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常用育种方法研究进展初探

辣椒常用育种方法研究进展初探

靳艳革;岳振平;顾桂兰

【摘要】介绍了辣椒育种中常用的几种育种方法,以及这几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利用情况.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3页(P132-134)

【关键词】辣椒;育种;研究

【作者】靳艳革;岳振平;顾桂兰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近年来,常规育种在辣椒上已不再是主要手段,因为常规育种需要6~7代才能稳定初步育成一个新的品种,即便有温室每年再加一代,也需要约4年时间,进展

较慢。随着辣椒其他育种手段和技术的应用与成熟,常规育种逐渐成为辅助手段。但常规育种对辣椒来说仍然必不可少,如品种资源的引进、收集、鉴定和保存等,以及通过系谱选择获得优良的亲本材料;特别在利用野生资源的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等方面,可通过远缘杂交,使后代发生基因重组,再经过若干代的定向选择,鉴定或采用回交方法改良个别不良性状,最后可育成新的辣椒品种。郭泳(1998)等认为,对于自花授粉蔬菜(辣椒自交率约为94%)进行抗病性育种时,利用系

谱选择法是非常有效的[1]。

杂种优势利用是利用父母双亲综合性状的相互作用,使子一代表现出优势互补,该育种方法在辣椒育种中已占领了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江苏省农业科学

院蔬菜研究所辣椒育种专家丁犁平研究员育成了国内第一个杂交辣椒品种“早丰

一号”,自80年代初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以来,因一代杂种比常规品种一般增产30%~40%,以及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使90年代以来辣椒育成品种中杂种一代占80%。从此,辣椒育种转入杂交育种阶段,育种速度大

大加快,育成品种众多,主要包括露地栽培品种、保护地早熟栽培品种和秋冬大棚延后栽培品种等。我国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辣椒优良品种几乎都是杂种一代,如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湘研系列、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苏椒系列、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中椒系列等。

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是选配强优势的组合和生产高纯度的杂交种子。袁仲桂等研究表明,决定杂种一代品质的优劣、产量高低、抗性的优势,是双亲综合性状的互补作用,而不决定于某一性状。周群初研究表明,构成产量的主要性状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的双亲平均值与杂种一代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如何早期预测杂种优势,以及将杂种优势固定,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有待于遗传规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现今的辣椒杂交一代种生产主要是靠人工去雄授粉法,花费人力、物力巨大,而且难以保证纯度,利用苗期标志性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简洁、有效途径之一,2001

-2003年马志虎等[2]发现了辣椒黄绿苗突变体,并把它作为苗期遗传标记性状,为杂交种纯度早期鉴定提供了较大的利用价值。

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主要有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MS)两种。核雄性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只受核基因控制。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性是由核基因与细胞质互作的结果,只有不育的细胞质与不育的核基因型结合在一

起才表现不育。辣椒GMS突变体主要来自于地方品种自交分离后代及X射线、γ

射线和EMS诱变处理后代。CMS主要来自于自然突变和种间杂种后代。

利用辣椒雄性不育基因选育杂交种,可免除人工蕾期去雄等环节,降低杂交制种难度

和成本,保证辣椒杂种产量和纯度,因而受到了辣椒育种专家的重视。我国在辣椒

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方面位于世界前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辣椒核雄性不育基因选育出一系列核不育两用系,并在培育一代杂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蒋

伟明等[4]以克山尖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不育源,通过转育本地优良材料育成雄18

辣椒两用系;张子学等[5]以沈椒3号辣椒作为不育源,转育成雄性不育两用系南京早椒AB两用系;刘君等[6]以沈椒4号辣椒作为不育源,转育成数个雄性不育两用系;任锡伦[7]以沈椒4号辣椒作为不育源,转育成3个雄性不育两用系,并应用于育种实践。袁俊水等[8]发现功能性雄性不育,由于自身有可育花粉,所以勿需再选育保持系,所有开花结果正常、遗传上纯质的品种和自交系均可作为其恢复系。我国发

现的核雄性不育隐性基因已在辣(甜)椒杂种优势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利用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已经选育出沈椒系列、冀研系列等10余个辣(甜)椒新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核不育育种体系基本成熟,胞质不育体系的研究和利用有较大的进展。张宝玺等研究了辣椒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基础,利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计算了恢复性的狭义遗传力及控制遗传因子的数目。辣椒雄性不育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效益,但其基础研究十分薄弱,除了个别雄性不育类型开展了一些细胞学观察和零星的生化比较外,辣椒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另外应用中尚存在大多数辣椒雄性不育类型对温度或光照敏感,即环境不育的问题,初花期才能识别是否不育和必须拔除50%雄性可育株等现实问题。

诱变育种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种子、植株、花粉等器官进行诱导,产生突变,然后从其后代中选出有利用价值的材料或直接选出新品种。1998年国内马艳

青也曾获得过抗涝性和抗病毒能力强的植株,虽然各种诱变能使植株发生一定的遗传变异,但变异的结果往往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有利的机率较低,育成新品种的概率很小,所以一些科学家希望通过航天诱变创造新的种质资源。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应用航天技术与传统的杂交、杂种优势利用、辐照、组织培养和分子技术等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新技术,即在距离地球200~400 km的高空环境进行各种农作物种子飞行搭载处理,返地后种植选育。目前,从事辣椒航天诱变育种工作的单位主要有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将龙椒2号辣椒种子搭载于科学返地卫星上,待返回陆地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后代植物学性状、抗性和产量,并进行果实营养分析等,经多代选育后,获得优良辣椒新品系卫星87-2,育成辣椒新品种宇椒1号和宇椒2号及系列新品种4个。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选出的太空诱变优良

