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一。必需元素

某一元素是否属于必需,并不能根据生长在土壤上植物的矿质成分来确定。水培养和砂基培养技术对较精确地研究矿质元素的必要性提供了可能,并使人们对它们在植物代谢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化学药品的纯化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确定植物的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有三条标准。当某一元素符合这三条标准时,则称为必需元素,这三条标准是:

(1)在完全缺乏该元素时,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生殖,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2)该元素的功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

(3)该元素必需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如参与植物体某些重要分子或结构的组成,或者作为某种酶促反应的活化剂。

到目前为止,确定下列17种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C,H,O,N,S,P,K,Ca,Mg,Fe,B,Cu,Zn,Mn,Mo,Cl,Ni

除17种必需元素外,一些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必需的,或只对某些植物种类,或在特定条件下是必需的矿质元素,通常称为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s)。钠、硅、钴、硒、和铝等被认为属于有益元素。已证明Na为某些沙漠植物和盐碱植物以及某些C4植物和CAM植物所必需,Na属于这些植物的微量元素。硅在玉米和许多禾本科植物中的积累达到干重的1%~4%,水稻则高达16%,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中硅的含量较低。当水稻缺硅时营养生长和谷物产量都严重下降,并发生缺素症,例如成熟叶片枯斑和植株凋萎。土壤溶液中硅以单硅酸(H4SiO4或Si(OH)4)形式存在和被植物吸收,其在植物体内多以无定形硅(SiO4·nH2O)或称蛋石的形式积累。在植物的根茎叶和禾本科植物花序的表皮细胞壁以及其他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含有丰富的硅。硅影响高等植物的稳固性,一方面是由于它能被动沉积在木质化的细胞壁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它能调节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钴对许多细菌是必需的。由于根瘤菌及其他固氮微生物需要钴,因而钴对豆科及非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非常重要。不过,钴对高等植

物是否具有直接的功能,至今还不清楚。

作物中硒的平均含量在0.01~1.0mg/kg干重之间,硒以硒酸盐(SeO42-)和亚硒酸盐(SeO32-)的形式吸收,硒酸根与硫酸根(SO42-)争夺根细胞质膜的结合位点,形成硒的半胱氨酸和氨基酸类似物,即硒半胱氨酸和硒蛋氨酸,在非积累型植株中形成含硒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充当酶蛋白时,或无功能或比相应的含硫蛋白质的功能弱得多。相反在积累型植株中,含硒氨基酸被转化为非蛋白氨基酸,如硒甲基半胱氨酸,这种阻止含硒氨基酸结合入蛋白质的排斥作用,是积累型植物忍耐硒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植物所需要的17种必需元素中除硼外均是高等动物所必需。此外动物还需要钠、碘、钴、硒,可能还有硅、铬、锡、钒、氟,有理由设想高等动物所必需的元素也是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

二。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病症

根据生理作用不同,可将必需元素分成两类:一类是作为植物体中重要结构物质的构成部分,如N、S、P的主要功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的组成物质;另一类则是在调节酶的活性方面起作用,如许多微量元素作为酶的辅基或活化剂等。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镁既是叶绿素的结构成分,又是许多酶的活化剂。

所有处于可溶性状态的元素,不论是游离的或结合态的,均起渗透调节剂的作用。钾离子并不参与结构物质的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细胞的渗透势。此外,钾离子和氯离子还在酶活性的调节方面起作用。

下面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病症逐一介绍。1.氮

多数土壤容易缺氮。植物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酸盐(NO3-)和铵(NH4+),也可以利用某些可溶性的含氮有机物,如尿素等。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此外,氮存在于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植物激素(如吲哚乙酸、激动素等)和多种维生素(如B1,B2,B6,PP等)中。由于氮作为组成植物体中许多基本结构物质的组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氮又称为生命元素。

氮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氮时幼叶向老叶吸收氮素,老

叶出现缺绿病。严重的情况下老叶完全变黄枯死,但幼叶可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花少,籽实不饱和,产量低。

2.磷

土壤中缺磷的现象非常普遍,其缺乏的可能性仅次于缺氮。磷主要以一价磷酸根(H2PO4-)或二价磷酸根(HPO4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土壤pH控制着这些磷酸根的比例。pH小于7时,H2PO4-状态的离子较多;pH大于7时,HPO42-状态较多。

磷进入根系或由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后,大部分很快转化成有机物质。与氮和硫不同,植物体中一部分磷并不经过还原而仍然保持磷酸盐的形式

磷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代谢过程有关,磷是核苷酸和膜脂的组成成分。磷存在于ATP,ADP,AMP和焦磷酸(PPi)中,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植物细胞中的磷酸盐起到酸碱缓冲作用,可以说,没有磷,植物的全部代谢活动都不能进行。

磷在植物体内能从一个器官转移到另一个器官,进行重新分配。磷在老叶较少,而在幼叶、花和种子中较多。缺磷时首先表现在成熟的老叶。

植株缺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短而粗,叶色深绿,有时呈红色(因为缺磷有利于花色素的积累)。

