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塔瓦河教案
初中音乐伏尔塔瓦河教案

初中音乐伏尔塔瓦河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背景及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相关知识。
2.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能够哼唱片段。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2. 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1. 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2. 理解交响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部分西洋乐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5分钟)1. 展示幻灯片:播放音乐《黄河》和《长江之歌》的音乐片段,创设课前的氛围!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分别写的是我国的哪两条河流?二、导入新课(5分钟)1. 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创始人,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
2. 介绍作品《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共分六个乐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
三、欣赏《伏尔塔瓦河》(15分钟)1. 完整播放《伏尔塔瓦河》,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主题旋律,以及不同乐器的表现手法。
四、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分析乐曲结构:介绍交响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各个部分及其特点。
2. 讨论乐曲主题:让学生谈谈对主题旋律的感受,以及主题旋律在乐曲中的作用。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演奏《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2. 各组展示演奏成果,互相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等。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音乐社团或音乐会,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交响曲《伏尔塔瓦河》,使学生了解了作曲家斯美塔那及其作品,掌握了乐曲的主题旋律,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伏尔塔瓦河说课稿

伏尔塔瓦河说课稿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分析《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理解其主题内涵。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伏尔塔瓦河的壮丽景色和民族情感。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伏尔塔瓦河》的相关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背景等。
32 欣赏法组织学生完整聆听和分段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3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4、教学过程41 导入播放一段伏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出课题《伏尔塔瓦河》。
42 知识讲解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讲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43 音乐欣赏431 完整聆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整体情绪和风格。
432 分段聆听分析各段落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
4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分享自己的感受。
45 总结归纳总结《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和主题内涵,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次感受《伏尔塔瓦河》的魅力。
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欣赏斯美塔那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音乐风格。
初中音乐教案伏尔塔瓦河

初中音乐教案伏尔塔瓦河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及其代表作《伏尔塔瓦河》。
2. 培养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 通过欣赏《伏尔塔瓦河》,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曲家斯美塔那简介2. 《伏尔塔瓦河》作品背景及结构3. 音乐主题及旋律分析4. 交响乐中的乐器及音色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伏尔塔瓦河》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吗?你们知道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吗?二、作曲家斯美塔那简介(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斯美塔那的生平和音乐成就。
2. 强调斯美塔那在捷克音乐史上的地位,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
三、《伏尔塔瓦河》作品背景及结构(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2. 解析《伏尔塔瓦河》的结构,共分为六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最为著名。
四、音乐主题及旋律分析(20分钟)1. 播放《伏尔塔瓦河》第二乐章,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主题及旋律。
2. 分析音乐主题的特点,如旋律的优美、激昂等。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如爱国情怀、对大自然的赞美等。
五、交响乐中的乐器及音色特点(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交响乐中的主要乐器,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等。
2. 分析《伏尔塔瓦河》中各乐器的音色特点,如长笛的清澈、单簧管的深情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伏尔塔瓦河》在捷克音乐史上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欧洲古典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斯美塔那及其代表作《伏尔塔瓦河》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乐器及音色特点的掌握情况。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伏尔塔瓦河-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伏尔塔瓦河-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所针对的课程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本次课程涉及的内容为乐曲欣赏,乐曲选自“伏尔塔瓦河”,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乐曲的情境、结构、乐器、节奏等方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乐曲“伏尔塔瓦河”的基本知识;2.了解乐曲的情境和结构,能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乐器使用等方面;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伏尔塔瓦河”乐曲;2.演奏该曲的视频或音频资料;3.“伏尔塔瓦河”乐曲的歌词,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或自行编写。
2.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音频来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情境,让他们对乐曲产生初步的感受。
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伏尔塔瓦河”,让学生对乐曲的名称和其所代表的情境有初步的了解。
3. 正片教学第一部分:了解乐曲1.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再次聆听“伏尔塔瓦河”,并提醒他们注意乐曲的节奏、旋律、情境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伏尔塔瓦河’的情境是什么?”“你们听到哪些乐器的声音?”“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乐曲的内涵。
第二部分:分析乐曲结构1.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再次聆听“伏尔塔瓦河”,并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乐曲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情境、节奏、旋律、乐器有何变化?2.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乐曲的结构,以便后续的欣赏和演唱。
第三部分:欣赏和演唱1.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跟随歌词唱出“伏尔塔瓦河”的歌曲部分,并分析歌曲和乐曲之间的联系。
2.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认真讲解如何发声、如何协调。
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演唱,以增强学生对乐曲情境的理解。
4. 课堂延伸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可对“伏尔塔瓦河”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音乐《伏尔塔瓦河》教案3

