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近期建设项目表(2016-2020年)》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
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
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
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多层次轨道交通新构想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多层次轨道交通新构想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
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构建高效便捷的紧凑型城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土空间规划范围内,如何进行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是轨道交通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论坛上,12位专家向参会代表们分享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方面的成果、经验。
大家畅所欲言,认真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
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规划部副部长李忍相分享了“加快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助力京津冀协调发展”。
他介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形成了“鲲鹏展翅、两翼齐飞”的城际线网形态,以“四纵四横一环”为主骨架,覆盖了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沿海经济带和北京新机场,实现了城际网网络化及区域城际铁路间的互联互通。
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联络线和大铁及轨道交通有多个交点,其中大铁有京沈、京张、京唐、廊香、津兴(含津兴二期即廊涿)、京雄6条;地铁有15号线、机场线、平谷线、R4、S6线M101、6号线、7号线、八通线、17号线、新机场线11条,市郊铁路有京承线、副中心线2条。
目前正推进京唐铁路等多个项目建设,总投资需求超过1800亿元,资金压力巨大,而项目投资回报期普遍超过30年,融资利息无法覆盖。
亟需中央考虑城际铁路运输的公益性属性,参照给予国铁集团的做法,由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每年注入补贴资金,以便解决铁路企业在大规模建设期内无主营业务收入而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难题。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必壮带来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的上海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
他表示,在上海与江苏、浙江的轨道一体化总体规划中,将利用干线铁路开行服务区域的客运列车,新建市域铁路延伸或搭接周边区域的规划轨道交通。
目前周边区域尚未进行区域轨道的规划,虽然周边区域陆续规划轨道交通提出衔接需求,但利用干线铁路运营调整服务区域联系的规划设想难以落实。
热点概念——雄安新区之轨道交通

热点概念——雄安新区之轨道交通智慧城市雄安建设重点轨道交通受益股⼀览 据媒体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位成员透露,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征询意见中特别注重绿⾊低碳:“绿化⽐例达到百分之三四⼗,⽐⼀般城市⾼。
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根据规划,雄安新区建设⾸要任务是建设绿⾊智慧新城。
2016年12⽉发改委批复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规划,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陆化普5⽇称,为避免重蹈“现代城市病”之覆辙,雄安新区应做好综合交通系统的顶层设计,建设绿⾊智慧交通系统。
雄安新区是⾮⾸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也是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化新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动机”之⼀。
绿⾊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雄安新区发展⽬标的重要⼀环,雄安新区建设智慧城市委以重任,将引领智慧交通快速发展。
中⾦报告称,参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未来10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30%。
轨道交通将在雄安交通体系建设中担当⾻⼲作⽤,将使京津冀城际铁路⽹进⼀步扩⼤和完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设⽴后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46.4%和37.9%,超过同期全国增速。
今年动车的招标规模和时点均有望超过预期,近期招标或将启动,规模在200列以上,利好中车和轨交设备企业。
中泰证券表⽰,城轨交通的“乘数效应”:因为雄安模式的根本是功能疏解⽽⾮功能替代,所以这种副区发展的模式决定了其不能脱离中⼼城市⽽存在。
⽽作为核⼼连接的城市交通就是副区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模式复制的关键。
城轨交通对⽐道路交通,拥有着强时效性和强经济性,直接受益于政策驱动。
同时,随着未来⼈⼝流动的持续加速,存在“⼀点带⾯”的乘数效应。
我们重点看好城轨交通的两个细分⽅向:城际⾼铁和城内轨交的核⼼部件公司和技术运维公司。
在投资逻辑延展上,因为整车设备集中度较⾼,对应上游设备类企业和技术类企业的订单规模弹性也相对更⼤。
2016-2030年河北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

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一、总则(1)规划期限。
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层次。
包括两区两市六县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国土面积为6429平方公里。
都市区层次。
包括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永清县行政辖区,国土面积247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层次。
中心城区包括广阳区的爱民东道街办、新开路街办、银河北路街办、解放道街办、新源道街办、万庄镇、九州镇、南尖塔镇、北旺乡;安次区的光明西道街办、永华道街办、银河南路街办、北史家务乡以及仇庄乡的西永丰村、东永丰村、肖辛庄村、黄道务村、普照营村、南宫庄村、高圈村、小王务村、石各庄村、祝马房村、熊营村、大王务村和杨税务乡的东风村、民主村、建设村、和平村、大垡村、南王庄村、后南庄村、前南庄村、小茨乡村、大北市村、柴家务村、西固城村、东固城村、小麻村、大麻村、前南昌村、后南昌村、于常甫村、北小营村,国土面积约485.8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与策略(1)区域目标定位。
到2030年,将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京津冀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2)总体策略。
实施“中心提质、两翼并驱,服务带动、工业支撑,分区统筹、区域联动”的总体发展策略,把廊坊市建设为经济发达、功能高端、环境优美、品质一流、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空间结构。
本规划确定廊坊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
“一主”指中心城区,“两副”指三河、霸州。
“四轴”指京津发展主轴、津石发展轴、京唐发展轴、大广发展轴。
“三区”指北三县、都市区、南三县三大发展分区。
“多点”指香河、大厂、固安、永清、大城、文安、燕郊、胜芳、码头9个区域发展节点。
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详解

