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梁)
梁钢筋平法识图、标注方法与注意事项

梁钢筋平法识图、标注方法与注意事项建筑结构施工图平法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梁平法图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中,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原位标注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1、梁支座上、下部纵筋;2、吊筋、附加箍筋。
原位标注——梁支座上部纵筋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❶“/”分隔——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❷“”相联——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❸缺省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例6Φ25 4/2,2Φ252Φ22。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❶“/”分隔——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❷“”相联——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❸“—”不入支座——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写在括号内。
例6Φ25 2(-2)/4,2Φ253Φ22(-2)/5Φ25。
❹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筋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的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❺当梁设置竖向加腋时,加腋部位下部斜纵筋应在支座下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里。
❻当梁设置水平加腋梁时,水平加腋内上下部斜纵筋应在加腋支座上部以Y打头注写在括号内,上下部斜纵筋之间用“/”分隔。
梁板柱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L(净跨)-50*2】/箍 筋间距 + 1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负筋: 标注长度+左 弯折长度+右弯折 长度
剪力墙钢筋计 算
长度
水平钢筋 墙身钢筋 竖向钢筋 根数 长度
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
悬臂梁钢筋计算 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
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 长+锚固值
梁平法标注

梁平法表示简单总结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5)L φ8@100/200 L表示螺旋箍筋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表示梁两侧的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表示梁两侧的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梁)

平法标注(梁)一、钢筋1、钢筋分类(1)、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等。
A、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Ⅰ、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
表示符号:B、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2)、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2、钢筋表示二、构件:梁、柱、板、剪力墙、楼梯、基础,其中梁可分为: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悬挑梁。
三、标注。
标注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1、梁类型代号2、梁内配筋形式一:形式二:形式三:形式四:3、梁内钢筋表示4、梁的标注。
标注分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1)、集中标注A、标注规则:①、梁代号:详见梁代号表,如:KL等;②、梁序号: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③、梁跨数:阿拉伯数数字表示,如2;④、有无悬挑低号:一端悬挑注写A,两端悬挑为B;⑤、截面尺寸:宽╳高,如300╳650;⑥、梁箍筋:钢筋等级-钢筋直径-中心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肢数)。
如: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⑦、通长筋:表示为“上部通长筋(架立筋);下部通长筋”。
梁上部通长筋为:如果只有通知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如: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
如果只有架立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如果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表达为通长筋(位于角部)+(架立筋)(位于中间),如:2 25+(2φ12);如果钢筋规格不同时,则表示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如:2φ20+ 2φ18 上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如果下部通长筋分排布置,则表示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如:6Φ25 4/2表示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25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梁下部通长筋(受力筋):同梁上部通长筋;如果下部通长筋分排布置,则表示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如:6Φ25 4/2表示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25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如果钢筋规格不同时,则表示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如:2φ20+ 2φ18 下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⑧、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受扭钢筋包括抗扭钢筋和箍筋,抗扭钢筋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钢筋以后就不再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平法识图 框架梁常见注写方式与含义

下部筋是四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其中角部两根全跨贯通,中部两根在该跨贯通,且不伸入支座
设集中标注
2C25;2C25
2C25+2C16
下部筋是两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位于角部,全跨贯通,中部是两根直径为16的三级钢,在该跨贯通
设集中标注
2C25;2C25
6C25空2/4
下部筋是六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其中两根位于上排,该跨贯通;另外四根位于下排,位于角部的两根全跨贯通,位于中部的两根在该跨贯通
4C25
支座上部筋是四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其中角部两根全跨贯通,中部两根在跨中断开
设集中标注为2C25
2C25+2C16
支座上部筋是两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位于角部,全跨贯通,中部是两根直径为16的三级钢,在跨中断开
设集中标注为2C25
6C25空4/2
支座上部筋是六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其中四根位于上排,位于角部的两根全跨贯通,位于中部的两根在跨中断开;另外两根位于下排,在跨中断开
300*700PY500*250
水平加腋梁,等截面部分梁宽300,高700,加腋长500,高250
300*700/500
悬挑梁宽300,基部高700,端部高500
3
箍筋
A10@200(2)
箍筋是直径为10的一级钢,间隔为200,双肢箍
A10@100(4)
箍筋是直径为10的一级钢,间隔为100,四肢箍
设集中标注
2C25;2C25
6C25空2(-2)/4
下部筋是六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其中两根位于上排,该跨贯通,端部不伸入支座;另外四根位于下排,位于角部的两根全跨贯通,位于中部的两根在该跨贯通
设集中标注
2平法识图-梁2

+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 悬挑部分时,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 或该悬挑部位称为原位标注。
+ 一般需要原位标注的是 + 1)梁尺寸 + 2)梁箍筋 + 3)梁支座上部纵筋 + 4)梁下部纵筋 + 5)梁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 + 6)梁标高 + 7)附加箍筋或吊筋
φ8@100(2)
• 例:2 25+ 2 22 表示上部只有一排钢筋, 角部2 25,中间2 22,见图(b)
+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 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 例:6 20 2(-2)/4 表示下部一共两排钢 筋,最下排4 20直接伸进支座,其上一排 2 20不伸入支座,见图(c)。
+ ④当已按规定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 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 做原位标注。
+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 内容。
+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包括五项 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
+ 1)梁编号 +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 3)梁箍筋 +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 6)梁顶面标高高差 (选注值)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 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
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
部高250
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
部高250
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
超详细梁钢筋平法识图,领导也能看懂!!!

