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把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你可曾想过是谁给我们带来这可爱的世界?2、板书题目。
3、回忆课文1至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方面的特点?4、4至8自然段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二、了解密切关系1、默读4至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2、学生汇报,师板书,相机出示课件太阳与动物、植物的关系(边播放课件边介绍煤炭的形成)与气象的关系与防治疾病的关系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出示: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动物。
填空:如果,就。
3、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用一句话说)出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指导朗读因为有了太阳,小草发芽,树木吐绿,鲜花竞相开放,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长颈鹿在草地上散步,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白云在天空赛跑,风儿在追逐嬉戏,我们在课堂上谢谢,所以。
(引导复踏式读)4、太阳把光和热洒向人间,对我们这么重要,让我们来赞美太阳吧!(学生说)5、写话训练太阳照着你,太阳照着我,太阳是我们大家的,出示写话练习。
学生自己完成,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评价三、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读,齐读。
2、师范写:繁蔬抵3、学生练习写。
四、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人们说太阳光辉灿烂,不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它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把光和热洒向每个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感受说明方法的妙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⒈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2.题解:(出示课件18)“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和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这是第220首。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导学案合集6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导学案合集6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
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著名的作家。
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的语言,他说了()次话,其中第()次和第()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4、“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不好看鲜红嫩绿埋在地里高挂枝头挖起来才知道鲜红嫩绿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
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四)作业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本诗。
2.通过疏通句意,把握诗歌结构。
3.通过赏析动作描写与诗人自喻,体会诗人由离愁转向释然的心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体音韵之美《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本诗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吟诵《己亥杂诗》(其五),注意诗歌的节奏。
注意“斜”字的读法,诵读品味本诗首句入韵,一、二、四句押韵的音韵美。
二、品字词,赏手法,体情感1浩荡离愁白日斜解词:【浩荡】:广阔壮大广大旷远体现诗人之豪放洒脱。
【离愁】离开何处?何人?补充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体情:离愁:辞官,离开京城之愁。
也意味着离开职位之愁,无法再在京城为国效力,于职位救国济世之愁!小结:这种愁不同于凄凄惨惨的愁,它是刚性的——豪气、傲气。
【白日斜】:太阳西斜。
质疑:为什么不用红日要用白日?红日,是暖色调,而白日这种素色,正应了诗人此时的离愁,表现了诗人心情惨淡。
小结:第一句起句借景抒情。
2吟鞭东指即天涯解词:【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借吟咏代指诗人。
【东指】指向自己东边的家乡。
【即】就是。
【天涯】指自己家乡,也指天边遥远之处。
体味:东指天涯这个动作亦是充满了豪气,呼应浩荡离愁。
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一东一西。
一个是日暮惨淡,一个是希望无限,相反相成,互为映衬。
小结:承句叙事动作描写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词:【落红】落花。
【红】借花之红色代花。
后两句诗言外之意,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体味:这个比喻将自己比作落红,你有没有觉得怪怪的?这个比喻看似有点奇怪,落花不是应该用来形容女孩子吗?诗人怎么拿落花自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共4篇)

③朗读背诵,并体会句子: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本文语言优美,切忌在教学中进行琐碎的分析。在这里可通过图文对照,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白鹭的精巧,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便于集中指导。
三、自主学习,练习书写(用时:8分钟)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并组词。
2.强调本课生字的字形,指导学生写字。 (1)①“鹤”“嫌”“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较多。“嫌”左窄右宽。“韵”“鹤”左右基本均匀。在生字笔画多的 情况下,注意笔画间的避让。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体会白鹭“增之一分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美。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交流从哪儿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2.交流:
(1)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颜色的比较,白鹭显得精巧。
(2)欣赏白鹤、朱鹭、苍鹭的视频,通过体型的对比感受白鹭的精巧。
3.(1)朗读第2、3自然段,体会并背诵句子: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成果。
(3)指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4.指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相机正音。
5.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出作者对白鹭的印象。
1.交流课前自己了解到的作者资料。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2)学习小组交流识字成果。
(3)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
3.(1)认读生字词。
五、作业巩固,读文体会(用时:5分钟)
1.抄写词语。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讲民间故事》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讲民间故事【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从传统民间故事中发现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学习并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能适当地丰富故事的细节。
审美创造: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能适当地丰富故事的细节。
难点: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知识梳理】一、小组初选1.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讲一个民间故事,选出最好的在全班交流。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丰富细节,适当填入人物对话等。
3.努力做到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如可以适当添加细致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二、评议标准A.主讲人所讲故事的情节是否完整;B.讲故事时主讲人是否面向听众,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没有符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展示;C.主讲人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
【自主练习】一、明确交际话题。
1.《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都属于______________(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
