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工程中风口风速设计知识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风量风压风速的计算方法

风量风压风速的计算方法风量、风压和风速是风力工程中常用的几个重要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对于风力工程设计、建筑通风和空调系统设计等领域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风量、风压和风速的计算方法。
1.风量计算方法: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风道或风口的空气量,通常用立方米每小时(m3/h)表示。
计算风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风量计直接测量法:使用风量计器直接测量风量。
常用的风量计器有热线式风量计、翼片式风量计、旋翼式风量计等。
b.风量计算公式法:根据风道或风口的几何尺寸和空气速度计算风量。
如矩形风道的风量计算公式为:风量=风道的面积×风速。
c.实验室测试法:在实验室中通过建立模型进行风洞实验,测量模型上方或模型周围的风量,然后进行比例计算得到实际工程中的风量。
2.风压计算方法:风压是指风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或牛顿每平方米(N/m2)表示。
计算风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风压计直接测量法:使用风压计直接测量风压。
常用的风压计有静压传感器、动压传感器、静压管等。
b.风压计算公式法:根据气流速度和管道形状等因素,使用相关的公式计算风压。
如圆管道风压计算公式为:风压=0.5×空气密度×风速的平方。
c.风洞实验法:通过模型在风洞中进行试验,测量模型表面的风压,然后进行比例计算得到实际工程中的风压。
3.风速计算方法:风速是指空气运动的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表示。
计算风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风速计直接测量法:使用风速计直接测量风速。
常用的风速计有热线风速计、旋转风速计、风速计索等。
b.风速计算公式法:根据风压、风量等参数的关系,使用相关的公式计算风速。
如根据风量和风道面积计算风速的公式为:风速=风量/风道的面积。
c.等速线法:利用等速线的特性,在风速图上找到实际工况点的风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是基于一些理想假设和模型推导得到的,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实际工程环境、空气密度、局部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风口风速表完整

风口风速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空调系统低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 卫生间根据资料[Ⅱ]表7-4,风管内的风速如下,风管长宽比不宜大于4,最大不超过10。
回风口风速如下:机械排风,进排风风口风速 厨房排风,排风罩最小排风量:L=1000*P*H (P 罩子轴变长,墙侧不计;H 罩口距灶面距离;灶口断面吸风速度≥0.5m/s )汽车库换气次数 加压送风系统:柴油发电机房通风量,宜单独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房通风量无尘室工程的换气次数及风速规定(图表对照)根据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规定不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无尘室工程、洁净室工程、无菌室工程等送风量的计算所需的换气次数以及无尘室工程的气流速度/换气次数,一直是无尘室工程设计中受到关注的问题,随着无尘室污染源的控制效果增加及末端过滤器效率的提高等,对有关规范、导则等提出的推荐或参考值是否偏于保守,已有不少讨论;FFU在应用中人们担心的噪音、损坏维修等问题已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随着FFU的不断改进,对是否采用FFU回风系统也是个热点:悬浮分子污染(AMC)的控制在微电子及IC工业中已日益提到日程上来,受到关注。
以下对这些问题的情况分别作归纳和分析。
关于无尘室工程的气流速度1、有关推荐或参考值的应用无尘室内一定洁净度下气流速度的确定,随无尘室用途等具体情况而异,它不仅受室内发尘量及过滤器效率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就工业无尘室工程而言,影响洁净度及选择气流速度的因素主要是:(1)无尘室内污染源:建筑物组件、人员数量及操作活动、工艺设备、工艺材料及工艺加工本身等都是尘粒释放源,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变化很大;(2)无尘室内气流流型及分布:单向流要求均匀、平等的流线,但会受到工艺设备布置和位置变动及人员活动情况等的干扰形成局部涡流;而非单向流要求充混合,避免死角及温度分层;(3)自净时间(恢复时间)的控制要求:无尘室中事故释放或带入污染物或空气气流的中断或正常操作时的间歇性对流气流或人及设备的移动等都会造成洁净度的恶化,恢复到原来洁净度的自净时间决定于气流速度;对自净时间的控制要求取决于此时间框架内(恶化的洁净度下),对产品生产的质量及成品率影响的承受能力;(4)末级过滤器的效率:在一定的室内发尘量下,可采用较高效率的过滤器以降低气流速度;为节能应考虑采用较高效率的过滤器,并降低气流速度,或采用较低效率的过滤器并采用较高的气流速度,以求流量与阻力的乘积最小;(5)经济性考虑:过大的气流速度造成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增加,合适的气流速度为以上诸因素合理的综合,过大往往不必要,亦不一定有效果;(6)对洁净度要求低的无尘室工程,有时换气次数决定于室内排热的要求。
风量风速计算方法

