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秘方胃下垂4种治疗方法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单兆伟是一位资深的中医药专家,对于治疗胃下垂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治疗案例,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下面我们将从单兆伟的治疗经验中挑选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分享他在治疗胃下垂方面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案例一:患者张女士,35岁,因为长期办公室工作,生活节奏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导致胃下垂症状严重。
她常常感到胃部酸痛、胀气,甚至食欲不振,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多次尝试西医治疗无效后,她前来求治于单兆伟医师。
单兆伟医师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望诊,结合张女士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是针对张女士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建议她少吃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单兆伟医师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是益气健脾、和胃理气的中药材料,能够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下垂的症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张女士的胃部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胀气不再频繁发作,食欲也逐渐恢复。
在单兆伟医师的指导下,她还加强了运动锻炼,通过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最终实现了胃下垂的康复。
患者李先生,60岁,因为年龄增长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胃下垂的症状日益严重。
他感到胃部沉重、酸痛,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常困扰着他。
他曾经在医院接受过胃部检查,确诊为胃下垂,但是医生只是开了一些止痛药,并没有根治的方法。
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单兆伟医师。
单兆伟医师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发现他的脾胃功能受损,气血不足,导致胃下垂的症状。
基于这一情况,单兆伟医师为李先生调配了一副中药方剂,用于调理脾胃功能、补充气血,同时还建议他进行针灸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在单兆伟医师的精心指导下,李先生在短短一个月内感到了明显的好转。
他的胃部不再感到沉重和酸痛,食欲明显增加,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持续的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李先生的胃下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这两个案例是单兆伟医师治疗胃下垂的典型代表,他深谙中医养生之道,善于从整体的角度审视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符合个体需求的治疗方案。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神阙膏治疗轻中度胃下垂35例

均 3 . 3 6岁 ; 85± . 轻度 胃下垂 1 , 3例 中度
胃下垂 2 ; 程 9个月 ~ O年 。观 察 2例 病 2 组3 , 1 5例 男 6例 , 1 女 9例 , 年龄 2 5 1~ 9 岁 , 均 3. 平 7 8±2 9岁 ; 度 胃下垂 1 . 轻 4
蟾酥皮 、 麝香等 ) 贴神厥穴 , 6 , , 贴 天 间隔
异 ( 00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l g陈 皮 6 , O, g 升麻 6 , 胡 6 , 草 6 。 g柴 g甘 g
( 内服药 物用 广 东一 方制 药有 限公 司 生
参汤合神 阙膏治疗轻 中度 胃下垂的效果。
方法 : 7 将 O例 病 人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3 各 5
10~ . c ② 中度 : . 5 O m; 胃切 迹 的位 置位 于 骼嵴连线下 5 1~1 . c ③重 度 : . 0 O m; 胃切 迹的位置位 于骼嵴 连线下 1. e 0 1m以上 。
例 ) 治疗组给 予厚 朴 生姜 半夏甘 草人参 , 汤合神 阙膏治疗 ; 对照组给 予补 中益 气汤
维普资讯
社
区
中 医
药
C H1 E C 0 M M IN IY Do C T RS N SE J T o
蒙药 六 味安 消散治 疗 肝 炎患 者腹 胀便 秘 症状 3 2例 观察
