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三种

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以下三种:
1. 氮(N):氮是植物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氨、硝酸盐等化合物来获取氮源。
氮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叶片的形成和绿色部分的发育具有关键作用。
2. 磷(P):磷是植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DNA、RNA、ATP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磷酸盐等化合物来获取磷源。
磷对植物的能量转移、根的生长和开花结实等过程至关重要。
3. 钾(K):钾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对细胞壁的合成、光合作用和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钾离子来获取钾源。
钾对植物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植物的抗逆性和胁迫响应。
除此之外,植物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锌、锰、硼、铜、钼等,虽然需要量相对较小,但同样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在植物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氯(CL)十六种。
这十六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又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有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有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一般只占干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氯(CL)。
大量营养元素和中量营养元素氮(N)对作物的生理作用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
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
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
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
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
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
一般作物缺氮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是根量减少。
磷(P)对作物的生理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苷三磷酸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
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
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答:
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
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碳(C)、氧(O)、氢(H)、氮(N)、钾(K)、钙(Ca)、镁(Mg)、磷(P)、硫(S)9种(有的称钙、镁、硫为中量元素或次量元素),微量营养元素有氯(Cl)、铁(Fe)、锰(Mn)、硼(B)、锌(Zn)、铜(Cu)、钼(Mo)7种。
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作物的需要量较多,而土壤中可提供的有效含量较少,常常要施肥才能满足需要,因此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植物营养元素的来源,除碳、氧、氢主要来自空气和水,豆科植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以外,其余营养元素主要来自土壤、肥料(针对作物)和降水。
这些元素多以化合态和离子态被植物吸收。
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元素
碳:碳是植物生物体中的主要组成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从二氧化碳中获取碳源,并用于构建有机物质。
氧:氧是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能量的释放和有机物的合成。
氮:氮是植物生长中的关键元素,是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等生物分子的组成部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磷:磷是植物生长中必需的元素,参与核酸、蛋白质、酶和ATP等分子的合成,对植物的根系发育和果实成熟等过程至关重要。
钾:钾是植物生长中的关键营养元素,调节植物的水分平衡、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影响叶片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钙:钙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维持细胞结构稳定,同时也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
镁:镁是叶绿素的中心离子,参与光合作用的进行,同时也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
硫:硫是植物生物体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参与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有机物质,同时也是蛋白质的必需成分。
除了以上主要元素,植物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硼、钼和氯等,这些元素虽然需求量较小,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样至关重要。
这些元素共同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呼吸、营养吸收等生理过程。
植物生长所需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元素植物生长所需元素有: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和氯(Cl)。
其中,钙、钼、硼、氯对某些低等植物则属非必需元素。
另有一类植物除上述必需元素外,还需要碘(I)、钒(V)、钴(Co)、硅(Si)、钠(Na)、硒(Se)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元素类型】据此,植物必需元素计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和氯(Cl)。
其中,钙、钼、硼、氯对某些低等植物则属非必需元素。
另有一类植物除上述必需元素外,还需要碘(I)、钒(V)、钴(Co)、硅(Si)、钠(Na)、硒(Se)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植物需要量的不同,必需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前者即植物需要量较多的元素,有9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和钙、镁、硫。
后者即植物需要量较少的元素,有7种,它们是:铁、锰、锌、铜、钼、硼、氯。
【原因】植物体内正常的代谢作用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必需营养元素,而且要求各种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
一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常会抑制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这种现象称为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常见的有氮钾、钾镁、铁锰、磷锌之间的拮抗等。
产生拮抗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有:①吸收被抑制。
如NH嬃离子和K+离子因半径相似,存在着竞争性吸收,前者常对后者的吸收有抑制作用。
②溶解度降低。
如高浓度的磷酸盐可与吸收的锌离子结合而沉淀,造成锌的不足。
③稀释效应。
如氮素过多,植物生长量显著增加,使其他养分相应被稀释,甚至导致缺素症(见植物缺素症)。
元素间除拮抗作用外,还有协合作用,即一种离子的存在可促进植物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例如镁离子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ATP、磷脂、RNA、DNA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它的存在能促进磷的吸收和同化。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这些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铜、锰、钼和氯。
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缺乏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氮元素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构成植物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也是植物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所必需的元素。
磷元素是植物体内第二重要的元素,它是ATP分子的组成部分,也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
钾元素是植物体内调节细胞渗透压的主要元素,它还参与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和养分输送。
钙元素在植物体内也非常重要,它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壁的形成、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镁元素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元素,它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成分。
硫元素参与植物体内许多化合物的合成,包括氨基酸、酶、维生素和蛋白质。
铁元素是植物体内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元素,它还参与细胞呼吸和氮代谢的过程。
锌元素参与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包括DNA合成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些酶的活性。
铜元素参与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包括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