3.钾

钾是土壤中第三种容易缺乏的元素。由于氮、磷、钾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被称为肥料三要素。土壤中的KCl和K2SO4解离后,以钾离子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钾在植物体中几乎全部呈离子状态。

钾不参与植物体内重要有机物的组成。钾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许多重要酶的活化剂,钾也是淀粉和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酶的活化剂。目前已知道有50多种酶完全依赖于钾或被钾激活。

钾在不同的水平上影响着光合作用。如钾离子作为主要的平衡离子在光诱导的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流动以及光合磷酸化中ATP合成所必需的膜pH梯度等方面起作用。此外,K+能促进CO2的固定。

K+是植物中最主要的无机溶质,因此对细胞渗透势的调节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细胞的伸展就是由于K+在细胞中积累的结果。钾从叶片表皮细胞进入保卫细胞的液泡,降低其水势,促进气孔的开放。

钾和氮、磷一样,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强。在所有新生组织和新生的部分,都含有很多钾。缺钾时,植株变弱易倒伏,叶色变黄,叶子卷曲,逐渐坏死。

4.硫

硫以硫酸根(SO4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硫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硫酸盐在植物体内大部分被还原成巯基(SH)和联巯基(S—S)而形成含硫有机物如胱氨酸、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硫还是辅酶A、硫胺素、生物素等重要物质的结构成分。已知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合成都与辅酶A有密切关系,可见硫的生理作用十分广泛。

硫在植物体内不易重新分布,缺乏症一般表现在幼叶中。土壤中一般不会缺硫。缺硫时蛋白质合成和叶绿素合成受阻,植株叶片呈黄绿色。

5.镁

镁以Mg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镁是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Mg2+与K+一样,对调节叶绿体和细胞质内的pH起重要作用。镁为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核糖体亚单位联合作用提供桥接元素。此外,镁还是许多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核酸合成等有关酶的活化剂,在磷酸转移(如磷酸酶、ATP酶)和CO2固定(RuBP羧化酶)等反应中需要镁的参与。

镁在植物体内可以流动,主要存在于幼嫩组织和器官中,种子成熟时则集中于种子中。土壤一般很少缺镁。缺镁时,叶绿素不能合成,由此产生的缺绿病表现为叶脉之间变黄,有时呈红紫色,严重缺镁时,则形成褐斑坏死。

6.钙

钙以Ca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大多数土壤含有足够的钙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钙在植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一部分则以结合态(如草酸钙、植酸钙、果胶酸钙)而存在。钙是一个不易移动的元素,它

从细胞到细胞及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都非常低。植株中总钙量的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壁中,所以说钙是一种主要在细胞质外部起作用的矿质元素。存在于液泡中的钙多以草酸钙结晶沉淀,细胞质中游离钙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很可能只有lμmol/L或更少。这说明高等植物对于钙的需要量不高。

钙在植物体内有多种作用,例如果胶酸钙能稳定细胞壁的结构,钙参与原生质膜的组成而保持其稳定性。Ca2+只能提高几种酶的活性,其中包括α-淀粉酶、磷酯酶和ATP酶。而对一些酶,如己糖二磷酸酶和PEP羧化酶,Ca2+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近年来,发现钙对许多代谢活动有调节作用,它是影响细胞活动的第二信使。植物体内也和动物体内一样,存在着与钙结合的蛋白质,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钙调蛋白(calmo-dulin)。钙调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化合物(约20kD),它与钙可逆地结合并具有强亲和力和选择性。每一分子钙调蛋白(CaM)能与四个Ca2+结合而成Ca2+/钙调蛋白(CaM·Ca2+)。CaM通常是一种钝化的状态,CaM·Ca2+则为活化状态,可以活化许多关键性的酶。因此,Ca2+成为许多重要代谢的调节者。缺钙症首先表现在幼嫩组织,严重时引起幼叶尖端弯曲坏死,最后顶芽死亡。

7.铁

植物从土壤中主要吸收氧化态的铁。土壤中有三价铁也有二价铁,一般认为二价铁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因此,三价铁必须在输入细胞质之前在根的表面还原成二价铁。但对禾本科植物来说,三价铁的吸收是十分重要的。铁有二个重要功能:一是某些酶和许多传递电子蛋白的重要组成,二是调节叶绿体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铁是氧化还原体系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铁硫蛋白的组分。还是许多重要氧化酶如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分。铁又是固氮酶中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的金属成分,在生物固氮中起作用。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一些酶需要Fe2+的参与。铁对叶绿体蛋白如基粒中的结构蛋白的合成起重要作用。缺铁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受阻,至少部分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削弱所致。

铁进入植物体后即处于固定状态,不易转移。所以缺铁植物的幼

叶表现出明显的叶脉间缺绿。

8.氯

氯是一种奇妙的矿质养分。氯以Cl-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并大部分以此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在植物界已发现有130多种含痕量氯的化合物,大多数植物吸收氯的量比实际需要多10~100倍。氯的生理作用首先是在光合作用中促进水的裂解方面。根需要氯,叶片的细胞分裂也需要氯。氯还是渗透调节的活跃溶质,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氯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高。

