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塔诺《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概述
布伦塔诺与意动心理学

在德国,与冯特所处同一时期的心理学家可以分为两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以冯特、艾宾浩斯等人为代表人物的内容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
第二个阵营则是以布伦塔诺、斯顿夫、厄棱费尔、麦农、威塔赛克等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活动。
两个阵营围绕意识的内容与活动展开争论,这场争论是实验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次重大争论,被认为是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对立的先声。
一、布伦塔诺的生平弗朗茨·布伦塔诺,1838-1917,生于德国的马林贝格。
16岁起先后在柏林、慕尼黑、杜平根等大学学习哲学;1864年在杜平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66年担任符兹堡大学讲师,撰写和讲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斯顿夫成为他的学生;1874年到维也纳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这里工作了20年,并建立了意动心理学派。
在这期间,弗洛伊德听了布伦塔诺的课,并为他承担了将约翰·穆勒的著作翻译成德文的任务。
主要著作:《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论心理现象的分类》《感觉心理学》二、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布伦塔诺在大学任教时曾教授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意动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也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布伦塔诺不仅著文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且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
1、研究对象意动心理学以意识的活动为研究对象。
这也是与内容心理学对立的主要方面。
布伦塔诺认为,意动与内容是有区别的。
比如,看见红色,红色是内容,看见是意动;听见一首歌,歌是内容,听见是意动。
布伦塔诺所说的意动是指各种心理活动或者动作,内容是意动所涉及的对象。
意动与内容又是联系在一起的。
任何意动总要指向一定的内容,看必有所见,听必有所闻。
布伦塔诺对意动分为了三类:(1)表象的意动:包括感觉、想象活动等;(2)判断的意动:包括知觉、认识、回忆活动等;(3)爱憎的意动:包括情感、决心、意志等。
三类意动中,表象的意动是最根本的,其他两类意动都是在表象意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2、研究方法布伦塔诺主张心理学研究要运用经验的方法。
心理学十大学派综合概述研究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构造主义一词是铁钦纳在美国和威廉.詹姆斯的机能主义论战时采用的概念。
2、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3、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既然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抛弃内省就无法探索这种经验,这是冯特无法解决的矛盾。
4)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它们的生理基本以及外部行为,也包括儿童的、动物的、变态的心理。
(4)卡尔
卡尔的机能心理学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是反向弧概念,并对这个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二个是适应性行为,包括一种激发刺激,或一种感觉刺激和一种改变该情境使之能满足各种发动条件的反应。认为心理学应同时采用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他也同意采用文化产物分析法,他还主张采用日常生活的观察资料以补充系统的科学观察之不足。
心理学十大学派综合概述研究
>一、内容心理学派 源自1、发展背景及代表人物: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布伦塔诺《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概述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概述摘要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连塔诺(1838~1927)著。
1874年出版。
该著作和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同年出版,且基本观点互相对立。
本书作者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哲学教师,他提出的“意向性”概念深深地影响了胡塞尔,是胡塞尔的思想先驱。
在本书中作者将心理学表述为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意识的动作是它的研究对象。
他说,意识的重要特征是有意向性,意识的动作或意动必定作用于一定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冯特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意识内容。
他认为,动作和内容不可分,从来不存在没有对象的动作,也决不会存在没有动作的对象;动作和内容都要研究,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作,不是内容。
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
心理学研究怎样看,不研究看到什么,是在看到什么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
本书出版后,引起心理学界的一场大争论,导致19世纪末意识心理学的危机和20世纪初心理学派别林立和纷争的局面。
1引言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把心灵看作灵魂的功能或机能。
布伦塔诺不仅著文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且还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
此外,意动心理学还与中世纪经验哲学和近代德国莱布尼茨以来的传统思想有关。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具体体现在他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上。
