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章 影响建筑节能因素

• 按生产方法,可分为在线Low-E玻璃和离线Low-E玻璃。
• 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特点:
• 1、外保温可以削弱和避免冷桥和热桥现象。
• 2、由于内表面是蓄热材料,热容量较大,能减缓室内温 度变化,且有利于利用室内“自由热”。
• 3、室内居民实际感受的温度,既有室内空气温度又有围 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影响。
• 4、由于外保温,内部的砖墙或混凝土墙受到保护。室外 气候不断变化主要引起保温层内温度变化,而内部的主 体墙温度变化平缓,热应力减少,延长主体墙的寿命。
• 金属面夹心板:金属面一般采用钢板,也有压花 铝板,外涂彩色防腐涂层。而其中的隔热芯材有 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岩棉 等。
复合墙体
• 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很多单一材料墙体 本身导热系数太大,热惰性较小,不能满 足现在的保温隔热要求,但如全部采用保 温绝热材料,则由于蓄热能力弱,热稳定 性差,导致室内温度波动大,因此往往采 用蓄热材料与高效保温绝热材料组成复合 墙体。
限制了流动的空气或其他气体层从而减少了玻璃的对流 和传导传热,因此它具有了较好的隔热能力。例如由两 片5mm普通玻璃和中间层厚度为10mm的空气层组成的 中空玻璃,在热流垂直于玻璃进行热传递时对流传热, 传导传热、辐射传热各约占总传热的2%、38%、60%, 同时中空玻璃的单片还可以采用镀膜玻璃和其他节能玻 璃,能将这些玻璃的优点都集中于中空玻璃上,也就是 说中空玻璃还可以集本身和镀膜玻璃的优点于一身,从 而发挥更好的节能作用。如用一层5mm厚、表面辐射率 0.2的低辐射玻璃和一层厚度为5mm的普通玻璃组成的 空气层为9mm的中空玻璃其K值月约为2.1W/m2K。如 果使用辐射率为0.08的低辐射玻璃并且将空气层中的空 气用氩气置换空气层的厚度选择12mm,其K值可以达到 1.4W/m2K。如果在中空玻璃的外片选择热反射玻璃他 还具有控制太阳能的作用。
公共建筑采暖指标

公共建筑采暖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公共建筑的舒适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公共建筑的采暖指标则是影响其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节能、舒适度和环保三个方面探讨公共建筑采暖指标的重要性和相关要求。
一、节能节能是公共建筑设计和运营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采暖方面,节能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运营管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公共建筑采暖指标的制定是为了在满足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
在公共建筑采暖指标中,常用的节能指标包括能源消耗强度、热源装置效率、供热系统热损失系数等。
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通过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可以有效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
热源装置效率是指热源装置的能量利用率,提高热源装置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浪费。
供热系统热损失系数是指供热系统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比例,降低供热系统热损失系数可以减少能源浪费。
这些指标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共建筑的采暖能耗,实现节能目标。
二、舒适度公共建筑的舒适度是指建筑内部环境与人们的期望和感知之间的一种匹配程度。
在采暖方面,舒适度主要体现在室内温度的适宜性和温度均匀性。
公共建筑采暖指标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在采暖季节内,建筑内部的温度始终处于舒适范围内。
公共建筑采暖指标中,常用的舒适度指标包括室内设计温度、温度波动范围、温度均匀性等。
室内设计温度是指公共建筑在采暖季节内的目标温度,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功能需求,制定合理的室内设计温度可以提高舒适度。
温度波动范围是指室内温度的变化范围,减小温度波动范围可以提高舒适度。
温度均匀性是指建筑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保持温度均匀性可以提高舒适度。
这些指标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证公共建筑在采暖季节内的舒适度达到人们的期望。
三、环保环保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公共建筑的采暖指标也需要兼顾环保因素。
在采暖方面,环保主要体现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降低碳排放。
公共建筑采暖指标的制定是为了在满足舒适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北京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6 检测委托书填写
委 托 送 样人 员 将 所 抽 检 样 品送 到 具 有 资 质 的 检 测机 构 , 详细 填 写样 品委 托 书 。样 品委 托 书应 清
抹 面 砂浆 : 检 测依据 为 J G 1 4 9 — 2 0 0 3 : 检测 项 目 楚 填 写 委托 单 位 、 生产单位 、 样 品名 称 、 样 品数 量 、 包 括拉 伸粘结 强度 ( 与水泥砂 浆 ) 、 拉 伸粘结 强度 ( 与 规 格 型号 、 工程 名 称 、 鉴 证 单位 、 鉴证 人 、 委托 人 、 检 聚苯板 ) 、 柔韧性 、 可操作 时间 ; 抽样数量 为粉料 5 k g 。 测依 据 、 检测 项 目、 工程 部位 等信 息 。 耐 碱 玻璃 纤维 网格 布 :检测 依 据为 J C / T 8 4 1 — 2 0 0 7 ; 检 测 项 目包括 单位 面 积质 量 、 耐碱 断 裂 强力 、 耐 碱断 裂强 力保 留率 ( 经、 纬 向) ; 级 ) , 芯层 ( 压 缩强 度 、 导 热 系数 、 表 观 密度 、 垂
对 于现场检 测 , 保 温板材 与基层 粘结 强度 : 每种
直 于板 面 方 向的抗 拉 强 度 、燃 烧 性 能 等 级 、氧 指 基 层墙 体取 1 组; 保 温 取芯 : 每 种保 温 做法 取 1组 : 数) : 抽检数量为 : 装饰板 1 2 0 0 mmx 6 0 0 m mx 原厚 4 锚 固件锚 固力 现场拉 拔 : 1 %。 取样. 且不 少于 5个 。 块。 面层 1 2 0 0 mm x 6 0 0 m mx 原厚 1 2块 。 芯材 : 如果 委
钢 丝 网 :检 测 依 据 为 J G / T 1 5 8 — 2 0 1 3 、 Q B / T 3 8 9 7 —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

