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留意:大家常用的几类中药,或许很伤肝
有毒,有小毒,有大毒的中药材汇总

有毒,有小毒,有大毒的中药材汇总1、“有毒”的中药材1干漆辛,温;有毒。
归肝、脾经。
2土荆皮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
3山豆根苦,寒;有毒。
归肺、胃经。
4千金子辛,温;有毒。
归肝、肾、大肠经。
5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归肺、肝、脾经。
6甘遂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7仙茅辛,热;有毒。
归肾、肝、脾经。
8白附子辛,温;有毒。
归胃、肝经。
9白果甘、苦、涩,平;有毒。
归肺、肾经。
10白屈菜苦,凉;有毒。
归肺、胃经。
11半夏辛、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12朱砂甘,微寒;有毒。
归心经。
13华山参甘、微苦,温;有毒。
归肺、心经。
14全蝎辛,平;有毒。
归肝经。
15芫花苦、辛,温;有毒。
归肺、脾、肾经。
16苍耳子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
17两头尖辛,热;有毒。
归脾经。
18苦楝皮苦,寒;有毒。
归肝、脾、胃经。
19金钱白花蛇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20牵牛子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21轻粉辛,寒;有毒。
归大肠、小肠经。
22香加皮辛、苦,温;有毒。
归肝、肾、心经。
23洋金花辛,温;有毒。
归肺、肝经。
24臭灵丹草辛、苦,寒;有毒。
归肺经。
25狼毒辛,平;有毒。
归肝、脾经。
26常山苦、辛,寒;有毒。
归肺、肝、心经。
27硫黄酸,温;有毒。
归肾、大肠经。
28雄黄辛,温;有毒。
归肝、大肠经。
29蜈蚣辛,温;有毒。
归肝经。
30罂粟壳酸、涩,平;有毒。
归肺、大肠、肾经。
31蕲蛇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32蟾酥辛,温;有毒。
归心经。
33三颗针苦,寒;有毒。
归肝、胃、大肠经.34木鳖子苦、微甘,凉;有毒。
归肝、脾、胃经。
35附子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36京大戟苦,寒;有毒。
归肺、脾、肾经。
37商陆苦,寒;有毒。
归肺、脾、肾、大肠经。
38蓖麻子甘、辛,平;有毒。
归大肠、肺经。
2、“有小毒”的中药材1丁公藤辛,温;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2九里香辛、微苦,温;有小毒。
归肝、胃经。
3土鳖虫咸,寒;有小毒。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1、肝毒性中药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ALT、AST显着升高;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血清中ALT↑、AST↑、TBIL↑;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化合物.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关系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 DNA受到损伤, DNA的合成受到影响;✓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2、肾毒性中药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常用量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常用量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山豆根:有毒成分:苦参碱及金雀花碱;常用量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山豆根10 g以上入煎剂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山豆根用量在15~ 20 g,其中毒反应率在50%,用量在10~12 g,其中毒反应率在17.6%;威灵仙:有毒成分:白头翁素及皂苷类;常用量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蜈蚣: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多为过敏反应;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虎杖:有毒成分:蒽醌类化合物;中毒量:60g以上,常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泽泻:有毒成分:苷类生物碱;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白果:有毒成分:白果中性素;或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入煎剂可生用,入丸剂宜煨熟用;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川楝子:有毒成分:川楝素;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水蛭:有毒成分:水蛭蛋白、水蛭索;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槟榔:有毒成分:槟榔碱;中毒量:60g以上;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不宜空腹服用;山慈姑:有毒成分:秋水仙碱;中毒量: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补骨脂:有毒成分:补骨脂酚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有明显的毒性;亦可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HLM人肝微粒体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药由于药物本身 、 用药方法 、 患者体质等 问题 , 会对机 子 、 及已、 常 山、 鸦 胆子 、 马桑根 、 细辛 、 芫花、 甘遂、 大 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我们应该在人体 中草药中毒后采 戟 、 罂粟壳 、 三七 、 土三七 、 木通、 广防 己、 汉 防己、 马 兜 取相应措施以及时减轻并解除药物的毒性。下面就 目 铃、 天仙藤 、 青木香 、 寻骨风 、 山 慈菇 、 丢了棒 、 川乌 、 草 前 中草药 肝 毒性 、 肾毒 性及 中毒 后对 策作 一 阐述 。 乌、 天麻 、 胖大 海 、 马钱 子 、 决 明子 、 野百 合 、 藜芦 、 瓜蒂 、 1 近年 文献 提及 的肝 毒性 及 肾毒性 中草 药 H 】 土 牛膝 、 洋金 花 、 夹竹桃 、 桃仁 、 石榴皮 、 商 陆、 八 角莲 、 1 . 1 具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1 ) 植物药 : 黄药子 、 菊三 槟榔 、 博落回、 白果 、 朱砂莲 、 棉籽油 、 千年健 、 番泻叶 、 七、 苍耳子 、 何首乌 、 雷公藤 、 川楝 子 、 金不换 、 千里光 、 相思子 、 肉桂 、 臭梧桐 、 独活、 白头翁 、 毒蕈 、 虎杖 、 松节、 望江 南子 、 昆 明 山海 棠 、 乌头、 大 黄、 五倍 子 、 地榆 、 虎 侧柏 叶 、 荜澄茄 、 补骨脂 、 大黄 、 栀 子 等 。2 ) 动物药 : 鱼 杖、 柴胡 、 款冬 花 、 番泻 叶 、 苦参 、 山豆根 、 巴豆 、 鸦胆子、 胆、 全蝎 、 蜈蚣 、 斑蝥 、 红娘子 、 蟾蜍 、 麝香 、 海马 、 蜂蜜 、
J i a o Yu n t a o ,G a o J i n g ,Re n B i n,L i Xu e ,Hu r ng a ,Z h a n g We n,L i J i n g
综述-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中草药、分类及临床特点

