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多学科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25909718_《2020年版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段对不同病情(危重、普通)的患者做到个体化管理。因此中华医学会麻醉 学 分 会 在 2014 年 制 订 的《围 术 期 血 糖 管
理专家共识》基础上进行最新更新并制定了 2020 年 版 专 家 共 识。 该 共 识 对 围 术 期 全 程 的 评 估、监 测、过 渡 与 转 归
/L而 HbA1c<6.
10 mmo
l
5% ,且在应激消除或停止
/L 以 下 时,
应用降糖治疗 后 血 糖 可 以 降 至 7 mmo
l
复外科(
enhanc
edr
e
c
ove
r
f
t
e
rsu
r
r
ERAS)不
ya
ge
y,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推荐。这在其他研究者中得
糖控制效果
[
8]
糖急 症 发 生 率 并 指 导 手 术 时 机。 当 患 者 血 糖 ≥
ERAS 可能并不能达到满
意效果,甚 至 存 在 导 致 严 重 高 血 糖 的 风 险 [13]。 因
此,同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的一样,多数指南建议糖
尿病或糖耐 量 受 损 的 患 者 不 采 用 ERAS[6]。 此 外,
地塞米松 通 常 应 用 于 术 后 患 者 以 缓 解 术 后 恶 心 呕
师在围术期对患者 进 行 完 整 仔 细 的 血 糖 管 理,尽 可
经病变,常易出现无 症 状 心 肌 缺 血 或 无 痛 性 心 肌 梗
能将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降到最低。因此
死,从而使临床医师 易 忽 略 病 情 严 重 程 度 并 产 生 错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规范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规范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妊娠后新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
两者对母儿都有很大危害,必须加以重视。
【诊断标准】一、PGDM(孕前糖尿病)1.妊娠前已确认为糖尿病的患者。
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前检查时需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妊娠期血糖升高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应诊断为PGDM:(1)空腹血糖FPG≥7.0mmol/L。
(2)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
(3)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同时随机血糖≥11.1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6.5%。
GDM高危因素包括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GDM史或巨大儿分娩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等。
二、GDM(妊娠期糖尿病)1.于妊娠24~28周间,空腹血糖值≥5.1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前晚10∶00后禁食,试验日晨将75g葡萄糖溶于200ml~300ml温开水中,5分钟内服完,抽取空腹及服糖后1、2小时静脉血,测定血葡萄糖值;空腹血糖值,上限为5.1 mmol/L,1小时为10.0 mmol/L;2小时为8.5mmol/L,任一项等于或超过正常值,可作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治疗原则】(一)孕期母体监护1.有糖尿病史者早孕检查血压﹥20/13.3kPa(150/100mmHg),心电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检查有增生视网膜病变者,不宜妊娠,应作人工流产。
2.饮食管理: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即要饮食控制,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按标准体重[孕妇标准体重(kg)为身高(cm)-100]计算,热量为每日125.5~146.4kJ/kg(30~35kcal/kg)。
饮食中蛋白质为每日 1.5~2g/kg,脂肪为每日1g/kg,其余为碳化合物,按1/7、2/7、2/7及加餐3次分配。
202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全文)

202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全文)2019年12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在Diabetes Care 杂志上发布更新了2020年“糖尿病诊治指南”,与2019年发表的指南相比,此次指南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1],本文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内容整理介绍如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随着育龄期肥胖女性的增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妊娠合并糖尿病会使母婴相关疾病风险显著增加,包括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子痫前期、新生儿脑病、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此外,妊娠合并糖尿病还会使子代远期肥胖、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2,3]。
一、孕前咨询2020年指南推荐对所有计划妊娠的育龄期女性和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常规进行糖尿病相关的孕前咨询(证据等级A级),应做到有计划妊娠,在做好妊娠准备以及血糖未控制达标前注意有效避孕(证据等级A级),强调应尽可能将孕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在6.5%以下再怀孕,以降低先天畸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证据等级B级)。
由于胎儿器官形成主要发生在妊娠的5-8周,多项研究表明HbA1c水平控制在6.5%以下先天畸形的发生风险最低。
上述推荐与2019年指南基本一致,除了孕前应严格控制和管理血糖外,2020年指南进一步强调了计划妊娠和孕前及整个孕期血糖达到并维持控制目标的重要性,较2019年指南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育龄期女性孕前的避孕补充增加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5]。
二、孕前保健2020年指南推荐对于计划怀孕且既往患有糖尿病的育龄期女性有条件的应从孕前开始由包括内分泌医生、母胎医学专家、注册营养师、糖尿病健康教育专家等在内的多学科专家诊疗管理(证据等级B级),较2019年指南进一步强调从孕前开始保健的重要性。
2020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ppt课件

▪ (3)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同时随机血糖≥11.1 mmol/L。
▪ (4)糖化血红蛋白 HbAlc)≥6.5,但不推荐妊娠期常规用 HbAlc Pa进ge ▪4行糖尿病筛查。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nd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诊断