一、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12注:民用住在W35dB(A),商务办公W45dB(A)二、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12345678三、通风系统设计1回风口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2)房间的边和角;(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注:办公室推荐送风口流速:2.5〜4.0m/s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m/s,不能大于2.5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3、散流器布置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X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X320米在4.2米左右.四、风管、风口分类1、风管分类1)按风管材料A、镀锌钢板风管:常用在空调送、回风管道(优点:使用寿命较长,摩擦阻力小,制作快速方便,可工厂预制也可现场临时制作;缺点:受加工设备限制,厚度不宜超过1.2mm)B、普通钢板风管:常用在厨房炉具排油烟以及防油烟风道上(要求2mm上只能采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对焊接技术有一定要求)C、无机玻璃钢风管:常用于消防防排烟系统(优点: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强度较高的优点,造价与钢板风管基本相同;缺点:质量不稳定,某些厂商生产的材料质量比较差,强度和耐火性达不到要求,现场维修较困难)D、硅酸盐板风管:常用排烟管道(优点与无机玻璃钢板相类似,显著特点是防火性能较好;缺点:综合造价较高)E、复合保温板风管:常用有:上海万博(铝箔聚氨酯)、湖南中野(酚醛树脂)、北京百夏(BBS)、铝箔玻璃绵保温风管等F、软风管:常用有铝箔型软管、铝制波纹型半软管、波纤管(在工程上具有施工简单、灵活方便等特点,但其风管阻力比较大,且对施工管理要求比较高)G、其他风管:土建、砖茄、布风管等2)按风管作用分:送风、回风、排风、新风管等3)按风管内风速分:低速、高速风2、风口分类:1)按风口材料分:铝合金风口、铸钢风口、塑料风口、木制风口等2)按风口形状及功能分:A、百叶风口:门铰式百叶风口、单层百叶、双层百叶、防雨百叶等B、散流器:方形散流器、矩形散流器、圆形散流器、圆盘散流器、三面吹型散流器、线槽型散流器等C、旋流风口:具有送出旋转达射流,诱导比大,风俗衰减快等特点D、球型喷口:送风距离大,适合送风距离较大的地方,如各种大厅、展厅及大型装配车间等E、其他风口:球形排风口、栅格形风口、装饰板风口等五、风管、风口设计流程流程一:风系统的划分一流程二:系统风量计算一流程三:确定送风方式一流程四:确定风管布置一流程五:计算风管尺寸一流程六:风口设计选型一流程七:阻力平衡计算机气流组织校核流程一:风系统的划分一个完整的风系统至少应包括:送风段、送风口、回风口、回风段、设备装置根据空调房间的功能、类型、空间等情况进行空调系统划分:分几个系统?每个系统在扫描区域?在水系统中的大面积区域,一般设有机房,则个根据机房情况进行系统划分,而对于多联机系统来说,内机风量有限,且型号比较固定,根据已有型号进行合理的系统划分即可流程二:系统风量计算送风量计算的依据:空调房间的送风量G通常按照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由下公式计算确定:公式:G=3600Q q/p(h n—h s)=3600Q X/PC(t n-t s)(m3/h)Q q、Q x—室内总全冷负荷和总显冷负荷(KW)H n—室内空气焓值(KJ/Kg)H s—送风焓值(KJ/Kg)t n—室内温度(°C)t s—送风温度(C)C—空气定压比热[KJ/(Kg.C)],可取1.01KJ/(Kg.C)P—空气密度(Kg/m?),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稳定20C时,取1.2Kg/m3舒适型空调和工艺空调的送风温度差可参考下表选取:注:一般在多联机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室内冷负荷确定室内机的选择,因此室内的风系统可查相关产品手册确定,根据空调房间的区域面积确定风口个数,根据送风距离选择中或高静压的机型,从而主管及各支管的风量就已经确定.流程三:确定送风方式根据房间功能及装修要求等情况去顶送风方式:侧送侧回、侧送上回、侧送下回、上送上会、上上送下回流程四:确定风管布置根据房间面积、层高及装修要求等情况确定风管的布置:主管走向、支管布置、送/回风管位置流程五:计算风管尺寸采用嘉定流速计算风管截面积,确定风管尺寸1、公式:S=G/3600V确定主风管及各分支管截面积S—风管截面积(m2)G—风管内风量(m3/h)V—风管内风速(m/h),—般做设计时候,空调送风主管风速不宜大于6m/h,支管风速不宜大于3m/h,具体风速可参照下表:低速风管内的风速m/s2、根据风管截面积参照风管常规尺寸表选择合适的风管尺寸:圆形常用规格(mm):①100、①120、①140、①160、①180、①200、①220、①250、①280、①320、①360、①400、①450、、①500、、①560、、①630、、①700、、①800、、①900、、①1000、、①1120、、①1250、①1400、①1600、、①1800、、①2000矩形常用规格(mm):120X120、160X120、200X120、250X120、160X160、200X160、250X160、320X160、200X200、250X200、320X200、400X200、500X200、250X250、320X250、400X250、500X250、630X250、320X320、400X320、500X320、630X320、800X320、1000X320、400X400、500X400、630X400、800X400、1000X400、1250X400、500X500、630X500、800X500、1000X500、1250X500、1600X500、630X630、800X630、1000X630、1250X630、1600X630、800X800、1000X800、1250X800、1600X800、2000X800、1000X1000、1250X1000、1600X1000、2000X1000、1600X1250、2000X1250流程六:风口设计选型1、根据房间功能及气流组织选择合适的风口类型A、在离吊顶高度为2〜4米的顶部送风中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圆形(方形)散流器、单层百叶、旋流风口B、在一般的侧送风的系统中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单层百叶C、在空间比较大的展厅、体育馆、多功能厅、大堂等一般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圆形(方形)散流器、单层百叶、旋流风口、球形喷口各种不同的风口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