材料为亲本现已培育出9个辣椒杂交新品种。

空间条件是地面任何条件无法比拟的,空间诱变具有变异幅度大,能产生一定的有益变异的趋势。目前在辣椒育种中航天诱变育种作为一种新型育种手段,其研究方法尚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研究体系。相信待今后的机理研究与诱变技术进一步发展时,太空育种亦可成为植物育种的有效手段之一。

5.1 组织培养

辣椒组织培养是辣椒杂种优势固定、优良品种快速繁殖、突变体保存利用及利用外源目的基因导入进行遗传性状改造(基因转移)的基础。现今为止,国内已在辣椒成熟胚培养[9]、下胚轴、子叶、带柄子叶等外植体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10-13],以及花药培养[14]、茎尖脱毒[15]、原生质体培养[16]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徐矿

红等进行了辣椒成熟胚培养的研究,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辣椒种质资源的搜集,为

种质资源的搜集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辣椒花药培养技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上均有较大的进展。2004年王烨等研究表明,低温和无碳源处理对提

高小孢子存活率的作用明显[17]。

5.2 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辣椒常规育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为主要手段的分子育种辅助常规方法,能提高育种效率,创造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新种质,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更多的方法和保障。分子育种包括2个方面:一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二是通过基因工程创造优良资源,它是今后辣椒育种方法的补充和发展方向。

【相关文献】

[1]郭泳,付亚文,赵国余,等.蔬菜作物对细菌病源体抗性的遗传育种 [J].辽宁农业科学,1998(3):23-27.

[2]马志虎,沈晓昆,宋春.黄绿苗叶色标记技术在辣椒纯度鉴定及雄性不育中的应用 [J].长江蔬菜,2003(1):36-38.

[3]杨凤梅,薛庆华.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及其利用〔J〕.辣椒杂志,2005(2):9-10.

[4]蒋伟明,侯士熙,周林,董晓飞,任志仙.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93,21(2):48-52.

[5]张子学,何华奇,王桦.辣椒雄性不育初探[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11(4):5-9.

[6]刘君,林高玉,赵培芳,王国东.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和应用[J].北方园艺,2000(1):8-9.

[7]范妍芹,刘云,严立斌,邢任国.甜椒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转育及利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

报,2004,5(4):333-337.

[8]袁俊水,李锁平.一个辣椒功能性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形态及遗传研究[J].遗传,2000,22(1):29230.

[9]徐矿红,张子君,田云.辣椒成熟胚培养技术在种质资源搜集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0(1):28-29.

[10]余小林,李乃坚,黄自然,等.辣椒子叶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园艺学报,2000,27(1):42-46.

[11]柳建军,于洪欣,于彦丽.辣椒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1(2):25-26.

[12]周嘉裕,卿人韦,兰利琼,等.辣椒离体细胞多倍体的诱导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2,39(4):746-749.

[13]罗素兰,王鹏程,张转,等.辣椒离体高效再生体系及其卡那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J].海南大学学报,2003,21(1):51-56.

[14]张子君,徐矿红,田云,等.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成苗[J].辽宁农业科学,2000(4):43-45.

[15]文锦芬,邓明华,戈振扬,等.辣椒茎尖培养脱毒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27(6):158-160.

[16]何晓明.辣椒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J].园艺学报,1997,24(3):298-300.

[17]王烨,张宝玺,连勇,等.不同预处理对辣椒小孢子存活率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4(4):

4-6.

辣椒常用育种方法研究进展初探

辣椒常用育种方法研究进展初探 靳艳革;岳振平;顾桂兰 【摘要】介绍了辣椒育种中常用的几种育种方法,以及这几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利用情况.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3页(P132-134) 【关键词】辣椒;育种;研究 【作者】靳艳革;岳振平;顾桂兰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近年来,常规育种在辣椒上已不再是主要手段,因为常规育种需要6~7代才能稳定初步育成一个新的品种,即便有温室每年再加一代,也需要约4年时间,进展 较慢。随着辣椒其他育种手段和技术的应用与成熟,常规育种逐渐成为辅助手段。但常规育种对辣椒来说仍然必不可少,如品种资源的引进、收集、鉴定和保存等,以及通过系谱选择获得优良的亲本材料;特别在利用野生资源的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等方面,可通过远缘杂交,使后代发生基因重组,再经过若干代的定向选择,鉴定或采用回交方法改良个别不良性状,最后可育成新的辣椒品种。郭泳(1998)等认为,对于自花授粉蔬菜(辣椒自交率约为94%)进行抗病性育种时,利用系