9.锰

土壤中的锰以三种氧化态存在(Mn2+、Mn3+、Mn4+),此外还以螯合状态存在。但主要以Mn2+的状态被植物吸收。缺锰菠菜叶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类囊体膜的结构被破坏,这一研究与其他生化研究均表明锰是叶绿体膜系统的结构成分。此外,与氯一样,锰促进光合作用中水的裂解。锰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如激活三羧酸循环中脱氢酶。双子叶植物最明显的缺锰症是叶脉间失绿,而禾本科植物则是在基部的叶片上出现灰绿色斑点。

10.硼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3BO3或B(OH)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植物缺硼可造成多种病症,因植物不同而异。但最早的病症之一是根尖不能正常地延长,同时DNA和RNA的合成受抑制。茎尖中的细胞分裂也被抑制,硼在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硼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迄今不明,它能与甘露糖等有顺式二醇(cis-diol)的分子形成硼酸酯。对硼的生理作用目前也不清楚,从促进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推测,它可能与核酸的合成有关。

11.锌

锌以Zn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锌是生长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色氨酸合成需要锌,而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IAA)的前体。锌参与叶绿素的合成或防止叶绿素的降解。现在已经知道锌是80种以上酶的成分,例如乙醇脱氢酶、Cu-Zn超氧物歧化酶、碳酸酐酶和RNA聚合酶。锌也是某些酶(如谷氨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活化剂,双子叶植物(如苹果、桃)缺锌的病症是由于节间和叶片生长下降而出

现丛叶病。禾本科植物如玉米缺锌,叶片出现沿中脉的失绿带与红色斑状褪色现象。

12.铜

铜以Cu2+和Cu+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也可以以两种价态而存在。由于需铜量很微,植物一般不会缺铜。铜是几种与氧化还原有关的酶或蛋白的组分,如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叶绿体的质体蓝素是非常重要的铜蛋白。缺铜时植株生长矮化,幼叶变形黄化,顶端分生组织坏死。

13.钼

土壤中钼以钼酸盐(MoO42-)和硫化钼(MoS2)的形式存在。植物对钼的需要量低于其他任何矿质元素,至今仍未明了植物吸收钼的形式以及钼在植物细胞内的变化方式。高等植物的硝酸还原酶和生物固氮作用的固氮酶都是含钼的蛋白。可见钼的生理功能突出表现在氮代谢方面。当固氮的豆科植物缺钼时,明显地表现出缺氮症状。许多植物种的最典型缺钼症状是新叶片明显缩小并呈不规则形状,即所谓鞭毛状,成熟叶片沿主脉局部失绿和坏死。

14.镍

已有很好的证据表明镍属于必需元素。首先镍是脲酶的金属成分。脲酶催化脲水解成CO2和NH4+。根据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如果脲酶是植物必需的,则镍也将是必需的,不过,过去我们不知道脲酶是否是必需的,因为未清楚是否大多数或全部植物都产生脲并需要脲酶水解脲。很明显,植物产生脲并需要脲酶。尽管哺乳动物能通过肾排除过剩的脲,它们也同样需要镍和脲酶。

豆科植物,包括豇豆和大豆,在固氮时根瘤中形成酞脲,然后酰脲通过木质部运往叶片,它们还通过韧皮部将老叶的酰脲运往幼叶和正在发育的种子。在豇豆和大豆中,酰脲的利用是将其降解成脲,然后再水解。采用高纯度的营养液和低含镍种子做生长实验,营养液中不加镍时,脲则在叶尖端处积累而出现毒害,小叶尖端严重坏死。很显然,酰脲降解产生脲,没有镍就不能生成脲酶来消除毒害。

在所有植物中,嘌呤基(腺嘌呤和鸟嘌呤)的降解通过酰脲的途径,因此很可能所有植物都需要脲酶和镍。已有实验证明镍是大麦的

必需元素。使用螯合剂将营养液中的镍消除后培养大麦,获得第三代的种子。结果发现第三代种子不能萌发(无活力),并发现多处解剖上的畸形。这表明镍对大麦的必需性符合第一条标准。镍对燕麦、小麦和番茄的有益作用已经清楚。镍对某些藻类也是必需的。因此镍是所有植物的必需元素,这也是自1954年以来加入必需元素行列的第一个元素。据推测,镍除了作为脲酶的金属部分外,还有其他的功能。

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都会引起特有的病症。根据这些病症,一可以帮助认识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二可以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由于观察根部缺乏病症很困难,许多研究仅描述植株地上部分(苗端)的缺乏病症。应该注意到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和两种或多种元素缺乏含有不同的缺乏病症的表现。缺乏病症表现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元素的生理功能和元素是否易于从老叶转移到幼叶。在植物体内韧皮部细胞运输中易于流动的元素如N,P,Mg,K,Zn的缺乏症最先在老叶出现。一些流动性较差的元素如Ca,B,Cu,Mn,S,Fe的缺乏症首先出现在幼叶,另外,Fe,Mg,Mn,Cu,S,N 的缺乏,都会引起缺绿病,因为它们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第五讲-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第五讲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2006 年2月22 日

