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大总结

合集下载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本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本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本引言:微生物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对抗微生物感染,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抗微生物药,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等。

本篇文章将对抗微生物药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各类抗微生物药的特点和应用。

一、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杀灭细菌和抑制感染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合理的使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抗HIV药物、抗流感药物等。

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增殖,减轻病毒感染症状并促进康复。

然而,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和复杂性,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面临许多挑战。

三、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唑类药物、多粘菌素类药物等。

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杀灭真菌并缓解感染症状。

然而,真菌感染的治疗相对较为复杂,因为真菌与人类细胞的相似性较高,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谨慎。

四、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是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抗疟疾药物、抗血吸虫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杀灭寄生虫并缓解感染症状。

然而,寄生虫感染的治疗也面临着挑战,一些寄生虫已经产生了对常规药物的耐药性。

五、抗菌素:抗菌素是一种广义的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抗菌素的作用机制各异,针对不同的微生物感染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抗菌素的研究和开发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但滥用和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加速微生物的耐药性发展。

六、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生物感染的治疗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展抗微生物药物的创新研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兽药种类(抗微生物类药物).

兽药种类(抗微生物类药物).

一、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 此类抗生素类是利用放线菌或小单孢菌产生的具有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
的总称,因含有氨基糖而呈碱性。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 兰氏阴性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同类中不同 的产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别,如十六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最强, 对多种耐药细菌有抗药活性。此类抗生素主要从肠道中吸收,能产生交 叉耐药性,主要包括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
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属于此类抗 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维吉尼亚霉素、硫肽霉 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
一、抗生素
(2)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总称,均由链
霉菌发酵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对畜禽呼吸系统疾病和 家畜的细菌性腹泻非常有效,连续低浓度投药有好的促生长效果,而且 还能促进产蛋和增加泌乳量。但因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人畜共用抗生素, 易产生抗药性。欧洲已禁止该类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抗生素应用,美国和 日本仍在使用金霉素和土霉素季按盐,我国仍大量使用土霉素钙素是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已醇的配基,以糖苷键或与氨基
糖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也称氨基环醇类抗生素。此 类抗生素用饲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 状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 尽管作用不同,但此类抗生素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
一、抗生素
(7)化学合成类 此类抗生素由于副作用大,正被逐渐淘汰。大部分只允许做兽药,而不用
作饲料添加剂。此类抗生素有磺胺类、喹乙醇、呋喃唑酮、硝呋烯腙等。
二、合成抗菌药物
合成抗菌药可分为五类: 磺胺类、喹诺酮类、喹噁啉类、硝基呋 喃类、硝基咪唑类。这五类药物中,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磺胺类与喹 诺酮类, 喹噁啉类的卡巴氧、喹乙醇由于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欧、 美许多国家已禁止食品动物使用。硝基呋喃类如呋喃他酮、呋喃 唑酮以及硝基咪唑类的甲硝唑、地美硝唑由于发现有致癌作用, 世 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已禁止作为促生长添加剂使用。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一、引言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微生物药物可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进行分类简介,并总结其作用机制。

二、抗生素抗生素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抗微生物药物。

它们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和庆大霉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3.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强力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抗菌。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药效。

5.核酸合成抑制剂: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通过阻断微生物核酸的合成来起到抗菌作用。

三、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其主要分类如下:1.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和伊曲康唑,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中的酵素,阻断真菌的生长和复制。

2.联苯胺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胺,通过阻断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药效。

四、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治疗对象的不同,抗病毒药物可分为多个类别:1.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通过与病毒DNA或RNA结合阻碍其复制。

2.抑制病毒酶:如利巴韦林和雷米夫定,能够抑制病毒酶的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

3.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五、其他抗微生物药物除了上述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别的药物,如抗疟药、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等。

结论抗微生物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了解这些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应用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

参考文献:Smith。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文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抗微生物药的研究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24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创新性抗微生物药物的问世,为人类抗击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在这篇总结文章中,我将对2024年抗微生物药领域的重大进展进行归纳和分析。

在抗微生物药方面,最令人振奋的进展之一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这项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精确编辑细菌和病毒的基因,从而使它们失去致病性。