谱选择法是非常有效的[1]。 杂种优势利用是利用父母双亲综合性状的相互作用,使子一代表现出优势互补,该育种方法在辣椒育种中已占领了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江苏省农业科学 院蔬菜研究所辣椒育种专家丁犁平研究员育成了国内第一个杂交辣椒品种“早丰 一号”,自80年代初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以来,因一代杂种比常规品种一般增产30%~40%,以及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使90年代以来辣椒育成品种中杂种一代占80%。从此,辣椒育种转入杂交育种阶段,育种速度大 大加快,育成品种众多,主要包括露地栽培品种、保护地早熟栽培品种和秋冬大棚延后栽培品种等。我国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辣椒优良品种几乎都是杂种一代,如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湘研系列、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苏椒系列、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中椒系列等。 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是选配强优势的组合和生产高纯度的杂交种子。袁仲桂等研究表明,决定杂种一代品质的优劣、产量高低、抗性的优势,是双亲综合性状的互补作用,而不决定于某一性状。周群初研究表明,构成产量的主要性状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的双亲平均值与杂种一代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如何早期预测杂种优势,以及将杂种优势固定,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有待于遗传规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现今的辣椒杂交一代种生产主要是靠人工去雄授粉法,花费人力、物力巨大,而且难以保证纯度,利用苗期标志性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简洁、有效途径之一,2001 -2003年马志虎等[2]发现了辣椒黄绿苗突变体,并把它作为苗期遗传标记性状,为杂交种纯度早期鉴定提供了较大的利用价值。 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主要有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MS)两种。核雄性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只受核基因控制。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性是由核基因与细胞质互作的结果,只有不育的细胞质与不育的核基因型结合在一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以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辛辣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和消费者的需求,培育新品种的辣椒成为了重要的任务。下面将介绍辣椒新品种选育的方法。 一、种质资源收集与筛选 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是选育新品种的第一步。种质资源的收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人工引种和种质资源库等途径进行。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搜集来自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类型的辣椒种质资源。收集到的种质资源需要经过筛选,选取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较好抗逆性的品种。 二、亲本选择与配组 在亲本选择时,需要根据选育目标和亲本间遗传差异的亲缘关系进行选择。亲本的选择应注重综合性状,如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同时,亲本间的配组也需要考虑杂交优势和亲和力,以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三、杂交与选育 辣椒新品种的选育主要依赖于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遗传的分离再组合,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杂交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授粉时间

和授粉方法,保证杂交的成功率。 四、遗传稳定性鉴定 在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时,需要对杂交后代进行遗传稳定性鉴定。遗传稳定性鉴定主要包括性状表现稳定性和遗传背景稳定性的评估。通过对杂交后代的多年试验和遗传分析,确保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稳定的性状和遗传背景。 五、多点试验与推广 在确认了辣椒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后,需要进行多点试验和推广。多点试验是为了验证新品种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新品种的市场适应性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确保新品种的推广效果。 六、品种保护与推广 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后,需要进行品种保护和推广。品种保护主要包括品种权的申请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繁殖和销售。同时,对于成功推广的品种,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提高品种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总结: 辣椒新品种选育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遗传学、生物技术和农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亲本选择与配组、杂交与选育、遗传稳定性鉴定、多点试验与推广

辣椒育种技术

辣椒育种技术 辣椒包括甜椒Capsicum spp.是茄科辣椒属的多年生或一年生作物2n=24。果实富含辣椒素、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有芬芳的辛辣味果实可炒食、盐腌制酱或碾成辣椒粉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一、辣椒的种质资源及分类辣椒属目前确定的植物种类为27种其中已利用的12种未被利用的15种。主要栽培种有5个一年生椒辣椒属中分化最多灌木椒亚马逊椒长柄椒毛辣椒1923认为一年生椒和木本椒是同一个种分为5个变种樱桃椒类朝天椒类簇生椒类长甜椒类我国辣椒主要品种资源有湘潭迟班椒、云阳椒、潘家大辣椒、中江猪大肠辣椒、华椒17、21牛角椒、伏地尖、河西牛角椒、窑嘴大辣椒、羊角辣椒、雷阳大辣椒、矮脚黄、华椒1号、华椒2号、汉川椒、保加利亚尖椒、矮树早、枞阳“二垄”椒、三洲辣椒、海花3号、农大40、吉农方椒、红旗方椒、茄门、吉椒2号、麻辣三道筋、于洪早椒、同丰16、同丰19、同丰37、大同5号、选丰46、包子椒甜椒、铁把黑甜椒、巴彦大辣、双富大辣椒、铁皮青大辣椒、一窝猴小辣椒、线辣子、中子粒、8819、二金条、皇椒1号、攸县玻璃椒、邵阳朝天椒、虹豆辣湘西长线椒等。二、育种目标 一丰产性高产一直是优良辣椒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丰产性是受许多性状影响和制约的数量性状其中最直接的受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辣椒的单株产量取决于花数、坐果率、单果重、采收期同时还受株型、叶量、光合效率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抗病性等因素的制约。国外多数研究认为配制杂种一代要以果数型作母本、果重型作父本产量优势才最大。二抗病性病害是造成辣椒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的主要因素。 1、抗病毒育种病毒是辣椒病害中较严重的病原发病植株表现为花叶、叶片皱缩、畸形、鞋带状严重的植株矮化甚至引起系统坏死导致辣椒产量严重下降以致失败。1973曾报道两次接种病毒的实验结果辣酱椒因接种SLTMV分别减产38%和22%甜椒因TEV分别减产23%和21%因CMV分别减产97%和61%。由于世界各国病原病毒发生情况不一致故抗病毒育种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国以TMV和CMV发病率高危害最大故抗TMV和CMV是我国现阶段抗病育种的主攻目标。 2、抗疫病育种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世界性病害。在辣椒生育期的各个阶段、在各个器官上均可发生寄生。“八五”期间我国已将抗疫病作为辣椒抗病育种的目标。我国当前种植的尖辣椒一般抗病性较强甜椒多不抗病染病轻的品种有长春尖椒、日本黑椒、保加利亚辣椒、茄门甜椒、牟农一号甜椒、细线椒等。 3、抗其他病害育种经过研究国外育种工作者在野生资源中发现了抗白粉病、黄萎病、番茄斑枯病、细菌性斑点病、果腐病等抗病材料。针对这些病害开展抗性育种也应是某些地区的育种目标。另外青枯病、疮痂病、炭疽病等也是辣椒的重要病害抗病育种也应注意。三 品质 1、果实的营养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干物质的含量、矿质营养元素等主要决定着辣椒的营养品质。我国“八五”期间育成的辣椒品种要求维生素C含量每100g鲜重高于70mg甜椒维生素C含量每100g鲜重高于65mg。 2、果实的辣味和风味辣椒的辣味由辣椒素引起辣椒素含量是辣椒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不同的辣椒品种其辣椒素含量差异比较大。辣椒的风味是由果实中几种数量很少的芳香物质所致。甜椒的重要风味成分是2-异丁基-3-甲氧基丙嗪这种成分极香在果实的外皮中浓度最高横壁和胎座中较少 种子中没有。热处理会破坏部分风味成分。 3、果实的商品品质商品品质由单果重、果长、果宽、果肉厚及可食用比率等构成。一般果实较大、形状及大小较一致、具光泽、质地紧密、果肉厚的辣椒耐运输较抗果顶腐烂病。四熟性为了达到周年均衡供应辣椒生产也要求早中晚熟品种配套。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蔬菜春淡季明显早熟辣椒效益好育种工作者曾把早熟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但是早熟品种由于主要强调早相对忽略了生