第六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以外,还需吸收各种矿物质元素和氮素,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氮素是否为矿质元素有争议).把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转和利用,统称为矿质营养.了解矿质代谢,对于指导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概括为两方面: <1> 参与结构组成, 如N .P .Ca.S 等. <2> 调节生命活动, 如Fe. Cu. Cl 等. 有些元素负担两方面的功能.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一.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 <一>. 必需元素(生长发育不可缺少). 应具备三个条件(标准): 第一,由于缺少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不正常,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第二,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专一的症状,只有及时加入该元素,才能恢复正常. 第三,对植物的营养是直接的,不通过改良土壤或培养基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如何判断(多数植物必需元素). 气体(CO2.CO.NO.NO2.水蒸气) 105oC ↑ 植物材料——→烘干——→燃烧(600 oC 高温充分) ↓ 灰分(P.K.Na.Mg) 水分:10-95%; 干物质:5-90%. 有机物:90-95%; 无机物5-10%. 灰分中的元素是矿质元素,也叫灰分元素,经化学分析得知其中元素. 分析结果表明: 自然界与植物界的元素是一致的.但根据国际植物营养学会标准判断,共有(至今为止)17种元素为必需元素:C.H.O.N.S.P.Ka.Ca.Mg.Fe B. Cu Mn Mo Cl Ni Zn. 除去从空气中或土壤吸收H2O外,剩余的14种叫必需矿质元素. 根据需求量的多少,必需元素和矿质元素分为两大类(部分书上) 大量元素: 需要量较多,占植物干重0.01%以(N.P.S.K.Ca.Mg). 必需矿质元素↗ ↘微量元素: 需要量较少,占植物干重0.01%以下(多了会产生毒害 作用)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和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和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完成。人们强调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这仅仅是由于植物与土

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 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 (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 (2)中量营养元素Ca、Mg、S; (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 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 (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 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 土壤类型土壤pH<6.0 土壤pH 6.0-7. 0 土壤pH>7.0 沙土、氮、磷、钾、钙、镁、铜、氮、镁、锰、硼、铜、锌氮、镁、锰、硼、铜、锌、铁 锌、钼 轻壤土氮、磷、钾、钙、镁、铜、钼氮、镁、锰、硼、铜氮、镁、锰、硼、铜、锌 壤土磷、钾、钼锰、硼锰、硼、铜、铁 粘壤土磷、钾、钼锰硼、锰 粘土磷、钼硼、锰硼、锰 髙有机质土磷、锌、铜锰、锌、铜锰、锌、铜

