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考点复习

合集下载

2021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2021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达国家的义务教育情况是∶英国十一年,意大利八年,法国十年,西德十二年,美国十 一年,日本九年,苏联十年,巴西八年,中国九年,印度八年。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成 为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199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 2000 年要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 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中城市基 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要求,广大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1999 年 1 月,由国务院 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到 2010 年要全面实现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 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2006 年,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介法》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改革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 中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承上启自下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它同初等教育、高等教育有密切 联系,另一方它又与现实的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 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 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中心 问题是如何处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目前,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 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综合中学通过在课程设置上谋求各类课程统整,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兼顾学生升学或就业的 不同需求。 4.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层次与类型多样化 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学制改革中,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表现特别明显。按照通行的 说法,一个国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 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 化教育,50%以上为普及教育。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达到大众化阶段,正 在向着普及化阶段迈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向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努力。我国从 20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 校 系 统 图 (
1951-1953
年 )
1951年学制的特点
第一,继承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 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职业教育学校在学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 针。 第三,把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 教育纳入学制系统,贯彻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针。 第四,加强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 类学校的联系和结构的完整性。
癸 卯 学 制
癸卯学制的意义
结束了沿用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教育的
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颁布到推翻的九年中,各省相继推行,新式 学堂陆续创办,例: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三所大学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 学组织形式
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二)
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1912—1913 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仿照德国 学制制定,规定学生6岁入学,24岁大学毕业。 它废除了“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和毕业生 奖励出身等封建残余;缩短了普通教育的年限; 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美育课程;重视生产技能的训 练和实业学校的设置;要求改进教授方法,反对 体罚;提倡教育联系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尤其是承认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1958年学制改革要点
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教育目的。即“党的教育 工作的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 成劳动相结合”。 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 原则。这也就是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农)半 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对1958年学制改革的评价

第6章教育制度

第6章教育制度

第6章教育制度1.简答:简述学制的类型。

答: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了三种主要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1.双轨学制是18-19世纪西欧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简称双轨制: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2.单轨学制是美国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群众性中学和大学的形式,不管贫富,所有国民的子女上同样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简称单轨制。

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

3.分支型学制存在于中国和苏联,既有单轨制特点又有双轨制的某些因素。

它-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

分支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

4.发展趋势:目前,世界学制变革的趋势是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一种理想形式。

2.分析:现代学制的改革趋势。

答: 1.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与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以立法形式推行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就业准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进丽走向普及阶段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第一编333教育综合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1.定义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第三,学⽣的⾝⼼发展特点;第四,⼈⼝发展状况;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等教育类型⽇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三、我国现⾏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新中国成⽴以前的学制(1)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个近代学制。

第六章 教育制度的练习题

第六章  教育制度的练习题

第六章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制 C.教育制度 D.义务教育制度
2、现代学制中,双轨制以()为典型。

A.欧洲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3、现代学制中,单轨制最早产生于()。

A.欧洲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4、现代学制中,分支型学制以()为代表。

A.欧洲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5、我国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在全国颁布并推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6、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第二个现代学制是“壬戌学制”,它以()的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A.美国 B.日本 C.欧洲 D.俄国
8、()奠定了新中国学制的基础。

A.癸卯学制 B.壬戌学制
C.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D.1958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把()的管理权限交给地方。

A.中等教育
B.学前教育
C.基础教育
D.职业教育
二、判断题
1、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2、我国的现代学制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的“两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

4、由于双轨制有教育目标和内容明确的优点,有利于国家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因此,当代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学制。

三、简答题
1、简答学制确立的依据。

教育学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六章 教育制度
• 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
• 15%-50%为大众化阶段 • 50%以上为普及阶段 • 美国在1950年左右,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
到1990年左右,已经进入普及阶段。
• 日本1965年为17.0%,1975为38.9% • 我国1998年为9.8%,2009年为24.2%
•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 法国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 《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数百年来,社会把个 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接受教育,后半生工 作,这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不断 地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在每一个 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 能。
•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终身教育作 为全部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 学前教育:幼儿园 • 初等教育:全日制小学 • 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和业余中学。
• 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 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第二节 现代学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 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 •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 二、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 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 直接制约。
•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和 发展的重要因素。
• 学校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接制约
• 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学 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 三、中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 1、壬寅学制 • 1902年,中国有史以来一个由国家正
式颁布的学制。但未实施。
• 2、癸卯学制 • 1904年,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教育的概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教育的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第一章一、教育旳概念考点:教育是培养人旳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旳和社会生活经验旳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但凡增进人们旳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旳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重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旳教育规定,有目旳、有计划、有组织旳通过学校旳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旳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旳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旳发展:教育制度旳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旳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旳制度。

b.制度化教育选择:近代学校系统旳出现启动了制度化教育旳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制度化教育:重要所指旳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构造旳按年龄分级旳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一般旳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旳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旳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旳标志是:清朝末年旳“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旳学制产生于19旳《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旳《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旳趋势二战后来现代教育发展旳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旳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旳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旳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旳界线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旳过程1.古代社会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旳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经典旳政教合一旳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旳六艺教育,由六门课构成。