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

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 一、背景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而辣椒品种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也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杂交制种技术是目前辣椒育种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就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一些基本介绍和分析。 二、什么是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 杂交制种技术又称杂交育种技术,指的是将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人工授粉,通过混合不同尺度基因的特性,或把两个互补性强花色的品种进行交配,利用杂交产生的优良特征进行繁殖和育种,最终培育出新品种的技术。目前,杂交制种技术已经成为了辣椒育种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为一种优良的经济作物,辣椒的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方向。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辣椒的品种和产量,也可以使辣椒抗病性能更强,适应更多的环境,增强抗病性等。因此,在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杂交制种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决农业问题和保障中国人民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杂交制种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制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杂交优势和亲本配对选择。关于杂交优势的研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杂交优势表现在F1代中,它通常具有比亲代更强的杂种超常现象。各项优良性状包括:增产、抗病、抗旱、提早成熟、提高营养品质

等等。而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亲本配对选择,这是决定所得到的杂交后代品种优劣的重要因素。 五、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应用的具体步骤 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所需步骤具体如下: 1.父本选择 辣椒杂交育种中,只要父本的某个性状优良,在基因上必定是包含了三定律中的一个或数个基因因子,而母本固然可取舍,但父本却必须真正是上等的、单性花、先熟花;因此,选好父本品种十分重要。 2.母本选择 母本的选择要严格按照配对原则以及搭配适度的原则。根据植株较矮而且结果较集中的性状情况,选用单花球较多的母本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同时,母本植株要有稳定的优良性状,这样才能保证后代品质的稳定。 3.授粉时间 用大约为3-5微秒(µm)的牙签,在一天中父本和母本花粉酿成杂交种子的最佳授粉时间为,早晨7: 00—9: 00,下午4:00—7:00。 4.杂交制种后的标本处理 进行杂交制种后,要及时将离开花序的已经授粒的花剪下来,并标注名称、日期、授粉范围、授粉时间等重要信息,最后投放到钵水中,防止熟果落地后受到腐烂的影响。 六、结语 综上所述,辣椒的杂交制种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育种技术,也是辣椒良种选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细致的选择杂交

辣椒育种与新品种选育计划

辣椒育种与新品种选育计划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辛辣香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 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辣椒的品种和产量, 辣椒育种与新品种选育计划应运而生。 一、辣椒育种的意义和挑战 辣椒育种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出生长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产 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辣椒作为开花结果的一种蔬菜作物,其产量 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者的口感。然而,辣椒育 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品种资源有限、种质基础较弱、生物多样 性不足等。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育种方法和策略,加大辣椒品种创 新和选育的力度。 二、辣椒育种的方法和技术 在辣椒育种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改良、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其中,遗传改良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选择和交配等手段提高辣椒品 种的性状和产量。杂交育种则是通过雄性不育线和优良的亲本杂交获 得高产的杂交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基因编辑技 术是近年来的新兴方法,可以直接改变辣椒的遗传信息,实现特定性 状的转变。 三、新品种选育计划 为了推动辣椒育种和新品种选育的工作,制定一项明确的计划至关 重要。新品种选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需求分析:调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偏好,确定新品种的 主要特点和目标。 2.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收集保存辣椒的不同种质资源,建立种质 资源库,为品种改良提供基础。 3. 遗传评价与筛选:通过对不同品种的遗传评价和表型分析,筛选 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为后续的杂交选育提供依据。 4. 杂交选育:利用优良亲本进行杂交,获得高产、抗病虫害、耐逆 性强的杂交种,提高辣椒的品质和产量。 5. 基因编辑研究:结合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特定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开发出更具优势的辣椒品种。 6. 田间试验与推广:通过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验证新品种的适应 性和经济效益,并进行种植指导,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四、前景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辣椒育种与新品种选育计 划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育种的努力,可以培育出更多抗性强、品质 好的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辣椒的市场竞争力。然而,辣椒育种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获得优良基因资源、提高育种效率、解决转基因风险等问题,需要持续创新和研究努力。 总结

辣椒育种实施方案

辣椒育种实施方案 一、引言 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随 着人们对辣椒品种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辣椒育种工作变得越来 越重要。本文将介绍辣椒育种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 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辣椒育种的目标 1. 提高产量:通过育种,培育高产的辣椒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 改良品质:改良辣椒的口感、香味、色泽等品质特点,使其更受 市场欢迎。 3. 抗病虫害:培育抗病虫害的辣椒品种,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 境污染。 三、实施步骤 1. 选取优良种质:在辣椒育种工作中,首先要选取具有良好遗传性 状的亲本材料,如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 2. 杂交育种:利用不同亲本的优点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