1.0.3节能量核定是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效果的分析判断,主要根据改造措施实施前后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情况的检测、监测和分析结果对节能量进行核定。
1.0.4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的相关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节能量的核定应在相应工况下开展。
主编单位及人员: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殷帅、丁洪涛、曾荻、梁俊强
参编单位及人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孙峙峰、王选、曹勇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张蓓红、卜震、张文宇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印慧、刘书荟
重庆大学丁勇、刘学
天津住宅科学研究院李胜英、姜婵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李振全、雷亚平、马思聪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廖深瓶、贾遵锋
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彭军芝、王建飞
北京博锐尚格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王鑫、窦强
深圳市奥宇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曾江游、张红宇
青岛中建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刘玲、生晓燕
主要审核人员:
朱能(天津大学)
张德明(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赵云峰、黄锦(青岛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
林波荣、魏庆芃(清华大学)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能量(率)核定的原则、节能量核定方法(账单分析法)、节能量核定方法(测量计算法)、形式检查。本导则明确了节能量核定的项目边界和主要指标,阐明了以账单分析法为主、测量计算法为辅的节能量(率)核定方法,规定了改造前和改造后的检查要求,对科学评价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效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4.4.3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建筑年能耗修正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公共建筑领域‘碳效码’评价方法和试点应用

公共建筑领域是一个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
为了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量,‘碳效码’评价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碳效码’评价方法及其在公共建筑领域的试点应用展开讨论。
一、‘碳效码’评价方法‘碳效码’是基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结合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的一种指标体系,旨在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性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内容:1. 能源消耗评价:评价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供暖、制冷、照明等方面的能源利用情况。
2. 碳排放评价:评价建筑物在使用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有助于评估建筑物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3. 设计与施工评价:评价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是否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4. 运营管理评价:评价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管理情况,包括能源管理、维护保养、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情况。
‘碳效码’评价方法通过以上指标对公共建筑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建筑业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
二、‘碳效码’在公共建筑领域的试点应用‘碳效码’评价方法已经在一些地区的公共建筑领域进行了试点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试点应用的一些案例:1. 公共文化设施:某市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座文化中心,该文化中心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要求,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并对建筑进行了‘碳效码’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该文化中心的‘碳效码’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当地地标性的节能建筑。
2. 公共教育设施:一所大学在进行新校区规划时,将‘碳效码’评价方法纳入规划流程,通过科学规划和智能设计,使校区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几年的运营后,校区的‘碳效码’较同类建筑平均水平降低了20以上,为校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公共交通设施:某城市地铁公司开展了地铁车站建设的‘碳效码’评价试点工作,以减少地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公共建筑不同节能改造措施的技术经济评价