中草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在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如把中草药整体作为一项单一因素统计,常常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一项在韩国进行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表明,中草药引起的DILI占所有DILI的27.5%;我国的一些研究显示,中草药导致的DILI占36.01%~53.62%。
仅仅因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就认为安全无害,忽视它潜在的肝毒性是非常片面的。
1. 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目前国内导致DILI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
造成DILI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常见的中草药制剂:包括卫矛科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菊科的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豆科的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蓼科的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有毒矿物药:朱砂、雄黄、砒霜、铜绿等。
常见中草药复方制剂:包括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素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地奥心血康等。
上述中药及复方制剂,请不要在缺少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
2. 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病理类型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
虽然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
肝活组织检查往往用于临床生化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DILI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DILI组织学一般特征为:(1)局灶性(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和脂肪变性,坏死灶严重程度比临床不成比例;(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
伤肝的中药有哪些有哪些?

伤肝的中药有哪些有哪些?关于《伤肝的中药有哪些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肝脏身心健康对每一个人全是尤为重要的,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许多原因造成人的肝脏遭受损害,最普遍的是饮食搭配要素,例如经常喝酒对肝脏的身心健康伤害就非常大,此外假如一个人长期情绪不好得话,也会造成肝脏遭受损害,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药材吃完也会损肝,因此将来吃这种中药材一定要把握恰当的方式。
损肝的中药有哪些?1、首乌:错误操作会肝损伤有首乌是民间故事的一种滋补养生关键,服用首乌能够白发变黑,保肝护肝。
生何首乌具备祛毒、消痈、润肠通便便的功效。
可是生何首乌里带有一种蒽醌化合物黄连酚,这类化合物对人体具备一定的毒副作用功效,过多会对肝导致危害。
乙肝携带者假如过多服用首乌,可能会出現突然冒出黄疸、转氨酶升高病症。
针对病况的修复是沒有益处的。
一般医院门诊、药店出示给病人的首乌大多数是“制何首乌”,也就是熟的首乌,它有乌双鬓、壮骨筋、固元精、益肾血等作用。
2、土三七:护肝不了毁肝脏土三七是一种中草药材,有些人觉得此药能够护肝强身健体。
将土三七研磨成粉服用,能够治疗肝腹水。
可是这类中草药材并不是中医基础理论上的三七药草。
传统定义上的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当药,无毒性,是名贵药材,而土三七确是菊科绿色植物,自身带有吡咯烷黄酮成份,长期性服用可导致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害,并造成肝小静脉堵塞,并且危害产生后,经常无法大逆转,十分风险。
3、八角茴香:长期性服用致肝癌很多人不仅将八角茴香做为调味品,也将其作为一种清肝火中草药材。
可是青八角储存不容易,生产加工繁杂。
目前市面上的八角一般全是选用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方式生产加工而成,带有有毒物质。
长期性应用会导致肝脏损害,乃至会造成肝癌。
这种损肝中草药材信用黑名单要注意:一般性肝损伤:长期性或超额服食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現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中药副作用揭秘

中药副作用揭秘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对中药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药并非完全无害。
事实上,中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副作用,以及如何科学使用中药,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1. 常见中药的副作用1.1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然而,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等副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类似于皮质激素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内钾离子丢失,出现低钾血症,引发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等症状。
1.2 何首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头发早白等症。
然而,何首乌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肝衰竭。
此外,何首乌还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
1.3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火毒炽盛等症。
然而,黄连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此外,黄连还可能引起口干舌燥、便秘等副作用。
1.4 附子附子具有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盛、寒湿痹痛等症。
然而,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有毒成分,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表现为口唇麻木、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如何科学使用中药2.1 遵医嘱使用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药物,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与西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的同时,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3 控制用药时间中药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应短期用药,慢性病症可长期调理,但需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导致副作用。
对肝有毒性的中药