予六味 安消 散 3 / t3次/F, g F, t 口服。对 韩 白乙拉 苟福义 包套格 申
1 , 天 再复贴 。 对照 组 内 服 药 物 ( 中益 气 汤 为 补 主) 黄 芪 2 g 党参 l g 白术 l g 当 归 : 0, O, O,
例, 中度 胃下垂 2 1例 ; 病程 1 月 一1 O个 9 摘 要 目的: 观察厚朴 生姜半夏甘草人
乌梅丸----胃下垂

乌梅丸----胃下垂胃下垂是脏腑器官下垂,不是胃气不降。
要辩证论治。
一肝旺脾弱,胆热胃寒之证。
予乌梅丸加味:乌梅40g、川椒10g、熟附片10g、桂枝10g、北细辛10g、干姜30g、炒枳壳30g、苍术30g二肝脾阴亏,胆郁胃燥之证。
一贯煎合四逆散加减:北沙参30g、麦冬30g、黄精30g、瓜蒌仁20g(炒碎)、生地15g、柴胡10g、白芍30g、炒枳壳30g、肉苁蓉30g、杏仁15g、黄芪30g、苍术30g辨病加药:黄芪30-60g升补脾气,加炒枳壳、苍术各30g病例案1:患者,女,36岁患轻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4.5cm)5年,长期服补益气丸及单验方不效。
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苍黄,腹胀下坠,餐后加重,嗳气,大便时干时稀,舌边尖红,苔黄白相间而腻,脉弦弱。
案2:患者,女,38岁患轻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4cm)7年,迭服中药乏效。
刻诊,形瘦体弱,面色青黄略显晦暗,腹胀,餐后加重,胸胁满闷,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稍数。
辩证论治[ 胃下垂是西医病名,系指人站立时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属器官性病变,中、重度较难治。
查阅现代中医文献,胃下垂归入“腹胀”、“腹痛”、“胃脘痛”进行辩证论治者,分型繁琐,持论空泛,令人无所适从。
更有简单地将胃下垂与李东垣的中气下陷对号入座而倡用补中益气汤者。
第一,从主症看,胃下垂的主症是腹胀,餐后加重,方书归咎于脾不运化。
脾何以不运化?肝旺乘脾故也。
《素问》云“厥阴气至为(月真)胀”,则厥阴肝木病变为矛盾之主要方面。
第二,从病位看,胃下垂的病位仅仅在脾胃吗?西医的胃下垂,相当于中医的“胃下”、“胃缓”。
《灵枢》云:“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什么是“下管”?近代解剖学证实,古人所称的“下管”,就是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
胃下垂的发生,就是由于这两条韧带松弛下垂,无力撑托胃体所致。
大家知道,韧带属筋,而肝主筋,筋病应治肝。
第三,从体质看,胃下垂多见于形瘦体弱,面藏带黄的木形之人。
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

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关于《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学是一种较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据中医学,能够医治身体存有着多种多样问题,使病人修复到身心健康情况中。
在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便是中药材了。
针对胃病病人来讲,也是能够根据中药材开展医治的,不一样种类的胃病,需要挑选挑选不一样的中药方剂。
下边,就为大伙儿介绍一下几类能够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一、舒胃散治漫性萎缩性胃炎生黄芪90克,莪术50克,潞党参、山药、蒲公英花、枸杞各90克,鸡内金、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各60克,炮中药穿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克,甘草30克。
使用方法:共碾特细末,每服4克,每天3次,餐前30分钟服食。
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各60克,生白芍90克;偏阳虚则加高良姜、炒白术白术茯苓各60克,荜茇30克。
作用:养血消瘀,健脾养胃制肝,温脾化湿。
主冶:漫性萎缩性胃炎及溃疡病。
按:中医大师朱良春觉得,漫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夹淤、肾阴虚木横、阳虚夹湿型比较普遍,服药上按型各自论治,都有偏重于。
就其病理学来讲则一,故凡病理切片报导,见有肠化生或肠上皮化生者,均需加刺猬皮、炮中药穿山甲,以化结,信息肉,化淤阻。
二、升胃丸治胃下垂黄芩100克,山参30克,炒枳壳60克,鸡内金40克,升麻60克,防风20克,生甘草18克。
共研粉末,纯蜂蜜为丸,梧桐子大,每一次每一次服9克,曰服2次,温水吞服。
作用:养血清胃热,举升心阳。
适用胃下垂属中气下陷引发者。
症见脘腹胀满,隐痛,体倦困乏。
饮食搭配枯燥,或排便坠痛,削瘦等,舌淡苔白,脉细乏力。
三、黄芩清胃热枣治胃下垂蜜炙黄芪60克,茯苓10克,乌枣1000克,动物油、白砂糖、米酒适当。
制作方法:将乌枣、黄芩、茯苓放进大面盆中,加白砂糖3匙,猪板油1匙米酒2匙,翻拌。
面盆不盖上,灶火蒸3钟头,玄火。
之后,每日可在电饭煲上蒸―次直到食完才行。
使用方法:每天中饭和晚饭后,食乌枣5枚,喝芪大枣汁液半匙。
胃下垂中医应该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胃下垂中医应该怎么治疗?