双层百叶风口:1调节式百叶送风口、2可直接与风机盘管配套使用、3用于集中空调系统的末端,调节叶角度,可得到相应送风距离和扩散角、4前排叶片平行于短边为A型,叶片平行于长边为B型◊单层百叶风口:1可用于回风系统、2调节式百叶风口、3可以配过滤器和多叶对开调节阀叶片平行于短边为A型,叶片平行于长边为B型◊侧壁格栅风口:1可用做回风和新风口、2装在墙壁上比较美观,看不见后面的东西、3作为新风口时,后面加铝板网或过滤网、4不注明时,叶片平行于长边◊可开式风口:1适用于做回风口、2还可兼做检修口、3此风口不宜做的太大,但B尺寸也不宜W170mm、4此风口也称铰链式风口◊矩形(方形)散流器:1气流型式为贴附型(平送型)、2适用于底层吊顶送风系统、3按送风距离确定颈部的风速、4中间叶片芯为可拆卸,便于安装,调试、5送风加调节阀,回风可加过滤器、6天花板开洞尺寸为颈尺寸加75mm,即为(A+75)X(B+75)◊三面吹散流器:1气流型式为贴附型(平送型)、2适用于顶棚的靠墙一侧或局部送风、3中间叶片芯为可拆卸,便于安装,调试◊条形直片式散流器:1突了线性设计特点、2用于室内和环形分布的送,回风、3可根据装饰要求做各种造型、4风口后面可配黑色铝板网,可看不见里面,起遮挡作用、5多个风口并接使用,并缝处有插接板◊条缝活叶型风口:1有其独特设计、2可根据装饰要求做各种造型、3每一组槽内存两个可调叶片,可调制气旋方向和大小、4可根据要求做多组,但不宜做的太宽,最多不得超过十组◊自垂百叶式风口:1用于正压的空调房间的启动排气、2用于新风口处和排风口处、3靠风口百叶自然下垂,隔绝室内外空气交换,当室内气压大于室外时,气流将百叶吹开而向外排气室外空气又不能流入室内、4本风口有单向止回作用、5订货时需说明吹出的方向,即A型或B型◊地送风固定百叶风口:1此风口型材刚性好,并斜向送风、2此风口有单向(A)和双向(B)型两种形式、3此风口用于地面送回风,所以不宜做的过大◊遮光百叶风口:1此风口用于暗室通风且遮光、2可用于门上或墙上、3此风口不宜做的过大◊弧形风口:1可用于吊顶安装时的侧弯弧形亦可为侧面安装的内弯随向弧形、2最好根据工地现场弧形板弯制、3弯曲半径不宜做得过小,R〉1.5米为宜◊网式回风口:1结构简单、2可用室外和室内自然通风、3中间用瓦楞铝板网做为通风过滤材料◊可拆卸式风口:1此风口后可配过滤网、2可以方便拆装、3可做检查门使用◊风口多叶对开调节阀:1其调节方案是摘下风口的中心叶片在用螺刀调节中心螺杆◊圆形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常安装在顶棚上、2吹出气流呈贴附(平送)型、3可以供给较大的风量、4可于圆形对开调节阀配套使用◊圆盘式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常安装在顶棚上、2出口风速大,射程远、3气流特性属于散流下送型、4能以较小的风量供应较大的地面面积、5可与圆形对开调节阀配套使用◊小圆形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安装在顶棚上、2气流特性属于下送型、3此风口造型别致,小巧玲珑、4用于顶棚较低的较小房间送风,其中①126.①205叶片密度大,其余规格叶片单边间距为25mm◊圆形斜叶片散流器:1适用于在外墙上作新风口、2适用于墙上做回风口、3叶片倾斜24'◊圆环形叶片散流器:1送风距离远、2适用于较高的顶棚、3造型新颖美观◊球形风口:1是一种喷口型送风口,风口流速高、2可以在顶角为35°的圆锥形空间内随意转动调节,按指定方向送风、3适用于高大屋顶高速送风或局部供冷的场合◊球形排气罩:1可安装于室内墙壁的排气罩、2适用于厨房、厕所的排气、3其外观美观◊防水百叶风口:1其叶片设计成特殊形状、2只有防雨溅入内部的功能,一般安装在外墙上做新风口、3风口后面可以加铝板网,以防鸟或虫进入◊可开式单层百叶风口:1回风口可开与送风口单双百叶相对应装饰效果好、2便于安装,清洗过滤网、3适宜宽度120-200之间◊可开式方形散流器:1回风口与送风方型散流器相对应适合于大厅等宽大的客厅房间装饰,使造型风格上得到完美的统一、2便于安装,清洗过滤网、3可加工成方型和矩形两个规格的可开型矩形散流器◊外墙口风:1此风口安装在外墙上,即通风又防雨水流入、2用一种装饰型材粘贴在外框四周、3外框于叶片较一般通风风口型材刚性好,因而可以做成较大尺寸、4风口后面可以装拼接式过滤器◊文丘里式(变风量)喷口:1风口出口段采用特形曲线,使之喷射距离更远、2喷口内一般调节芯可以轴向移动、3可以调节出风而积达到射程,风量的控制,适用于大型厅展,以达到侧向吹出距离远,并扩展其流向下扩展◊带灯箱,静压箱的条缝送风口2、根据风量确定风口尺寸(假定流速法)风口的风速选择卡参考下表流程七:阻力平衡计算机气流组织校核1、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并校核各支管阻力平衡1)简单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A、摩擦压力损失值:Pm为0.8〜1.5Pa/mB、P=PmXLX(l+K)L为风管总长度弯头三通多时,K=3〜5弯头三通少时,K=1〜22)校核各支管阻力平衡,如分支管比较多时,需在各分支管上装风量调节阀2、室内气流组织校核校核各空调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是否出现短路校核室内空气循环是否合理,避免空调四区的出现校核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是否合理风口的距离是否合理风量风管计算方法风管:风管尺寸=风量/风速风量=房间面积*房间高*换气次数例:风量40000m?/h,风速9m/s,得风管尺寸=40000m3/h除以9m/s除以3600s=1.23m'=1.5m*0.82风管尺寸:1500X800mm,而根据矩形常用规格只有:1600X800mm风速需要根据噪音要求调整的通风工程以假定流速法为例,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耗用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的阻力大,动力消耗增大,运用费用增加.对除尘系统会增加设备和管道的磨损,对空调系统会增加噪声.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但是风管断面大,材料和建造费用大,风管占用的空间也增大.对除尘系统流速过低会使粉尘沉积赌塞管道.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合理的流速.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表6-2-1、表6-2-2及表6-2-3确定.除尘器后风管内的流速可对比表6-2-3中的数值适当减小.