2布伦塔诺的主要心理学内容2.1 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布伦塔诺在《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中提出了一种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的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与冯特一样,也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但他有认为,这个科学可不比冠以另一形容词,而限定其意义。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是经验的,他说:“在心理学上我的立场是经验的;只有经验才是影响我的老师。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虽然也是经的,但和布伦塔诺有所不同。
冯特是实验的“经验的”,重在实验;而布伦塔诺可以说是经验的“经验的”,重在经验。
与德国当时的实验心理学不同,布伦塔诺提出了一种意动心理学。
2021布伦塔诺和胡塞尔意对向性理论的认识范文2

2021布伦塔诺和胡塞尔意对向性理论的认识范文 意向性理论作为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开始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到布伦塔诺将其作为心理学的描述,直至胡塞尔现象学的创立,都围绕这一核心概念展开铺陈。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继承和超越了布伦塔诺心理学意义上的描述,但布伦塔诺关于这一概念的思考,则为胡塞尔提供了思想支援背景。
一、中世纪的意向性问题 意向性(intentionality)这个词源于拉丁语intentio,它的本意是张力或延伸,后引申出含有指向性的意思,其哲学意义最先运用于经院哲学中。
其语源是由阿拉伯人阿维森纳从希腊语引入的,在阿维森纳的哲学中,他用这个术语来说明灵魂与理智的关系的可能性。
他将意向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有关理智之外的事物,即朝向实存的事物;第二层次为意向朝向其本身,他说:“当理智知觉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在这些东西里是有先有后的,……理智具有一种能力,可以化多为一,变成一个单一的观念。
” 比如关于人的概念,第一个意向是朝向现实中的某个具体的人,而第二个意向则朝向人的一般观念。
当然,在他这里,这种划分还是比较素朴的,属于一种逻辑上的种加属差的叠加演绎,并且论述也比较粗糙。
后来的经院哲学在认识论层面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认识本身就是一种intentio,就是把形式以一种特定的非质料的方式射入心灵之中。
这里论及的“形式”一词可溯源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在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中,他认为心灵接受到的是对象的形式(form)而不是质料(matter),“形式”是存在于我们心灵之中的,作为“质料”的物则实在地存在于经验世界中,我们接受到的其实是印在我们心灵上的形式,但这不同于现实中的作为质料的存在,印在我们心灵上的“形式”则是一种意向的存在。
经院哲学家阿奎那思想的起点便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理论开始的。
当然,就阿奎那关于意向的用法而言,有必要区分intentio两层含义,即意动层面和认知层面两种含义。
布伦塔诺

• (3)心理学研究方法: 反对实验内省法。 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两种。 一种是现象学的内省法。也称内部 知觉(Inner Perception)或反省(Ret rospection)。 另一种是客观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布伦塔诺与冯特的主要不同
• 1 .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冯特认为心 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验。表现在对实验的强调, 对经验的研究是在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
1894年,他因妻子去世深受刺激,且患眼疾。最后辞职。 1897年,与艾米利再婚。 他后来几乎失明,于瑞士去世,终年79岁。
布伦塔诺的学生 斯图姆夫、胡塞尔和弗洛伊德 等 布伦塔诺最重要的心理学著作: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1874) 《感觉心理学》(1907) 《心理现象分类》(1911)
一、意动心理学 act psychology
内容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内容。 意动心理学:研究没有外化的意识经验的 活动。
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为研究对象, 但不是经验的内容,而是意识活动。即意动。 意识活动具有意向性。
(2)从心理的分类来看,他把心理活动分为三 类: 观念活动:包括感觉和想象。 判断活动:包括知觉,认识,回忆等。 爱憎活动:或称兴趣,包括感情,希望,决 心,意向,欲望等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 前两种是心理活动的表层水平,受制于物理世 界。
• 冯特和布伦塔诺理论的实质性区别
• 冯特关心心理的微观过程,而布论塔诺 更倾向于完整的个体性。
内容心理学的发展——
构造主义
铁钦纳
意动心理学的发展
形质学派
符茨堡学派 彪勒等)
(厄棱费尔,麦农,威塔塞克)
(屈尔佩,奥尔特,麦塞尔,
心理学上的大事

心理学大事年表公元前510年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人体由四根(土、水、火、空气)构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特殊构造;身体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异。
约公元前429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生活和心理活动都是灵魂的功能,也都是机械的作用。
认定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的存在。
约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
他将恩培多克勒的人体四根说发展为人体四液说。
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
他将心理疾病分为狂躁、忧郁和痴呆三类。
约公元前380年古希腊的柏拉图承认物与观念两种现象,观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为感官观察的结果。
这是心物二元论的基础。
约公元前350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5种感觉的理论和3条联想律。
误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
著有《论灵魂》。
约公元前320年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
在情意心理方面提出“寡欲”、“尚志”等。
约公元前260年苟子认为:“形具而神生”,主张“性恶沦”,注重“化性起伪”,所著《劝学》、《解蔽》、《正名》等专篇,对学习、认识人性和思维等心理问题有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约公元70年王充著《论衡》,其中论述有关感知觉、思维、注意、情欲和人性等心理学思想约公元100年刘劭著《人物志》,提出人的才性与其鉴定问题。
约公元500年范缜著《神灭论》阐明形神关系问题。