的杂种。 3. 选择育种方法:可以采用自交系育种、双交系育种、细胞工程育 种等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育种方法。 4. 田间选种:在田间条件下对育种材料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出符 合要求的优良品种。 5. 繁育和推广:对培育出的优良品种进行繁育和推广,使其在生产 中得到应用。 四、注意事项 1. 保护遗传资源:在育种工作中,要重视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2. 多样性利用:充分利用辣椒的遗传多样性,尽可能培育出更多样 化的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 3. 结合实际:在育种工作中,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进行育种工作。 五、总结 辣椒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和实施方案,可 以培育出更适合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辣椒的产量 和品质,促进辣椒产业的发展。希望本文介绍的实施方案能够对相

中国加工辣椒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加工辣椒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介绍了中国加工辣椒(CapicumannuumL.)在杂种优势、雄性不育和生物技术育种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中国加工辣椒育种中存在加工辣椒资源及品种匮乏、与国外育种公司差距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加工辣椒资源收集与创新、选育加工辣椒专用品种、提高中国加工辣椒育种水平及品种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加工辣椒(CapicumannuumL.);研究现状;育种;对策 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ureofBreedingforProceingPepperi nChina YAOMing-hua1,YINYan-某u1,WANGFei1,LINing1,JIAOChun-hai1,ZHAOJia-yu2 (1.Hube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Wuhan430064,China; 2.HuanggangNormalUniverity,Huanggang430064,Hubei,China) Keyword:proceingpepper;reearchtatu;breeding;countermeaure 辣椒(CapicumannuumL.)又名红辣椒、番椒等,有25~30个栽培种[1]。辣椒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辣椒碱、二氢辣椒碱、维生素、可溶性糖、辣椒色素和矿质元素等成分,是佳肴美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之一[2]。辣椒红色素具有抗癌功效,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促进人体健康起到关键作用[3]。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为辣椒干、辣椒油、辣椒酱和辣椒素等产品,延伸了辣椒产业链。红辣椒的初加工产品有辣椒粉、辣椒块及多种风味的辣椒酱,深加工产品有脂溶性辣椒红色素、水溶性辣椒红色素、辣椒精和辣椒碱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产品除内销外还出口到韩国、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概述 辣椒(Capsicum annuum)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和调料植物,其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 自然杂交 自然杂交是辣椒新品种选育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种植多个不同类型的辣椒植株,利用自然传粉的过程,将不同类型植株的花粉传递给雌性花器官,实现杂交。自然杂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种质的丰富性,并产生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手工杂交 手工杂交是对自然杂交的一种有目的的改良方法,通过人工将所需的花粉施加到特定雌蕊上,实现精确的杂交。手工杂交的优点是可以选择性地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无需等待自然传粉的过程。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技术在辣椒新品种选育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通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辣椒中导入或删除特定的基因,从而实现

对性状的改良。例如,可以通过导入抗病基因,提高辣椒的抗病能力;或者通过导入抗虫基因,增强辣椒对害虫的抵抗力。 辅助选择 辅助选择是一种高效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通过对辣椒种质进 行精细的评价和筛选,选择出具有优异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辅助选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提高选育 效率。 遗传育种 遗传育种是传统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之一。通过对辣椒自然遗 传变异的观察和分析,选择具有期望性状的个体进行育种。遗传育种 依赖于辣椒的自然变异,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理想品种的选育。 其他技术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新兴 的技术被应用于辣椒选育,如形态指标辅助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这些方法利用形态特征或分子标记对辣椒种质进行评价和筛选,能够 更加准确地选择出具有理想性状的品种。 结论 辣椒新品种选育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 缺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结合不同的品种和要求,可以更加高效地 选育出优异的辣椒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价值。

辣椒育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辣椒育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一)项目的主要内容及技术原理简述 以前辣椒育种强调早熟性和丰产性,现在根据国家“863”项 目提出的材料选育和新品种选育方向的要求,新育辣椒品种以优质、抗病、专用型为优先目标。本项目将依靠南昌菜科所丰富的辣椒品种资源为基础,以赣北特有的枫树辣椒和海南灯笼辣椒王为主要选配育种材料,综合采用远缘杂交、航天诱变、雄性不育及花药组培等高新生物技术,开展以高品质(营养丰富、风味浓郁和商品性状优良)为育种目标的辣椒专用新品种选育。力争获得 3-5个能 分别满足早春保护地、晚熟越夏、秋延后栽培等系列专用品种。该类品种将比