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旳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题型:选择题,其他题型未出现过。

•重点:本章节平均分2.3分,属于次要章节,应减少复习准备的时间和精力。

复习迎考主要以选择题的知识点来准备,重点把握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义务教育的特征及其时间、终身教育的特征等。

考点1.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 1.前制度化教育
•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 2.制度化教育
• (1)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 (2)是指正规教育
• (3)中国制度化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校;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颁布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 (4)学历社会描写的是制度化教育
•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1)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对它全盘否定
•(2)推崇的理想:教育不应该再局限于学校围墙之内
•(3)代表: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
•(4)要求构建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
考点2.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包括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

•学校教育制度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考点3.影响学制的因素
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1.政治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学制•2.经济因素:物质基础和客观需求
•3.文化因素:教育行政:法国集权,美国分权•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5.原有学制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考点4.当代学制发展的趋势•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2.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改革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
•4.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层次与类型多样化•5.终身教育迅速发展
•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8.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考点5.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 1.双轨制:欧洲 学术型与职业型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 2.单轨制:美国 有利于教育普及、社会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
• 3.分支制:又叫中间型学制,“Y”型学制,前苏联。

兼顾公平与效益。

但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学生负担过重、教学计划统得过死,不利于教学目的实现。

考点6.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一)旧中国的学制
• 1.“壬寅学制”:1902年,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三段七级,但未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 2.“癸卯学制”:1904年,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张之洞,张百熙,荣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修业年限长,三段七级:初等教育:蒙养院(4)-初等小学堂(5)-高等小学堂(4),中等教育:中学堂(5),高等教育:高等学堂(3-5)-分科大学-通儒院;首提义务教育
• 3.“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蔡元培,三段四级:初等教育:初等小学(4)-高等小学(3),中等教育:中学校(4),高等教育:本科(4)、专科(3);规定了义务教育年限,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学堂变学校,参考日本学制
• 4.“壬戌学制”:1922年,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基本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学制史上第一次,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孟禄)
考点7.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改革
• 1.1951年学制改革 五三三
• 2.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 3.1986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考点8.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
• 1.从纵向看,主要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 2.从横向看,主要有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四个体系。

•现行学制:分支型学制;
•义务教育学制:多种形式并存:六三制、五四制→新课标:九年一贯制
考点9.义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也可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国民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四个基本特性:
1.强制性 最本质特征
2.普遍性 所有适龄儿童
3.免费性 免除全部或大部分就学费用
4.基础性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素质教育
考点10.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因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

新教领袖马丁·路德被称为“国民教育之父”。

(斐斯泰洛奇-第斯多惠)
•第二阶段是17世纪至19世纪50年代,初具雏形;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

德国最早推行义务教育。

•第三阶段是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义务教育因经济上的原因而大大发展。

义务教育大规模实施是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大工业革命之后。

•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义务教育年限进一步延长,发达国家大多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并向十五年义务教育迈进
考点11.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一)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的历史• 1.拟议和提出,最早见于壬寅学制
• 2.癸卯学制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是中国政府计划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
• 3.1911年正式试办义务教育
• 4.1912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
• 5.1982年《宪法》“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首部以法律形式确定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1.1986《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 2.2006《义务教育法》修订,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全免费,2008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1)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9年。

2013年考题
•(2)我国义务教育的
学制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3)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4)《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考点12.终身教育概述
•(一)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 一生各阶段教育的总和(纵向),不同类型教育(横向)。

•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

•(二)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 2.全民性(民主性(普及性))• 3.多样性
• 4.自主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三)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 1.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

• 2.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

3.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考点13.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
2.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3.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
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
5.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和和谐的社会
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考点14.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
• 1.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引发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 2.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3.引发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 4.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终身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
•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制度和体系,又是一种理念和原则,其本质特征是它的终身性和整体性
•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被誉为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史“哥白尼式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