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广东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徽学的学科及学术价值尽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徽学有一个被人们不断认识、熟悉、理解、接受和深化的过程。
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兴起,大都由于新发现。
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他还论及了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赎、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和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等五项发现,认为:“此等发现物,合世界学者之全力研究之,当会产生新的学科。
”如今,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明清档案学早已创立了各自的学科研究体系,并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认可。
而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形成较晚,它的创立,主要得力于20世纪40 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
加之有包括徽州族谱在内的9000 余种徽州典籍文献传世,可供与文书契约互相参证。
现存8000余处徽州地面文化遗存,更是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的学术支撑。
因此,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中心,整体研究徽州历史文化和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徽学,正是建立在包括徽州文书在内的大量新资料的发现这一基础之上的。
徽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徽州文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献和地面文化遗存等资料,综合研究明清社会实态,以重新反省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这正是徽学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因此,徽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尽管涉及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但就学科性质而言,应当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
徽学是以历史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门史研究的学科。
广东省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
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
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卷】语文·全解全析1.C 【解析】A项,选项的作品的创作行为是“画”;B项,作品是“碑帖”;D项,作品是“花鸟字”。
2.B 【解析】文章在书法标准“量”的方面不单单论述了“什么是书法艺术”,还有“如何提高书法作品的艺术性”的相关内容。
3.C 【解析】说笔法“在书法的标准中最为重要”扩大了范围,只能说其在书法“量”的标准中最为重要。
4.C 【解析】“缓解内心的压力”错误,父亲喝酒是因为他闲下来后,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内心觉得空虚。
6.第一问:①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②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③城里。
第二问:①父亲在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留下了他童年的记忆,并在年老时又回归了这个精神上的乐园;②父亲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组建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小家庭,并产生了一个供孩子读书的梦想;③父亲在城里圆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梦。
(每点2分,共6分)【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探究的内容是两个方面:“是什么”和“为什么”,然后到文中寻找概括答案。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父亲的“家园”包括“壕沟”“林场”“城里”这三个地方,而之所以称这三个地方为“家园”,就是因为它们对父亲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
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父亲在这些地方的收获即可。
7.D 【解析】增长率的升降和生产状况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8.AD 【解析】B项,“中药形成了……现代经济产业,因此成为我国的民族瑰宝”因果倒置;C项,“化学药无法根治”于文无据;E项,以偏概全,原文是“疗效确切、适应症准确、安全性更高的注射剂方能在本轮洗牌中留存”。
10.D 【解析】句中“成王”和“土宇”均作前句的宾语,不作后句的主语,其后面应断开。
11.A 【解析】守丧期满称“服阕”。
12.A 【解析】黄琼称疾推让的不是太尉之职,而是邟乡侯的封爵。
13.(1)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来改变百姓的看法。
2018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201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参考答案一、(35分)(一)本题共3小题,9分1.【理解分析】(3分)C(A项,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不能决定“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B项,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并不是由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发展而来。