常规品种每亩增收30%-50%并彻底改变当前辣椒产量高而口感差,风味淡的缺陷,为多样生态化、专用品种化的辣椒产业格局打下基础。 (二)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辣椒育种目标主要是早熟及丰产性,随着栽培模式不断变化,特别是早春和秋延大棚、日光温室的应用及反季节栽培面积的增加,辣椒市场已实现周年供应,因而早熟性不再是衡量品种市场优劣的决定因素,而辣椒的营养品质(Vc、可溶性糖、干物质)、风味品质(辣椒素、挥发油及氨基酸)和商品性状(果形、果色、肉厚及可食用率等)则越来越受市场关注。新世纪辣椒育种应以优质、抗病为首要选育方向。针对当前生产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各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选育出适合保护地栽培、温室长季节高产、露地低成本栽培等不同生态条件和用途(鲜食、加工等)的专用品种符合今后辣椒产业发展的要求,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 辣椒是我国大宗蔬菜品种,我国在“六五”至“八五” 期间把 辣椒早熟品种选育作为主攻任务之一,这期间育出了早丰I号、湘研1 号等早熟品种。但由于早熟,生育期过短,产量不高,品质也不太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探究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探究辣椒杂交制种技术 随着人们对辣椒的需求增加,人们对辣椒的种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杂交种植技术是 一种对辣椒的种植和收获方法进行改良的有效技术。它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通过种植不 同的辣椒品种,产生适合市场需求的更加耐储藏、更具抗病性和更加富有特色的品种。 辣椒的杂交制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株遗传的变异性。在这方面,辣椒株变异性种 的极大来自于向日葵科植物一个难以逆转的生理特性——自交不育杂种的出现。在某些情 况下,自交不稳定性可以通过杂交来实现。辣椒的杂交制种可以利用先天的遗传变异性, 通过类似的机制来调整辣椒植株的生长和发展。 辣椒的杂交制种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法来实现:人工授粉和自然杂交。在人工授粉的 方法中,授粉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人们将花粉从父辣椒植株收集,然后用这些花粉授粉 到母辣椒植株的花上。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人们获得品质更高、产量更高的辣椒作物。 另一种方法是自然杂交。这种方法是利用植株之间的粉虫来进行传播。在辣椒种植过 程中,这种自然杂交能够在植株之间形成新品种。自然杂交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率,这意味 着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品质的辣椒。 辣椒的种植和收获也需要适当的管理,以便根据杂交制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辣椒培养 和育种。为了确认由杂交制种得到的种子的品种,并确定它们的质量,人们需要对辣椒进 行精确的标记和记录。辣椒的种植和收获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品质和收成方案 的成功性。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有能力创建不同品种的辣椒,这些品种可以遍布全球,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利用人工授粉和自然杂交的方法,人们能够通过多样化辣 椒及其种植需求,改善其品质、增加产量和改善贮藏,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农场生态系 统的破坏和对应的环境问题。

辣椒杂种优势的预测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

辣椒杂种优势的预测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 辣椒杂种优势的预测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 为了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人们长期以来进行了辣椒的杂交育种工作。杂交育种的目标是通过合理选配亲本,创造更多的杂种优势,从而提高辣椒的品质和产量。本文将探讨辣椒杂种优势的预测以及亲本选配的研究。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得更好,比其双亲或亲本平均水平更高或更低的现象。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杂种对某些性状的表现上,比如产量、质量、抗病性等。辣椒杂种优势的表现形式包括超亲和和全亲和两种类型。超亲和即杂种比亲本物种表现更好,全亲和即杂种表现优势介于两亲本之间。 然而,要预测辣椒杂种优势并非易事。预测杂种优势需要了解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和亲子间的遗传差异,其中包括显性和顺式遗传效应、杂种优势类型等要素。现代生物学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和预测杂种优势。 一种常见的预测方法是通过计算遗传距离来选择亲本。遗传距离反映了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遗传差异越大,产生杂种的优势可能性就越高。基于遗传距离,我们可以选择遗传差异较大且互补的亲本进行交配,以增加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一些生物学特性和性状也可以作为亲本选配的依据,从而预测杂种优势。比如,辣椒的抗病性为我们选择亲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亲本或双亲都具有较高的抗性,那么他们的杂种可能会表现出更好的抗病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技术来辅助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的预测。比如,单倍型分析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而定位到基因位点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特定性状的遗传基础。这些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精确和高效的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预测方法。 在进行选配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杂种进行评价和鉴定,从而验证杂种优势的存在和程度。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观察,我们可以评估杂种在产量、质量、抗病性等方面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及如何提高这些优势。 综上所述,辣椒杂种优势的预测及其亲本选配是辣椒杂交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和亲本选配的原则,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杂种优势,从而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尽管现代生物学的技术和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但在具体实施中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不断推动辣椒杂交育种的发展 综上所述,辣椒杂种优势的预测及亲本选配是辣椒杂交育种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考虑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和性状,如抗病性,以及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等技术辅助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的预测,可以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来推动辣椒杂交育种的发展

国内辣椒育种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辣椒育种现状分析报告 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下面是一篇关于国内辣椒育种现状分析的文章: 国内辣椒育种现状分析报告 一、引言 辣椒作为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对我国的经济和饮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加,辣椒育种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报告将对国内辣椒育种的现状进行分析。 二、国内辣椒育种的现状 1. 品种多样性 目前,国内辣椒品种的数量非常丰富,包括尖椒、朝天椒、辣椒等,品种多样性非常突出。这些品种在类型、形态、颜色、辣味度等方面都有诸多差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2. 高产高效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辣椒的产量和效益也在不断提高。育种专家通过种质资源的引进和研究,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品种,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3. 抗病虫害能力

辣椒作为蔬菜类作物,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为了提高辣椒的抗病虫害能力,育种工作者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手段,培育出了一些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 三、挑战与问题 1.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食品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对辣椒品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育种工作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育种目标,培育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2. 遗传纯度问题 在辣椒育种过程中,遗传纯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由于辣椒容易发生杂交,杂交种与自交种之间的杂种后代易导致品质降低。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应加强遗传纯度的管理,确保培育出的品种具有稳定的遗传纯度。 3. 技术创新与应用 当前,辣椒育种中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安全性问题等。育种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育种技术,以推动我国辣椒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四、结论 国内辣椒育种在品种多样性、高产高效、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辣椒育种概述论文.

