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继电保护的论文

关于继电保护的论文

关于继电保护的论文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现状1.1继电保护的带电检修的二次安全措施当继电保护系统在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的时候:第一,应该禁止工作人员打开互感器的二次侧开路,同时不能将回路中的永久接地点断开;第二,对于短路电流互感器而言,禁止用导线进行缠绕,这样才能保障短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第三,禁止在电流互感器与短路端子之间的回路进行工作,同时也禁止在电流互感器与短路端子之间的导线上进行工作。

总之,当继电保护系统在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的时候,应该以避免二次侧开路中产生高电压危险为主要原则,从而保障回路的正常工作。

当继电保护系统在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的时候,应该以防止二次侧短路或接地事故的发生:第一,当工作人员取下或者是投入电压端子连接片与线头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小心操作,避免误碰相邻端子或接地部分,与此同时,当工作人员在拆开电压线头的时候,应该给拆开的电压线头做好标记,并用绝缘布将电压线头包好。

第二,当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必须使用相应的绝缘工作,同时应该戴好绝缘手套。

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在值班负责人或者调度员允许以后才能在工作之前将继电保护装置关闭。

第三,当工作人员接临时负载的时候,必须在电路中安装专用的’隔离开关与保险器,并要保证保险器的熔丝熔断电流与电压互感器保护熔丝相配合。

1.2继电保护设备停电检查的二次安全措施第一,工作人员必须断开与被检修设备相连接的电流回路,同时也应断开与被检修设备相连接的电压回路;第二,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系统中被检修设备电流互感器到母线保护之间的电流回路切断;第三,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中被检修设备与运行断路器之间的跳闸回路切断,如变压器的后备保护跳母线联络断路器、分段断路器以及旁路断路器的跳闸回路等;第四,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中的被检修设备启动失灵保证跳闸回路切断,主要包括启动远跳对侧断路器的相关回路;第五,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中的被检修设备启动中央信号、故障录波回路切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摘要活力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是根据短路时电流增大的特点构成的,在单侧电源辐射形网络中采用阶段式电流保护,它由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组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段式或三段式。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共同构成电流的主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是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和相邻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设计首先是对保护原理进行分析,保护的整定计算及灵敏性效验。

设计内容包括原理分析、保护整定计算和灵敏性校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而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生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作用是:全系统范围内,按指定分区实时地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快速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告警信号等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保持供电的连续性、保障人身的安全、防止或减轻设备的损坏。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设计原理、故障分析、目录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1.1继电保护的作用1.2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2.1选择性1.2.2速动性1.2.3灵敏性1.2.4可靠性第二章短路的电流保护2.1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2.2限时电流速断电流保护2.2.1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单相原理接线2.2.2总结2.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2.4电流三段保护小结第三章设计方案3.1、原始数据及保护方案的选择3.1.1原始数据3.1.2保护方案的选择第四章保护整定计算4.1无时限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4.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4.2.1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4.2.2与相邻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4.2.3灵敏度校验。

4.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4.3.1流过线路AB的最大负荷电流4.3.2过电流保护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时4.3.3过电流保护作为相邻线路的远后备时4.34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灵敏系数均满足要求4.35反时限电流保护第五章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评价第六章总结致谢参考文献前言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供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技术组成的一个将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的同一系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其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迅速切除故障部分,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论文旨在研究和探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与预设的保护参数进行比较,当参数超出设定范围时,继电保护设备将发出保护信号,切除故障部分。

二、继电保护的分类继电保护可以根据其作用范围和功能进行分类。

常见的继电保护类型包括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频率保护等。

每种类型的继电保护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

三、继电保护的技术挑战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继电保护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其次,电力系统中存在各种复杂的故障模式,继电保护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和判断不同类型的故障。

此外,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继电保护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和切除故障,以减少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四、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继电保护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一方面,继电保护设备逐渐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可以更好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另一方面,继电保护与其他电力系统设备的互联互通也日益紧密,形成了继电保护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应用。

五、继电保护的案例分析本论文还将通过对一些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的分析,探讨继电保护在故障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故障原因的分析和继电保护的响应情况,可以评估继电保护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方案。

