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人活着,就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能准确区分排泄和排遗;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⑶、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⑷、明白排尿的意义。

2、水平目标:⑴、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水平;⑵、通过对血浆、原尿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养成根据实验数据科学推测的水平;⑶、结合生活实际实行分析学习,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合的科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法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可淡化相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根据对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增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协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教学难点。

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合的基本观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问题贯穿其中,用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学法指导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产生学习兴趣与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本堂课的内容是与自己相关的。

学法上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先学后教,分组讨论,合作探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理解知识,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去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出远门坐车时要少喝水?为什么医生能够通过检验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变化,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排尿有什么意义?(二)、合作探究1、废物排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予以鼓励。

尿液

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威海市古寨中学张志威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威海市古寨中学的张志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尿的形成和排出》,接下来,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一)教材地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初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血液循环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从而保证健康的生活。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编者按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三个部分进行编写,还安排了两个活动。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废物的排泄途径。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及肾单位组成,提高观察、思维及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对血浆、原尿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提高解读表格数据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学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4)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提高知识应用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到肾脏对人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认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解读新课标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确立了如下的重难点:1.描述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单位。

2.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为了顺利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的教法设计如下:二、教法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尿检化验单为线索,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深入学习肾单位的组成,再根据推测及液体成分数据表格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肾小管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最后采用图文结合梳理和制作模型等方法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的是血。

(3)[⑥]是,它与③组成。

六、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排泄
1.定义
2.途径
二、肾
1.肾的结构肾小球
肾小体
2.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七、总结反思
《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本次教学设计以《标准》期望为依据,设计了探究实验、分组实验、自主学习,贯穿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拓宽学生知识面,各个教学环节与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新野县歪子一中王汉林《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新野县歪子一中王汉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中的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节复习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四部分之一。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之间的关系,以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二、说目标任何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必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学生对品德、知识、能力、审美等内在教育的需求。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和对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特别是其中的资料分析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为此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三、说方法(一)、教材处理: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构建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的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本课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尿液的排出过程。

2、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3、认同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四、难点突破1、设计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媒体演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的flash动画及视频,将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用具制作课件、泌尿系统模型、自制“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录像视频。

六、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讲解法、图解法。

4启发诱导,小组讨论。

七、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而肾就像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

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那么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进行:1.复习提问:(师在黑板绘图)(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2)肾单位中血液的流经路线是什么?(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学生思考后回答。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平湖中学王自明
说教材
(一).教材地地位和作用
《尿地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人体内废物地排出》地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地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地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地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地废物地排出过程中所起地作用.而人体内废物地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地地联系.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地基础,也是重点,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视地重要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阅读资料,提取信息泌尿系统组成
、问题讨论,深入理解
通过对上面图片地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根据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地颜色,让学生思考肾脏里血管是怎样分布地?
()、血液是怎么流过肾脏地?
()、尿液地形成与血液地循环有没有关系?
通过本环节地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尿液地形成和排出与肾脏有紧密地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用丰富地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地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地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地体验,提高了教学质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本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地阅读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学生卫生习惯地养成,关注自身地健康和发展,关爱别人地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地培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件展示,巩固新知
()展示肾内部地结构示意图
完成对尿液形成过程地初步分析——形成过滤和重吸收概念
()展示尿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完成对尿液形成过程地再次分析——得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地结论
展示尿液形成地具体过程
完成对尿液形成过程地总体分析——完成尿液形成地流程图

尿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引言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人每日约产生1000毫升的尿液,体液代谢、饮食、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尿的产生和排出。

通过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基本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二、尿的形成尿液是由肾脏主要组成的。

肾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作为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器,其主要功能就是排除多余的水分、废物和有害的物质,从而维持体液的平衡以及维持体内各项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而在肾脏内,尿的形成是依靠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等一系列作用来完成的。

1. 肾小球的滤过尿液的形成始于肾小球。

肾小球是肾脏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一个血管团和一个被称为髓球的管道组成。

在肾小球内,血液从血管团中通过一个叫做Bowman囊的结构进入肾小管。

此时,血液中的液体和物质会通过血管团壁上的孔进入Bowman囊内形成原尿。

2.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原尿的成分非常丰富,包括水、电解质、尿素、尿酸、肌酐等,它们需要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和再吸收等过程,才能形成最终的尿液。

重吸收:指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某些物质重新吸收到血液中。

例如,食物中的钠、水、葡萄糖等需要重吸收到血液中,而氨基酸、葡萄糖等则在肾小管中被100%重吸收。

分泌:指肾小管对血液中物质的排泄。

例如,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代谢产物需要从血液中排出,肾小管通过分泌机制将其排出到原尿中。