辣椒育种简述 摘要:辣椒,Capsicum annuum L, 是一种茄科辣椒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辣椒是我国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本文通过从生产现状、生物学基础、开花授粉习性等方面简要概述了辣椒的特性,以及简单介绍了辣椒的人工杂交制种技术,旨在与读者共同学习关于辣椒的育种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辣椒育种开花授粉习性人工杂交制种技术 正文: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明朝末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辣椒在我国南北普遍栽培,南方以辣椒为主,北方以甜椒为主。辣椒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菜中之首,胡萝卜素含量也较多,还含有辣椒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适于生食、炒食,还可加工成辣酱、辣油、辣椒粉。 一、我国生产现状 辣椒是我国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南北各地均有种植,也是设施生产的主要蔬菜种类。目前其主要形式有: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中、小拱棚覆盖栽培,大棚覆盖栽培。各种栽培技术目前在各地已日趋成熟,形成了山东、河北等地的日光温室主菜区,海南、湛江、北海等地的南菜北运基地,以及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二、生物学基础 ㈠植物学特性 1.根 ①属浅根系作物,主根不发达,入土浅,根量较少。 ②主根的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再生能力比番茄、茄子弱。 2.茎 ①茎直立,基部木质化,较坚韧。 ②分枝习性:双叉状或三叉分枝。 ③生长型:无限分枝类型、有限分枝类型 无限生长型:植株较高大,当主茎长到5~15片真叶时,顶芽分化成花芽,花蕾以下抽生2~3个侧枝。正常情况下,每个分枝每隔1~2片叶,顶端又各自形成花蕾,其下在抽生1~2个侧枝,依次抽生各级分枝,果实着生在分杈处。 有限生长型:株型矮小,主茎生长至一定叶数后顶端形成花簇封顶,其下腋芽抽生分枝,1~2节后又形成花簇封顶分枝的叶腋还可能抽生副侧枝,在侧枝和副侧枝的顶部均可形成花簇封顶,以后植株不再抽生分枝。各种簇生椒属此类型。 3.叶 ①单叶、互生、全缘,卵圆形、椭圆形或披针形。 ②叶片大小、性状、色泽与品种和管理有关

利用辣椒的遗传和育种技术提高抗病能力

利用辣椒的遗传和育种技术提高抗病能力 辣椒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果菜类作物,具有广泛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然而,由于其栽培条件相对较为苛刻,辣椒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这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风险。因此,开展辣椒遗传和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辣椒抗病能力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首先,通过遗传和育种技术可以筛选和选育出抗病性强的辣椒品种。遗传研究发现,辣椒的抗病能力与其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辣椒品种进行繁殖、杂交和选择,筛选出一些具有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例如,我国著名的辣椒品种“夏果辣椒”,其抗斑点病和病毒病的能力较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 其次,利用遗传和育种技术可以提高辣椒植株的免疫系统。辣椒抗病能力的提高与其免疫系统的健全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引入一些与免疫相关的基因,使辣椒植株产生一种特殊的免疫蛋白,进而增强其抵抗病害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的辣椒品种,在抵御病原体和病虫害方面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特点。 此外,利用遗传和育种技术可以改良辣椒植株的抗逆性。由于生长环境的不确定性,辣椒在栽培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影响。科学家们通过遗传改良和选择培育出耐盐碱、耐热或耐寒等特殊性状的辣椒品种,提高了其抗逆性。这些改良品种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且产量稳定,为辣椒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辣椒遗传和育种技术还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抗病物质含量来提高其抗病能力。科学家们通过改良辣椒品种的代谢途径和调控基因表达,使其产生更多的抗病物质,如抗氧化物质、次生代谢产物等,提高植物自身的抵抗力。这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还能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综上所述,辣椒的遗传和育种技术对提高其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辣椒品种的筛选和选育,利用基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提高免疫系统和抗逆性,以及增加抗病物质的含量等方式,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加抗病性强的优良辣椒品种,为辣椒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益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辣椒遗传和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提高辣椒的抗病能力,助力我国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辣椒是一种既被人们喜爱又常见的蔬菜作物,其辣味和风味给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不少乐趣。然而,辣椒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降低了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因此,利用辣椒的遗传和育种技术提高其抗病能力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辣椒的抗病能力与其遗传背景密切相关。通过遗传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辣椒的抗病性状是由一系列基因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杂交和选择的方式,筛选和选育出抗病性强的辣椒品种。一些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辣椒品种,如“夏果辣椒”,在抗斑点病和病毒病等方面表现出色,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推崇和应用。

辣椒的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辣椒的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辣椒作为一种常见的香辣调料和蔬菜,对于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 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辣椒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辣椒新品种的 选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围绕辣椒的新品种选 育和栽培技术展开讨论。 一、辣椒新品种选育 辣椒新品种选育是通过育种方法培育出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栽培条 件的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量。目前,辣椒新品种选育主 要集中在抗病性、耐逆性和品质改良等方面。 1.1 抗病性改良 病害是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选育出抗病性较 强的新品种,可以减少病害对辣椒的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例如, 选育椒疫病、疮痂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辣椒品种,可以降低病害发生 的风险。 1.2 耐逆性改良 辣椒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在高温、干旱、寒冷等恶劣条件下,辣椒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因此,通过选育耐逆性强的新品种,可以 适应不同地区的栽培环境,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 1.3 品质改良