表6-2-1一般通风系统中常用空气流速(m/s)3、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按式(6-2-1)计算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并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定风管断面尺寸时,应采用规范统一规定的通风管道规格,以利于工业化工制作.风管断面尺寸确定后,应按管内实际流速计算阻力.阻力计算应从最不利环路(即阻力最大的环路)开始.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后风管内的风量应把漏风量和反吹风量计入.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除尘器的漏风率应不大于5%.4、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调节了保证各种、排风点达到预期的风量,两并联支管的阻力必须保持平衡.对一般的通风系统,两支管的阻力差应不超过15%,除尘系统应不超过10%.若超过上述规定,可采用下述方法调节其阻力平衡. (1)调整支管管径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支管管径改变支管的阻力,达到阻力平衡.调整后的管径按下式计算:(6-2-2)式中D'—调整后的管径mmD—原设计的管径mm△P—原设计的支管阻力Pa△P'—要求达到的支管阻力Pa应当指出,采用本方法时,不宜改变三通的支管直径,可在三通支管上先增设一节渐扩(缩)管,以免引起三通局部阻力的变化(2)增大风量当两支管的阻力相差不大时,例如在20%以内,可不改变支管管径,将阻力小的那段支管的流量适当加大,达到阻力平衡.增大后的风量按下式计算:(6-2-3式中L'—调整后的支管风量m?/hL—原设计的支管风量m3/h采用本方法会引起后面干管内的流量相应增大,阻力也随之增大;同时风机的风量和风压也会相应增大(3)阀门调节通过改变阀门开度,调节管道阻力,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必须指出,对一个多支管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实际调试,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进行反复的调整、测试才能完成,达到预期的流量分配.5、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通风空调工程设计原理

通风空调工程设计原理一、引言通风空调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使用的需要,通过合理配置通风与空调设备,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的目的。
本文将从通风与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通风设计原理通风设计是指通过合理配置通风设备,使室内外空气进行有效交换,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舒适。
通风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通风原理: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内外温差和风力驱动,通过建筑物的自然气流进行通风。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建筑物的形状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气流进行通风。
2. 机械通风原理:机械通风是通过风机等设备来强制引导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通风设备的数量和位置、排风管道的设置等因素,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新鲜空气的补充。
3. 混合通风原理:混合通风是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一种通风方式。
通过合理配置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设备,使室内外空气进行混合,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
三、空调设计原理空调设计是指通过合理配置空调设备,调节和控制室内温湿度、空气质量和风速等参数,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
空调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冷原理:空调制冷是利用制冷剂的物理特性,通过压缩、膨胀和换热等过程,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降低室内温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制冷剂的选择和空调设备的容量等因素,以满足室内制冷需求。
2. 制热原理:空调制热是利用制冷剂的物理特性,通过反向循环,将室外热量转移到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制热负荷、制热剂的选择和空调设备的容量等因素,以满足室内供暖需求。
3. 除湿原理:空调除湿是通过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少室内的湿气含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室内湿度的控制目标、空调设备的除湿能力和空气循环等因素,以实现室内湿度的调节。
4. 送风原理:空调送风是通过风机等设备将处理过的空气送入室内,调节室内的风速和空气流动。
高效风口风速标准

高效风口风速标准
高效风口(也称为空调风口)的风速标准一般由国家或地区的建筑设计规范所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效风口风速标准:
1. 一般办公室/商业空间:20-25米/分钟
2. 会议室/图书馆:25-30米/分钟
3. 餐厅/咖啡厅:30-35米/分钟
4. 医院/实验室:35-40米/分钟
5. 厂房/工业区:40-45米/分钟
这些风速标准可以确保空气循环良好,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风速标准可能会因建筑设计、空调系统和使用场所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确定具体的高效风口风速标准时,建议参考当地的建筑设计规范或与专业工程师进行咨询。