植物生长需要的16种元素教学文案

氮(N)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一般作物缺乏氮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减少。 磷(P)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特别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营养对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否则,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影响即使以后大量补给也难于完全弥补。 在氮素代谢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严重时蛋白质还会分解,从而影响氮素的正常代谢。所以在缺磷时单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叶片狭窄,叶色暗绿,严重时变为紫红色。大量事实表明,充足的磷营养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开花、成熟。 钾(K)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含钾高的叶片比含钾低的叶片多转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条件下,钾肥的效果就更显著。 此外钾还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氮素的代谢、使植物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 由于钾能够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茎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加强。此外,由于合成过程加强,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单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减少了病原生物的养分。因此,钾充足时,植物的抗病能力大为增强。例如,钾充足时,能减轻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 钾能提高植物对干旱、低温、盐害等不良环境的忍受能力和对病虫、倒伏的抵抗能力。 土壤缺乏钾的症状是:首先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并渐次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呈焦枯焦状,最后叶脉之间的叶肉也干枯,并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 钙(Ga)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植物生理学的习题集及答案第二章植物矿质营养.doc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英译中(Translate) 1、mineral element 2、pinocytosis 3、passive absorption 4、essential element 5、macroelement 6、ash element 7、fluid mosaic model 8、phospholipid bilayer 9、extrinsic protein 10、intrinsic protein 11、integral protein 12、ion channel transport 13、membrane potential gradient 14、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15、passive transport 16、uniport carrier 17、symporter 18、antiporter 19、ion pump 20、proton pump transport 21、active transport 22、calcium pump 23、selective absorption 24、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 25、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 26、physiologically neutral salt 27、toxicity of single salt 28、ion antagonism 29、balanced solution 30、exchange adorption 31、ectodesma 32、induced enzyme 33、transamination 34、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35、nitrogenase 36、transport protein 37、nitrate reductase 38、critical concentration 二、中译英(Translate) 1.矿质营养 2.胞饮作用 3.被动吸收 4.必需元素 5.大量元素 6.灰分元素 7.流动镶嵌模型8.磷脂双分子层 9.外在蛋白 10.内在蛋白 11.整合蛋白 12.离子通道运输 13.膜电位差 14.电化学势梯度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一。必需元素 某一元素是否属于必需,并不能根据生长在土壤上植物的矿质成分来确定。水培养和砂基培养技术对较精确地研究矿质元素的必要性提供了可能,并使人们对它们在植物代谢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化学药品的纯化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确定植物的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有三条标准。当某一元素符合这三条标准时,则称为必需元素,这三条标准是: (1)在完全缺乏该元素时,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生殖,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2)该元素的功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 (3)该元素必需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如参与植物体某些重要分子或结构的组成,或者作为某种酶促反应的活化剂。 到目前为止,确定下列17种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C,H,O,N,S,P,K,Ca,Mg,Fe,B,Cu,Zn,Mn,Mo,Cl,Ni 除17种必需元素外,一些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必需的,或只对某些植物种类,或在特定条件下是必需的矿质元素,通常称为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s)。钠、硅、钴、硒、和铝等被认为属于有益元素。已证明Na为某些沙漠植物和盐碱植物以及某些C4植物和CAM植物所必需,Na属于这些植物的微量元素。硅在玉米和许多禾本科植物中的积累达到干重的1%~4%,水稻则高达16%,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中硅的含量较低。当水稻缺硅时营养生长和谷物产量都严重下降,并发生缺素症,例如成熟叶片枯斑和植株凋萎。土壤溶液中硅以单硅酸(H4SiO4或Si(OH)4)形式存在和被植物吸收,其在植物体内多以无定形硅(SiO4·nH2O)或称蛋石的形式积累。在植物的根茎叶和禾本科植物花序的表皮细胞壁以及其他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含有丰富的硅。硅影响高等植物的稳固性,一方面是由于它能被动沉积在木质化的细胞壁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它能调节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钴对许多细菌是必需的。由于根瘤菌及其他固氮微生物需要钴,因而钴对豆科及非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非常重要。不过,钴对高等植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缺乏与过多症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缺乏与过多症 元素植株一般形态叶、茎和根果实和种子花芽分化 氮 氮 (N)(短缺):老叶先褪绿或变 黄、植株生长量小、矮化、 枝纤细。 新梢顶枯,出枝量少,根系不发达,皮 部色浅或发红。全叶均匀褪绿,新叶黄 小,老叶黄绿、橙红或紫。叶柄与新梢 夹角小、直立、早现秋色、早落叶、寒 害重。 果小、色浓、早熟,极度缺氮 时品质低劣,坐果率降低。 严重缺氮时花 芽分化量减 少。 (过量):生长过旺,徒长。 叶大、密、茎(新梢)细长、落叶迟、茎 木质化程度低、抗逆性下降、越冬力弱。 果大、色浅、质差、采前落果 加重、成熟期延迟、硬度降低、 含糖量降低、贮藏寿命短、易 感染生理病害 磷(P)(短缺):地上部和地下部生 长受抑制,植株一般矮小。 早期无症状;中期:萌芽及开始生长迟 缓、分枝少、叶小、稀、灰暗、青铜绿 至紫色。严重时,从基部叶片开始出现 叶缘变黄和半月形坏死斑,易早脱,枝 条成熟延缓,根系不发达。 果小、成熟迟、果肉易褐变、 含酸多、糖少、Vc含量下降、 果实色差无光泽、种子小而 轻、早熟。 减少花芽分化 (过量):影响对氮、钾、铁、 锌、铜的吸收,呈缺锌或缺 铜症状 叶肥厚、密集、色浓、植株矮小、节间 短

元素植株一般形态叶、茎和根果实和种子花芽分化 钾(K)(短缺):植株较矮小。叶变 褐枯死,易感染病虫害 根、茎纤细,营养生长期缩短,侧芽不 易形成,抗病力弱,新梢上接近成熟叶 先表现症状,然后扩及老叶。叶表斑驳 失绿,近叶缘处叶脉先失绿,叶缘叶尖 坏死,叶身卷缩变褐焦枯,枯梢,不落 叶。 果小、味酸、着色不良,果肉 木质化,果实采后易患生理病 害。结实小或种子很少。 (过量):阻碍氮、镁、钙等 元素的吸收,引起缺镁等症状 叶片坏死 果实(甜橙)显著粗皮,影响苹 果产量、硬度和贮藏寿命 镁(Mg)(短缺):老叶脉间先失绿, 后期生长异常,植株大小无 显著变化,但侧芽不易萌发, 并影响两侧果枝的形成。 一般表现在下部叶片、叶脉间及叶缘褪 绿或穿孔,有时有红、橙、紫等鲜明色 泽,严重时基部叶片脱落,余下顶部松 软的莲座状叶簇。 严重缺镁时,果实未能正常成 熟,且果小,着色不良,缺乏 风味,加重果实贮藏生理病 害。 开花受抑制, 花的颜色苍 白。 (过量):高镁易引起缺钾或 其它元素缺乏症 叶暗绿,小叶和年轻叶子卷曲,毒害可 被高浓度钙减轻。 钙(Ca)(短缺):矮小,组织坚硬多 木质。病状先发生于根及地 上部幼嫩部分,未老先衰, 死亡。 生长受抑制,节间变短,顶部幼嫩叶尖 或叶缘白化坏死,呈杯状内卷。顶芽白 化枯死。根尖停止生长、变短、变白和 死亡。 果实易导致生理病害,如斑点 病、溃腐病、水心病、裂果等, 果实细胞间隙与维管束组织 褐变物质多。 (过量):间接引起铁、锰、 镁等缺乏,干扰锌的吸收。

