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美好蓝图。

《规划纲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着眼加快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供给、安全水平、经营管理和治理水平,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提出了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的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

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

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

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据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介绍,铁路部门将以“3张网+现代枢纽体系”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

具体说,就是建设以高铁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铁衔接延伸的高铁网,实现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相邻区域省会间基本实现3小时高铁圈。

建设以普铁干线为骨架、区域性普铁衔接集散的普铁网,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货物主要集散地、主要港口及口岸,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

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镇化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高铁、既有铁路通道资源服务城际、市域客运需求,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四纵”客运专线:北京—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沿海高速铁路)、北京—蚌埠—合肥—福州—台北(京台高速铁路,大陆段叫“京福高速铁路”)。

“四横”客运专线: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沪昆高速铁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

六大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天津—秦皇岛,北京—秦皇岛,天津—保定环鄱阳湖经济圈地区:南昌—九江,九江—景德镇,南昌—鹰潭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长沙—湘潭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上海,杭州—上海,南京—杭州,杭州—宁波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深圳—茂名闽南三角洲地区:福州—厦门,龙岩—厦门,中投顾问认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目前,武汉及周边城际圈,郑州及周边城际圈,成都及周边城际圈,沈阳及周边城际圈,长沙-株州-湘潭地区,长春-吉林地区,赣江经济区,皖江经济区等经济集中带或经济据点,均将规划修建城际铁路。

除此之外,广州至南宁,成都至兰州,成都至西安,成都至贵阳,太原至西安等等重要省会之间或重大城市之间,将来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客运需求的增加,都将陆续修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或高速客运铁路专线。

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北京与省会城市火车8小时内抵达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又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4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4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4)附件:1.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示意图3.“十三五”铁路规划建设示意图4.“十三五”国家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示意图5.“十三五”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建设示意图6.“十三五”内河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示意图7.“十三五”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示意图附件1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序号任务责任单位1建设多向连通的综合运输通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牵头,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

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完善运输机场功能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

完善普速铁路网,推进普通国道提质改造,完善水路运输网络,强化油气管网互联互通。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

合理引导普通省道发展,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支线铁路建设,加强内河支线航道建设,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5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开放通道。

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运输走廊,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通道建设,加强“一带一路”通道与港澳台地区的交通衔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交通运输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网络。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7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构建立体交通走廊。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8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台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针对2021至2035年国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制定了总体规划以及发展远景。

《纲要》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确定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作为组团,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规划》首次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以及成渝经济圈作为中国交通体系的四个“极点”存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的六条主轴、七条走廊以及八条通道也是围绕着这四个核心区域而建设的。

而更引人瞩目的则是未来将成为中国面向国内外的重要交通支点,也是国家高铁、航空、港口建设的重心所在的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其在十三五交通规划的基础上新增了5座重要城市:南京、杭州、沈阳、青岛、海口。

二、交通枢纽城市有哪些从此次入选的城市来看,基本上以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以及面向海外的重要边境交通枢纽为主。

长三角作为国内交通路网体系的一极,省内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重要,从机场客运量来看,南京、杭州两城都处于国内前十位水平,因此南京、杭州入选名至实归,而青岛则是面向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贸易的重要基点,随着RCEP自贸区落定,中日韩自贸区离落地已经为时不远,青岛作为国际交通枢纽的地位自然得到提升。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解读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解读
研发新一代轨道交通技术
积极探索下一代轨道交通技术,如超级高铁 、真空管道列车等,实现更快速、更便捷的 交通出行。
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
绿色选线与生态保护
01
在规划新建铁路时,注重线路的绿色选线,尽量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同时加强生态保护措施。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02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降低铁路运输的能耗和排放,
促进可持续发展
铁路网规划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
05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展望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
高速铁路技术创新
继续研发更高速度、更安全、更环保的高速 铁路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发展
推动铁路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包括智能调度、智能 检修、智能运营等方面,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推动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推动铁路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和服务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覆盖范围
高速铁路网将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 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 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
投资规模
预计投资超4万亿,其中“十三五”期间 计划投资3万亿。
普速铁路网
普速铁路网
指时速200公里以下的普通铁路 线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 重要组成部分。
覆盖范围
普速铁路网将覆盖全国所有地 级及以上城市,连接主要货源 地和目的地,形成覆盖全国的 货运网络。
运营管理阶段
项目建成后,进行运营管理,确保铁 路安全、高效、便捷地服务经济社会 发展和人民出行需求。
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
资金需求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方案,确定各项目 的投资需求,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等。

