

全厚200米
2、龙潭煤组(P2l):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煤等组成,含煤层总厚度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总厚度12.94米,可采含煤系数为5.2%。

3、三迭系下统(T2):厚度852米
(1)飞仙关组(T2f):平均厚度511米,下部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上部为紫色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2)永宁填组(T2Yn):厚226~455米,平均341米。

上部以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为主;中部为浅灰色、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下部为灰色、浅灰色钙质砂岩。

(4)三迭系中统(T2):关岭组下段(T1g1)为灰白色石灰岩。

(5)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冲积淤积物等。

龙潭煤组(P2l)是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并含有菱铁质条带,厚244~268米,平均250米,根据沉积旋回和含煤特征,将全煤系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含煤段。

1、下含煤段(P2l1)煤系地层底部到24#煤层顶界,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煤层等组成,厚48~66米,平均54米,含煤9~18层,煤层总厚度2.98~6.7米,平均5.0米。

可采煤层只有24#层。

2、中含煤段(P2l2):24#煤层顶到12#煤层顶,由浅至深灰色的中至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褐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厚94~119米,平均106米,含煤12~22层,其中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12#、14#、17#、18#、22#等5层。

老屋基矿的可采煤层主要集中在该含煤段。

3、上含煤段(P2l3):12#煤层顶到1#煤层顶,由绿灰、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等组成,厚度80~106米,平均90米,含煤11~20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3#、4#和10#等煤层。

总之,各含煤段的特点是:下含煤段所含苞欲放煤层层数较多,但多是不稳定煤线产出,价值不大;中含煤段煤层多,层间距小,以薄煤层为主,中厚煤层次之,煤层除12#外,变化大,结构复杂。

层位不稳定,上含煤段煤层厚度不大,以薄煤层显主,煤层较稳定。

三个煤段共含煤层40~50层,煤层总厚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为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即3#、4#、12#、14#、
17#、18#、22#和24#,总厚13.36米,可采含煤系数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