▪美国糖尿病学会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在 201 1 年对 GDM 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WHO 在 2013 年也制订出妊娠期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同时,研究表明,妊娠期轻度高血糖的严格管理可显 著改善母儿结局(A 级证据)
▪因此,本指南推荐采用国际和国内推荐的新 GDM 诊 断标准
▪ 75 g OGTT 的诊断标准:服糖前及服糖后 1、2,3 h项血糖值 应分别低于 5.1、10.0、8.5 mmol/L。
▪ 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 GDM。
Page ▪7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多学科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0)

✓对于T1DM合并妊娠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妊娠期控制标准为3.5~7.8 mmol/L)每 增加5%对改善母婴结局有显著临床意义。
✓建议妊娠期间血糖控制目标尽快安全达到同时减少高于目标范围时间和血糖变异。 ✓除了指尖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的血糖控制目标外,HbA1c也是妊娠期重要的血糖达
孕前体重管理
✓母亲肥胖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特别是心脏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肥 胖的T1DM患者,孕前还应进行体重的优化。
✓肥胖的孕妇患高脂血症、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更高,而这些 疾病同样可能影响母婴的妊娠结局。
✓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与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婴儿低Apgar评分 以及对新生儿入院率的风险增加有关,还可影响孕母的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
孕期胰岛素调整建议
2. 胰岛素类型选择: ✓妊娠期间建议使用每日MDI,也可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妊娠期间推荐使用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为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
素以及中效的人胰岛素,这些胰岛素的胎盘通过量极低,且无致畸作用,在 妊娠期应用安全。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经医师判断临床获益大 于潜在风险时,也可使用。 ✓妊娠期应尽量避免使用预混胰岛素。
孕期胰岛素调整建议
1.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是实现孕期理想血糖控制的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如T1DM 患者孕前有与胰岛素合并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建议孕期停用口服
降糖药物,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方案及用量。 ✓建议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或胰岛素泵(CSII)治疗。 ✓需要依据指尖血糖监测、CGM和HbA1c的值不断调整胰岛素剂量。
2020《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2020《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导读:针对不同人群如何选择适合的糖尿病诊断试验?不同糖尿病诊断试验有哪些优缺点?糖尿病前期如何诊断?哪些因素会对HbA1c结果造成影响?实验室诊断指标是糖尿病诊断与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糖尿病的相关检测指标在糖尿病的诊断、监测与治疗管理方面的应用与解读,方法学选择与影响因素等,对于临床综合评价有着重要价值。
为加强临床与检验的沟通,促进对糖尿病相关检测指标正确、全面的解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慢病管理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制定了《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管理专家共识》。
本共识着重实验室检测项目在糖尿病实验室诊断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指导,主要分为3个部分:(1)糖尿病的风险识别与早期筛查;(2)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3)糖尿病治疗目标控制及并发症管理。
本文摘选了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糖尿病的风险识别与早期筛查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与T2DM 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已经比较明朗,见表1。
表1 T2DM的危险因素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估表见表2。
表2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1.风险识别推荐意见推荐1: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宜尽早识别,以便接受生活行为等干预并随访观察。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96.88%)推荐2:对于明确诊断为T1DM患者的亲属,可以从临床研究的角度筛查其罹患T1DM的风险。
(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条件;共识水平:56.25%)推荐3:对于孕妇,首次产前检查时可对所有妊娠妇女(24-28周)进行妊娠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评估。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71.88%)2.早期筛查推荐意见推荐4: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糖尿病早期筛查项目,尽可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年龄≥40岁的个体,每3年筛查1次;≥65岁的个体,每年筛查1次)。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93.75%)推荐5:各种血清学标志物并非都存在于所有T1DM患者中,目前尚未形成可供推荐的T1DM筛查共识。
2024年ADA“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PPT课件

01
了解女性孕前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家族糖尿病史。
评估孕前体重指数(BMI)
02
根据孕前BMI判断女性是否属于肥胖或超重范畴,进而评估糖
尿病风险。
评估孕前生活习惯
03
了解孕前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以评估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
影响。
孕期风险评估
01
02
03
监测血糖水平
孕期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异常 。
少食多餐
避免高糖食物