六、结论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论文通过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毕业论文(DOC)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毕业论文(DOC)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文评语成绩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目录摘要 (1)第1章引言 (2)第2章继电保护的作用和意义 (2)2.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2)2.2 保护装置评价指标 (3)2.2.1 继电保护装置常见状态 (3)2.2.2 目前常用的评价统计指标 (3)2.3 10KV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4)2.4 10KV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5)2.5 几种常用电流保护的分析 (5)第3章继电保护装置使用和维护 (6)3.1 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 (6)3.2 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7)3.2.1 日常维护 (7)3.2.2 故障处理要点 (7)第4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前景 (9)第5章结论 (10)第6章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影响重大, 要确实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使用就要在保护措施上做好工作,而继电保护是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

因此, 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对继电保护有一定的了解, 才能有效使用。

本文将对继电保护的作用意义和装置使用及维护, 以及其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城市电网配电系统由于其覆盖的地域极其辽阔、运行环境极其复杂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气故障的发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在电力系统中的任何一处发生事故,都有可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为了确保城市电网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必须正确地设置继电保护装置。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流保护;继电维护第 1 章引言电力在现代社会各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没有电力的支持, 社会生活和生产根本就无法正常进行。

基于电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对电力的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论文

关于继电保护的讨论内容摘要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屏障,同时又是电力系统事故扩大的根源,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系统通过寻找故障前后差异可以迅速地,有选择地,安全可靠地将短路故障设备隔离出电力系统,从而达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本文从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论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任务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特性;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继电保护装置的继电器特性,以及继电保护是怎样在由二次设备来控制保护一次设备的,并论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继电保护;发展前景;短路故障;四性;二次设备;继电器讨论方面第一部分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第二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第四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及组成第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的前景展望第六部分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认识和结论第一部分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装于断路器上并直接作用于断路器的一次式的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本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

这个时期可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1901年出现了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1908年提出了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

1910年方向性电流保护开始得到应用,在此时期也出现了将电流与电压比较的保护原理,并导致了本世纪29年代初距离保护的出现。

随着电力系统载波通讯的发展,在1927年前后,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上高频载波电流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功率或相位的高频保护装置。

在50年代,微波中继通讯开始应用与电力系统,从而出现了利用微波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故障电气量的微波保护。

早在50年代就出现了利用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实现快速继电保护的设想。

经过20余年的研究,终于诞生了行波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设计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设计论文

变压器相间短路保护研究摘要:通过对差动保护比率制动整定计算中动作电流与自动系数分析,纠正了整定计算中一些错误概念。

实现这种动作特性的纵差继电器以差动电流作为动作电流,引入一侧或多侧短路电流作为制动电流。

评论了各种微机差动保护,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多段式微机差动继电器方案,并介绍了差动比率制动整定方案和内部故障时灵敏度问题。

关键词:相间短路;差动保护; 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相位补偿1。

引言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大,大机组不断增多,在电力主设备上要求装设优越完善的或者双重化的继电保护装置,这不仅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可保护重要而昂贵的的主设备减少在各种设备和异常运行中所造成的设备损坏,还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电力主设备的保护设计中应遵守的原则是符合现行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2006),对具体的工程设计项目,则要求保护在配置、原理接线和设备选型等方面,根据电气主接线和被保护设备的一次接线及主设备的运行工况和结构特点,达到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选择性等四性要求。

当灵敏性与选择性产生矛盾时,首先要保证灵敏性,没有灵敏性即失去了装设保护的意义;当快速性与选择性产生矛盾时,宜先满足选择性,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快速无选择性动作并采取补救措施。

2变压器保护装设原则]1[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供电元件,它的故障将对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

同时大容量的电力变压器也是十分重要的元件,因此必须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和重要程度考虑装设性能良好,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一)变压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装设相应的保护对升压、降压、联络变压器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状态,按规定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①绕组及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和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侧的接地短路;②绕组的匝间短路;③外部相间短路引起的过电流;④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电网中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及中性点过电压;⑤过负荷;⑥过励磁;⑦中性点非有效接地侧的单相接地故障;⑧油面降低;⑨变压器油温、绕组温度过高及邮箱压力过高和冷却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