公元1650年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人性论》出版,主张机械主义的决定论。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的《论情欲》出版,提出心身交互作用论及“反射”的概念。
公元1677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出版,提倡心物平行论公元1689年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出版,创术语“观念的联结”,即“联想”。
提出“白板说”。
公元1695年莱布尼茨提出心身平行论,创术语“统觉”。
公元1709年贝克莱的《视觉新论》出版。
西方心理学十大

无论是什么学科或思潮,学派之间的对立只要还是限制在批评、论战、自放异彩上,没有演变成为人身、精神的限制和伤害,都是应该提倡的。
编者按: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要对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会过多的涉及,但作为心理学从业者素质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心理咨询师不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就像盲人摸象,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关键点,无法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每个心理咨询师都应该在心中架构心理学发展的架构,更深层的了解来访者,更是把握自己的方向。
科学心理学正式成立于1879年。
因而,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也就不可能在这时才刚刚开始形成。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是准备时期,大约在19世纪60-70年代。
这一时期,冯特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和在海德堡大学担任讲师。
这期间他主要是通过实验法从事对心理感官方面的心理研究,其方法主要从学于赫尔姆霍兹、缪勒以及费希纳的。
第二时期,冯特心理;体系初步形成,大约在19世纪的70-80年代。
这一时期,他在充分的实验基础上,开始大量著书立说,系统阐述早在准备时期就萌发的心理观点。
1965年出版《人体生理学教本》。
在这一时期,他接连出了三本主要心理学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和《生理心理学原理》。
这些成果,初步奠定其理论体系,《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80年代末,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心理试验室。
这样,他的学说体系无论在理论还是方法上,都全面基本形成。
第三时期,是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是他的心理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充实并完全走向成熟时期。
冯特一生写了近500种著作,其心理理论体系是极庞大的,在这一点上,它甚至超过了后来几乎所有学派。
冯特的理论明确主张,心理研究应以意识内容(直接经验)为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意识的结构和内容,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
关于《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4162字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早年从学于哲学家布伦塔洛门下,他的同学是后来被称作现象学派创始人的胡塞尔,虽然两者师出同门,不过后者的思想仍可认为属于哲学,而前者一般则认为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布伦塔诺的研究要追溯到新康德主义,当时哲学家由于休谟问题陷入疑难,以罗素和密尔为代表的英美分析学派认为康德并没有完全解决休谟的疑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康德主义者主张哲学应当回到康德。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西南学派,和以柯亨为代表的马堡学派,这两个学派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心理主义的倾向,但两者仍然不算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前者关注的更多的是价值问题,后者则试图用逻辑学方法解决哲学的疑难。
布伦塔诺的出现应该算是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其著作《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布罗塔诺首次将意向性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动作,而不是内容。
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
不论看什么,是在看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一般被认为属于描述性心理学,虽然布诺塔诺宣称在心理学的立场上是经验的,经验才是老师,但冯特强调的心理学的经验属于实验,而布伦塔诺则纯粹是经验的。
弗洛伊德虽然是布伦塔诺的学生,但他的学说则已经脱离了传统哲学的研究范畴,而可以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了。
不过,由于受布伦塔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学说仍可看作是以“性”为实体所建立的本体论哲学。
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著作是《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潜意识论、梦论,以及性欲论。
分别对应三个篇章:在《过失心理学》中,弗洛伊德将日常生活中的失误,视作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在《梦》中,弗洛伊德阐释了梦的作用,并试图用释梦的方法探索其对行为的影响。
而在《神经病通论》,佛洛依德主要阐述了神经病心理治疗的方法。
结合失误动作和梦的影响,佛洛依德试图求证人的经历是否与神经病症的产生相关,以试图探索其治疗方法。
一、过失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过失起因隐含着某种“意向”或“倾向”,通常是由于两种倾向同时存在,而这这两者倾向又相互矛盾所导致的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概述摘要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连塔诺(1838~1927)著。
1874年出版。
该著作和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同年出版,且基本观点互相对立。
本书作者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的哲学教师,他提出的“意向性”概念深深地影响了胡塞尔,是胡塞尔的思想先驱。
在本书中作者将心理学表述为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意识的动作是它的研究对象。