植物大中微量元素大汇总(汇编)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状 根据必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必需元素可分为两类,可移动的,如N、P、K、Mg、Zn、B、Mo,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可被再利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这些元素从老的部位转移到幼嫩部位,因此缺素症状表现在老叶上。难移动的元素,包括Ca、S、Fe、Mn、Cu,这些元素被利用后,很难移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新生的组织由于缺乏这些元素,首先表现出缺素症状。 植物缺素症状的识别 一、大量元素 1.氮(N) 症状植株变态叶根、茎生殖器官打油诗 氮缺乏 生长受抑制,植 株矮小、瘦弱。地 上部受影响较地下 部明显 叶片薄而小,整个叶 片呈黄绿色,严重时 下部老叶几乎呈黄 色,干枯死亡 茎细,多木质。根受抑 制,较细小。分蘖少(禾 本科)或分枝少(双子 叶) 花、果穗发育迟缓。不正 常的早熟。种子少而小, 千粒重低。 植株矮小长势弱,叶色失绿较细小。 叶片变黄无斑点,从下而上逐扩展。 根系细长且稀小,严重下叶枯黄落。 花果少而种子小,产量下降成熟早。 氮过剩1、叶呈深绿色,多汁而柔软,对病虫害及冷害的抵抗能力减弱 2、根的生长虽然旺盛,但细胞少; 3、茎伸长,分蘖增加,抗倒伏性降低 4、籽实成熟推迟 蔬菜缺氮症状蔬菜缺氮时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从老叶开始失绿,渐渐发黄,并逐步向上发展,直至整株作物失绿而变为黄绿色。缺氮时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小而壁厚,植株矮小瘦弱,花蕾容易脱落,果实小而少,产量低,品质差。 番茄黄瓜辣椒、茄子大白菜包菜 缺氮时果实 小,色淡 果实色浅白绿,靠果柄前一段很细,果实 端部靠花蒂一段突然膨大成畸形果;果实少而小 缺氮时,叶片从下向上 渐渐发黄,株形小; 缺氮时,发棵慢,下部叶子渐渐发 红; 2.磷(P) 症状植株变态叶根、茎生殖器官打油诗 精品文档

植物必须元素及其缺素症状

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 一、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营养元素可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 (一)、必需营养元素: 1、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这种元素是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2、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补充后才能恢复或预防; 3、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也不是依照它在作物体内的含量的多少,而是以它对作物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 大量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此外,有人认为,镍(Ni)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有益营养元素: 有益营养元素是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如硅(Si)、钠(Na)、钴(Co),它们可代替某种营养元素的部分生理功能,或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如: 甜菜是喜钠植物,它可在渗透调节等方面代替钾的作用,并促进细胞伸长,