D项,中国古代传统书画并没有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2.【论证分析】(3分)B(文章并没有举出西方艺术的具体事例。
)3.【分析推断】(3分)C(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不一定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
)(二)本题共3小题,14分4.【分析鉴赏】(3分)A(小说开篇没有运用倒叙手法。
)5.【技巧鉴赏】(5分)①照应标题,与开头儿子玩纸飞机相呼应;②增添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③升华主旨,象征关爱、感恩之情在邻里间相互传递。
[5分。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意思对即可。
]6.【语言探究】(6分)①大量使用极富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如名词、动词和语气词等,鲜活真实;②修辞的运用极具乡土气息,新颖别致;③人物对话具有浓厚的乡土味;④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6分。
每点2分。
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题共3小题,12分7.【信息理解】(3分)C(劳动者参与共享经济活动后,不一定就成为“自雇”个体。
)8.【概括分析】(5分)D(共享经济的冲击并没有使实体经济企业与劳动者关系发生改变。
)9.【分析探究】(6分)第一问:①就业机会多;②就业方式灵活;③劳动者对就业单位的依赖程度降低;④面临的劳动关系风险加大。
第二问:①更新就业理念,把握就业机会;②掌握更多技能,增强适应能力;③熟悉相关劳动保障制度,降低就业风险。
[6分。
第一问3分,答对一点1分;第二问3分,答对一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二、(35分)(一)本题共4小题,19分10.【文言断句】(3分)D(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
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
广东省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第1页(共7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7101112171819DCCBCBBCBDD1.D 【解析】A 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本第二段,顾恺之等文化名人参与绘事时,文人画尚未形成。
B 项,以偏概全,根据文本第三段,“五代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山水画……那些引领潮流的山水画大家”包括五代和北宋的,喜爱绘画的仕宦文人则是专指北宋的。
C 项,无中生有,根据文本第四段,吴门画派的兴盛是建立在元季黄公望等人山水画作品的规范图式、价值取向和笔墨趣味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在赵孟頫的山水画作基础之上。
4.B 【解析】B 项,“好像它们的头儿管得不严,好像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想法”照应的是倒数第一、二段,倒数第二段详细描述了大黄蚂蚁从李家墙根折回我们家墙根的详细路线,可见,大黄蚂蚁的确很有想法,它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原来的蚂蚁窝;“一只蚂蚁都没看见”说明蚂蚁们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洞里,正凸显了大黄蚂蚁这个群体的管理智慧。
5.两窝蚂蚁都怕冷喜暖、都不咬人。
小黑蚂蚁身形小,像针尖;爬行速度慢,在屋内绕一圈大概要十天的时间;行动时排队整齐;头脑相对简单,要到哪就径直到哪。
大黄蚂蚁行动速度快;行动时队形混乱;比较聪明执着,能绕过深槽,找到自己原来的蚂蚁洞。
(意思对即可得5分)【解析】此题为形象赏析题,要求考生将两窝蚂蚁的特点筛选出来,包括它们的异同点。
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然后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最后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
6.文章通过描写大黄蚂蚁成功避开人为障碍,找到原来的洞穴的经过,(2分)赞扬了大黄蚂蚁作为不起眼的生命所拥有的智慧,批判了“我”作为人类的自以为是,自我膨胀意识,(2分)表达了无论强弱,生命都应当被尊重,一切生命均应平等的主题。
(2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
2018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家”具有三重文化意蕴①从“对话”的视角看中国古代之“家”,不难发现,“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
换言之,“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
②家是人与神灵对话的场所。
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
《孝经·士章疏》就有“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的说法。
祭祀就是人与神灵交接对话的一种方式。
③祭祀需要场所,而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祭祀的场所。
《礼记·王制》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庶人祭于寝”。
天子七庙指的是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诸侯五庙指的是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④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
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对祖先的祭祀方式。
贵族统治者的庙祭,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
有意思的是,宗庙的主室是庙,王宫的主室是朝,而庶人住屋的主室则是寝,三者其实具有相同的功能。