这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____________(人们口头史书上)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
2.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 )(2)民间故事就是神话故事。
( )(3)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 )(4)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 )3.下面哪些属于民间故事?( )(多选)A.《白蛇传》 B.《孟姜女哭长城》 C.《完璧归赵》D.《梁山伯与祝英台》 E.《坐井观天》二、提出交际要求。
如何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呢?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丰富故事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B.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C.里边的人物不能神话,要符合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白鹭(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0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板书:白鹭)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三、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词语读词要求:站姿标准、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停顿恰当1、出示词语蓑毛suō长喙huì镜匣Xiá清澄chéng 铿锵kēng qiāng恩惠huì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恬淡tián清澄chéng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形象化美中不足下面请1-3组的5号同学进行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子做好随时纠正。
1、理解词语意思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本课指白鹭的外形精细巧妙。
配合: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
身段:①女性的身材或身体的姿态。
②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化的动作。
本文指白鹭的身形和姿态。
适宜:合适;相宜。
本课指白鹭的外形大小和羽毛的颜色都是恰到好处。
生硬:不柔和;不细致。
本课指白鹤身形太大而显得不柔和。
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本课指的是白鹭不会唱歌是缺憾。
清澄:(水、天空)清亮。
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词语理解了,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五、展示读课文。
1、词语读得太棒了,把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读得如何?读书要求: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回读、标点、段落之间停顿恰当。
2、自由练读: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3、指名读(1-5自然段;6-8自然段;9-11自然段)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六、整体感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方法提示:摘录句段法。
文章中的总起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
)七、写字:(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后方格里的一类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就提出来(2)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教师巡视。
(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鹤:左部不是两个土,四笔横画间距要均匀。
右边鸟的底要横平。
嫌:左部偏窄,第三笔提不露头,右部横画间距均匀。
框:右半部份要方正,王的三横间距要匀称。
注意右部的笔顺。
(3)小检测。
(老师来听写,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八、出示自学提示: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默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九、学习任务:1、搜集有关“鹭”的资料。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背诵课文5、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散文。
请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形象化美中不足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3、学会本课的写作表达方法。
三、展示交流回顾上节课展示任务,并在小组内交流:1、搜集有关“鹭”的资料。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背诵课文5、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全班汇报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预设:(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板书:精巧的诗(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恰到好处)(3)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黛:青黑色。
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有点黑了。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板书:色素美(4)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出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板书:身段美(5)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补充白鹭资料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
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
嘴细长而末端下弯。
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
身体细瘦。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6)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1)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①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板书:图画美)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
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解释水田:(图片)水田: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于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土地。
镜匣:盛妇女梳妆用品的匣子,里面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一般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一个“钓”字,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的想象,让人感觉白鹭捕鱼的情形好像是一位垂钓高手在钓鱼。
而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觉整个水田就像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风景画。
那垂钓者(白鹭)就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
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清田独钓图、水田钓鱼图请同学带着悠然神往、喜爱的感情读这一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垂着钓竿,悠然地等着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②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板书:悠然美)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是呀,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静静地向远处望着,望着……想一想:它也许在干什么呢?它也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呢。
它也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呢。
它也许在深情地凝视着远方,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
它在心里的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回来吧!……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③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板书:清澄美)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读:同学们,让我们和着音乐,用优美舒缓的语调再次朗读这一部分,读出悠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