利用CRISPR-Cas9技术,科学家们发现可以通过编辑病原体基因来增强宿主免疫系统的效力,并设计出更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这一发现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2024年还见证了多种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问世。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靶向病原体的抗生素。

传统抗生素的使用常常会对宿主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还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然而,靶向病原体的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原体,而对宿主影响较小,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风险,并减少了抗药性的产生。

例如,一种名为AIMP-A01的靶向蛋白的新型抗生素,能够特异性地抑制病原体蛋白的合成,从而阻止其生长和繁殖。

这一药物的问世引起了抗生素领域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下一代抗生素的潜在候选。

另一方面,免疫疗法在2024年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免疫疗法通过激发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对抗病原体。

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疗法已经在肿瘤治疗等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在2024年,免疫疗法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微生物感染的治疗领域。

一种名为CAR-T细胞疗法的免疫疗法被证明可以针对特定的微生物进行治疗,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这种疗法通过修改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的能力。

CAR-T细胞疗法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免疫疗法在微生物感染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2024年也见证了这些技术在抗微生物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____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年份,特别是在抗微生物药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在抗微生物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我将在这篇____字的总结中回顾____年抗微生物药的重要进展、挑战和前景。

首先,____年见证了许多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和上市。

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新一代抗生素的出现。

这些抗生素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能够对抗原有抗生素无法应对的多重耐药菌株。

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因为多重耐药菌株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新一代抗生素的上市将增加治疗选择和提高治愈率,有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另外,基因编辑技术也在____年实现了重要突破。

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使得科学家可以精确地编辑细菌和病毒的DNA序列,从根源上遏制病原体的传播和复制。

这项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研发针对特定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且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____年还见证了抗微生物药物的联合应用的兴起。

利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破坏病原体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导致更大的杀菌效果。

这种联合应用的策略能够减少单一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以及提高治疗成功率。

其中,一种重要的联合应用策略是将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如免疫调节剂、抗炎药等)结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副作用。

然而,____年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过程仍然非常耗时和昂贵。

从药物发现到上市,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需要加强研发过程的效率和协同合作,以加快新药的上市进度。

其次,全球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问题仍然存在。

过多和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使得现有的抗生素越来越无效。

因此,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推广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再次,抗微生物药物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是个重要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人们无法获得必要的抗微生物药物,导致感染疾病的恶化和死亡。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2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2篇)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引言自从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抗微生物药物在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微生物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突破,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治疗传染病的选择。

____年,我们迎来了新的进展,在抗微生物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____年抗微生物药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

一、新发现的抗菌药物____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菌药物,为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中,以下几种药物受到了广泛关注。

1.1 纳米颗粒抗菌剂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抗菌领域也不例外。

____年,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抗菌剂。

这种纳米颗粒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与传统抗菌药物相比,纳米颗粒抗菌剂不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可以更好地穿透细菌的护壁,提高疗效。

1.2 双重作用的抗菌剂传统的抗菌剂通常只有一种作用机制,容易产生耐药性。

____年,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双重作用的抗菌剂。

这种抗菌剂结合了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针对细菌的不同靶点,显著提高杀菌效果。

通过双重作用的抗菌剂,治疗细菌感染将更加有效。

1.3 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____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可以增强人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效果。

这种增强剂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抗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能力。

相比其他抗菌药物,内源性抗菌药物增强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低的副作用。

二、细菌耐药性的挑战尽管____年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细菌耐药性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过度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

此外,一些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在抗微生物药的研发中,我们面临着抗药性的不断演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三、抗微生物药的个性化治疗个性化治疗是抗微生物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____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降低的成本,抗微生物药的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本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本

2024年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范本引言:2024年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转折点,本文将对该年度的抗微生物药进行全面总结。

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突破,抗微生物药的研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今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抗微生物药的突破性进展:1. 抗生素的新发现:2024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几种具有新的抗生素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包括针对多药耐药菌的新型抗生素。

这些新发现为多药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人类抗感染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在抗微生物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科学家们可以定向改变微生物的基因组,使其失去致病性或者增强抗药性,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抗微生物策略。

