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中英国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合集下载

对外贸易总结

对外贸易总结

对外贸易总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以下是对对外贸易的总结:
1. 重要性:对外贸易对国家和全球经济都非常重要。

它促进了资源配置、技术传播和经济增长,使得各国能够专业化生产并实现互利共赢。

2. 贸易类型:包括进口和出口。

进口是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满足国内需求;出口则是将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销售到其他国家。

3.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的贸易平衡反映了其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4. 影响因素:对外贸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汇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等。

5. 国际合作: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各国通常参与国际组织和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推动自由贸易和解决贸易争端。

6. 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它也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7. 风险与挑战:对外贸易面临着市场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汇率风险、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各国需要适应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总之,对外贸易是国家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需要积极参与并制定适当的政策来推动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附解析解析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附解析解析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附解析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改变不过是四十年代英国革命的完成。

显然,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是他们之间尖锐斗争的产物。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图采用和平的手段和合法的形式把王权改造成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改变后,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一百年间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庄建镶《评英国1688年政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材料二: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

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因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纺织工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堞和矿石。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

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有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1688年政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与哪位人物进行技术革新有关?“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指出标志着铁路时代开始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答案(2)解析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答案(2)解析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答案(2)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发展的时代,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材料三拿破仑出身于小贵族家庭,在大革命中,他获得提升,并逐渐展示出杰出的军事天才他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了反法联盟军,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然而,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1815年,帝国覆灭。

(1)材料一中的“法案”指的是英国历史上的哪部文献?说说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材料一中提到的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3)依据材料二,指出“他们”有追求哪些权力的诉求?为保障这些权利进行了怎样的斗争?领导斗争的人物是谁?(4)材料三中的“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是什么?(5)试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 14 世纪到 17 世纪,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以一种新的和有成果的方式被重新发现了。

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

在这种新的兴趣推动下,古典文化在演说和艺术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在文学、建筑、雕刻和绘画中表现出对中古文化的反对。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思想领域的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中古文化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材料二:勇敢的探险家、热忱的传教士和急切的商人从欧洲出发,沿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和远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说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C.世界银行建立D.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2.下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

该示意图表明(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B.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3.二战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

”为此,阿登纳 ( )A .积极谋求两德统一B.挑战美国经济霸权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D.主动推动欧洲联合4.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涉及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某国际组织参与和配合。

“某国际组织”是( )A.关贸总协定 B .世界贸易组织 C .世界银行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建立起制度化的货币体系B.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D.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6.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 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 12 使徒、罗马的 12 铜表法、一天的 12 小时、一年的 12 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

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A.联合欧洲 12 国为统一国家B.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1C.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D.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7.有人评价《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自1957 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 )A.实现欧洲单个部门的一体化B.欧元的诞生C.欧共体建立了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D.欧共体 12 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8.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闪耀着另外一种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

自由贸易的内涵: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法国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过程: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由保护贸易向自由贸易的过渡时期。

1823~1825年英国对关税税则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减少和取消阻碍国内贸易的消费税,对一些制成品,原材料和消费品降低关税,撤销丝织品进口的禁令。

19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政府接连废除阻碍自由贸易的重要法则。

首先,1846年7月废除了对外囤进口谷物征收高关税的“谷物法”。

其次,废除航运垄断的“航海条例”,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对其它国家全部开放,进口商品限制进一步放宽,1941年进口税种有1163种,到1853年减少到466种(1862年减到44种,1882年减到22种)。

英国的贸易体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它完全抛弃了保护国内工业制度的航运垄断,实行开放贸易,自由贸易政策确立起来。

19世纪60年代是自由贸易政策取得胜利的时代,英国同欧洲国家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了一系列商约。