导语:胃下垂的治疗,是需要注意的,一般的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治疗的解决方法,因为中医治疗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一些副作用,比如红参,肉
胃下垂的治疗,是需要注意的,一般的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治疗的解决方法,因为中医治疗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一些副作用,比如红参,肉桂或者是云苓这些中药都可以有效的治疗。
①红参12g,黄芪30g,母鸡肉500g。
将上3味共放入瓷碗内,加水适量,食盐少许,隔水炖2小时。
分早晚2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至6剂,有显着疗效。
②先将桂圆肉30g加水煮沸,待冷后将鸡蛋1至2个打入碗内,用煮好的桂圆肉水冲入蛋中,搅匀,蒸熟食用。
每日早晚各食1回,直至痊愈。
③肉桂1g(刮去粗皮生用),五倍子2g(炒),何首乌3g(炒)。
将上药分别研末,然后混匀。
每天1剂,用凉开水1回送服完,20天为1疗程,连服1至2疗程。
④云苓25g,党参、黄芪、山药、当归、山楂各15g,柴胡、郁金、白术、枳壳、鸡内金各12g,甘草、陈皮、升麻各9g,大枣10枚。
痛甚加元胡12g。
肝脾下垂加鳖甲31g。
溃疡加白芨12g、乌贼骨15g。
水煎服。
每天1剂,分2次服。
⑤苍术10g。
水煎服。
1日服数次。
⑥荔枝5g(去皮),酒50ml。
加水至1碗,煮开10分钟后食。
⑦韭菜子60g。
洗净捣烂,加蜂蜜120g,调匀,开水送服01日1回。
⑧先将米糠500g放入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再放入鸡内金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麻瑞亭治验集中卷病症胃下垂胃下垂,系因中气虚弱,脾湿不运,食停不化使然。
【脉证机理】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土阳旺,则胃气顺降而善食纳,脾气升运而善消磨。
由于饱食未化,或因长期站立工作,或因车马颠簸,或因产后下床过早,致使中气虚弱,脾胃不和,运化迟缓,久则脘腹胀满,下坠隐痛,是病胃下垂。
胃气滞而不降,故而食纳减少。
旧谷不去,新谷不入,故症见不思饮食,食也难消。
中脘壅满,胆胃上逆,故兼见头昏脑胀,心慌气短等症。
肝脾不升,可见腹胀,大便先干后溏,或干结难下。
气滞不降,故脉现细濡、寸关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宽胸降逆。
【方药】云茯芩9克焦白术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炒苍术9-12克陈枳壳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草蔻仁6克炒干姜5-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炒苍术,健脾消胀;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陈枳壳、法半夏,宽胸利气降逆;广郁金、延胡索,疏肝止痛;草蔻仁、炒干姜,温中暖下。
【加减】脾湿肝郁,下陷不升,脉现关尺大者,加桂枝木6-9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利便。
胃脘痛胀者,加天台乌6-9克,理气以止痛。
胸膈闷满不适者,加薤白9克,利气以宽胸。
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者,加淡竹茹9克、焦山栀6-9克,清肺润燥,通利膀胱,以祛湿热。
【按语】胃下垂,属脏器下垂之一,医者多辨为中气下陷,以升提之药治之。
验之临床,脾湿重而胃气逆,脉现寸关大者,亦屡见不鲜。
从症治疗无效,必须从脉,以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舒肝化瘀之法,使滞气开而胃纳增,清气升而宿食化,中气健运,痞满消除,则病渐愈。
不可一见“下垂”二字,而概谓之中气下陷,径用升提之法,使肺胃更逆。
病不唯不愈,反而食纳全废,日渐危笃。
大便秘结一症,因肺津不能濡润大肠所致。
此系寒燥,而非热结,一切苦寒伐泄之品,绝非所宜。
在温中暖下、疏肝理气之中,酌加润燥利便之品,俾使中土健旺,大肠沾濡,气机畅利,则便坚自可消除。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病案:张某,男,52岁,胃脘部下坠感3年加重半月来诊。
患者3年来,经常感觉到饭后胃脘部下坠感,在医院做钡餐透视显示胃下垂,在外院不间断的治疗,但是疗效不显,现患者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疲乏无力,眠一般,小便可,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虚。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失于运化水谷,则食欲不振;气血生化不足,则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失于运化水液,则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大便稀溏。
脾主升清,脾胃虚弱,则升举无力,故胃脘部下坠不适。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45g当归10g党参20g炒白术10g柴胡6g升麻6g陈皮3g 金樱子10g枳实10g鸡内金15g生麦芽15g白扁豆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患者服用5剂后,胃脘部下坠感减轻,食欲较前好转,但仍感疲乏无力。
效不更方,上方去陈皮、白扁豆、枳实,加砂仁6g、仙鹤草45g、枳壳10g、醋莪术15g。
患者再服用7付,胃脘部下坠感消失,纳食正常,乏力感明显减轻。
患者不愿意继续服用汤剂,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善后。
按语:
1、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的效方,但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化裁;
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金樱子、枳壳具有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3、仙鹤草很多人单纯认为它是一味收敛止血药,其实它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虚药,尤其擅于补气;
4、醋莪术,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除积的作用,我在临床上常常用这味药来消食,而且其消食的效果要优于一般的消食药。
两则胃下垂的食疗和药用偏方

两则胃下垂的食疗和药用偏方
*导读:胃下垂在西医方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认为,胃下垂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所以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
下面介绍几则中医治……
胃下垂在西医方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认为,胃下垂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所以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
下面介绍几则中医治疗胃下垂的偏方:*鸡汤红参黄芪
红参12克,黄芪30克,母鸡肉 500克。
加水适量,食盐少许,共放入瓷碗内,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两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6剂有显著疗效。
方中红参、黄芪甘温补中益气,鸡肉性味甘温调补脾胃,与参、芪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升举胃体之效。
*中药外敷
药用蓖麻仁10g,五倍子5g,共捣烂如泥状,敷于脐中,纱布包裹,每日早、中、晚各热熨1次,隔4天换药1次。
注意:孕妇和吐血者忌用。
由于胃下垂的患者平时要保持愉快平和的心境,平时饮食宜少吃多餐,不油腻易消化,饭后平躺。
(美文搜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秘方胃下垂4种治疗方法
胃下垂为脏器下垂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多见于形体消瘦,高年体弱或是长期负重之人,临床表现为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
很是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秘方
1、肝胃不和型胃下垂
症状:胃脘痞胀,甚则胀及胸胁,嗳气频频,食后尤甚,舌苔薄白,脉细弦。
治则治法:疏肝和胃,升降气机。
中成药:①胃苏冲剂,冲服,1次1袋,1日3次;②气滞胃痛冲剂,冲服,1次5g,1日3次。
方药:四逆散加减。
柴胡9g,白芍15g,枳壳9g,香附9g,延胡索9g,炙甘草6g。
加减:便秘,以枳实易枳壳,加槟榔9g,大黄(后下)6g以通便;腹胀痛,加白芍15g,川楝子9g以和中;气滞而排便不畅,加大腹皮12g,厚朴9g以行气。
2、胃络瘀阻型胃下垂
症状:脘腹坠胀疼痛,固定不移,形体消瘦,面色晦暗,食后或入夜痛甚,呕血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涩。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五灵脂(包煎)9g,蒲黄(包煎)9g,丹参12g,砂仁(后下)6g,檀香3g,莪术9g。
加减:体倦,纳差,加党参9g,白术9g,茯苓12g以益气健脾。
3、胃阴不足型胃下垂
症状:胃脘痞满,隐隐作坠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烦渴喜饮,纳呆消瘦,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有裂纹,少津少苔,脉细数。
治则治法:滋养胃阴,和胃降逆。
中成药:阴虚胃痛冲剂,冲服,1次5g,1日3次。
方药:益胃汤加减。
北沙参12g,麦冬12g,生地黄12g,玉竹9g,石斛12g,陈皮6g,甘草6g等。
加减:兼气滞,加枳壳12g以行气;气虚,加党参12g,黄芪12g以补气;兼血瘀,加桃仁9g,红花6g以活血;兼肠燥便秘,加郁李仁9g,火麻仁9g以润肠。
4、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症状: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濡。
治则治法:补气升陷,健脾和胃。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1次1丸,1日3次。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5g,炙黄芪18g,白术9g,当归9g,升麻6g,柴胡6g,陈皮6g,枳壳9g,炙甘草6g。
加减:脘腹胀满,加木香6g,佛手9g,香橼6g以行气消胀;大便溏薄,加山药12g,白扁豆9g,莲子9g以益气健脾;恶心呕吐,加旋覆代赭汤以降逆止呕;有寒象者,加附子(先煎)6g,肉桂3g以温中散寒。
以上就是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秘方的全部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你!另外,要注意补充多方面的营养。
胃下垂患者在选择吃的食物时,最好选择比较松软和好消化的食物,如面条松软的面包和馒头等。
因为过硬的食物会给患者本来就错位下垂的胃带来更大的磨损和伤害,不利于病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