论文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大量的电气设备通过电气线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由于其覆盖的地域极其辽阔、运行环境极其复杂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气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上述五个环节应是环环相扣、时时平衡、缺一不可,又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

在电力系统中的任何一处发生事故,都有可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电力系统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目录第一章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4)1.1 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 (4)1.2 继电保护的作用与组成 (5)1.3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5)1.4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电力系统常见状态 (2)1.6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3)第二章10KV的基本介绍 (1)2.1 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位置 (6)2.2 10KV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现状 (7)2.3 10KV系统中应配置的继电保护 (3)2.4 10KV系统中应配置的继电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6)第三章几种常用电流保护的分析 (7)3.1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7)3.2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8)3.3 电流速断保护 (10)3.4 三段式过电流保护装置 (11)3.5 零序电流保护 (11)第四章对于10kv继电保护中常用继电器的参数 (13)4.1 额定工作电压 (13)4.2 直流电阻 (13)4.3 吸合电流 (13)4.4 释放电流 (13)4.5 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 (13)第五章继电器的选择 (13)5.1 按使用环境选型 (13)5.2 按输入信号不同确定继电器种类 (13)5.3 输入参量的选定 (13)5.4 根据负载情况选择继电器触点的种类和容量 (14)第六章对某地电信10KV系统中继电保护的综合评价 (14)6.1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与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配置 (14)6.2 该地电信10KV系统中高压设备的配置 (14)6.3 关于10KV一相接地保护方式的探讨 (15)第七章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 (15)7.1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16)7.2 可采用的措施 (16)第一章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1.1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由继电器和其它辅助元件构成的安全自动装置。

继电保护毕业论文

继电保护毕业论文

继电保护毕业论文1 前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一门主要课程,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进行了此次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各种形式的短路,它严重的危机设备的安全和系统的可靠运行。

此外,电力系统还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运行状态,最常见的如过负荷等。

在电力系统中,除了采取各项积极措施,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以外,一旦发生故障,如果能够做到迅速地、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设备,就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迅速恢复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使故障设备免于继续遭受破坏。

然而,要在极短的时间发现故障和切除故障设备,只有借助于特别设置的继电保护装置才能实现。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接近半个世纪里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继电保护萌芽期、晶体管继电保护、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作用是:在全系统围,按指定分区实时的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快速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告警等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保持供电的连续性,保障人身的安全,防止或减轻设备的损坏。

2 设计资料分析与参数计算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安全可靠、电能质量高、经济性好。

但是,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数量多,结构各异,运行情况复杂,覆盖的地域辽阔。

因此,受自然条件、设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故障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各种型式的短路。

为此,还应设置以各级计算机为中心,用分层控制方式实施的安全监控系统,它能对包括正常运行在的各种运行状态实施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相间短路保护研究摘要:通过对差动保护比率制动整定计算中动作电流与自动系数分析,纠正了整定计算中一些错误概念。

实现这种动作特性的纵差继电器以差动电流作为动作电流,引入一侧或多侧短路电流作为制动电流。

评论了各种微机差动保护,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多段式微机差动继电器方案,并介绍了差动比率制动整定方案和内部故障时灵敏度问题。

关键词:相间短路;差动保护;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相位补偿1.引言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大,大机组不断增多,在电力主设备上要求装设优越完善的或者双重化的继电保护装置,这不仅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可保护重要而昂贵的的主设备减少在各种设备和异常运行中所造成的设备损坏,还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电力主设备的保护设计中应遵守的原则是符合现行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2006),对具体的工程设计项目,则要求保护在配置、原理接线和设备选型等方面,根据电气主接线和被保护设备的一次接线及主设备的运行工况和结构特点,达到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选择性等四性要求。

当灵敏性与选择性产生矛盾时,首先要保证灵敏性,没有灵敏性即失去了装设保护的意义;当快速性与选择性产生矛盾时,宜先满足选择性,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快速无选择性动作并采取补救措施。

2变压器保护装设原则]1[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供电元件,它的故障将对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