风量风速计算方法

一、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的流速m/s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注:民用住在≤35dB(A),商务办公≤45dB(A)二、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1、送风口风速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5、回风口风速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7、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三、通风系统设计1、送风口布置间距回风口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2)房间的边和角;(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注:办公室推荐送风口流速:~ m/s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 m/s,不能大于 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3、散流器布置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不宜大于1:,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之间.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米左右,320×320米在米左右.四、风管、风口分类1、风管分类1)按风管材料A、镀锌钢板风管:常用在空调送、回风管道(优点:使用寿命较长,摩擦阻力小,制作快速方便,可工厂预制也可现场临时制作;缺点:受加工设备限制,厚度不宜超过B、普通钢板风管:常用在厨房炉具排油烟以及防油烟风道上(要求2mm上只能采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对焊接技术有一定要求)C、无机玻璃钢风管:常用于消防防排烟系统(优点: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强度较高的优点,造价与钢板风管基本相同;缺点:质量不稳定,某些厂商生产的材料质量比较差,强度和耐火性达不到要求,现场维修较困难)D、硅酸盐板风管:常用排烟管道(优点与无机玻璃钢板相类似,显着特点是防火性能较好;缺点:综合造价较高)E、复合保温板风管:常用有:上海万博(铝箔聚氨酯)、湖南中野(酚醛树脂)、北京百夏(BBS)、铝箔玻璃绵保温风管等F、软风管:常用有铝箔型软管、铝制波纹型半软管、波纤管(在工程上具有施工简单、灵活方便等特点,但其风管阻力比较大,且对施工管理要求比较高)G、其他风管:土建、砖茄、布风管等2)按风管作用分:送风、回风、排风、新风管等3)按风管内风速分:低速、高速风2、风口分类:1)按风口材料分:铝合金风口、铸钢风口、塑料风口、木制风口等2)按风口形状及功能分:A、百叶风口:门铰式百叶风口、单层百叶、双层百叶、防雨百叶等B、散流器:方形散流器、矩形散流器、圆形散流器、圆盘散流器、三面吹型散流器、线槽型散流器等C、旋流风口:具有送出旋转达射流,诱导比大,风俗衰减快等特点D、球型喷口:送风距离大,适合送风距离较大的地方,如各种大厅、展厅及大型装配车间等E、其他风口:球形排风口、栅格形风口、装饰板风口等五、风管、风口设计流程流程一:风系统的划分→流程二:系统风量计算→流程三:确定送风方式→流程四:确定风管布置→流程五:计算风管尺寸→流程六:风口设计选型→流程七:阻力平衡计算机气流组织校核流程一:风系统的划分一个完整的风系统至少应包括:送风段、送风口、回风口、回风段、设备装置根据空调房间的功能、类型、空间等情况进行空调系统划分:分几个系统每个系统在扫描区域………在水系统中的大面积区域,一般设有机房,则个根据机房情况进行系统划分,而对于多联机系统来说,内机风量有限,且型号比较固定,根据已有型号进行合理的系统划分即可流程二:系统风量计算送风量计算的依据:空调房间的送风量G通常按照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由下公式计算确定:公式: G = 3600Q q/ρ(h n-h s) = 3600Q x/ρc(t n-t s) (m3/h)Q q、Q x —室内总全冷负荷和总显冷负荷(KW)H n —室内空气焓值(KJ/Kg)H s —送风焓值(KJ/Kg)t n —室内温度(℃)t s —送风温度(℃)c —空气定压比热[KJ/(Kg. ℃)] ,可取 KJ/(Kg. ℃)ρ—空气密度(Kg/m3),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稳定20℃时,取 Kg/m3舒适型空调和工艺空调的送风温度差可参考下表选取:注:一般在多联机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室内冷负荷确定室内机的选择,因此室内的风系统可查相关产品手册确定,根据空调房间的区域面积确定风口个数,根据送风距离选择中或高静压的机型,从而主管及各支管的风量就已经确定.流程三:确定送风方式根据房间功能及装修要求等情况去顶送风方式:侧送侧回、侧送上回、侧送下回、上送上会、上上送下回流程四:确定风管布置根据房间面积、层高及装修要求等情况确定风管的布置:主管走向、支管布置、送/回风管位置流程五:计算风管尺寸采用嘉定流速计算风管截面积,确定风管尺寸1、公式: S=G/3600V确定主风管及各分支管截面积S —风管截面积(㎡)G —风管内风量(m3/h)V —风管内风速(m/h),一般做设计时候,空调送风主管风速不宜大于6 m/h,支管风速不宜大于3 