增大叶面积;硅是稻、麦等禾本科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钴是豆科植物固氮及根瘤生长所必需。固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 (三)、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的15个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与钇。镧系:镧La* 铈Ce* 镨Pr 铷Nd * 钷Pm 钐Sm* 铕Eu 钆Gd 铽Tb 镝Dy 钬Ho 铒Er 铥Tm 镱Yb 镥Lu* 和钪Sc 钇Y 。 其中的镧、铈、钕、钐和镥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土壤中普遍含有稀有元素,但溶解度很低,有效性低。磷肥及石灰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还不够清楚,现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树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条件还不很清楚,所以施用稀土元素不是总是有效的。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状 (一)、一般不需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碳、氢、氧 1、碳、氢、氧是植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 2、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由碳、氢、氧构成的,而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和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的基础物质,同时也是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原料; 3、氢和氧在植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 1.氮(N):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与农业增产 微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而又需要量很小的一类营养元素,它在农业生产上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报道,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大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并已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混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在施肥中所占的比例,日本是39%,西德51%,法国61%,美国67%,英国则高达97%。我国开展微肥试验研究是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微肥肥效试验,证实微肥对许多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因而微肥的推广使用发展得很快。1981年微肥使用面积约二千多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已知植物体内含有7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因而植物体对它们的需要量也较大,所以被称为常量元素。而硼、锰、锌、铜、钼、钴等元素的含量较低,植物体对它们的需要量也低,因此常称为微量元素。 虽然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一般只有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但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它们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在植物体内多为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参加醣和氮的代谢氧化还原过程,影响着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同时,还可以提高作物对病害和不良环境的抗性。在农业生产中,满足了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作物就会较好地生长,产量和品质就会提高和改善。反之,就会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不收。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即既不可缺少也不能代替。例如硼是植物开花时期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的花中硼的含量最高。它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对植物受精有着特别的影响。另外,硼还参与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过程,能加速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积累,提高糖用作物的含糖量。因此,当植物营养中缺硼时,首先是植物生长点受到危害,使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停止,而且花器官的发育不正常,产生不孕或落花落果。 锌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动,植物缺锌将使体内生长激素减少,色氨酸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在氮素代谢中,锌能改变植物体内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缺锌后植物蛋白质含量减少,同时影响氨基酸成分的变化。锌还是碳酸酐酶、苹果酸去氢酶等许多金属蛋白酶的组成成分,对植物体内的酶促反应非常有意义。 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锰,如果缺锰,就会使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锰是某些脱氢酶、氢氧化铁还原酶的组成成分,能参加醣代谢中的水解和基团转移,改变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特别是能加速醣由叶部向结实器官的运输。此外,锰对植物的氮素营养有良好影响,在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含氮物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钼是固氮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固氮菌固定大气氮素的过程,因此施用钼能提高作物的固氮能力。钼又是硝酸还原酶的金属成分,参与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能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钼还参与植物的醣类代谢,能提高植物地上部分的含糖量并促进糖类向根部的输运。人们还发现,在钼供应充足时植物体内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这有助于作物的抗寒越冬。 铜、钴、铁等微量元素也都直接参与植物的各种代谢活动,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量元素的增产效果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在植物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氢(H)、氧()、氮(N)、磷(P)、钾()、钙(a)、镁(g)、硫(S)、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十六种。 这十六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又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有碳()、氢(H)、氧()、氮(N)、磷(P)、钾()。 中量营养元素有钙(a)、镁(g)、硫(S)。 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一般只有只占干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氮(N)对作物的生理作用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一般作物缺乏氮

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 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减少。磷(P)对作物的生理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特别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营养对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否则,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影响即使以后大量补给也难于完全弥补。 在氮素代谢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严重时蛋白质还会分解,从而影响氮素的正常代谢。所以在缺磷时单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 叶片狭窄,叶色暗绿,严重时变为紫红色。大量事实表明,充足的 磷营养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开花、成熟。钾()对作物的生理作用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 作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以下,最低的只有kg,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硼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3BO3或B(OH)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2013.08.29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根据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必需元素可分为两类,可移动的,如N、P、K、Mg、Zn、B、Mo,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可被再利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这些元素从老的部位转移到幼嫩部位,因此缺素症状表现在老叶上。难移动的元素,包括Ca、S、Fe、Mn、Cu,这些元素被利用后,很难移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新生的组织由于缺乏这些元素,首先表现出缺素症状。 1.氮(N):氮占植物干重1—3%。植物吸收的氮以无机氮为主(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有时也吸收简单的有机氮,如尿素和氨基酸等。 氮在植物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许多化合物的组分;(1)遗传物质——核酸;(2)生物催化剂——酶;(3)酶活性调节物质——维生素,辅基,辅酶,激素;(4)细胞膜的骨架——磷脂;(5)光受体——叶绿素,(6)能量载体——ADP,ATP等;(7) 缺氮时,较老的叶片先退绿变黄,有时在茎,叶柄或老叶上出现紫色。严重缺氮时,叶片脱落,植株矮小。 氮素在体内的代谢特点是可以移动,可再利用,(当植株)缺氮时,老叶中的氮素转移到新生组织,满足组织对氮素的需要,因此,缺氮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老叶退绿变黄)。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和酶的构成都离不开蛋白质。除了蛋白质以外,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以及构成生物膜的磷脂也都含有氮。同时,氮又是几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成分,例如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参与生长发育调控的植物激素—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等。由此可见,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地位,被称为生命元素。当植株缺氮时,蛋白质等含氮物质的合成过程明显下降,细胞分裂和伸长受到限制,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导致植株矮小瘦弱、叶小色淡。由于氮在植物体内可以再度利用,在缺氮时,幼叶从老叶吸收氮素,所以表现出老叶容易变黄干枯。 植物体内的氮如果过量,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会用于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等物质,这就会使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果胶质大量减少。于是细胞大而壁薄。易遭病虫侵害。同时茎部机械组织不发达,容易倒伏。 2.磷(P)磷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主要以H2PO-4的形式吸收磷。在低PH值下,以吸收H2PO-4为主,在高PH值下以吸收HPO2--为主。 磷也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1)遗传物质——核酸;(2)膜的骨架——磷脂;(3)酶活性调节者——磷酸辅基,辅酶(FAD,NAD,FMN,NADP等)和维生素等;(4)能量载体——ATP,ADP等;(5)调节PH值。 缺磷的症状:叶片暗绿,茎叶出现红紫色。磷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特点是可以移动,可再利用,所以缺磷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高中生物必修一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教学目的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A:知道)。 2.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B:识记)。 3.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 (2)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2.教学难点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 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植物的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营养吸收过程——主动运输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合理施肥 【注解】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概念: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二)研究方法:溶液培养法(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三)种类 1.非必需元素 2.必需元素大量元素(6种):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7种):Fe Mn B Zn Cu Mo Cl 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地上部分也能吸收矿质元素,主要是叶片。) (一)吸收状态:离子状态 (二)吸收过程: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ATP) (三)与吸收水的关系: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例析】 .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下列因素最重要的是(D) A.蒸腾作用B.根尖表皮细胞内外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差C.离子进入根尖表皮细胞的扩散速率D.根可利用的氧 .为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中一般采取的措施是(D) A.大量灌溉B.增加光照C.尽量施肥D.疏松土壤(锄禾出肥)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一)运输:成熟区表皮细胞→随水通过根、茎的导管→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二)利用仍以离子状态(如K+等) 1.利用形式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如N P Mg等)可再度利用 形成难溶的稳定化合物(如Fe Ca等)只利用一次