3.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随着宏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通过大规模测序技术及其与临床数据的结合,揭示了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和机制,为抗生素耐药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情况:1. 抗病毒药物:2024年,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要突破。

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系列针对病毒复制关键酶和抗病毒蛋白的新药物,有效地抑制了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这些抗病毒药物为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2. 抗真菌药物:2024年,针对真菌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具有高效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并开展了临床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抗真菌药物展现出了更广谱、更低毒性的特点。

3. 抗寄生虫药物:2024年,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研究也有所突破。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针对寄生虫的新型药物靶点,并成功研发出针对特定寄生虫感染的药物。

这些药物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寄生虫感染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三、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1. 抗微生物药物的安全性:虽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但抗微生物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

执业药师考试专业二抗微生物药大总结汤老师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专业二抗微生物药大总结汤老师总结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25 泌尿系统损伤/骨髓抑制 利巴韦林 26 肾功能受损抗疱疹病毒药 27 肝炎恶化、骨髓抑制 拉米夫定 28 金鸡纳反应(感官毒性)奎宁或氯喹 2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急性溶血性贫血 伯氨喹、磺胺类[讲义编号NODE702062000505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3 ——机制(41,TANG )作用机制药物(答案) 1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2 与细菌细胞壁前体形成复合物,抑制细胞壁合成万古霉素/杆菌肽3 分子结构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与细菌竞争同一转移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磷霉素4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三个过程)氨基糖苷类 5 与细菌核糖体30S 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6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阻断肽基转移作用与移位,终止蛋白质合成。

A.大环内酯类B.林可霉素类C.酰胺醇类D.利奈唑胺 口诀12-TANG 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里50载。

[讲义编号NODE702062000505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7与细菌的DNA 旋转酶结合影响DNA 的合成氟喹诺酮类8 抑制乙酰辅酶A 等多种酶活性 产物,干扰细菌代谢并损伤DNA硝基呋喃类9抗阿米巴原虫机制:抑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 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机制:硝基被厌氧菌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的DNA 代谢过程10与PABA 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蝶酸的合成,使RNA 和DNA 合成受阻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钠 11 抑制细菌/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核酸合成 甲氧苄啶、乙胺嘧啶[讲义编号NODE702062000505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合成。

15 渗入结核菌体,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 吡嗪酰胺 16与二价离子Mg2+结合,干扰细菌 RNA 的合成乙胺丁醇17 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上形成微孔,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无用物或对其有毒物质内渗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18 抑制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固 醇的合成,使细胞膜屏障作用发 生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1—首选(29,TANG)口诀1-TANG.青霉素首选废草溶了长葡萄,白炭破气也能好。

勾搭梅毒回归热,青霉素都能治疗。

口诀2-TANG. 红霉素作用百支空军都选红,衣服淋湿也勇猛。

139口诀3-TANG.抗真菌药名称和首选奶粉浅黄色,水井一定深。

首选:念珠菌首选氟康唑:打坐念佛。

曲霉菌首选伏立康唑:屈服。

隐球菌病:隐藏两胞胎,然后氟康唑组织胞浆菌病:组织两面性,伊曲防复发。

口诀4-TANG.抗疟药——乙胺预防伯氨传,氯喹青青发作管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2——典型不良反应(29,TANG)口诀5-TANG.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耳毒肾毒肌肉毒,过敏仅次青霉素。

140[口诀TANG——硝基咪唑呋喃唑,双双把头都染绿。

口诀6-TANG.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红霉素类伤胃肠,心肝儿中毒耳受伤。

口诀7-TANG.四环素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四环素,治四体,衣支螺立最好记。