同时大容量的电力变压器也是十分重要的元件,因此必须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和重要程度考虑装设性能良好,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一)变压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装设相应的保护对升压、降压、联络变压器的下列故障及异常运行状态,按规定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①绕组及引出线的相间短路和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侧的接地短路;②绕组的匝间短路;③外部相间短路引起的过电流;④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电网中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及中性点过电压;⑤过负荷;⑥过励磁;⑦中性点非有效接地侧的单相接地故障;⑧油面降低;⑨变压器油温、绕组温度过高及邮箱压力过高和冷却系统故障。

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2006)及变压器保护装设的基本要求,对安砂水电站变压器应装设差动保护、瓦斯保护、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对称过负荷保护和过电压保护。

(二)变压器保护装设的基本要求]2[1. 变压器对主保护的要求对变压器的内部、套管及引出线的短路故障,按其容量及重要性的不同,应装设下列保护作为主保护,并瞬时动作于断开变压器的各侧断路器:(1)电压在10kV及以下、容量在10MVA及以下的变压器,采用电流速断保护。

(2)电压在10kV以上、容量在10MVA及以上的变压器,采用纵差保护。

对于电压为10kV的重要变压器,当电流速断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也可采用纵差保护。

(3)电压为220kV及以上的变压器装设数字式保护时,除非电量保护外,应采用双重化保护配置。

当断路器具有两组跳闸线圈时,两套保护宜分别动作于断路器的一组跳闸线圈。

2. 变压器对差动保护的基本要求纵联差动保护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能躲过励磁涌流和外部短路产生的不平衡电流;(2)在变压器过励磁时不应误动作;(3)在电流回路断线时应发出端线信号,电流回路断线允许差动保护动作跳闸;(4)在正常情况下,纵联差动保护的保护范围应包括变压器套管和引出线,如不能包括引出现时,应采取快速切除故障的辅助措施。

在设备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允许差动保护短时利用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此时套管和引线故障由后备保护动作切除;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要求时,应将纵联差动保护切至旁路短路器的电流互感器。

3. 变压器装设相间短路后备保护的基本要求对外部相间短路引起的变压器过电流,变压器应装设相间短路后备保护。

保护带延时跳开相应的断路器。

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宜选用过流保护、复合电压(负序电压和线间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或复合电流保护(负序电流和单相式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1) 35-66kV及以下中小容量的降压变压器,宜采用过电流保护,其保护的整定值要考虑变压器可能出现的过负荷。

(2) 110-500kV降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和系统联络变压器,相间短路后备保护用过电流保护不能满足灵敏性要求时,宜采用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或复合电流保护。

4.影响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因素。

电流差动保护从原理上讲,灵敏性高,选择性好。

但由于变压器各侧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不相等各侧电流的相位也不同,且高低压侧是通过电磁联系的在电源侧有励磁电流存在,更严重的是在空负荷合闸或外部短路故障切除有电压恢复时,有很大的励磁涌流出现,都将导致差动回路中的暂态不平衡电流和稳态不平衡电流大大增加,这便构成了实现变压器纵差保护的特殊问题(1)变压器励磁涌流所引起的不平衡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2)变压器两侧的电流相位不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3)两侧电流互感器型号不同和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对变压器差动的影响。

(4)变压器带负荷调整分接头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对变压器差动的影响3.变压器差动保护分析(一) Y、d变压器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减小不平衡电流的方法]3[]4[在电力系统中大、中型变压器采用Y,d11接线的很多,变压器一、二次侧线电流相位差为30°,如果两侧电流互感器采用系统接线方式,即使1∙I 和2∙I 的数值相等,其不平衡电流为1unb I =21I sin15°=0.5181I 。

因此,必须补偿由于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具体方法是将Y,d11接线的变压器星形侧的电流互感器接成三角线接线,三角线接线侧的电流感器接成星形线接线这样可以使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连接臂上的电流2AB I 和2ab I 相位一致如图3-1(a )所示,变压器Y,d11接线的电流相位图如图3-1(b )所示。

按图3-1(a )接线进行行为补偿后,高压侧保护臂中电流比该侧互感器二次侧电流打大3倍,为使正常负荷时两侧保护臂中电流接近相等,故高压侧互感器变比侧增大3倍或采用计算机补偿增大3倍。