最 后对单项 节能改造 措施采用 敏感性 分析 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改造方案 ,提高节 能改
济效益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 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 究与示范 ”内容之一 “ 建 标准体 系研究” (06 AJ l 2 2 0 B 0 Al )
案 例 篇
我 国大 量 的 既有 建 筑在 采 暖 季节 和 空 调期 间继 续不 断 地 浪 费 着 越来 越 有 限 的能 源 ,并 且 向大 气 中排 放 着 二氧 化 碳等 污 染 物 , 增 加 温 室 气 体 浓 度 。 对 既 有 建 筑 进 行 节 能 改 造 减 少 能 源 的 浪
在 财 务盈 利 能 力评 价 可 行 的基 础 上 ,对 不 同技 术 措 施 进行 技
FNP - V> 0时 ,说 明该 方案 经 济 上可 行 ;当FNP V<0 ,说 明该 方 时 案 经济 上 不可 行 。
促 进 和 制约 的作 用 ,任 何 技 术 的发 展 和应 用 都 不仅 仅 是 一个 技 术
问题 .而且 同时是 一 个经 济 问题 。 技 术经 济 学 分析 的对 象 内容 和 过程 决 定 它具 备 一 些 显著 特
金 流 量表 和 损 益 表三 个 基 本财 务 报 表 :计 算 财务 内部 收益 率 、投
技 术 经 济 评 价 理 论
技 术经 济 学是 一 门跨 越技 术 科 学 和经 济 科 学两 个 领域 的边 缘
交 叉科 学 .它 应 用理 论 经 济 学基 本 原 理 .研 究 技术 领 域经 济 问 题 和 经 济 规律 .寻 找技 术 与 经 济 的最 近 结合 。技 术和 经 济 有 着相 互
动 态投 资 回收 期 ( t P )指在 考 虑 资金 时 间价 值 的 条件 下 以
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经济性分析

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经济性分析公共建筑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能源消耗需求,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经济性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指导建筑设计和管理实践,还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一、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现状分析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现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当前,许多公共建筑还存在能源浪费严重、能耗较高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一些公共建筑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
但是,仍有许多公共建筑没有采用能源利用技术,或者采用的技术存在一定的短板。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
二、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经济性评价方法在评价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经济性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初投资成本、运营维护成本、能源节约效益、环境效益等。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各种能源利用技术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经济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成熟度、能源价格波动、支持等。
其中,支持是影响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部门通过出台相关,如能源补贴、能源利用要求等,可以引导公共建筑选择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在分析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经济性时,需要充分考虑因素。
四、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技术未来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其次,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普及,建筑将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能源管理。
另外,建筑不仅仅是能耗者,还可以成为能源生产者,通过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建筑之间的能源共享。
公共建筑节能减碳评价指标分析