⑤庶人的主室既称为寝,又可以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
通过这种对话,人们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⑥家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
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
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
而宗族作为政治、经济和生活的综合体,成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
2018年广东六校联盟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广东六校联盟2018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
为了澄清这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新探讨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
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
其中,“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
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心体,更是遍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
我们关注“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
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一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前者可以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
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中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张效霞①①2003初,SARS在广东首先爆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SARS患者60人,无一例死亡。
全体医护人员中,无一人被感染。
60例中没有使用过任何抗病毒西药,仅有4例用过常规量(50mg)以下的类固醇。
全部治疗以中药为主,配合必要的西医对症、营养支持疗法。
退热快、痊愈快、住院费用低。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医药课题组提交的《中医药完全能解决艾滋病问题——民间中医防治艾滋病调研报告》云:“中医药完全可以解决艾滋病问题,效果远远优于西医药;而且可以在3~6个月内使90%以上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相当一部分患者痊愈。
而西医药顶多能使40%患者临床治愈,不可能痊愈。
”②对SARS、艾滋病这些新近才出现的新病种,古老的中医之所以能取得“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依靠的是其“独特的色彩、风格”——以人为本,通过调动和调节人机体自身的功能来祛除疾病,不伤害和破坏人体的生理结构。
不论是病菌还是病毒,中医均认为是“邪”气,而人体主要靠的是正气来战胜病邪,也就是说调整好人的正气,同时给邪气以出路,就能战胜病邪,使患者得以康复。
在西医面临抗生素研发困境的当下,中医的优势不言自喻。
③中医的这种“独特的色彩、风格”,一言以蔽之——以不变应万变也。
运用中医理论对病人进行具体的个体化分析,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和把握不同的疾病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辨析出患者临诊时的病机之所在,然后据“机”立治法、选方药。
这种带有明显的个体化、技艺化的临床决策思维特点,恰恰与现代医学临床决策思维高度的规范化、逻辑化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④据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已决定立项启动“中医学的特色优势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中医药优势病种。
专家已达成的共识是:即西医尚无良好疗效,中医药能够发挥独特效果的治疗领域;西医有确切疗效,但中医药具有独立的临床疗效或中西医结合疗效高于单纯西医药的病种;中医与西医有相同的疗效,但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病种。
对于这种做法,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早在2002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一篇预先为中医准备好的祭文……难道几千年不断发展的中医药学就只剩下文中所说的那点优势吗?!”⑤对在现代医学的挤压下,已沦落为“边缘医学”、“替代疗法”的中医来说,千万不要再“朝立一旨,暮即成宗”了,因为已处于“即将消亡的边沿,新的突破的前夜”的中医,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注】①张效霞,副教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委员。
本文为其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发言的节选,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举中医治疗SARS和艾滋病的例子旨在论证“在治疗新病种时,古老的中医之所以能取得‘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依靠的是‘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的观点。
B.本文在论证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时,是引入西医作为参照进行论证的,体现了比较研究的特色。
C.文章第②③两段从理论上阐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第③段是对第②段的进一步阐发。
D.文章结尾谈到中医研究进入歧途的现状,从现实角度谈认识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性。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治疗的特色“以人为本”,指的是通过调动和调节人体自身的功能来祛除疾病,不伤害和破坏人体的生理结构。