植物所需各元素及其作用

植物所需各元素及其作用 作者:ets时间:2009-5-22浏览:【字体:小大】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必需元素和有益元素之分。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将必需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包括氮、磷和钾;中量元素,包括钙、镁、硫;微量元素,包括锌、硼、锰、钼、铁、铜;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如含硅、稀土等。 一、大量元素氮磷钾 1.氮的营养作用 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份,在多方面影响着植物的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 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也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础。没有氮就没有生命现象。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份,又是核酸的组成成份,植物体内各种生物酶也含有氮。此外,氮还是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等)和生物碱(如烟碱、茶碱)的成份。 2.磷的营养作用 磷是植物体内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份,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部分,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中,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都极为重要,是细胞分裂和根系生长不可缺少的。

磷是磷脂的组成元素,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磷还是其他重要磷化合物的组成成份,如腺三磷(ATP),各种脱氢酶、氨基转移酶等。磷具有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梨树缺磷症状西葫芦缺磷症状 3.钾的营养作用 钾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成份,主要呈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它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促进光合作用,还可以促进氮代谢,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钾调节细胞的渗透压,调节植物生长和用水,增强植物的抗不良因素(旱、寒、病害、盐碱、倒伏)的能力。钾还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二、中量元素 作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除NPK三要素外。Ca、Mg、S被认为是第二位元素。随着作物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作物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这三种元素也在增加,加上近年来不含镁、硫、的浓缩复合肥的大量施用,因此世界各国镁、硫的缺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合理施用钙、镁、硫肥,不仅有营养作物的作用,又有改良土壤的效果,还会影响动物和人体的健康。

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

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 产量形成因素主要表现为六大要类:养分、水分、大气、温度、光照和空间。在一定范围内,每个要素单独都会对产量的提高做出贡献,但严格地说,它们往往是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提高生物产量的。 下面对六大要素作一初步介绍: 1. 养分: 植物正常生长需要16种植物必需元素,6种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3种中量元素:钙、镁、硫; 7种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硼、钼、氯。 植物必需元素是任何作物在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不可或缺的养分元素。除植物必需元素外,还有硅、钠、镍、钴、钒等一些有益元素,它们对某些作物在某些条件下是必不可少的。植物养分短缺和过量对植物生长都是不利的。一种植物必需元素短缺,就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一种植物必需元素过量,就会造成其它植物必需元素的短缺,因此各种植物必需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一种植物必需元素的数量充足同样重要。这一概念在实践上的应用就是平衡施肥方法。各种植物必需元素都要在植株体和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之间循环。氮和硫的循环还涉及到大气。植物必需元素的供应量应与需求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施用各种肥料就是为了保持养分平衡。 2. 水分: 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因素,没有水就谈不上农业,水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作物所需的蒸腾量,维持植物细胞的膨压。细胞膨压使植株挺立、叶片展开,保持一定的空间构型以接触更多的光照和空气。一定数量的蒸腾水流对植物至关重要,一方面维持植株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另一方面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带入植株体内,供作物生长时利用。灌溉施肥方法就是这一概念在实践上的应用,包括水培、滴灌施肥、沟灌施肥等措施。叶面施肥方法是土壤施肥方法以外的补充方式。一般情况下植物所需水分的95%以上用于蒸腾。水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子,即16种植物必需元素中的全部氢和部分氧元素,水和二氧化碳在有光照的条件下生成碳水化合物,这是植物生长的基础物质。水在土壤、植株和大气之间循环,因此应使灌溉量和蒸腾量保持平衡。 3.大气: 大气为植物生长时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提供二氧化碳,也为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提供所需的氧气。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碳元素和部分氧元素。碳在土壤、植株和大气之间循环,补充二氧化碳气体可使作物高产,但要达到新的平衡则应保证对其它各种植物必需元素的充足供应。氮和硫的养分循环过程都要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及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气体。植物正常生长,除地上部需要充足气体外,地下部根系也要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4. 温度: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氮:就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与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与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就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与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就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就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就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与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与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与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就是多种酶的成分与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与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就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就是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完成。人们强调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这仅仅就是由于植物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