公共建筑节能减碳评价指标分析摘要:据统计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21%左右。
碳排放导致的气候问题日益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因此,研究公共建筑节能减碳评价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共建筑;节能减碳;评价指标;1 公共建筑节能减碳评价概述公共建筑节能减碳评价指标及方法需要更新并补充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待补充减碳指标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或能效提升的实际效果并不仅仅体现在单一的节能量和节能率目标上。
而2018 版技术目录中仅包含了节能指标,应补充其它合适的减碳指标,以便更好地助力公共建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有待完善节能评价指标设置2018 版技术目录中提出节能指标包括标准煤和等效电两种形式,其中标准煤应用较为广泛,而等效电是为适应当时重点城市示范项目需求而采纳的。
近年来,等效电指标在上海市极少采用,因此应当适时地补充新的节能评价指标,删减很少采用的评价指标。
3)有待完善节能效果表述方法2018 版技术目录的节能效果参考值范围采用了多种单位,以空调冷热源设备的改造为例,采用了“kgce/kW”作为评价指标的单位,即机组名义工况下单位供冷(热)量(kW)相对应的年节约标准煤量(kgce)。
然而,“kgce/k W”在上海市建筑节能改造行业内较少采用,换算起来也较为复杂,并且设备名义工况是投入运行的设备,还包含备用在内的所有安装设备,这些细节信息在目录中并未说明清楚,这些问题给目录在实际应用和推广中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采用适合上海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行业内认知度高的指标单位。
综上原因,公共建筑节能减碳评价指标及方法亟待更新完善,需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补充新指标、新方法和新内容。
2 减碳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基于“双碳”大背景,从可操作性出发,建议新增加减碳评价指标,即单位容量CO2减排量和单项减碳率。
节能碳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节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9-12-12T10:37:07.6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作者:苏明河俞鑫超
[导读] 合理规范把控建筑内各部分耗能情况,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浪费一分能源。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建筑的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开始成为建筑领域的热词。
建筑节能的兴起也促进了围护结构功能的升级,围护结构通过降低建筑物的总失热量和减少传热耗热量,以此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因此,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紧紧相关,密不可分。
关键词:公共建筑;节能;评价;因素
1、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上升,人们意识到必须改变建筑的发展模式,根据对公共建筑的能耗以及各项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公共建筑节能性的评价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1]。
在公共建筑节能性评价为优等级里,对建筑舒适性、照明、采暖、窗墙比均有较高要求。
在舒适性方面,须要求建筑具有明显的高舒适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非常好,能耗较小,节能措施完善,节能技术在评价地区处以领先水平,运行管理良好,人员节能意识高。
照明方面,则按照明功率密度公式来计算衡量,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9W/㎡,商场建筑照明功率密度≤17W/㎡。
采暖则要求被测试房间内温度全部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同时建筑物窗墙比≤0.40。
公共建筑节能性评价为良里,建筑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良好,能耗一般,节能技术在评价地区比较领先,运行管理良好,人员节能意识一般;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10W/㎡,商场建筑照明功率密度≤18W/㎡;采暖方面要求75%以上被测试房间内温度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满足0.2<窗墙面积比≤0.3。
公共建筑评价为中里,舒适性须比节能建筑基本性能要求稍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稍差,能耗处于平均水平,运行管理一般,人员节能意识一般,节能潜力较大;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11W/㎡,商场建筑照明功率密度≤19W/㎡;采暖方面要求60%以上被测试房间内温度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且满足0.3<墙窗面积比≤0.4。
公共建筑评价为合格中,舒适性满足建筑基本性能要求,运行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人员节能意识一般;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12W/㎡,商场建筑照明功率≤20W/㎡;采暖要求50%以上被测房间内温度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满足0.4<墙窗面积比≤0.5。
公共建筑评价为不合格中,节能建筑基本性能要求以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很差,能耗浪费现象严重,人员无节能意识,节能潜力很大;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12W/㎡,商场建筑照明功率>20W/㎡;采暖不足50%的被测房间内温度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且0.5<窗墙面积比≤0.7。
建筑节能评价各个级别要求各不相同,在目前我国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公共建筑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2、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
2.1建筑本体
同样平面同样形状的建筑物,不同的朝向,建筑能耗也不相同。
通常南北朝向的建筑比东西朝向的建筑负荷更少,所以在设计建筑朝向时,建筑朝向通常选用南北朝向来最大化减少负荷。
体形系数也是影响能耗因素之一,体形系数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越大,建筑物向室外散失的热量就越多,建筑能耗亦越大。
体形系数由建筑物长宽高决定,公共建筑的长宽与常规建筑的比例不尽相同,此外也应考虑结构设计以及建筑物的美学要求。
因此标准层长宽比很少超过2,其变化范围为1~2。
2.2围护结构
在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下,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3],已成为节能研究的热点。
高能耗水平的公共建筑已成为节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以一座大型办公楼为例。
首先,利用能耗模拟分析方法构建了仿真模型,并通过与实际能耗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其次,基于该模型,按照节能灵敏度的顺序分析了六种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参数,包括外墙传热系数。
根据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对各因素提出了建议。
最后,考虑各参数对建筑能耗的相互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安排,分析节能效果的最优方案组合,为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提供决策支持。
2.3建筑内扰
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能耗标杆管理方法是客观、公正、准确评价建筑能耗性能的关键。
对国内外建筑内扰能耗基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建筑内扰能耗基准确定方法和基于“能耗率累积概率”的建筑内扰能源性能评价方法。
已有研究以深圳市45栋政府办公楼为例,建立了建筑内扰能耗基准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了测试,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深圳市两栋政府办公楼的能耗基准预测和能耗性能评价。
结果表明,“多元回归分析”和“能耗率累积概率”比“基于建筑子分类的统计特征方法”和“基于建筑子分类的概率方法及实际欧盟指数的修正”更合理、更准确,可应用于不同年份不同建筑的建筑内扰能耗基准。
2.4空调系统
在选取室内设计参数时,因既要满足室内的环境需要,又要符合节能的原则,因此室内相对湿度一般夏季选取60%,冬季45%。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多样化,但由于面积大、人流量大、照明和设备多,一般采用中央空调控制室内的温湿度。
3、总结
在目前我国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公共建筑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状况突出,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耗能也完全不同,其中商场、宾馆饭店等耗能普遍高出其他建筑耗能。
合理规范把控建筑内各部分耗能情况,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浪费一分能源。
参考文献
[1]王崇杰,张泓,尹红梅.既有建筑光伏立面一体化节能改造设计——以太原市某公共建筑改造设计为例[J].建筑节能,2019,47(08):135-139+148.
[2]孙晓飞.我国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9(08):41-45.
[3]Scitovski,Rudolf,Zeki? Su?ac,Marijana,Has,Adela. Searching for an Optimal Partition of Incomplete Data with Application
in Modeling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J]. Croatian Oper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