在实际接线中,必须严格注意与两侧电流互感器的极性要求,要防止发生差动继电器的的了相互接错,极性接反现象。

在变压器差动保护投入前要做一次接线检查,在运行后,如测量不平衡电流值过大不合理时,应在变压器带负荷时,测量互感器一二次侧的相位关系,判别接线是否正确。

图3-1(a )为Yd11接线的三相变压器及差动保护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图3-1(b )为电流相量图。

其中AY I ∙、∙I BY 、∙ICY 分别表示变压器星形侧的线电流,该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为∙'I aY 、∙'I bY 、∙'I cY ,因电流互感器为三角形接线,故流入差动臂的三个电流用软件补偿相位时可求得用做差动计算的三相电流为∙IaY 、∙I bY 和∙I cY 为:∙IaY ∙'=I (-bY ∙'I )aY /3 ∙IbY ∙'=I (cY ∙'-I )bY /3∙I cY ∙'=I (aY ∙'-I )cY /3它们正好分别与变压器三角形接线侧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电流方向反o 180,故流入继电器的总电流从理论上讲可以校正平衡。

但其计算结果也是必须达到图3-1相位校正的效果。

为了使正常工作及外部故障时差动回路中两差动臂的电流大小相等,可以通过适当选择电流互感器变比解决,考虑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为A 5时,变压器三角形接线侧的电流互感器变比应为5.Nd d TA I n = (3-3) 变压器星形侧的电流互感器变比应为53.TY Y TA I n = (3-4) 上式中 ---TY I 变压器组成星形侧的额定电流。

---d Tn I .变压器绕组接成三角形侧的额定电流;在进行相位补偿的同时还要进行数值补偿(将Y 侧电流互感器接成d 形),即53N I 。

根据式(3-3)和式(3-4)的计算结果,选定一个接近并稍大于计算值的标准变比。

图3-1 Yd11接线变压器的差动保护接线和相量图(a )接线图; (b )电流相量图(二)拐点电流的选择带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如图中折线ABC 所示,图中,纵坐标为动作电流op I ,横坐标为制动电流res I ,由线段AB 、BC组成,特性的上方为动作区,下方为制动区。

min .op I 称为最小动作电流,min .res I 称为最小 制动电流,又称拐点电流(一般取TAN n I 0.15.0-)。

由于电流互感器的饱和与许多因素有关,制动特性中非线性部分的具体数值是不易确定的。

而在两折线式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整定计算中,参数整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根据最大误差确定制动系数res K ,再由拐点制动电流求出最小动作电流;第二种方法是先确定最小动作电流,选择拐点制动电流,确定斜率S ,最后确定制动系数res K 。

最后根据制动电流求出保护动作电流,差动电流除以保护动作电流,求出灵敏系数。

其两种方法在整定计算时个各有其有缺点,第二种方法在整定时计算简单,安全可靠,但偏于安全。

用第一种方法整定时,当拐点电流res I 取小时,其动作区减少,制动区增大,灵敏度增大,这样容易失去选择性。

其实制动电流达到多少时电流互感器开始饱和也是难以确定的,通常认为制动电流小于或略大于变压器额定电流时肯定不会饱和。

故拐点电流res I 选取的范围为:TAN res n I I )0.15.0(-=4.对差动保护、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进行评价(一)、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的范围是构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电气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导线。

由于差动保护对保护区外故障不会动作,因此差动保护不需要与保护区外相邻元件保护在动作值和动作时限上相互配合,所以在区内故障时,可以瞬时动作。

但其缺点是对变压器内部不严重的匝间短路反映不够灵敏。

变压器因装瓦斯保护。

(二)、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通常作为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它是由一个负序电压继电器和一个接在相间电压上的低电压继电器共同组成的电压复合元件,两个继电器只要有一个动作,同时过电流继电器也动作,整套装置即能启动。

该保护较低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在后备保护范围内发生不对称短路时,有较高灵敏度。

在变压器后发生不对称短路时,电压启动元件的灵敏度与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无关。

由于电压启动元件只接在变压器的一侧,故接线比较简单。

5.结论(1)比率差动保护的构成较复杂,影响其动作因素很多。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可靠性、灵敏性和速动性)是互相联系而又不想矛盾,例如,有计算说明书表明灵敏系数复合要求时并不能保证保护的可靠性,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保护进行可靠性评估,确有必要且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