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与总结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呼吸作用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微生物总结_PPT幻灯片

微生物总结_PPT幻灯片
五种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形式微生物发酵原料灭菌接种微生物发酵发酵产品提取纯化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修饰和改造菌体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形式?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发酵食品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制剂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工厂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第二部分微生物分类鉴定进展微生物的命名学名scientificname林奈的双名法binominalnomenclature生物界的分类及微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六界系统五界系统1969年whittaker三大领域woese16srrna序列分析比较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
2021/3/10
25
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设立35个群,将古 细菌部改编为5个群,全书描写了约500个属。
划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 第三类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四类 古细菌
1984-1989年陆续出版的四卷册《伯杰氏系统 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在着重于表观特征描述 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分类、数值分类特别是 DNA相关性分析,及16S rRNA寡核苷酸编目 在生物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详 细的阐述,体现了细菌分类的研究从表观向系 统发育体系的发展。除此,还附有每个菌群的 生态、分离、保藏及鉴定的方法。
B:核酸分子杂交——DNA-DNA和DNA-RNA 杂交
C: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微生物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 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为依据。
2.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 20世纪60年代兴起,细菌的各种生物学性状“等重要 原则”分类,性状数量超过50个。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基本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本知识》ppt课件

自然界中各类环境适应性分析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功能
包括氮循环、有机物分解等。
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态
如淡水、海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探讨高温、低温、高盐、低氧等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机制。
人体内外环境中共生关系探讨
01
人体正常菌群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如肠道菌群对消化、免疫的贡献。
02
在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缺氧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呼吸,产 生乳酸或酒精等代谢产物;在高温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产生耐热性酶和蛋白质,以适应高温环境。
04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DNA和RNA
1 2
DNA作为遗传物质 大多数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它们携带 着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转录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遗传信息 被转录成mRNA,为后续的蛋白质 合成提供模板。
翻译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遗传信 息被翻译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 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这些突 变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与细菌相比,真菌的 细胞结构更为复杂,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菌的繁殖方式
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如芽殖、裂殖等。
病毒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 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的结构
包括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部分病毒 还有包膜结构。

