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的临床应用-精品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位移ppt课件

化学位移ppt课件
由于存在溶剂效应,在查阅或报道核磁共振数据时应 注意标明测试时所用的溶剂。如使用混合溶剂,还应 说明两者的比例。
31
4.2.2.各类1H的化学位移
1~2:相邻没有电负性基团的饱和碳上的氢(CCHn)、烯烃或 炔烃α-H 2~4.5:相邻有电负性基团(如:C=O、O、N、S、Cl、Br等) 的饱和碳上的氢 (XCHn)、苯环α-H 其它氢核:炔氢:2~3 烯氢:4.5~8 芳氢(ArH): 6.0~9.0
23
c)围绕部分双键(受阻旋转)的互变 DMF:
24
• 活泼氢的快速交换反应
分子中的-OH、-NH2、-SH和-COOH等活泼氢可在分子间进行 快速交换。
因此, 酸性氢核的化学位移是不稳定的,与交换快慢、 交换是否进行有关。
交换速率:-OH > -NH > -SH
25
(5) 氢键的影响
两个电负性基团与氢相连,产生吸电子诱导作用,共振发 生在低场。
O
C
.. N
CH3 b
H
CH3 a
OC
+ N
CH3 b
H
CH3 a
在氘代氯仿溶剂中,b2.88;a2.97。
逐步加入各向异性溶剂苯,a和b甲基的化学位移逐渐
靠近,然后交换位置。
29
30
溶剂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溶剂的磁各向异性造成或者是 由于不同溶剂极性不同,与溶质形成氢键的强弱不同引 起的.
27
(6) 范德华效应
当两个质子在空间结构上非常靠近时,电子云就会互相排 斥,从而使这些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减少,屏蔽作用下降, 共振信号向低场移动,这种效应称为范德华效应。这种效应 与相互影响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28

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应用最新版本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应用最新版本ppt课件
HASTE T2WI MRCP Raw Image
HASTE MRCP
Raw Image
胆总管癌
HASTE-T2WI(单层0.8秒) HASTE-MRCP(15层11秒)
HASTE用于颅脑T2WI
TSE-T2WI
HASTE-T2WI
IR-HASTE T1WI
超快速T1WI 单层采集时间小于1秒 用于不能合作的病人 T1对比较差 空间分辨低
(1)、TSE-T1WI序列
由于SE-T1WI图像质量好,对比佳,时间不太长,因而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T1WI序列。TSE-T1WI在临床上相对较少使用。 TSE-T1WI的ETL常为2-4 临床应用: 脊柱脊髓 四肢关节 心脏成像 腹部成像(少用)
TSE-T1WI的优缺点
优点: 比SE-T1WI快速,甚至可以屏气扫描
MRI序列及其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原理 磁共振信号快速采集技术 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其临床应用
什么是序列(Sequence)?
MR信号与下列因素有关: 质子密度 T1、T2值 化学位移 相位 运动 上述每个因素对MR信号的贡献受RF脉冲的调节、所用的梯度以及信号采集时刻的控制。
MR成像过程中,RF脉冲、梯度、信号采集时刻的设置参数的组合称为脉冲序列(Pulse Sequence)
SE
FSE
回波1
回波2
回波5
回波4
K频率
K相位
回波3
90°
回波1
回波2
回波5
回波4
回波3
180°
180°180°180° Nhomakorabea180°
90°
ES
ETL=5
有效TE
TR
FSE序列的结构和K空间填充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介绍
(1)脊柱病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可以在影像学检查中清楚地观察到,是造成脊柱相关症状的重要原因。

(2)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可以获得高分辨率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信息的成像技术,已经成为脊柱检查疾病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例如磁共振T1定位成像(T1WI)和磁共振T2定位成像(T2WI)。

2.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DWI)
(1)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是一种用于评估差异性结构的非常有价值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的的原理是细胞内的抗原会改变核磁共振信号的位移。

(2)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可以更细致地反映各种细胞类型之间的信号差异,可用于识别病变和健康组织之间的信号增强度,并且可以通过人工设置阈值或用统计学公式计算差异反映出病变灶。