超详细梁钢筋平法识图,领导也能看懂筑结构施⼯图平⾯整体设计⽅法(简称平法)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和配筋等,按照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陈青来被国家科委列为《 “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计划》项⽬(项⽬编号:97070209A)建设部列为⼀九九六年科技成果重点推⼴项⽬(项⽬编号:96008)。
《混凝⼟结构施⼯图平⾯整体表⽰⽅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梁钢筋的标注⽅法梁平法图中表⽰的是什么意思?●梁的平⾯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中,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
梁钢筋的标注⽅法●集中标注:1、梁编号、梁截⾯尺⼨2、箍筋: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及⾮加密区、肢数3、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筋,4、梁侧⾯纵筋:构造腰筋及抗扭腰筋5、梁顶⾯标⾼⾼差(该项为选注)梁钢筋的标注⽅法梁钢筋的标注⽅法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原位标注:1、梁⽀座上、下部纵筋2、吊筋、附加箍筋梁钢筋的标注⽅法集中标注——梁编号梁截⾯尺⼨,该项为必注值。
当为等截⾯梁时,⽤b×h表⽰;当为竖向加腋梁时,⽤b×h GYC1×C2 表⽰,其中C1 为腋长,C2 为腋⾼;当为⽔平加腋梁时,⽤b×h PYC1×C2 表⽰,其中C1 为腋长,C2 为腋宽,加腋部分应在平⾯中绘制;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度不同时,⽤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度值,即为 b×h1 /h2如:JZL2(3) 300*500KL7(2B) 300*700/500三、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
梁、板平法图