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详解2019年年底,《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
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包含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三个子铁路枢纽。
随着2017年雄安新区规划出台,原2016年获批的《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4-2030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现按照规划建设时序,对纳入规划的项目详细解读如下。
在建项目1、京沈高铁京承段:全长192公里,设北京星火、顺义西、怀柔南、密云、兴隆西、安匠等6个车站。
计划今年5月开始铺轨,9月开始联调联试,年底开通运行。
开通后北京星火至沈阳运营里程约700公里,标杆车时间可压缩至2.5小时左右,北京至承德可压缩至1小时内。
2、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段:全长64公里,时速350公里,河北段设固安东、霸州北、雄安3站。
目前线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雄安站已全面转入地上主体工程施工。
3、京唐城际铁路: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全长149公里,河北段约98公里,设燕郊、大厂、香河、鸦鸿桥(玉田南)、唐山机场(唐山西)5个站,预计2022年通车。
4、京滨城际铁路:从京唐城际铁路宝坻南站引出经滨海机场至滨海西站。
宝坻至北辰段56.3公里已经于2017年10月正式开工,计划工期至2022年8月底;北辰至滨海段由于受引入滨海国际机场方案影响,需进行滨海机场站与规划新建T3航站楼的一体化设计工作,目前仍未正式开工。
5、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为首都机场至大兴机场铁路一期工程,起止范围为廊坊东至大兴机场至京冀省界处,全长39公里,设廊坊东、空港新区、新航城、大兴机场4站。
于2019年3月正式开工,工期4年。
6、津兴和石衡衡港城际铁路:天津至大兴机场城际铁路以及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均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在建项目。
两条铁路进度基本同步,去年底完成施工招标,预计今年3月份将全面开工建设。
津兴铁路2022年底、衡港铁路2023年底将建成通车。
7、水曹铁路:北接迁安市首钢水厂矿区,南至曹妃甸港区,为双线电气化货运铁路,计划2020年底建成。
京津冀地区城际快速铁路网形成要素分析

& fnt no e ig Ta j n e e, epp r nlzstes peo s nec yrpdri a e o ln u c o f in . i i a dH bit a e a a e t l ft itri ai a w ynt r pa . i Bj nn h y h a i t l w k
维普资讯
20 0 6年 8月
铁
道
工
程
学
报
Au 2 06 g 0
第 5期 ( 9 ) 总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URNA F RA L AY E O L O IW NGI NEE NG S I T RI OC E Y
NO 5 Sr9 ) . ( e.5
强大 的区域 内城市之间旅客交流 , 支撑规划 的该 区域城际快 速铁路网。 研究结论 : 社会 经济 、 城市群及交 通经济带 形成 与发展是支撑该 区域城际快速铁路网形成 的主要要素 。 关键词 : 际铁路规划 ; 城 社会 经济 ; 城市群 ; 交通经济带
中图 分 类 号 : 22 U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1 6 2 0 ) 5— 0 9— 5 10 2 0 ( 0 6 0 0 0 0
京 津冀 地 区城 际快 速 铁 路 网形成 要素 分 析
边 东 可
( 铁道 第三勘 察设 计 院, 天 津 3 0 4 ) 0 1 2
摘要 : 究 目的 : 研 在京津冀地 区城 际快速铁路 网规划 的基础 上 , 结合城 际铁路 的客流 特点及功能定 位分析 , 着
( h h dS re T eT i uvy& D s nIstt o hn a w y Taj 0 2 C ia r ei tue f iaR i a , i i 3 0 , hn ) g ni C l nn 1 4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2020规划图(附详细规划图)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正是2004年1月通过的这份纲领性文件,促使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指导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让大秦铁路突破世界重载运量极限,更推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开辟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新纪元。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引。
新规划将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布局结构,提高运输质量,体现了原规划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
规划方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
规划指出,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西北至华北新通道,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完善西部地区和东中部铁路网络。
铁路部门将以客运专线、沪汉蓉通道、杭甬深通道、煤炭运输通道的部分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开工一批新项目。
计划新线铺轨859公里,投产1680公里;复线铺轨290公里,投产140公里;电气化投产559公里。
宁西线西合段、宁启线、粤海通道、胶新线、宝兰复线、朔黄线等16个项目将建成。
客运专线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整理全文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全文发改基础[2016]1536号前言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加快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发展。
2004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我国铁路实现了快速发展。
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更好发挥铁路骨干优势作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总结原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修编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本规划是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中长期空间布局规划,是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指导我国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期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
2004 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欢迎,成为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展示。
1. 基础网络初步形成。
中西部地区铁路加快建设,跨区域快速通道基本形成,高速铁路逐步成网,城际铁路起步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5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 万公里。
2. 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东部地区路网优化提升,中西部地区路网覆盖扩大,四大板块实现高速铁路连通,重点物资和快捷货运服务能力增强,综合枢纽有机衔接配套,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以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发展为依托,工程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创新成果显著,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铁成为我国走出去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