中国及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中国及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中国及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

传统方式是钢轮行进,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

铁路分类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根据技术、路网、行政、速度、功能和轨道等不同类别进行划分和分级。

国家层面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为了促进铁路建设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7月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中规划:到2025年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实现地级城市高铁全覆盖,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

地方层面铁路建设行业政策
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铁路建设行业发展,如2020年11月发布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规划:构建“通道+枢组+网络”互联互通立体交通格局,推进沈白。

丹通高铁建设,推动省际高铁互联互通,加快既有线路提速扩能改造以及沿边国道和铁路建设。

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②新建太原—中卫(银川)线、临河—哈密线, 形成西北至华北新通道。
③新建乌鲁木齐—哈密—兰州、库尔勒—格尔木、 龙岗—敦煌—格尔木、喀什—和田、日喀则—拉萨线, 研究建设和田—狮泉河—日喀则线,形成新疆至甘肃、 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
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④新建兰州—重庆、哈达铺—成都线, 研究建设张掖—西宁—成都、格尔木—成都 线,形成西北至西南新通道。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①“四纵”客运专线。 a.北京—上海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 济发达地区。 b.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c.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 地区。 d.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 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⑤新建拉萨—林芝、大理—香格里拉线, 研究建设成都—波密—林芝、香格里拉—波 密线,形成四川、云南至西藏的便捷通道。
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⑥新建太原—侯马—西安—汉中—绵阳线,研究建 设郑州—重庆—昆明线,形成华北、中原至西南新通道。
⑦新建重庆—贵阳、乐山—贵阳—广州、南宁—广 州线,形成西南至华南新通道。
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1. 发展目标
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 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 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04 km以上,其中客运专 线达到1.6×104 km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 50%和60%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 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 的铁路网络,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 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2. 规划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2.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社会治理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方案
引言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交通作为重要的运输方式在我国的地位愈发重要。

为了提高国内铁路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必须制定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方案,以实现全国铁路交通网的高效互联、优质服务、可持续发展。

1. 基础设施建设
1.1 高铁网络扩展
高铁是中国现代铁路交通的基石,未来应继续加大对高铁网络的扩展。

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完成城际高铁和跨省高铁的全面连接,形成更加完善的高铁干线网。

此外,还要积极发展支线高铁和直达高铁,满足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快速交通需求。

1.2 中低速铁路建设
中低速铁路是连接中小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可以提高交通可达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中,要重点推进中低速铁路的建设,特别是连接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线路。

同时,要注重提高中低速铁路的班次密度和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2. 全网调度优化
在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中,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优化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智能系统,实现全网列车的调度和运行的精确控制,提高列车的准点率和运行效率。

此外,要加强对运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数据为基础进行调度决策,实现运输资源的最优配置。

3. 绿色环保发展
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火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铁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要注重铁路线路的生态保护,做好环保工程,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此外,还要加强对铁路交通噪音和振动的控制,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 创新科技应用
在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中,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加快推广智能安全监测系统,提高铁路线路和设施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要注重发展智能客运服务系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提高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此外,还要加强与高速互联网的融合,提供无线上网等便利服务,满足人们在列车上的多样化需求。

结论
全国铁路交通网规划方案是推动我国铁路交通发展的重要基础,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全网调度优化、绿色环保发展和创新科技应用等方面。

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案,可以实现全国铁路交通网络的高效互联、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