微生物培训PPT优秀课件

微生物培训PPT优秀课件
是能繁殖的活细胞生物。 数量少而分布不均匀。 多数处于受损伤状态。 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防止交叉污染 ?
有需要时要洗手及消毒; 尽量减少直接以双手接触药品; 接触产品的表面及用具
用后清洗 转换产品时清洗
三、洁净室主要微生物污染源 及相关检测
洁净室主要微生物污染源
空气 水 设备 原辅料 人员
2. 液体培养基
3. 半固体培养
二、真菌
单细胞 真 菌
多细胞
酵母菌 类酵母菌 霉菌
效应:
引起物质变质腐烂的主要原因; 发酵、制药、食品工业等中具有重要作用; 少数致病。
黑曲霉菌
丝状真菌
1.酵母菌 固体培养 菌落特征: 菌落大而厚,圆形,光滑 湿润,粘性,颜色单调。 常见白色、土黄色、红色。
啤酒酵母菌落
≤ 352000 个/m3
≤2900个/m3
100,000级
≤ 3520000个/m3
≤29000个/m3
微生物检测
1.浮游菌
1.1定义:
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
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 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1.2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的
多少,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 /L。 1.3测试步骤:(参照GB/T 16293-2010) 1.3.1采样器、培养皿进入被测房间消毒灭菌; 1.3.2 采用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 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 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用时间; 1.3.3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置采样口于 采样点后,开启采样。
b)接触污染:由于和非无菌的用具、器械或人的 接触而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淋病 淋球菌性结膜炎
同型牢固,致病型少
隔离传染源 呼吸道防护 荚膜多糖疫苗
同型牢固,致病型少
隔离传染源 呼吸道防护 荚膜多糖疫苗
病后免疫力不强
性传播防护 氯霉素链霉素合剂滴眼 尚无有效疫苗
青霉素等抗生素
青霉素等抗生素
青霉素等抗生素
.
假膜性肠炎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A群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淋病奈瑟菌
12
.
淋球菌最主要的致病物质是 ❖A、侵袭性酶 ❖B、外毒素 ❖C、内毒素 ❖D、荚膜 ❖E、菌毛
13
.
8、肠道杆菌
三性 三法
大肠埃希菌
生物学 特性
杆菌,散在,G-,有菌毛、周鞭毛 、少数有荚膜、无芽胞 S型,SS培养基红色菌落 双糖铁:乳糖+,葡萄糖⊕,H2S- IMViC试验:++-- O、H、K 抵抗力弱、多耐药
❖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6
.
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 侵袭力: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重点) 侵入数量与侵入途径
❖ 机体的抗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 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内源性、社会、医院、显性、隐形、带菌 显性感染:急性、慢性、局部、全身 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 毒血症(重点)
7
.
7、球菌
三性 三法
金黄色 葡萄球菌
A群 链球菌
生物学 特性
G+,少荚膜 S型菌落,β溶血 甘露醇、触酶阳
SPA 抵抗力强、多耐药
G+,早期荚膜 S型菌落,多β少α 触酶阴、胆溶阴 胞壁多糖、M蛋白 抵抗力弱、耐干燥
致病性
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葡萄球菌溶血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6
.
引起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A群链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痢疾志贺菌 ❖E、伤寒沙门菌
致病性
菌毛 内毒素
泌尿系统感染 化脓性感染 胃肠炎
免疫性 不牢固
诊断法 相应试验
个人卫生、泌尿系统检查与操作 预防法 伤口清创消毒
饮食卫生
治疗法 敏感抗生素
14
痢疾志贺菌
杆菌,散在,G-,有菌毛、无鞭毛 、无芽胞、培养株无荚膜 S型,SS培养基无色半透明菌落 双糖铁:乳糖-,葡萄糖+,H2S- 动力试验:- O、K 抵抗力弱、多耐药
G+,双,体内荚膜 S型菌落,α溶血 胆溶阳、自溶酶 荚膜多糖、C物质 抵抗力弱、耐干燥
G-,双,荚膜菌毛 M型菌落,不溶血 氧化酶阳、自溶酶 荚膜多糖、外膜蛋白 抵抗力弱
G-,双、荚膜菌毛 S型菌落,不溶血 氧化酶阳 菌毛蛋白、外膜蛋白 抵抗力弱
荚膜 溶血素O 神经氨酸酶
菌毛 荚膜 LOS
菌毛 外膜蛋白 LOS
伤寒(肠热症)
牢固 相应试验 饮食卫生 Vi荚膜多糖疫苗
敏感抗生素(环丙沙星)
.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错误的是 ❖A、G- ❖B、无芽胞 ❖C、绝大多数有鞭毛 ❖D、均发酵乳糖 ❖E、兼性厌氧或专性需氧
15
.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的结果是 ❖A、--++ ❖B、+--+ ❖C、++-- ❖D、+-+- ❖E、-++-
菌毛 内毒素 外毒素
志贺毒素
急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性痢疾(儿童)
不牢固 相应试验
饮食卫生 特异性减毒活疫苗
敏感抗生素
伤寒沙门菌 杆菌,散在,G-,有菌毛、周鞭毛 、少数有荚膜、无芽胞 S型,SS培养基无色半透明菌落 双糖铁:乳糖-,葡萄糖+,H2S± 动力试验:+ O、H、K 抵抗力弱、多耐药
菌毛 内毒素
9
.
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物质是 ❖A、溶血素 ❖B、杀白细胞素 ❖C、肠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0
.
链球菌感染使脓液变稀薄的物质是 ❖A、血浆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 ❖D、链道酶 ❖E、M蛋白
11
.
关于脑膜炎奈瑟菌说法错误的是 ❖A、G-双球菌,有荚膜有菌毛 ❖B、M型菌落,α溶血 ❖C、氧化酶阳性 ❖D、抵抗力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E、是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与总结
1
sosoyjw
.
1、微生物学概述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 微生物的分类与细菌的分类(重点)
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害) ❖ 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重点)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 总论与各论(三性与三法) ❖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
免疫性 不牢固
预防法
个人卫生 外伤处理
青霉素等抗生素 治疗法 抗毒素
类毒素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 M蛋白 致热外毒素 链球菌溶血素
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同型牢固,但多型
个人卫生 外伤处理 呼吸道防护
青霉素等抗生素 抗毒素
8
肺炎 链球菌
脑膜炎 奈瑟菌
淋病 奈瑟菌
❖ 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生长现象 菌落、菌苔、纯培养
❖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分解代谢与生化反应 合成代谢的产物(重点)
4
.
4、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
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人体(体表、腔道)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重点)
❖消毒灭菌(重点)
防腐、消毒、灭菌、无菌操作 常用物理杀菌法(干热、湿热、辐射、滤过) 常用化学杀菌法(消毒剂)
❖生物安全(1~4级)
5
.
5、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耐药性、毒力、菌落
❖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噬菌体
❖ 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基因突变 基因转移与重组(重点难点)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游离的其他细菌遗传物质) 接合(受体菌通过性菌毛获取其他细菌遗传物质) 转导(受体菌通过噬菌体获取其他细菌遗传物质) 溶原性转换(受体菌整合噬菌体的DNA)
2
.
2、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球菌 细菌的形态 杆菌
螺形菌 细菌的大小: 数个µm
基本结构
细菌的结构
青霉素 溶菌酶
G
细胞壁+
G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肽聚糖+磷壁酸
肽聚糖+外膜
核糖体
红霉素 链霉素
质粒
胞质颗粒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3
.
3、细菌的生理
❖ 细菌的生长繁殖(重点) 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 子)、温度、PH、气体 二分裂、每20分钟繁殖一代、生长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