3.用途
(1)多种脊柱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表明,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检测脊柱病变方面有重要价值。

(2)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可以直接
反映出脊椎病变的进展程度,精确检测病变部位,有助于为脊柱病变
提供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是否为骨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
折等,并可以识别脊椎损伤、畸形、狭窄等状况。

4.总结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脊柱病变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有助于识别病变部位,更好地识别脊柱病变的特征,准确记录病变
特征和诊断结果,有助于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
像技术的发展有望为脊柱病变的诊治提供更好的指导。

临床化学位移成像技术

临床化学位移成像技术

临床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也称同相位(in phase)/反相位(out of phase)成像。

目前在临床上,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原理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实现目前临床上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多采用扰相GRE T1WI序列,利用该序列可很容易获得反相位和同相位图像。

扰相GRE T1WI序列需要选择不同的TE可得到反相位或同相位图像,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TE。

不同场强的扫描机获得反相位的TE 不同,获得同相位的TE也不同。

同相位TE=1000 ms ÷〔147HZ/T×场强(T)〕,反相位TE=同相位TE÷2。

1.5T扫描机同相位TE=1000ms ÷〔147HZ/T×1.5 T〕≈ 4.5ms,反相位TE≈ 2.2 ms。

表3所列为不同场强MRI仪同相位、反相位应该选择的TE值。

上表所列的反相位、同相位的TE值是根据公式计算的理论值,临床应用中实际上只要所选TE值与表中所列TE值接近,即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如在1.5T扫描机中TE选择在1.8~2.7ms,都可获得较理想的反相位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位移成像最好能同时采集反相位和同相位图像,以便比较。

同相位图像实际上就是普通的扰相GRE T1WI,反相位图像与同相位图像相比,可初步判断组织或病灶内是否含脂及其大概比例。

目前在1.5T以上的新型MRI仪上利用扰相GRE T1WI序列,选用双回波(dual echo)技术可在同一次扫描中同时获得反相位和同相位图像,所获图像更具可比性。

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目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同相位图像即普通的T1WI,在介绍化学位移成像的临床应用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反相位图像的特点。

(一)反相位图像的特点与扰相GRE普通T1WI(同相位图像)相比,反相位图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的临床应用
➢主 诉 : 发现血压 身高一周
小结
➢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是一种可显示组织 和肿块同时含有脂肪和水成分之特性的重要影像 学技术
➢ 临床上有不少病变,病灶中含有脂质成分,正确 识别病灶中是否含有脂质成分,对缩小鉴别诊断 范围以及对病灶作出及时正确的定性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 随着高场磁共振设备的日趋普及及其相关技术 的研发和利用,相信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 成像技术将会拥有更大、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学位移正反相位技术能在细胞水平显示同时含 有脂肪和水成分的组织或病变,尤其对脂肪信号 相当敏感
基本原理
➢ 利用人体组织中自由水质子和脂肪质子之间的 化学位移效应,选用合适的回波时间在2种质子 磁矢量分别位于同相位和反相位时采集信号, 从而获得同相位和反相位图像
➢ 当水质子和脂肪质子处于同相位时,两者磁化 矢量相加,可去除脂肪的质子磁量,得出纯水 的质子图像,信号强度增加
正相位
反相位
➢男性,52岁
➢主诉:体检发 现右肝占位4月 余
➢术后病理示: “右肝切除标 本”:结节型 肝透明细胞癌
➢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为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 病理上由不同比例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 成 ➢MRI检查依据:肾实质不均质肿块内含有明确 脂肪成分,可为脂肪抑制技术。如为正反相位 技术所抑制而转变为低信号
➢ 如果相位一致与相位反向2个MR信号相减,去除 水的质子磁量,得出纯脂肪的质子图像,信号强 度减低
➢ 通过观察相对于同相位图像,反相位图像上信号 强度的下降程度来判断病变或组织中是否含有 一定量的脂肪成分
主要优势
➢1、无辐射伤害,能定期对患者进行重复检查, 评价治疗疗效 ➢2、成像速度快,只需1次屏气即可获得同层正 反相位图像,避免了2次序列扫描层面不一致的情 况 ➢3、磁共振较超声检查,其检查结果受不同操作 者的个体差异影响较小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肝内病变中的应用-精品医学课件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肝内病变中的应用-精品医学课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同相位 正 常 肝 组 织
反相位
脂 肪 肝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内含血管、脂肪 及平滑肌三种成分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可分 为多脂肪型、少或无脂肪型 ➢诊断依据:在化学位移图像上,因其含脂肪成 分比例的不同而在反相位上呈现不同的衰减信 号,瘤灶内出现钙化可帮助诊断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正相位
反相位
➢男性,52岁 ➢主诉:体检发现肝占位1年余,腹痛伴恶心呕吐1周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右侧肝切除标本”:中分化肝细胞癌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小结
➢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是一种可显示组织 和肿块同时含有脂肪和水成分之特性的重要影像 学技术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在 肝内病变中的应用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概述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 也称同相位(in phase)/反相位(out of phase) 成像 ➢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技术能在细胞水平显示同时含 有脂肪和水成分的组织或病变,尤其对脂肪信号 相当敏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肝内常见含脂肪成分病变
➢脂肪肝 ➢肝内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 ➢肝细胞癌脂肪变性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脂肪肝
➢正常肝脂肪含量低于5%,超过5%则可致脂肪 肝 ➢诊断依据:由于脂肪与水中的氢质子共振频率 不同,进行化学位移成像的同相和反相位成像, 可以显示肝脂肪浸润。在反相位图像上,脂肪 浸润的信号比同相位图像的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为其特征性表现