锰元素参与植物体内光合作用的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中的辅助因子。
钼元素参与植物体内氮代谢的过程,它是植物体内一些酶的活性所必需的元素。
氯元素参与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和保持酸碱平衡,它还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植物的营养元素

植物的营养元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是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则是植物所需的少量但同样重要的营养元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植物的营养元素。
一、宏量元素1. 氮(N):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宏量元素之一。
它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酶等有机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叶片老化等现象。
2. 磷(P):磷是植物体内ATP、DNA、RNA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对植物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变紫等现象。
3. 钾(K):钾是植物体内细胞质的主要阳离子,对调节植物体内的渗透压、维持细胞膜稳定性以及参与许多酶的活性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钾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叶缘枯黄,果实发育不良等现象。
4. 钙(Ca):钙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性元素,参与构建细胞壁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钙还参与植物的信号传导和调节酶活性等生理过程。
钙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细胞壁松弛,叶片变形,果实腐烂等现象。
5. 镁(Mg):镁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参与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
镁的缺乏会导致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受损,植物生长不良等现象。
6. 硫(S):硫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维生素和辅酶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硫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生长受限,产量下降等现象。
二、微量元素1. 铁(Fe):铁是植物体内叶绿素和细胞色素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参与光合作用和电子传递等生理过程。
铁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斑点,生长受限等现象。
2. 锰(Mn):锰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氮代谢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
锰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白色斑点,生长不良等现象。
3. 锌(Zn):锌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结构和活性因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锌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叶缘卷曲,生长受限等现象。
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三种元素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的支持,其中三种元素是最重要的。
这三种元素是氮、磷、钾。
氮: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元素之一,它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减少产量。
磷:磷是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元素,它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和核酸的组成部分。
磷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迟缓、根系发育不良、花质和果实质量降低。
钾:钾是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元素,它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钾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萎缩、果实小、果实质量下降。
这三种元素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这三种元素可以通过土壤中的养分或人工施肥来提供。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求量进行施肥,避免施肥过量。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浪费,并且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植物还需要其他元素的支持,如铜、锌、钙、镁等。
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的支持,其中氮、磷、钾是最重要的三种元素。
正确施肥可以帮助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
产量形成因素主要表现为六大要类:养分、水分、大气、温度、光照和空间。
在一定范围内,每个要素单独都会对产量的提高做出贡献,但严格地说,它们往往是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提高生物产量的。
下面对六大要素作一初步介绍:
1. 养分:
植物正常生长需要16种植物必需元素,6种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3种中量元素:钙、镁、硫; 7种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硼、钼、氯。
植物必需元素是任何作物在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不可或缺的养分元素。
除植物必需元素外,还有硅、钠、镍、钴、钒等一些有益元素,它们对某些作物在某些条件下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养分短缺和过量对植物生长都是不利的。
一种植物必需元素短缺,就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一种植物必需元素过量,就会造成其它植物必需元素的短缺,因此各种植物必需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一种植物必需元素的数量充足同样重要。
这一概念在实践上的应用就是平衡施肥方法。
各种植物必需元素都要在植株体和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之间循环。
氮和硫的循环还涉及到大气。
植物必需元素的供应量应与需求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
施用各种肥料就是为了保持养分平衡。
2. 水分:
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因素,没有水就谈不上农业,水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作物所需的蒸腾量,维持植物细胞的膨压。
细胞膨压使植株挺立、叶片展开,保持一定的空间构型以接触更多的光照和空气。
一定数量的蒸腾水流对植物至关重要,一方面维持植株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另一方面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带入植株体内,供作物生长时利用。
灌溉施肥方法就是这一概念在实践上的应用,包括水培、滴灌施肥、沟灌施肥等措施。
叶面施肥方法是土壤施肥方法以外的补充方式。
一般情况下植物所需水分的95%以上用于蒸腾。
水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子,即16种植物必需元素中的全部氢和部分氧元素,水和二氧化碳在有光照的条件下生成碳水化合物,这是植物生长的基础物质。
水在土壤、植株和大气之间循环,因此应使灌溉量和蒸腾量保持平衡。
3.大气:
大气为植物生长时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提供二氧化碳,也为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提供所需的氧气。
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碳元素和部分氧元素。
碳在土壤、植株和大气之间循环,补充二氧化碳气体可使作物高产,但要达到新的平衡则应保证对其它各种植物必需元素的充足供应。
氮和硫的养分循环过程都要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及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气体。
植物正常生长,除地上部需要充足气体外,地下部根系也要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4. 温度:
25C0上下的温度是植物生长最适合的温度,温度过低时植物停止生长,温度过高时细胞遭到破坏,所以温度应维持在植物进行生理生化过程所需的适宜范围内。
增加温度可来自太阳光的热辐射光波,也可来源于燃烧各种燃料释放出的热辐射波。
降低温度则主要考虑遮蔽阳光、洒水降温等措施。
5. 光照:
充足的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保障。
阳光是植物生长的能源和动力,也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光照过强会灼伤植物细胞,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时应采取遮阳措施。
6. 空间:
植物生长的生理过程需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合理密植就是使栽培植物享有适当的生长空间。
种植密度过低时,没有足够多的植物叶面积充分利用充足的阳光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态养分;没有足够大的植物根系充分利用土壤中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过剩的阳光可能直接照射地表造成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因此单位面积产量达不到最大值。
种植密度过高时,单株植物相互间在地上部分争夺阳光和空气;在地下部分争夺水分和养分,大多数植株长势衰弱,因此单位面积产量也达不到最大值。
只有在合理密植的条件下才能使全部植株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水分和温度,所以单个植株长势良好的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也会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