他说,意识的重要特征是有意向性,意识的动作或意动必定作用于一定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冯特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意识内容。
他认为,动作和内容不可分,从来不存在没有对象的动作,也决不会存在没有动作的对象;动作和内容都要研究,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作,不是内容。
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
心理学研究怎样看,不研究看到什么,是在看到什么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
本书出版后,引起心理学界的一场大争论,导致19世纪末意识心理学的危机和20世纪初心理学派别林立和纷争的局面。
1引言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把心灵看作灵魂的功能或机能。
布伦塔诺不仅著文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且还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
此外,意动心理学还与中世纪经验哲学和近代德国莱布尼茨以来的传统思想有关。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具体体现在他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上。
2布伦塔诺的主要心理学内容2.1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布伦塔诺在《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中提出了一种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的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与冯特一样,也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但他有认为,这个科学可不比冠以另一形容词,而限定其意义。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是经验的,他说:“在心理学上我的立场是经验的;只有经验才是影响我的老师。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虽然也是经的,但和布伦塔诺有所不同。
冯特是实验的“经验的”,重在实验;而布伦塔诺可以说是经验的“经验的”,重在经验。
与德国当时的实验心理学不同,布伦塔诺提出了一种意动心理学。
这种心理学是一门严密科学,他可以达到把握真正普遍的而不是部分的真理的规律。
他说:“从这种经验的立场出发的心理学是十分重要,因为这种心理学为所有的这些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或者说心理学是基本的哲学学科,能够提供一种莱布尼茨所认为的本质的普遍性。
”2.2 关于心理学的对象布伦塔诺指出,意动于内容是有区别的。
例如,我看见一种颜色,颜色就是内容,看见则为意动;我听见一支歌,歌就是内容,听见则为意动。
由此可见,布伦塔诺的意动是指各种心理的活动或动作,内容则为意动所涉及的各种对象。
另一方面,意动于内容又是联系在一起的。
看必有所见,听必有所闻,任何意动总是指向一定内容,指向于一定的客体。
但这个客体不是一般心理学家所称的客体,它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存在于内在世界,所以叫做“内在的对象性”。
心理活动就是以这种内在的对象性为其特征并与物理现象相区别的。
物理现象就没有这种特征,它是自己包含着自己,是自足的,颜色就是颜色,他绝不包含别的事物。
意动虽然是以其内在的对象性为特征但这个内在的对象或内容却不是心理本身,它是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
只有意动才是心理现象,因而,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以意动作为研究对象。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误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3 关于心理学的方法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内部知觉(Inner Perception)或反省(Retrospection),它指的是对刚刚过右的在记忆中仍呈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观察。
它与直接以正在进行着的心理过程为对象的内部观察(Inner Observation)即内省(Introspection)有着根本的区别。
布伦塔诺认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内省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我们将注意集中于内部进行的心理活动时,这种内部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例如,人在发怒之下观察其内部的气愤心理,如果他知道自己在发怒往往气愤就会消失。
这时他什么也观察不到了。
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内也莫不如此。
而内部匆觉的对象是刚刚成为过去的在记忆中仍呈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因而在内部匆觉中就不会出现内省过程中就不会内省过程中所遇到的那种干扰。
内部知觉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是心理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布伦塔诺还进一步指出,任何科学在其工作的历程中都必须求助于记忆,用而,在内部知觉中发挥记忆的作用,并不表明心理学存在着其他科学所没有的缺陷。
2.4 关于心理的分类布伦塔诺根据意动涉及内容或指向对象的不同方式,把心理现象分为类表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判断,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情绪现象或爱憎现象,如我感受、我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在这种心理现象中,表象是最根本的,判断和情绪现象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一个人在判断食物存在或在意欲它时,总是先有关于食物的意识的存在。
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把判断简单地归结为表象或是看成是观念的结合例如,我们把金的观念和山的观念结合起来,我们得到的并不是一个判断,而是另一个观念—金山的观念。
判断是不同于表象的心理现象,它并不只使对象呈现在自己面前,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对“对象”采取一种理智的态度,即要肯定或否定对象。
当我们说“马存在”时,就在单纯的马的表象上附加上我们的信念,我们接受它、肯定它、承认它而当我们说“鬼不存在”时,我们也不只是想象到鬼,而且否认鬼、拒绝鬼。
无论对象是什么,只有加上有所断言的态度,我们才能构成一个判断。
所以,判断具有肯定或否定、真或假、对或错的意向关系的对立。
但由于判断只是对意识对象的接受或拒绝,因此,判断的真或假就不在于其内容是否与事物相符合,而只在于判断是否具有自明性。