普通细菌不能用,霍乱布鲁鼠和兔。

胃肠反应肝受伤,二重感染牙齿黄。

前庭反应光过敏,孕妇儿童徒悲伤。

口诀8-TANG.多肽类药名及不良反应万古去甲来替考,杆菌肽多黏菌素。

多黏阴杆余阳性,140脖子红了耳肾毒。

口诀9-TANG.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沙星会把跟腱伤,不满十八不要尝。

血糖乱了心中毒,精神失常怕见光!口诀10-TANG.氯霉素类不良反应绿骨灰,多恐怖!口诀11-TANG.磺胺类不良反应磺胺最爱跟甲氧,双剑合璧作用大。

141过敏反应最常见,伤肾喝水碱来帮。

抑制骨髓肝中毒,光敏反应切莫忘。

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3——机制(41,TANG)142口诀12-TANG 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里50载。

143144145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4——时间/浓度依赖?(TANG)记忆TANG——青林变红太依赖时间了!一、A型题1.患者,男,9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就诊,诊断为肺炎,下列哪种药物不宜使用A.头孢唑啉B.阿奇霉素C.莫西沙星D.阿莫西林E.克林霉素(三)禁忌症——喹诺酮类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得患者,和以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尤其是癫痫病史者。

3.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外用制剂)。

146口诀TANG.沙星会把跟腱伤,不满十八不要尝2.下列哪种抗菌药与新斯的明联用可加重后者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A.阿米卡星 B.头孢曲松 C.头孢他啶 D.亚胺培南 E.氨曲南3.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不包括 A.提高疗效 B.扩大抗菌范围 C.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D.延长作用时间 E.降低毒性4.蛔虫病和鞭虫病的首选药是 A.噻嘧啶 B.甲苯咪唑 C.甲硝唑 D.吡喹酮 E.哌嗪注:此题未讲解5.奥司他韦用于以下哪种病毒感染治疗A.乙型肝炎病毒B.甲型肝炎病毒C.HIVD.巨细胞病毒E.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奥司他韦】其活性代谢产物是强效选择性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用于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治疗,对甲型H1N1型流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感染者有防治作用。

6.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混合后可产生肉眼难以观测到的白色细微沉淀,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不良事件的注射液是 A.5%葡萄糖B.10%葡萄糖 C.0.9%氯化钠 D.0.45%氯化钠+2.5%葡萄糖E.乳酸钠林格液6.头孢地尼——三代,避免与铁剂合用,如必须合用,应在服用本品3h后再服用铁剂。

7.头孢克肟——三代8.头孢噻肟——三代,可作为儿童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9.头孢曲松——三代,不得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严禁与含钙注射液混合(尤其儿童)——增加发生结石的危险。

7.下列不属于肽类抗生素的是 A.万古霉素 B.去甲万古霉素 C.利奈唑胺 D.多粘菌素B E.替考拉宁万古去甲来替考,杆菌肽多黏菌素。

第八节多肽类抗菌药物8.红霉素不是下列哪种疾病的选用药物 A.白喉带菌者 B.骨髓炎 C.空肠弯曲杆菌肠炎 D.婴幼儿支原体肺炎 E.军团菌病三、主要药品红霉素【原创口诀TANG】百支空军都选红,衣服淋湿也勇猛!(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用药。

(2)军团菌病、支原体、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衣原体感染、淋球菌、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9.不属于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是 A.小檗碱 B.氟哌酸 C.环丙沙星 D.依诺沙星 E.诺氟沙星三、主要药品1.磷霉素2.利奈唑胺3.夫西地酸4.小檗碱——黄连素——肠道感染: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腹泻;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

147【注意事项】不宜肌注。

10.不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头孢曲松 D.头孢美唑 E.氨曲南药学专业知识二·抗生素部分总结4——时间、浓度依赖?(TANG)记忆TANG——青林变红太依赖时间了!二、B型题[11-14]A.伤寒、副伤寒B.斑疹伤寒C.结核病D.钩端螺旋体病E.军团菌病11.链霉素用于12.青霉素G用于13.四环素用于14.氯霉素用于氯霉素核心知识点3+2(TANG,少量补充)3大临床应用——3个屏障。

脑内感染——易透过血脑屏障;眼内感染——易透过血眼屏障。

伤寒、副伤寒——易透过细胞屏障。

2大严重不良反应——【骨灰!】——恐怖!骨髓抑制!灰婴综合征![15-19]A.奥司他韦B.阿糖腺苷C.干扰素148D.阿昔洛韦E.阿德福韦酯15.对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16.静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局部用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7.代谢产物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18.广谱抗病毒药物19.抗乙肝病毒药物【小结TANG】(1)广谱抗病毒(利巴韦林、干扰素、胸腺肽)。