B.“以不变应万变”中的“不变”指的是始终用“调整好人的正气,同时给邪气以出路”的办法,“万变”指病菌或病毒的变化C.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治疗具有个性化、技艺化的特点,不需要规范和逻辑,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D.对中医解读要谨慎,千万不能因为某一个人一句话或某一学说一露面就一窝蜂地追随,奉为经典,籍此对中医妄加诠释。
3.根据原文内容,合理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型病菌或病毒产生,在西医治疗上会可能会因特效药研发不及时,暂时无药可医,而中医不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B.中医在治疗亚健康上有优势,原因之一在于它重视调整人的正气,注意调动和调节人机体自身的功能,可以做到“无病防身”“治未病”。
C.中医治疗以人为本,驱邪扶正,治疗成本低,而且见效也快,适合治疗急重病。
D.中医是辩证施药的,所以开发“中医药优势病种”这种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将把中医导向没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二狗砸船杨友龙河堡村交通很不方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
春、秋、冬三季在大蒲河上架木桥,夏季汛期到来之前把木桥拆掉,村里人进出和外村人来往就全靠一条木船摆渡了。
渡船是村支部书记的弟弟金发自己打造的。
金发每天在渡口摆渡行人,乘船的人上船下船不用付船费。
到秋后新木桥架好了,金发的渡船也卧篙了。
金发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在十里八村挨门挨户收“船粮”。
这是老辈子人留下的规矩。
造一条木船要花很多钱,一个精壮汉子天天在河上撑船也是很苦很累的活儿,大家在水面上走干道,舒舒服服地过了河,给些“船粮”也是应该的。
外村人见金发来收“船粮”,都知道金发很辛苦,每家每户都给他舀上三斤五斤粮食,谁也不吝惜。
对龙河堡本村金发就多收一些,因为本村人每天都要过河,还有到镇中学念书的学生,每天早出晚归两次乘船。
对本村多收一些也是合情合理的。
金发每年摆渡一个洪水季节,到秋后能收一万多斤粮食,按市场价至少能卖五、六千块钱。
后来,金发又把本村收取“船粮”的标准提高了,原来按每户收20斤,每个中学生加收20斤。
到去年秋后就改为每户收40斤,每个中学生加收40斤。
整整提高了一倍。
金发说,现在物价上涨了很多,汽车票、火车票都翻几番了,提高船粮标准也是理所应当的。
金发一下子把“船粮”标准提高这么多,龙河堡的村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了心,简直是宰乡亲们!但人们不满归不满,“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
村里有个小伙子叫二狗,二狗对金发的做法非常气愤。
年轻气盛的二狗决定自己打造新船,跟金发唱对台戏,把贪心不足的金发挤垮!二狗说干就干,请了木工伐树锯板,一条新渡船很快就打造完了。
于是,今年龙河堡村的河边渡口上就出现了两条渡船。
二狗的渡船下水后,他在渡口上修了一个上船下船的码头,并在码头上树起一块牌子,上书几个醒目大字:“义务摆渡,不收船粮”。
二狗手握篙竿站在船头上向金发那边张望,见金发的脸气得变成了猪肝色,二狗心里很是得意,嘴里便信口哼起了“咚咯隆嘀咚……”龙河堡的几十个村民来到河岸边,望着河边泊着两条渡船,一个个都把步子停了下来,人群与金发的渡船和二狗的渡船之间形成了等距三角。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越雷池半步。
上哪条船呢?一张张茫然的脸色仿佛面临生死抉择一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但犹豫归犹豫,毕竟要过河,必定要乘船,谁的两肋下也没长着翅膀。
人们在久久地面面相觑后终于有一个人向金发的渡船走去。
于是,大家便相跟着一齐奔了金发的渡船。
金发一见这情景立刻长了精神!一脸灿烂的微笑像迎接贵宾似的把人们接应到船上。
然后解开缆绳,长篙一点,渡船缓缓向对岸驶去。
一连三次往返把岸上的人全都摆渡过去了,金发也累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但金发心里却乐得直发痒,嘴里便悠然地哼起了小曲儿:“青山绿水好风光哟,情妹河边等情郎哟……”二狗一下子傻眼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连三天,他的渡船冷落在码头边无人光顾,二狗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对不起乡亲的事,乡亲们为什么要冷他的场?百思不解的二狗就想发火、骂娘!可是,跟谁发火呢?谁也没惹他。
二狗一气之下就把新打造的渡船砸碎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为下文金发摆渡让村民过河、收取“船粮”以及二狗造船做好铺垫。
B.金发提高“船粮”标准,龙河堡的村民们背后议论纷纷,骂金发发财心切黑了心,但“船粮”还是顺顺溜溜地按新标准给了;这是因为金发蛮横霸道,而且村里就这一条摆渡的船。
C.二狗看不惯金发的行为,自己打造好一条船免费服务村民;说明二狗是一个喜欢主持公道正义的正直青年,他在小说里起到线索的作用。
D.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生动的刻画,运用对比、神态描写等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二狗和金发的人物形象。
语言自然质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5.文中用大量篇幅详细讲述金发收船粮的事情,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5分)6.结合全文,请谈一谈小说的结局引发你对哪些社会现象的思考。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
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2%)。
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
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网易新闻) 材料二: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
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
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
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