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篇)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课堂能否进行高效率授课,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否做到默契配合,教师能否让一节课的内容合理分布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整体情况,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初一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

作者大量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31—32 课时(连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刘禹锡有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

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

二、预习检查: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头转向yūn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2、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作家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

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多音字:论(lún)语三省(xǐng)吾身不亦乐(lè)乎传(chuán)不习乎任重(zhòng)而道远曾(zēng)参(shēn)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读yuè,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读rǔ,你。

②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

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不亦乐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概括各则大意。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4篇】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4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真意。

2、体味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解赏析作品。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重点: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2、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等待中包含的人生百味。

教学关键: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圈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说说等待的经历及等待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三、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惆怅倚门萌生希冀蠢人魅力链子依偎迫不及待引人入胜不速之客四、同学之间互相探讨:1、为什么说“等待”是贼?2、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

”仔细揣摩这个句子,体会其深刻含义。

3、“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4、“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且绝对取不走,避不开”,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深刻含义?5、“引人入胜的风景……更远处有瀑布……”这里的“亭台”“溶洞”“瀑布”指的是什么?五、学生探讨后,教师明确。

六、课堂练习:1、课后思考与讨论三。

2、吴冠中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文章既有画的。

意境,又有诗的韵律。

朗读课文,题为作者的语言特点。

提示:①文字简练,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律。

②借用中外的谚语及俗语。

变抽象为通俗。

③语言生动、跳跃、鲜明、空灵。

七、小结:文章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常怀希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奈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辨别和评估不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读投影:神话故事体裁简介: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您带来了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从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的残忍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

”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

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

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

(学生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

(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先引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鲁迅像)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

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

(让学生补充介绍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四、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五、重点品读(一)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这究竟是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明确:(至少包括下面两点内容——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理念】1、借助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把课文主旨的理解形象化、生活化。

2、借助课文对人生哲理的概括,引导学生把自己朦胧的生活感悟哲理化。

【教学设计】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

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本文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在故事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学此文章,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的原则,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简单入课,在主体部分我设置了感读(默读)——研读―赏读课文三个环节,其中默读也为了复述课文作准备,因此复述课文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用填充的形式完成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中把课文的字词记清为学生学习课文扫除障碍,赏读课文让大家畅所欲言,进而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的哲理性含义。

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版块则是对课文的深入与延伸,课文的小结用一句话谈谈体会,使学生对全文有深入的探讨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掌握眩、嶙峋、迂回等生字词。

2、潜力训练:注意学习和运用描述心理活动的词语,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潜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最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三副画面:1、船体倾斜时杰克告诉露丝到栏杆外不至于划向大海。

2、船体完全下沉时主人公找到悬浮物(门),并趴在门上。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课文,体会母亲和儿女之间深沉的爱,体验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2、积累、体会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从朴实的句子中体会深沉的感情,从痛苦的回忆中领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本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他知道些什么?(史铁生,现代著名作家,今年55岁。

20岁时高位截瘫,后发奋写作。

现为北京作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本文写了什么?(作者在秋天怀念自己的母亲。

)请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作者为什么要怀念母亲?他怀念母亲的什么?)这里有一段话,是写作者母亲的。

同学们想听听吗?(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每次史铁生摇出轮椅动身前,他的母亲都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儿子摇车拐出小路,她总是伫立在门前,默默无语地看着儿子走远。

有一次,史铁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在看儿子的轮椅摇到哪里了,对儿子的回来竟然一时没有反应。

她一天又一天送儿子摇着轮椅出门去,站在阳光下,站在冷风里。

后来,她突然去世了,因为儿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

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只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帮助儿子走向这条路,她心疼得终于熬不住了,她匆匆离开时,只有――49岁。

)二、讨论理解,感悟感动1、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去世七年了。

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忆,凝结成这篇《秋天的怀念》。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课文哪些情景紧扣“秋天”二字?(板书:雁阵、树叶、菊花)现在再读课题,注意“怀念”二字。

202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202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202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202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1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52班、153班语文教学。

现将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道科学太度,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材内容1、第一单元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状物散文。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状物类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欣赏这类__;其次是让学生掌握状物__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特征,以叙述、描写为主,学习托我=物言志或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再次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于状物之中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培养键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2.第二单元这四篇课文在体裁上属于传记,既有自传,也有评传,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搞清传记与写入的记叙文的关系。

介绍传记的特点、写作的手法,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名人传记,让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3、第三单元四篇童话都具有情节曲折跌宕、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童趣十足而蕴含的主题又健康积极,真正是“寓教于乐”,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好就材。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同时练习学生的说、写童话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中蕴含的人文思想,熏陶、纯洁心灵。

4、第四单元本单元是诗歌,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

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这种文体,使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话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通过朗读、背诵、比较阅读把握诗的内在感情,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5、第五单元本单元为说明文,在教学中使学生初步事物说明文档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把重点放在说明文档语言特点、说明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认真反复阅读课文,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篇)↓铁青、多数───到达───全新的世界↓ ↓↓(困难挫折)↓↓奋斗之路──漫长、艰险、曲折、起伏──奋斗目标(志向的世界)(困难重重、挫折)教学反馈1、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补充如下:⑴为什么说“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提示:体验失败或者挫折的内心感受以后而总结出自己如何去面对现实的过程,则可以解决此问题了;另外,关键是要弄清“枯干”的含义──形容对志向的渴望。

所以,这句话说的是,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英勇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⑵“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一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想?提示: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生活充溢新奇的心理,对将来世界的憧憬。