(2)抗流感病毒(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扎那米韦、奥司他韦)。

(3)康疱疹病毒(阿昔洛韦、伐昔洛韦、西多福韦、膦甲酸钠、阿糖腺苷)。

(4)抗乙肝(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5)抗HIV(拉米夫定、齐多夫定)。

(5)阿糖腺苷——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干扰其DNA合成。

临床静脉滴注可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局部外用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A.影响叶酸代谢B.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D.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E.促进细胞膜合成20.磺胺的抗菌机制21.多黏菌素B的抗菌机制22.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2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24-27]A.影响胞浆膜通透性B.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C.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的活性D.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E.地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的活性24.利福平25.红霉素26.四环素27.氯霉素[28-31]A.伯氨喹B.乙胺嘧啶C.氯喹+伯氨喹D.氯喹E.青蒿素28.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使DNA断裂的抗疟药29.作用于红细胞内期和继发性红细胞外期的药物30.通过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的生物膜、蛋白质的抗疟药31.与磺胺类或砜类药物可增强疗效的抗疟药149三、C型题[32-36]患者,男,12岁,身高138cm,体重34kg,因“脊柱侧弯”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拟行“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既往有头孢类过敏史。

32.该患者宜选择哪种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A.依替米星B.阿奇霉素C.左氧氟沙星D.克林霉素E.美洛西林33.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是A.术前3天B.术前24hC.术前0.5-2hD.切皮时E.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34.给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的注意事项不包括A.应按患者体重计算给药剂量B.0.6g的本品应加入不少于100ml的输液中C.静脉给药速度不宜过快,至少滴注30分钟D.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皮疹、发热等现象E.监测是否有听力改变35.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选用抗菌药物时需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骨科术后常见的致病菌B.哪些药物对该致病菌敏感C.抗菌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D.是否适用于未成年患者E.药物是否经肾脏排泄36.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宜选用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B.万古霉素C.替考拉宁D.左氧氟沙星E.苯唑西林抗菌谱——G+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炭疽、白喉、破伤风。

对G-菌作用弱。

临床用于——耐药金葡菌或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肺部感染等,口服也可应用于假膜性肠炎。

【小结TANG】G+球菌——A.首选——青霉素类;B.耐药、轻中度感染——大环内酯类;C.耐药、严重感染——万古霉素;D.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150[37-41]一位33周早产女婴,体重1.3kg。

可疑诊断为败血症,拟使用氨苄青霉素进行治疗。

37.下列哪项参数最适宜计算该女婴所用抗菌药物的剂量A.身高B.血清肌酐C.体重D.年龄E.头围38.关于氨苄青霉素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前应进行皮试B.皮试结果阴性时仍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C.必须使用原药液皮试D.皮试液的浓度为500U/mlE.皮试阴性者一定不会发生过敏反应39.最适合该患儿的给药方式是A.口服B.静注C.肌注D.静滴E.皮下注射40.3天后患者血培养结果回报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宜选用的药物是A.头孢哌酮B.头孢克洛C.头孢他啶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E.美洛西林舒巴坦半合成青霉素原创记忆口诀(TANG)青V耐酸口服好爽;羧苄哌拉铜绿能抗。

氨苄阿莫号称广谱,产酶就用甲苯氯双。

[半合成青霉素](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胺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5)抗G-杆菌——美西林、替莫西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与青霉素类组成复方制剂,保护不耐酶的抗菌药物结构免受破坏——提高抗菌活性和效果。

41.关于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肝脏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肝毒性大的抗菌药物B.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C.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肾排出增加,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应增加剂量 151D.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E.使用抗菌药物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42-46]患者,男性,24岁,因“咳嗽伴发热1周”入院,查体:T 38.8℃,P 92次/分,R 20次/分,BP114/72mmHg,血常规:白细胞18.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胸部CT示右下肺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