核磁共振氢谱2化学位移PPT教案

核磁共振氢谱2化学位移PPT教案
• 用积分曲线表示峰面积。积分曲线的高度与峰面 积成正比关系。
• 例:乙醇CH3CH2OH 3 组质子的积分曲线高度比为 3:2:1
第9页/共55页
积分曲线 (integration line)
第10页/共55页
甲基与苯环质子的积分曲线高度比为 3:2
第11页/共55页
乙醚的核磁共振氢谱
CH3CH2OCH2CH3
氘代溶剂的干扰峰
CDCl3
7.27(s)
CD3CN
2.0
CD3OD
3.3(5), 4.5(OH)
CD3COCD3 2.1(5) , 2.7(水)
CD3SOCD3 2.5 (5), 3.1(水)
D2O
4.7(s)
C6D6
7.3(s)
第8页/共55页
积分曲线 (integration line)
• 1H NMR谱中的峰面积 (peak area) 正比于等价质 子的数目
例如: CH3CH3 CH2=CH2 HC≡CH δ(ppm): 0.86 5.25 1.80
第21页/共55页
sp杂化碳原子上的质子:叁键
碳碳叁键:直线构型,π电子云呈
圆筒型分布,形成环电流,产生 的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H质子处于屏蔽区,屏蔽效应强, 共振信号移向高场, δ减小。 δ= 1.8~3 H-C≡C-H: 1.8
重氢环己烷C6D11H 的低温1H-NMR谱
第31页/共55页
八、 溶剂效应 • 溶剂不同使化学位移改变的效应。 • 原因:溶剂与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
如形成氢键、瞬时配合物等。 • 一般化合物在CCl4和CD3Cl中NMR谱重现性好。
在苯中溶剂效应则较大。
第32页/共55页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优秀课件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优秀课件