初中音乐《伏尔塔瓦河》教案3《伏尔塔瓦河》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引导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听辨西洋乐器;引导学生形象思维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1、首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教师用大提琴演奏一段。
(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主题音乐)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所作的最为被人们接受的作品。
1874年在捷克首次公演就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
这首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
而森林狩猎的音乐乡间婚礼的民间波尔卡与主题音乐有机的结合。
乐曲最后转为E大调,显示了沃尔塔瓦河流向布拉格的更加壮阔于气势雄伟。
这首《沃尔塔瓦河》在音乐会上经常作为单曲单独演奏。
2、介绍《伏尔塔瓦河》的背景捷克位于东欧内陆,捷克境内有一条河流——伏尔塔瓦河,它横穿捷克首都,是捷克最长的河流,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介绍曲作者;斯美塔那,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
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新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
其代表作六首内容相关又各自独立的交响诗,组成总称为《我的祖国》的管弦乐套曲。
这六首单独的乐章分别为:《维谢赫拉德》、《伏尔塔瓦河》、《莎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布朗尼克》。
它们不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捷克的热爱,而且有着深沉而广阔的历史感和对大自然的美丽抒情。
4、介绍乐曲内容。
音画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尤其是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伏尔塔瓦河》,使学生感受到捷克民族音乐的特色。
二、教学内容1.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简介介绍交响曲的作者斯美塔那,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和意义。
2. 作品结构分析分析《伏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包括各个乐章的主题和发展。
3. 音乐特色解析解析《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欣赏《伏尔塔瓦河》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整体情感和音乐形象。
5. 讨论与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音乐特色,并进行简单演奏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色。
2. 播放法:播放《伏尔塔瓦河》全曲,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4. 实践法:进行简单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图片、音乐片段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伏尔塔瓦河》全曲。
3. 乐器:为学生提供简单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能分析《伏尔塔瓦河》的结构和音乐特色。
3. 学生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
4. 学生能参与演奏实践,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作者斯美塔那,以及作品背景。
2. 讲解作品结构:分析《伏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包括各个乐章的主题和发展。
3. 解析音乐特色:深入讲解《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欣赏《伏尔塔瓦河》: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整体情感和音乐形象。
5. 小组讨论与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音乐特色,并进行简单演奏实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作者、作品背景、结构及音乐特色。
伏尔塔瓦河教案