m/h,具体风速可参照下表:低速风管内的风速m/s高速风管内的风速2、根据风管截面积参照风管常规尺寸表选择合适的风管尺寸:圆形常用规格(mm):Φ100、Φ120、Φ140、Φ160、Φ180、Φ200、Φ220、Φ250、Φ280、Φ320、Φ360、Φ400、Φ450、、Φ500、、Φ560、、Φ630、、Φ700、、Φ800、、Φ900、、Φ1000、、Φ1120、、Φ1250、Φ1400、Φ1600、、Φ1800、、Φ2000矩形常用规格(mm):120×120、160×120、200×120、250×120、160×160、200×160、250×160、320×160、200×200、250×200、320×200、400×200、500×200、250×250、320×250、400×250、500×250、630×250、320×320、400×320、500×320、630×320、800×320、1000×320、400×400、500×400、630×400、800×400、1000×400、1250×400、500×500、630×500、800×500、1000×500、1250×500、1600×500、630×630、800×630、1000×630、1250×630、1600×630、800×800、1000×800、1250×800、1600×800、2000×800、1000×1000、1250×1000、1600×1000、2000×1000、1600×1250、2000×1250流程六:风口设计选型1、根据房间功能及气流组织选择合适的风口类型A、在离吊顶高度为2~4米的顶部送风中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圆形(方形)散流器、单层百叶、旋流风口B、在一般的侧送风的系统中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单层百叶C、在空间比较大的展厅、体育馆、多功能厅、大堂等一般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圆形(方形)散流器、单层百叶、旋流风口、球形喷口各种不同的风口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双层百叶风口:1调节式百叶送风口、2可直接与风机盘管配套使用、3用于集中空调系统的末端,调节叶角度,可得到相应送风距离和扩散角、4前排叶片平行于短边为A型,叶片平行于长边为B型◇单层百叶风口:1可用于回风系统、2调节式百叶风口、3可以配过滤器和多叶对开调节阀叶片平行于短边为A型,叶片平行于长边为B型◇侧壁格栅风口:1可用做回风和新风口、2装在墙壁上比较美观,看不见后面的东西、3作为新风口时,后面加铝板网或过滤网、4不注明时,叶片平行于长边◇可开式风口:1适用于做回风口、2还可兼做检修口、3此风口不宜做的太大,但B尺寸也不宜≤170mm、4此风口也称铰链式风口◇矩形(方形)散流器:1气流型式为贴附型(平送型)、2适用于底层吊顶送风系统、3按送风距离确定颈部的风速、4中间叶片芯为可拆卸,便于安装,调试、5送风加调节阀,回风可加过滤器、6天花板开洞尺寸为颈尺寸加75mm,即为(A+75)×(B+75)◇三面吹散流器:1气流型式为贴附型(平送型)、2适用于顶棚的靠墙一侧或局部送风、3中间叶片芯为可拆卸,便于安装,调试◇条形直片式散流器:1突了线性设计特点、2用于室内和环形分布的送,回风、3可根据装饰要求做各种造型、4风口后面可配黑色铝板网,可看不见里面,起遮挡作用、5多个风口并接使用,并缝处有插接板◇条缝活叶型风口:1有其独特设计、2可根据装饰要求做各种造型、3每一组槽内存两个可调叶片,可调制气旋方向和大小、4可根据要求做多组,但不宜做的太宽,最多不得超过十组◇自垂百叶式风口:1用于正压的空调房间的启动排气、2用于新风口处和排风口处、3靠风口百叶自然下垂,隔绝室内外空气交换,当室内气压大于室外时,气流将百叶吹开而向外排气室外空气又不能流入室内、4本风口有单向止回作用、5订货时需说明吹出的方向,即A型或B型◇地送风固定百叶风口:1此风口型材刚性好,并斜向送风、2此风口有单向(A)和双向(B)型两种形式、3此风口用于地面送回风,所以不宜做的过大◇遮光百叶风口:1此风口用于暗室通风且遮光、2可用于门上或墙上、3此风口不宜做的过大◇弧形风口:1可用于吊顶安装时的侧弯弧形亦可为侧面安装的内弯随向弧形、2最好根据工地现场弧形板弯制、3弯曲半径不宜做得过小,R>米为宜◇网式回风口:1结构简单、2可用室外和室内自然通风、3中间用瓦楞铝板网做为通风过滤材料◇可拆卸式风口:1此风口后可配过滤网、2可以方便拆装、3可做检查门使用◇风口多叶对开调节阀:1其调节方案是摘下风口的中心叶片在用螺刀调节中心螺杆◇圆形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常安装在顶棚上、2吹出气流呈贴附(平送)型、3可以供给较大的风量、4可于圆形对开调节阀配套使用◇圆盘式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常安装在顶棚上、2出口风速大,射程远、3气流特性属于散流下送型、4能以较小的风量供应较大的地面面积、5可与圆形对开调节阀配套使用◇小圆形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安装在顶棚上、2气流特性属于下送型、3此风口造型别致,小巧玲珑、4用于顶棚较低的较小房间送风,其中Φ126. Φ205叶片密度大,其余规格叶片单边间距为25mm◇圆形斜叶片散流器:1适用于在外墙上作新风口、2适用于墙上做回风口、3叶片倾斜24′◇圆环形叶片散流器:1送风距离远、2适用于较高的顶棚、3造型新颖美观◇球形风口:1是一种喷口型送风口,风口流速高、2可以在顶角为35°的圆锥形空间内随意转动调节,按指定方向送风、3适用于高大屋顶高速送风或局部供冷的场合◇球形排气罩:1可安装于室内墙壁的排气罩、2适用于厨房、厕所的排气、3其外观美观◇防水百叶风口:1其叶片设计成特殊形状、2只有防雨溅入内部的功能,一般安装在外墙上做新风口、3风口后面可以加铝板网,以防鸟或虫进入◇可开式单层百叶风口:1回风口可开与送风口单双百叶相对应装饰效果好、2便于安装,清洗过滤网、3适宜宽度120-200之间◇可开式方形散流器:1回风口与送风方型散流器相对应适合于大厅等宽大的客厅房间装饰,使造型风格上得到完美的统一、2便于安装,清洗过滤网、3可加工成方型和矩形两个规格的可开型矩形散流器◇外墙口风:1此风口安装在外墙上,即通风又防雨水流入、2用一种装饰型材粘贴在外框四周、3外框于叶片较一般通风风口型材刚性好,因而可以做成较大尺寸、4风口后面可以装拼接式过滤器◇文丘里式(变风量)喷口:1风口出口段采用特形曲线,使之喷射距离更远、2喷口内一般调节芯可以轴向移动、3可以调节出风而积达到射程,风量的控制,适用于大型厅展,以达到侧向吹出距离远,并扩展其流向下扩展◇带灯箱,静压箱的条缝送风口2、根据风量确定风口尺寸(假定流速法)风口的风速选择卡参考下表流程七:阻力平衡计算机气流组织校核1、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并校核各支管阻力平衡1)简单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A、摩擦压力损失值:Pm为~mB、P=Pm×L×(1+K)L为风管总长度弯头三通多时,K=3~5弯头三通少时,K=1~22)校核各支管阻力平衡,如分支管比较多时,需在各分支管上装风量调节阀2、室内气流组织校核校核各空调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是否出现短路校核室内空气循环是否合理,避免空调四区的出现校核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是否合理风口的距离是否合理风量风管计算方法风管:风管尺寸=风量/风速风量=房间面积*房间高*换气次数例:风量40000m3/h,风速9m/s,得风管尺寸=40000m3/h除以9m/s除以3600s=㎡=*风管尺寸:1500×800mm,而根据矩形常用规格只有:1600×800 mm风速需要根据噪音要求调整的通风工程以假定流速法为例,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耗用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的阻力大,动力消耗增大,运用费用增加.