3.42-4.02 2.12-3.10 0.77-1.88
F C 3H CC l3H BC r3H IC 3H
4 .2 6 3 .0 5 2 .6 8 2 .6 0
碳杂化轨道电负性:SP>SP2>SP3
H 3 C B H 3 r C 2 C B H C 3 r (C 2 H ) 2 B H C r 3 (C 2 H ) 3 B H
O CH 3 N CH 3
C
C O
CH
3
C CH 3.2~3.2ppm H=1.8ppm H=2.1ppm H=2~3ppm
2020/11/16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②烯烃
端烯质子:H=4.8~5.0ppm 内烯质子:H=5.1~5.7ppm 与烯基,芳基共轭:H=4~7ppm
~0.9 H3C C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化学位移 δ(ppm)
2020/11/16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 种氢核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 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 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2020/11/16
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1)位移的标准 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没
有绝对的标准。
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 Si(CH3)4 (TMS)(内标)
位移常数 TMS=0
③芳香烃
芳烃质子:H=6.5~8.0ppm 供电子基团取代-OR,-NR2 时:H=6.5~7.0ppm 吸电子基团取代-COCH3,-CN,-NO2 时:H=7.2~8.0ppm
2020/11/16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COOH:H=10~13pp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基本原理
➢ 利用人体组织中自由水质子和脂肪质子之间的 化学位移效应,选用合适的回波时间在2种质子 磁矢量分别位于同相位和反相位时采集信号, 从而获得同相位和反相位图像
➢ 当水质子和脂肪质子处于同相位时,两者磁化 矢量相加,可去除脂肪的质子磁量,得出纯水 的质子图像,信号强度增加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临床应用例证
➢一、脂肪肝(fatty liver):正常肝脂肪含 量低于5%,超过5%则可致脂肪肝 ➢诊断依据:由于脂肪与水中的氢质子共振频率 不同,进行化学位移成像的同相和反相位成像, 可以显示肝脂肪浸润。在反相位图像上,脂肪 浸润的信号比同相位图像的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为其特征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 如果相位一致与相位反向2个MR信号相减,去除 水的质子磁量,得出纯脂肪的质子图像,信号强 度减低
➢ 通过观察相对于同相位图像,反相位图像上信号 强度的下降程度来判断病变或组织中是否含有 一定量的脂肪成分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主要优势
➢1、无辐射伤害,能定期对患者进行重复检查, 评价治疗疗效 ➢2、成像速度快,只需1次屏气即可获得同层正 反相位图像,避免了2次序列扫描层面不一致的情 况 ➢3、磁共振较超声检查,其检查结果受不同操作 者的个体差异影响较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正相位
反相位
➢男性,52岁
➢主诉:体检发 现右肝占位4月 余
➢术后病理示: “右肝切除标 本”:结节型 肝透明细胞癌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脂肪组织构 成 ➢MRI检查依据:肾实质不均质肿块内含有明确 脂肪成分,可为脂肪抑制技术。如为正反相位 技术所抑制而转变为低信号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的临床 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R chemical shift in phase and opposed phase imaging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前言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 也称同相位(in phase)/反相位(out of phase 或opposed phase)成像 ➢化学位移正反相位技术能在细胞水平显示同时含 有脂肪和水成分的组织或病变,尤其对脂肪信号 相当敏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正相位
反相位
➢男 性 , 46岁
➢主 诉 : 发现血压 身高一周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小结
➢ 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是一种可显示组织 和肿块同时含有脂肪和水成分之特性的重要影像 学技术
➢ 临床上有不少病变,病灶中含有脂质成分,正确 识别病灶中是否含有脂质成分,对缩小鉴别诊断 范围以及对病灶作出及时正确的定性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正相位
反相位
➢女性, 65岁
➢主诉: 上腹部不 适十余天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二、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 PCCCL):是一种少见特殊组织类型的肝细胞 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 病理组织学上,肝透明细胞癌胞质内含有大量 糖原及一定量的脂质成分 ➢诊断依据:反相位相对于正相位图像上可见 明显信号减低的脂性部分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正相位
反相位
➢女性, 46岁
➢主诉: 体检发现 右肾占位 2天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四、肾上腺腺瘤(adrenal adenoma):临 床表现以高血压多见,病理组织学上富含脂类 物质为其特征 ➢MRI检查依据:其能够被梯度回波同、反相 位检查所证实,表现为反相位上肿块信号强度 明显减低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 随着高场磁共振设备的日趋普及及其相关技术 的研发和利用,相信磁共振化学位移同反相位 成像技术将会拥有更大、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