伏尔塔瓦河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重要性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伏尔塔瓦河的地域意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伏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伏尔塔瓦河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 保护伏尔塔瓦河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教师引入话题,与学生讨论大河的重要性,介绍大河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伏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教师用地图或PPT展示伏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并向学生介绍伏尔塔瓦河的特点,如长度、流域面积、河流特征等。
(2)伏尔塔瓦河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教师向学生介绍伏尔塔瓦河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如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支持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成为旅游景点等。
3. 讨论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伏尔塔瓦河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例子展开讨论。
4. 学习活动:(1)学生观看有关伏尔塔瓦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了解河流的景观和沿岸人文环境。
(2)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有关伏尔塔瓦河的资料,包括其上游和下游的城市、特色建筑、历史故事等。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伏尔塔瓦河的重要性和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并强调保护伏尔塔瓦河的意义。
6. 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份保护伏尔塔瓦河的宣传手册或海报,表达对河流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呼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度;2. 学生讨论和发言的质量;3. 学生设计的宣传手册或海报的创意和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伏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对经济、文化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讨论和设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对于伏尔塔瓦河的保护措施和实际案例的介绍还可以更加详细,以便学生对保护伏尔塔瓦河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教案目标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基本背景和作曲家德沃夏克掌握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1.2 教学内容简介德沃夏克及其作品《沃尔塔瓦河》分析乐曲的背景和创作灵感介绍乐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音频播放,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妙分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第二章:乐曲分析2.1 教案目标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乐曲结构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2.2 教学内容详细解析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分析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2.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演奏和音频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分组讨论和分析,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第三章:乐曲欣赏3.1 教案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喜爱和理解3.2 教学内容欣赏《沃尔塔瓦河》的完整演奏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探讨乐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音频播放,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妙分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第四章:创作与表达4.1 教案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和创新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和旋律,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和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4.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演奏和音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分组讨论和创作,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案目标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5.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课程的收获和启示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第六章:音乐与文化6.1 教案目标了解《沃尔塔瓦河》乐曲与捷克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理解6.2 教学内容探讨《沃尔塔瓦河》乐曲中的捷克民族元素介绍捷克音乐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其他捷克作曲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学习6.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捷克音乐文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乐曲中的文化特征欣赏其他捷克作曲家的作品,进行跨文化比较第七章:实践与演练7.1 教案目标提升学生对《沃尔塔瓦河》乐曲的演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沃尔塔瓦河》的演奏技巧练习乐曲中的重要段落和难点部分进行分组练习,模拟乐队演奏7.3 教学方法示范演奏,讲解演奏技巧小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模拟乐队演奏,培养团队协作第八章:音乐与情感8.1 教案目标培养学生对《沃尔塔瓦河》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共鸣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乐曲中的情感变化和表现探讨乐曲所传达的情感主题和故事练习通过音乐表达个人情感8.3 教学方法聆听和分析乐曲中的情感元素小组讨论,分享对乐曲情感的理解创作小段音乐或演唱,表达个人情感第九章:评价与反馈9.1 教案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和待提高之处9.3 教学方法小组内互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提供建设性反馈第十章:拓展学习10.1 教案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音乐学习和探索10.2 教学内容推荐课外音乐学习资源和材料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音乐风格和时期的作品10.3 教学方法发放推荐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列表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定期组织音乐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课外学习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沃尔塔瓦河》教案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乐曲的背景、结构、主题以及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尔塔瓦河》音乐欣赏课
教学内容: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教学对象:
初中生
教学目标: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图片——中国的黄河。
“有历史悠久的河流的地方,沃野千里,灌溉便利,使得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
“中国有这样一条历史悠久的黄河,捷克亦有一条历史悠久的伏尔塔瓦河,是孕育捷克这么有特色的民族的摇篮。
”
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和伏尔塔瓦河图片)
捷克(Česko)是捷克共和国(Česká republika)的简称,是一个中欧地区的内陆国家,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一部以伏尔塔瓦河命名的交响曲。
”
作者介绍
(出示斯美塔那相片)
提到了一部交响曲,我们肯定要了解到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oich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
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的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以及特异的民族风格。
体裁
“这部作品的体裁是交响诗!”
交响诗:以音乐的形式表达诗歌的内容。
斯美塔那曾为《沃尔塔瓦河》的内容写了如下文字:“……两条小溪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
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
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
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
……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
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的旁边流过……流向远方。
将关键词列出:两条小溪、(主题)、森林、农村婚礼、水仙女、斯维特扬峡谷、布拉格古堡、远方。
欣赏
播放音乐。
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两条,一条长笛上行,另一条双簧管下行。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旋律长,源源不断。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铜管乐很有军号的感觉,体现狩猎。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舞曲的感觉。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节奏紧张,对比强烈,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 动机;乐队全奏,音乐庄严,气派。
(9)流向远方: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消失。
5.听赏全曲。
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
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可以再完整听一遍)
引申
表现的关键词还有引申意义:我们的民族多民族、英勇、能歌善舞、爱好和平、不怕困难、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可以继续走得更远的民族。
沃尔塔瓦河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瓦河》。
在听辨作品中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体会作曲家融会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
”
《我爱你,中国》《芬兰颂》《北国之春》……
在本单元中,我们了解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形式的音乐,体验了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音乐是相通的。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唤起同学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下课。
板书:伏尔塔瓦河
交响诗——斯美塔那【捷克】
关键词:两条主题森林村庄水仙女峡谷古堡远方
长笛双簧管|合奏|铜管|舞曲|水波|对比|庄严|渐弱
学号:200901222 曾致宏。