再吸收:指尿液通过肾小管向回吸收水分等物质,使得尿量减少,浓度增加。

三、尿的排出尿液经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等多重处理之后,从肾脏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内,经过膀胱自主排尿完成排出。

排尿过程涉及到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协调配合,常见的膀胱排尿反射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

经过皮质下和脊髓前角的中枢神经控制后,下面断端的神经通过神经末梢向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传导神经冲动,引起膀胱收缩和括约肌放松,促使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排尿过程的失败可能会导致尿道下括约肌病变或者膀胱憩室病变。

四、结论通过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的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和防治相关疾病。

尿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引言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经过肾脏等器官作用形成的液体,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作。

本篇说课稿将会介绍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器官和系统。

二、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肾脏内部。

肾脏是人体内部生化反应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它能够通过分泌、排泄等途径,将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维持人体内部物质代谢的平衡状态。

2.1 肾脏的结构肾脏是一对大型的器官,位于人体的后腹腔内,左右各一,相互独立。

肾脏主要由肾皮质和肾髓质组成,其中肾皮质位于肾脏表层,而肾髓质则位于肾脏内部。

肾脏内还有大量的小管状结构,如肾小管、集合管等,它们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2.2 肾脏的功能肾脏是人体内分泌和排泄系统的核心器官之一,它能够分泌荷尔蒙,同时也能够将体内代谢废物等物质排泄出体外。

具体而言,肾脏的主要功能如下:•调节体内水分和离子的平衡:肾脏能够根据体内的需要,通过控制尿液的成分,调节人体内部水分和离子的平衡状态;•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肾脏通过过滤、吸收和排泄等功能,将体内无用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离子等物质排泄出体外,从而保持体内的代谢平衡状态;•激活维生素D:肾脏能够通过激活维生素D,促进体内的钙、磷等元素的吸收,进而维持骨骼的健康。

2.3 尿的形成过程肾脏通过进行尿的形成,将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物质排泄出体外。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先从肾小球进入被称为肾小管的管道中;•在肾小管中,尿液继续被处理和过滤;•尿液穿过肾脏贮液膀胱蓄积,并在适当时进行排除。

2.4 肾小球的功能肾小球是肾脏的重要部分之一,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大量废物和多余物质。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包括:•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调节血液中的水分和离子的平衡;•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三、尿的排出尿的排出主要发生在尿道内。

尿道是人体中连接膀胱和外部的一个管道,它具有向外排泄尿液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河北少儿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章。

主要讲述了肾单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途径、尿液排出的意义等内容,着重描述尿液在人体内的形成过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呼吸以及血液循环,为本章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健康成长”做了铺垫。

所以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上来说,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血液循环系统。

各系统均会产生废物,本节内容是以上部分的自然承接,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

从经验角度上分析,排尿是每个人的生理活动,学生对于该生理现象的发生原理和过程却不清楚,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通过观察尿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3.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讲授、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面
人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我先提问学生:在课间总喜欢往一个地方跑,这个地儿是哪里?追
问学生:尿来源于什么?是在哪里形成的?进而引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内容的学习。

采用生活情境进行导入,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导
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肾脏的组成单位
首先,我将展示尿液中各成分表,提问学生每天排出一定量的尿液具有怎样
的意义?学生通过对比不难得出通过排尿把体内的一些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我会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指出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肾单位。

并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肾单位由几部分组成?(2)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异同?(3)原尿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又什么异同?学生经过组内讨论可以得出问题1的答案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问题2的答案为原尿同血浆相比,相同点是含水、葡萄糖、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的量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原尿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质。

问题3答案为相同点是都含有水、尿
素、尿酸和无机盐,不同点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尿酸的含量明显提高。

我最后总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了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首先多媒体展示健康人肾动脉的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表,并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哪两个过程?(2)为什么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肾动脉的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3)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成分变化说明了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囊中的液体缺少红细胞和大部分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浓度增加,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我归纳总结: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人类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每天排出尿液1.5L,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到血液当中。

其次,我将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提问学生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说出答案后,我再播放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视频,提问学生尿液的排出过程是怎样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输尿管→膀胱→尿道。

并告诉学生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断性的。

最后提出思考性问题:排尿对人体有何意义?
在自学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提出更多创新性的观点,符合新课改的授课要求。

(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病人尿液化验单,并提问学生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葡萄糖呢?将今天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想一想人体还有哪些排泄途径,查阅资料,分析不同排泄途径之间存在哪些异同点?这样的设计可以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并且锻炼学生的查阅资料和总结分析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旨在清晰明了地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