对肝有毒性的中药文章目录一、对肝有毒性的中药二、对肝好的水果三、对肝好的蔬菜对肝有毒性的中药1、对肝有毒性的中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川楝子、苦楝皮、栀子、决明子、补骨脂、诃子、番泻叶、苍耳子、黄药子、佩兰、款冬花、麻黄、薄荷、何首乌、雷公藤、穿山甲、虎杖、五倍子、丹参、大黄、元胡、白鲜皮、天花粉、防己、青黛、葛根、吴茱萸、贯众、芫花、苦参、艾叶、蒲黄、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地榆、白及、石榴皮、肉豆蔻、苍术、合欢皮、独活、淫羊藿、丁香、泽兰、泽泻、青木香、香加皮、紫菀、佩兰、五倍子、木通、桑寄生、潼蒺藜、蒲黄、穿山甲、全蝎、蜈蚣、水蛭、芫花、乌头、海藻、常山、藏红花、野百合等。
这些药物若使用不当,或者没有按照中医理论来辨证使用,轻者可能会出现肝区不适、疼痛、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头痛头晕、抽搐、嗜睡、厌油腻、肝功能异常等,重者可出现肝区剧烈疼痛、肝脾肿大、黄疸等。
2、肝不好的症状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
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酒量突然减少。
脸色晦暗失去光泽。
皮肤呈黄疸色、或觉搔痒。
尿液变为啤酒色。
肝掌、蜘蛛痣。
头昏耳鸣。
3、怎么检查肝血清胆红素定量:总胆红素正常值<17、1μmol/L,直接胆红素<5、0μmo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活力测定: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
血清中正常值5~40u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测定:正常值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g—55g/L,球蛋白20g—30g/L,白球比值为1、5—2、5:1。
各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血清学检测均阴性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大小肝右叶斜径<130mm;形态包膜光整、无特殊形变;实质光点细小晴淡,分布均匀;管道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等走向正常,血管清晰;门静脉内径<12~13mm(>15mm有临床意义)。
对肝好的水果1、养肝护肝吃西瓜——治疗肝病的天然食疗“良药”俗话说“夏吃三块西瓜,药物不要抓”,可见西瓜不仅只有消暑的功效。
这些中药毒副作用“伤肝”很深

这些中药毒副作用“伤肝”很深古语云“是药三分毒”,而纯中药治乙肝是否有效也向来存在争议,因此,本着为患者答疑解惑的目的,方泰肝病医院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专业网站的资料搜集、整理出了本文,对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汇总。
特别提示:这其中未包括所有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中药。
重点放在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癌性的中药。
另外,大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因缺乏研究,至今不明。
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留意:大家常用的几类中药,或许很伤肝
南方流行用中药材煲汤,“清补凉”(包含的药材有:黄芪,枸杞、淮山、玉竹等)更是常见。
各种偏方泡的药酒也颇受中老年人群欢迎。
中药讲究“药食同源”。
不少人认为,中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把中药煲汤或中药泡酒当保健秘方,天天喝长期喝。
殊不知,中药对肝脏的伤害不容小觑。
中药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中占据首位,约达20%以上,是药物导致肝损最常见的因素。
肝脏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当药物成分行至肝脏时,肝脏对药物进行“解读”。
这里的“解读”,不是“解毒”,肝脏并不会消除药物毒性。
恰恰相反,药物若有毒性,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就是肝脏。
代谢过程中,有些药物会产生损害肝脏的有毒物。
也正因此,肝脏几乎是最容易受到药物影响的器官,进而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在常见的泡酒的药物中,例如淫羊藿、补骨脂、土三七等,具有肝毒性。
土三七因其所含的生物碱毒性较大,使用不当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肝损伤,甚至引起肝衰竭导致死亡。
另外,常见药物的滥用也是引起肝损伤的另一大因素。
数据显示,复方感冒药、安眠药、平喘药等最容易过量。
以扑热息痛为例,它在很多感冒药、止痛药中都存在,且大多为非处方药,稍不注意就会重复服用,导致过量。
如果超过每日4克的极限剂量,就很伤肝。
患者服药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说明书,别同时服用多种含有相同成分的药。
如果近期服药后,出现与原有疾病不同的新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特别是尿黄、眼黄、皮肤黄等表现时,要高度警惕肝损伤,及时就医。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也是较常使用的药物之一。
长期服用此类药品,对肝脏有一定的伤害。
且中医理论认为“苦寒伐胃”,清热解毒类的药物多为味苦性寒的药物,可影响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