建议孕妇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有助 于控制血糖波动,减轻胃肠负担。
减少或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 、蛋糕等,以防止血糖快速升高。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
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孕周,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 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
等。
选择适宜运动方式
推荐孕妇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 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 、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 风险运动。
并发症筛查及预防措施
并发症筛查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高血压、子痫前期、羊水过多、 胎儿生长受限等。
预防措施
孕妇应通过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 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产后随访内容及时间安排
产后随访内容
包括血糖监测、并发症筛查、哺乳指 导等。医生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 定相应的随访计划。
分类
根据血糖升高程度和是否需要胰 岛素治疗,GDM可分为A1型和 A2型。
发病率及危害
发病率
GDM的发病率因地区、种族、年龄 等因素而异,一般人群中约为5%10%。
危害
GDM对母体和胎儿均有不良影响,如 增加巨大儿、早产、难产等风险,同 时可能增加母婴未来患2型糖尿病和代 谢综合征的风险。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国内外该病诊断的依据。
2019年,WHO颁布了新的分型标准。
符合以下4条标准之一即可诊断糖尿病:(1)空腹血糖≥7.0mmol/L;(2)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葡萄糖1.75 g/kg(体重),葡萄糖最大量75 g];(3)HbA1c≥6.5%(HbA1c测定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4)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1 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此外,血糖5.6~6.9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11.0 mmol/L为糖耐量受损。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包括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泵和胰岛素口服药物等。
对于初发T1DM患儿,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是首选治疗方法。
胰岛素泵适用于需要更精准胰岛素剂量控制的患儿,但需要家长和患儿的密切合作。
胰岛素口服药物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T1DM治疗的重要环节,旨在掌握患儿的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
目前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家庭血糖监测和连续血糖监测。
家庭血糖监测是指患儿在家中通过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监测。
连续血糖监测是指患儿佩戴连续血糖监测仪器,可随时监测血糖变化情况,更为精准。
4.其他治疗除了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外,饮食管理、运动和健康教育也是T1DM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管理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生长发育和运动量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
运动可提高患儿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健康教育可帮助患儿和家长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原则,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血糖监测和随访也是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儿和家长需要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技巧,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多学科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根据现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我国每年数十万家庭因为1型糖尿病(T1DM)妊娠风险增高受到影响。
目前,我国T1DM 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低,超过20%的患者病程不足5年已出现微血管并发症。
T1DM多数在青少年时期起病,因此大部分患者在到达生育年龄时,糖尿病病程往往超过5年,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
妊娠是加重T1DM病情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孕前管理
一、孕前咨询
T1DM并非妊娠的禁忌证,从父母到子女的遗传率很低,若双亲中1人患T1DM,其子女患病的风险率仅为0.3%~6.2%。
但T1DM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自然流产、畸胎、死胎、围生儿死亡等)却较正常人群高4~10倍。
有效的孕前管理、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T1DM患者不良母婴结局的风险。
1. 药物使用咨询:
T1DM的患者可能合并血压增高、血脂紊乱或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内分泌疾病。
因此,孕前即应停用或调整治疗合并症中可能致畸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阿替洛尔在妊娠期使用有胎儿生长受限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因此也不建议使用。
停用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等降脂药物。
如需服用抗抑郁药物,则需听取精神科医师的建议。
如合并其他慢性病,建议到其他相关学科就
诊。
2. 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而言,推荐孕前HbA1c的目标值是6.0%~6.5%。
如没有明显低血糖的发生,则理想的HbA1c控制目标是<6.0%,如果出现低血糖的情况,HbA1c控制目标可放宽到<7.0%。
当HbA1c>10.0% 时,暂不建议妊娠。
对于T1DM患者,孕前空腹血糖推荐值为5~7mmol/L,餐前血糖推荐值为4~7mmol/L。
2. 并发症及合并症筛查:
应对孕前T1DM的女性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1)视网膜病变:
(2)糖尿病肾病:
(3)心血管并发症:
(4)甲状腺疾病:
4. 孕前维生素补充及碘营养:
所有计划妊娠的女性,孕前均需每日口服叶酸至少400μg 直至孕3个月,以减少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风险。