所谓自明性,就是不能进一步规定的,在做出直接的、一目了然的结论时可以体验到的判断的属性。
后来布伦塔诺进一步依据“判断”的普遍有效性,把判断分为“自明性的”和“盲目性的”两种。
自明判断必然是真的,但真的判断却并非都是自明的。
有时,某种盲目判断也可能凑巧是真的,但这只有在同样情况下,做出自明判断的人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时,才是成立的。
因此,一种真的判断必然是与自明判断不相矛盾的判断。
关于判断的理论构成了布伦塔诺后来的知识论真理论、范畴论、逻辑学的基础。
3 布伦塔诺心理学的影响布伦塔诺是天主教徒,他的思想深受经院哲学的影响,以为灵魂就是心理现象,研究灵魂也就是研究心理现象。
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
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内省,即自我观察。
内省是把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观察。
他认为这种观察不需要实验室,虽然他不反对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内省。
另外,他还主张利用对别人的言语、动作和其他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动物、儿童、变态的人以及不同阶段的文化进行研究。
他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相对应的思想,对后来心理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他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后来反对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20世纪初,符茨堡学派关于思维过程的研究,斯皮尔曼关于“认识原理”的研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布伦塔诺并未保冯待那样建立一个完整庞大的心理学体系,对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也未作较深入的研究。
即使是意动问题,也只作了一些分类,并未对各种意动的特性、关系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做细致的研究。
其观点的缺陷也较明显,尤其是他把心理活动的内容与作为心理的源泉的客观现实混为一谈,进而把心理内容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
布伦塔诺心理学的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总的主张。
他提出意动与内容相对立,对后来心理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培育了奥国学派,推动了关于形质的研究。
他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后来不满于冯特心理学的各种心理学的推动力。
后来欧美的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及弗格伊德的精神分桥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意动心理学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布伦塔诺的观点仍受到人们的重视。
尽管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是经验的而不是实验的,但他的理论仍旧被引进实验室,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指南。
他的学生C.斯顿夫受其影响而提出一种并不严格的研究方法-内省法,宣称把现象作为基本内容来进行研究。
后来,斯顿夫的学生E.胡塞尔发展了现象学的哲学,它成为包括格式塔心理学在内的其他心理学的先驱。
4意动心理学的评价尽管冯特和布伦塔诺在主张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心理学观点上却是对立的。
布伦塔诺虽不象冯特那样因多产而引人注目,但他的意动心理学却主要是针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而提出的。
所以,冯特所忽视的问题往往是布伦塔诺所关注的问题冯特的局限往往就是布伦塔诺的贡献。
首先,布伦塔诺是一位心理学理论家,而不是一位实验家。
他的主要影响是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而不是解决心理学的具体问题。
他认为,心理学家应该从心理学的大处着眼,着眼于对心理现象作大体的解释而不是从其小处着手,着手于对一些细节的实验只有这样才不致使心理学迷失于实验方法之中,而失去了主要问题。
这在心理学的创立之初尤为重要。
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心理学的基本方向,然后才是沿着这个方向开展具体的实验研究。
因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应该保持基本不变,而实验结果则可以不断修正。
第二,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意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对世纪心理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他的意动心理学成了后来不满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冯特的心理学观点成为后继者们反对或叛逆的目标,而布伦塔诺的心理学观点则是后继者们继承或呼应的目标。
屈而佩本是冯特的学生,后来却接近了布伦塔诺,他改“意动”为“机能”,主张内容与机能并重的二重心理学。
就连最忠诚于冯特的铁钦纳,其晚年的立场也似乎有所松动。
在他身后出版的《系统心理学绪论》一书中,专门评论了意动心理学。
后来的华生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更是把矛头直接指向冯特的内容心理学。
与冯特形成鲜明的对比,布伦塔诺的心理学则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后来各国心理学家理论观点的来源。
在德国,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实即布伦塔诺现象学意义上的意动心理学,他直接用实验研究布伦塔诺的意动。
屈而佩的符茨堡学派也从布伦塔诺那里获得启示。
同时,尽管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是经验的而非实验的,他本人也没有建立过实验室,但他的理论仍旧被引进心理实验室,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指南。
在奥地利,布伦塔诺直接培育了奥国学派,推动了其学生厄棱费尔从事形质研究,他的另一位学生麦农于年在格拉茨大学建立了奥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最终形成了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形质学派,就连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布伦塔诺的影响。
在英国,布伦塔诺的学说为沃德和斯托特所用,成为战胜联想主义的武器。
第三,布伦塔诺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冯特的心理学研究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