对除尘系统会增加设备和管道的磨损,对空调系统会增加噪声.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但是风管断面大,材料和建造费用大,风管占用的空间也增大.对除尘系统流速过低会使粉尘沉积赌塞管道.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合理的流速.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表6-2-1、表6-2-2及表6-2-3确定.除尘器后风管内的流速可对比表6-2-3中的数值适当减小.表6-2-1 一般通风系统中常用空气流速(m/s)表6-2-2空调系统低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3、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按式(6-2-1)计算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并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定风管断面尺寸时,应采用规范统一规定的通风管道规格,以利于工业化工制作.风管断面尺寸确定后,应按管内实际流速计算阻力.阻力计算应从最不利环路(即阻力最大的环路)开始.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后风管内的风量应把漏风量和反吹风量计入.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除尘器的漏风率应不大于5%.4、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调节了保证各种、排风点达到预期的风量,两并联支管的阻力必须保持平衡.对一般的通风系统,两支管的阻力差应不超过15%,除尘系统应不超过10%.若超过上述规定,可采用下述方法调节其阻力平衡.(1)调整支管管径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支管管径改变支管的阻力,达到阻力平衡.调整后的管径按下式计算:(6-2-2)式中 D′—调整后的管径mmD —原设计的管径mm△P —原设计的支管阻力Pa△P′—要求达到的支管阻力Pa应当指出,采用本方法时,不宜改变三通的支管直径,可在三通支管上先增设一节渐扩(缩)管,以免引起三通局部阻力的变化(2)增大风量当两支管的阻力相差不大时,例如在20%以内,可不改变支管管径,将阻力小的那段支管的流量适当加大,达到阻力平衡.增大后的风量按下式计算:(6-2-3式中 L′—调整后的支管风量m3/hL —原设计的支管风量m3/h采用本方法会引起后面干管内的流量相应增大,阻力也随之增大;同时风机的风量和风压也会相应增大(3)阀门调节通过改变阀门开度,调节管道阻力,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必须指出,对一个多支管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实际调试,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进行反复的调整、测试才能完成,达到预期的流量分配.5、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暖通示范中有关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工程中风口风速设计知识
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
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
(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技措4.2.10.2)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
(技措 4.5.1.3.1)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
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
(技措4.5.8)
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技措4.8.5.3)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
(技措5.4.10.2)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14、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m/s): (技措表5.4.11-2)15、回风口吸风速度:(技措表5.4.13)一、风口选用总说明:(10K121)1、风口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室内气流组织、噪声、建筑装修美观要求、安装维修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因素。
在选型时,应确定风口风速,计算风口风量、有效面积、设成,特别要注意建筑梁或柱子等对气流的影响。
对一些技术要求特殊的空调区域和风量较大的场合,风口的选择宜辅以计算机模拟(CFD)方法确定。
2、上部送风时,一般房间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风口等侧送,侧送气流宜贴服;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高度与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散流器;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或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的高大厂房,宜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3、侧送式置换送风口的安装,距地高度宜小于0.8m;出口风速民用建筑不宜大于0.2m/s,工业建筑不宜大于0.5m/s。
