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1

合集下载

语文统编版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语文统编版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春朝:春天。 碧霄:蓝天。
初中语文
任务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冷清萧条。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我却说秋天的风光远远胜过春天。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便引发我的诗情飞到了碧蓝的天空之上。
半年就失败了,唐顺宗禅位,王叔文被赐死,刘
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初中语文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刺 朗 史,南下的路上又改授为朗州司马(今湖 州 南常德),据当时的史书记载,朗州“地 司 居东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 马 言者”。
初中语文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学生习作一:

刘禹锡带着行李和家眷,迎着深秋的凉风,离开长
州 安,奔赴遥远荒凉的朗州,想到自己突然跌落到人生的
司 低谷,不免黯然神伤。他仰头望向天空,碧空中,一行

白鹤正在空中鸣叫。突然,一只白鹤推开重重云层,直 冲入云霄。他想到这白鹤能推开云雾,克服困难,豪情
油然而生,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于是,仰天大笑,吟
一般直冲云霄,那洁白的身姿穿过层层云朵,直飞向碧
空的深处。一瞬间,他的心门敞开了:何不像这仙鹤一
样?任它千难万阻,任它重重云霄,我自吟啸九天!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任务四: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秋词唐刘禹锡的注音版

秋词唐刘禹锡的注音版

秋词唐刘禹锡的注音版
《秋词》是一首表达对秋天美景赞美和对个人命运哲思的诗作。

以下是这首诗的注音版和简要介绍:
注音版《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 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zh 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qíng kōng yī hè pái yún shàng, 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 āo.
创作背景:
《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所作。

当时,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而遭贬谪,身处逆境。

但刘禹锡并没有沉沦于悲伤之中,而是通过诗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意境简介:
这首诗的主要意境在于赞颂秋天的美丽并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传统文学中,秋天常常与萧瑟、凄凉联系在一起,但刘禹锡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秋天的美丽胜过春天的繁华。

诗中
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一幅秋天晴朗天空中白鹤高飞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即便在困境中也不失豪情壮志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表现了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唱出了一曲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的秋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四首

七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四首

1.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 常规,“期”字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 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期”字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正 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 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 美结合;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 苦。
潼关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 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其所著 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 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 中的重要著作。
久远。
1、试分析诗歌所体现的意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 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莽莽大河冲向山 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 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道巍峨险峻,不知晓平坦为何 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人赞叹佩服!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簇拥。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
潼关 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 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这首诗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 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 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 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
的情 怀。
B. 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25.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pptx

25.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pptx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请你结合诗人当时的境遇,描绘“晴空 朗 一鹤排云上”的景色,揣摩诗人当时的心理 州 活动,发挥想象,续写下面的文字,不少于 司 100字: 马
“刘禹锡带着行李和家眷,迎着深秋的凉 风,离开长安,奔赴遥远荒凉的朗州……”
初中语文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参考习作一:

刘禹锡带着行李和家眷,迎着深秋的凉风,离开长
齐声朗读,体会节奏、韵律,读出感情
秋词(其一)
刘禹锡
liáo
zhāo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初中语文
任务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借助讲解短文,涵泳推敲,理解赏析。
• 一反“悲秋”的常态,写爱秋,明朗刚健。 • 前两句直抒胸臆——
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 后两句推出“证据”—— 由“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 • 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初中语文
本课小结
1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2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理解赏析 3 知人论世,深读诗歌,把握情感 4 多篇探究,研读诗歌,见情见性
课后作业
用本节课习得的读诗方法,从其它三首诗中任选一首,
完成自学学案,并反复诵读。
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二、涵泳推敲,品读诗 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四、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鹤鸣》
神鸟仙禽 隐士之风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君子之德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翾xuān:低空飞翔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情景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情景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情景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取了四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诗词,旨在通过诵读与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秋词(其一)》展现了刘禹锡的乐观精神和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夜雨寄北》则表达了李商隐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重逢的期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反映了陆游虽年老体衰仍心系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潼关》则通过描绘潼关景象,展现了谭嗣同的豪情壮志和改革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丰富,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然而,他们在深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把握诗词的艺术特色以及运用诗词进行表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感悟等方法,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诵读与鉴赏,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理解并传承诗词中蕴含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语言运用1. 准确诵读四首古诗词,掌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并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1. 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审美创造1. 欣赏诗词中的美景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古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准确诵读并理解四首古诗词的基本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秋词其一拼音版古诗

秋词其一拼音版古诗

秋词其一拼音版古诗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 1 -
【创作背景】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 2 -。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
赏析:大河“犹嫌束”、群山 “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 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 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 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 望。
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理解默写: 1.《潼关》中写出了古城的高耸、辽远的句子是:_终__古__高__云__簇__此__城__, _秋__风__吹__散__马__蹄__声__。 2.《潼关》中反映出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 少年意气的句子是:_河__流__大__野__犹__嫌__束__,_山__入__潼__关__不__解__平_。
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本理解
文本背诵
诗歌大意
名句赏析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 赏析:这两句诗写得情真意切,字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 均是肺腑之言。诗人的相思之苦,无以复
巴 山 夜 雨涨 秋 池 。 秋池。 加,转而想象夫妻团聚之时,坐西窗,剪
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
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
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白鹤凌云这
上云霄。
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
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理解默写:
1.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且表达出 了高远爽朗的情境,毫无悲秋之意的句子是:_晴__空__一__鹤__排__云__上___, __便__引__诗__情__到__碧__霄__。 2. 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 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_自__古__逢__秋__悲__寂__寥___, __我__言__秋__日__胜__春__朝__。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的古诗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的古诗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的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一名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的《秋词二首(其一)》,目前入选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下边整理分享该诗原文、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晴空一鹤排云霄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并借白 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 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 高尚情操,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 乐趣。
秋词
刘禹锡
jìlíao空空无
声。这里指景象 凄凉。
自古/逢秋/ 悲/寂寥Z,hāo春天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bìxīao 蓝天
便引/诗情/ 到/碧霄。
冲破
理解诗意:讨论本诗的大意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