⑶“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种子”指什么?能“飘来”的东西应是轻的,为什么能扎下深根?提示:“种子”比方妈妈给我的信念。

“飘来”写出童年的我对人生的这里似懂非懂的神态。

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我对人生感悟越来越深,所以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⑷“在不停地翻过多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节诗的含义?提示:通往志向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回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有坚决的信念,不向困难地头和弯腰,最终就必将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谱写出绚丽的人生来。

2、驾驭字词:痴想、隐秘、喧腾、一瞬间、阴郁、凝成等词的读音和含义。

含义:⑴痴想:发呆的想。

⑵隐秘:隐藏、不外露。

⑶喧腾:热闹沸腾。

⑷一瞬间:一挤眼之间。

⑸阴郁:天气低沉郁闷;(气氛)不活跃。

⑹凝成:聚集在一起。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教学目标文章的主要观点读书的好处培育读书的爱好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实力”的教学方式,做到让学生学问、实力、情感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实力。

教学程序及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设计教学反思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三、导读课文↓四、感知课文↓五、小结1.老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主动思索,回答问题。

2.老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洁介绍有关冰心的状况。

学生仔细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3.老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相互沟通有关冰心的作品。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留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相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培育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1.老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探讨、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沟通回答。

问题设计如下: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2)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见文中批注)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见文中批注)学生思索、回答问题。

老师归纳后明确: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学问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3.引导学生依据刚才的探讨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索,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假如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思索,沟通,老师巡察指导,最终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争论。

留意:学生对分段的动身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老师应当予以确定。

老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状况,仔细体会读书的好处。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复述、朗读中训练合作探究实力;仔细视察思索生活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息的精神,培育学生酷爱生活、主动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仔细视察思索生活实力教学难点童话中蕴含的人生的哲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沟通资料导入老师板书《小溪流的歌》,师生共同沟通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作者背景及相关内容,展示预习结果。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小溪流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学生自由读文,找出小溪流成长的四个阶段。

(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多媒体出示。

2、问题思索:小溪流在奔流中力气有什么改变?小溪流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每个阶段成长的特点是怎样的?小溪流一路上遇到过哪些阻碍?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什么品质?小溪流具有什么品质?3、学生自由读文,分组探讨,推选代表发言预设: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气改变:愉快旺盛强壮巨大2、小溪流各阶段成长的状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特征的词各一个(培育合作探究实力)3、小溪流一路上到过枯树桩、枯黄的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4、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也应当像小溪流那样,要有远大志向,乐观向上、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胜利。

四、赏析、品读课文你最喜爱文中哪个段落?试作赏析和品读。

出示:音乐,小溪流成长动画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然后组内探讨,班级沟通五、感情升华,感悟道理1、小溪流原委唱的是一首什么歌?学生各抒己见总结:小溪流是一首坚决、乐观、进取、永不停息的歌。

2、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沟通:学习小溪流的精神,不断学习,用学问丰富自己,充溢自己。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五、拓展延长自然界中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启示。

由小溪流的歌你联想到什么事物也会唱歌?唱出的是一首什么歌?学生分组探讨,并沟通所感,拓展思路。

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唱”诞生命的一首首好听的歌吧!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2《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相识。

它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改变过程,告知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需注意后天的教化和学习。

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肯定的指导作用。

通过自读和老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驾驭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改变的过程。

了解“实词”“虚词”的详细含义,驾驭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照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化特别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和老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驾驭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实词”“虚词”的详细含义,驾驭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照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化特别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目标随堂检测法学生、老师足够的课前预习2课时第一课时一、学生共享自背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二、师读《伤仲永》,学生点评导入。

三、赏读课文,完成检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初读下的自知1、出示任务:①自读《伤仲永》及课下注释。

②依据预习所知道,完成自知检测。

2、自知检测①《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字。

他是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③文章讲了(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朗读中的自品1、出示任务:①快速的将注释标注到原文中。

②以自己的理解读《伤仲永》③完成自品检测。

2、自品检测①完成生字注音隶()焉()邑()谒()扳()称()泯()矣()②朗读、朗诵《伤仲永》(三)诵读中的自究1、出示任务:①自己朗诵《伤仲永》②依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表示伤仲永年龄改变和才能改变的词句。

③完成自究检测。

2、自究检测①第一处年龄是,其过人之处是。

其次处年龄是,其出现的变更是。

第三处的年龄是,其又有了的改变。

(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四)再读后的自量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羡;“不能称前时之闻”→缺憾;“泯然众人矣”→痛心2、自量检测①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改变。

②思索: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1.自读课文2.自知检测《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

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1.标注注释2.自品检测①生字注音:隶(lì)焉(yān)邑(yì)谒(yè)扳(pān)称(chèn)泯(mǐn)矣(yǐ)②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①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次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变更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改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学问水平改变。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与了后天教化,才能日益增加。

驾驭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识课文,培育语感。

赐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

品析主子公的改变和作者情感的改变。

完成课后其次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化必不行少。

四、总结概括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化都是必不行少的。

忽视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3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尝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了解本文以主要人物衬托次要人物的写法。

(三)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特长,做到有特长、优点不自夸,擅长向他人学习。

二、课时支配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前不久,我们学习了《〈论语〉六则》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其中讲到以正确的看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是哪几句?(指名背诵,说说自己得到的启发。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提出这样深刻、精辟的见解,实在难能珍贵。

今日,我们又要相识一位古代高校问家欧阳修,他奇妙地借一则故事《卖油翁》也阐明白这个道理,与《论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1.学生们从课本注释中知道了作者的哪些状况?2.老师补充介绍: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