4、对于室内散热量大的场所(如计算机房)或高大空间(如影剧院),应优选用气流特性稳定的下部送风风口。
如建筑结构限制,应优先选用诱导性能好的风口。
冬季送热风时,应注意室内空气热分层现象,宜选用有冬夏季调节功能的送风口。
对于送风口安装高度大于4m的场所,宜使用射流方向可调的风口,以适应负荷的变化。
5、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
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百叶风口、散流器、条缝风口送风等宜采用2-5m/s风速,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6、回风口的面风速一般按下表中推荐的风速选取。
当房间内对噪声要求较高时,回风口的风速可适当降低。
(民用条文7.4.13)7、风口的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
二、百叶风口选用说明:(10K121)1、单层百叶风口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侧送时,其空气动力性能比双层百叶风口略差,仅用于一般空调工程,多数情况下用作回风口。
2、双层百叶风口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侧送风口时,既可用于舒适性空调也可用于精度较高的工艺性空调。
风口以侧送为宜,顶送时,距离工作区高度不宜小于2.0m。
3、固定斜百叶风口可做送风,也可做回风,适用于舒适性空调,安装于吊顶上,并与吊顶齐平或者安装在吊顶静压箱上,形成向下的斜送气流。
4、地面固定斜百叶风口安装于地面,适用于下送风。
5、侧送百叶送风口的最大风速(m/s)见下表:
6、对于舒适性空调,当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送时,应选用横向可调节叶片在外、竖向固定叶片在内的风口。
7、对于工艺性空调,当采用贴服侧送时,应采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可调节的双层百叶风口,并配对开多叶调节阀。
三、散流器选用说明:(10K121)1、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适用于高大空间顶部嵩俸。
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是将热动元件安装在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内,通过感受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高低来调节叶片角度,改变送风气流的流型。
夏季送风温度小于等于17℃时,调节叶片角度为水平送风;冬季送风温度大于等于27℃时,调节叶片角度
为垂直送风。
2、地面散流器适合安装在夹层地板内,用于高舒适标准的工作环境及计算机房等局部热源较多的场合。
3、圆形或方形散流器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4、散流器宜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线与侧墙距离不宜小于1.0m。
5、地面散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作为下,安装位置距离座位不宜小于400mm。
6、并非所有地面散流器均需设集尘斗,且集尘斗安装与否并不影响地面散流器的气流流型。
7、散流器的颈部最大允许风速(m/s)如下:四、喷口选用说明:(10K121)1、球形喷口多设计为可调节型,其送风方向可现场手动调节,也可通过执行器自动调节,喷口可在上下±30°范围内调节,以改变送风气流方向。
2、筒形喷口常安装在风管或静压箱侧壁,喷口可在上下±30°范围内调节,喷筒安装圈能360°任意旋转。
3、球形可调喷口,多用于大空间公共场所、高大厂房及空调送风口与人员活动范围有较大距离的环境里。
送风射程为5-30m。
4、筒形喷口属于射流风口,适用于高大空间的远距离送风。
单喷嘴型筒形喷口的最大送风量约为3000m3/h,最大射流长度约为37m;多喷嘴型筒形喷口的最大送风量约为6000m3/h,最大射流长度约为32m。
5、喷口侧向送风应使人员处于射流的回流区。
6、喷口出口风速宜取4-8m/s,当空调区域内噪声要求不高时,最大值可取10m/s。
7、用于分层空调的侧送喷口安装高度宜距地6-10m,当空调区跨度大于24m时,宜采用双侧送风。
当采用双侧喷口送风时,多股平行射流应相互搭接,其射程可按两侧喷口中点距离的90%计算。
五、旋流风口选用说明:(10K121)1、可调叶片旋流风口适用于高大空间、
风口安装高度应大于等于4m的空调场所。
2、阶梯旋流风口适用于高大空间如影剧院、体育馆等下送风空调系统,最大送风温差为±6℃。
3、可调叶片旋流风口风量一般在1000-6000m3/h范围内,可送出横向,斜向或垂直方向的旋转气流,出风口的有效风速小于等于12m/s。
4、旋流风口的规格与其接管直径的整数表示,出风有效面积为其接管过流面积的30%-50%。
5、旋流风口常通过法兰与静压箱连接,静压箱可采取侧面或顶部进风方式。
6、阶梯旋流风口的出风量为30-5m3/h,送风时气流由导流片向四周旋转而出,诱导比大,风速衰减快,常在阶梯垂直面上和地面上安装。
六、条缝风口选用说明:(10K121)1、直片条缝风口,风口由固定叶片组成,叶片沿平行于长边排列,每节最大连续长度可做成3m,也可把两节或多节拼起来使用,拼缝处采用插接板连接。
该风口气流流型属于平面射流,可用于室内送、回风口。
送风时,风口上方需设静压箱,以确保垂直下送气流分布均匀。
2、双槽条缝风口。
风口为双条缝型,条缝长宽比大于20,其制作长度为480-2400mm,安装时需配合静压箱。
该风口气流流型属平面射流,可用于室内送风口。
3、活页条缝风口。
风口在每个线槽内有两个可调的弧形叶片来控制气流方向,风口气流流型既可以调成平面流型,又可调成垂直向下流型。
用于送风口送风时。
该风口有单组型和多组型,与静压箱配合使用,安装在天花板、侧墙或其他位置。
4、本风口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和工业建筑(纺织厂)的工作区送风。
5、风口送风的特点是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用于空调区允许风速为0.25-0.50m/s,温度波动范围为±1-2℃的场
所。
6、风口的最大送风风速为2-4m/s,当风口安装位置高或人员活动区允许有较大风速时,宜取上限值。
7、采用条缝风口送风时,在静压箱入口处的风管上应配置风量调节阀,以保证送风均匀。
静压箱与支风管的连接宜采用软风管,以便于施工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