1860年同法国签订商约,规定,法国取消一切禁止性关税,降低对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继这项条约后,同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士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在这些商约中,关税都大大降低了。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占主导地位,工业品的数量增长了几倍,而市场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英国的商品销售很大一部分仍然集中在北美,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帝和炎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祖先B、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C、商朝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D、西周的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2、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描述错误的是:A、孔子提倡“仁爱”和“礼治”,主张恢复西周礼制B、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武力C、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D、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题干:在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这场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选项: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4、题干: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马克思主义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在中国传播B、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开始在中国传播C、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就已经在中国传播D、马克思主义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5、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以下关于这一历史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速战速决计划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6、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以下关于这一历史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C、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题干:关于秦朝统一的意义,以下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D.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8、题干:以下哪项不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 实行焚书坑儒B. 推行法制统一C. 建立郡县制D. 修建长城9、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通过武力统一中国的B.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封建社会的代表C. 春秋五霸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战国时期D. 战国七雄的并存是因诸侯国之间长期和平共处11、题干:在20世纪初,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运动在中国爆发,这场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配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评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配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评

第三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面是四川地区出土的三件东汉市井画像砖,描绘了东汉市肆情况、市楼(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分布和贸易情景。

这些画像砖()A.折射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B.印证了当时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C.能够完整地还原东汉市井真实面貌D.反映出东汉时期开始出现集中贸易的市2.唐代造船,多用楠木等硬木,坚硬耐用,内河江船已可载万石,贞观年间,阎立德造浮海大船数百艘,自东海、黄海可直达高丽,向西亦远至红海。

据此可知唐代()A.大运河已成为经济命脉B.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C.唐代政府重视对外交流D.技术进步推动对外交往3.明代人王圻曾言:“贡舶与市舶,一事也。

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

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

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

”这表明,在明代朝贡贸易中()A.中外互市依托朝贡而存在B.民间海商是其贸易主体C.市舶司是官民贸易的桥梁D.政府积极招徕各国入贡4.公元前46年,凯撒将丝绸幕帘置于罗马剧场座席上使观众免遭阳光暴晒。

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

贵族穿着轻薄柔软的丝绸以显示华贵的身份。

2世纪后,丝绸也受到罗马平民的喜爱,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反映了()A.罗马帝国重视对外商品贸易B.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C.对外交往促使民主制度完善D.罗马与中国经济交流加强5.在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萨卡拉墓彩色浮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物物交换的场面。

到了新王国时期,用铜、青铜、白银和黄金等金属作为流通手段的情况明显增多,其中用银(重量)作为价值尺度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这反映了古埃及()A.商业水平的提高B.金属货币的出现C.国内市场的形成D.商业规模的扩大6.西汉元始五年,高都里人朱凌在制定家庭土地变动契约文书时,请县、乡三老等,“为先令券书”,同时还邀请了乡间名望人士及亲属共同见证。

这说明当时()A.政府禁止民间的土地交易B.契约文书受制于政府抑商政策C.民间私有财产权观念强化D.基层组织开创集体议事的模式7.下表为唐朝雇佣契约样文的分类。

初三上册必修上学期历史材料题及解析(1)解析

初三上册必修上学期历史材料题及解析(1)解析

初三上册必修上学期历史材料题及解析(1)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材料一:1688年,英国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自己的国王。

至此,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政治风暴才得以止息。

国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多次选择中被保留下来,英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

这是一种既克制专制的国王,又能保持一般的王权,从而避免社会动荡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又承继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可以说,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英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汪效驷《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建立及影响》材料二: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菲佛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第一部伸张“人权”所颁布的法律文献。

这三场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当时的四位航海家及其探寻新航路的重大成果?(2)根据材料,简析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图二:(3)图中所示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贸易被称为“_________”(4)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也开始从事贩买非洲______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中英国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绝对的贸易顺差,也就是英国人需要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

而中国不需要英国的任何东西。

这种不对等的贸易对于英国人来说是纯粹的财富流失,英国人需要一种货物来抵消中国对他的贸易顺差,于是选中了鸦片。

鸦片在沿海地区的盛行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众的健康,而且清政府也对于贸易顺差被抹掉很难以接受,于是授权林则徐在沿海禁烟。

林则徐强行没收了英国商人的鸦片,并统一销毁。

这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报复行动,于是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战败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此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

中英两国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肯定是收益以及利益减少所以我认为还是轻易不要有任何举动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