梁集中标注时,有五项必注值和一项选注值梁顶面标高
必注值有:1梁编号 2梁截面尺寸 3梁箍筋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的配置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
3 梁箍筋
4 梁上部通长筋 或架立筋的配置
1 梁编号
2 梁截面尺寸
5 梁侧面纵向构 造钢筋或受扭钢 筋配置
1、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以及有无悬挑梁代号几项组成.
板类型 楼面板 屋面板 延伸悬挑板 纯悬挑板
代号 LB WB YXB XB
序号 XX XX XX XX
有梁楼盖板板块编号
板带类型 柱上板带 跨中板带
代号 ZSB KZB
序号 XX XX
跨数及有无悬挑 XX\XXA\XXB XX\XXA\XXB
无梁楼盖板板块编号
2、板厚 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 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 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注明板厚时,这一项可不注
C1
如上图中:300×750 Y500×250 表示梁截面尺寸为300×750 腋长为500,腋高为250
3、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例如:φ10100/2002 表示箍筋是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 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
φ101004/2002表示箍筋是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加密区间 距为100mm,为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为双肢箍;
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悬挑,梁 截面尺寸为300×650;箍筋配 置为:直径为8mm的一级钢筋, 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 间距为200mm,均为双肢箍,2根 直径25的二级钢筋作为架立筋; 构造钢筋为4根直径10mm的一 级钢筋;梁顶面标高高差为0.1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法标注(梁)
一、钢筋
1、钢筋分类
(1)、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等。
A、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Ⅰ、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
表示符号:
B、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2、钢筋表示
二、构件:梁、柱、板、剪力墙、楼梯、基础,其中梁可分为: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悬挑梁。
三、标注。
标注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1、梁类型代号
2、梁内配筋形式一:
形式二:
形式三:
形式四:
3、梁内钢筋表示
4、梁的标注。
标注分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1)、集中标注
A、标注规则:
①、梁代号:详见梁代号表,如:KL等;
②、梁序号: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
③、梁跨数:阿拉伯数数字表示,如2;
④、有无悬挑低号:一端悬挑注写A,两端悬挑为B;
⑤、截面尺寸:宽╳高,如300╳650;
⑥、梁箍筋:钢筋等级-钢筋直径-中心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肢数)。
如: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
⑦、通长筋:表示为“上部通长筋(架立筋);下部通长筋”。
梁上部通长筋为:如果只有通知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如: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
如果只有架立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如果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表达为通长筋(位于角部)+(架立筋)(位于中间),如:2 25+(2φ12);如果钢筋规格不同时,则表示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如:2φ20+ 2φ18 上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如果下部通长筋分排布置,则表示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如:6Φ25 4/2表示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25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
梁下部通长筋(受力筋):同梁上部通长筋;如果下部通长筋分排布置,则表示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如:6Φ25 4/2表示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25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如果钢筋规格不同时,则表示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
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如:2φ20+ 2φ18 下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二级钢),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
⑧、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受扭钢筋包括抗扭钢筋和箍筋,抗扭钢筋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钢筋以后就不再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如:标注两侧全部构造纵筋(对称布置),符号G,例:G4φ10,G4Φ10表示四根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有抗扭钢筋,标注全部侧面纵筋(对称布置),
符号N,不再标注侧向构造纵筋,例: N412,表示四根三级直径是12的抗扭钢筋;详见下图:
二者的区别在于:构造钢筋,高度大的梁,上边受压筋和下部受拉筋相距较远,中间如果没有构造钢筋,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所以要配构造钢筋,配筋不用计算,同时也好控制上下钢筋的相对位置,用G表示,梁腹板高度(即板下梁截面高度)>=450时,需配置侧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200,应均匀布置。
梁宽<=350时,拉筋直径=6,梁宽>=350时,拉筋植筋=8。
拉筋间距为箍筋非加密区的两倍;抗扭钢筋用N表示,构造钢筋只是构造要求,可由施工人员按照图集规定设置,而抗扭钢筋是有受力要求的,需要由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来确定的。
一般是框架边跨的梁。
其锚固长度和方式同KL下部钢筋(03G101-1 P24),搭接长度取值为L i或者L i e(抗震),构造钢筋锚固、搭接长度15d。
⑨、梁顶标高:(+0.000)。
此项为选注项,当梁顶与一般楼板结构高度齐平时不标注此项,梁顶高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正,梁顶低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负,梁顶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的高差注写在括号内。
例:第二层楼板结构标高3.320m,厕所位置梁顶实际标高3.220,此项标注为(-0.100)。
B、标注结构:
第一行:①梁代号+②梁序号+(③梁跨④A或B)+⑤截面尺寸。
第二行:⑥梁箍筋。
第三行:⑦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通长筋。
第四行:⑧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第五行:⑨梁顶标高。
C、标注识读
①、梁代号:KL
②、梁序号:2
③、梁跨数:2
④、有无悬挑低号:一端悬挑
⑤、截面尺寸:300╳650(宽╳高);
⑥、梁箍筋: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为200,箍筋肢数为2;
⑦、通长筋:
上部通长筋: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2Φ25+2Φ22表示该处钢筋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加上2根二级直径是22的,2Φ25在角部,2Φ22在中间;6Φ25 4/2表示6根二级钢筋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
下部通长筋:6Φ25 2/4表示6根二级钢筋直径为25,上排有2根下排有4根;4Φ25表示四根二级钢筋直径为25;2Φ16表示四根一级钢筋直径为16.
⑧、构造筋:G4Φ10表示四根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
⑨、(-0.100)表示梁顶标高比楼板结构表面标高低100;
(2)、原位标注: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称为原位标注。
A、标注规则
①、梁尺寸:即梁的截面尺寸,宽╳高;
②、梁箍筋:钢筋等级-钢筋直径-中心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肢数);
③、梁支座上部纵筋,包括两类钢筋,一类是通长筋,一类是非通长筋(上部直角负筋或非直角负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6 25 4/2 表示上部第一排4 25,第二排2 25,如图: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2 25+ 2 22 表示上部只有一排钢筋,角部2 25,中间2 22,见图(b)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见图(c)
④、梁下部纵筋
1)、注写在梁下部跨中位置。
2)、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6 25 2/4 表示下部两排钢筋,最下排4 25,其上一排2 25,见图(a)
3)、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例:225+ 222 表示上部只有一排钢筋,角部2 25,中间222,见图(b)
4)、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620 2(-2)/4 表示下部一共两排钢筋,最下排420直接伸进支座,其上一排 220不伸入支座,见图(c)。
5)、当已按规定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⑤、梁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受扭钢筋包括抗扭钢筋和箍筋,抗扭钢筋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钢筋以后就不再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如:标注两侧全部构造纵筋(对称布置),符号G,例:G4φ10G4Φ10表示四根一级直径是10的腰筋;有抗扭钢筋,标注全部侧
面纵筋(对称布置),符号N,不再标注侧向构造纵筋,例: N412,表示四根三级直径是12的抗扭钢筋;
⑥、梁标高。
(+0.000)。
此项为选注项,当梁顶与一般楼板结构高度齐平时不标注此项,梁顶高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正,梁顶低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负,梁顶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的高差注写在括号内。
如图:
⑦、附加箍筋或吊筋。
附加箍筋和吊筋用在主次梁相交处,钢筋画在主梁上,一般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引线标注总配筋值。
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