推荐每日摄入1000mg钙剂及至少600U 维生素D以保障母婴骨骼的健康。
孕前3个月开始注意碘营养状态,建议整个孕期食用加碘盐。
5. 避孕措施:
对于近期无妊娠计划的T1DM患者,推荐采用长期可逆的避孕方式,避孕方法的选择与非糖尿病女性相同。
二、孕前体重管理
对于肥胖的T1DM患者,孕前还应进行体重的优化。
建议孕前BMI控制在 18.8~24.9kg/m2。
孕期管理
一、血糖控制目标
T1DM合并妊娠的孕期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h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
二、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实现妊娠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基石,包括自我血糖监测(SMBG)及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
建议妊娠期SMBG频率4~7次/d,包括空腹、三餐前30 min及三餐后1h或2h的指尖末梢血血糖,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指导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除了在餐前和餐后对血糖自我监测外,CGM有助于T1DM患者达到孕期HbA1c的控制目标,同时降低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因此,有条件者建议可使用CGM,作为SMBG的补充。
三、孕期胰岛素调整建议
1. 胰岛素治疗方案:
建议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或胰岛素泵(CSII)治疗。
需要依据指尖血糖监测、CGM和 HbA1c的值不断调整胰岛素剂量。
2. 胰岛素类型选择:
妊娠期间建议使用每日MDI,也可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妊娠期间推荐使用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为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以及中效的人胰岛素,这些胰岛素的胎盘通过量极低,且无致畸作用,在妊娠期应
用安全。
3.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随着妊娠的进展,胰岛素的用量也在不断变化。
国外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妊娠 0~9周,胰岛素的用量增加;妊娠9~16周,需注意可能因孕吐导致的胰岛素用量减少;妊娠16~35周,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部分患者妊娠35周后,胰岛素用量可能出现小幅减少。
四、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的管理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T1DM 的孕妇更容易发生DKA,即使在血糖接近正常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发生DKA。
妊娠期DKA的治疗方式与非孕期相似,包括静脉给予胰岛素、适当补液、纠正电解质异常、监测酸中毒以及寻找并去除诱因。
由于妊娠可增加DKA风险,应在家备好尿酮体试纸,当血糖>11.1mmol/L 时,或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时,使用酮体试纸测定,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妊娠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孕期每3个月及产后1年均行视网膜病变的评估。
3. 糖尿病肾病:
若孕前已出现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合并未控制的高血压时,妊娠期间可出现肾功能的恶化。
因此,妊娠期应注重血压的监测,若血压持续高于135/85mmHg则应给予治疗,以期改善孕产妇远期健康状况。
孕期血压控制目标也不应低于120/80mmHg。
用于非妊娠期保护肾功能的ACEI
或ARB类药物在妊娠期禁用。
4.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妊娠通常并不会影响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但妊娠期应注意胃轻瘫与妊娠剧吐的鉴别。
5.妊娠合并症:
与非糖尿病孕妇相比,T1DM合并妊娠的女性出现治疗性和自发性早产的几率更高。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1DM患者,应禁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利托君);血糖控制良好者,亦应谨慎使用。
如必须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则须严密监测血糖,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请内分泌科协助诊治。
整个孕期持续良好的血糖控制和体重控制可以预防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
如若出现胎儿生长受限,则应在排除胎儿畸形后开始治疗,其治疗方式与非糖尿病孕妇相同。
T1DM孕妇子痫前期的风险要高于非糖尿病的孕妇。
建议合并慢性高血压的 T1DM患者,妊娠期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20~160mmHg,舒张压80~110mmHg。
建议有高危因素的T1DM患者在妊娠期间12周开始,即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60~150 mg/d)预防先兆子痫。
五、体重及营养
结合我国国情及现有指南,建议T1DM女性孕期增重范围如下:对于单胎妊娠体质指数(BMI)<18.5kg/m2 的女性,建议增重12.5~18.0kg;BMI在18.5~24.9kg/m2的女性,建议增重11.5~16.0kg;BMI在25.0~29.9kg/m2的女性,建议增重7.0~11.5kg;BMI≥30.0kg/m2的女性,建议增重5.0~9.0kg。
双胎及多胎妊娠建议参考同期相关指南。
因此,孕
期需要密切关注食物摄入,以确保血糖控制,同时避免体重过度增加。
六、胎儿监测及分娩
1. 孕期胎儿监测:
T1DM孕妇(尤其是HbA1c>6.5%时)建议在妊娠18~20周时进行胎儿心脏排畸筛查,20~24周行级超声筛查。
孕32周后,应增加监护频率,每周进行1~2次胎心监护检查。
2. 胎肺成熟度:
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女性,目前不再推荐进行胎肺成熟度检测。
3. 分娩时机与方式:
目前还没有最佳分娩时机的确切证据。
推荐没有血管并发症且血糖控制良好的T1DM女性,在妊娠39~39+6周分娩。
T1DM并非剖宫产指征,无特殊情况可经阴道分娩,但如合并其他的高危因素,应进行选择性剖宫产或放宽剖宫产指征。
4. 产时处理:
对于T1DM合并妊娠的患者,建议分娩期的血糖监测频率要高于2型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目前推荐的产时血糖目标是3.9~7.0mmol/L。
产前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T1DM女性,可在产程潜伏期继续使用该方法,但在产程活跃期,由于胰岛素需求的迅速减少且胰岛素泵的导管此时难以维持在原位,可能需转换为静脉输注胰岛素。
产后管理
一、哺乳
推荐母乳喂养。
哺乳期应适当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哺乳前加餐,注意增加
血糖监测频率,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二、避孕
产后即时即应采取避孕措施。
对于今后无生育打算或有终末器官并发症的不适于再妊娠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可施行输卵管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