辣椒的品质主要包括辣味、口感和营养价值等方面。通过选育出味 道更好、口感更佳的新品种,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提高辣 椒的市场竞争力。 二、辣椒的栽培技术研究 辣椒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辣椒栽培中,科学的栽培技术能够帮助农民解决一系列栽培难题,提高辣椒的生长 效率。 2.1 土壤改良 辣椒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此, 在辣椒的栽培前期,农民可以通过翻耕、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为辣 椒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2 种植管理 在辣椒栽培的过程中,科学的种植管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包括合理的密植、适时的施肥、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同时,定 期修剪和支架植物等管理措施也是重要的环节。 2.3 水肥管理 辣椒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因此,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 是保证辣椒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科学地制定水肥管理计划,根据辣 椒不同生育阶段和生长需要进行灌溉和施肥,可以提高辣椒的产量和 品质。

辣椒育种技术

辣椒杂交种子的繁制与杂交制种 发布时间:2010-8-1 9:20:00来源:中国种子网【浏览字号:大中 小】 标签:辣椒种子杂交 >>>点击发表评论 一、辣椒杂交种子的繁殖 辣椒杂交种子的生产 1.辣椒花的异交性辣椒为常异花授粉作物,以自交为主,但有一定的天然杂交。不同的品种,甜椒类型,花柱短,其天然杂交率在5%以下;辣椒类型的品种,花柱长,天然杂交率高于20%。在开阔地区,辣椒最小的安全隔离距离是150米。由于辣椒的异交率较低,即使是其他方法制种如雄性不育的利用,也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2.繁殖系数高一般杂交一朵花,辣椒品种可以获得80-200粒种子,甜椒类型可得200粒以上种子。商品辣椒的种植,农户每公顷用种量少,一般每公顷只需要450-600克种子,目前辣椒杂交育种仍以两自交系杂交为主,人工去雄仍是杂交制种的主要手段的原因。 栽培技术与制种产量 1.栽培密度栽培密度不仅影响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直接影响制种产量。为方便授粉操作和灌溉,母本田均采用每畦栽两行的方法。垄的取向,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易于排水和灌水,尽量避开强光辐射,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畦面的宽窄,通常要根据母本的特征特性而定。对母本熟性早、生长势一般、授粉后坐果率高的品种,包沟包畦宽在1米左右较好;母本生长势强且不易坐果的品种,则畦面特别是沟要适当宽一些,宽度可在1.5米左右。株距同样要根据母本的性状而定。 2.授粉结束后的肥水管理授粉结束后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辣椒种子的千粒重。一般授粉期在30天左右,授粉结束时,辣椒已进入结果盛期,单株坐果数很多,前期果较大,后期果偏小,总产量并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后期肥水管理没有跟上,造成后期果种子发育不好,声效种子数不多,种子千粒重偏低。 二、授粉操作与制种产量 授粉操作包括采粉、选花、去雄和授粉等过程。 经观察和研究,去雄授粉后坐果率最高和单果种子数多的花蕾层次是2-6层,7-9层花的坐果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开花集中,便于授粉,也是辣椒杂交授粉的最佳授粉层次; 4-6层花不仅坐果率高,而且单果种子数较多,种子千粒重大,占单株产量一半以上,是制种的关键时期;8-9层花也是构成单株产量的主要

国内辣椒雄性不育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国内辣椒雄性不育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刘玲;李显日;王广华;王殿纯;杨官品 【摘要】Pepper is often cross-pollinated plants, hybrid seed production cost is higher. The use of male sterility can reduce the cost of hybrid breeding. In recent years, it is becoming a research focus in breeding units and the institut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mestic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and their pepper breeding research, eleborates the progress of the pepper male sterility breeding in China, including genotypes, the CMS source and restorers, describes sterile and maintain gene markers, restoring gene marker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progress of gene clo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domestic pepper breeding researchers.%辣椒是常异花授粉植物,杂种制种成本较高。利用雄性不育育种可以降低杂种成本,近年来成为育种单位及科研院所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国内开展辣椒雄性不育育种的情况,阐述了有关辣椒雄性不育研究的进展,涉及已被利用的遗传类型、不育系的来源和恢复系的研究,对近年来开发的不育和保持基因标记、恢复基因标记、基因的克隆进展进行了描述,为国内辣椒育种研究者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 【年(卷),期】2011(001)004 【总页数】6页(P254-259) 【关键词】辣椒;雄性不育;核不育;核质互作 【作者】刘玲;李显日;王广华;王殿纯;杨官品

辣椒育种研究进展

《园艺植物育种技术进展》论文 摘要:本文简述了辣椒起源、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辣椒育种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种质育种 一、概述 (一)起源 辣椒(pepper),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因在胎座附近隔膜及表皮细胞中含有辣椒素二具有辛辣味(甜椒除外),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主产地在印度德干半岛。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公元前6500〜5000年,在墨西哥中部拉瓦堪山的遗迹中曾有辣椒种子出土;在南美秘鲁公殛前2000年的古墓中,发现干辣椒和栽培种子。辣椒同属植物有27种。其中五个主要栽培种起源于3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是Capsicumannum的初级起源中心,次级起源中心是危地马拉;亚马孙河流域是C.chinense和C.Fruteseens的初极起源中心,秘鲁和玻利维亚是 C.pendulum和C.Pubescens的初级起源中心。 (二)分布 哥伦布到了北美大陆后发现了不次于胡椒的上等辛香料一辣椒,结果吧比胡椒更为重要的辣椒带回欧洲。1493年传到西班牙,1548年传到英国,16世纪中叶已传遍中欧各国。1542年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将辣椒传入印度。进入17世纪, 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 明朝末年(1640年)引入中国。早在16世纪后期高濂撰写的《草花谱》中已有记载:“番椒丛生,百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 (三)生产现状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区域。中国、印度位居全球辣椒种植面积、 产量的前2位,辣椒产品加工也在全球辣椒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欧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